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谈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11-87496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6 16:42: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谈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

谈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 陕西省绥德中学 刘永春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究,这不仅是晋职、评优的条件和适应交流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能够把自己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切身的体会撰写成文章,就是对自己教研成果的一种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这对自己、对工作、对学校、对社会都有所裨益,意义确实重大。

首先,有益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凡是喜欢写文章的老师,往往总是一所学校或一个地方的能师。凡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总喜欢读他人的文章,这样便能经常学到他人的长处,较好地充实提高自己。通过学习会有新的发现,善于提炼写出新的文章。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教师的智慧就出现了一个新飞跃,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丰富,教书能力更高,育人本事更大。

其次,一边教书一边写文章,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教书和写文章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文章也是备课。要写文章就要多看课本、参考资料及其他有关的书籍。看得多了对有关知识就会理解的深刻、掌握的牢固,从而也就会提高授课的质量。特别是自己研究的内容如果与工作直接相关,更可丰富讲课的内容。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无不要求为人师者既教书育人又著文立说,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探索前进。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相应的科研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每个教师都应该争当教育专家并成为创新教育的行家里手,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撰写论文,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能弥补知识、能力乃至性格上的某些缺陷,从而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从事教学工作的信心与成就感。

要写出数学教研论文尽管不容易,但也不是难于上青天。最关键的是四个字: 1.“学”,就是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同行尤其是多向教育报刊杂志学习。通过学来开阔眼界,通过学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学来熟悉各类报刊的栏目及特色;2.“勤”,就是勤动笔。很多想法是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到用时大脑却遗忘,莫大遗憾;3.“逼”,就是逼自己。逼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里面的世界很无奈。人人都有惰性,逼出坚强的意志、逼出研究的兴趣来;4.“思”,就是善思考。对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现象(一个教育案例、一个教学课例等),都有我们的观察点、思考点。思考,使人的思想不甘平庸;思考,使人的大脑变得富有智慧。形成自觉的思考习惯,你就会在无意中惊奇地发现,一向熟视无睹的事物中隐藏着真知,一向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包含着深意。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数学教研论文,这是每位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在数学教学研究方面的做法,就论文写作问题,谈几点认识,供同行参考。

一、研究内容

1.数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的教育历史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国的数学教育现状需要我们去总结和研究。

2.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我们要将这些成果提高到理论高度去研究。

3.教法、学法的研究。这里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如何确定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如何创设新颖适宜的问题情景才能引人入胜;如何设问才最富有启发性;如何训练才能花最少的时间,…,对这些细微环节的思考,正是一个教师基本功的体现,也是教学研究的起点。

二、撰写原则

1.思想性原则:思想性是指论文要明确反映作者的观点。数学教研论文是属于论说文范畴。论说文要求观点要鲜明,正确,符合教育规律,能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要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论文要遵循科学原理和科学的规律。论文要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的教育教学实际。要有足够的具体材料,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准确的通过统计处理的实验数据。

3.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指论文应反映新事实、新观点。创新性是数学教学研究的生命。一篇成功的论文必须反映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理论、新方法,或开辟教育科研的新道路。

4.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指论文要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任何数学教研论文都应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排除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充分体现教育教学实践的真实性。

5.通俗性原则:通俗性是指论文要写得通俗流畅。写文章是给人家看的,要易读易懂。名词概念要用,但不能在生涩的名词概念中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读者喜欢的是内容丰富而又朴实无华的好文章。

6.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指应用价值较大,观点和做法容易被人接受。对于一线教师,提倡侧重撰写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文章。这样既可以扬其实践经验丰富之长,避其理论功底不足之短,又可以使成果直接为现实服务。

三、资料积累

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光靠自己的智慧去发现新问题,往往会很困难,如果我们能借助别人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成果进行创新,一般来说要比自己独立创新容易得多。

积累是提高撰写教研论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许多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困惑:平时对教材、学生研究得挺细致,看得书也不少,可一到写文章时脑中空空荡荡,即使搜肠剐肚,也难以提出切实有力的论据。文章干瘪欠生动,没有材料可写。其实,这正是缺乏写作素材所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研写作需要教师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因而应注意平时资料的收集。在资料涉猎中,往往会使自己受到很大启发,正所谓“采众家之长,成一己之见”,进而激发写作灵感。只有平时注重修养,做学习的有心人,行文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只有见人之所未见,才能言人之所未言。

处处留心皆学问,养成随时收集资料的习惯。尽可能使用、分析第一手资料,所听、所闻、所想、所感,都可做资料。要注意广泛收集报刊上的教研文章,对针对性强、理论价值高的内容,可以摘抄、剪辑并装订成册。同时,要坚持写好教学后记,也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和教研素材,为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证。

尔后,还必须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从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深入研究所集的资料属于那一种类型,说明什么问题;那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在研究前人成果的过程中,学到长处,得到领悟,引出思考,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为日后科学的进行论文创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选择题材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什么”。一个好的选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选题渠道很多,但必须具有对教育教学敏锐的问题意识。有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某一方面(或某一点)触发灵感,经过提炼而产生的课题;有在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受到作者某一论点启发而形成的问题;有在与同行、学生交谈、探讨、争论问题时,悟出其中道理产生选题;有在重新审视教科书中的例题、习题时,从中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只要有研究的成分,写什么是无所谓的,篇幅可以短小,理论成分也无需多高。文不在长,有质就好;文不在深,能发则行。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选题的大小要适当,要量力而行,要拿得起、放得下,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地展开。二是选题要有新意,有独到之处,写别人想写而未写,说别人想说而未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可以是对还没有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也可以是对研究过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有新的突破。

在选择好合适的主题后,论文“怎么写”也是必须考虑的。一般地说,科学论文应阐述以前未发表过的研究课题,当然,如评论性的论文可以讨论以前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但评论文也需要独创性,它的切入角度在于对评论材料的选择,在于作者对主题的研究现状的评价;又如知识性的论文是介绍、阐明、分析、矫正教材中的某些知识,或对教材体系、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写这类知识性的论文,要求作者对教材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和实际运用的体验;再如经验性论文的撰写,它不仅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经过选择提炼之后,把收获最大、认识最深、做法最有效的东西加以条理化,而且要把它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阐述;而对于纯学术性的,它是专门研究数学教育领域的理论问题,属高层次的论文,撰写这类论文,不但要有较深的理论修养,而且要有创见性,要有很强的论证性,以体现学术性。

能选出好题来,这本身就标志着一种研究能力。只有时时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捕捉新的灵感,研究的题目才会应运而生。

五、写作技巧

尽管你有好的选题和新的观点,但如果不在写作技巧上下一番功夫,那么这个好的选题仍可能夭折,即文章发表不了。因此掌握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命题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结与体现。所以题目一定要命的好,命的巧,要引人注目,要让人一读题目就产生一种急于看内容的渴望,其中特别注意文要扣题。命题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题目不可太大。有的文章虽然题目很大,但内容却只有某一方面的,读完文章后使人觉得太空,似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之感。

(2)题目的字数不要太多,反之则显得不精练。题目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读刊争鸣》、《一个平衡问题的讨论》、《例谈数学解题中的灵感》、《多角度考虑 全方位探索》。

(3)题目要引人注意,有些还可以给人以悬念。如:《非不能也 是不为也》、《出乎意料的缺陷 超乎想象的完美》、《通法诚可贵 巧解价亦高》、《情理之中使人折服 意料之外令人惊诧》。

(4)题目应表达出论文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如《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锐角”慎用“ ”表示》、《请注意向量夹角的范围》、《丰富空间想象 简缩逻辑思维》。

2.文体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使人感到言之有理,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果文笔甚差,语言晦涩难懂,篇幅冗长乏味甚至杂乱无章,难以让人看懂,就起不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因此,良好的修辞是每个撰稿者的基本功,必须掌握。我们写出的文章是让人用眼睛看的,要有庄重的风格,故应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数学教研论文,虽不能向文学作品那样,但也要行文流畅,音调和顺,读起来有节奏感。

一篇好的文章,还要特别注重“简、明、实”。“简”就是文章写得少而精,围绕中心,可有可无的话不说,可长可短者尽量写短。“明”就是文章的主题要明,语言浅显易懂,要做到曲话直说,暗话明说。“实”就是文章内容要有实用价值,能对读者真正有启迪有收获,不可追求空洞的理论高调,不要迷恋时尚的术语。

3.附录

如果文中有必要引用他人发表的作品,应当注明参考文献,这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也是尊重他人成果的道德问题,同时也为读者提供查找文件的线索。

六、修改初稿

常言道:“反复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华章。”文章成稿后,精心修改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修改稿件的重点应放在推敲观点、审视结构、精炼语言、点化标题、规范格式五个方面。修改一般是通读几遍初稿,然后依段落上下层次为序,逐步进行审查、修改。

进行段落修改时,先从段落整体写作内容上看是否符合全文主题;再从文字叙述上看有无语法错误;从语言逻辑推理、专业术语上推敲是否正确得当;从字词选用上看是否确切;从文字语言顺序上过渡是否自然流畅;从规范要求上大小写字母是否清楚,数学公式、符号是否正确,图形绘制是否标准。

待全文逐段修改完毕后,从纵的角度,再认真检查段与段之间的连贯性,必要时一定要忍痛割爱,以保证论文主题的明确清晰。经过这样修改后的论文,从整体结构看基本具备层次分明,首尾连贯,符合逻辑,说理透彻等,这说明修改后的论文基本形成。

由此可见,修改是将论文质量按作者意愿向高层深加工,由粗到细,从细到精的过程。当一篇几经修改的初稿,自己认为已适合发表的需要,论文就可以定稿。尔后将定稿的论文打印收藏,伺机供内部交流或报刊投稿。

七、投稿诀窍

如果你的文章写好后,准备投送刊物编辑部之前,还应根据稿件内容,去了解刊物的特点,明确投稿的方向,以提高录用率。如是有关教材教法等适用教师阅读的,就要投向教师刊物;有关学生学法指导等适用学生阅读的,就要投向学生刊物。怎样才能选准投稿刊物呢?首先要大量阅读你所教学科的各种刊物有哪些栏目?每个栏目有何要求?读者对象是谁?其次要考虑你所撰写的论文符合那些刊物的那一栏目。当选准对象后,就把稿件邮发(电邮、信邮)出去。

如果编辑同意录用你的文章,他很可能会向你提出修改文章的建议。这时你要利用机会重新思考,改正错误,阐明难点和含糊的地方。当你准备发出经修改后的文章时,你要告诉编辑作了哪些修改。如果你没有接受他的某些建议,你也要说明理由。

如果你发出的文章石沉大海,那也许是由于你的文章质量差,也许是由于你投稿的时间没有把握好,也许是由于某些刊物收到的稿件远远超过了能录用的数量,这时,你应该再读几遍文稿,看看是否能进一步提高质量,经修改后另作它投。同时也提醒广大教师对一些杂志社发来的征稿通知、论文参赛通知等要认真分析,提高识别能力,警惕非法期刊诈骗敛财。这些非法期刊的主要表现有:假冒国内统一刊号的连续出版物(CN刊物),或未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许可进行出版。此外,所谓的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大多冠以“国际”、“中华”、“中国”等,刊物名称多与“教育”、“教学”相关。

写作要有信心,信心是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成功。初始写文章最好写你最熟悉的问题。如果能受到行家的认可或发表,自己则尝试一次成果的欢乐,写作热情会更高,信心会更大。但如果文章不尽人意,受到一次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就此搁笔,那将是十分惋惜的。当然,我们不是为发表而写作,但认真思考了,一篇又一篇的,水平日渐提升,就会乐此不疲。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中小学教师要想在琐事缠身的工作中开展教育教学科研谈何容易,没有强烈的教研意识是不行的。教书本来是一件清苦的事,然而在清苦的生活中还要增加一项更清苦的事--做学问、搞科研,耐得寂寞。最后还需强调,撰写数学教研论文离不开教学实践,只有将教学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撰写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有价值的论文。

联系地址:陕西省绥德中学

邮编:718000 电话:0912-5611703(宅)Email: yysdlych@public.xa.sn.cn 作者简介 刘永春 男,1954年9月出生,陕西省绥德人。大学本科毕业,1972年参加工作,1996年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现任教于陕西省绥德中学。

主持的《优化数学思维品质的“教与学”》课题由国家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办通过结题鉴定。在《中国教师报》、《中学数学》、《数学教学》等50多家报刊上发表初等数学研究、教育教学论文27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学用书5本。

近年来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_年荣获榆林市劳动模范,202_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并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第二篇:教研论文写作格式

教研论文写作格式:

注意:句号全部用“.”(双面打印,3000字以上)

标题(宋体、居中、三号加粗)

(空一行)

(姓名:)

(湛师10级□数本1班 □(写序号:)□广东湛江,524048)从姓名到中图分类号 摘要:×××用楷体,五号关键词:×;×(一般三个关键词,用“;”隔开)顶格中图分类号:G、、、、、(根据自己的内容类型百度)

(空一行)

正文部分

(空两格)、、、、、、、、、、、、、、、、、、、、、、、、、、、、、、、、、、、、、、、、、、、、、、从引言开始、、、、、、、、、、、、、、、、、、、、、、、、、、、、、、、、、、、、、、、、、、、、、、、、、、、、、、、用宋体、五号 1(一个空格)、、、、、、、【加粗】(此处为小标题)(空两格)、、、、、、、、、、、、、、、、、、、、、、、、、、、、、、、、、、、、、、、、、、、、、、、、、、、、、、、、、、、、、、、、、、、、、、、、、、、、、、、、、、、、、、、、、、、、、、、、、、、、、、、、、、、、2(一个空格)、、、、、、、【加粗】(同上)

(空两格)、、、、、、、、、、、、、、、、、、、、、、、、、、、、、、、、、、、、、、、、、、、、、、、、、、、、、、、、、、、、、、、、、、、、、、、、、、、、、、、、、、、、、、、、、、、、、、、、、、、、、、、、、、、、、参考文献(在文章对应处标明[1]、[2]、、、)

[1]、、、、、、、、、、、、、、、、、、、、、、、、、、、、、、、、、、[2]、、、、、、、、、、、、、、、、、、、、、、、、、、、、、、、、、、、看不懂就看ppt。

第三篇:教育论文写作谈

教育论文写作谈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既要遵循一般文章的写作规律,又要体现自身的一些特殊要求。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谈谈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

标题“居文之首,勾文之要”,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眼睛”。要让编者、读者的“眼睛”亮起来,作者就必须充分认识标题所产生的作用。

一是导读作用。面对大量的来稿,编辑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什么是他最感兴趣的文章,选哪些,不选哪些, 先选哪些,都大致要凭标题来判断。因此,教育论文的标题必须准确地概括、提示文章的主题,从而起到导读的作用。一个不准确、没有特点的标题是不容易引起编辑注意的,也就更谈不上对文章内容本身的注意了。一般来说,新闻性强的信息,标题容易制作得新鲜生动、引人注目。然而,教育生活相对于其他社会生活来说较为稳定,发展变化不多,这就更需要抓住特点制作出有个性的标题。如果一看标题就让人似曾相识,没有一点新意,模糊得很,编辑和读者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去读文章本身呢?即便是有的文章内容为编辑所急需,也要借助标题的帮助来锁定编辑的注意力。标题的这种导读作用具有客观性,是谁也不能忽视的。

教育论文的标题制作难度较大,但也不是无能为力。

一个编辑收到一篇题为《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的来稿,审读后觉得内容实在、论述新颖,但标题不明确,起不到导读作用,作者在文中作了哪些探索,其内在价值如何不得而知。编发此稿时,该编辑将标题改为“质检站·答辩会·作文墙”,原题作为副题保留,其导读作用十分明显。《江西教育》编发的另一篇文章《开窗·拨火·点灯——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也是如此。如果用原题作正题,就有可能使一篇不错的文章与读者失之交臂,因为类似的标题近年来在教育期刊中太多了。《素质教育中的5个不等式》这个标题的导读作用也较为明显,标题引进了数学名词,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文章列举了“音、体、美、劳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等5个不等式,让读者明确了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所在。如果将标题制作为“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就显得一般化,难以锁住读者的注意力。

二是诱读作用。这是标题导读作用的延伸。具有这种延伸的诱导作用的标题,往往是生动的、新颖的,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标题制作要达到诱读的效果,必须具有“包装”意识。文章的内在质量固然十分重要,但以标题制作作为文章外观形象的塑造也是必要的。作为读者,在浏览期刊目录时常常会有眼睛一亮的感觉,那就是一个标题在瞬间抓住了你,从而诱发了你的阅读兴味。有一篇探讨如何对中学生早恋进行疏导的文章,做了《橘子宜在九月摘》这一生动形象的标题,让你读后感到含蓄隽永,点到为止,巧妙极了。此外,教研文章《双休日的特殊“作业”》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把你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出来。

教育教学论文的作者要克服标题制作缺乏文化品位的弊端,就必须强化标题制作的艺术意识,突出标题的导读、诱读作用,把教育论文的标题锤炼成庄重典雅、蕴涵丰富的文化精品,从而使编者、读者的“眼睛”真正亮起来。汉语言是一个独特的语言体系,有着非常厚重的文化积淀。充分发掘汉语言所独有的魅力,将语言修辞技法以及成语、古诗词引入教育教学论文的标题制作,这无疑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好思路。

1.利用修辞技法作题

就语言修辞技法来讲,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比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打比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化艰深为浅显,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有一篇探讨学校管理的文章,标题是《校

长要“五官端正”》(《江西教育》)。它把校长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为人处事比喻为“眼要正、耳要正、鼻要正、嘴要正、身要正”。眼要正,是指校长在学校工作中要看清方向、定准目标,向素质教育要质量,不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歪路子;耳要正,是指校长不要闭耳塞听,要耳听八方, 经常地、广泛地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鼻要正,是指校长要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善于发现问题、判断是非;嘴要正,是指校长一要廉洁自律,二要言而有信;身要正,是指校长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种巧比妙联给人以生动贴切的美感和语意双关的启迪。探讨班主任语言艺术的文章《婆婆嘴与打火机》(《人民教育》)以及《走教,为村小素质教育突破“瓶颈”》(《江苏教育》)均是运用比喻作标题的好例子。

比喻用得好、用得巧,首要的一点就是比方要打得像,即用做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必须在形态、特征、性状上有明显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二是重叠。行文要简练,力求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这是标题制作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但是,有时为了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而将标题中的单字或词汇接连或间接重叠使用,不但不感到累赘,反而能增添文采,增强效果。《美文美读乐思乐写》(《江西教育》)便是间接重叠的好例子。这是一篇探讨中学语文读写问题的文章,“美”与“乐”各重复了一次,有力地表现了愉快学习的内涵,给人较深的印象。恰当地运用重叠手法作标题,不但可以开拓意境,还可以使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三是拟人。即把物比拟为人。也就是把物当做人来描述,使这些描写对象看起来好像被赋予了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借以深化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教育,你离信息时代还有多远》(《人民教育》)把教育比拟为具有人的动态。《给选择题先生的一封信》也是拟人化,把题型当做人来描述,赋予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标题新,写法更新,对标准化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提出了质疑。这样作标题显得别致、有趣、形象生动,确实让编辑的眼睛为之一亮。

四是排比。这种修辞方法通过语气连贯的3个以上的并列词句,能够集中地突出表现有关事物,从多个侧面把读者吸引住,从而增强标题的感染力。教学短论《眼中竹 胸中竹手中竹》(《江西教育》)这一标题便层层递进“眼中—胸中—手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

2.利用成语、古诗词入题

除了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外,成语以及古典诗词入题,也能将教育论文的标题制作得精彩纷呈,收到题文增辉的效果。就成语入题的方式来说,有直引式、变易式等多种。

直引式:如教研文章的标题《返璞归真说读背》(《江西教育》),教学短论的标题《“邯郸学步”不可取》(《江西教育》)。加塞式:如教学短论的标题《补牢,岂在“亡羊”后》(《江西教育》)。变易式:如教学短论《看准时机“投石铺路”》(《江西教育》),标题将“投石问路”改为“投石铺路”。

古诗词入题的方式也有直引式、变易式等。

变易式:教学短论的标题《应是绿肥红不瘦》(《江西教育》),从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应是绿肥红瘦”变易而来。

别开生面作标题,绝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它取决于制作者的学识素养和文字功底,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郑板桥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这话虽有点绝对,却道出了标题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提炼主题是决定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成败的重要一环。那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炼主题呢?

1.从对现象的透视中提炼主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对变化万千的教育教学现象,只有揭开其层层表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才能找到事物内在的深蕴的思想意义,提炼出论文的主题。在参加观摩课、公开课等活动时,一些作者有感于教者的“教”或学生的“学”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现象,产生了论文的主题。例如,《江西教育》202_年7-8合刊刊发了南康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郑启泰撰写的《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一文,对语文教学领域的形而上学现象进行了犀利的分析,对教学法只学表面而不取精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现象看本质,作者针对这些表面繁荣实则虚空的现象开出了药方: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

2.从个人的体验感悟中提炼主题

作为置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社会实践中的教育工作者,尝到了许多酸甜苦辣,也获得了许多体验和感悟,其中肯定不乏闪光之处和对别人也有启发的内容,这些对于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是难能可贵的。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欢迎扣扣在线咨询2830509794《传统的并不都是糟粕》一文可以说是为中国语文的传统诵读正名,前些年尤其是“文革”时期诵读被贬斥为死记硬背。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读了《中外书摘》杂志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梁启超背《两京赋》、赵元任背《桃花扇》如行云流水、一字不落的佳话。《两京赋》《桃花扇》在中国文学史上均不是经典之作。非经典尚且如此,经典就更不用说了。作者阅读此文时,正值央视在播放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大赛中歌手往往被名句名篇难住,余秋雨先生不得不点评一番。作者由此想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的缺失,有感而发,把主题定格在诵读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写下了《传统的并不都是糟粕》这篇文章。

3.从教学实践中提炼主题

教育教学的实践是教育教学论文的主题产生的源泉。教育教学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是提炼主题的根据,是论文写作者捕捉观点、升华思想、提炼主题的根本途径。江西省唯一一部通过了国家审查的地方教材《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主编曾曙春二十多年如一日,把小语能力训练当做自己终身研究的课题,这个主题的来源就是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的切身感受:语文教学比起数学教学来之所以少慢差费,收效甚微,就是由于讲得过多练得少,而且训练常常不到位。因此,他先是就这个主题开展教改实验,并写出教研文章,再编写、推广教材。这部教材成为全国第一部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材,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4.从教育热点中提炼主题

在教育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有些热点问题是教师一时谈论的中心问题,有些热点问题是教师常年关注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主要任务,也就自然地成了教育教学论文的主题了。《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做人教育》一文的作者敏感地捕捉到了在课堂教学渗透素质教育这一热点。这篇文章把做人的教育迁移到作文教学中,并将其寓于具体的作文训练中,提示了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文的道理(《江西教育》)。

1992年秋,中日孩子“夏令营中的较量”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就中国孩子身上暴露出的种种弱点反思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有的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应试教育的桎梏造成了学校教育的短视与急功近利以及孩子们非智力因素的严重缺失的结论,写出了《反思学校教育负效应》《关于克服学校教育负效应的思考》等文章,自然受到了教育期刊以及读者的关注。

5.从偶发的灵感中提炼主题

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过程。在我们周围所发生的各种教育教学生活,都会让参与者产生这样那样的灵感。这种灵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中的闪光点、思维的火花。有一次,笔者参加某市教育学会的年会,一位知名教师在讨论时谈到了若干成语对自己教学活

动的影响。这段话虽然不长,但对笔者触动很大。我们国家文化积淀非常厚重,这些成语中蕴藏着多少智慧啊。后来,笔者用了几天的时间筛选出了十余条蕴藏着教育智慧的成语,并结合一些名师的教育实践,写出了《成语中的教育智慧》一文。文中既有对成语的由来的溯源和含义的诠释,同时又有一些特级教师典型的教学案例。文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同时又有教学实践的活泼灵动,受到不少读者的好评。

6.从逆向思考中提炼主题

教育教学工作本身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在这丰富多彩的体验中必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考,正向的思考能够提炼出好的主题,逆向思考有时则更能让人耳目一新。如有关学生情绪如何疏导的问题有不少人在写,但大多写后进生情绪的疏导,写优生情绪的疏导无疑是一个逆向思考的新角度。《江西教育》编发了《优生情绪的疏导》一文,从疏导好胜嫉妒的、脆弱小气的、任性专横的“优生”三个方面讨论了对优生情绪的疏导,可谓别开生面。一般来说老师关注的是两头——优生和差生,一篇《老师,请关注中等生》也因此让人耳目一新。

教育教学论文的主题是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主题提炼好了,所写出来的论文才能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才能起到总结经验、深入思考、研有所得的效果。

教育教学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研究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作者对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布局、谋划和安排。这种结构,既是为了有效表现内容的需要,也是为了有效交流的需要。

1.分论式

即围绕课题的中心论点设立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垂直关系,分别论证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呈并列关系,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构成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格局。例如,语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辐射面广与其学科的人文性、社会性是相适应的。从这一认识出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 “三原色”》(《江西教育》)一文确立了中心论点:创新教育这种智力因素的教育以及爱的教育和审美教育这两种非智力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焕发出全新的光辉。该文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紧密相连的3个并列的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是“知识能力着重创新教育:绿色生命”。这一部分主要是围绕语文学习的两个阶段展开论述,即如何“发现创新”(比较、激发、角色化),如何“实现创新”(运用、改进、重建)。第二个小标题是“情感品质着重爱的教育:温暖红色”。文章在这一部分诠释了爱的教育内涵(它不仅是狭义的亲情、人情和人际关系,更是一种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充满爱意、友好相处的生活态度),细化了爱的教育的原则。例如如何体现其针对青少年心理特征的阶段性的特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何体现尊重他人的道德规范,等等。第三个小标题是“识美爱美着重审美教育:蓝色愉悦”。文章在这一部分阐述了如何发挥想象,认识和欣赏美的事物;如何进入角色,体会人物行为的心灵美、获得情感的愉悦和自由。通过以上论述,文章较为深刻地表述了语文学科由于其特有的人文性、社会性特征,它的教育不单纯是知识能力的技术性培养,它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融合其他学科的精髓并辐射到人的思想精神领域。语文素质教育也就不是狭隘概念所能包含的,而必须从本质上把握,使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成为具有衍生性功能的教育。该文构思精巧,把语文素质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对应了“三原色”,即将体现知识能力的创新教育对应绿色(绿色生命),将体现情感品质的爱的教育对应红色(温暖红色),将体现识美爱美的审美教育对应蓝色(蓝色愉悦)。二是深沉含蓄,小标题与主标题既相互呼应,又独立成章。当前有很多论文也非常重视标题制作,但往往或刻意雕琢、因辞害意,或互相交叉、纠缠不清。而这3个小标题并列关系清晰,紧扣红、绿、蓝所各自对应的内涵,干净利落,给人以深沉含蓄的美感。

2.递进式

本论部分分为若干层次,论证时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直到最后得出结论。文章中各层次之间呈现递进关系。如郑尚志的《中学生时尚行为及其引导》(《江西教育》),就体现了这种结构的特点。围绕文章的命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学生时时尚行为的心理机制,即从众心理、好奇心理、求新求美心理、显耀心理、补偿心理。其次,进一步分析中学生时尚行为的特点,其特点有:流行迅速、有所选择、具有自然性和非强制性、具有冲动性。最后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对中学生时尚行为的引导。一是发挥学校德育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对时尚进行理性选择;二是加强校风建设,形成健康进步的“团体情境”;三是加强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四是做好学生中“时髦领袖”的工作;五是了解社会时尚信息,搞好超前教育。这篇论文的结构不仅清晰,而且读来步步深入,有理有据,较好地实现了作者在这篇论文中所设定的写作目标。

3.分论递进结合式

分论式有利于获得对问题的横向拓展,全面认识事物。递进式有利于对问题的纵向深入,有如拨云见日。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往往必须从纵横两方面去加以认识和阐述,所以,在论文的结构安排上总是以综合上述两种形式的特点去适应之,分论递进结合式即是如此。如黄晓园的《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江西教育》),文章提出了转变师生关系这一命题,然后阐述、分析传统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提出了如何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路。结构上采取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纵式递进方式,但在具体展开时,又是横向分论的方式。例如,在分析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时,又分别论述了“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看待学生”“一些教师不能坚守职业要义”等几个方面。

4.时空式

即按时间的纵向推移或空间方位的横向变换为顺序划分结构层次。依照工作进展的步骤或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由前到后,由近及远,或由上到下,由部分到整体逐步展开。采用这种方式,易于组合,脉络线索清晰。但如果表达不当,易失之呆板,或主次不分,或轻重颠倒,容易写成“流水账”或“杂烩式”的文章。调查类、实验类、教育叙事类的文章,大多可以用这种方式安排结构。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研论文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

上传: 魏建裕

更新时间:202_-12-5 9:15:00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东乡县小璜中学 魏建裕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第五篇:谈写作

到底还是提起了笔,我竟谈起写作来。这是一件需要勇气而不是创作成就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谈。

亲爱的小读者,你还记得何谓“通感”,何谓“回环”,何谓“双关”么?都是高中语文知识,实在记不得了,不要紧。这些东西遗忘起来容易,要捡回来,也不难。

赘言赘语的开了个头,现在言归正传。对于写作,总的一句是:“你只有知道不该怎么写,你才知道该怎么写。”这是鲁迅先生的话,联系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

“无目的,不写作;无情感,不写作;无坚持,不写作。”这是我提笔写东西的原则,也是我的写作经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写作知识比较匮乏,表情达意的功夫并不令人乐观。不要说一份调研报告、一封求职信,就连一张请假条、一张借条都写不规范。很多需要写字的任务,除了百度,还是百度。

其实,百度上的许多文章档次很低,是很差劲的,不要去抄。

许多人不喜欢甚至害怕写作,这是为什么?概括起来,我认为大致是这些:一个是以为谈到写作就需要巨大的词汇量和广博的阅读量,自己书看得不多,就不敢写,怕人笑话;另一个是限于修辞格的掌握,不敢提笔,怕没有文采;再一个是疏于情感,缺少思考,怕没有深度,也不敢写;最后一个是都还懂一些,但不愿多写。我总结为两个字:一个是“惧”;一个是“懒”。

今天偶然翻出了箱底一沓泛黄的信件,那是十多年前,父母同亲戚友人书信往来的见证,是时光的流逝,也是岁月的沉淀。细细读完这些书信,心底竟泛起一丝美好。这些书信行文简洁,格式规范,语言朴实但饱含情感。谈家事,无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谈情谊,无不真挚动人,情意绵绵;谈未来,无不谦虚谨慎,虑事周全。还有一点,这些书信里都没有错别字。我受这些书信的影响是很大的,小时候就把这些信件偷看了好多次,只是现在的鉴赏力增加了一点。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吧。

做事情要有目的,写作也是一样。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给谁看?这些你都要去考虑。有的人只顾自己的想法,随意挥洒,不考虑受众;有的人一味迎合受众,丢掉了自己的想法。这都是要不得的。另外,任何写作者同时也应该是受众中的一个,没有哪种一味只写东西不懂受众的人是能被称作作家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曹雪芹写《红楼梦》,海明威写《老人与海》,他们都是有目的的,他们从来都不会认为写作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谌然,写作也可以是自娱自乐,但当你选择自娱自乐时,那个受众便是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一定要有情感,这同唱歌一样,是一个道理。许多慢歌尤难驾驭,不是技巧不足,而是情感没有到位。说起情感,我想起了以前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文中描写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文章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那份催人泪下的深沉的爱。这是以情动人的佳作。至于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那种文字,网络上就实在太多了。有些小清新作家,其实文笔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中好些人的文字太过于浮华,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缺乏筋骨,没有多少营养,并且行文里的许多搭配和修饰都是有待商榷的,有的甚至是很不恰当的。时代在变化,文化在交融。他们这些写手明白年轻的读者们想读些什么,想得到怎样的慰藉,想找寻一份抑或打发一段怎样的时光。这样的文字于我无益,我是不愿多读的。有真情感的文字,能吸引人,能影响人,能塑造人。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终难登大雅之堂。

写作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觉悟,大家差不了多少,真正差得多的,是恒心。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就拿季羡林来说,我看过他的很多文章,有二十来岁时候的,也有八九十岁才写的。对比起来,年轻时写的很多东西还是不够如意,他自己也这样说。他还说,以前写的一些东西,尽管现在看来很糟糕,但他不会把它们删去,就让它摆在那里,就是有这么一些东西,一个过程,不怕别人看。我从这其中更多领会到的是对写作的那份坚持。我的一些朋友,以前上学写作文时是挺厉害的,几年大学读下来,破天荒挤出点时间写点东西被我看到,真可谓是前言不搭后语,语病频出。要是有初中生的平均水平那般好,倒也不会被我拿到这里来举例了。至于错别字,就更别提了。这让我开始思考信息时代到底在改变和正在改变我们的什么东西。写作啊,最好不要断,如果你有那么一点时间,有那份心,请不要停止创作。

最近央视有一档节目,中国汉字书写大会,我很喜欢。汉字的书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本。这几年,我常在搜狐、南周、腾讯等新闻期刊的新闻里发现语病。搭配不当,修饰不当,成语误用等是最常见的问题,这些编辑都应该去看看这档节目。举个春晚的例子:“每一片沧海桑田”,“沧海桑田”是形容变化之大,沧海变成了桑田,沧海桑田不是一个东西,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是不能这么搭配的。像什么“首当其冲”,“人满为患”之类的成语误用,就更多了,我们都应该注意。

回到前面的问题,何谓“通感”呢?举个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在这里,让不相通的荷香和歌声相互沟通起来,这种辞格就叫“通感”,也叫“移觉”。

那么,何谓“回环”呢?这里有个例子: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鲁迅《故乡》)不多解析,“回环”在视觉上语感上都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

最后来谈谈“双关”,“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对于前者,举个例子: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里重点自然在“杨柳”二字上。

至于“语义双关”,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就属于“语义双关”,具体我不多讲,这种修辞是很容易掌握的。

写作分许多种,申论写作自然是和普通风花雪月的文章不一样,但基本的功夫是一致的。再回到前面的“惧”。最开始不要怕自己的阅读量小,都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已。我是学土建的,就把写作比作建房子吧,词句好比是钢筋砖头,不是钢筋砖头越多,楼越高,才是佳作。一两层楼也能是佳作,关键看你怎么去构造。

自己会建房子,还要善于欣赏别人的房子。

文人大抵相轻,这在我看来,是文学发展的一大阻碍。再过三四十年,东方文化会成为全球文化的主流。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写作也是一样,容得下,就丰富。写作要取得长足发展,你自己必须丰富,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有些书写出来似乎不是为了给我们什么教益,而只不过是要我们知道作者所知道的一些事情罢了。经验表明,人总以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人都是糊涂的人,同他的观点分歧的任何书都是坏书。

说了这么多,简单一点来说,平常的记事抒情文章,有那么几点感触,就是一些情感片段,你把它们组合起来,先合理遣词造句,再稍加修饰,写好后自己多读几遍,怎么好就怎么改。有时同一个意思,换种表达,就会出彩。还是那句话,多坚持,多尝试,等到你领受到一点写作的乐趣,后面的,我相信你是会比我知道得更多的。

也该收尾了。今天下了点雪,雪虽不厚,但它的到来,竟给了我一点欣喜。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多少,有过,便是希望。

仅此而已。

布 心 二零一四年新春

谈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