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与危害
202_年沿滩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材料
教师职业倦怠危害与对策
自贡市沿滩区九洪初级中学校 吴永棋
摘要:近三年我对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职业倦怠相当严重并逐年增长,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并至使教育教学效果降低,学校推行工作有时较为被动。本文就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危害及对策谈谈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 成因 危害 对策 正 文: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长期在工作压力下,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交往相处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不和谐并加剧而得不到有效释放或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疲惫。
近三年我对我们学校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约有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48%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教师和非班主任,而且教师职业倦怠还成逐年增长趋势。因此,加强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主要有三大原因
1、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易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首先教师担当育人责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彰显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人们对教师工作的高期望。其次教育工作周期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常面临教师高精力投 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自然而然会产生厌倦心理。再次工作的对象极其特殊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工作具有复杂性,因而带来极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1)教学压力大。一线农村教师,教育教学任务重而繁杂,除完成每天的教学、教研任务,不少教师还有许多兼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议。作为班主任,更是苦不堪言,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多,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塑造到安全问题,无所不包。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考、小考不断,对各项考试指标进行排队,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的辅导、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要求达标,使教师疲惫不堪,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教学压力。
(2)教师工资待遇较低,经济压力大。尽管教师的工资按《教师法》、《教育法》不低于公务员,但就实际经济状况与公务员,教师是不可比的。特别是农村边远中学教师收入更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很少有成就感。虽然近年来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数生活并不富裕。
(3)新型师生关系与安全责任带来的精神压力压力大。现代教育提倡新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可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矛盾,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从法律、法规上来说,目前在我国还很少有老师对学生具有震摄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由于受社会日趋功利取向的影响,师生的感情日渐淡薄,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要加倍用心力于学生思想教育上,但所获的感情回报却又相对地少,不仅易使教 师心力交瘁,也易导致倦怠感的产生。同时,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家长因孩子安全责任问题而责备甚至殴打教师的事时有发生。因而,教师要承受学生、家长、社会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
2、教师自身原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1)教师专业水平低下,工作成绩不出色。部分教师把一次次的工作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不思进取,终因为失败阴影笼罩,成就感低,产生职业倦怠。
(2)教师专业态度缺失。部分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任教,因不热爱教育工作,缺少足够的精力投入,几年后工作业绩平平,难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产生职业倦怠。
(3)没受到重任,滋生情绪。一些学校领导任人唯亲,办事不公,打击了一批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些老师注重名利,在无法如愿的情况下,又不能自我调整,游离了工作心思,产生情绪问题,导致职业倦怠。
(4)缺乏进取心。在现行体制下,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走上教育岗位,一年见习期转正后为中学二级,过五年参评中学一级,再过五年就可评中学高级教师,而中高职称是中学教师的封顶级别,这样,一些教师工作十余年后就没有更高的目标追求了,缺少进一步追求的动力。
(5)缺少创新精神。部分教师随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简单重复,不会创新,必将导致单调感,渐渐地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农村教师因缺 少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学术氛围差,大多数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长此以往,工作热情减退,专业水平停滞不前,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3、家长、学校领导、学生、社会等原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从而形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种不良的局面。但学校领导、家长以及社会对教师要求极高:一要保证学生安全又要学生学得好,考试分数高,学生安全、成绩一有点点问题全是教师的责任与问题,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家长因孩子成绩的不理想而责备甚至殴打教师的事还时有发生。因而,教师要耐心地面对种种社会压力,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三大危害
1、教学效果下降。教师的身心疲劳,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发展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过度紧张,最终直接影 响自己的身心健康。生理方面:经常会感到疲劳、虚弱、肌肉紧张、颈背痛、头痛、失眠、对疾病抵抗力薄弱、喉咙易嘶哑,常感冒或各种心理上的小毛病。女教师常常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心理方面:认知上,教师会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丧失理想,缺乏动机,欠缺热忱,倾向于低自我期待,包括不适应感,无能感,失败感和低自尊等方面,并采取悲观、否定主义态度,愤世嫉俗。情绪上,当学校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节奏时,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燥、动辄会责怪并迁怒于学生。工作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感到沮丧、无助、无望、失去控制感,容易消沉或敏感易怒、神经质、容忍度低、自我评价降低,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三、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的三大策略
1、自身干预
(1)自我反省,寄情于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提高实践性智慧,在读书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寻找成功感;投身教科研,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茫,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5(2)丰富课余生活,学会放松自己。常有用的方法例如日常的散步、做健美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闲一下,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
(3)投入社会生活,广交朋友,寻找社会交流。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但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4)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应付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减少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难得的“空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5)积极自我暗示,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学生的纪律问题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6 让教学得以在安静,有纪律的情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学校组织干预:学校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政策上支持鼓励在育人、教学、教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在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进城考核、职务提升方面做到客观公正,在关注教师的业务工作同时,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作为学校,应通过构建和谐校园,形成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对教师多一些人文关怀。同时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活动,实时开展教师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辅导,干预教师职业倦怠。
(3)社会及政府干预:作为社会及政府部门,首先应对教师多一些理解与支持,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氛围,努力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多为教育、教师办实事。尤其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国家的基础教育任务,是我国教育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常年披星戴月,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更应该得到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但是,如果尊重只是口号,保障只是难以兑现的承诺,教师只能带着高尚的职业光环在不断期盼中不断失望。各级人民政府要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以确保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危害,为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努力。
202_.6.6
第二篇: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危害及预防措施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一旦形成职业倦怠,不仅损害教师自己的健康和自尊,而且会使教师们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变得紧张、疏远、工作表现越来越差,总是面临失败的结果使他们觉得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继而丧失信心,走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主要表现在: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总之,教师职业倦怠对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危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摆正心态,积极预防和应对这些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防治措施
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由于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过大,有些心理问题也不是大惊小怪的事情,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善于调节和化解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心理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治。
在从学校管理方面:
1、学校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
2、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念,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要信任、鼓励和支持老师,如通过“压担子”、“老帮青”等形式,让他们承担起能为学校赢来荣誉的工作。
3、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心理。如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等形式激发教师创造性。同时,通过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师有一个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
4、注重教师情感变化,诱导教师合理宣泄情感。在学校工作中,部分老师由于在职评、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长久下去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在不能满足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应同情教师境况,学校领导要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
5、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
6、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学校在抓升学的同时,应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应淡化“分数”考核教师,而应从学生多方面素养来考评教师。
在教师个人方面。
1、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要珍爱生命,珍惜工作,尊重同事,赢得敬重。
2、给自己制定目标,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个小目标,从而创造成绩,树立成就感。
3、树立职业自豪感,“爱”使人战胜一切困难,因此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爱自己、爱职业、爱学生、爱家庭。
4、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是人为造成的,寻找对策。如“问题学生”的出现,家长的不解等,这就正视现实,不回避、不自怨。多一份耐心、爱心就会解决。有的是社会原因,如“购房”“赡养老人”等,这是每个人生都会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有韧性和毅力,不将生活压力带进职业压力中。
在社会层面方面:提高教师待遇是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社会应提高山区教师的待遇,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以上只是我所能想到的一些在工作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一、肯定农村教师的社会价值,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从事该职业人员的受尊敬程度,也影响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教育和农村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教育广大群众尊重农村教师的劳动,尊重农村教师的人格,能够创造正确健康的社会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和控制大众心理,让全社会都重视农村教师,尊重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
(二)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农村教师是社会中的一员,特别是农村教师的职业有着广泛的社会性。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发展。在未来社会中,社会支持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它应该是一个系统、一个网络。农村教师应尽可能地获得各种帮助,缓冲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平衡。同时,一方面全社会都要关心和帮助农村教师;另一方面,农村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可能的各种支持,促进身心健康。
(三)肯定农村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矫正农村教师自身价值与人才价格(工资)不符现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谈到: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就要求价格符合价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而价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小学农村教师的劳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那么人才价格(农村教师的工资)就必须符合农村教师自身价值。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在决定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如果农村教师工资低于其他行业,必然导致农村教师这种高质量的劳动力流向其他部门,从而导致师资的短缺。现阶段,我国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但是,由于一部分教育经费是学校自筹的,导致了各校农村教师工资的不均等,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农村教师工资应该由政府来保证,而不应该由学校自筹。
二、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观念,构建和谐的组织环境
(一)树立“以师为本”的人才管理观念
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以师为本”的人才管理观念。“以师为本”的人才管理观念,即把农村教师放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首位。从农村教师出发,充分依靠农村教师、尊重农村教师,尽可能地激发农村教师的参与意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农村教师在工作中感到自己是一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力、有价值、有作为的人。因此,学校领导要注重与农村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想农村教师之所想,急农村教师之所急,设身处地的为农村教师办实事,办好事。
(二)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首先,在管理过程中,要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法进行“软”管理,即主要通过让被管理者在满足展现“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欲望的同时,于不露管理的“痕迹”中,去达成管理者目标任务的实现,这才是寓管于不管,寓治于不治的最好管理方法。这样的举措对于预防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其次,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不少学校的校园环境变得更美了,教育设施更完备了,这无疑都是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极大的帮助。但农村教师休息好,有充足的精神才是更重要的。如果每个学期期末,学校能让疲惫不堪的农村教师出去旅游一下,可能会对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起到意想不到的益处。除此之外,如果农村教师出现情绪低落,影响工作状态时,学校领导可考虑让农村教师申请休1~2 d 的“情绪假”,在该农村教师请假时,由其他农村教师为其代课。此举能使农村教师调整过心情再重新上课,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利。
(三)加大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的力度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高校的做法,即农村教师每隔 3~5 年享受一次研究年,在这一年中可以不担任一学期或更长时间的教学工作,而是去从事科学研究。这既可缓解农村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也可使农村教师在此期间积极充电更大效率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三、农村教师要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一)干一行爱一行,把职业当事业干
罗素曾经说:“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对事业信仰是幸福的源泉之一。”对职业活动的审美实践是在职业生活实践中体验幸福、获得幸福的基本保障。对于农村教师来说,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农村教师这一事实,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农村教师的快乐。把工作和自我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把职业与自我价值实现统一起来,那么,“压力”就会变成“动力”。
(二)适时调节,学会弹性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农村教师要善于掌握自己,克服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既关系到农村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自身的健康。不会正确地抑制每日每时的激动,不会掌握局面,是最折磨农村教师的心脏,消熬农村教师的神经系统的事。”所以,农村教师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也要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聚会,做做运动等,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这样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消除倦怠感。
(三)正确认识自己,愉悦接纳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就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自知更能使人永不满足地虚心学习,在困难挫折面前镇定自若,精神抖擞,不断地自觉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从而使人永远充满活力、健康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治愈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举措。有了目标,才会自觉地去修身养性,实现人格的提升;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做一个学生欢迎、家长欢迎的农村教师。适当的目标能使人获得成功,从而珍惜自我的价值,使生活更充实。
1.面对现实,真实自我。
任何一名教师,在工作之外,还有一个真实的生活存在,教师要投入真实的生活,面对个人生活的挑战,而不是躲进工作“封闭自我”,以“奉献者”的悲剧形象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痛楚,不论是家庭的、婚姻的、经济的还是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与同事、组织、领导适时地交流,合理宣泄,寻求理解,走出心理困惑,达到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危机。2.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要尽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消除职业倦怠。另外,要确立对教师职业的合理期望,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而非古书中的圣贤,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应对教师抱有合理的期望,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负荷。3.组织管理支持。
对学校管理者来说,一是要尊重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创造性特征,以“刚柔相济”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的管理策略,尊重、信任、关爱每一位教师,为教师的发展、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公正、科学、合理、动态地评价教师的业绩,使每位教师拥有被关爱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二是要为教师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一种心理保健福利,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和调适方法,建立、开辟多元化的教师心理保健机制和渠道,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作动态观察。三是学校要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职工课余文化生活,使每位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团结、友谊、向上的集体生活中让每一位教职工享受集体的温暖、彼此的激励、精神的愉悦、热情的激发。4.加强自我心理保健。首先,教师要在认知上调整,从自身入手,积极寻求自身的资源,丰富自身生活,而不要把责任全部推到职业特点和制度上来。因为教师永远不可能在一种理想的状态下工作,也不可能要求我们的学生、家长尽善尽美,制度上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教师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关注个人成就的一面,过分自责会影响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其次是生活调整,教师要注意保持乐观向上的情趣,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减轻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培养给自己带来欢乐和满足感的兴趣爱好,建立使自己有良好归属感的积极社会团体,试着在单一的工作环境中寻找多样化,合理确定自己有能力实现的并且符合实际的目标等。最后,教师要把握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学习和进修是一种生命活力的充电,而不是体制对自己的强制性要求,自觉融入学生和学习团体,时刻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身边的学生,开启逐渐老化生锈的心灵之窗,让生活的阳光照射心房,心理自然会绿意盎然。惟其如此,农村教师自然能享受到这份闪光事业的快乐。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所需物质生活越来越高,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人承受的方方面面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而教师更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教师忙、教师累、教师苦、教师穷、教师社会地位低。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据调查,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工作倦怠。教师工作倦怠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倦怠的教师看起来筋疲力尽、不知所措。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
因此,探索预防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就是为解决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
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深刻分析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才能真正让教师享受幸福教育。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教师幸福教育的前提
1、在认识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2、在意识方面: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书没有成就感,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3、在情感方面: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萎靡不振,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方面:不爱学习,更不愿参会,厌倦教育教学工作,降低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不批改作业,教学呆板,教法单一,缺乏创新,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合作,逃避教学环境,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满腹,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不考虑他人和单位得失。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职业倦怠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2、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
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适应不良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又将在个人社会适应、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消除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更好地预防职业倦怠问题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
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国家要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教师的工作竞争压力、行业评价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期望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的人力所能为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皇帝做久了,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接纳自己的职业,接受现实。
教师职业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不能与高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地位同所付出相比,不是很如意,教师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都能理解,这些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接受并适应它。既来之,则安之。
其次,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世界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话,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
再次,学会放松自己,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
第四,寻求心理帮助。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一样,但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读书可以摆脱烦恼,忘记忧愁。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读书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取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21世纪合格的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
第五篇: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对策
内容摘要:
教师队伍中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本文通过思考与分析,从情感激励、优化管理、调整心态、体验价值四方面入手具体阐述了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对策。关键词:
教师 职业倦怠 帮助 消除 对策
教师队伍中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教师们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充满激情的教育生活呢?我认为应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倦怠的原因出发,采取一些既能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又能增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措施,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利用不同感情进行激励,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
1、优化情绪,帮助教师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诱导教师遇事实事求是,保持适当的期望值,学会从不利中看到有利,学会自我解脱,学会辩证地看待不利于自己的事物,相信它可以变好,这样的话教师就容易从困惑与苦恼中解脱出来,消除倦怠心理,继续满怀信心地坚持工作和学习。
2、培养不同情感,养“德”而“励”,求“真”而“励”,审“美”而励。
养“德”而励,就是通过培养道德困惑来激励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会大大有益于调动教师的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
求“真”而励,就是通过培养理智感激励教师的工作与学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进教师家庭之间的感情,而且还增进了教师家庭之间的交流,增进学校与各家庭之间的联系,让老师们时时感受学校的关怀,将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3、实行“人文化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当教师把工作真正当作一些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职业时,教师才能具有稳定的职业心态,笑容才会在脸上绽放。因此,学校需要克服机械和呆板的制度,建立灵活高效的机制,实行“人文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和教学环境,减轻不必要的压力,使教师在充分发挥个人价值的同时感受到职业的快乐。作为校长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文”来关怀每一位教师。例如,开设校长信箱,热情欢迎教师们给领导提意见,对工作提建议。校长对合理的意见都要诚恳的接受,并在大会上提出表扬,对有不同看法的意见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化解矛盾,解开教师心中的疙瘩,使教师们敢说愿说爱说,为学校献计献策,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再如为教师发放“五心卡”,主要有进入发泄室以及参加心理引导、心理咨询的“阳光卡”;进入健身房以及每年体检的“爱心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培训卡”;与学校有业务往来的书店的优惠“书香卡”;进入微机房、图书馆的“上网卡”。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些特殊的机构,如红白理事会,后勤服务队,爱心互助组等,由专人负责管理,帮助教师及时处理家中的一些琐碎事务,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们从中深深感受到学校的关爱,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与凝聚力。
知人善任,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之一,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腼腆,有的擅长书画,有的擅长琴棋„„作为校长要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把教师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使其有胜任感、成就感。学校领导要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个性和聪明才智,让每一位教师从有效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满足,有所收获,体验快乐。
4、精简不必要的评比、会议,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权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繁重的工作,过大的压力,加之社会的偏见,致使部分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受挫,产生职业倦怠。针对教师超强度的工作量这个问题,校领导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减去不必要的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在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中感受工作的乐趣和幸福。一是减少评比,除了市里的大型活动以外,每学期只组织一项比赛,但是对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认真到位,不敷衍。校领导加强过程的检查,强调对教师进行纵向比较,而非过多地进行教师之间的横向评比。二是精减会议,缩短开会时间,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台、告知版面等及时传达一些会议的主要精神、内容或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不因会议占据教师过多的时间,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搞好教学工作。[2]
三、在不断的心态调整中感受幸福,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
1、加深认识,明了工作意义
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专业书籍,更提倡阅读非专业类的充满人生哲理的文章和书籍,以此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每周教师集中学习的时间里,开展十分钟的“人生感悟交流”,每个教师谈谈自己读过的最受启发或者最感动的文章,在交流中洗礼自己的精神,例如《天堂与地狱比邻》能让老师们明白: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因此成为什么,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
2、巧妙安排,使工作多样化
让教师们有机会从事不同内容的工作,从而增强对工作的新鲜感。如相似工作横向换岗,同类工作纵向换岗等。此外,在确保有效性的前提下,也可以轮流当班主任,交替充任课外活动辅导员等。都有利于改变教师因单调工作而产生的倦怠心态,使其在新鲜感的推动下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