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综合改革走向
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覆盖面广、政策性强,触及农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大变革,对于切实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积极作用。现结合我区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一些情况,浅谈当前农村综合改革走向及对策:
一、当前我区农村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自202_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透过我区改革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我认为,改革的成果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撤乡并村。202_年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我区由6个乡镇撤并为5个乡镇,96个行政村撤并为89个行政村。二是冗员减少,乡村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按照精简效能、统一高效的原则,精简了乡镇机关内设机构,清理了各乡(镇)的在编不在岗人员和编外人员。改革后,乡村组织的职能正向指导和服务转变,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劳务输出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引带作用。三是负担下降,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涉农收费的清理,使农民负担降至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应用农业新技术、使用机械作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四是管理加强,基本达到了人权、事权和财权相统一。在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了全员竞聘上岗。以“乡财乡用区监管”为核心,实行了“机构上划、预算代理、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理顺了区乡分配关系,明确了收支范围和职权范围。改革村级经费管理方式,实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做到了村级资金管理统一实行预决算制度,村级组织自行组织收入统一纳入“村级集体收入专户”支付,村级资金的财务核算统一由乡镇经管服务中心代理。五是制度完善,一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建立和完善了以区为主的办学体制,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上学。建立和完善村级“一事一议”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村事村议、组事组议、小范围受益小范围议”的筹资办法。建立健全了涉农收费的监测、预警和查处机制,有效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五保户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作为改革,必然要经过探索、渐进、完善的过程。农村税费改革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在农业综合改革过程中加以解决。
1、在乡镇机构改革上,办事机构的设置还不尽合理。乡镇有些机构还没有转变到服务于社会上来,存在有岗无事现象,对有岗人员要制定工作目标和服务项目,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服务。
2、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上,一是有的乡镇干部职工的工资生活待遇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部分乡镇除干部工资得以保障外,公务、业务经费普遍紧张,有的乡镇已难以维持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乡村债务化解,十分困难,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各地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正在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乡村债务已露新增态势,以致一些乡村未偿旧债,又负新债。这种状况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历史遗留问题,更加难以有效解决。
3、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上。一是“普九”债务农村中小学校无力自身化解。二是按合理布局校点的要求,相对集中、规模办学无可厚非,但不符实际的追求高度集中和扩大规模,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合理布局,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
4、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一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缺少应有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在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中,不少地方都存在随意性较强,程序化和规范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以致难以真正有序、有效地搞好“一事一议”,实现村民自治。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做好综合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的基层干部真正明确并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意义和目标。目前,我区国有农场综合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但在改革中难免会存在不合基层实际的一些问题,建议向上反映解决出现并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巩固综合改革的成果。
(二)完善机构设置。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各乡镇应加强财政所的建设,并配备必需的人员编制,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的工资待遇和定编问题。二是计生办要以利农村计划生育和社会事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林业、畜牧服务职能要进一步巩固,而水利、农机、农技、农经等其他各项服务也应同步强化,以利形成完整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四是团委、妇联、工会等人民团体机构,在不新增人员编制前提下,应设置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转。
(三)尽快建立和完善乡镇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政府职能转变。一是综合改革后的政府要突出其政治职能、公共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上级政府和部门针对职能转变后的乡镇工作制定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缩短政府的机构、人员和工作磨合期,使其尽快步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二是积极稳妥地探索事业单位改革的新举措,引导开展好公益性和经营性为农服务。三要加大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优化乡镇人员结构,提高乡镇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机构改革后乡镇行政人员偏紧、年龄结构老化,财政所工作职责增加,工作量加大,而农经人员有岗无责的现实,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农业和涉农部门要尽快适应改革要求,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支持和巩固改革成果,认真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搞好为农服务。
(四)财政管理保障乡镇工作运转。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章立制,规范运作。一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乡镇财政基本支出的有效保障,并按项目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乡镇财政对村级财务的管理、监督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按规定实施监督和管理。二是保障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三要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对策措施,及时遏制乡村债务的新增势头。四是各级党政,尤其乡镇和村两委要厉行节约,打紧开支,千方百计在新农村各项建设中,确保不新增债务;在乡镇经济和村社集体经济发展中,确保逐年化解乡村债务。
(五)进一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一要向上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加大农村学校排危力度。二要帮助农村中小学尽可能逐步化解学校负债,落实好各项政策及专项经费,并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保障学校办公业务经费;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在不乱收费的前提下,挤出资金化解债务。
(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要通过教育引导和学习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要规范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中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二要讲求实效,认真搞好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要通过如实公开政务和村务,实行“阳光操作”,让群众知情,鼓励群众自觉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实现村民自治。三要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标准、决议的形成、方案的提出、报批的程序、事项的公示等,都要做到严谨规范,依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金筹集机制,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要及时交接并监管好村级财务。乡镇财政要认真做好交接前的清理、审查和交接后的整理、复核等工作,不能因交接而出现村级财务的监管断层或失控;要通过交接进一步完善制度,跟进管理,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农村综合改革走向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teniu.cc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纪念农村税费改革十周年
财政部副部长 张少春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新中国第三次重大的农村制度变革。202_年全国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并由此转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综合改革阶段。其核心是促进上层建筑变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回顾总结从农村税费改革到农村综合改革的历程与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重要历史性成效
202_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决策,并率先在安徽全省和其他省份的部分县市开展试点。202_年在全国全面推开。202_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以此为标志,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重要历史性成效。1.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在正税清费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以及牧业税、屠宰税,乡统筹、村提留和各种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同时,清理整顿各种摊派和达标升级活动,有效遏制了农村“三乱”现象。据统计,202_年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250多亿元,人均减负140元左右。在此基础上,着手解决一些行业性、区域性农民负担问题。从202_年开始实行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取消了在土地承包费外由农工自行缴纳的农业税和在土地承包费内由国有农场统一缴纳的农业税,免除了农工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收费,共减轻国有农工负担62亿元,惠及农工1856万人。从202_年开始实施大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共减轻洞庭湖等大湖区农民负担23亿元,惠及农民2616万人。同时,启动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探索解决乡村债务问题,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到202_年10月底,全国共化解债务约650亿元,惠及农村债权人约190万人。
2.优化了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做到少取甚至不取的同时,还推动了各级政府对“三农”投入的大幅增长,实行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以及退耕还林补贴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完善,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投入稳定增长,减税补贴等多种政策工具并用,操作比较规范的强农惠农财税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经济,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2_年全国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总投入达到了200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6.3%,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支出为7253亿元,是202_年的3.4倍。在这些投入中,各级财政安排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超过了103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了782亿元。
3.推动了农村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完善。为巩固改革成果,推动解决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深层次问题,各地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推动了农村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完善。通过改革,精简优化了乡镇机构和人员,加快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规范了乡镇干部的行政行为,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增加了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完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步理顺了集体林权关系。这些改革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为下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4.推进了农村民主机制建设。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要求,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制定和实施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对村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道路、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投入,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一事一议,实行村务公开和村民监督,对村民每年的筹资筹劳额度进行上限控制。为充分发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作用、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202_年,中央决定在河北、黑龙江、云南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随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202_年已覆盖到了27个省份。从地方实践情况来看,奖补试点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不仅带动了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事务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且有效转变了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增强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摩擦和矛盾,从制度上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回顾农村税费改革历程,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主要包括: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农村体制机制;始终坚持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阻碍生产力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切实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断完善改革政策,切实做到积极稳妥;始终坚持加强领导和走群众路线相结合,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改革合力。
二、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综合改革的历史必然
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影响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在202_年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取消农业税以后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主要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这些深层次问题主要包括:
1.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政府管理农村、服务农民的直接载体。乡镇机构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一项根本措施,直接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的最终成败。目前,我国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仍管着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乡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有待加强,部分乡镇干部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的乡镇机构改革进展较慢,人员精简不到位,开支较大,运转较为困难,“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说明,目前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偏弱。县乡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础,是基层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财力保障,也是落实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载体,大部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通过县乡财政来承担。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不少县乡财政还比较困难,自有财力增长较慢;县乡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县乡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还不相匹配;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比较薄弱,特别是财政支农资金“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条条分割,使用分散,难以发挥综合效益。这些问题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
3.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相对较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度较大。加快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和基层财力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基础设施等依然是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仍有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通油路,中西部地区的部分村庄甚至不通公路,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很多农民还喝不上干净水。另外,农村税费改革之初为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而设计和建立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上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增加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度。
4.农村历史遗留问题沉重,稳定农民负担面临挑战。乡村债务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在基层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还债渠道较少,乡村政权组织有可能继续在农民身上打主意,向农民收钱还债,引发农民负担反弹,也会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国有农(林)场办社会负担较重,已成为制约国有农(林)场持续健康发展及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农民负担仍然存在。这些农村历史遗留问题是多年以来农村矛盾的集中体现和直接反映,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农民负担反弹的一大隐患,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农业税虽然取消了,但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新的农村分配制度建立了,但完善与巩固的任务仍然艰巨;对农村投入加大了,但其综合使用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202_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农村改革的终结,而昭示着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攻坚阶段,农村税费改革转向农村综合改革具有内在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性,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部署,我们要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以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为切入点,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力争有更大的突破,更好地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着力加快推进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新途径,不断完善财政“三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要推进城乡统一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范围,提高奖补层次,引导各方面资金向农村流动。要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积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增强县乡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工作和乡镇财政建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2.着力推动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强分类指导,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乡镇机构设臵的形式和数量,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推进乡镇机构人员实名制。要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大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来执法行政,不同类型的乡镇,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要按照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合理区分乡镇事业站所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对公益性职能加强财政保障,经营性机构可转制为经济实体。要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改善乡村治理。要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和互助性社会组织,创新农村服务形式,完善农村社会自治功能。要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扩权改革试点,发挥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吸纳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着力推动解决农村历史遗留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按照试点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为突破口,妥善解决乡村债务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继续推进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支持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切实减轻农工负担。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相关配套改革,确保尽快完成中央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巩固改革成果,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减轻农民农业生产用水负担及牧民、渔民负担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4.着力推动农村公共资源整合。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协调,搭建平台,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和整合公共资源(财政资金、集体土地、集体资产等),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解决农村公共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促进农村公共资源自由流动和有效利用。要积极探索农村综合改革与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有效结合方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村经营服务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促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5.着力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要紧紧抓住当前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阻碍生产力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通过开展试点,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城乡统一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逐步改变过去重城轻乡的做法,建立健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臵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并以此带动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在产业布局、劳动就业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
6.着力推动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建设。要从体制机制上规范政府行为,约束基层干部,防止侵害农民权益事件的发生。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要通过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引导农民依法运用民主机制,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推进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实践和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保护农民民主权利,维护农民合法利益。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规范涉农执法,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依法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篇:农村综合改革
顺德又掀改革浪潮。继上月启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顺德昨日又启动农村综合改革,从明年起到202_年,顺德区镇两级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新增2亿元财政资金投入农村改革工作,3年累积增投12亿“反哺”农村,逐步实现公共财政基本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解决农村利益及遗留问题昨日,顺德召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动员大会,出台一揽子改革计划尝试解决农村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新世纪伊始,顺德率先实施以固化股份合作社股权、量化股份合作社资产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巨大地释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改革确立的“生不增、死不减”股权固化政策逐渐遭遇新的难题。据统计,全区3.5万人,只有小部分办理了股权继承手续,大部分仍然以死亡人口名义领取股份分红。着出生人口增多,农村居民要求改变„死人有得分,生人无得分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说,此次改革重点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历史遗留问题。
农村固化股权可继承和转让在昨日的大会上,顺德区印发《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深化农村改革的五大部分15条具体措施。记者留意到,与在基层治理方面,顺德将在原来政社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村居及社区购买服务。婚姻辅导、子女教育、家庭经济、消除家庭暴力等方面服务。而针对股权固化遗留问题,《意见》则提出在坚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农村股份社股权管理制度,规范股权(份)的继承、转让和赠与等流转原则和办理程序。
此外,农村集体资产运营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产可支配收入达20亿元,其中分红总额约对此,顺德提出要以国有资产引领社会资本、信贷资金向农村流动和投放,引导以市场化、企业化模式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全征地社区由政府统筹管理
土地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邓永强告诉记者,由于土地供求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隐患,目前该区未落实的征地留用地和固化宅基地大概还有两三万亩,“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只是隔靴搔痒,没有实质意义为此,顺德提出以统一安排留用地、方式兑现征地留用地,同时将在维持现行固化宅基地政策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化的宅基地分配制度,由政府主导、村(社区)集体及社会资金参与,统一规划建设村民居住小区,推行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件村民的住房问题。
而对于全征地社区居委会及农民,《意见》则提出由政府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经费,推进城市基础社会向农村延伸,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该区也将逐步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全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使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张培发 王基国)
259个股份社约有股民
每一个镇街至少要设立意见家庭服务中心,“生不增、死不减截至去年,亿元,人均分红常务副区长、征地留用地、宅基地等农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已建立健全的农村卫生、72万人,其中已死亡“随‟的呼声越来越高。”佛山市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培育和开展 ”原则的前提下,将顺德全区股份社集体资1443元,远落后于周边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物业抵顶等多途径多实行差别逐步解决符合固化宅基地条教育、交通、实现全民社保、终身社保。10.5顺德区委常委、留用地作价入股、货币收购、鼓励村民进城镇居住,
第四篇:农村综合改革
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
“普九”债务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制度,并由此产生了相当数额的债务。近年来,一些地方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积极开展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普九”债务跨越时间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化解债务工作总体进展缓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普九”债务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2_〕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_〕86号)的有关精神,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化解乡村公益事业债务,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经国务院同意,在总结一些地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部分省(区)开展清理化解“普九”债务试点。现就做好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试点的范围和目标
根据各地“普九”债务清理核实情况和近几年自行化解试点情况,并考虑各地的财力状况,确定在具备条件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宁夏、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区)以省(区)为单位开展清理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各试点省(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尽快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其他省(区、市)可在对“普九”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实锁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3个县(市、区)进行化债试点,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报工作小组备案。
各试点省(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在严格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基础上,从202_年12月起,用2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在此期间,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普九”债务化解的,可着手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的其他债务。
二、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谁举债谁负责。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实施的管理体制,“普九”债务的化解试点工作主要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县级人民政府具体实施。
(二)先清理后化解。在全面摸清“普九”债务底数的基础上,锁定债务,明确责任,结合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化债的优先顺序,逐步化解。
(三)先化解后补助。为调动地方化债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先化解后补助的办法,对已经化解“普九”债务的地方给予补助,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地区。未在规定期限内化解相应债务的不予补助。
三、“普九”债务的界定及偿债资金来源
“普九”债务是指各地以县为单位推进“普九”工作,至通过省级“普九”验收合格期间发生的债务,主要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校园维修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与学校建设直接相关的债务。至今仍未通过“普九”验收的县,债务计算时间截止到202_年12月31日。
试点省(区)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可靠的偿债资金来源。可从以下渠道筹集偿债资金:一是统筹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中央财政给予的化解“普九”债务补助资金;二是从地方征收且作为地方收入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及其他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偿债;三是进一步整合地方现有教育专项资金;四是通过盘活闲置校产筹集偿债资金;五是通过统筹有关非税收入途径筹集偿债资金;六是社会和民间自愿捐资赞助的偿债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积极筹资用于偿债。省级财政要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化债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为保证偿债资金安全可靠,各地不得借新债还旧债,不得向农民摊派,不得挤占挪用其他必保的专项资金,不得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进行。各级财政用于化解“普九”债务试点的支出应在预算中单设科目、单独反映,不作为预算安排教育正常支出的基数。
四、试点工作要求
(一)摸清底数,锁定债务。要坚持程序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审计等机构,认真开展“普九”债务的清理核实工作,逐笔审定,剔除不实债务,锁定实际债务,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试点省(区)要对县(市、区)上报的“普九”债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和认定。要按照举债主体、1
债务来源、债务用途对债务进行分类,严格划分县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单位的责任,将审核认定的债务从学校剥离出来,交给当地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普九”债务的清理、核实、锁定等有关工作。
(二)制订方案,抓紧实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实施方案,分清化债责任,明确化债资金来源和工作进度,拟定化债计划。试点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后,要尽快启动化债试点。
(三)突出重点,分类处理。要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个人和工程业主的欠债。试点省(区)的地方国有农场、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九”债务纳入化债试点的范围,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中央直属农场、林场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
五、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一)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试点省(区)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对涉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设项目应由县级人民政府通盘考虑,确需建设的项目要用政府财政资金解决,不留缺口。对学校各项预算支出严格审核,对超标准、超预算和没有资金保障的建设项目与投资不予批准,严格控制学校的公用经费支出,严禁将用于偿还“普九”债务的资金挪作他用,严禁超标准发放教职工津贴补贴。
(二)建立健全债务监控体系。试点省(区)要在做好清理核实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债务的来源和用途,逐笔登记造册,建立债务台账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报告制度。同时,要研究探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关办法。
(三)实行债务控管领导责任制。试点省(区)要按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财力可能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得超越自身财力可能借债搞建设、上项目,对不切实际的指标要进行相应调整,引导学校适度、健康、规范发展。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并将农村义务教育借新债和清理化解旧债情况作为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盲目搞建设、上项目、借新债的学校和部门,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视情节轻重和数额大小,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依法追究其经济和行政责任。
(四)建立化债激励机制。中央财政按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地方财政状况等客观因素,并综合考虑试点省(区)“普九”债务负担及化债试点完成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订。
(五)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为确保偿债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有效,财政、教育、农业、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和制约机制。要严明工作纪律,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造成资金损失及产生新债的行为,除追回补助资金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做好清理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工作,对维护农村中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消除农民负担反弹隐患,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试点省(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立足社会稳定和教育发展的大局,充分认识化解“普九”债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试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解决化债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继续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未进行全省(区、市)试点的省(区、市)要进一步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调研,注意总结局部试点经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为今后在全省(区、市)推开做好准备。
第五篇:农村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市委组织部:
根据组织部的统一部署,12月23日,我们考察组对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 挂职 *镇镇长助理期间的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方法:根据考察工作方案,我们召开了城隍镇在家的全体机关干部会,王组长通报了这次考察的对象、考察的目的和考察的内容及重点,刘*进行了述职,机关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随后我们找相关的党政领导和中层干部进行了个别座谈。
二、民主测评情况:应参加民主测评33人,实到29人,得优秀票26票,称职3票。
三、考察的综述
考察组认为:在七个月的挂职期间,刘*同志能够摆正位置,端正思想,妥善处理机关工作与挂职工作的相互关系,突出工作重点,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政策业务优势,做出了较大的成绩。概括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进入角色快。他能从机关工作很快适应农村工作,与城隍镇机关干部打成一片,与姚花村的工作接上头。经常深入姚花村,帮助村解决实际问题,理顺村班子,积极支持村长工作,合理分工。
二是工作能力强。能够把驻村的合作医疗、水费等工作任务征收完成,使一个工作困难村、后进村变成先进村。
三是相融性好。虚心向机关干部学习,与他们打成一片,很亲近,融为一体,关系处理融洽。
四是工作经验丰富。对姚花村的上访户能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与农户交心谈心,帮助解决征地补偿问题,维护农村的稳定。
五是有大局观念。他有奉献精神,帮助跑项目、争取资金4万元,解决村的机泵站长久失修的问题。他发挥自身的特长,指导城隍镇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使这块的工作档案齐全,政策落实到位。
六是合理利用时机,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政策,督促农村政策落实到户。他还能参加党校的副科级理论培训,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总之,通过挂职锻炼,锤炼了思想,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开拓创新能力,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市委组织部:根据组织部的统一部署,12月23日,我们考察组对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雄军挂职镇长助理期间的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方法:根据考察工作方案,我们召开了镇在家的全体机关干部会,王组长通报了这次考察的对象、考察的目的和考察的内容及重点,刘军进行了述职,机关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随后我们找相关的党政领导和中层干部进行了个别座谈。
二、民主测评情况:应参加民主测评33人,实到29人,得优秀票26票,称职3票。
三、考察的综述
考察组认为:在七个月的挂职期间,刘军同志能够摆正位置,端正思想,妥善处理机关工作与挂职工作的相互关系,突出工作重点,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政策业务优势,做出了较大的成绩。概括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进入角色快。他能从机关工作很快适应农村工作,与城隍镇机关干部打成一片,与姚花村的工作接上头。经常深入姚花村,帮助村解决实际问题,理顺村班子,积极支持村长工作,合理分工。
二是工作能力强。能够把驻村的合作医疗、水费等工作任务征收完成,使一个工作困难村、后进村变成先进村。
三是相融性好。虚心向机关干部学习,与他们打成一片,很亲近,融为一体,关系处理融洽。
四是工作经验丰富。对姚花村的上访户能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与农户交心谈心,帮助解决征地补偿问题,维护农村的稳定。
五是有大局观念。他有奉献精神,帮助跑项目、争取资金4万元,解决村的机泵站长久失修的问题。他发挥自身的特长,指导城隍镇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使这块的工作档案齐全,政策落实到位。
六是合理利用时机,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政策,督促农村政策落实到户。他还能参加党校的副科级理论培训,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总之,通过挂职锻炼,锤炼了思想,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开拓创新能力,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