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培训班主持词
在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培训班上的主 持 词
同志们:
为了认真落实市人口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全员人口网格化管理到户工作,不断提高我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水平,经市人口委研究,举办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培训班。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省人口委软件工程师李勤龙同志前来给我们授课。
参加今天培训班的由市人口委全体在家领导、相关科室人员、各县(区)人口委微机操作员和已经完成网格化到户地图的乡镇(街道)微机操作员。
本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安排部署近期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学习全员人口网格化到户挂接及管理应用方法;三是人口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P&WIS)5.1版答疑。希望参加培训班的全体集中精力,认真学习。
下面,请市人口委党组书记、主任杜学宝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杜主任讲话)
同志们,刚才,杜主任就办好本次培训班作了讲话,这个讲话虽然简短,但非常重要。杜主任从举办培训班的目的意义、我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下一步重点抓好工作的具体要求讲了三个方面的意见,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落实到培训工作中。特别是回去以后要向主要领导认真汇报,抓好工作落实,加快我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保持在全省的先进行列,为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请李勤龙同志给我们授课,大家欢迎!
(领导退场)
第二篇:四川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总结
以全员人口库为核心,整合业务
构建高效集约型人口计生信息化架构体系
——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中心
四川作为西部人口大省,不仅经济发展滞后,流出人口多,而且还面临地势地貌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整体推进全省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从2003年开始,我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人口计生“五大工程”之一来抓,每年坚持投入1000万用于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全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建立了省级集中、实时更新的全员人口数据库,实现了包括全员人口、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流动人口、独生子女等业务应用的省级集中整合,21个市、181个县、4670个乡镇和部分社区(村)作为终端用户直接访问省数据中心。借这个机会把我们在建设中的一些经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始终坚持以全员人口管理为核心,构建人口计生数据资源
我省从1997年单机版育龄妇女信息管理软件开始把全员人口纳入计算机管理,在全员人口库建设之初我们遇到了信息采集更新工作量大,基层不理解等问题,部分地方出现了畏难、敷衍情况,省人口计生委着眼长远,从机制、规范、考核等多方面入
手,坚持推进全员人口管理。经过10多年的不断积累,已形成了包括全年龄(0岁到死亡)、全覆盖(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全员人口数据库,同时通过计生业务系统的数据积累,形成了包括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独生子女、机构人事等在内的计生业务数据库,构建了较完备的人口计生数据资源。
“十一五期间”,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先后为《四川省“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四川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修订、目标考核、抽样调查、“奖励扶助”、“少生快富”、“5.12地震”灾后重建等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始终强调业务整合,实现系统内数据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要共享,首先是计生部门内部要实现共享。为了改变以往一个业务应用一个软件系统,信息不能共享的状况,我们坚持整合各项计生业务应用系统,并为此建立了统一的支撑平台系统。
首先,建立了集门户网站系统、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平台、单点登录(CA认证)系统等于一体的支撑平台系统。门户网站系统不仅实现了省级门户的信息发布,插件资源(用户自定制的查询、报表)交换,技术交流论坛、应用问题跟踪等功能,还支持各级计生部门依托统一的门户系统自建网站。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内部各子系统间、纵向与各级计生部门间、横向
与其他政府部门间可定制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单点登录系统实现了一个用户、一个密码、多种角色的登录模式。
其次,我们整合了总人口和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与技术服务、流动人口、独生子女、统计报表、机构人事、再生育服务、群众需求、远程会诊等多个业务子系统,所有业务子系统都以全员人口数据库为核心和基础,由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平台负责各子系统间的通讯,这样既保持了子系统间的相对独立性,又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实现了子系统间的无缝连接。
三、坚持技术研发外包与自主开发向结合,强调应用软件开发自主可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业务应用的不断变化,应用软件也越发复杂多变,作为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不可能长期坚持自主开发软件,市场化是必然趋势。但是如何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取其利,避其弊呢?
在这方面,我省一直坚持技术研发外包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方式。首先是每个软件开发任务外包之前,我们中心内部先进行一次预研,通过预研明确需求和技术方案,将各种风险降至最低,并形成最终招标文件。其次,让中心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外包软件的研发,不仅仅是作为甲方代表参与项目沟通,而是直接参与软件编程。通过预研和参与开发,不仅锻炼了中心的技术队伍,而且在技术与业务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桥梁,使用户需求得到更充
分表达,同时还增强了自身的培训、维护能力,保持了业务应用的可持续性,避免了因合作伙伴改变带来的冲击。我省1997年至今软件经过4次重大改版,合作伙伴变了3次,每次改版升级后的过度都比较平稳。
四、加强与知名软硬件厂商合作,构建高效集约型架构体系
面对财力有限、管理对象多、基层用户多、业务子系统多的现状,如何构建高效、集约的架构体系成为我们成功实施省级实时数据大集中项目的关键。在方案制定阶段,我们邀请了多家知名IT企业参与方案设计,还模拟正常工作状态搭建了测试环境,针对不同方案进行了测试。在取得可靠测试数据后,优化、综合各家之长形成备选方案,并再次进行不同数量级测试,最终才形成正式方案。整个方案主要特点如下:
1、三层数据库设计。第一层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分区业务操作数据库,第二层是负责第一层数据库故障转移的镜像数据库,第三层是负责省级决策支持的合并数据库。不仅消除了数据库服务器单点故障,还将业务数据库与决策支持数据库分离,提高了数据读写速度。
2、三级数据库分区。第一级根据数据库表的功能不同分区,第二级根据数据的行政区域分区,第三级按照数据库的分区函数,将数据分区存放于不同的硬盘。通过多级分区大大提高数
据库的I/O性能。
3、三级缓存方案。以Memcached为中心集中式一级缓存,各应用服务器端本地的二级缓存,以客户端本地缓存三级缓存。通过多级缓存大大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
4、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所有的应用服务器均支持负载均衡,将访问压力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即提升了应用程序速度,又消除了应用服务器单点故障。
虽然整个方案制定耗时近1年时间,但是项目实施效果非常好,主要体现在:一是投入少。除了网络和相应的安全设备外,只用了12台普通PC服务器和一套存储阵列实现了全省实时数据省级集中。二是效果好。不仅访问速度快,还能够支持市、县、乡、村四级实时统计报表,且整个系统网络带宽占用很少,在平均每天3000多用户的高峰时段平均网络带宽占用只有5M左右(峰值不超过10M)。
以上是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粗浅体会,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见谅,欢迎大家来四川考察指导工作!
第三篇:区镇关于2021年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区镇关于2021年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高我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根据《省人口计生委关于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x区人口计生委关于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建设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为核心,建立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推进《x省人口信息交流平台》使用,提升人口计生业务指导、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工作任务
建立全省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全面建设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在现有育龄妇女管理系统(WIS)基础上拓展为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采集
采集对象和内容。本次信息采集核查对象为辖区内现居住人口和本地户籍人口。即:辖区内的所有户籍人口和在本镇有固定居所常住3个月以上的流入人口,包括育龄人口和其他非育龄人口。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对户主、户内成员、已婚育龄妇女及其配偶等内容的采集。
(二)信息录入
1、信息审核。各村(居)信息采集结束后或信息采集到一定阶段时,由镇组织人员对数据采集进行质量审核,以便及时纠正错误和完善数据,区人口计生委也将随时进行检查指导。
2、信息录入。根据审核过的信息采集登记表,以镇为单位在全省统一的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软件中进行集中录入。管理软件的如何操作和使用,待省下发软件和经过培训后,区人口计生委再组织计算机操作人员的专门培训。
(三)信息变更维护
1、信息采集数据的保管。录入结束后,《x省全员人口信息登记表》由镇计生办统一保管。不得随意拆分,不得随人员的迁移、流动而拆分。
2、信息变更。采集结束后,各村(居)要负责对辖区内育龄妇女的怀孕、生育、避孕、节育等信息变更及流动人口信息变动填写统一的信息变更报告单,每月上报镇计生办。
3、安全保障。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x省全员人口信息登记表》中的个人信息向外界公开;各村(居)要由专人负责《x省全员人口信息收集系统》的应用,注意计算机的安全与维护,防止资料的丢失和泄密,确保信息资源共享数据的安全性。
三、实施步骤
(一)人员培训。(5月10日以前)
镇计生办将按省、市、区要求分别举办村(居)全员人口信息采集登记人员培训和村(居)微机操作员培训。
(二)信息采集。(4月10日至5月31日)
采集全员人口个案信息。一是结合《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WIS)、流动人口等资料,重点摸排流出人口、婚嫁漏管人口、漏登出生人口、死亡未销户人口等信息,进行全员人口摸底登记,采集人口个案信息和户况信息,填写《x省全员人口信息登记表》,做到“村(居)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出错”。二是镇政府与派出所协调,采集户籍人口基本信息,即户主姓名、身份证编码、户口性质、民族、与户主关系等家庭户的信息。
(三)信息录入。(6月1日至9月30日)
1、信息导入。区人口计生委将WIS和公安部门人口个案信息导入《x省全员人口信息收集系统》数据库,镇计生办通过《x省全员人口信息收集系统》对WIS和公安人口信息进行比对、整合并加以补充,形成全员人口信息库。
2、信息录入。在公安、WIS信息导入《x省全员人口信息收集系统》后,集中时间进行录入,镇计生办每天上报录入进度,及时上报录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区人口计生委及时进行解决。
3、信息比对筛查。根据信息采集摸底登记和筛查,筛查出有公安户籍而WIS漏管、漏报的人口信息以及WIS已登记上报但公安户籍人口漏登或错登的信息,生成名单分别打印,分发到村(居)进一步核实。
4、信息补充完善。村(居)将户籍与WIS信息比对不一致的每条信息,再内查外调。
对死亡未销户的人口信息,由村(居)集中到派出所予以注销,漏登人口报公安备案,待兑现计生政策后,按公安部门入户要求予以入户;
对嫁出区外漏管人口予以通报,区外嫁入户口未迁入人员,通过国家人口基础信息核查,补充基本信息,对计划生育漏管、漏登人口信息,核清后录入WIS系统;
对流出人口信息进一步细化地址、联系方式,录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村(居)要成立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要充分发挥统筹、协商、督办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组织全程监督,督查工作进度,指导业务开展。
2、保质保量,夯实责任。各村(居)要将责任夯实到人,对参加信息采集、数据录入等工作的各类人员进行分类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信息采集方法,调查统计口径,信息录入和核对的各种要求,奖优罚劣,建立信息质量跟踪制,确保最基础的数据质量。质量标准:按照“村(社区工作站)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出错”的原则,确保全员人口信息录入率、主要数据项准确率和完整率达100%。
3、加强督查指导。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今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为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镇在加强检查、督促、指导的同时,实行信息化进展情况月报告制和通报制度。各村(居)要按照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实施阶段的要求,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度落后或信息质量差,影响全镇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村(居),将予以黄牌警告和通报批评,并纳入20xx年年终考核。
第四篇: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
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
城市提供决策支撑
成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一五”时期,根据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强人口计生信息化工作、《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我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立部门网站为先导,以建设全员人口数据库为核心,以建立高效畅通、安全实用、结构合理、资源共享的人口计生综合信息平台为目标,初步建立起面向人口计生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人口计生信息系统,实现了“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目标,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了决策支撑。
一、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为适应人口计生职能拓展和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以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应用系统为主导,以开发信息资源为核心,依托国家和省级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初步建成上
- 1 - 连国家、省人口计生委,覆盖市、县、乡三级及部分村(社区)的人口计生信息网络;建成人口基本信息和育龄妇女计生工作信息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以及依托该数据库运行,包含若干业务子系统的人口信息平台(PopulationInformationPlatform,PIP);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计生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信息化投入,通过省、市、县三级投入信息化建设1551.59万元,市、县、乡三级计算机设备全部得到了更新,五城区及高新区、温江区、都江堰市、新津县等区(市)县根据业务延伸的需要将计算机配备到了村(社区)一级。为配合人口信息平台的建设,市、县两级配备了服务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UPS等设备和软件系统,依托四川政务网络,运用VPN技术搭建了虚拟专用网络,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人口计生部门之间网络互连互通,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全覆盖。
(二)建成全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十一五”期间,按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GB/T18848-2002)对原有的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进行了转换,在全市19个区(市)县及高新区建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县级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国家、省人口计生委提出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要求后,我们又按照《国家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将其拓展充实为全员人口数据库,- -并率先在全省取消县级数据库,实现了全市数据向省数据中心集中,既有效避免了数据分级存放带来的信息割据和失真,又克服了县级技术力量不足带来的系统维护困难等问题。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目前,全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已收集1100余万常住人口和170余万流入人口信息。总人口数据的完善工作已进入核查、比对阶段。
(三)基本建成了人口计生信息应用体系。为统一标准、杜绝重复建设,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规划和部署,我们在建设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中,放弃使用多年自主开发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在全市推广运用全省统一的应用系统。“十一五”期间,按省上要求进行了两次升级,初步形成以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以育龄妇女信息管理为重点的综合业务工作平台。“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流动人口信息交换”、“生殖健康与技术服务”、“机构人事信息”、“统计报表”等多个子系统得以应用。
(四)部门间人口信息共享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在加快建设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同时,我们大力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我委和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制度建设的通知》,对各部门信息共享的职责、任务、信息共享的原则方法进行了明确,为实现人口基础信息共享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现部门间流动人口信息的交
- 3 - 换和共享,全市建设了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市人口计生委作为平台的首批参建单位之一,积极参与了作为交换标准的《成都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交换数据规范》的制定,在现有的省PIP综合业务平台上开发了“成都市计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子系统”,通过从全市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读取相关部门提供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分发,接收到本部门的业务系统核查处理、跟踪服务,再将处理结果反馈交换平台供其他部门使用,实现了与全市交换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在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全面破解人口信息共享难题,一方面与公安、卫生部门积极磋商,实现了部门人口基础信息交换,以达到信息数据互利互补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温江区、新津县开展全员人口信息共享试点,目前已完成前期调研和方案制定工作。
(五)其它电子政务应用项目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按照部门网站建设要求,我委先后对政务内、外网上的人口计生部门门户网站“成都人口网”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部门网站风格更统一、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完善、公众参与性更强,通过在部门网站公开政务信息,开展网上宣传和调查,回复信访和咨询,架起了政府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桥梁。同时,建成了“成都市人口计生委协同办公系统”,市、县两级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文件传输、即时通讯、召开网上会议,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国家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平台应用情况良好,通过PADIS集成工作平台各业务子系统,实现了国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发放管理;跨省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各类统计报表网上直报。
(六)信息安全体系不断完善。为保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采取多重技术手段,制定各种制度保证信息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成都市县乡两级信息系统管理规范》、《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信息管理工作制度,通过技术和管理双重手段构建了较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最近针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还制定了《成都市人口计生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七)信息化队伍应用能力建设实现质的提升。为适应信息化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我们通过分级培训,狠抓信息化队伍应用能力提升。每年对市、县两级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多次专业培训,县级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举办乡级计算机操作人员培训班。“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培训各级计算机操作人员1600余人次,市、县、乡各级均有1名以上经过专业培训的信息化工作人员。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5 -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信息化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二是各区(市)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均衡,部分地方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尚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中城区总人口信息缺失问题虽基本解决,但个案信息比对、育妇卡片信息补录工作还十分艰巨;四是部门内及部门间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整合度不高,应用不充分,信息共享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各级人口计生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十二五”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打算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按照“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归口管理、分头实施、协调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发挥既有的部门网站、协同办公系统和人口计生综合业务平台的功能,从完善信息化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开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人口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培训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抓好全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成立“成都市人口信息中心”专施全市人口信息化建设、维护任务,力求在“应用、完善、共享、延伸、队伍建设”五个方面采取新举措、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强化应用。我们将充分利用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发挥既有的部门网站、协同办公系统和PIP、PADIS两个综合业务平台的功能,促进行政运营的简便化、效率化、高度化和透明化。- -二是完善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和标准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提高各项业务数据采集、录入效率,以及综合信息的准确率、利用率。
三是实现共享。我们将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列为“十二五”人口计生四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把分散于各部门的人口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以期达到避免重复采集、节约行政成本、减轻基层负担、提高人口信息质量、提升人口信息管理整体效能、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四是搞好延伸。目前人口计生信息网络和业务应用已普及到街道(乡、镇)一级,随着我市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村(社区)一级实施信息化的条件逐渐成熟,我们将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功能、健全制度,在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信息系统向村(居)延伸,务求取得实效。
五是强化队伍。“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各级计划生育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具备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信息化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充实技术队伍,保证队伍稳定。
- 7 -
第五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找文章到teniu.cc更多原创-(http://www.teniu.cc/)
地处某省东南部,是“九山半水半平川”的边境县级市,总面积6663平方公里,辖6镇3乡
144个村,总人口30.9万人。多年来,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一直处于全省先进行列。1994年,成为某省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市,探索出了一条以信息引导服务的新路。1998年,某省计生委在我市召开了全省计划生育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现场推进会,推广了我市的成功经验。2003年以来,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试点县,圆满完成了五周期项目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在2005年国家五周期项目总结会议上,做了《加快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高计生工作水平》经验介绍。今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县,信息化建设在原有高标准基础上取得了新突破。
一、领导重视,信息化工作摆上日程。
黑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纲要》,将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之中,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和保障体制。2004年以来,按照第五周期项目管理信息建设要求,成立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确立了“硬件先行、软件同步,分批试点,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积极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一是舍得投入。投资15万元,为全市9个乡镇全部更新了奔四品牌计算机和周边设备。在人口计生局组建了局域网,与各乡镇实现了网上办公和实时数据传输。二是严格选人。所有乡镇微机操作员全部竞聘上岗,82为微机专业的大专毕业生,能熟练应用相关操作软件。对18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适应工作需要的村(居委)计生委员进行了调整,保证了数据采集人员素质,把好了用人关。三是先行试点。选取人口相对集中、方便入户调查的兴源镇红盛村作为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单位,通过进行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和某省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差异对比,制定了统一信息采集方案,确定了补录信息项目。在入户进行数据采集和上机录入数据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实践中,发现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存在数据转换有偏差、任意组合查询有缺陷和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经过与湖南省长沙金桥计划生育信息中心联系,及时进行了修改,从而为全市全面运作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强化培训。每年都举办村(居委)计生干部培训班,系统讲解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和数据采集方法。组织所有乡镇统计员深入试点兴源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现场学习。统计员们按照流程录入数据,进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了新系统的使用方法。各乡镇统计员还参加了国家和省市专家到我市进行的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业务能力,使他们成为一支适应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的、会调查、能操作、懂业务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二、数据详实,信息系统建设符合国家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准确详实的数据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市现有的某省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已近十年,信息储存量很大,要把这样多的数据转换到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中,任务繁重,难度很高。经过反复实践,我们采取“一核二换三补四采”的方法,保证了数据转换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时效性。
“核”就是核实原有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抓好了对某省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核对工作,重点核对2000年以来的出生、新婚、节育措施落实以及迁入、迁出、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发放情况和人流、引产情况等,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换”就是进行某省管理信息系统和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进行数据转换可以让原先的某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用、能用的信息都转换到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上来,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又减少了基层工作量,从而加快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速度。“补”就是进行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补录。数据转换完成后,对那些尚未进入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经上报审核无误后,补录到五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系统数据库达到详实、准确。“采”就是进行群众需求的信息采集工作。对于群众需求信息,信息采集点能够直接答复的,由信息点直接答复;不能答复的,将信息记录到需求信息采集表中,上报到上一级信息采集点;上级信息点能答复的,录入相应的答复信息,对于需要进行服务的,转相应的服务程序;对上级信息点不能答复的需求信息,再上报到更高一级进行答复。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将答复信息反馈到信息点,由信息点采集人将答复内容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