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2-422915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21 08:28: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

**社区(街道)党工委中心组

目前,**街道登记在册的来沪人员62861名。由于管理理念的偏差、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等原因,来沪人员引发的治安问题、居住问题、环境卫生问题、子女就学问题等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组织建设,落实工作保障

结合平安创建工作,将来沪人员管理纳入平安创建的总体部署,把对来沪人员管理服务的实效作为考核一个地区平安建设的重要指标。可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来沪人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来沪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对来沪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明确如何加强就业保障、优化公共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强化社会管理、加强组织领导等具体工作措施。加强对来沪人员管理专项经费的落实,严格按照区委政法委的工作要求,配齐、配强来沪人员综合协管员。

二、突出以人为本,优化维权服务

在全国取消农村劳务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后,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变得尤为迫切。应推动公安、劳动、计生部门“一站式”办证服务,实行居住证、计生证等证件“一证式”管理,为来沪人员提供求职登记、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免费服务。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外省职业技术学校对口培训招录员工等多种形式,实现规范用工,提高来沪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无序涌入。政府可与企业签订规范用工责任书,鼓励企业建造员工宿舍,对无法完成员工宿舍建造的企业,促其按来沪人员招录用工数,承担相应社会职能的管理费用。政府通过合理布点,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建设来沪人员的职工家园,推行集中住宿,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廉价低利润出租。实行“同城待遇”,合理安排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确保来沪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组建企业工会,开展农民工就业维权、工资拖欠、超时加班等问题的专项检查,杜绝损害来沪务工人员利益的事件。

三、规范土地利用,提高管控能力

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相应的土地经营政策,将土地经营权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通过组建土地经营公司,按照集中经营、有效利用、增加收入的原则,将土地向集体经营和大户经营集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组织开展对无证收废站、地下加工窝点的取缔活动,加强田间畜禽整治和违章搭建工棚的拆除,有效遏制来沪务农人员的无序涌入。加大村级来沪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尤其是人员总量调控工作的考核力度,将村主要领导的全年报酬按一定比例用于此项考核。

四、依托各方资源,强化基础管理

以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为契机,深化基层村、居、企业的平安创建工作,加快以综治管理、来沪人员管理、信访接待、矛盾调处四位一体的平安工作站建设,配备专职协管员队伍,负责日常综合管理工作。着力推进“综治进企业”、“综治进社区”,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签订综治责任状、治安协议书,全面推行融预防犯罪、治安管理、矛盾调处、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于一体的来沪人员管理业主责任制,把来沪人员管理服务的责任落实到用工单位、经营企业和出租房主。进一步加大拆除违法建筑的力度,有效遏制新违法建筑的滋生,制止出租房屋“群租”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探索异地警务协作机制,针对来沪人员流入地相对集中的特点,聘请流出地公安机关民警到流入地协助管理来沪人员,充分发挥外省籍民警人缘熟悉、地缘亲近、语言相通的优势,有效加强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发现和打击来沪人员的违法犯罪能力。

五、提升管理理念,遏制违法犯罪

充分发挥公安部门的作用,通过各村、居委会平安工作站的平台,实施对高危人群的管控。通过发布平安工作站联系册,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通过细致的登记比对,实时发现、掌握来沪人员中有前科劣迹和形迹可疑的高危人员动态信息,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来沪人员信息管理网络建设,做到暂住人员、出租房屋、旅馆业3大治安信息管理系统的关联互通,实现出租房屋、旅馆居住的计算机管理。对网吧、废旧物品收购、二手手机市场等可供联络、销赃渠道,实施重点监控,适时与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进行比对,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动态监控。对出租房屋在排查底数的基础上,实行“定人定床,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旅馆式管理。对特种行业,以中小旅馆为重点,普遍实行住宿人员实名、实人、实数、实时的“四实”登记管理,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对中小浴室场所,参照旅馆业进行管理。对企业单位,围绕平安单位创建

第二篇: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

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

文网

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2010-06-29 18:28:3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2)**社区(街道)党工委中心组

目前,**街道登记在册的来沪人员62861名。由于管理理念的偏差、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等原因,来沪人员引发的治安问题、居住问题、环境卫生问题、子女就学问题等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工

作,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组织建设,落实工作保障

结合平安创建工作,将来沪人员管理纳入平安创建的总体部署,把对来沪人员管理服务的实效作为考核一个地区平安建设的重要指标。可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来沪人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来沪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对来沪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明确如何加强就业保障、优化公共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强化社会管理、加强组织领导等具体工作措施。加强对来沪人员管理专项经费的落实,严格按照区委政法委的工作要求,配齐、配强来沪人员综合协管员。

二、突出以人为本,优化维权服务

在全国取消农村劳务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后,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建立统一的

劳动力市场变得尤为迫切。应推动公安、劳动、计生部门“一站式”办证服务,实行居住证、计生证等证件“一证式”管理,为来沪人员提供求职登记、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免费服务。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外省职业技术学校对口培训招录员工等多种形式,实现规范用工,提高来沪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无序涌入。政府可与企业签订规范用工责任书,鼓励企业建造员工宿舍,对无法完成员工宿舍建造的企业,促其按来沪人员招录用工数,承担相应社会职能的管理费用。政府通过合理布点,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建设来沪人员的职工家园,推行集中住宿,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廉价低利润出租。实行“同城待遇”,合理安排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确保来沪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组建企业工会,开展农民工就业维权、工资拖欠、超时加班等问题的专项检查,杜绝损害来沪务工人员利益的事件。

三、规范土地利用,提高管控能力

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相应的土地经营政策,将土地经营权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通过组建土地经营公司,按照集中经营、有效利用、增加收入的原则,将土地向集体经营和大户经营集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组织开展对无证收废站、地下加工窝点的取缔活动,加强田间畜禽整治和违章搭建工棚的拆除,有效遏制来沪务农人员的无序涌入。加大村级来沪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尤其是人员总量调控工作的考核力度,将村主要领导的全年报酬按一定比例用于此项考核。

四、依托各方资源,强化基础管理

以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为契机,深化基层村、居、企业的平安创建工作,加快以综治管理、来沪人员管理、信访接待、矛盾调处四位一体的平安工作站建设,配备专职协管员队伍,负责日常综合管理工作。着力推进“综治进企业”、“综治进社区”,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签订综治责任状、治安协议书,全面推行融预防犯罪、治安管理、矛盾调处、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于一体的来沪人员管理业主责任制,把来沪人员管理服务的责任落实到用工单位、经营企业和出租房主。进一步加大拆除违法建筑的力度,有效遏制新违法建筑的滋生,制止出租房屋“群租”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探索异地警务协作机制,针对来沪人员流入地相对集中的特点,聘请流出地公安机关民警到流入地协助管理来沪人员,充分发挥外省籍民警人缘熟悉、地缘亲近、语言相通的优势,有效加强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发现和打击来沪人员的违法犯罪能力。

五、提升管理理念,遏制违法犯罪

充分发挥公安部门的作用,通过各村、居委会平安工作站的平台,实施对高危人群的管控。通过发布平安工作站联系册,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通过

细致的登记比对,实时发现、掌握来沪人员中有前科劣迹和形迹可疑的高危人员动态信息,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来沪人员信息管理网络建设,做到暂住人员、出租房屋、旅馆业3大治安信息管理系统的关联互通,实现出租房屋、旅馆居住的计算机管理。对网吧、废旧物品收购、二手手机市场等可供联络、销赃渠道,实施重点监控,适时与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进行比对,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动态监控。对出租房屋在排查底数的基础上,实行“定人定床,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旅馆式管理。对特种行业,以中小旅馆为重点,普遍实行住宿人员实名、实人、实数、实时的“四实”登记管理,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对中小浴室场所,参照旅馆业进行管理。对企业单位,围绕平安单位创建

第三篇:加强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意见

街道办事处内设5个办公室,分别是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文化宣传办、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办、社会公用事业管理办。同时下设“两站、两所、两中心”,事业性质副科建制,分别为计划生育服务站、农林环卫综合服务站、社会事务所、公共事业服务所、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应为副科建制,形成“两委一站”(社区党支部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服务站)的工作格局和“一部三室四站一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社区保障和救助工作站、卫生计生服务站、文化活动指导站、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站、室外活动广场)的服务体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设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席、主任、维稳办主任、副书记、纪检书记、武装部长各1人,副主任4人。内设党政综合办2人,经济发展办1人,文化宣传办1人,社会事务综合管理办1人,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办1人,工、青、妇各1人,以上均属行政编制。下设五个内设机构,均为副科建制,应编109人(不含行政编制)。其中计划生育服务站应编10人,农林环卫综合服务站应编8人,社会事务所应编4人,公共事业服务所应编8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应编2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应编77人(每个社区配备支部书记和主任各1人,另外配备工作人员9人)。社区支部书记和主任为副科建制,目前已配备了社区支部书记5人,另需配备社区支部书记2人,社区主任7人。我办现有工作人员85人,其中2006年以前借调5人,还需配备44人社区工作人员。

第四篇:来沪人员居住登记表

表三

来沪人员居住登记表

(适 用 于 投 靠、就 读 类 居 住 登 记 人 员)

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表三

投 靠 类

就读、进修类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和社区党建的基本概念

1、社区的基本涵义及模式。

就社区的一般涵义而言,它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在现代社会学中,社区的定义尽管有上百种,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社区是指地区性的生活共同体。一般来讲,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总离不开一定的地域条件。人们会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那么,是不是有人聚居的地方就可以称为社区呢?不是的,构成一个社区,应包括以下5个基本要素:1.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2.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3.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4.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5.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只有同时具备了这5个要素,我们才称之为社区。

社区与社区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区作出不同的分类和区别为不同的层次。一般讲,按社区的结构、功能、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综合因素,把社区分 成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基本类型。我国目前推进的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一词的含义,特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经过规模调整了的原居民委员会辖区。

那么什么是社区党建呢?

2、社区党建的基本内涵

社区党建是随着社区的产生而出现的,“社区党建”这一概念,是上海市委在1996年提出来的。社区党建是相对于农村党建、企业党建、高校党建等提出的党的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之所以称其为“社区党建”,正是因为它和传统的街道党建等基层组织建设在性质、任务以及面临的形势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根据中办发„2004‟25号文件,可以对社区党建的定义作一个描述性的解释。社区党建就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社区党建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城市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协调和指导辖区内各种类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完成地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而开展的全部活动和全部工作的总和。它是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全体党员为主体,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辖区内各种组织整合资源、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区域性党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党建的内涵包括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 街道社区党(工)委及其下属的机关党组织、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二是社区(居民区)党的建设工作;三是以街道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以做好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强化城市基层管理、推进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以共同目标、共同需求、共同利益为纽带,社区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基层党建工作。也就是由街道社区党(工)委组织、协调和指导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和在职党员所开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条块结合、以快为主、优势互补、共驻共建,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最大特点。

下面我们再说一下社区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及与社区内其他组织的关系

1、社区党组织的职能定位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城市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城市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承担社区党建工作的功能主体,因此,客观地确定社区党组织的职责,正确定位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是搞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前提条件。中办发„2004‟25号文件对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总支、党委)的主要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社区党组织应在社区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担负领导、组织、指导、协调社区工作的主要责任,负有宣传贯彻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决定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等方面的职责。

2、社区党组织与社区中各种组织的关系

职能明确了,就能做好社区党建的所有工作吗?也不一定,在明晰社区党组织的职能定位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正确把握社区党组织与社区中各种组织的关系。

一是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街道党工委应领导和支持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抓好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社区党组织应自觉接受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按照街道党工委的要求和部署,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是辖区内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关系。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党组织都是党的基层组织,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存在协调指导、共建协作关系,两者之间要通过共建联席会议、协调委员会等有效形式,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社区党组织要主动搞好与辖区内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党组织的协调工作。

三是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内群团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关系。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群团组织是领导与被 领导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的领导核心,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领导和指导社区内的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社区内的群团组织要增强党性观念,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四是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无上级主管部门的非政府组织(新经济组织、中介机构、民间非正式组织等)的关系。社区党组织与这些组织是政治领导关系,社区党组织要对其实行政治领导。

以上从理论层面对社区和社区党建进行了一些基本论述,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下面谈一谈我区社区建设的现状。

宽城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5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7万。宽城区的社区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宽城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实施一把手工程、抓住两个重点、坚持三个结合”。

“ 实施一把手工程”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在全区的社区建设工作会上,正式确定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并将社区建设的成就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抓住两个重点”即紧紧抓住社区服务和社区组织建设这两个重点。在社区服务方面主要是建立了“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个体系、四级网络”的社区服务发展模式。“一个中心”即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区内所有街道办事处普遍建立了社区服务指导中心,100%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建立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两支队伍”是社区服务专职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队伍,目前已达300人,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目前有30多个组织,近2000人。“三个体系”是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和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并发展到8大系列、100多个服务项目,各类福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设施比较齐全,建立优抚包户小组100多个,双拥服务队20多个,居民互助组织49个。“四级网络”是在区、街、居、组形成既独立又相互联动的服务网络,区、街两级组织均建立了党组织服务民生网络,开通了以“求助电话”和“民生四员”为载体的“绿色通道”。

在社区组织建设方面自1998年开始,对区内200多个居委会调整为47个社区,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区社区总数正在不断增加。普遍建立了社区党组织,明确规定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探索实行了街道“大党工委”体制,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方式,加大区域性党建工作力度。探索开展了党员干部“百千万”大服务行动,深化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探索推行了街道社区党建目标化管理、项目化运作新模式。对离退休人员、流动人口、下岗和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实行属地管理;积极推进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通过有效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先 锋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队作用,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应该说,我区社区建设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如辖区共建不到位,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行政体制中单位和地区分割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条块分割”也反映到了社区党建设工作中。虽然作了一些探索研究,但是由于共建没有涉及权责划分、资源整合等深层次问题,社区与辖区之间沟通、协调仍然不到位,社区党建的整体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承担社会事务过多,存在“政府化”的现象。当前,社区成了“小政府”,社区干部承担的工作任务拓展到了便民服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劳动就业等30多个方面100多项社会事务,社区干部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对社区自身建设的思考显得力不从心;党员管理难度大,存在“挂空”现象;工作力量不足,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党建工作经费缺乏,存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综合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具体用以下四种矛盾来概括:

一是社区组织的有限力量与繁杂的日常工作难以协调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实施,各项公共性事务纷纷进入社区,社区的任务

越来越重。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在落实工作过程中,把社区当“筐”,把社区党组织当“脚”,把自身工作无限制地向社区延伸。

二是社区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与社区各方参与意识不强的矛盾。社区党建的特点和内容决定了社区党建工作需要社区各类党员和社区单位党组织的共同参与。但从实践来看,目前仍然存在下岗职工党员不相信社区、单位党员瞧不起社区、离退休党员顾不上社区、纯居民党员帮不了社区的情况。

三是社区建设的高要求与社区工作者素质偏低的矛盾。离退休党员、下岗党员进入社区、单位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等新生事物的出现,使社区党建的原有模式得以改变,社区党务工作者不再是单纯的“党务工作者”,而是行政、党务“一肩挑”,这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面偏窄、领导能力偏弱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

四是社区建设的繁重任务与社区硬件设施不完善、经费不足的矛盾。近两年,为创建“特色社区”和配合长春市“精品社区”社区建设,区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党员活动室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了缓解社区党建财力和物力的不足,但仍有一些社区党员活动室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经费不足成为社区党建的“瓶颈”。当前市区政府对社区党建投入有限,各项经费除去人员工资后,用于支付电话费、水电费、办公用品后就所剩无几,对于开展各种社区公益活动,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产生上述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没有完全理清。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逐渐分离出来,其中的大部分由社区来承接。同时由于哪些工作由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哪些工作由社区来完成,没有明文规定,社区党组织在感到困惑的同时,对上级下达的任务不得不机械地应付,因此无暇顾及涉及居民重大利益的事情,没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社区党建工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协调社区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对社区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组织关系、行政关系和街居管理体制的影响,社区内许多单位、党员对社区尤其是社区党建仍存在着模糊认识,没有真正把自己融入社区。离退休党员虽然进了社区,但许多人的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认为到了社区会失去单位的一些福利待遇,因而很难融入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对社区党组织心存顾虑。

三是社区居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选人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宽。据统计,我区现有居民党员中年龄60岁以上的占82%以上,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占85%以上,造成有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难产生,选人用人渠道明显偏窄。

四是约束机制不健全。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各类党员 参与社区建设光靠自觉性还不够,还必须有相关制度作保证。但是现行党的规章制度,并没有相关的条文来强调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是财力机制不完善。目前社区经费除了市区两级下拨的党建经费和原居委会的一点房产租赁,就靠驻辖区单位和共建单位的一点赞助。由于社区工作主要是加强社区管理、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发展经济还不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因而,社区党建的经费很难自筹。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也是暂时的,随着社会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社区会迎来新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每一位从事社区工作的人都应满怀信心去期待社区建设的美好明天,满怀激情地做好社区党建的各项工作。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对如何做好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一下探讨和研究。

社区党建是地域性的党建工作。区域内的所有组织和个人都对社区建设负有责任和义务。党在社区联系群众,仅靠现有的党组织系统和基层组织,仅靠现有的党组织领导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载体,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社区党组织只有把蕴涵在社区当中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将各系统、各单位的党建资源变为社区可利用的资源,才能使社区党建工作呈现勃勃生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社区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党组织要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等方 面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提出各级党组织要着力解决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建之路。围绕中央的新要求,区委组织部对全区社区建设工作做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了总的指导思想,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紧密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以创建精品社区为目标,以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增强街道、社区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社区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

近期目标是:经过努力,使街道社区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明显加强,社区思想、文化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有明显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形成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和比较规范的工作机制;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能力明显提高,作用明显发挥,成效明显增强。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年初以来,区委组织部 先后召开了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务书记和社区书记三个层次15个座谈会,并下派基层组织科2名干部深入到社区蹲点调查研究。总的感到,当前社区党建必须把握四个核心问题: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功能――体现党组织这一领导核心,进一步巩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强化居民自治功能――体现居民群众这一自治核心,改变过去社区事务由“两委”几个人说了算的状况,建立议事决策主体,提高决策的执行效果。三是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体现服务群众这一工作核心,通过教育群众、开展活动、自主协商、民主决议,加强基础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利民惠民之事不事与愿违。四是理顺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体现流程顺畅这一制度核心。社区工作流程只有更顺畅,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更有利于发挥。

基于以上四点考虑,我区着眼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具体措施――推行“三改一加强”工作机制,加快社区改革创新(“三改”就是改革社区治理结构、改进工作运行机制、改善社区工作基础,“一加强”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具体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今后我们将在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刚才我从全区的角度阐述了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措施,那么具体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社区党务工作者应该如何做起呢,我想无论多么好的思路最终都是要靠实际 12 工作来落实和检验的,因此,我们每一位社区党建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应该从实际工作入手,从具体工作做起,不断创新社区党建的新思路,我看能不能从以下几项工作做起。

(一)坚持观念先行,牢固树立社区党建工作新理念 科学发展观要求社区党建工作者必须具备科学发展的知识,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确立社区党建工作目标,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处理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前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

1、做好社区党建工作要做到三个必须调研,防止三个脱离。三个必须调研。各级社区党建工作者要组织好调研活动,并将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一是社区内出现重大维稳隐患时,各级社区党建工作者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出问题的起因和症结,在充分依靠群众的基础上,拿出问题解决方案。二是在举行社区大型活动前,一定要做好调研工作,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真正把有限的人、财、物资源用好用活。三是要针对社区党建工作开展定期调研,广泛走访党员和群众,听取意见和建议,在不断调研的基础上,找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修正。防止三个脱离。各级党建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一定要防止干部脱离群众、理论脱离实践、工作脱离民意,这些都是影响基层党建工作的大问题,要予以克服。

2、树立争创“三型社区书记”理念。三型即“学习型、实干型、和谐型”。一是做“学习型书记”。社区书记必须做到懂学习、勤学习、有成果。目标是:通读党章、熟知党章;常读多读党建工作方面的书籍,常读多读经济、科技、社会知识方面的书籍;每月要读1篇以上的党建工作文章或写1篇社区党建工作学习体会,写一篇关于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或论文。二是做“实干型书记”。社区书记要做到想党建工作、做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必须做到“三个善于”,即善于思考、善于“诊断”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善于对存在问题“用药”,把中医学的“望闻问切”的方法引用到社区党建工作中来。三是做“和谐型书记”。社区书记要把社区干部队伍带成一个和谐的战斗集体,同时要与社区党员和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3、破除旧观念,建立和运用三个机制。一是建立考评机制。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每年至下而上对社区书记进行一次考核评比;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年以街道为单位选送三名“三型社区书记”参加上一级对应奖项的评选;设立社区书记“优秀学习体会奖”和“优秀调研报告或优秀论文奖”及“成果应用奖”,鼓励广大社区党建工作者主动学习党建知识、主动思考党建工作、悉心做好党建工作。三是建立成果推广机制。将社区书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及时进行推广,以此激发社区书记的工作成就感。

4、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中要做到“三个明白”和“知道 三个为什么”。“三个明白”一是要明白社区党建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二是要明白下属党支部如何设置才更加有利于工作开展;三是要明白应该如何接近社区党员并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知道三个为什么”一是要知道党建工作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二是要知道为什么要通过某种办法来解决问题;三是要知道党建工作为什么要依靠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开展。

(二)注入“人性化元素”,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 社区党组织设置的方式方法是关系到社区党组织是否具有活力、凝聚力、号召力的关键。将“人性化元素”注入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中来是非常必要的,需要考虑以下三点:

1、要考虑党员的兴趣和爱好。各社区一定要对本社区的党员情况和特点进行摸排,在社区组织设置上有自己的特点或特色。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党员可尽量安排在同一支部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

2、要考虑党员的年龄因素。党员人数多的社区可以将年龄大和行动不便的党员合理分散到各个支部中去,并把上门帮扶、“送学”等工作作为组织活动的一种形式固定下来,确保这部分党员始终能体验到组织的关怀。

3、要考虑“请入和融入”工作机制。这也是一个对社区党建工作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的问题。“请入”就是把其他组织单元的党员或领导(包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作为社 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员或顾问;“融入”就是我们的党员或书记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学校、部队中去,并担任一定的职务。通过“请入和融入”,以情感的沟通促进工作的沟通,实现共融和双羸,从而使社区党建工作始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在“互融”工作中还可以考虑“党政互融”、“党经互融”、“街道和社区互融”等。

(三)做好对社区党建工作资源的认识、挖掘和应用工作 这项工作做好了,党的基层组织活力、凝聚力会更强、基石会更牢。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上要做到二个三:

1、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和分析资源的存在形式。一是人的资源存在形式。本社区的干部、党员、居民群众为本土资源;各社区的书记互为资源;与工作关联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部队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授和学生为“招商”资源。二是物的资源存在形式。物的资源又分辖区内外物的资源、上下级组织物的资源和公与私物的资源。笼统地说有资金、场地设施、各种设备器材、培训机构等方面。三是以工作结合点的存在形式:我们自己的各项服务工作和特长、企事业单位的困难和他们的愿望及需求等,这些都是我们的资源。这方面的资源通常要与他们充分沟通才能获得。

2、从三个方面发挥好资源的作用。一是要发挥好三个“智囊团”的作用。首先是要充分发挥社区书记的作用。你们是 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最了解基层的情况,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好的工作办法。其次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员骨干的作用。他们有的是原来企业中的老党务工作者,有着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他们和广大社区居民生活在一起,最清楚居民群众的冷暖需求,通过他们可以搭建起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情感桥梁,明确我们的工作方向。最后是要充分发挥好社区内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作用。我们要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社区党建工作中的“民主”建设。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就要做到开启门来做工作。二是要从三个方面去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参与和支持社区工作。首先是社区书记要把社区的党员干部一班人带好,通过发挥干部的榜样作用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是我们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做广大党员的身边人、贴心人,要学会与他们接触的方式和方法。最后是要用更加人性化、更加灵活的组织生活方式,更具趣味性、参与性,更富文化色彩的组织活动内容吸引社区党员参与党的活动,使他们在娱乐中接受到党的教育,实现自我管理,使党员模范作用得到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得到巩固,进而实现以党建带社建、以党建带动全面工作的目标。三是从三个方面去充分发挥外部资源的支持作用。首先是要积极开展“外交党建”活动。社区书记要走出去,广泛与企事业单位的法人和党组织负责人(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 名人士等)开展一系列的“外交”接触。在接触前要理清自己的思路,根据不同的企业和个人的特点,找准“外交”活动的切入点。其次是要从“务实党建”的思路出发,找准与各单位的工作结合点,争取实现双赢,使多方在合作意向上达到共识,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让资源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后是要用我们服务的资源去挖掘社会其它资源,用服务去吸引外部资源,用热情调动外部资源进入,用真诚留外部资源常驻。

(四)社区书记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时,要选好三个着力点

为促进社区整体工作健康长足发展,开展社区党建工作要找好以下三个着力点:

1、社区书记要与社区党员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党员和群众既是我们的工作对象,又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他们看得最清楚,我们的成绩和不足,他们也感受得更真切。只有保持了这种长期的联系,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保持一种主动和清醒工作状态,才不会丢失党的宗旨、迷失工作方向。

2、社区书记要坚持党建带社建、以党建带动全面工作均衡开展的工作思路。要集党心、民心和集党组织、工青妇等组织、居民群众之合力来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并以此来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社区书记既要在各项工作中起 模范带头作用,但更要学会在必要时从繁杂的事务中跳出来,去思考党建工作整体发展方向,研究如何推动工青妇等组织的建设,从而促进社区整体工作全面发展,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3、社区书记要把工作精力放在做好社区全面工作上。社区书记是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其他工作的指挥员。社区书记如果不能通观全局,而只是哪头忙就忙哪头,总是将自己处于低头忙事务之中,就不可能在整体工作出现问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社区书记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尽职尽责。

(五)抓住关键,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三支队伍”建设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将党员和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既是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也是巩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需要。

1、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队伍建设。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工作要培养一批基层干部队伍,并以此为骨干带领全体党员将党的各项工作做到群众中去。这项工作既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社区书记的责任和义务。

2、加强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党组织要抓好社区各类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让全体党员通过各种形式各尽所能,为居民群众服务尽“宗旨”之责。通过党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社区广大居民群众一道,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并以此巩固党的执政基石。

3、加强社区党建“攻关”和“攻坚”队伍的建设。在社区党建工作和其他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急难问题,如果能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就不会感到势单力薄;我们在加强党建工作的横向联系时,如果我们有一批具有较强的党建工作能力和经验的这样一支队伍与我们并肩协作“攻关”,那么我们的社区党建工作就会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简短的结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区党的建设,这不仅是社区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

2、城市化加快推进与党建新格局的构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是一个过程,由此决定了社区党建新格局的构建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在社区党建中,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赋予党建新的内容和任务,使社区党建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任何一劳永逸或急于求成的做法均是不可取的。

3、社区党建的着力点在于发挥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优势,其根本动力是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所以,社 区党建要起到龙头作用,发挥好社区这个平台作用,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整合社区各种利益并有效反映和表达社区成员的意见和要求,加强社区成员的沟通,以此激发社区成员的参与热情,开发和利用社区各种资源。

今天就和大家共同交流到这里,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学习,谢谢大家。

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