第一篇:以培养研究生学生干部责任意识为视角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现状
【摘 要】对研究生学生干部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内容之一,因此文章以研究生学生干部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导致研究生学生干部存在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探索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新途径。由点及面,为日后搭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新平台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工作;研究生;学生干部;责任意识
学生干部具有先进性、代表性,他们是普通同学的榜样,是高校辅导员、教师开展学生工作的一线助手,同时他们也是肩负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重要校园责任的基层力量。在本科阶段,担任学生干部是每个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学奋斗的目标,是一件付出与收获并存的事情。但是到了硕士阶段,受到客观条件所限,繁重的学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众多研究生们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去兼顾学生工作。有些研究生在进入硕士阶段后,可能会在学期初加入某些研究生学生组织,比如校研究生会、院研会、社团等等,究其目的通常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比如为了丰富自己的学术生活;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为了增强自身能力,帮助自己实现特定目标。纵观这些目的,不难发现研究生学生干部中,能够把学生工作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为他人提供服务,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的重要职责的人凤毛菱角。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校辅导员面向研究生开展思政工作要比本科生难度大的原因。本文便以研究生学生干部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这一群体中部分人缺乏责任意识的原因,了解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的局限性,以此为突破口,由点及面,为创新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方法、途径,以及搭建新的工作平台奠定理论基础。
一、研究生学生干部群体的责任意识
何谓责任意识?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又应该是怎样的?责任意识指的是一种自觉意识,其表象可能平常而又朴素,但真正落到实处却往往掷地有声。在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责任意识被公认为传统美德,永世留存。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以说这句话诠释出的是对国人最高的责任要求。作为公民我们要对国家尽责,对社会尽责;作为子女,我们要对家庭尽责,对父母尽责;那么作为高校研究生学生干部,我们就要对学校尽责,对组织尽责,对你负责的工作尽责,更要对你自己的选择尽责。
很多研究生带着这样、那样的目的选择从事学生干部一职,当他们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时,学生干部于他们而言就成为负担,由于没有固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干部,因此很多不负责任的工作行为便随之产生。这就是研究生学生干部缺乏足够的责任心的明显表现。研究生多则三年,少则两年,担任学生干部的时长,最多也不过两年。如果作为高素质、高能力、高品质代表的研究生都没有办法坚持两年的时间,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做好学生干部应该做的份内之事,那么他又如何能够在离开校园,走上正式工作岗位后有所发展?又怎么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呢?
二、培养研究生学生干部责任意识的方法
因此,培养研究生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应当成为高校训练研究生骨干精英队伍的重要一环,也应当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关键内容。围绕这一命题,召开各类形式的责任意识培养课程、活动,让研究生们能够自觉投入其中,从内心深处到行为表象,彻底的完全的认可自己的学生干部身份。把服务于同学、老师、学院、学校的工作意识摆在首位,自觉践行使命、责任,全心全意的从事学生干部一职。即重视集体利益,合理维护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作为学生干部能够主动并且心甘情愿的做到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以他人为先,以责任为先。这样研究生学生干部队伍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壮大和强化,才能无愧于研究生这一特殊的身份,才能对得起其所获得的种种荣誉,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标杆与榜样。
三、以培养责任意识为切入点,创新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几点设想
第一,定期开设培育课程,邀请真正优秀的领导、老师、企业家以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研究生干部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责任意识灌输到现场听众心中、脑中。
第二,制定可行的研究生干部规范章程,用制度约束,用规范衡量。将研究生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定时考核,便于研究生学生干部统一管理,合理晋升。
第三,利用新媒体资源,开拓研究生学生干部网络教学培育课程。快捷时代,网络时代,长篇累牍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与新时代研究生学生干部的教育方式相接轨。因此根据研究生特点的变化,与时俱进,选择更具有吸引力的网络平台,开设有关教育培训课程必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 号,202_年3月29日发布,202_年9月1日实施.[2] 郭兰英.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研究[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_(6).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_年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构建与研究”项目编号:kfjj201454。
作者简介:肖俊桂(1989.11-),女,汉族,天津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刘彦辰(1989.12-),男,汉族,天津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篇:JGL20150925A__以就业导向为视角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以就业导向为视角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改革方向,可以有效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的办学特征和教学特色,切实满足社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有助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已经逐渐成为各界共识。就业导向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核心运营理念。因此,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学改革,也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做到有效贯彻落实。
一、以就业导向为视角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国内不少高职院校亦曾多次开展教学改革工作。近年来就业问题日趋严重,高职院校也因此主动开展了就业导向型的教学改革。总的来说,就是围绕就业导向这一主题,以培育和增强学生们的就业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工作。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自然也处于教学改革范围之内。具体说来,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发掘高校思政教学和就业导向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围绕培育和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一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学改革,逐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特色思政教学体系。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全面落实并有效达成人才培育目标,才能缓解和解决当下的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并发挥出思政教育应有的指引作用。
二、以就业导向为视角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教学目的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不同,经过多年努力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促进就业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这种将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就业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密切围绕“就业导向”开展具体的改革工作。思政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思政教学改革与其他学科的导向并不一致,必然会影响整体教育效果,并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型教学模式,增加了专业技术的实践部分所占比重。不少人认为这种情况会对思政教学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其实思政教学与专业实践是不存在发展矛盾的。很多思政内容都是来自实际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问题的。思政教学应当增加实践部分以贴近生活,而不是单纯地讲解过空过大的理论知识。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改革,是可以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有效开展的。思政实践活动可以使高职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加深对思政内容的认知程度,也可以在实践当中累积经验来反思和扩充个人的思政认知体系。技术实践教学、社会工作时间到思政改革实践,本质上讲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是可行并有益的。
三、以就业导向为视角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的整体要求
在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改革时,学校和老师应主动了解社会发展对所需人才的实际要求,深入挖掘本校职业技术导向的教学整体特征,在开展具体的思政教学改革时寻找能够体现“就业导向”特点的可行方法和借鉴内容。思政改革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就业综合实力上。思政素养提高,有助于高职学生成长为较全面、较良好的职业人,有助于实现全面培育学生的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在考核人才是否合适的时候,不仅会考虑他们的职业技能是否过硬,而且会考核他们的道德品质是否堪用。简而言之,现如今企业选拔聘用人才时十分重视“德才兼备”这一点。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形成就业导向型的思
政教学模式全面培育高职学生,发挥出思政教育特有的人才指引功能。
四、以就业导向为视角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途径 1.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精简拓展思政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为重点,在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形成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内容体系。这一内容体系必须尊重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科教学科学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塑造和疏导功能。
1.1教材不求大而全,内容但求少而精
当前新统编的思政课教材尽管优点突出,但仍然表现出一些问题:内容庞杂,有些内容重复;偏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少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脱离社会实践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忽视高职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需要,另外教材也缺乏生动性,这些都影响到教学效果。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要从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科性,转向强调理论的实用、有效、够用,找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过程中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学体系向行为体系的转化工作,并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改进教学方式,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1.2实现思政教学与就业培养有机交融
首先,把基础文明教育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工程。面向市场的高职教育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牢记在任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上,都要始终如一地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规则去做人做事。
其次,把择业观念教育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良好的择业观必须是顺应时代要求,个体价值取向与社会利益一致。因而要加强对学生择业观的教育;
再次,将就业和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内力所在,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课堂教学针对不同就业岗位群的要求,分专业对学生进行特殊的职业道德训练,培养学生勇于创业、主动创业、终身创业的意识;
最后,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补充。高职院校可通过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磨难教育和抗挫折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2.设立思政实践教学网络,搭建学生成长成功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仅仅依靠理论课的教学已很难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教学,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特征。
因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遵循和强化目的性、针对性,体现时代性、展现多元性的原则指导之下,全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思政课内实践教学,主要有课堂专题讨论、、辩论、主题演讲、课堂案例教学、观看专题教育视频并讨论、模拟情景表演等;
校内课外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园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讲座报告、课外知识竞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
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有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实际参与、实践体验中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需求,在实践中成长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其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因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重视和加强教学评价体系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把 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已经突破了课堂走进企业,企业和企业中指导学生实习的师傅也成了学生实践课程学习的老师,他们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之一。由此形成了学校教师(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者等)、企业中的实习指导师、同学、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2)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内容应从认识、实践和心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在考察课程的基本概念、观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基础上,侧重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学生理性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又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表现;在关心学生的知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3)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形式可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如理论考核可采用开卷考试、作业、小论文、课堂讨论、课前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应重在考查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中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参加社会实践、日常行为表现以及社会适应力、心理调节能力,将学生引导到为未来的就业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准和道德践行能力上来。
结语
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就业导向教学改革,也是积极响应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号召的应有之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思政工作的开展
浅谈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摘 要]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公寓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公寓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中心。本文从突出公寓管理的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扎根于公寓,从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机制的作用,使管理者的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关键词] 大学生公寓管理 思想教育
大学生公寓是近几年高校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公寓内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任务。
一、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学生由原来纯粹学校管理的“学校人”向“公寓人”转变。针对学生公寓这一独特的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1、以人为本,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良好外部氛围。
加强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良好外部氛围,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并取得实效的基础。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公寓内外部环境的改善,从细微处入手,在公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新建的学生公寓按安全、方便、合理、耐用的原则配备设施,对原有的学生公寓及其设备及时进行改建、维修、更新,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其次要重视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如设立学生活动室、学生接待室、宣传栏、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多功能娱乐厅等设施,满足学生的业余文体活动的需要,为校园文化活动向公寓延伸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2、齐抓共管,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运作机制。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学生的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当学生入住公寓园区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也应由学校向学生公寓适当转移,以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及时安排好学生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合理利用好辅导员资源,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将班级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向公寓倾斜,将寝室的各方面建设纳入到班级集体观念的教育中来,将分散的寝室个体单元融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辅导员高效通畅的完成工作任务。具体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构建一个管理重心,突出思想教育在公寓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公寓是高校思想教育的薄弱环节,将思想工作扎根于公寓势在必行,辅导员的“三同”使思想教育的范围直接扩大到公寓社区。在公寓范围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基层管理终端,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公寓,使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得以充分地体现。(2)实行三级思想教育模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三级思想教育模式重在强化学生骨干的主导作用,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通过建立辅导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干和团小组长的思想教育模式,形成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开展的桥头堡。定期召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交流会,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将思想教育和工作分析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召开团支部和团小组长的工作例会,既教育团员增强政治觉悟,发挥模范作用,提高理论水平,又反映出现的问题,突出学生在公寓管理中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力地配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并且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公寓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里将其处理完毕。(3)构建两条管理辅助线,深化寝室单元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寝室建设对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发挥好寝室学生骨干的作用是能否管理好寝室,进而带动班级建设的关键。在寝室内部设立寝室长和团小组长,选派思想成熟、工作踏实的入党积极分子或团员来担任,将思想引导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带动作用,以辅导员为管理终端,建立班干——寝室长——寝室成员和团干——团小组长——寝室成员两条辅助管理线,深化对寝室单元的直接管理,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机制,使管理终端的要求和工作思路得以准确及时的传达,并且使寝室管理工作明确化,形成责权分明,分工有序,配合到位的寝室管理局面,有助于学生的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
3、知行合一,不断完善学生在公寓中的行为表现测评机制。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双面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成绩优秀,可在寝室里则不讲卫生、污言秽语等等。古人倡导“知行合一”,知与行的分裂无疑是教育的遗憾。当前,高校实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涉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的内容较少,为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意中打开了方便之门。实际上,我们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考核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表现的测评份量。也可以逐步推行操行量化考核,实行大学生思想品德实践学分制,把测评结果或实践课学分作为入党考核、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的重要依据,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的行为,又能充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
二、实行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模式取得的效果和作用
以公寓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突出思想教育在公寓管理中的主体重心地位,细化了班委和团支部的辅助管理作用,提高了三级思想教育模式的时效性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践证明此模式有效地配合了学生活动的开展,深化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工作的发展。(1)信息反馈速度快。在以辅导员为管理高端的管理模式下,所有的信息流动是以金字塔式的发散传递,强化了信息传递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畅通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通道,明确了个人在传递链的主体性和所要承担的责任,提高了上传下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克服了以往权责不明,学生相互推委的弊端,从而使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深入公寓。(2)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使得公寓的管理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更加透明化和服务化。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模式将寝室长和团小组长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寝室有思想堡垒,自我管理有相互制约和监督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寝室的整体工作,有助于形成寝室管理者对每个成员情况的深入掌握,准确客观地判断事情发展的情况,使学生管理者即时了解隐患存在和发展的状况,从而为科学地处理事故隐患,将事故的隐患及时地消灭在萌芽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防范时间。(3)思想优势明显,工作易到位。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主要责任,决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更不能削弱甚至放弃管理。将团小组长直接设到寝室,使得共青团的工作直接扎根公寓,将思想教育的阵地直接设到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将大型的复杂的有难度的工作化整为零,由工作的最基本元素寝室开始最后上升到集体,使得寝室长及团小组长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强化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两条管理线的辅助配合,使学生工作的开展既有安排布臵的统一又有思想上的积极动员,有效地使学生工作深入到同学们中去,活动的开展也丰富和有意义,从而降低了学生管理者的工作难度,为形成集体凝聚力和工作上的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使得以公寓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得到彰显。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推进,原有的班集体概念正在不断淡化,因此合适的思想教育模式对于推进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集体意识,深化学生主体地位,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学生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思想教育扎根公寓,实行一个重心两条管理辅助线的三级管理模式,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地深入到与学生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生公寓,不仅使学生管理者更加高效快捷地管理学生,更使思想工作的阵地转移到学生生活的核心地带,为学生管理的细致化、深入化、层次化作了良好的铺垫。尽管其存在有形式较单
一、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但对于正在发展中的高校来说,不失为是一条有效途径。以公寓为中心的高校思想工作模式始终是学生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不论改革怎样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不能社会化,因此从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我们应当在创新与稳定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第四篇:浅析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
浅析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大学校园中,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因此高校的辅导员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新模式。本文将具体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的新模式,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课堂;思政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培养全面性人才的教育目标。辅导员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引导员可以引进项目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育工作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项目化概述
(一)项目化的含义。所谓的项目化,就是把工作中的各种项目进行细分,进行复合型管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项目化,立足于现代项目化的管理观念,主要是把管理员的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成若干项目进行集中管理。
(二)项目化的发展历史。项目化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项目化的观念最早诞生在二战时期,美国把项目化的管理理念应用在原子弹的研制项目中,对原子弹的生产、试验、运行进行项目化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项目化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从武器领域扩展到建筑领域、软件领域等生产作业型领域。在我国,项目化的管理模式更是渗透了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中的一种新方法。
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之中,项目化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主要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标准,把辅导员的整体工作进行划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从而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非常复杂。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非常复杂。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使高校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之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的角色十分重要,他不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更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指导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菰嚼丛焦惴海?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内容越来越繁杂。根据社会学家的相关调查,高校辅导员需要处理的业务类型大约有30种以上,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非常庞大。高校学生的生活具有丰富性,与此同时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会越来越复杂。在处理复杂事务的过程中,辅导员的精力会出现透支情况,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全面覆盖性。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全面覆盖性。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经常会出现过多重视某一问题,忽略全局的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全面性和覆盖性。一些高校辅导员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布置工作时把班干部的汇报作为唯一的参考指标,通过班干部来进行遥控指挥,使工作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还有一些高校辅导员在召开学生的工作会议时,仅仅对工作进行布置,没有在会议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工作缺少系统性和常态性,阻碍了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当前我国高校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虽然大部分的高校都提高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仍然存在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够的现象。一些高校以学生的成绩和竞赛水平作为参考指标,忽视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些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作用,使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职能形同虚设。
(四)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的程度不够。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的程度不够。当前一些高校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理论和实际脱离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但是一些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仅仅对学生灌输了理论知识,让学生背诵一些假大空的理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为继。
(五)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地位发生动摇。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地位发生动摇。高校辅导员应该是大学校园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辅导员思政骨干的地位都被严重弱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距。许多高校的辅导员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辅导,生活辅助职能的突出使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发生动摇。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根据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辅导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将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进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高校辅导员实行项目化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系统化的趋势。辅导员想要进入课堂,势必会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因此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能增强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高校辅导员应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细分,把大的项目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工作项目,并进行科学策划和推进工作。在应用这种管理模式之后,辅导员的繁杂工作能更具体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辅导员的压力和负担。在细化工作之后,辅导员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中,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有利于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建设。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有利于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项目化的管理模式使辅导员在课堂上进行项目化教学,这种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更具针对性,因此辅导员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之后,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指导未来工作的实践,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四)有利于对辅导员进行科学考核。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有利于对辅导员进行科学考核。高校辅导员的考核工作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长期以来处在较为尴尬的状态,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比较琐碎,考核依据很难确定下来。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许多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思进取,无所事事,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实施项目化的管理模式之后,可以根据课堂效果和学生评价来对辅导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进而建立奖惩机制,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有利于凸显辅导员的身份地位。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有利于凸显辅导员的身份地位。高校辅导员不仅属于教师的队伍,更属于管理队伍,也就是高校的辅导员兼具教师和干部两重身份。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可以让辅导员带着项目走上讲台,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引导,突出自身的双重身份。辅导员进入课堂之后,可以和高校教师一样进行职称评定,享受一样的工资待遇,这样能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的策略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的建构原则。1.树立现代项目管理理念。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应该树立现代项目管理理念。项目化的思政模式主要建立在现代项目的管理理念之上,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因此在进行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的建构时,应该以现代项目管理观念为基点,促进项目内容的创新,引进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2.尊重辅导员的主体地位。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应该尊重辅导员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模式中,高校辅导员处于主体地位。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可以让学生干部、学生组织委员等辅助工作,形成项目小组。在建立项目小组的过程中,应该限制小组人数,对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采用跨年级多人配合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常规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尊重辅导员的主体性,突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3.学院领导提供应有支持。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学院领导应该提供应有支持。学校的支持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此在项目化思政模式的建构中,学院领导也应该加大支持,设立专门的协调小组,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有效补充。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对项目开展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课堂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收集学生的意见,作为考核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的科学依据。学校的协调小组在组建时应该遵循全面性的原则,把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团委书记、党委组织委员等纳入小组之中,提高协调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的建构内容。1.项目化管理的指定内容。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的指定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辅导员要在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辅导员要在班级建设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辅导员要在学生资助、就业指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项目化管理的自选内容。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的自选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辅导员可以以专题项目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二,高校辅导员可以对勤工助学、人际关系等项目进行改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高校辅导员可以把社会焦点、政治热点作为课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的建构流程。1.明确项目目标,制定调研计划。高校辅导员推行工作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应该明确项目目标,制定调研计划。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前,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调研,明确项目的目标。辅导员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阶段的侧重点,然后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展开调查。比如,在调查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提出如下的几个问题:当前高校学生存在哪些思想困惑亟待解决?学生关注最多的问题是什么?高校学生面临怎样的两难抉择?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高校辅导员制定相应的调研计划,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进行科学组织,核查项目计划。高校辅导员推行工作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应该进行科学组织,核查项目计划。在完成调研工作之后,高校辅导员应该把得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实现教育工作的项目化转变。在组织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要把计划细分成不同的环节,保证计划的科学性,然后再让相关人员进行落实,确保项目计划的准确无误。3.落实项目计划,确保项目成功。高校辅导员推行工作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应该落实项目计划,确保项目成功。在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之中,如果贯彻落实项目计划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了确保项目成功,高校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高校要确保辅导员的主体地位。第二,高校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组建学生队伍和协调小组,辅助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其他部门的作用,(下转第69页)(上接第65页)保证项目取得成功。4.完成项目计划,进行经验总结。高校辅导员推行工作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应该完成项目计划,进行经验总结。在完成项目计划之后,高校辅导员应该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自评,总结经验教学。项目化进课堂思政模式的终结标志是学生毕业,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个阶段,高校辅导员都要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在学生毕业之后,高校的辅导员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项目循环?r收获更好的工作效果。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更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正确引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承担着较大责任,为了提高教育水平,高校应该引进项目化进课堂的思政模式,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项目基金: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管理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编号2013LSSK04
【参考文献】
[1]李鹏.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_.[2]许力双.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2_.[3]韩芳丽.民办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构建[D].山东大学,202_.[4]李春民.新升格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2_.[5]王兵.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_.[6]彭余.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_.[7]余海龙.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2_.[8]蒋美.某医科大学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2_.
第五篇:完善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之思考以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为视角
完善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之思考以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为视角 摘要:受到当前就业大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综合分析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主要是各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从而影响了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以期完善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69(202_)04-0106-041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就目前的社会大环境来看,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似乎比较困难,许多人(包括一部分专家)不看好这个专业。但这是人们对法学专业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的确,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法学专业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比较困难的现象,但不能由此而认为整个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就是这样。法学专业“不好就业”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学专业本身出了问题,更不是社会法律人才需求饱和的问题,而是在于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出现了问题,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存在缺陷而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首先,对法学专业就业评价有问题。当前人们评价就业指的是毕业生当年的就业率,对法学专业来说,这是不十分科学和片面的。法学是一个跟很多学科不同的专业,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司法考试。很多法学专业的学生刚毕业为什么就“失业”呢?其实,很多毕业生是在复习司法考试。要想进入司法系统工作或者从事律师等职业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如果不能通过,自然就不能顺利就业了。学生7月份毕业离校,司法考试却是在9月份进行。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甚至还没去找工作,其真正开始找工作是在考完司法考试之后。
有的毕业生当年即使通过了司法考试,也没有签约单位,所以其当年就业率低也就不奇怪了。其次,就业难是当前大环境的影响,并非只有法学专业就业难。就当前每年毕业的法律专业人数与我国法律专业人才存量以及按照各国对法学人才的需求比例来看,远未达到应当具有的需求数量。在具备法律http:///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法学毕业生可以到公安、法院、检察院以及司法行政等部门工作,可以从事律师职业,可以到社会法律服务所工作,可以到企业、社会团体等担任法律工作者或法律顾问,也可以从事法律研究和教育工作等等。种种信息表明,中国巨大的法律市场需求尚未开发。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法律需求和服务还没有启动。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为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000万多家,仅有4万余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因此,法学专业就业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只是暂时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法治意识的增强,随着法治环境的改善,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