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金融运行形势分析2P
×市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陈玲
银行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力量。近几年,×市银行业抓住当地“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统筹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深化内部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各项存款平稳增长,贷款增量再创新高,票据业务趋于理性,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一、取得成绩
一是存款总量稳步增长。2007年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76.97亿元,比年初增加37.74亿元,存款增长幅度为11.88%。2007年存款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存款大幅增长。2007年底,全市企业存款余额达到120.14亿元,比年初增加19.09亿元,增长18.89%,同比多增15.99亿元。二是储蓄存款同比少增较多。年底全市储蓄存款余额为277.19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增长5.04%,同比少增10.91亿元。三是其他存款增长较快。年末其他存款余额为82.62亿元,比年初增加18.58亿元,增长29.01%,同比多增8.22亿元。四是县域存款增长较快。2007年底,该市所辖六县(市)银行存款余额为180.18亿元,比年初增加30.28亿元,增长20.2%。全年县域人民币储蓄存款增加了20.22亿元,而城区减少了6.41亿元。五是存款稳定性降低。全年新增企业存款中活期占86%,新增储蓄存款中活期占87%。
二是贷款投放增速较快。2007年,全市银行机构贷款余额为208.24亿,比上年底增加31.1亿元,增长17.56%。贷款增长的主要特点:从投向看,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贷款增加较多。年末交通运输基础贷款余额为17.61亿元,比年初增加10.48亿。二是个人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市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34.47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增长19.81%。三是农业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为30.59亿元,比年初增加6.97亿元,增长29.51%。四是商业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商业贷款余额为27.88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元,增长12.27%。五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市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1.99亿元,比年初增加1.85亿,增长18.15%。六是对汽车行业贷款减少。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对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经销商的贷款余额为45.3亿元,比年初减少6.66亿元,下降12.82%。
三是中间业务稳步推进。中间业务是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增长的一大亮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77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550万元,增幅为93.4%;全年代理销售基金手续费收入5400万元,占中间业务收入的30.5%;银行卡业务收入3070万元,占中间业务收入的17.3%。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15820万元,同比增长96.8%。
四是票据业务理性发展。2007年,该市全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31亿元,比同期下降1.37亿元,累计贴现42亿元,比同期下降52亿元。票据业务双双下降有其理性的一面:一是受市场利率影响,过去依靠票据赚取收益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去年某行×市分行发生票据诈骗事件,各行加强了对票据业务风险控制,办理票据业务准入资格提高。三是宏观调控影响,贴现占用了银行的信贷规模,在央行频频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头寸短缺,票据贴现下降属正常现象。
五是经营效益不断好转。2007年,该市全辖银行机构(不包括邮政储蓄机构)1
实现经营利润43998万元,同比增加18286万元,增长71%。除中行外,其他机构均实现经营性赢利,工行、农行、建行、发行、农村信用社实际经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31%、167%、63%、930%、24%。从收入结构看,在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同比也增长了26%。
六是资产风险有效化解。一是不良贷款持续“双降”。2007年末,该市银行业提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共31.55亿元、比年初减少7.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15%、比年初下降6.85个百分点。二是非信贷资产风险得到有效化解。12月末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为60021万元、比年初减少30974万元,不良非信贷资产率为2.98%、比年初下降1.85个百分点,预计损失为58646万元、比年初减少31154万元;农村信用社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为55048万元,比年初减少18431万元,不良非信贷资产占比为10.48%、比年初下降3.66个百分点。
七是内控管理成效显著。2007年,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案件2起,涉案金额67万元,发案率同比下降60%,涉案金额减少2.15万元。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实现了“零案件”。
八是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农业银行股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对资产摸底清查进行了复查,对抵债资产进行了处置,法律、信贷、人事及责任追究等相关准备工作全面完成。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央行票据兑付工作稳步推进。××联社认购的3431万元票据资金经人总行银监会审核获准兑付,成为全省首批12家获得央行票据兑付的县联社之一。三是农发行积极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业务大拓展的新要求,实施“一体两翼两补”发展战略,巩固扩大传统业务,有效发展新业务,业务发展加快、结构明显优化,收入渠道拓宽、效益明显提高。四是工行、建行、中行抢抓机遇,推动业务、网点转型,金融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五是邮政储蓄机构创新经营,有效推动了经营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存在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市银行业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较低,经济结构单一等制约着银行业的发展后劲。该市地处鄂西北山区,是以汽车为第一支柱的新兴工业城市,但随着××汽车公司总部外迁和××有限公司注册武汉,××汽车公司不再是该市独有的“名片”,该市车城品牌开始弱化甚至流失,依靠××汽车公司发展起来汽配企业“地缘优势”淡化,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汽车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汽车城地位受到极大挑战。
二是大量的信货资金聚集在房地产、小水电一些大额授信客户及其关联企业中,蕴含着较大的信贷风险。比如,2007年底,该市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水电贷款余额达到16.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25%。水电贷款额度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在电站建成后如水量不够,发电量达不到设计能力,必然影响企业还贷能力。市中行向某电站发放贷款4200万元,该电站于2006年2月竣工后实际发电量和发电收入与预期相差较大,虽然该笔贷款2008年2月才到还款期,但中总行已于2006年6月把该笔从正常转为次级。
三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入进行,金融机构网点大量撤并后,造成部分地区金融服务严重不足。据调查,该市辖内的×县从1997年开始,先后撤消了工行、中行县支行,建行停办了贷款业务,农行撤消了全部乡镇网点,农信社撤消了全部乡镇分社,导致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处于真空状态。
四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备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小额信贷需求较大,由于服务不到位,加上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备,业务进展十分缓慢,全市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526万元。据调查,造成小额担保贷款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不足,担保业务量少,担保能力低,反担保门槛较高以及银行放贷成本较高。
五是城市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协调,呈现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格局。一方面外埠金融机构对县域优质客户的强力渗透,导致了县域银行业优质客户进一步稀缺,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兴起,致使银行业“难贷款”现象十分突出。
三、对策建议
纵观×市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有经营理念问题,有经营环境问题。如何促进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认为:
首先,银行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市场中优化服务,开拓创新。银行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持,但当地经济的发展确决定着银行业的前途和命运。×市是全国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目前该市市委市政府以商用车为龙头,积极推进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改制、重组、联合,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汽车产业。该市有着丰富的旅游、水能、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独具特色的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银行业务必要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心,抓住区域经济发展的品牌,服务服从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其次,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优化金融运行环境,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改革过程中的遗留问题,政府要协调督导有关职能部门,尽快兑现相关扶持政策,化解历史包袱。针对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问题,政府应当建立财政预算风险补偿制度,以增强担保实力。针对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问题,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村镇银行建设,优化支农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健全支农贷款制度,适当下放对“三农”各种贷款额度的审批权,放宽支农贷款担保抵押条件和加大支农贷款额度,组建县级邮政储蓄银行,将农村邮政储蓄吸收的大部分资金反哺“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按照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积极增加支农信贷投放。
最后,银行业自身要适应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推进内部改革。一是加强贷款发放的管理。实施“审、贷、查”三分离制度,限制基层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建立以发放抵押贷款为主的信贷保障制度。二是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贷中监测和贷后管理。应从贷款各环节入手,加强各风险点的审查监督、内控约束和责任认定,建立逐户分析、逐笔测算和定期分析等风险预警制度,为风险预警提供准确的早期信息;区别情况将贷款按风险程度分级别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处置办法,以便对有问题贷款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三是完善不良贷款追偿制度,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贷款诉讼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
度提高贷款诉讼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积极开拓思路,充分运用申请支付令、行使代位权、撤消权等其他诉讼手段,加大诉讼追偿力度。
第二篇:全县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全县金融部门牢牢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总要求,着眼“四个争当”、“三大取向”、“四化同步”目标定位,积极融入新常态、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以推动产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载体,持续增加“双百工程”、新兴业态、现代农业、民生工程以及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主要金融指标增量、增幅持续向好,全县金融运行形势健康平稳。
一、金融运行主要特点
一是城乡居民存款增势强劲。截至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2.96亿元,年内新增6.84亿元,较年初增长4.38%,同比多增3.2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较年初增加8.66亿元,增幅6.86%,同比多增5.16亿元。居民存款快速攀升,一是与外出农民工返乡过节直接相关,集中汇入款项推高存款规模,其中邮储银行、信用联社居民存款分别较上月增加2.02亿元和1.3亿元;二是投资担保公司兑付风险发生后,撤出资金、手持现金陆续回流银行,银行增存基础趋于稳健;三是个人购买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多数理财资金赎回后自动转存银行;四是春节期间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交易趋于活跃,个体商户增存持续向好。城乡居民存款恢复常态增长,为金融机构做好全年信贷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居民投资渠道单
一、消费需求偏低的运行特点,亟待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月末,全县企业存款余额9.97亿元,较年初减少1.25亿元,同比多下降1.71亿元。从金融角度看,经济下行压力对全县传统产业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资源供给趋紧、国际贸易摩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下游市场重组、产成品占用攀升等多重因素交互叠加,单位存款较年初减少3.9亿元,同比少增6.6亿元。
二是实体经济信贷增速放缓。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0.13亿元,较年初新增1185.44万元,同比少增7233.27万元,增长0.1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0.8个百分点。从贷款类别看,个人经营性贷款较年初减少6645.3万元,同比多减少1.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增加6270.74万元,同比少增3036.79万元,个人贷款出现“双降”,一方面说明消费品市场需求走弱,供求关系处于调整期,城乡居民投资意愿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人民银行降息降准政策短期效应不明显,需要其他政策配套联动。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1560万元,但从投向结构看,新增政府投融资平台水利工程项目贷款7500万元,企业贷款实际减少906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下降4209.53万元,企业贷款余额周期性下降与春节前后开工率不足有直接关系,也与金融机构年初储备项目、集中贷审相关联。
三是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县邮政储蓄银行结合家具商户集聚经营的特点,创新推出“仓储物流综合授信”模式,向金宇家具城提供批发式贷款7000万元,与县农业局联合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在县政府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后,计划选择两处镇街进行试点。信用联社全市率先成立生态农业贷款审查中心,形成了制度化、流程化、一体化运作格局,新增涉农贷款6021万元,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贷款审批时间较往常缩短2-3个工作日,目前正在研发大蒜配资信贷产品,预计7月份推向市场。县农行承担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进展良好,贷审终结并提供授信支持11户,发放融资增信贷款1145万元。
四是普惠金融取得新突破。莱商银行金乡支行顺利开业,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9家,下辖营业网点(含离行式自助终端)65处,开通网银4.2万户,设立农村便民取款点108个,金融设施建设逐步健全,服务环境趋于优化。下岗失业人员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增加到1500万元,贷款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农村妇女、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弱势群体,承贷银行发展到两家,前两个月累计发放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7笔,金额85万元,在帮助弱体成功创业的同时,带动35名城乡居民实现本地就业。
二、金融运行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企业信用违约风险上升。去年四季度以来,全县先后有36家企业出现银行信用违约现象,涉及贷款本金1.53亿元,其中煤化工企业1家,违约金额233万元,金额占比1.52%,通用设备制造企业5家,金额1953.58万元,占比12.77%,纺织服装企业2家,金额306.51万元,占比2%,商贸物流企业1家,金额893.91万元,占比5.84%,农资生产及农产品批发企业27家,金额1.19亿元,占比77.78%,企业违约现象集中爆发,既有偏离主业经营、跨行业过度投资造成资金回流困难因素,也有联保企业为应对银行压贷而采取的集体违约对策,无论哪种原因,最终损害的将是银企合作关系和全县金融生态环境。
(二)信贷成长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全县“双百工程”的强力实施,为银行业扩大项目贷款储备、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提供了承载主体,民间借贷机构清理整顿也为社会资本回流银行创造了宽松条件。另一方面,全县对公存款增势乏力的被动局面没有实质性改观,尤其是担保圈风险发生后,部分银行贷审权限上收,附加条件增多,甚至出现抽贷现象,企业因达不到续贷条件经营更加困难,1-2月份,全县企业贷款展期笔数41笔,展期金额5284.52万元,同比分别增加26笔、3038.49万元。
(三)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全县小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单
一、经营不稳定、核心技术缺乏、财务信息不透明等诸多问题,在贷款审批中缺乏比较优势,难以及时获得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营销小企业客户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审贷标准与审贷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精准施策,保持信用总量平稳增长。县人民银行将制定印发《金融支持全县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将信贷资源向现代农业、小微企业、服务业、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倾斜,确保全年新增贷款15亿元。加大向上争取工作力度,向上级人民银行争取再贷款规模力争超过3亿元,引入异地银行贷款力争超过2亿元。以农村信用社体制转型为契机,组织申请全省信贷资产质押试点,全面拓展融资渠道。在做好鲁特电工、金人电气上市培育的同时,新增1-2户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区域集优票据,促进社会融资总量稳健增长。
二是突出定向调控,巩固“四化同步”要素保障。加强信贷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重点加大对园区产业集群、“1351”培植工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息产业、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的信贷投放。进一步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组织召开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专项银企合作推进会,以更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启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发大蒜价格指数保险贷款和大蒜配资信贷两项创新产品。三是强化监测预警,维护辖区金融稳定。重点关注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行业、民间借贷、企业担保圈等五类风险,实施金融风险监测全覆盖工程,系统开展经营稳健性现场评估。严格落实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配合政府做好企业担保圈风险化解处置工作。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宣传方案和应对预案,确保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在辖区内平稳运行。
四是优化服务环境,提升社会满意度。全面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力争年底前将所有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转型升级为集取款、汇款和缴费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支付网点。推广实施《省直管县国库管理办法》,构建出口退税实时拨付绿色通道,不断提高经理国库水平。坚持“一企一策”、“一行一策”,进一步提高外汇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辖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向纵深发展。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建设,优化咨询投诉信息电子数据库,探索建立纠纷非诉第三方调解机制。
五是注重调查研究,服务领导决策。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研究全县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建立特色行业调研监测制度,加强对突发性、趋势性、规律性问题的调查分析,从金融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切实发挥好决策参谋作用。
第三篇:XX市社会事业运行形势分析
XX市社会事业运行形势分析
201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五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建设XXXX城市承前启后的一年。全市社会事业各行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紧紧围绕“XXXXXXXXXXXXXXXX等活动,牢牢抓住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一主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各种困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xxxx”为总抓手,努力改善民生,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就学和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改善民生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以农村等薄弱环节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重大民生政策的实施力度,稳步推进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社会领域改革,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全市社会事业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为全面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社会事业各项工作目标,我市教育、民政、卫生、科技、文化、计生、体育等部门紧紧围绕省2011十大民生工程和市委、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大力推进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群策群力、加速运转,目前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一)将“学有所教”落到实处,夯实民生之基。
一是《XX市2011—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 府审查通过。二是全市24所新建和改扩建学前教育项目纳入省“三项突破工程”(学前教育突破工程、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高等教育突破工程)目标,全市规划建设幼儿园40所,其中24所列入省项目,现已完工26所,主体完工14所,建成校舍面积6.2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435万元。省补助幼儿园建设资金1200万元,市补助建设资金2732万元已全部到位。突破高中阶段教育项目为8个,现已动工5个,其中1所已完工,4所已开工。规划建设中职项目3个,已全部开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于今年7月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估,省政府已上报教育部。幼师新校区建设于9月27日正式动工。三是按计划推进中央、省下达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3个薄弱学校改造项目;26个校安工程中加固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重建项目除XX、XX的项目正在施工外,其余的项目工程基本已完工,进入装饰阶段;全面推进新建或改扩建小学和初中各11所的建设,现已开工建设各11所;寄宿制攻坚工程项目建设学校食堂508个,现已全部完工;完成XX市第十一中学和XX市第十六中学建设任务,金华园(南园)初中项目运动场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四是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投入资金1038万元,发放“购物卡”103808张,受惠学生近10万人、教师4910人;投入资金668万元,为民办学校提供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投入资金536万元,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教科书。下拨资金399万元,完成2011年特聘教师工作。五是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建设步伐。XX中学、XX市第25中学“申示”接受了省级示范性高中第二次评估工作,XX实验三中获得省级示范性一类高中称号。XX民中(二期)改扩建工程已开工,目前实验楼已封 顶。XX实验三中二期项目已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目前已进入房屋征收阶段;XX六中扩建项目正在进行风雨操场等施工招标。起草了“XX市普通高中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大力推进XX市XX职业教育聚集区的建设,目前园区建设土地整治项目可研报告已经完成,400亩土地上报国土部门申请用地指标。进一步加大对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支持,对县级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进行论证。XX市女职校正在做设计方案的招标准备工作。
(二)将“病有所医”落到实处,解除民生之难。
一是我市已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二是加强“平安医院”建设。结合“三创一办”创建指标要求,市属各医院、工矿医院、各区(市、县)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中开展了以“医德高尚、医技过硬、医患和谐”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医院创建活动。三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面工作。全市78个乡镇卫生院及1326个村卫生室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网上采购率为100%。加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继续组织市级9家医院和省外医院对各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目前,XX县人民医院、XX市第一人民医院、贵航XX医院、XX区人民医院、XX区人民医院、电力职工医院和XX县人民医院已经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四是深入实施新农合制度。2011年我市参合农民170.5余万人,共筹集资金5115万元,参合率达97.57%;筹资标准由2010年的140元/人提高到了230元/人(农民个人承担30元,各级财政承担200元),最高报销封顶线保持65000元,大大超过农民群众年 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在全省走在前列。五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个县医院XX县中医院已完工;XX县人民医院主体完工;XX区人民医院主体已修至9楼;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已完工3个;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个已开工建设,11个已完工,XX花果社区服务中心因规划改变尚未开工。191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现完工103个。六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011年以来累计完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207.08万份;对近10.99万名老年人、8.75万高血压病人、1.75万糖尿病人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完成适龄妇女乳腺癌检查0.2万人;完成217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完成 0.43 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8/10万、婴儿死亡率6.44‰;住院分娩率99%、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5165人,补助606.49万元。完成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22331人。
(三)将“灾有所济”落到实处,满足民生之需。
2011年,XX市相继遭受凝冻和特旱灾害,全市受灾人数共181.4万人(次),救助受灾困难群众人数14.855万人(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8亿元。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投身于抗灾救灾工作中。据统计,投入救灾资金2013.05万元,投入救灾物资折款709.39万元,用于解决受灾困难群众的饮水和口粮困难问题,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认真做好防灾救灾的各项后续准备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防汛值班,确保防汛信息网络畅通,进一步做好报灾、查灾、救灾工作;制定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增加救灾物资储备,保证救灾物资在要求的时间内到达受灾地区;协 助推进救灾仓库的建设;建立与驻筑部队参加抗灾救灾协调机制;积极推荐全国第四批“减灾示范社区”的申报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XX市灾害避难场所;做好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
(四)将“老有所养”落到实处,增进民生之福。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黔府办发[2008]29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老有所养”行动计划(2008-2012年)的意见》(筑党发[2008]27号),进一步加大优惠扶持力度,促进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事业,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不断发展。截止11月30日,社会福利院和第二社会福利院共收(代)养老人405人,收(代)养精神病人101人,均无一例非正常死亡事故的发生。全市共有社会散居孤儿763人,集中供养孤儿441人;社会散居孤儿供养生活费已按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到位;孤儿集中供养生活费2011年已达到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已超过省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2011年,全市新增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5家,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2943张。通过新建、改扩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市级和各区、市、县新增养老床位数目标任务(1072张)已全部完成,新增床位数1239张。XX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三无老人”康复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将“残有所助”落到实处,响应民生之愿。
一是积极推进社区康复工作。初步建立街道、乡镇、社区康复三级工作网络,配备康复协调员,配置训练器材及辅助器具,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为残疾人提供了健康宣教、训练指导、心理疏导及转介等康复服务。二是继续大力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继续推行 我市已形成所独有的“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2011年,对出台的《XX市贫困精神病人住院补贴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对精神病患者住院县级承担费用下浮15%--20%,使绝大部分突发的贫困精神残疾人都能及时接受治疗,并使贫困精神病患者实现“零负担”住院治疗,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创。三是积极推进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补贴等经费待遇的落实,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解决了社区(村)残疾人工作有人办事、工作难以落实的问题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快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筹建工作。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列入省2011年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先期划拨22亩用于一期工程建设,已落实资金270万元,预计于年内动工。
(六)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凝铸民生之魂。
一是制定了《XX市协办第九届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场馆建设、改造和运行保障工作方案》,对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设备运行、人员管理等作了周密部署和安排,圆满完成九届全国民运会开、闭幕式的场地保障工作。二是完成九届全国民运会期间市属比赛场馆的维修、改造及单项竞委会的场地保障工作。8个市属民运会竞赛场馆的维修、改造于3月动工,5月底维修改造基本完成,8月移交省筹委会。三是基层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配置工作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完成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配置,全市9个图书馆、11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77个乡镇文化站已经免费开放。四是积极实施以珍珠泉、圣泉为代表的21口古井及XX“古八景”修缮维护工作。将19口古井申报列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先期完成了扁井、百腊井、XX 青岩龙井寨龙井古井修缮维护示范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余18古井的修缮维护工作已全部开展,年内全部完成修缮维护。五是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于6月18日开馆。开展了阳明书院项目前期工作,编制《阳明祠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按方案完成阳明祠重新装修,对阳明文化陈列展进行了改造,并对阳明祠的亮丽景观进行了改造。六是继续打造面向旅游文化市场的演艺节目,XX演艺集团共举办、参加各类演出共314场,演出收入达140余万元。其中组织XX演艺集团等单位编创《魔笛》、《白雪公主》、《青蛙王子》、《黄果树瀑布传奇》等剧目赴广州、深圳等地开展巡回演出,实现演出收入140余万元,宣传了XX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提升了XX文化形象。以XX交响乐团为代表的民营文化企业稳步发展。截止10月,XX交响乐团已举办各类演出93场,近3万观众走进音乐厅。
(七)提升计生管理服务质量,巩固民生之本。
2011年以来,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双降”目标,以降低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提升符合政策生育率(“双降一升”)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和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9.82‰、5‰,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36,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有效缓解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当年出生婴儿明显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2.8/万;出生人口性别比回归并保持在正常值范围,为106;创造性地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体制机制,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不断提 升,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上升到87.28%,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全面启动。全市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利益导向、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信息化、人口早教、队伍建设、计生妇幼整合、宣传教育工作成效突出,形成创新发展的总体态势。
二、2012年社会发展工作要点
根据当前形势和今后趋势,明年的工作仍然要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改善民生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督促抓好被纳入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以及列入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的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明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按照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国家将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抓好在建和续建工程。对2011年列入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12个社会事业项目,第一要保证收尾和续建项目如期完工;第二,预备项目将抓紧落实建设资金以及土地、规划、环保等前期手续,完成建设任务。另外,2012年社会事业项目一经列入省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推进计划,要千方百计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做好相关前期工作,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编报工作。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报工作的通知》精神,XX市已上报省社会事业项目58个,其中教育项目4个,卫生项目44个,计生项目2个,残疾人项目1个,民政项目5个,体育项目2个。因此,全市社会事业各行业部门,要抓紧时间办 8 理建设项目国土、规划、环保等相关前期手续,确保中央投资计划一经下达,能够立即组织实施。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为积极应对医改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好XX市的医改工作,比照国家和省的做法,完成市医改办设为市人民政府常设机构建制工作。二是进一步整合布局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立足XX实际,出台《XX市“十二五”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布局实施方案(2011—2015)》,统筹、整合市域内省、市、区(市、县)、社区、乡村卫生及拟建新城医疗资源布局,健全我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加强项目建设进度的督导工作。加快推进市一医一分院、市妇幼保健院综合病房大楼及XX分院、市口腔医院新大楼、市五医职业病防治大楼、市精神病院的建设进度,积极做好XX县急救中心、卫生监督所、XX县急救中心、卫生监督所、XX县卫生监督所、XX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XX医院)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大督导力度,协调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使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四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采购、销售。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机制,所有药品(包括非基药)必须实行“零差率”销售。积极落实补偿政策,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采购情况、销售情况、服务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后给予补助,同时积极协调解决在基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同促进。五是抓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妇幼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通过在空编范围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专业技术人员和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通过为乡镇卫生院招收定向免费医学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逐步建立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努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紧缺的问题。六是进一步稳定好村卫生室网底作用。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对村医核定补助范围,坚决落实政府对村医的定额补助、年终考核奖励、购买服务补助等,保证村医待遇合理增长,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对村医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引导农村居民到村卫生室就诊,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既方便了群众看病,也增加村医收入,确保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不破。七是积极做好XX市第五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省级试点工作。通过改革公立医院办医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医药费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不断探索完善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逐步推动市级医疗机构高层次卫生人才合理流动。
(四)教育事业:一要全力抓好“三项突破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认真备选项目,确保2012年市委、市政府目标实事的实施。二要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体制改革,将义务教育完全移交区级政府管理,继续推进“学区化”建设。三要统筹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重点推进高中阶段突破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在XX新区选址新建普通高中办学试验区,加快推进XX职业教育聚集区和XX职 业技术学院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幼师新校区建设。
(五)民政事业:一要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各项工作。抓好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和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作。二要继续做好民间组织管理的各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分类指导,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上有新突破;三要做好慈善事业和福利彩票事业的各项工作。拓宽慈善款物募集渠道,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慈善救助项目和活动中来。继续实施好“留守儿童援助中心”、“慈善情暖万家”、“慈善助学”等慈善项目。四要完成XX市救助管理站工程恢复重建改造(含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和XX市社会福利院“老人康复楼”改扩建工程建设任务。
(六)文化事业:一要按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结合《XX市十二五文化发展事业规划》实际,找准切入点,准备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如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等。同时还要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二要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挖掘XX市优秀文化资源创作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的文艺作品,特别是深入挖掘提炼红色长征文化、阳明文化、土司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原生态文化等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创作文艺精品。三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 服务。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为指导,完善XX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的相关工作。四要针对“村村通”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2012年“村村通”工作实施方案,解决好11.7万户“村村通” “返盲”农户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使他们能够公平享受到“村村通”政策。
(七)人口计生: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在95.5%以上;出生人口性比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建立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网络、工作制度和保障体系,启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流入人口办理《居住证》率、出租屋和用工单位登记管理率达80%以上,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有所下降。
(社会处)
第四篇:市2010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模版)
市2010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上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频发灾害性天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农业新技术推广,突出特色抓产业,加快重建强基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各类农业项目,加大农民培训和劳务输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态势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
——夏收农作物总面积扩增,总产量略减。夏收农作物总面积174.73万亩,同比增加0.74万亩,增长0.43%;预计总产量36.86万吨(统计部门数:36.45万吨),同比减产0.02万吨,减幅0.05%。其中:冬小麦总产量32.91万吨,同比减产0.89万吨,减幅2.7%;冬油菜总产量3.03万吨,同比增产0.02万吨,增幅0.66%,呈现“粮减油增”态势。
——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其中:新建塑钢大棚7308座、0.26万亩。蔬菜总产量达4.8亿吨,总产值达6.6亿元。同比,蔬菜总产量增长7.8%,总产值增长7.3%。1-4月蔬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市场售价4.6-5元/公斤,5月上旬价格开始回落,到6月27日平均售价3.2元/公斤,下跌33.3%。沿江早春茬棚室蔬菜上市早、品质优,外地客商络绎不绝,抢先收购,特色蔬菜产品畅销省内、外消费市场,生产基地60%以上菜农收入上万元。预计7-8月份蔬菜价格将保持较低价位运行。
——12万亩冬播洋芋喜获丰收。武都区、文县、康县12万亩冬播洋芋喜获丰收,从5月初开始陆续上市,产地收购价2-3元/公斤,市场零售价3-4元/公斤,预计总产量达1.8亿公斤,总产值达3.8亿元。冬播洋芋作为农业部门一项主推新技术,给“两江一水”流域种植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价格同比涨势明显。1-6月份市场混装商品小麦2150元/吨、玉米1950元/吨,马铃薯2.4元/公斤、油菜籽4.4元/公斤。同比,小麦、玉米分别涨26.5%、39.3%,马铃薯猛涨60%,油菜籽价格基本持平。预计7-9份小麦、玉米和油菜籽价格将紧随国内市场呈现平稳徘徊走势;马铃薯价格因鲜薯上市量增加可能稳中回落。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喜忧参半
——草食畜稳步发展,价格有涨有落。全市牛存栏40.45万头、出栏7.93万头,羊存栏35.22万只、出栏11.78万只。同比,牛存栏降1.76%、出栏增2.32%,羊存栏增1.47%、出栏增5.37%。1-6月份,全市规模养殖场育肥牛、羊出栏价27-28元/公斤,市场肉价31-32元。同比,牛出栏价涨3.7%、羊出栏价跌6.6%,牛肉价涨5.1%、羊肉价跌4.2%。因肉牛育肥周期长,农村役牛大量减少,预计后半年牛肉价格可能大幅上涨。
——生猪生产举步维艰,价格持续低迷。生猪存栏103.4万头、出栏53.6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9.31万头,占生猪存栏量的9.0%。同比,生猪存栏增6.91%、出栏增5.69%,能繁母猪存栏降2.57%。监测结果显示,1月21日全市仔猪价格20元/公斤、活猪13元/公斤、猪肉20元/公斤,1月28日开始下滑没再回头,到6月27日生猪出栏价仅8.45元/公斤、仔猪10.5元/公斤、猪肉13.5-14元/公斤,分别下跌35%、47.5%和31.3%,猪粮比价降到4.3:1。连续6个月价格持续低迷,规模养殖场户每头育肥猪(100kg)平均亏损110元左右,个别养殖户已清栏出局,预计7-9月生猪价格或许有所回升。
——禽蛋生产平稳,价格微幅徘徊。全市鸡存栏407.16万只,鸡出栏179.69万只,鲜蛋产量1.08万吨。同比,鸡存栏增1.46%、出栏增4.96%,鲜蛋产量增2.54%。1-6月活鸡市场价14.5-17元/公斤,鸡蛋8.8-9元/公斤。同比,活鸡微跌1.3%,鸡蛋下跌8.5%。预计7-8月份活鸡价格可能延续小幅徘徊态势,而鸡蛋价格将会温和上涨。
(三)水产养殖面积稳步扩增。新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45万亩,网箱养殖9.88万立方米,引进自育水产种苗483.2万尾,水产品总产量461.8吨。鲤鱼、鲢鱼、草鱼市场平均售价15-16元/公斤,金樽鱼、虹鳟鱼35-45元/公斤。同比,新增水产面积561亩、增长1.7%,网箱养殖0.9万立方米、增长10%。市场水产品供应饱和,鲜鱼价跌11.4%,金樽鱼、虹鳟鱼跌33.3%。
(四)农机化作业规模有突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5.5万千瓦,到位中央和省上安排的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2950万元,已落实各
第五篇: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材料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特点可概括为:“五加快、四推进、三平稳”的良好势头。
“五加快”:一是工业生产增速加快。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50.1亿元,增长25.9%。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加快。1-5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7.4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位列全国第三、中部首位。三是外贸出口增速加快。1-5月,进出口总额68.06亿美元,增长61.9%,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前5个月,全省财政总收入465.7亿元,增长34.9%,同比提高31.7个百分点。五是工业用电量增速加快。1-5月,工业用电量185.8亿千瓦时,增长26%,同比提高33.9个百分点。
“四推进”:一是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2009年,全省GDP能耗同比下降4.54%,四年累计降低16.7%。二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省财政先后下达或预拨城乡低保资金20.3亿元、就业补助资金8.6亿元、城乡医疗保险补助资金13.4亿元。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一季度,全省80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4.1亿元,增长14.6%,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四是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一季度,省属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4.2亿元,同比增长62.9%,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43.3个百分点。
“三平稳”:一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754.7亿元,增长14.4%。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回升。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2067亿元,投资增幅回升到30%以上,达30.7%。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7元,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41元,增长10.7%。
财政收入积极向好
省财政厅
1-5月,全省财政总收入465.7亿元,增长34.9%,超出全国4.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7.5亿元,增长31.6%,超出全国地方2.7个百分点,省级收入39.6亿元,增长13.9%;市县级收入257.9亿元,增长34.8%。财政支出537亿元,增长18.5%,超出全国地方4.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
全省财政运行主要呈现两个特点:
1.财政收入积极向好。1-5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34.9%,较上年同期加快31.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前移,居全国第12位,较一季度前移13位。
2.县域财政发展加快。1-5月,县级财政总收入328.9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70.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增长41.8%,超出全省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34个县(市、区)增幅超过50%,较一季度增加12个。
工业运行强劲有力
省工信委
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25.9%;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增长45%;预计实现利税400亿元,增长55%。
工业运行主要特点
1.园区经济增长强劲。1-5月,全省工业园区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50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163.5亿元,增长91.5%;上缴税金120亿元,增长32%;招商实际到位资金550亿元,增长17%。
2.重点企业增长强劲。1-5月,江铜、新钢、萍钢、江铃、九石化、南钢6户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2.3亿元,同比增长69.2%;实现利税89.4亿元,增长55.6%。
3.工业投资增长强劲。1-5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1090.6亿元,同比增长29.3%,农副食品加工、化工、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幅达50%以上。
4.市场订单增长强劲。据调查,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1935户工业企业中,下半年订单充足的约占85%,主要集中在光伏、汽车、石化、电子、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
商务运行呈高速增长态势
省商务厅
上半年全省主要商务指标呈现出“三个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即外贸出口、走出去对外投资、口岸进出口货运高速增长。1-5月,全省累计实现出口38.52亿美元,同比增长56.7%;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61亿美元,同比增长47.27%;全省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77.79万吨,同比增长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