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论传统文化对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大全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2-236348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8 23:19: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传统文化对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大全

论传统文化对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

一 人文素质的概念和内涵

1人文素质的概念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是人们通过学习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内化和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质是秘书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是专业素质的支撑点之一。

2人文素质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人文素质是高素质秘书重要的基础素质

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好的人文素质对于秘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打牢秘书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基础。智是进德之基,一个人精神境界、道德情操的高低,往往与其学识深浅联系在一起。提高人文素养,可以充实精神世界,修养道德情操;而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人就很容易被坏的东西侵蚀、支配和利用。加强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能达到借古鉴今、喻事明理、提高觉悟的目的,能帮助他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素质秘书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品格。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助于培养他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敢于讲真话、报实情的勇气。如果一个人文化水平很低、知识贫乏,必然思维空间狭窄、目光短浅、发展受限。

人文素质功底不深厚势必制约其他素质的提高,影响文秘专业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继续获取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精髓,从中汲取营养,奠定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功底,具备较高层次的人格文明,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和谐统一地发展。高素质的秘书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身心素质,达到知识、品质与意志的有机统一。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能够疏导情绪、开阔胸襟、激励意志、坚定信念,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长期以来对感情的社会性、个性特点认识不足,忽视了自我疏导感情能力的培养,以致有些秘书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在挫折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一遇到困难就惊惶失措、无所适从,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是要使他们学会正确宣泄感情和表露感情,培养健康的情感取向,提高感情调节和审美能力。

3培养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思考

3.1课程结构

人文素质教育要建立文秘专业计划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计划课程是指设立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使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化、专业化,形成人文教育的专业规模和体系。计划课程主要由校内课堂来完成。活动课程是指不纳入专业教学计划,由院校根据人文

素质教育需要适时开设的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临时性课程。它具有课时短、内容新、视野广、综合性强、方法活等特点,对计划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补充作用。如组织游览人文景观、观赏艺术表演、开展文学点评等等。通过社会大课堂的实地参观、现场观摩学习,让学生亲身接触人文资源、增加感性认识,可启迪理性思维、增强人文意识、提高学习人文知识的自觉性。

3.2师资队伍与教材体系的融合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教材体系是保障,二者缺一不可。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采取外引内荐、招优聘强的方式,培育、壮大人文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掘我国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遗产,在继承前人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教材进行丰富和发展,形成极富时代特征的完整系统的人文科学教材体系。

3.3革新人文课程教学方法

要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确立秘书专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其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学习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行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等教学方式,以促使学生将学到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环境对人的思想具有巨大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塑造具有优良人文修养的人才。营造人文环境要体现秘书工作特点,强调参与意识,倡导高格调,弘扬主旋律。一是要突出隐性课程的设置。所谓隐性课程,是指那些

二、怎样利用传统文化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秘书人文素养

1重视文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年来,教育界普遍认为需要重视文秘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既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成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笔者以为,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及自身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互促进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对文秘专业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体系的人文文化因其研究对象为价值世界而具有价值导向性,这对文秘专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有无法低估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是文秘专业学生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和许多操作性较强的工科专业相比,文秘专业的学生受到的人文教育略多一些,现代文秘通常有以下工作内容:撰拟公文、办理公文、办理会务、调查研究、信息工作、督察工作、协调工作、信访工作、公务接洽。此外,组织机要、交通、管理日常事务、领导公务活动安排、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也属于秘书工作范畴。其工作具有枢纽性,所需接触的人员之广可见一斑。因此,文秘专业与工科专业相比,前者的职业服务对象往往是人,后者作为企业高级技工的来源,主要工作对象多为物。如果说工科生在校需着重技能培养,以便工作后能迅速上手,那么文秘专业除了秘书职业技能的训练外,更需要针对该专业的特性加强学生表达能力、听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常常是学生的弱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却是优秀秘书必备的基本素质。其次,和工科生明确的就业方向、岗位不同的是,文秘专业学生实际上并无明显的工种区分,所应聘的职业被很多企业以文员一词笼统地指代。这说明一方面文秘学生进入就业市场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可能难以起到辅佐领导和

成为单位枢纽的作用,更多是办理公文之类的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即所谓的初级文秘;另一方面恰恰反映了由于纯技术层面的门槛较低,许多非文秘专业学生亦能胜任文员一职,并且,与企事业专业对口的非文秘学生在工作中更易辅助领导制定正确决策,实现智能性参谋职能。这类学生亦是高级文秘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挤压了一部分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升职空间。因此,学校授课时必须将学生的职场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培养目标中。由于文秘学生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课程设计时应注意意识、精神层面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塑造、调整、提高自我,获得充沛的发展后劲。

2中国传统文化在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高等教育对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适应新时代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秘书人才,职业定位于现代企事业(主要是企业)行政助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企业越来越青睐人文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秘书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对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人文素质指的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文知识,二是人文精神。后者是人文素质的核心要素。人文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有学者认为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珍视人的生命、幸福、权利和自由,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平等的精神 ; 第二,人实现自 身价值的精神,包含人生的含义、追求、信念、理想和责任等;第三,人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互动的态度

可见人文精神既注重个人的道德品质,更强调关心他人和社会。掌握一定量的人文知识是铸成人文精神的基石。不过有了人文知识未必就具有人文精神,因为后者的培养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因此整个人文素质教育应遵循这样的模式:教师选择部分经典的人文知识讲授,启发学生自悟出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导他们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找到正确的生活、工作方式。综上所述,知识的传授只是素质教育最初、最基本的环节,将知识中蕴藏的精神价值内化为学生行为处事的准则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因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与科学知识教育不尽相同的教化形式,而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对人的启悟,因此结合我国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成为最好的途径之一。有学者据人才市场的调查得出结论:真正的职业秘书应该气质优雅、内涵丰富、聪明大度、善解人意。出色的秘书既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又是老板最得力的助手。秘书待人应该态度和善,善于沟通、协调,做事必须主动细心周到,而且要内敛,不能喧宾夺主诸多秘书学教材亦指出秘书应具备忠诚、机敏、稳重、坚毅、随和等心理品质,并从实事求是、谨慎细致、重诺言、守信用等几个方面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中国文化则崇尚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的人文精神,追求道义以为上的道义原则和以和谐为最高价值原则的价值观。显然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在对人还是对事、对个人还是对社会的态度上都契合了现代企业对优秀秘书的素质要求。例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文秘专科生就业压力更甚。高昂的教育成本和现实的就业困境造成部分学生期待心理严重受挫,甚至产生读书无用 的思想,混沌度日。因此,在学生心中树立自 强不息的信念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 : 秘

书职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万金油,称其万金油 是因为任何一个社会实体,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有人从事文员的工作,因此文秘毕业生是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的,而秘书由于其接近领导、处于单位心脏部位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他的重要性。有些优秀秘书甚至利用这一优势熟悉某个企业的经营领域,开创自己的事业。因此,从初级文秘到高级文秘是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之前文秘专科生往往会有一段普通文员的蛰伏过程。因此必须在课堂教育中让学生对就业前景有一个充分了解和规划,培养他们刚健自强、积极有为的思想,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现代教育观认为,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还在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差别,其中文化素质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文化素质的获得,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

三 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所起的积极作用

1、优秀传统文化可使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据一高校在部分大学生(理工科为主)中所做传统文化知识答卷的统计,能答对四书五经书名的人数不到 20%。大学生群体对于中国传统的了解程度由 此可见一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许多大学生的头脑中,几乎是一个空白,这就是使得他们在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前,很难保持民族的自信心、自 尊心和自豪感。中华民族有 5000 年的悠久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在 3000 年以上。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是唯一的文化从没有间断过的民族,在漫漫历 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对于这一份珍贵的历史 遗产,应该有更多的人去了解,不仅文科的学生应该了解,理工科的学生也应当了解。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一位位世界级的文化伟人,到《周易》《论语》《道德经》,一部部凝聚着超凡智慧的文化经典,还有《红楼梦》《水浒转》、《儒林外史》《金瓶梅》《三国演义》等一部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学名著,这些对大学生无疑会起到独特的震撼作用。而这些内容是无法通过政治理论课德育课来解决的,只有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向大学生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才能真正逐步使青年人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2、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不能忽视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同 志的哲学思想与理论阐述,从中国古典哲学中可以找到若干理论的渊源。可以这样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例如,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讨论的一个主题。重人事,轻天道,以及天道自然、天人相分的观点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有价值的理论,这是构成古代人文文化的基础变易之学,即 古代辩证思想,是中国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有理论思维深度的部分,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观察所得经验的理论概括,由此引发出所谓忧患意识,也是极有价值的部分。像《周易》《论语》《道德经》等书对此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3、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其注重从多方面锻炼自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一特点,就是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从而丰富自

己,发展自 己,它善于相互辩论又相互吸收。既能看到其他学派的长处,又能克服自己理论上的缺点;另一个特点是,中国古代思想善于融汇吸收各门具体学科的思想成果,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影响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再一个特点就是中国 文化善于融汇外来文化,使它的精华变成自己的血肉,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精神财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思维方式,善于融汇贯通。

4、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励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激励,不仅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它还必将使人觉悟到一种历史责任感。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个历史感最强的民族,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不仅表现了对自 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探索的精神,同时也 表现出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这种历史责任感,被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和继承,成为一种 传统。对于这种优秀的传统,也需要通过不断的灌输教育,才能被今天的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使其把这种传统继承和发扬起来。

总之,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提高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它使学生能更充分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更出色的完成工作岗位的使命。

参考文献 :

[1] 张敏.依照需求改革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 [J].镇江高专学报 ,2009,22(1):100-103.[2] 郭建庆.中国文化概述 [M ].上海 : 上海交通大学出 版社 ,2005.[3] 徐静.涵养儒雅气质 , 提升文化品位 , 打造高素质特色人才!!吴文化教学 与秘书人才 培养 [J].苏州 教育学 院学报 , 2008

[4] 朱熹.四书章句 集注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5] 朱谦之.老子校释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6] 刘水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7(3):73-76.

第二篇: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刻不容缓。高等教育成为了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然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只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人文素质,因此,在此我们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以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人文素质 高等教育

既然讲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当然首先得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继承的意思是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可能在一个空白的地方,真空的地方去发展什么。既然讲继承,就要有发扬,发展,将传统文化看成现代化问题。讲到文化,我们再来谈素质。素质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人的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影响通过自我努力实践而形成的综合的、内在的和稳定的个性特点,是自然、社会和心理的辩证统一,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相互协调的系统整体。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使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世纪之交的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国家要实行人文教育,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办学思想上片面强调培养专业人才,强调对人才进行专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全面的素质教育,更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因此,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我们的人文素质薄弱,而忽视它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使我国的教育达到更高层次水平,使中国人才素质迈上更高的台阶,在新世纪的今天,高等教育成为了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大战略性转变,我国正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争取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21世纪各国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至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文明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西方文化对我国国民精神,特别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一味追求西方意识形态而不加分析必将导致我国民族团结的弱化和民族自信心的失落。

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莘莘学子走出国门求学成为必然,国外有相对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发达,硬件设施完善,学成回国的青年大多是我国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骨干,但遗憾的是,不少留学生长期滞留国外,我们不能说他们贪恋外国优越的生活环境,但可以总结出来的是,我国的教育是由缺陷的,而究其原因,是从幼儿教育开始,到大学教育都忽视人文教育的结果。传统文化中的“精忠报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概念是模糊的,肤浅的,甚至可以说是空白。所以,我增强我国国家软实力,加大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改革,而这不仅仅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更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而展开。在当代社会,大学教育对青年一代的不管是专业素质还是人文素质的培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其说我们当代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不如说其缺少厚实的文化底蕴,通俗的说,心中装的货不多,又怎么能要求他又多么高的能力和素质呢?

高等学校里的人文素质必须也因贯穿在学科专业教育之中而不能游离与其之外。我们辨别一个学科的专业教育是素质教育还是单纯的专业培养,关键看它在教育之中是否传递了文化。下面来看一个调查: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知识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能正确回答“中国秦朝到清朝各朝代名著”者仅过半数。那些连中国四大发明都不知道的大学生真的令人咋舌。半数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等的这些数据反映的是什么?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无知!试想,一个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对国家的文化都如此无知的人,怎么能够让他热爱这个国家?而即使他所从小到大背诵的热气祖国热爱人民,也只是空洞的文字不夹杂任何的感情。显然,这样的大学生,无法撑起我们国家的脊梁,而扪心自问,又有多少名大学生可以真正算得上是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呢?至此,我国

现状令人担忧。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大学教育在市场化的大潮中过于“功利”,现代人被物化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了但精神境界降低了。因此,高校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应加大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校应在教学内容上加大人文学科知识教育,进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现代意识教育;进行以历史、传统文化、基本国情、改革开放等为基本内容的文史学科教育,增强大学生历史责任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使学生树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教育;进行以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艺术教育;进行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着眼点的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以规范日常行为手段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中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都能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启迪和熏陶。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标志。

因此,在世纪之初,我们更需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经济制度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一个有血有肉,有着真正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新世纪大学生,才能真正算得上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肩负社会主义的希望,托起中国社会的脊梁,为中国的和平复兴而努力。

第三篇: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文化强国”的战略中心地位。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外来文化以更加迅猛的态势涌进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国外的先进文明成果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使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我们民族很多的先进文化与礼仪修养都在我们这一代中逐渐消失,代之的是西化的思维。这种现象对思想活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社会经验贫乏、是非分辨能力有待提高的青年大学生影响尤其巨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固有的民族传统文化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追忆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当前大学生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进而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弘扬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以其超越时代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睿智慧识被人民大众所接受。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温家宝总理把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三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

2、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其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知行合一,不仅要学进去,而且要化出来;不仅要学,而且要做。其二既反对崇洋媚外,又要学习、借鉴和融合西方文化,在一些方面,西方文化、科技和管理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其三弘扬中国文化应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使其深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其四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个方法是先人总结出的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也应该采取这种正确的态度。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开拓进取。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有了这种精神,屈原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才能面对小人的诬陷,不畏奸恶,以身殉国。“虽九死而尤未悔”的顽强意志,有了这种意志,越王勾践,为雪国耻而卧薪尝胆等。敢于否定、革固鼎新的改革精神,《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所谓“厚德载物”,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把中庸的“中和”观念,扩大充为高尚人格,扩

展为天地万物的秩序结构及人类社会理想,进而光大为一种基本的文化精神。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如果生理机制是一个生命体成其为人的物质条件,那么人文素质则是决定这个生命体是人还是非人,或是人才还是非人才的最主要的内在因素之一。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人文素质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这一点。他不是强迫你要怎样,而是启发你从心灵深处自悟应该怎样。虽然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但都主张自我修炼,灵魂陶冶,从根本上让人领悟做人的道理。

1、如何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其一阅读经典。中华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中华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阅读文化经典,正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方式。

其二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等。

2.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人文素质的高

低不仅决定着自身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和与他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必须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探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3.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的黄金阶段,精力充沛,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可塑性强,具备了提升人文素质的有利条件。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志。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打造文化强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根和发展之本,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使命。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优秀精神成果,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发扬天人合一传统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己身心人格,培养和谐人文品格;发扬爱国主义也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其重要等等。所以,我们大学生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努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中来。譬如自觉、自信地学习、研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惟有如此,具有万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才能实现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才能进一步为世界其他民族所仰慕,而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当代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当代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深深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愿意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

然而,随着外国文化的入侵,越来越多的人只知道一味追崇时尚潮流,跟随着莫名的脚步,离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却毫不自知。这可悲的现象导致了现在竟要弘扬传统文化的尴尬局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所难以避免的一种局面,吸引外国经济进入的同时,外国文化势必会威胁到传统文化的存在。但这只是人们忘却传统文化——这一根本的民族文化的一个接口,一个他们可以堂而皇之追逐时尚、崇洋媚外的接口。

因此,传统文化的弘扬,势在必行。那应该怎样弘扬传统文化呢? 首先,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民族的魂,认识文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不是排外,而是认真对待古代的、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善于利用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多人似乎只是学了一些皮毛,甚至是学了糟粕。要经过比较和鉴别,抓住精髓,把对传统文化的爱与自身的行动统一起来,并加以弘扬。

第二,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我们要思考,当新鲜过后,我们还剩下什么?或许有人会不屑一顾,然而,你不能否认,正是传统文化赋予了我们更深层次的精神食粮,待我们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第三,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传统文化的衰微是世界性的,是不是欧美文化太强大了?它们有那么优秀吗?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过去一百年里急剧消亡,不能只怪侵略和商业文化,我们更应该反省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有没有继承并发扬自己的固有文化。与韩国、越南、印度相比,中国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借鉴邻国的宝贵经验,我们的工作会更有成效。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当代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相信大家都能大声的说出答案,是的,是人才。而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答案也呼之欲出,没错,是人文素质。因此,培养人文素质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目标。

或许有人会问,到底什么事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括(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当然,四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不难发现,我们在培养人文素质的重点是人文精神,而以其他三方面为辅。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因此,我们要从人文教育入手,深入发展人文精神,再以四方面同时进步,培养人文素质,再结合传统文化的弘扬,真正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出21世纪的真正人才。

第五篇: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四个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最要紧的工作应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哲学——主要是儒、道、佛三家哲学的优秀传统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并努力发展文化的民族性,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要正确解决文化的民族性问题,正确解决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问题,“自主”精神值得学习和弘扬。应当注意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从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的一面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的教育。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要有一个立足点,即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修养。惟其如此,才能有辨识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

弘扬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中华民族历经万千年的对“幸福”的不懈追求,逐渐形成了“福禄寿喜财吉”的民俗传统文化和儒、释、道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进而进化为今天的治世哲学。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历程,就是中华民族追求幸福的发展过程。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文化和历史是鉴证文明进步的轨迹,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历史,但我们可以留住历史给予我们的文化,历史是路,社会是车,文化是车的动力。鉴于此,传统文化——我们祖先留给子孙的活宝,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

传承就是弘扬。继承发扬和遗弃是文化发展的正常规律。

就是把传统文化的各个阶段性文化传承下来,再让子孙传承下去,以至世界上唯一最完整的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永远的传承下去,留给全人类一个最辉煌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

由以上内容得出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过程

1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

2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

3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同传统,扬弃传统,在转化中重建传统。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中国文化新形态,是我们当代人庄严的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积累较好的文化底蕴,更能让我们为弘扬中国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作出自己的努力。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知行合一

二是以道修身,以释修心,以儒治世,关键是灵活应用。

三是既反对崇洋媚外,又要学习、借鉴和融合西方文化

四是弘扬中国文化应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我们当代各类大学的根本任务。

年青一代的素质,影响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人的素质,从根本上说就是文化素质。而文化素质中关键又是观念性文化素质,即人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文观及相关的价值观等。我们的教育是要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建设者。教育的功能就是要把人类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传递给下一代。因此,教育的任务必须包括精心组织全面的文化教育。

文化成果的传递,就包含着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缺少了它,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将只会是一句空话。

历史的启迪:

中国人文精神在塑造中华民族的国民性、铸造中华儿女的民族魂、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古以来,一批批文人志士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熏陶下、或爱人及人、或脱俗洁身、或积极入世、或忧国忧民、或大义凛然、或杀身成仁,为后人树起了一块块古代人文精神的纪念碑。人文精神代代传承,民族灵魂生生不息,现实的选择:

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命线;人文精神是维系一个民族强盛不衰的支柱。因此,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优良的文化传统,那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己不复存在;一国家,如果不抓紧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灭亡在即。现实令人警醒:调查发现,高校在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西方落后文化渗透,封建落后文化残渣泛起、社会庸俗文化侵袭乃至反动文化毒害,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们教育的空白,腐蚀我们青年人的观念和灵魂,对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

江泽民曾经在十五大报告中早就提出、在人民大学反复强调:“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每一个大学生而言,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它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激发创新灵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陶冶情操,抵硕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的能力;总之,它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提供广博的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今天,高校学生中的“现代病”的病症是精神的,因此,治疗这一病症也只能调剂人类全部精神资源的药方,最重要的是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药方。即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中的古代优秀人文精神的教育熏陶,治疗“现代病”。这也是唯一的疗方。因为在我们看来,中华民族长存不亡,衰而复兴,其秘方就在于文化,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人文精神,就在于这种文化所铸造的民族精神。这一药方的目的就是要协调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双向互动关系,实现人类在能力、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全方位成长。因此,它对高校学生的成长显得尤其的重要。因为年青一代是社会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复兴系于他们身上。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病根,我们应主要研究与讲述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的内容,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意识;“丈夫不虚人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的爱国主义;“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民贵己”的民本思想;“天下合一”的和合思想等等。二是注重人格和人生价值、道德和伦理的内涵,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人生价值;“老我老及人之老、幼我幼及人之幼”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匹夫不可夺志”的人格价值;“杀身成仁”的凛然气节;“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勿以恶小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见得思义”、“舍生取义”、“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准则等等。这些内容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人必修的内容,同样,也应是今天大学生的必修的内容。

人文素质,是指人应具备的内在品质和人生的定位、在学识上的积累、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关于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精神以及个人能力,包括人的理智、能力、情感和意志这几个内在因素。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是完美人格的体现。人文素质包括了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中人文精神是指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的价值观、道德和思维品质,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转

化为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人生观等的过程,是引导人们求善、求真、求美的精神教育过程。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人的知识、情感和意识等全面健康地发展,并为生存竞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文素质是后天形成的,它一方面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知识、情感、思想的接受、理解程度,以及内化为自己的品质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主要依赖于后天的培养,即教育者有意识地渗透、提醒或根据教学实际有计划实施教育。在目前大学中文教学中,古代文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古代文学包含着历代文人的宇宙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人格理想以及对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思考和探索,具有无穷无尽的知识、思想、艺术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教育源泉。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民族精神淡化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科技高速发展、商品大潮不断更新人们视野的今天,一些大学生民族意识淡化。对中国文明史缺乏了解,对传统文化没兴趣,很多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目前的大学校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极其崇尚洋节日,对西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的认同与参与程度远远胜过中国的节日。

2、理想信念模糊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文化生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成才愿望强烈。当前,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并不断地为之奋斗,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他们的思想。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切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因受挫而颓唐;还有一些学生理想天天有,行动迟迟无,毕业时追悔莫及;还有部分人,把混张文凭、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作为上大学的目标,他们把经济尺度作为指引其人生的重要航标;更有小部分人理想信念模糊,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混日子。

3、心理素质欠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人生理想;其次要有客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对社会和他人有理性的认识;第三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第四要有完整健康的人格特征,即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要完美统一、平衡、协调地发展。而当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问题。如思想极端,自私狭隘;处理不好同学间的关系,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因追求个性自由而导致趣味低下、思想和行为不文明;意志力薄弱,精神脆弱;极端自傲或自卑。这些现象都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结果,实在令人担忧.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主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时代特殊的人群,其所处的大学是人文精神以及大部分优秀文化的创造源和传播源,这就从客观上创造了“人文素质培养”的条件。而当代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准知识分子”的身份出现在知识的天堂里,这就决定了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的使命。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切实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健全人格,从确切的意义

上讲,就是要做一个“四有”新人。

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以及人文素质培养的严重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学校教育一直缺乏有效的改善,大部分的高等院校教育仍然把教育当成一种手段,把大学生当成实施这种手段的对象。然而著名的学者康德先生在说到人文精神时,却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康德先生的话明显的告诉我们对于素质培养,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人,也就是广大的大学生,从人文素质培养到“人”,必须是直接的,有效的。另外,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完善,人文素质培养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大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的背后,反映的正是人文精神的失落,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不也是象牙塔中一代人困顿的体现?对于那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而言,当祖国的文字,祖国的语言在他们眼中已经渐渐陌生,仿佛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时.我们不禁会想,我们缺失的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就是,在我们最宝贵的几年大学时光里,我们缺失了对于人文素质的培养。

什么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针对这个问题,有学者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进而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理念。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教育既注重对大学生“为人”、“做人”所必备的人文、社会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共处、与社会交往的能力。目的是使大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基础上,更学会做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自身成长和日后成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这里不难看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以及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集中表现出的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渴求,对人文素质的需要,呼唤着大学精神的提升,要求我们亟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将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着、行动着,改变自己和社会、完善自身和完善社会。

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以及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的完善等等方面。但不管怎么样,人文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塑造和提升,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通过良好的沟通使大学生努力拓展、拓宽自己的人际圈、生活圈,切实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等等。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急速全球化,信息高度网络化,物质文明建设逐渐完善的时代,在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文化结构的转型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窘迫局面。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滞后直接导致了整一代人深深的陷入了价值困惑和价值迷失的境地中,然而大学生通过高度发达的网络,又直接的面对着经济结构转型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经历了艰苦的高三岁月后,他们上了大学,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度日。空虚,无聊充斥在他们身边。而他们又毫无选择的要面临着就业的压力,生存的压力。人为什么要活着?上大学为了什么?做人的标准是什么?人生的信仰是什么?这一些问题,他们从书本中都找不到答案,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鲜血淋淋的竞争机制,又以生动的例子向他们展示了大众的价值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这些在文化生态建设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碰撞的缝隙中产生的意识形态,无疑对处于求知阶段,努力完善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大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受到这些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也就更容易对现有的传统的道德标准产生怀疑、否定,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持续转型,已经无意识的把我们整个文化生态带进了后喻文化阶段,即人们所称的“青年文化”。在这一阶段,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年轻一代代表着未来。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已经越来越少的受到父辈的影响,家庭教育显然已经无法承当这一种责任,或者是力不从心了。面对大学生的价值困惑和价值缺失,我国的高等院校无疑承当起了积极引导的责任。大学应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理解世界、理解动态发展的时代与社会、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位置,不断在消除困惑中成长,不断在超越自我中成熟。

青年一代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的应用,对文化的再创造,对不同文化的选择,无疑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也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那么怎么引导当代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价值品位呢?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呢?

我国高等院校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时,应鼓励大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开拓视野,努力学习外国优秀的文化,同时也要了解本民族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国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使大学生在坚持民族文化,树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文化观念的同时,做到辨证吸收外国文化,补充和完善中国的文化体系,真真正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大学里越来越多地涌现“传统文盲”的现象, 而今就读大学,学校对理科重视有加,而文科却成为了“附件”。社会上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一味强调“技术专家治国”、“工程效率优先”等理念。所以,“重实用、轻精神”的观念在大学校园里逐渐形成并开始流行,伴随其的是人文素质在学生的眼中开始慢慢地退隐和衰微。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人文素质不会为他们带来分数和奖学金,而人文课程也没有太大的实用性。

“文盲”表现一 :缺乏文化常识

“文盲”表现二:依赖电脑成惯性提笔忘字不会写

“文盲”表现三:无视传统礼仪没有规矩不懂礼貌

论传统文化对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