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盐津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12-275271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1 08:22: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盐津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盐津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边缘与四川交界处,地处东经104度00’一104度2’、北纬27度49’一28度24’之间。东北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三县接壤,南靠彝良县,西北与大关、永善、绥江三县毗邻,北与水富县联界。

2011年经济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6.3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全市第5位,超年初计划1.9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完成8.9亿元,同比增长5.3%;工业总产值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全市第4位,超年初计划3.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36.5%,增速全市第4位,超年初计划11.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完成2.1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23.8%,超年初计划3.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突破十亿元大关,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3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87元,同比增长17.2%,增速全市第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90元,同比增长20.5%,增速全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同比增长22%。

2011年实现粮食产量13.3万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出栏生猪51.8万头、乌鸡140万只,稻田养鱼突破8000亩,竹子种植3万亩,速生丰产林3万亩,蔬菜产业产值达8050万元,茶叶产业产值达1.06亿元。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竹纤维材料、特色蔬菜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盐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药材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成效明显。扶贫开发全面推进,解决了8000人脱贫问题。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改造中低产田地1.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平方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923亩,建成农田水利工程1140件。新农村示范长廊工程启动实施,16个省级重点村建设进展顺利,发展“两社一会”16个。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9.23万人,实现务工纯收入6.25亿元。全年接待游客84.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0%和22.9%。

矿产资源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铸就了盐津山上有资源、地下有矿藏、沟里有能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矿产资源有无烟煤、铁、铜、硫、石灰石、石英砂、方解石等10余种,其中无烟煤储量约6.5亿吨,石灰石储量达100亿吨以上,且遍布全境。

第二篇:遵义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遵义县地处贵州省北部,东接湄潭县、瓮安县,南邻息烽县、开阳县,西连仁怀、金沙县,北界桐梓县、绥阳县、红花岗区、汇川区。位于东经106°17′22″至107°25′25″,北纬27°13′15″至28°03′03″之间。全县东西长112.5公里,南北宽89.3公里,土地总面积4092.66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据有关资料显示,遵义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种26种,主要有煤矿、硫铁矿、锰矿、镍钼矿、铝土矿、硅石等,并以其质优量大闻名省内外,且具开采价值。其中无烟煤保有储量6.19亿吨,远景储量15亿吨左右;铝土矿探明储量8251万吨以上;硫铁矿储量8948万吨。遵义县是贵州省建设中的煤、电能源基地和铝工业基地。

经济概况

在第二轮经济强县考评中,遵义县名列全省县市组第3位;在西部百强县中,2009年列41名;2010年8月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县。由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5月21日—5月22日在北京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产业发展大会”上,遵义县在大会公布的“中国产业百强县”榜单中,名列85位,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县”称号。遵义县委书记陈志刚获评“十一五”推动中国县区产业发展30位功臣人物之一。

2012年,遵义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06亿元,增长24.3%。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34.16、100.87、68.03亿元,分别增长11.2%、30.6%、22.2%;完成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增长45.9%;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增长60.5%;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7.54亿元,增长70.9%;实现财政总收入24.61亿元(含保利上缴税收,下同),增长29.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2亿元,增长50%;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57亿元、贷款余额125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6.4%。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2012年,遵义县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57.9亿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7720元,增长18.5%,全年计划目

标完成较好。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63.54万吨,油菜籽7.36万吨,分别增长23.8%和4.9%。2012年,全县种植蔬菜48.8万亩(商品蔬菜32.4万亩),种植辣椒55.57万亩,完成收购烟叶31.6万担,经济作物稳步扩大,全县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县4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38.5亿元,销售收入38.1亿元,农村专业合作社达210家、会员1万余户;规模流转土地22.1万亩;建成1000亩白果贡米核心基地。2012年,遵义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31个,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4万人,实现了松林、乐山、石板3个贫困镇“减贫摘帽”及枫香镇“摘帽后巩固提高”目标。完成土地开发整理6900亩;实施扶贫生态移民355户,受益群众1500人;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有序推进;解决7.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完成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遵义灌区一期工程实施了水泊渡总干渠后半段及谢家、龙坪等三条支渠建设,完成总干渠17.7公里,支渠79.3公里。

2012年,遵义县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增长45.9%;完成工业增加值86.41亿元,增长33%。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63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94亿元,增长4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97亿元,增长34.7%。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5%。重点工业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适销对路产品逐步增多,火焰山电器、娄山电器、辣椒制品等产品在全省、全国知名度明显攀升。受煤炭价格低迷和销量下降影响,原煤生产为92.2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3.7%;遵义铝业氧化铝产量为85万吨,电解铝23.4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62%、11.96%;乌江电厂发电量49亿度,比上年同期增长83%。

2012年遵义县工业投资完成96亿元,十大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80.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

123家,比上年增加近一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功能逐步完善,园区效益明显凸显,有力促进了全县以能源、冶金、建材、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工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不断夯实。

2012年,遵义县第三产业分预计完成68.03亿元,增长22.2%;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297万人次,接待国外使节和观光团体29批249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1亿元,增长60.6%;乡村休闲游、红色人文游、自然风光游蓬勃兴起。2012年,全县物流产业逐步形成。龙坑物流市场集聚区初具规模,黔北汽车城、绿产交易市场、五交化机电市场、大恒物流等物流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全县物流市场面积达26万平方米,黔北商贸物流核心区框架基本形成。以北京华联、苏宁电器、欧化家具电器市场等为代表的知名服务品牌效益明显,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蓄势待发。2012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亿元,增长20%。

随着全县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遵义县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有效夯实了发展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12年,遵义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增长60.5%。206个省、市、县级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48亿元,完成投资185亿元,为计划的74.6%。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九鼎汽车)、贵州长征电气公司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三省茶叶、正合博莱等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基本建成通车、农村公路等项目有序推进;黔北汽车博览中心、绿色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部分建成投入使用,龙坑现代市场物流园区初见雏形;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绿竹坝水库、生态移民工程等一系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启动。

2012年,县政府先后组团、随团赴香港、贵阳、重庆和厦门等地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遵义县(南京)招商引资推介会和2012·首届遵义县乡村旅游节暨招商引资洽谈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大幅提升,引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引进项目结构多元,涉及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矿产精深加工、城建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等。2012年,全县累计招商项目519个,引进到位资金237.54亿元,增长70.9%(其中,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总投资372.77亿元)。

第三篇:梁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梁平县,原名梁山县,现为重庆市辖县,位于重庆市境北部,东邻万州区,南接忠县、垫江县,西、北与四川省达州市的大竹县、达县、开江县接界。东西长52.1千米,南北宽60.35千米,总面积1892.1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85万公顷,林地面积5.55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4.73万公顷。辖7个乡、24个镇,有316个村、2519个村民小组、25个社区居委会。2011年末人口92.1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8.49万人,农业人口73.64万人。城镇化率42.5%,城镇人口30.6万,县城建成区面积13.4平方公里

梁平县地理位置优越,西面和北面与四川省接壤,距重庆160公里,距万州60多公里,是四川省通向中国东部地区的必经之地,沪汉蓉大通道的关键节点。陆上交通发达,是渝东北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社会 规划

“十二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全面建成“五个梁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品质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重庆市统筹城乡先行示范县、“两翼”地区经济强县、巴渝民俗文化名城和西部地区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到“十二五”期末,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多,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3.6万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亿元,年均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万元、1.3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5%、20%,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面达95%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9:55.1:3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坚信,再经过五年的大干、快干、巧干、实干,一个基本靠近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新梁平一定会崛起在渝东北的大地上!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定会展现在全县人民面前。经济

2010年经济发展提速跨越。经济总量翻了一番以上,GDP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16.1%,年均增长15.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均GDP迈过2000美元台阶,达到237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翻了两番,达到84.6亿元,同比增长31.8%,年均增长24.4%;地方财政收入翻了两番多,达到10.17亿元,同比增长49.1%,年均增长4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两番,达到87.5亿元,同比增长47.2%,年均增长33.6%,五年累计完成246亿元,是“十五”期的2.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19.0%,年均增长18.3%;城镇化率达到36.9%,提高9.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分别达到16247元和5596元,同比分别增长15.7%、20.2%,年均分别增长16.2%、14.8%;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42.81亿元、29.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26.2%,年均分别增长20.8%、10.5%。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从2005年末的23.7︰46.8︰29.5调整为17.5︰41.0︰41.5。

县城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64平方米,比2005年末增长41.2%;应民所盼,建成报国公园、双桂公园,县城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46平方米,是2005年末的2.8倍,市级文明县城先进县、山水园林城市创建成功。“一小时梁平”加快推进,累计投入10.4亿元,相当于“十五”期的2.7倍,公路总里程达到3780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到100%,通畅率从37.8%提高到82.5%。重铸青山绿水,新增森林面积35.06万亩,达到10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比2005年末提高12.4个百分点。提升健康保障和健康促进水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分别达到80%、6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到39%。构建平安社会,深入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司法所、安监办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交巡警改革,健全大巡逻大防控体系,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5%以上。

——文旅兴县唱响品牌。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梁平竹帘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数为全市第一,梁平木版年画入选国家邮票题材并成功发行。建成双桂堂海明广场、观音洞游客接待中心,成功创建双桂堂国家3A景区。“中国·重庆国际飞行爱好者年会暨国际通用航空器展示交易会”、“中国双桂堂旅游盛典”等大批特色节会打造靓丽旅游名片,“佛光双桂·绚丽梁平”旅游品牌全面叫响。

——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坚持民生财政方向,累计民生支出36亿元,是“十五”期的5倍,占财政收入的51%。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实现城乡一体化全覆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廉租房17万平方米,保障3518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居;实施人饮安全工程,解决35.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通“民生客运”88条,行政村通客车率从45%提高到70.5%。实施开发式扶贫,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2万人。落实创业激励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落实“两免一补”教育扶持政策,累计免除学杂费2.4亿元。[3] 主要经济指标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

GDP总量156.7亿元,增长15.4%(增速列重庆市第4位)。财政

地方财政完成20.13亿元,增长23%。工业

工业总产值181亿元,增长21%,工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2亿元,增长24.2%,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9.6%。投资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2亿元,同比增长32.2%。商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2亿元,同比增长17.1%。资源 矿产

梁平县已发现的矿种有煤、石灰岩、石膏矿、天然气、铁、泥炭、绿豆岩、砖瓦用页岩、陶瓷土、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矿泉水、地热等1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0种,即煤、天然气、矿泉水、陶瓷土、砖瓦用页岩、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石膏矿、水泥用灰岩和电石用灰岩。

天然气、煤、石膏矿为优势矿种,天然气储量达2000亿立方米,煤的基础储量达5000多万吨;石膏矿的基础储量达2.76亿吨,是重庆市石膏矿的主要产地。

全县固体矿产资源赋存特点总体上是: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矿产少;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少。

煤主要蕴藏在背斜冀部出露的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东、西、中山的香溪群煤系地层厚度为338~480米,分为6个亚层,其中1~5层有煤可采,一般煤层厚0.3~0.5米,最厚可达1.5米。全县海拔200米以上地层的煤蕴藏量为4600万吨,可开采量为3900万吨。西山比东山的煤质好,适用于工业锅炉用煤,结焦性好,宜炼焦。西山煤炭一般水分在1~1.57%,挥发份19.75~42%,灰份7.18~23.29%,固定炭44~79%,发热量5000~6000大卡。

煤炭分布于西山的北西翼,南起福利咀,北至水碾子,全长30余公里,煤层分布较广,层数较多,大部份为缓倾斜。煤层有外大龙、独连、大炭、沙炭,一般厚度0.3~0.8米,背脉、硬炭、双连、三夹连、岩炭,一般在0.15~0.7米,分布在七星、下安丰、上安丰、龙胜、楚家等乡的山村。地质储量1604万余吨。南东冀,南起鹞子岩,北至黄鼓楼,全长50余公里,以急倾斜状产出。煤层有外大龙、小龙、内大龙、铜炭,一般厚度在0.3~0.5米,其中铜炭走向较正常,贯穿南北全境;还有石夹、四脉等煤层,一般厚度0.1~0.2米左右,分布于回龙、青杠、腰塘、梨子、天生、聚奎、礼让、新华、明达、天台、龙门、新盛等乡的山村,有地质储量1222余万吨。东山以内大龙为主要煤层,北西翼南段,南起大堰沟,北至高家垭口,走向较稳定,一般厚度0.2~ 0.4米。其次是灰脉,南起高家垭口,北至圣音堂,地质储量984万吨。另有广脉、二脉、三脉煤矿,走向极不稳定,仅局部可采。中山的煤层走向变化大,煤层仅0.1~0.4米左右,可采储量仅20余万吨。泥炭储量230万吨,分布在任市向斜的礼让、新华、明达等乡的部分平坝沿河地带。

石膏俗称花石膏,以白色为主,带浅灰色,含泥质较少,细中粒状结构,硬度为1.5度。主要蕴藏在近背斜轴部三迭系嘉陵江组,产于后期堆积物之下部,黑泥色至深灰色,具粘性泥土为主要找矿标志,厚度可达20~30米,平均20米,全县总储量2.76亿吨。主要分布在青木冈乡左家坝至上安丰乡白果坝,走向30余公里,地质储量约2亿吨。石灰石主要为三迭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中厚层状夹薄层状石灰岩,全层厚约300米,出露面积大,沿背斜轴部成层状分布;其次为侏罗系自流井之大安寨石灰岩,沿背斜两冀分布,连续性好,呈青灰色、灰色、粗结晶体结构,厚20~70米.一般厚40米左右,总储量约10亿多吨。在西山约有储量7亿吨。经采样分析,氧化钙(CaO)50.33~54.87%,氧化镁(MgO)0.2~0.83%,二氧化硅(Si02)0.75~1.69%,可用于冶炼电石、水泥和其他建筑原料。

铁矿梁平以薄层状菱铁矿为主,分布于煤系地层中,共有5~10层之多,厚度在0.02~0.3米,沿走向常尖灭,多呈扁豆状透镜体产出,地质储量371万吨。分布较稳定的地区有圆木沟、邵沟、左家坝、王家沟。全铁含量为19.1~37%,一般品位25左右。矿体较薄,分布稀疏,品位较低,经济价值不大。

钾矿产于背斜轴部三迭系雷口坡组的下部,常为雷口坡组与嘉陵江组分界的区域标志层,黄泥塘背斜轴部的钾矿层位稳定,呈似层状或连续透镜体产出,因受构造变动影响,也有呈角砾状产出者。地质储量35万余吨。厚度一般在0.6~0.8米,最厚达1.3米。一氧化二钾(K2O)含量在7.9~12.5%之间,一般在10%左右。

第四篇: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重庆市涪陵区 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别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1998年重庆恢复直辖后改设涪陵区。

经济: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53亿元,人均GDP9271美元。资源

涪陵区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域内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最能代表涪陵资源优势: 一是水、电资源丰富。全区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大,达9.3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涪陵地方电网自成体系,截至2011年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大地方小电网之一。

二是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区境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但最具优势的是石灰石资源,表内储量4亿吨以上,含氧化钙52%以上,适宜建设大型水泥厂和生产高标号水泥。三是农产品独具特色。除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柑桔、蚕茧、生 猪等大宗农产品外,涪陵榨菜和红心萝卜、时鲜蔬菜等,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拓展重庆市场。

1、燃料矿

(一)煤 区境的煤产开二迭系和三迭系的上统地层,多为零星分布。现已发现小型矿床(点)20余处,煤层大多比较薄且厚度不稳定。累计探明原煤储量3071万吨,而可采储量比较有限,故区境煤炭资源相对贫乏。

(二)天然气 产于蔺市盆地的三迭系地层中。1984年于四合乡首次钻通一井,日产气可达24万立方米,预测储量17亿立方米。每立方米发热量8500千卡,含硫46毫克。

2、金属矿

铁矿 区境铁矿藏于侏罗系下、中统地层,累计探明储量2249余万吨。其品种有菱铁矿和赤铁矿两类。菱铁矿主要分布于大柏、荔枝、清溪、永义等乡境,主产于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地层,含铁量26-31%;累计探明储量2200余万砘。其中以清溪河嘴储量最丰,近1000万吨。

砂金 主要分布于区境长江沿岸河沙砾石堆积中,其中焦岩乡坪西坝、珍溪镇兔耳坝为唐宁以来历久不衰的淘金点。据取样检测,每件(即一瓢,约3公斤)一般含量5至22粒。铝土矿 产于二迭系梁山组中部或下部,与耐火粘土共生,矿体多为似透镜状。龙塘乡牛角洞附近发现两个透镜体矿床,一个长1200米,一个长300米,厚0.6至2.55米,平均厚1.5米,预测储量54万砘。

石灰石 区境水泥用石灰石分布广泛,累计探明储量达4亿多砘。北岩口石灰石属早三迭世沉积和嘉陵江灰岩。矿体厚51至167米,呈单斜层产出,倾角13至20度。氧化钙含量48-52%,氧化镁含量1%左右。储量1亿吨以上。大堡山石灰石属中三迭世沉积的雷口坡灰岩。矿体位于背斜轴部,有3至4层,倾角10至38度。总厚166至181米。

泥岩 可作制造水泥的配料。现已发现两个大型矿床:一为涪陵城东插旗山,位于早侏罗世的自流井组中部(马鞍册段)。一为丛林乡廖家湾,产于侏罗系中统地层中。矿体为一层,厚130至148米。

砂岩 可作水泥配料。主要产于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地层中。已发现4个矿点。硅质岩 又名石英砂,系制造玻璃的原料。区境卷洞乡发现矿点。该矿主要以似层状赋存于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三层及长兴组中下部,已探明储量1.2亿吨。

钾质凝灰岩 区境丛林、永义乡有矿点,产于三迭系雷口坡组底部,习称“绿豆岩”。厚0.6至0.78米。平均含氧化钾9-11%。丛林乡1977年曾建厂开采。后因矿点小、品位低等原因而转产水泥。

硫铁矿 分布于上二迭系长兴组上部和上三迭系须家河组含煤地层的顶部和底部,大多呈结核状、星散状形式赋存。焦石、卷洞、山窝、龙塘、梓里等乡境均有矿点分布,含硫量8-24%不等,已探明储量260万砘。

经济 概述

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53亿元,比2011年增长15.5%;人均GDP达到 9257.57美元;工业总产值1013.6亿元,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88亿元、增长1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36亿元;城镇常住人口62.4万人,新增11.4万人,城镇化率57.6%。涪陵经济站上新台阶,为未来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篇:绥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区域概况

绥阳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中段,隶属遵义市管辖。全县南北长75多公里,东西宽56多公里,国土总面积2566多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 1.45%。[1]2010年末总人口53.5万人,面积2566平方公里,全县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6公里。下辖12个镇和3个乡,117个村居,是一个正在遵义中部率先崛起的新型城市。绥阳县平均海拔866米。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0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时数1114.2小时。绥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28座中小型水库,65条河流,水能蕴藏量8万千瓦,森林覆盖率28.7%,荒山草坡300万亩,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硫铁、钾、铅锌、石膏矿、瓷土矿等几十种。5.06亿吨煤炭等矿产 经济状况 2011年概况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2亿元,年均增长15.08%,完成财政总收入4.0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9.51%和27.4%,连续五年保持“双二十”增速;完成工业总产值25.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8亿元,年均增长38.19%和42.4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2亿元,年均增长49.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亿元,年均增长19.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2元,年均增长19.94%;农民人均纯收5779元,年均增长13.48%。绥阳投资开发前景广阔,该县在进一步审视县情,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绥阳,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论证,确定了把绥阳建成“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旅游休闲新区、遵义卫星城市” 的科学定位,围绕此定位,该县将加大对以下产业的开放开发力度。

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3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商品销售总额225303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在销售总额中,批发98768万元,同比增长13.8%,零售108063万元,同比增长41%。国地税累计完成31750万元,比上年增收6127万元,同比增长23.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0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8亿元,同比增长19.8%;完成财政总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33.9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50.7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99亿元,同比增长64.53%。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1个,签约资金218.5亿元,到位资金68.7亿元。工业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煤电化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青溪河电站投入运行,田湾煤矿、雨润生猪屠宰加工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入煤矿技改资金5.3亿元,设计产能135万吨。累计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入园企业38家,规模企业19家,2011年,绥阳招商签约活动如潮启动,招商引进项目66个在绥阳县落户,共完成签约资金191.66亿元,到位资金31.88亿元。截至2011年9月底,绥阳县已引进的项目中,有工业项目27个、农业项目14个、旅游开发项目10个、交通项目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1个、服务业3个,签约资金完成任务的255.5%,到位资金完成任务的106.2%,工业项目完成任务的378%。其中与中电投公司签约循环经济项目二期总投资20亿元;完成赴港招商签约任务由香港豪德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3.28亿美元“新生命”弱碱性水资源利用开发项目;与四川东盛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32亿元金银花深加工项目;并成功引进杭州陶都家园投资公司在绥阳县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400亩的大型农产品商贸物流城项目,该项目已进入规划设计和征地的前期工作,现正着手规划煤炭资源的开发等等。

盐津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