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人生哲学的另类诠释(精选五篇)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12-422900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21 08:20: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生哲学的另类诠释

人生哲学的另类诠释

──长篇小说《人生》的别样解读

汉楚

人们常说,人生是一部大书。

我一句不拉地读完了何霞江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人生》,这部通过艺术形象展示的“大书”,整个就是一部人生哲学的另类诠释。小说以传统的叙事方式,工朴的遗词造句,活泛的故事链接,着力塑造了以主人公周慧琼一个到一群人,在我国政治转型期的传奇人生;以探索的笔锋,诠释了一种另类人生价值观的哲学内涵;以奇特的构造,演义了家庭、婚姻和事业的不凡组合。

笔者几经咀嚼、品味,总算从这部“大书”艺术诠释中,粗浅而别样地解读出了这部人生哲学的“另类”意涵。

一、书皮别样的“脸面”设计,张扬着人生的另类风景

阅读族有一句概括阅读捷径的名言: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人生》封面设计的“脸皮”,简直就是人生一幅虚实相迭、人文交合的立体风景,它以鼓满灵性的笔,厚重苍古的意境,饱蘸着浓浓的人生旷味,把作品从题旨到内容,从表征到意涵,进行了一番漉汁吐丝的提炼,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苍莽迭加于古朴,空灵铺陈于旷达的视觉冲击。你看:深赭色两扇紧闭的木门,迭加在剪去尽头的茶园上,托出两个空心黑底、镶嵌如意图案、占满画面行云流水般行体大字“人生”。而画面底下寥寥几笔,看似随意很容易被人忽略却别具匠心的“草丛”上,是一个行走如飞的“人”,乍看画蛇添足,实则画龙点睛,与书名相得益彰。再看这个“一”与“人”重合、动与静互补的“大人”: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简洁明了,没有功名利禄的累赘,没有权谋勾斗的羁绊,也没有是非黑白烦恼。正看,头顶苍天,脚踏袤地,杈腿挺立;侧视,永远迈开大步,行色匆匆地走在人生的过程里,一往无前地走向人生的归宿处。

这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也许就是这部人生哲学另类诠释的一个补笔。

而《人生》正文中不同角色的一群人,除了弄潮激浪、风风火火、莽冲盲撞却意外成功的主人公周慧琼外,有四平八稳,在乘风顺水中步步高升的王为民;有白手起家,几经拼搏、步步为营的商界巨擘李兰,有洞悉商战三味,驾驭市场风云的企界名流罗通,有辅丈夫,主家政,得心应手和刘小茜。真个是:从政者,具有驾驭时政要务、深谙官场权谋的练达;经商者,具有稳操应变胜劵的睿智;为文者,具有攀台附柱、思维灵动的机敏;为妻者,更有着成功男人背后的贤能„„

二、“一夜之间”的婚姻“捏合”,出乎意料地和谐美满

人生之路很漫长,紧要处就那么几步。作品中无论人生转折的旅途、职位升迁的仕途等一些重大“紧要处”,似乎都很随意地“走”向了成功。尤其周慧琼,自她从王家湾养猪场的一个普通女知青,经过黄吉文借媒体包装,一夜之间由“猪官”变成县官,不由自主地成了政坛上最轰动的人物。

婚姻本是人生中最大的一部书。但“人生”一书中,周慧琼身边的男男女女,不管是十多年一直紧追不放的情人,还是私下相恋的其他男女,几乎没有一桩婚姻,不是由她在一夜之间,一念之下三下五除二的“捏合”下派成功的。

──7年间,一直与王为民相互暗恋的她,却一夜之间,突如其来决定下嫁给村大队支部书记李小三,把结婚当成“完成了一项任务”,而且问李兰“爱情是长的还是短的?能吃还是能喝?”问得李兰格格直笑。

──她与小三婚后6年,生了儿子平平,刚满周岁儿子又死了,一番精神全线崩溃、死去活来的痛苦挣扎后,就因为自己为官,无法“为妻”,又一夜之间,在夫妻没有任何裂痕情形下“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地同李小三摊牌离婚(172)。

──此后不久,与李兰本来没有恋爱迹象的小三,又在一夜之间,周慧琼像生产队长派活似地把小三“派给”了李兰。自己虽然与李兰在婚姻上“对换”了,却丝毫没影响她们之间的感情。(215)。

──当她结束地委学校3年学习回到大兴县,与昔日的“难兄难妹”一场久别重逢的欢聚后,“突发其想”地由自己当红娘,一夜之间,作出一个让所有人乍舌的安排:自己、刘小茜、王为民、罗通四个人同时结婚,并派已婚的李兰,按她安排的顺序,先后找来刘小茜、王为民、罗通一一谈话,指派为婚。成就了包括她本人在内的4个人姻缘。(选读228)„„

这一系列缺乏深思熟虑的“一夜之间”,无异于“强扭”的姻缘,按一般常理,本来是互相排斥、互为矛盾的婚姻。然而经周慧琼的“捏合”,竟然对对成功,既没表现情感的纠葛,也没有敌意的排斥,不但奇迹般地合谐,奇迹般的深爱,奇迹般的美满,而且出人意料地成了她们后来事业上互相维护,互相体谅的理想“组合”,以至在以后的一系列活动中,能够“互相抬妆”,进而成就了周慧琼,在大兴市创造了许多第一的传奇人生。这一切,堪称人生哲学奇特演义下的“另类”诠释。

三、逆乎预料的故事伏线,牵出顺乎情理的结局

不必讳言,人类在这个利欲漫泛,物欲横流,情欲潮湧的社会成长,一直“走”在诸多欲望的追求中,各种各样的人经过各种各样绚丽的包装,被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多种光环的修饰,赤裸裸、精条条的“人”又变得五彩缤纷了,再加上时尚元素的漂染,又渐渐变得陌生了。作者虽然不太在意,用故事元素营造离奇的“悦读”效果,也没有离奇曲折的矛盾冲突和一线贯穿到底故事情节,但恰恰就在这种“散点透视”之下,潜伏着三条不易觉察的暗线:一条是表现主人公从自我盲知──自我认知──自我调整──自我超越的人生成长线;第二条就是奇特组合、“捏合配对”的爱情线;第三条是不讲“套路”、不囿常规,“走到哪算哪”的事业线。

我们知道,当今官场中,除了造福一方的“官绩”,无不具有关心时事政治、注重读书学习的“官习”。甚至每天看“新闻联播”也是他们的必修课,万万耽误不得,就连开会也要错开这一“课”,找人,打电话,就更不用说。与之相比,从来与书无缘,与时政要务无亲的周慧琼,为官似乎有些“离经叛道”,她认为:“在这些地方花时间不值,也没必要了解那么多的东西。”平时开口“他妈的”,闭口“王八蛋”,出口成“脏”,直到“老了还是这么个臭脾气”(李兰语)。

更让人困惑的是,在这个充满多元变数的年代,许多经过周密谋划,精心设置的方案都不可能百分百地稳操胜券。而周慧琼的“盲知”,表现在她多次重复自己“这一生是懵懵懂懂走过来的,没有作过任何选择,也从未把握自己,完全是听凭命运的摆布,走到哪里是哪里”。遇事总是风风火火,凭一腔热情加“盲知”、“蛮干”加“瞎撞”行事。比如蛮横地把育龄妇女关进院子进行“关门打狗”式的结扎;比如百分之四十调级,竟然粗暴地训斥一个年龄比她大近一倍的老干部,不但不给涨工次,还说他“倚老卖老”,等等,这些本是为官的大忌。但整个大结局却都让她取得了大成功,创造了大兴地方的许多“第一”,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大“明星”,一切似乎很难让人置信。

然而,一切又却出乎意料。作者通过匠心独运,艺术地将三条逆乎预料的故事伏线拿来为主题张目,牵引出顺乎情理的结局,正得益于周慧琼婚姻的“捏合”,有意无意把感情相投、兴致相近、人性各异、智慧不凡的一帮人“捏合”在自己周围,在许多关健时刻“集合”大家的聪明才智,才弥补或抵消了她的这些为官大忌。所以周慧琼的每一步成功,似乎无不演绎出命运的“必然”结果,甚至连她那“臭脾气”在关键时候,也奇迹般地奏效。你看,招商引资卖政府大院时,大门口两个餐饮经营户,说每年净赚十好几万,不给补偿就死不搬迁。周慧琼就让地税局长去查这两户的纳税情况,说总不能纳税就说生意不赚钱,要搬迁又说赚十几万,一下子让两个钉子户服了软;一位银行行长,因仗着垂直领导卡了投资商,地方党政奈何不得,她却一气之下,让自来水厂给银行停水,让供电部门给银行停电,让学校不让这家银行孩子上学,还说,你垂直我就来横,非把你“垂弯”不可!这才使她在许多关键时候,靠“来横”打下了码头,打开了工作局面。进而让一向哲理迭出、出口金科玉律的省人大主任赵田都改变了一值坚守的真理,对王为民说:(读368-369线句)你说另类不另类!

四、一反“官场文学”常规,演义出一个“世外桃园”

一般来讲,像这类反映官场的小说,尽管以民生为主调,发展经济为主线,也免不了揭示驾驭时政要务、深谙官场权谋,一展官场风云诡谲的权谋勾斗和算计,表现阿臾逢迎和攀附,并且无不纠葛着正义与邪恶,廉洁与贪腐、光明与黑暗的愽弈。然而作品中的周慧琼、罗能、李兰等能成为“人中精英”,似乎更让人产生一种心的震撼,情是景仰,思的激越!尤其作品中的二号主角王为民,简直就是四平八稳老好人,“好”到什么地步呢?有个退休的县委前领导,因儿子不肖,劣性不改,满指望搬他这位县委书记教育儿子,王竟比其父更怕得罪他儿子,在其家讲了半天话却环顾左右而言他,压根也不敢正面批评教育他的儿子,儿子说,连你们请来的王叔都没批评我。你看,正常的批评教育也全然没有,何来官场气息。

还有:这个时期正处在我国机构“消肿”,沉员压缩的改革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引发保守与革新,甚至由此引发出一些利益冲突和愽弈,比如政府拆迁,要财政局腾出两层大楼,借给政府办公„„(读320)。大凡官场小说的主题,要么是一曲反腐败斗争的嘹亮战歌,要么是展示生死抉择的警世宏钟,要么是贪廉人物灵魂搏弈的醒世恒言。并通过这些愽弈,诠释出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人生》却几乎看不到这些,提供给各种人展示人生机会的,几乎全是建设家园,改良生态,堆砌政绩和步步高升的广阔平台。这一切,相比一般“官场文学”风云诡谲的权谋勾斗来,似乎有点“歌舞升平”、“世外桃園”的味道。就连贪污腐败的人和事也是一笔带过,如城建局长的鲁大森,因涉嫌收贿判7 年徒刑就是一带而过,没有深入或者正面展示反腐肃贪斗争。不过,小说最后那个“钱能吃人”的故事(读414),这才让读者感到这种创意的别出心裁。可见,这种“世外桃园”的另类描写,既不落俗,又更深刻且更耐人寻味。

小说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在铺陈演绎主题的同时,总在紧要处或穿插一个故事,或楔入一则寓言,或采撷一个笑话,或点缀一道经典(虽然不少直接拿来为我所用,但好像也不乏作者的杜撰),这不仅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加相映成趣,其意涵更为深刻。这类旁征博引,整部小说,从头到尾至少也有

百例之多。而最后也是最出彩的两个故事,一个是《钱能吃人》,再一个是最末尾的《修建汾阳王府》,两个经典诠释出人一生正是“紧握双拳而来,平摊双手而去”、总是“回到他们走出去的地方”这个“终极哲学”。

作品中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人生比喻,如“人生如结”(读192);还有“人生如棋”、“人生如水”(读194)这些比喻,无一不这一群人通过数十年一系列人生磨砺、打拼后,就人生问题出自内心的独特体验,得出来的“另类解读”。

小说虽然用词准确,结构严谨,但有些小小遗憾的是,也有硬伤,比如称歇后语芦席滾在垫上,高不了一篾皮。这是孝感一句俗语。本来应是“簟”一种竹制席子。这里用铺垫的“垫”,显然是一种错别字(191)。

第二篇:“山寨风”:草根文化的另类诠释

“山寨风”:草根文化的另类诠释,具有持久生命力!

如果评选2008年中国网络最流行的词汇,山寨绝对能跻身前几名。从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到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电影,层出不穷的各种山寨版似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如今“山寨”一词已经由商品扩大到了文化领域,“山寨”本身也被标榜成为一种“文化”。前段时间,央视《新闻联播》将“山寨”一词搬入节目,当着亿万观众的面探讨山寨现象,顿时引起广泛关注,将“山寨”推向新的高度。“山寨”刮起的这股风暴在这个寒冬丝毫没有冷却的迹象,而是愈刮愈热烈。“无山寨,不销魂”已成为时下许多人的一种心理态势。本文从亚文化和狂欢理论双重视野,分析山寨现象不过是新技术条件下亚文化的一场话语狂欢。

一.“山寨”与亚文化

山寨一词在广东话里代表占山为王,有不被管辖的意思。

精明的广东商人将山寨发扬光大,成为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追根溯源,现在风行的山寨文化,最初源于广东,更具体一些,是起源于以仿冒名牌起家的山寨手机。

“山寨”之后迅速走红,成为网络上最为炙手可热的词语。“山寨周杰伦”、“山寨《红楼梦》”、“山寨《百家讲坛》”„„一时间,世间万物无不可“山寨”,就连《纽约时报》也出了号称发行120万份的“山寨版”,头条是“伊战结束”。

山寨是一种代表草根的非主流文化,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创新力量,它因为挑战权威、反抗主流、主张平衡而饱含存在的价值和光大的意义。

山寨文化说到底其实是一种亚文化,叫副文化,是文化多样性(multi-culture)的表现。类似民间文化、草根文化等等。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对文化的定义古今中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而作为社会文化中一部分或是一个分支的亚文化,根据研究角度的差异而有区别。当在社会某一群体中形成一种既包含主流文化的特征,又具有某些独特要素的文化聚合物时,这种群体文化便被视为亚文化[1],英文为“Subculture”。

任何社会和国家中都存在着主文化和多种多样的亚文化,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或主体地位的文化,是反映国家意识形态的文化形态;亚文化是以主文化为参照的同一共生环境中的不同文化类型,是社会中辅助的、次要的、边缘的文化。

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种种新职业的出现、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加剧,群体和小群体的数量也急剧增加。社会分化的同时,也在发生文化分化,其结果就是亚文化的广泛崛起且日益多样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存在是多样化的亚文化存在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阶级和阶层、职业群体、年龄群体、方言地域群体、宗教群体、民族群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亚文化。

亚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它的产生与生长都是在主文化占主流、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中,无时不刻不被主文化批判排斥着,同时亚文化存在于有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分布范围广泛,而且一旦产生便像雨后春笋般传播开来;亚文化具有创新性,它是产生于人们基于现实存在并高于现实存在再思考、再认识,是社会信息创新的重要源泉;亚文化具有传承性,它既继承已有文化,又予以创新传承下去[2]。亚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几千年的封建时期,亚文化的作用总的来说比较微弱,亚文化作为“异文化”受到统治者的钳压,同时落后的文化传播手段,也限制了亚文化对人的思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即使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亚文化对人的思想也未发生过大的作用,那时实际上只有一元文化即主文化,亚文化只是处于地下的隐匿状态。

然而今天不同了,随着全球性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的深化,我国亚文化系统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文化不再能依赖高压手段成为世人接受的唯一文化,亚文化广泛、迅捷的传播使主文化在一定领域、一定层面上被空置。”[3]人们从官方渠道获取的对主文化的心理认同小了,从非官方渠道获取的对亚文化的心理认同大了。亚文化在背离着主文化,而主文化对亚文化往往是不屑一顾或无力他顾。“亚文化与主文化之间关系的紧张或断裂,虽然尚未直接表现为剧烈的社会 冲突,但是它所造成人们心灵的震荡足以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4]

“山寨”是文化民间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形态,并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现在叫山寨文化,是一种时髦,是一种时尚,明天可能它又叫别的什么名称的文化,水泊文化、农舍文化、田耕文化„„都有可能。但是作为一种亚文化,一种民间文化本质,它是永远常青的。“山寨”在模仿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闯进了被主流文化关注的视野。

二.“山寨”与狂欢

孤独落寞的俄罗斯人巴赫金在自由的精神世界探索着狂欢的奥秘,他的狂欢理论成为解释当下文化现象(尤其是大众文化)绝佳上好的依据。

狂欢化理论表现出强烈的反权威、反传统、反主流意识,争取平等、自由的倾向。巴赫金着重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狂欢节。“所有这些仪式和演出形式,作为取乐为目的的活动形式,同严肃的官方的——教会和封建国家的——祭祀形式和庆典都有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是原则性的区别,他们显示了看待世界、人和人的关系的另一个角度,绝对非官方、非教会和非国家的角度。” [5]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节日,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生活”,是“第二生活”,一种别样的冲击现实的完美生活。

在巴赫金眼中,官方意志下的狂欢与“制度、秩序和等级”有关,它的目的正是营造不平等与神圣化,这样的宗旨与民间狂欢的本质截然相反,自发的民间狂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奔放、不羁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人从来不缺乏狂欢的基因,然而,官方意志下的狂欢产物在历史的蜕变中逐渐失去了本意。中国的各种传统节日被赋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传说与含义,却唯独狂欢的色彩越来越远。仪式感逐渐增强,自由狂放的气息荡然无存。

经济的迅速增长、都市空间的日益狭小使得中国人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政治正逐渐淡出他们的视野,新的、纯民间的狂欢诉求悄然酝酿。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开拓了中国式狂欢的新路。

山寨现象其实是民间诉求的一种表达,根源在于我们目前的民间诉求出口太小,存在少数的垄断话语权以及垄断行为。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它的出现实际上是对某种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比如说央视的《百家讲坛》、央视的春节晚会。山寨版《百家讲坛》主讲者寒江雪原本是毛遂自荐,要去《百家讲坛》讲,但是被拒绝了,说他没有资质。于是他自己就在网上开始了自己的《百家讲坛》。当民间的需求表达渠道不够通畅,没有出口,或者出口太小了,当少数人把持、垄断民意出口时,当他们的思想、意见不能得到主流认可,自己就必然要选择一些渠道。

从主流文化的视角看,亚文化首先被认为是小众的。但它的凝聚力却往往出人意料,所有亚文化的传播过程大体难逃从小众迅速裹挟为大众的轨迹。盛行于80年代的集体舞、迪斯科,直到今天日益多元的狂欢方式都经历了这样的流变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的主流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一方面,官方组织的节庆活动按照原有的模式继续完成着它的使命,但却逐渐淡出中国人的视野。进入新世纪,源于民间的小范围狂欢活动逐渐显形,逐渐成为一种亚文化景观。它正源源不断疏导着中国人亟待寻找出口的情绪流。

北漂老孟提出“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后,短短10多天,就拉到了百万元的赞助,征集到700多个作品。山寨春晚为何受到坊间追捧?又为何成为网民狂欢的盛筵?原因很明了:央视春晚风行20多年来,日显颓势,它依托央视这一垄断资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春晚文化,它的陈旧与保守、定势与傲慢,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公众之所以对山寨春晚寄予厚望,不在于山寨春晚多么出类拔萃,而是因

为央视春晚让人失望,把央视春晚当作了假想敌,把山寨春晚当作了调侃精英而已。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的哲学精神确认心灵与世界的对立。这种价值哲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首先,它使人们摆脱了用刻板、僵化、静止的观念来看待人和事。存在并不具有自足性,它处于不断地建构与完善之中,处于价值关系中,处于未完成状态。总之,这种哲学鼓励创造性、开拓性。其次,这种哲学提倡相对性精神。狂欢化理论摧毁了绝对真理,世界与心灵的问题并不是谁压倒谁的问题,而是二者如何协调的问题。世界与心灵都是相对的,都需要在其相互的作用关系中达至完善。因此,这一理论可以用来否定中心,瓦解权威。再次,这一理论主张平等对话,这就打破了独自的垄断地位。无论是官方的主流的思想意识,还是民间的次要的思想意识,都能平等共存,并相互影响交流。这对倡导世界的多元化、对话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下的主流文化,确实不少文化产品本身有问题,尽管受到公众的普遍质疑与反对,但是这些财大气粗的所谓精英们,依然打着文化的旗号,乐此不疲地生产着文化垃圾。当然,这是所谓精英们的权利,谁也无权干涉。但同样,精英们有建构的权利,草根当然也可有解构的权利。当所谓的主流文化受到市场的抵制与嘲讽,那么山寨版文化未尝不可以被看做一种带有嘲谑性质的无声反对与抗议,看做草根层充满幽默意味的自娱自乐。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山寨版的文化产品,本身也许就是对所谓的主流文化产品的一种补充与滋润。

当诺贝尔奖揭晓之时,中国网民也评出了中国山寨版的“诺贝尔奖”。华南虎事件中的周正龙拿到了“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奖理由是他发现了在陕西早已绝迹的“华南虎”,拍下了清晰的“虎照”,并荣登美国《科学》杂志。“文学奖”被颁给了创造梨花体的诗人赵丽华。中学高级教师纪连海获得了“诺贝尔考古学奖”,因为他考证出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是婚外情。经济学家徐滇庆教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他坚持说深圳房价不会跌;“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是刘翔“零阻力”比赛服设计师。据称这件比赛服的阻力要比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穿的低7%,相当于一名短跑运动员跑快了0.02秒。可惜的是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出师未捷身先伤,这一高科技比赛服未能派上用场。

最出名的样板是山东一家技校的广告,广告中把周杰伦和恒源祥复制得出神入化。这段视频时长2分15秒。一个同样姓周,长得貌似周杰伦的男孩,被许多女孩包围,反复对着镜头说“学数控,到某某学校”“学厨师,到某某学校”“学电气焊,到某某学校”,与恒源祥以重复为精髓的广告如出一辙,直到把学校的所有专业都说一遍才结束。这则广告没有打上周杰伦三个字,剪辑和编排十分粗糙,短短几天视频的点击率就超过500万。

“山寨”的创作者们不是从高高在上文化精英的视角出发,而是隐身民间,从日常生活出发,通过模仿、复制、拼贴向我们展现了当今社会转型期多语共存,众声喧哗的世界图景。这是一场亚文化向主文化发起冲击,争夺话语的盛宴和狂欢。

巴赫金认为,这些民间的粗俗语言并不是狭隘的,而是具有强大的解放力和再生性,“骂就是死,就是青春既逝老死将至,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身体现在已成为一具僵尸……但是,也是在这个形象体系中,继死亡而来的又是复活、新的一年、新的青春、新的春天。因此,与辱骂相应的是赞美。因此,“辱骂与赞美是同一个双体世界的两个侧面”。[6]

三.“山寨”与新技术

亚文化是文化的基本要素,而计算机、通讯技术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新形势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实质是文化领域的产业革命,与此形成的先进文化系统,并产生出新的文化形式,弱化了以往的主要文化形式,使信息文化由量变发展到质变。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产品等高技术产品为支撑的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的传送越来越方便。目前世界各大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和图书馆大都上了网,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知名大学、组织机构都能在网上找到踪影。因特网被人们称之为第四媒体,世界一些著名的报刊和通讯社都在因特网上安营扎寨,大打新闻战。因特网上这种非媒体新闻的异军突起,正以传播迅捷、新闻量大开始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包括精神世界。而在网络互动性、无主权性及网络身份匿名性的情况下,个体容易摆脱传统权威的束缚,在对社会化内容的选择上人们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在网络上无论是传出或接受,追求的是满足个人的兴趣,主流宣传的少、非主流宣传的居多,这正在成为我国亚文化形成的重要来源。

主文化的传播渠道主要是学校教育、官方新闻媒介、会议等,人们对主文化的宣传往往耳熟能详,传播渠道正规、气氛严肃,它的功用的发挥带有强制性,至于既有正确观点又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具有高超艺术魅力的文化艺术精品则失之过少。而亚文化的传播却随处可感可见,现在信息时代,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的发展为草根文化的兴起提供了很好的传播工具,博客是一个文字的表达,播客是视频和音像都可以表达,成本很小。特别是IT技术、互联网技术那么发达,为其提供了一个基础支撑,以后这种亚文化、现象肯定越来越多。

四.结语

文化是加诸复杂的现实世界的有序形式,减少我们在感受和知觉方面的混乱和矛盾。文化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有待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当社会变迁加剧的时候,这个差距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亚文化就是鸿沟上的中介。亚文化是已经调整了文化与现实的差距的一套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为面临相似问题的群体提供了一套极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亚文化可以赋予异常行为一种意识形式和表达形式,能够不断对新问题给出新答案,使社会文化更有弹性、更有活力、更现实。

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下中国,其文化存在方式必然是多元共存,多样发展。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艺术文化与商业文化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一个文化,就如同一个主体,要充分实现自我,就必须在与他者的对话中,努力发现自己,努力发展自我意识。”正因为每种文化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所以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必然会充斥着各种话语和声音。

亚文化在冲击既定文化的一元格局、选择新的文化目标、调整价值系统和构思新的行为方式、推动文化的总体变迁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和草根精神画上等号的山寨文化,它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世界丰富多彩的一种呈现,是有持久生命力的。山寨风的流行显性化了社会阶层之间泾渭分明的等级存在,谁也无法忽视“山寨”骨子里透出的草根本质。

参考文献:

[1] 刘守华.文化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刘金龙.亚文化:特定的构成与现实的选择[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0(1)

[3] 赵佳琛.“后发展”:优势与难题[J].北京:哲学研究, 2000(3)

[4] 扈海鹏.全球化与文化整合[J].北京:哲学研究, 2000(1)

[5] 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 黄柏青.“狂欢化”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7)

(作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

第三篇:人生哲学

潘石屹哲学

要有根:人生的根就是“爱”与“自信”。我永远相信爱的力量,而相信就是力量。”而有爱的人就有自信,自信的人才会诚实,诚实的人才能成功。所以,在潘石屹看来,爱是人生的第一只桶,自信是人生的第一桶金:人的第一桶金是自信。即使你没钱也不要怕,自信就是你的资本。,“以恶对恶,增值的还是恶”,被恶霸占的人生,就像是被毒蛇缠身的兔子,能有什么指望? 要平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向上的时候,它总是简单和大气为重要的风格;凡是这个民族衰败之时,从建筑、家居、服装、装饰到语言表现出来的都是繁杂和多余。能把简单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成为自己做事情的指导思想,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要素。你会在简单中获得成功。

要合群。生命是一个共同体,就像草一样,一根草活不了,草连成片,才成气候。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要无为。世界最无为的生命大概就是草了。它不追求什么,也不拒绝什么,不逃避什么,也不挽留什么。

要顽强,要敬畏。

潘石屹的哲学是一个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的哲学,不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的哲学,后一种人欣赏的不是地上的小草,而是空中的微风和天上的白云。

做人要有平常心,平常心不是平常人所具有的,它是历练后的感悟,精神上的升华,用平常心面对人生,怡然自得,笑看人生,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第四篇:人生哲学

自荐信是向用人单位自荐谋求职位的书信,这是踏入社会、寻求工作的第一块敲门石,也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第一次短兵相接。如何让你的才能、潜力在有限的空间里耀出夺人的光彩,在瞬间吸引住用人单位挑剔的眼光,这封自荐信极其关键。

自荐信有两种形式:一是不知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聘人的自荐求职;二是在获知用人单位公开招聘职位的自荐求职。不管什么形式,都是为了推销自己。动笔写自荐信之前最好先简单了解一下用人单位的情况,如建厂历史、领导与员工的概况、产品的生产、销售现状及前景等。先摸个底,以便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尤其是对你迫切希望得到职位的单位更要了如指掌。有了这些资料打基础,那么你的自荐信就会字字有依据,句句真实有说服力。

那么,自荐信需要写哪些内容呢?许多人常常不知从何下笔。其实说来不难,每个人总该写过信吧?自荐信也是书信的一种,只是它比一般的家书更严肃,隆重些而已。格式上是一样的,都有称呼、问候语、敬辞,有写信人及日期。这些大家很熟悉,我不做重复。

自荐信的主体有四部分:说明原因、推销自己、表达认识及表明态度、附全资料,这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首先,说明原因

正文需简单说明求职的原因,譬如有的刚毕业欲谋职;有的为了学以致用,发挥所长;有的“为家乡效力是我最大的心愿”……如明确对方招聘的职位,则应说明信息的来源。如“近日阅《福州晚报》,敬悉贵公司征聘会计一名……”或“昨日从福建电视台广告节目中得知贵公司急聘商检人员一名,十分欣喜……”等,然后才进入第二个环节枣推销自己。

其次,推销自己

即在信中具体介绍自己的学历、资历、专长等,如“我是福建工贸学校98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将于明年7月毕业。”因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不用写工作经历,而着重写在校的表现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目的在突出学习好,能力强。学习好,如“在校三年间能勤奋学习,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四次获得校二等奖学金。”能力强,如“担任班级生活委员”或“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任学校文学社记者兼校团委会干事”、“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某某商品的推销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利用假期在某某公司兼做打字员”等,以事实说明有组织管理能力与工作经验。

有的人没当过任何学生干部职位,也未获过任何荣誉,可写除专业外的各种考试情况。如“在校期间,除圆满完成中专三年的学习课程外,还兼修国家大专自考的某专业,并已通过几门的考试……”或“在校期间,已取得国家电脑某级,省珠协的珠算等级测试能手某级的合格证书……”或取得会计证、导游证等,这些都是证明你能力水平的硬件。

如果是应聘某一职位,则是针对这职位的特点和要求,有主有次地介绍自己如何有能力胜任。

介绍专长时只择主要的一两项简单说说即可。有的人说“还擅长书法、绘画、写作、演讲”,并获过奖项,这些均可纳入你的专长里,但点到为止。至于文体方面,除非对方有特别的要求,否则介绍多了反而适得其反。

此外要注意考虑自己有没有比别人更有利的条件,以便增加录用的机会。如有当地的户口,有住房,懂一两门外语或懂当地的方言等,有时这些小细节反而成为你胜出的资本。

无论如何,推销时要适当,且不卑不亢。过于谦卑,自贬身价,会给对方以碌碌无能的不良感觉;过于高傲,狂妄自大,会给对方以轻佻浮夸的恶劣印象。这些介绍是对方审视你是否能录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应详细、具体、真实。再次,表达认识及表明态度

即简单阐述你对单位的认识,以拉近与用人单位的距离,争取亲和感,同时表达你对进入公司或对某一职位需求的迫切程度。

对单位的认识可写它的发展前景,或厂史、宗旨,意在说明你对单位的重视,强调这个单位是最适合你发挥才干之所。如“贵公司在短短的八年间从众多乡镇企业中脱颖而出,决非偶然,而是靠领导高卓的远见及员工强大的凝聚力,才使某某产品名扬海内外,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独树一帜。这是青年人锻炼、发挥才能的好时机、好场所,我愿在毕业后到贵公司效力,不知贵公司尚有职缺否?”也可以“我自信能胜任贵公司征聘的职务,故自荐应聘。”

最后,详备资料。

自荐信的文末附上自己的所有证明资料,包括个人简历、毕业证书及有关证件的影印件并注明份数,附上自己的联系地址、电话等,以备用人单位能及时通知到你。

写自荐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事求是。

把自己的学历、资历、专长如实介绍给对方,不弄虚作假,不夸大其词。

2、投其所好。

尽可能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介绍自己,这是在已知职位的条件下,针对对方的需求,有选择地突出自己的专长。

3、言简意明。

自荐信不仅反映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会给对方以精明练达的好印象,所以应当直截了当,避免冗长累赘。如文笔好,则可适当以情动人。

4、书写工整。

自荐信毕竟是有求于人,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常说字如其人,如词不达意,或字体潦草,极可能求职受挫,白白错过良机。如用机器打字,在落款签名时,最好用手写签名,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第五篇:人生哲学

柏拉图人生哲学与佛家哲学的比较

柏拉图的人生哲学主要是从「生」、「死」这两方面确定了生死轮回是人存在无可避免的必然处境,而人之所以要堕入生死轮回之中完全是基于自己对欲望的渴求及沉沦,不愿过合乎正义的道德生活,故此现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学习哲学、追求真善美、由肉体上的「爱」开始层层超升突破,转化为对精神上的爱,追求真、善、美的理型。这样去作哲学的实践,净化自己的灵魂的话,死后必定能够脱离肉体的束缚返回理型的真实世界之中,获得最终的解脱。这种由现实人生要面对生死轮回的处境而追求生死解脱,超越生死轮回的思想跟佛教同出一辙。以下尝试将佛教的轮回思想跟柏拉图的思想作一简单的比较。

1.“人”作为存在主体的构造

佛教(原始佛教):人是由四大(地水火风)及五蕴(色受想行识)所组合而成。当中有物质性的元素(四大及色蕴),亦有精神性的元素(受想行识四蕴)

柏拉图:人由灵魂及肉身这两部份组成,灵魂是精神性,肉身是物质性的。而人的肉身是由火、水、气、土这四大元素所组合而成。两者均认为人是由精神性及物质性的元素组合而成,佛教的四大跟柏拉图的四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人之所以要轮回的原因

佛教(原始佛教):被贪、嗔、痴等无明烦恼障蔽,不断起惑造业,这便要偿付错误行为的代价:生死轮回。

柏拉图:被欲望、罪恶拖累、渴慕虚荣、耽于逸乐,甘于过比较卑贱及非哲学的生活方式。两者都是以自己生命中的不良因素作为轮回原因,大家都是自作自受的。

3.贯通三世的轮回主体

佛教(原始佛教)说无我,只是以业作为贯通三世的媒介,后来瑜伽行派吸收部派的思想而安立阿赖耶识作为轮回主体。

柏拉图:以精神性的灵魂作为贯通三世的轮回主体。佛教是无我的轮回思想,柏拉图是有我(灵魂实我)的轮回思想。

4.轮回的界域

佛教认为众生是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中轮回转生的。

柏拉图认为人会在畜生、昆虫及人这几类个体生命存在的形态中投胎,在人这界域中分为九等高低不同的投胎。在轮回的界域上,佛教比较丰富,基本上,柏拉图只划分出人及畜生二趣。

5.超越生死轮回的方法:

消极方面:

佛教(原始佛教):受持五戒、十善。柏拉图:不犯错,不作恶因。积极方面:

佛教(原始佛教):修八正道、积习善因、以求解脱。

柏拉图:学习哲学、以「爱」去追求真、善、美藉以净化灵魂。两者的方法虽有差异,但目的都是一致的。

6.解脱的境界。

佛教(原始佛教):超出六道、断除生死,证入涅盘境界。柏拉图:灵魂脱离肉体的束缚进入理型界的真实存在。彼此的目的地虽有不同,但是同样有超越生死轮回的要求。

从上述的比较可见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所讲的十分相似,尤其是在精神上大家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认为人自己行为上(生命中的恶及烦恼影响)的偏失引至到生死轮回,最终的理想都是要在现实人生上好好修行,突破自己生命的局限,最终脱离生死轮回的束缚。不过,在某些地方,如轮回的原因、轮回主体的具体运作及轮回的界域这几方面,佛教的论述是较柏拉图的要精密。佛陀所处的年代比柏拉图要早二、三百年,当时柏拉图有否机会吸收到佛教的轮回思想呢?这有待历史学家去作进一步的考证。虽然,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的相比是较为逊色,但是柏拉图不竟是哲学而非宗教家,所以他的不足是可以理解的。柏拉图能够以哲学的角度去探讨前世今生的问题,并为现实人生确立方向、价值和意义,这已是柏拉图哲学的一大成就,这亦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价值所在───起了指导人生、安顿人心、确立人生超升方向的宗教意义。

柏拉图的人生哲学可以放在过、现、未三世的时间框架中以生死爱欲作为切入点来加以分析讨论。三世其实是处理三个主要的问题,在生死的交互循环之中引发了「生从何处来」及「死往何处去」这两个问题。前者是生命的起源问题,后者是终极归向,终极关怀的问题。对于生命的起源,柏拉图提出了创造神创造之说,指出神不单创造人的肉体,还创造了人不朽的灵魂,亦对人的结构加以分析。对于生命的终极归向问题,柏拉图提出了灵魂脱离肉体束缚而重返理型界永久实存的主张。在处理了生死及轮回的问题之后,便可安立现实的人生,突破生命的局限而展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活出有意义的人生,在现实人生中,柏提图提出「爱」与「欲」这一对概念,提出人人皆有欲望,如果沉沦于物质享受及欲望之中,生命必定会下堕并沉沦于生死轮回之中,相反地,如果人能够遏制肉体上的欲望、突破肉体的爱而将之升华为精神上的爱,透过哲学的追寻而获得智慧,把握真、善、美的埋型的话,生命必定能突破局限,层层升进,待灵魂完全得到净化后便可摆脱肉体的束缚而与永恒真实存在的理型界相契相入,进入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虽然柏拉图有关生死轮及超越解脱的思想没有佛家那么精密,但柏拉图不竟是一位哲学家而非宗教家,所以他的学说较佛教逊色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柏拉图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考而能起着指导人生,安顿人心的宗教功能,这是柏拉图人生哲学成功及值得被肯定的地方。

参考书目

1.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2.杨绍南着《人生哲学概论》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6年3月初版第七次印刷

3、希尔贝克、伊耶著《西方哲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人生哲学的另类诠释(精选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