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读后随想(合集5篇)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2-422384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21 02:00: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读后随想

大学期间最后悔的是两件事:一是没能坚持在垒球队,与一帮热情执着的人建立长久的友谊;二是没能多读书,读好书。

有机会参加垒球训练的时候,以各种考试为借口推掉了,可是被人也有考试啊?别人每次准时参加训练和比赛还是保研了啊?终究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自己的心未到。现在万分的后悔早已于事无补。而读书这点,大学时光这么多,三年下来,竟然没有完完整整度过超过10本书?光阴都到哪里去了?没有一条生活的主轴,光阴都飘散各处了~即使把碎片都拾回来,也不知道该拼成怎样的一幅图画。

虽然垒球队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但还好,读书有得挽回。离正式上班还有一个半月,督促自己好好读书,写感想,写书评,发到网上,一是能督促自己认真写,二是为了相互交流。

开始读的第一本书叫《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灵商(SQ 高灵商(Spiritual Quotient):高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否分辨是非,甄别真伪。)对个人发展重要性的强调,对诚信、正直的看重。我不知道在大家眼里诚信、正直还值几个钱。我只知道,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仍然坚持着很高的道德品质,而我喜爱这群人,也愿意跟随其后,成为真善美的信徒。

第二点,感受比较深的是,李开复对于人才重要性的看法。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这句话,咱们可能早都听腻了。可是,这个重要性究竟是多少?什么的人才算是人才,怎样才能成为人才?

这个重要性以量化的标准来看就是,如作者所言:人才在信息社会中的价值,远远超过在工业社会中的价值。在工业社会中,一个最好的、最有效益的工人,或许比一个一般的工人能多生产出20%或30%的产品;但是,在信息社会中,一个最好的研发人员,能够比一个一般的人员多做出500%甚至1000%的工作。举一个例子,世界上最小的basic语言就是比尔.盖茨一个人写出来的。而为微软带来巨额利润的windows也只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做出来的。而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从两个月找工作的经历来看,我认为能有一技之长,并能通过“技”创造价值的就是人才。比如,一个理发师,会洗剪吹烫,能给客户做出满意的发型,这是人才,一个老师,能教学生专业技能,受学生尊敬,就是人才,一个商人,能为自己谋利的同时为他人带来利益,就是人才。而一个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HR询问的时候,专业相关的问题几乎答不上来,就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才。

所以,希望大家在学习的时候着重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要会运用。不然学建筑的画个图不会,学信管的数据库TSQ语句一句写不出来(自我批评一下,我就是~),还是很丢人的。认识到了这些,学习的时候,着眼点就不一样了。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科研,因此将所学应用于现实就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关注考分的同时,更用心去关注这个理论,这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也许,在面试时一问三不知的尴尬状况就会少一些吧~

第二篇:《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读书心得

读书总结

全书概要:《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汇集了近八年来作者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我向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李博士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

2.读书心得总结

李开复,1961年生于台湾。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微软公司的前全球副总裁、现任的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的学识、能力、业绩让普通人遥不可及,这样的人有时间写书吗?为什么还要写书呢?在这出书热的时代,是不是作为一位名人,在光环下出书,寻找卖点、扩大影响? 带着种种期待与疑问,我们小组选择阅读《与未来同行》。方知:这是一本希望此书能伴中国的青年同行,帮助中国的青年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中国的青年自己的美好未来的书;这是一本希望此书伴中国的企业同行,为中国的企业带来灵感和信心的书,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的书;这是一本希望此书能伴中国的高校同行,希望这本书为中国的高校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的书,帮助中国的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的书;这是一本希望此书能伴中国的家长同行,希望这本书给中国的家长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中国的家长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的书。

在我看来虽说此书从修养到人生、从学生到教育、从人才到企业都是有重大作用的。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李开复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和更多的青年学生讨论诸如学习方法、生活态度、价值观、就业与工作、理想与现实等广大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焦点话题。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在表达你的意见时,无论反对与批评都应是建设性的,有高度诚意的,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为辩论而批评;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强;我只举了几句精典的句子,我相信只有看了此书的人一定能从中受益。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这都给未来的中国企业及中国人才做了深刻的提示及建议。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他向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李博士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这些对于从事教育和作为家长的我们都是宝贵的经验。

其实读此书,生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小组最深的感受就是关于“大学应该如何度过”的文章。其中文章写道“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经过大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离开大学时,只要做到了这些,你最大的收获将是“对什么都可以拥有的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在这本书中,李开复老师还讲了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仔细阅读,发现很多问题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而李开复老师正好都帮我们作了解答,比如说,在大学应该打好基础,除了可以“选你所爱”,也可以“爱你所选”等等,或许我们现在的专业并不是我们的第一志愿,但是除了抱怨之外,我们也可以争取转专业或者试着爱上它,每个专业都有其特色,也许你了解之后也会爱上它!就比如我们自己,开始对专业完全不了解,但是上了两个学年的课之后,我对其越来越充满兴趣了。

当然对此书的感悟是很多的,这用的语言是难以表达的。读书就是读人,读人才能反观自己。最后,我还是用李开复博士的名言结尾,让我们更深的感悟人生:“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怎样的人”。

第三篇:李开复《与未来同行》-读后感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与未来同行》—读后感

我非常有幸能够阅读这本李开复博士所写的—《与未来同行》。我之所说非常有幸是因为:第一,这本书本来上学期学校推荐学生所要读的书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然了其中也有自己没有强烈欲望的缘由,一直没有去读。但到了第二学期,学校要求学生在所推荐的书中选出其中的一本写一篇读后感。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本书。第二,庆幸我读了一本好书,无论在生活、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等方面上都让我受益无穷,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与未来同行》这一本书可以说还没有深读,我只读了一遍,而且我还是有选择性看,我着重看了第一部分“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和第三部分的“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而第二部分的“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我选择略看了,我个人感觉那部分对我意义不大(可能仅仅目前来说吧)。不过,我一定会再看的,好书看一遍是远远不够。这样才能进一步真正理解李开复博士给我们大学生所带来的实际意义和那一份苦心与担当。

我写作一向喜欢写自己真正对自己有感触的东西,所以我的这篇读后感可能只是涉及这本书的某小些部分。不能像其他人写的读后感一样,对整本书的内容写的面面俱到,像是对这本书的概括一样。我对这本书的大部分感触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实际、缺陷和不足与李开复博士所写的论点、观点和实例进行比较出来的。所以,以下所写内容都是根据我自身实际的分析和整合。

第一,开复博士提到我们要积极主动和避免被动。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这是因为我觉得我就是会消极被动。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表现出来。比如上学期,我也想参加社团来磨炼自己,锻炼自己。但自己因为害羞和总是感觉自己能力不够,所以在最后的面试中被淘汰了。其实那是我做了好一段时间的预备干事,但最终因没有好好表现自己而遭淘汰。这就是像开复博士所说的“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还有就是像上课的时候老师的提问,自己知道答案或有自己一定见解,但是老是会迟疑和犹豫,死死不敢举手。就这样老是错过了机会。还有就是避免被动,我觉得我也是一个很被动的人,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者不敢表达出来。比如宿舍的人说等会儿去打篮球,问我去不去时,我一般都会说可以啊。即使其实可能我上午已经打过了或昨天下午打过了,其实很累了。但也会跟着他们一去打篮球。其实我心中是不是很乐意去的。或者在班上开班会,但决定某些事情是我都会再三问这样的决定可不可以,不能果断办事。我不知道这是被动还是民主,但我知道这是不好的,无论对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班上的利益都是害多益少的。在这里我很欣赏开复博士的一句话“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他还说这句话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它揭开了我自身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把我的缺点和不足都毫无保留的暴露开了。我将充分吸收开复博士给我的教训和指导,我将会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谨记心中,时时鞭策自己,暗示自己。使我学会积极主动,做一个有主见,能果断处理事情的人。

第二,开复博士提到要学会积极地推销自己。

无论学校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要学会怎样推销自己。一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个企业招聘,你往往要在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之内交谈中让别人了解你、信任你,最终聘用你。从中要有一定的能力和技巧的,就是开复博士所说的要学会怎样推销自己。在会议上,我们要胆大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一味赞同别人或上司的意见,即使和自己的观点意见背道相驰。我们要选择

正确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演讲也是一种推销自己的好方法。我们要提高演讲能力也即是口才,有好的口才与演讲能力,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了解自己、信任自己、肯定自己、更重要的是信服自己。我知道我是一位不善于表达的人,但我有决心练好我的口才和演讲能力。开复博士说他原来也是一个不善于交谈和演讲的人,但通过他的种种努力,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交谈和演讲能力。他的亲身实例深深鼓舞了我,我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实现自己。

第三,未来工作需要跨领域知识。

许多同学进入大学时总认为“专业就是职业,把专业学好就是金饭碗”,认为读化学的就会成为化学家,读历史的就会成为历史学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由传统的专才专项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不但要求我们在某个特定专业拥有深厚的造诣,还要求我们了解甚至通相关的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善于将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领域的技能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于具体的问题。开复博士还说到我们大学四年一定要学好数学、英语、计算机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也是读大学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不要说成为一个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也至少要做到开复博士提出的最低要求。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开复博士举得例子说谷歌公司负责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总裁竟然是读心理学专业的。这个例子表明了专业是不分好坏的。我目前读的这个专业就是被学校调配过来的,我原来读的是理科,报的也是理科专业,但事情不如人愿被调到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文科专业。以前有些抱怨,但现在这个心态完全没有。现在剩下的只有顽强拼搏和对理想不断奋进的心。

对此书的感悟何止这些,但用仅仅的语言是难以表达的。我在这里再一次衷心感谢李开复博士对我的开导和激励。最后,我还是引用开复博士的名言结尾,以便让我这份读后感激励更多的人。“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怎样的人”。

学生:杨伟波学号:2010214343003班级:10公管1班

第四篇:读《李开复文集》有感

中原油田职工读书成果发布之

有效执行,迈向成功的阶梯

—读《李开复文集》有感

当我们在为自己的执行力感到力不从心时,无数成功

人士的经验和案例告诉了我们关于有效执行的核心法则,这就是:野性的干炼与智谋+果敢的行动与思维+周密的布控与合作!李开复在他的文集上也这样写道:迈向成功的阶梯就是有效执行,有效执行的关键是提高执行力。对于我们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而言,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在于计划和执行,有了计划和想法,不去有效执行,再美好的理想也是幻想,只要做好持之以恒的思想准备,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为每个阶段性目标做好周密的计划并执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括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

提高部门效益需要团队的高度执行力,而每个员工都

具有执行力才能够壮大团队、实现团队的执行力。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如何更好地为井队做好随钻服务,如何提高个人的执行力,通过阅读《李开复文集》,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积极主动,认真负责:

要提高个人的执行能力,必须解决好“想执行”和“会

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的行动。有了自动自发的思想就可以帮助你扫平工作中一切挫折。在执行某工作任务时,要端正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不怕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所以要提高个人执行力就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工作,有制度,有措施,重要的就是态度问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工作中提高个人能力,要时刻牢记执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要视服从为美德,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怀着热情去做,真正做到诚信做人,勤奋做事。

二.明确目标,和谐团队:

目标明确才能有足够的动力,才能帮助执行者获得成功。在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后,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目标设定过高或者太低都不适合,客观评价自己和目标的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去认真执行。同样要提高个人的执行力就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在别人寻求帮助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要主动帮助同事,坦诚地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执行力的存在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这个工作环境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自己所在的团队。与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提升自己的执行力,通过沟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可以在执行中分清战略的条条框框,通过同事间的团队合力达到完美执行的目的。

三、脚踏实地,开拓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进取,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的同时,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闯市场、创效益上。围绕闯市场提出发扬“钻头”精神,树立“没有穿不过的地层,没有攻不破的难关”的信念,为公司各井队切实做好随钻服务工作。在设备修理、精细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提倡“要把干毛巾拧出水来”的理念,加强成本控制,严格预算管理,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随钻人才培养方面,立足当前制定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培养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其创新能力,促进其岗位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提高随钻人员的发现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做任何工作,我们都需要具有效的执行力。

计划的能力、追求的毅力和执行的魄力,具备了这三个要素的人才是有执行力的人。提高执行力需要我们在做每项工作时,都先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这是做好每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在目标下要制定细致的计划,通过计划来推动工作,按照计划安排里有合理的流程,要按照流程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对执行结果进行反馈总结,是提高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手段,这都能进一步促进执行力的提升,能推动我们进一步迈向成功。

第五篇:与未来同行

《与未来同行》《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李开复《与未来同行》《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外汉091 赵燕飞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而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于1988年击败了曾获世界冠军的国际象棋大师。他还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李开复博士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李开复博士非常关心中国青年的成长,致力有很高的威望年被大学生评选为最有鬼力的人物。仅最近一年就有超过12万大学生现场听过他的演讲,他创办的“开复学生网”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他专门为中国青年而写的第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是2005年和2006年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冲着这样高的评价,我再次翻开《做最好的自己》,觉得书真的好棒,随后马上又找来李博士的 《与未来同行》,读后觉得与《做最好的自己》这书中的某些内容有些重复,但句句真理,发人深思。

“ 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当代大学生,智商差距到底是不是比我们所认为的要大?其实不是 1

《与未来同行》《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后才进的大学,每个人学习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学习方法不同。考试分数的高低也只能衡量我们的学习方法,进入大学,真正竞争的,可不仅仅是分数。一个人的人品,包含了很多的东西: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学生会主席、社团主任、班级干部,你看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多方面能力和表现突出的。人品完善,不一定能有所作为;但是想要有所作为,必须得人品完善。

“要想把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机会是有给准备的人的。在这个社会里面,机会很多,就看你如何把握。在这里,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团里或组织,当你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是,你就要开始学会说服他人。一次策划撰写,一次晚会安排,一次比赛组织,都是你想别人推销自己的好机会。当然,合作过程中会有矛盾或意见分歧,这时候我们就得试着推销自己的观点,锻炼自我推销意识。

“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对于现实的逃避,是不愿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我看过很多同学家里条件并不好,却要求家长买电脑。电脑带来学校后,干什么呢?答案不外乎——聊天、看电影、玩游戏。我并不否定电脑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代来的娱乐功能,但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让网络变成我们的帮手而不是杀手。你觉 2

《与未来同行》《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得无休止无意义的聊天或游戏能让你收获什么?你见过哪个成功人士整天在线聊天或是玩网络游戏?

“用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用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用智慧去区别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我们会抱怨,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不是某某公司的老总,那样子我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了;我们会感叹:为什么我没有谁谁长得漂亮,那样子我就可以找到很帅的男朋友;我们会焦虑:为什么我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得到的却没有别人多„„我们拥有的并不多,却有许多可以去争取。我们无法随意改变些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我们的智慧去区别它们,那样子的我们,就是最优秀的。

也许像李开复博士这样的成功人士离我们永远是那么遥远,所以我们也习惯了漠视。可是细细品尝,总觉得他们的眼睛似火眼,一眼洞穿千里,而我们却永远在小旋涡里转悠;他们精心设计好自己发展的每一步,而我们却总是习惯边走边看随遇而安;他们永远积极地追求进步,从不停歇,而我们总想更多地享受生活以不妄白走一趟世间。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是什么让我们太喜欢过“习惯”的生活?是什么让我们永远走不出去?--读了这样的七封信,我似乎有了答案。

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世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

《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读后随想(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