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人才队伍建设 走科技强警之路 努力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
重人才队伍建设 走科技强警之路 努力打
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
2011年7月19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专程到公安部消防局调研工作,并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期待,努力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公安消防铁军。这是孟建柱部长和公安部党委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对消防工作和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及殷切期望,既是对全国消防官兵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责任和动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理解和工作实践,就如何实施科技人才战略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谈些体会。
一、人才队伍是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的保证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军以才强。诸多领域的竞争和挑战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部队的人才队伍直接影响着战斗力。
(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关系到能否实现战斗力提升的决定因素,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各种要素能否有效融合促进战斗力的生成。当前,部队人才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人才素质结构上,完成一般性工作的“事务型”人员多,能出谋划策、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谋略型”人才少;知识结构“单一型”的人员多,“复合型”人才少;凭传统知识和老办法工作的“经验型”人员多,具备新知识、掌握先进方法理念的“创新型”人才少;在人才布局、数量上不够均衡,机关干部多,基层干部少;在人才编配上,人才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对接”不上等问题,都与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需求不相适应。为此,要努力实现人才由塔尖到塔底和老、中、青的“金字塔形”梯次分布;要改变单纯依靠“尖子”、“能人”的单一模式,实现由“单人”向“全员”跨越,体现出高、精、尖人才到普通人才的差异性,从而尽快形成一支规模适当、数量充足、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分布有序、配置优化的现代化人才队伍。
(二)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消防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人民群众也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着更高的期盼。加强和创新消防管理,切实完成好艰巨繁重的消防保卫、监督执法任务,使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政治建警、科技强警、文化育警”,努力提高广大官兵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把握社会消防管理和同火灾、各种灾害事故作斗争的主动权。
(三)完善人才队伍渠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不是“速生”资源。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光是靠“输血”引进人才是短期行为,根本的是依靠自身“造血”功能,培养切实符合部队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大人才建设经费投入,切实把经费管理好、使用好,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在感情上贴近,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困扰人才的各种现实难题,倾心竭力地
排忧解难;要在事业上支持,敢于把人才放在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上锻炼,积极为人才搭台子、给梯子、铺路子;要把人才的“难心事”作为各级领导的“上心事”,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帮助人才解决婚恋、住房医疗、探亲休假、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家庭涉法等问题,以关心保安心,以安心促尽心。
(四)彰显人才队伍效应。正如孟部长指出的,一个成熟、理性、清醒的队伍,不仅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还要经常反思不足,善于发现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公安消防部队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开阔视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在迎接挑战中推动消防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消防事业长远发展进步;要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着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灭火和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高新技术装备配备,努力做到面向实战、科学管用,为打赢灭火救援战斗提供可靠保障;要针对消防工作专业性强的特点,切实提高消防官兵的业务素养和实战能力,把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与科学施救的理念紧密结合起来,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增强本领、提升战斗力。
二、科技强警是实现铁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实现铁军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依靠科技强警,是公安部消防局从全国消防部队实际出发,提出的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树立科技强警意识。当前,在战斗过程中,很多官兵对高科技装备束手无策,高新器材成了“摆设”。这反映了我们实战训练的水平,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及运用与现实斗争的差距。所以。
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机遇,充分认识科技强警是新形势下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部局党委提出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就是要求我们要树立科技强警、科教兴警、科普育警、科研立警、科学建警五种意识,充分把科技运用到工作之中。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领广大官兵共同学习,养成自觉学习,掌握运用科学的习惯,营造浓厚的争先学习科普知识氛围。
(二)练就科技强警硬功。为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这个“灵魂软件”,练硬队伍“内功”,要叫响“不懂科技应用的领导失去指挥权;不懂科技应用的干部失去工作权”的口号。围绕加强消防基层基础工作,按照“学中干、干中学”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在职学历教育,组织好消防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学习法律、经济、科技、历史、文化等知识,使官兵及时“充电”,拓宽视野。立足提高官兵“听、思、写、说、做”五种能力,把扎扎实实的岗位练兵活动落实到人、落实到位,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建立适应实战需要的训练科目,加大训练力度,确保拉得出、打得响、控得住、战得赢。
(三)塑造科技强警工程。科教兴警、科技强警是消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消防工作是否有后劲、有潜力,取决于队伍素质和信息科技的发展。纵观当前部队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方面,过去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很大的功夫,发展很快,但与现实需要还远远不相适应,用“木桶”理论分析,这方面是消防工作的一块“短板”。比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息化建设硕果累累,指挥中心建有指挥
灵敏、科技含量高的指挥、信息处理、图像监视、电子地图系统,而经济发展较慢,地理环境相对偏僻地区的,科技知识普及率低,技术装备差,科技含量低。面对这种发展极不平衡、装备相对落后的状况,应加强整体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含量,进而提高战斗能力。
第二篇: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座谈会发言材料
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座谈会发言材料
道县大队政治教导员 李林哲
尊敬的各位首长,各位战友:
部局于2009年提出打造公安消防铁军的口号以来,全国消防部队上下“打铁”之声高潮迭起,都把如何打造一支消防铁军作为灭火救援业务训练的中心任务来抓,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收获了明显的效果。现在部局又把“打铁”再次提到工作议程,不同的是,多了现代化三个字。三字之差,赋予我们的是更多的责任和动力。下面,我就围绕如何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发表几点浅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首长和战友们谅解。
一、当前“打铁”工作中存在一些的问题
自部局2009年部署“打铁”活动以来,效果很好,但是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训练机制和手段不适应打造新时期消防铁军需要。传统的训练机制偏离实战,训练手段少,不能摆脱“练为赛”的实际。当前,全市部队基层中队的日常训练均以每年的两次岗位练兵竞赛项目为主,而岗位练兵竞赛项目又受经费、场地、设施、装备、特别是模拟训练设施的限制。基层中队除了开展一些简单和因地制宜的项目外,对于复杂艰巨的高层、地下、易燃易爆等特殊火灾的处臵和抢险救援专项项目不能有效地开展,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达到“练为战”的目的。二是官兵素质不适应打造消防铁军发展需要。目前,我市消防官兵文化层次偏低,虽然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警官充实到基层中队,但多数大学生干部均走上了政工、防火岗位,且没有扎根基层的理念,往往抱有混满基层任职经验就调整岗位的思想。基层中队官兵受文化层次偏低及不安心于基层的思想的影响,中队官兵在理论学习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有效掌握科技含量高、专业要求强的新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难以到位,影响了对新装备、器材技术性能、操作及保养的掌握。三是装备保障体系不适应部队实际需要。目前,支队至今还没有建立器材维护、维修制度和修理点,造成器材在使用、训练中造成的损坏不能及时得到修复,近年来部队在购买消防器材时,只进行了简单的操作培训(甚至未进行培训就分发下队),加上有部分从国外进口的器材其说明书采用的是消防专业英语而未翻译从中文,造成器材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物尽其才,很好的发挥器材的功用,有个别器材甚至在初次使用时由于对性能、使用注意事项不明导致器材人为损坏,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再者,如今部队在器材选购和保障的时候存在着“强购弱补”现象,为了满足上级要求和配备标准在购买量上基本达到标准,可是在器材选型和使用上出现了偏差。配备消防器材的本质不是拿来放着好看和应付上级检查的,而应是用来履行《消防法》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拿来使用的。第三,频繁的灭火救援任务及训练,部分常用器材装备的高频率使用,消耗、损耗大,而当前的装备管理机制,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造成常用的器材无法及时补充,不常用的器材又成了摆设,这些对消防铁军的建设、部队战斗力的提升造成了无形的障碍。
二、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的几项建议
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的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我认为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个模范:古语有云:“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此,基层大、中领导干部要以带头练为模范,一级带动一级练。要充分发挥大、中队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严下先严上”、“练兵先练官”的原则,严格要求全体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参训,按照大练兵训练教程,在训练过程中做好表率,激发战士的训练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严格落实训练中的安全教育工作,在部队安全无事故的基础上,确保大练兵取得明显成效。两个成果:一是以实战强化训练成果。要依据“大练兵”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扎实开展对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单位的实地演练,着重突出各种类型火灾扑救的针对性模拟训练,增强官兵对辖区情况的熟悉程度和各类火灾扑救的基本战术要点、措施及战斗行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实战演练提升指挥员的指挥能力,推进指战员配合默契的程度,同时还要强化进行大规模作战的能力,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战术合成训练的目的。二是以“六熟悉”强化执勤战备成果。加大对责任区“六熟悉”的熟悉力度,特别是重点单位的“六熟悉”工作。切实掌握本辖区内各单位的结构布局、疏散通道、固定消防设施及周边道路、水源情况及室内消火栓位臵等情况。同时结合中队警力、装备的实际,认真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确保部队做到“五个第一时间”,保证灭火救援行动顺利开展。三个结合:一是把练官与练兵相结合。要以干部训练工作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练兵先练官,要让基层中队干部要处处走在战士的前面。二是把练兵活动与本职工作相结合。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练兵时间和内容,通过针对性的练兵机制,切实提高每名官兵的个人素质,实现队伍整体战斗力的提高。三是把练兵活动与安全竞赛活动相结合。要始终把安全防事故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设立练兵安全员、加强安全教育、完善防护措施,保证练兵活动的安全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公安消防铁军,面临的挑战的是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的也是前所未有,我们应该以打造现代化的公安消防铁军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全面促进部队建设的全面发展,赢得消防部队的新站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第三篇: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座谈会发言
一、注重育“人”,铸牢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官兵钢铁式精神。没有战斗精神的军人是不合格的军人,没有战斗精神的军队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只有不断加强官兵战斗精神培育,使广大官兵始终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才能在应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兵心、克服困难、打赢胜仗的重要保证。我们桐乡大队要充分结合当前部队深入开展的“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和“双争”活动,坚定官兵理想信念,强化爱军精武意识,用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教育部队、熏陶官兵,使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官兵保家卫国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官兵自觉献身消防事业,苦练打赢本领,做到“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基层部队的“两个经常性”工作的开展,把战斗精神培育渗入警营文化建设中。通过组织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各类活动,以先进文化为武器,不断提高官兵的综合能力素质,使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昂扬的精神状态。
在加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教育的同时,我们桐乡大队也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1.向全体官兵发出打造铁军倡议书活动。喊出铁军建设向我看齐的口号,激发官兵“有红旗就夺,有第一就争”的争先创优意识;2.开展“铁军建设我该怎么做”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每名官兵在铁军建设中自己的职责使命,为开展打造铁军奠定扎实的基础;3.开展“听红色故事、观红色电影、看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官兵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组织我为铁军建设“献一计”活动。充分发动每名官兵为铁军建设提供金点子、好主意,为铁军建设出谋划策;5.开展一次“读一本好书励人生”活动。组织官兵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活动,学习保尔•柯察金“坚忍不拔、坚定不移、百炼成钢”的精神,锻造官兵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注重立“制”,强化制度保障,全力打造官兵钢铁式纪律。铁的纪律就是具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纪律观念。我们要通过三个结合来打造官兵铁的纪律。1.结合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理念。严格贯彻落实部队的三大条例,强化官兵的纪律观念,大力培养官兵的服从意识和纪律观念,做到纪律似铁、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在狠抓制度规定的贯彻执行上下功夫,坚决纠正思想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驰等问题。2.结合当前部队开展的“安全双百日竞赛”活动,层层落实铁的管理。强化部队管理和日常工作的检查、督促,狠抓部队作风纪律、士官队伍和正规化建设及安全防事故工作,做到部队营区管理严格规范,门卫值班制度落实到位,一日生活制度正规有序,官兵警容风纪、礼节礼貌和精神面貌良好。
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官兵“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切实加强对官兵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了解,及时掌握官兵社会交往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3.结合两个经常性工作,做深做细部队管理工作。中队干部与士兵真正做到“五同”、“五勤、三及时”(即勤看、勤问、勤思考、勤分析、勤做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弄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三贴近”和“四个知道(知道在哪里、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一个跟上”,真正把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做在平时,延伸到灭火救援现场和训练场。同时要按时召开部队管理教育和“两个经常性”工作分析会,督促每名干部牢固树立“忧患意
识”,多强调“居安思危”,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有的放矢地作好预防工作,有效克服抓管理心中无数,抓安全没有方向,不出事盲目乐观,出了事上下埋怨的现象。从规范一日生活秩序严起、从每一次接警出动做起、从官兵一言一行抓起,培养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战斗作风,树立“铁心向党、铁胆攻坚、铁血为民”的品牌。
三、注重固“本”,提供硬件支撑,不断巩固部队钢铁式装备。根据中央军委新颁布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部局基层大、中队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着力加强部队基本建设和装备建设,一方面桐乡大队将对营房内部设施进行整修,并进一步完善和增添相关设备,为履行职责使命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根据部局铁军装备配备标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装备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消防应急救援工作情况,争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合理规划特种装备的购置,避免重复建设,把宝贵的经费用到最急需的地方;二是加大装备的配备力度。结合本区域灾害事故的实际,按照“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性能先进,防护达标”的原则,加强高精尖装备的配备落实;三是加大装备的应用力度。组织器材的培训应用工作,积极开展“五知一能活动”,使官兵充分掌握装备的技术性能,能熟练地操作使用,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并加大对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保持装备的良好状态。通过开展“人人爱装备活动”,广泛开展“学标准、学制度、爱装备”和装备管理“无损坏、无丢失、无锈蚀、无霉变”的“四无”活动,突出“练为战”的目标,广泛开展装备技术操作竞赛活动,使日常的装备训练更加贴近火场。
四、注重执“法”,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提升执法钢铁式水平。牢固树立执法质量是消防工作的生命线意识,强化抓法制就是抓全局、抓法制就是抓队伍的理念。桐乡大队始终要把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作为价值去向,有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以制度促规范。根据实际明确监督检查、建审、火调等各个执法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执法责任,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员,通过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职责明晰、权责统一。二是以程序促规范。对内部审批流程责任分解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审批时限、主责承办人,明确区分审、验人员,严格实施主责承办制,在每一项执法工作中都分别形成一套与执法工作相适应的工作程序,并借助信息化技术规范审批流程,推行电子警务,坚决实施法律文书制作、法核、审批等环节网上运行,杜绝监督执法“体外运作”和执法随意性及不规范行为,从而提高执法的效率。三是以素质促规范。监督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执法水平和质量,是落实监督执法规范化的主体保障。为此,监督干部定期业务学习和执法工作分析制度,通过业务学习,集中讨论的方式重点解决执法水平不一致,执法尺度不统一,法规条款理解不全面的问题。同时监督干部还要加强消防专业知识以外的其它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使自身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执法能力,具备指导、帮助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的能力。
五、注重抓“钢”,坚持严格训练,全面提高部队钢铁式战斗力。苦练出精兵。科学正规有序艰苦的训练,是提高部队攻坚作战能力,提高打赢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消防铁军的总要求,强化队伍的体能训练,强化队伍的专业训练,努力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消防铁军。一是注重基础、强化技能。1.理论知识训练是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依据。开展理论学习,强
化队员对高层、地下、大空间、大跨度等建筑火灾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进攻路径、攻坚要点、避险逃生等方面知识的熟悉掌握。2.体能训练是高效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基础。采取魔鬼式训练法、趣味体能训练法、组合训练法、“七个一”训练法,(每天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杠端臂曲伸、100个引体向上、一套体能综合训练操、一次负重登楼、一次5000米跑)等方法加强基础体能训练,保证官兵体能素质不断增强。3.心理素质训练是官兵保持战斗力的重要环节。采取烟热训练设施、拓展训练设施等加强官兵的心理训练,主要训练队员在高温、浓烟、高空和亡人条件下的预判、反应和处变能力,突出了队员的认知、应变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4.技能训练是实现“内攻近战、强攻排险”任务的前提。在技能训练上,反复开展立体进攻、纵深进攻、排险抑爆、破拆堵漏、紧急避险等操法训练,强化了恶劣条件下队员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官兵打赢战斗的基本能力。二是注重应用,强化养成。无论是先进战术、战法、车辆器材,还是强攻近战理念;无论是战斗中的协同配合,还是安全措施的采取,都必须坚持平时养成,战时应用的原则。只有在实战中不断锻炼提高、规范养成官兵的战斗素养、战斗技能,才能实现训战一致,战时提高的目的。加强官兵的平时养成,提高灭火救援能力。1.突出训练的专业化,实现一专多能。灭火救援任务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的现场,不同的阶段,需要的攻坚任务都会有所不同。在训练中将依托攻坚组训练基本操法,突出破拆、堵漏等专业的各种科目训练,又要加强其他所有科目训练,真正达到一专多能,一组多用,最大限度满足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2.突出训练的思维化,实现模拟演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规律可循。为了达到训练实效,满足战时所需,不断总结灭火救援工作实践,总结设定高层、地下、易燃易爆、人员密集场所等各种场所,在不同部位、不同时段、灾情不同阶段的想定作业条件,根据不同的基本处置操法、战法,加强开展有针对性的模拟演练,使官兵入脑入心,应对自如,提高临机处置能力。3.突出训练的实战化,实现合成训练。灭火救援战斗,不是单一作战小组的独立战斗,需要多方协同,方能彰显功效。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立足实战,加强平时的合成训练演练。既要加强中队内部的协同训练,又要加强与专职队的协同训练。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合成训练演练,不断提高作战的默契配合,协同作战,提高部队合成攻坚能力。
综上,要打造新时期下公安消防铁军就必须要在“敢打”和“必胜”这两个方面下功夫。“敢打”,就是在面对火灾和应急救援时消消防部队要有“亮剑”精神,面对灾害事故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敢打敢拼,在精神上、气势上彻底压倒对方。“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打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必胜”铁军,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精良的装备、充沛的体能和丰富的技能是实现消防铁军的保证
第四篇:“统一思想,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
“统一思想,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
------心得体会
21世纪是开拓创新、催人奋进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喧嚣浮燥、追求个性化的世纪,各种意识形态纷至杳来。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基层消防队伍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10月8日,王政委利用远程教育系统给支队全体官兵上了一堂题为“统一思想,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主题授课。在聆听了王政委题为“统一思想,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主题授课后,我作为一名基层中队的副职干部,我深有感悟。我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下,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中来,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
一、抓住字眼,理清概念,解决何为“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问题
既然要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何为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我们就要抓住“现代化”这个关键字眼,深入理解。今年7月19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公安部消防局调研消防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防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期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努力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公安消防铁军。
孟建柱部长指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消防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以此为动力,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期待。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和创新消防管理,着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要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把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与科学施救的理念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灭火和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头脑,使公安消防部队始终保持一心为民、正气浩荡的氛围。
在这里,孟建柱部长明确提出了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期待,这就是我们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实质内容。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解决怎样加强自身思想认识的问题 在弄明白了何为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后,我们就要解决怎样加强自身思想认识的问题。打造一支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队伍,是公安部党委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的高度上提出的,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我们消防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新的期待,从而我们要不断夯实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积极的回应人民群众的新的期待。如此,我们全体消防官兵,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把思想统一到这个全局的高度上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人格魅力,来引导我们全体官兵以实际的行动自觉的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来完成人民所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三、细化措施,狠抓落实,解决坚决杜绝“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 任何一项活动,我们都有措施,都要抓好落实,只有在积极的落实、有效的监督、不断的改进中,我们的活动才会得到圆满的完成,才会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才会杜绝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在这项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活动中,我们各级领导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措施,并且把每一项措施细化到人、细化到事,让每一个人清楚的知道你的职责和任务,同时要定期的对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进行指导检验,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每级组织和个人要及时整改,确保阶段性的效果落到实处。
通过王政委紧扣时代、提纲挈领的主题授课,让我们基层干部深受启发,对于基层中队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要不断思考,摸索总结,在实际中提高自己部队正规化管理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把自己的路踩在脚下,踏实走好每一步!
第五篇:科技强警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警力与任务、形势与能力、装备与需求、传统警务模式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要求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突破困境,昆明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创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把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要控制力、要满意率”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打造人居最安全城市的核心战略,使“科技是第一战斗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强警是第一方略”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四抓工程”:保证科技强警建设稳步推进
为确保创建工作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组织有力、实施有序,昆明市重点实施了“四抓工程”。
抓理念统一思想。为破解长期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杜敏于2006年5月率市公安局所有党委成员和14个分县(市)局、直属部门“一把手”赴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南京、芜湖、杭州学习考察,带头改变工作理念,并在2007年初提出“扭住信息化建设不放”和“报警监控系统建设不放”的工作思路,把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通过分层次召开创建工作启动会、组织建设协调会、项目攻关推进会、现场经验交流会、成果经验宣讲会等形式,不断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树立“科技强警是最经济、最大的节约”理念,强力实施“不懂科技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科技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制度,自觉主动养成“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上网必浏览、办案必查询”的习惯,真正使科技强警工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抓目标倒逼进度。为使创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要求明细,昆明市制订了《昆明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建设进度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提出以整合科技资源为核心,以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载体,对指挥调度、物证鉴定、现场勘查与处置、报警监控、智能交通等项目进行重点攻坚,全面提高公安工作科技含量。通过采用目标倒逼进度工作方法,逐一明确建设要求和时限,形成了“建设项目有人抓、建设进度有人管、建设任务有人干、建设成效有人查”的良好局面。
抓领导落实责任。昆明市政府专门成立由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杜敏任组长,市发改委、市信息办、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综治办、市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各司其职、强力推进。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孟苏铁,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云南省副省长刘平,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
等省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听取专题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并从政策、经费、装备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极大地帮助公安机关解决了一大批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
抓整体协作推进。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先后以文件、“市长令”、制度等形式出台《推进科技创安、打造平安昆明“十一五”建设规划》《昆明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关于聘请公安科技建设专家顾问的决定》等规范性文件,全方位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科技强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建立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项目咨询、论证、验收、评审制度,为整体推进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四项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要做好科技强警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靠科学管理、靠严格奖惩、靠全程监督、靠执行落实。为此,昆明市公安局逐步完善了“四项工作机制”。
建立科技项目规范管理机制。在创建工作中,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才能保障创建工作协调有序发展,也才能防止重复建设,杜绝资金浪费。为此,昆明市公安局先后制订了《科技建设管理规定》《科技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安科技建设项目、公安科技设备、公安科技人才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科技项目建设有章可循。
建立全程追踪考核奖惩机制。科技强警的成败取决于全体民警的创新意识、执行效果和工作积极性,为深度挖掘潜能、激发工作热情、培育创新意识,昆明市公安局制订出台《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个人)评选表彰暂行办法》,每年至少对5个基层科、所、队及40余名从事公安科技工作的民警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进行全程追踪考核评估,使民警正确面对压力,主动寻求动力,激发创建活力。
建立督察倒逼落实工作机制。2007年,昆明市公安局将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项目和电子监控报警系统建设纳入市政府、市公安局重点工作考核,并进行分解立项督办,切实强化督察、问效、问责三大手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督,做到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察倒逼落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计划、按要求实现。
建立科技人才重点培养机制。通过选拔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派出业务骨干跟班学习、加强科技人才招录等方式,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大幅提高。目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25名,占全市总警力的8.25%%。2年来,在信息技术、行动技术、刑事科学、智能交通等方面分别获省、部、市科技进步奖。全面落
实基层科、所、队配备信息员(科技协管员)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全部公安业务部门和基层科所队室及点、线、面均有科技强警人才储备的立体格局。
“四个加强”:服务实战和群众满意是目的在科技强警工作中,人员素质是基础,经费投入是保障,规范制度是支撑,应用效果是关键,服务实战和群众满意是目的。为确保创建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开展,昆明市重点突出了“四个全面加强”。
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昆明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科技大练兵,并投入上百万元培训资金,累计组织251期16513人次的科技专业知识和技能集中培训,使每名民警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同时,通过召开举办丰富多彩的培训会、演示会、宣讲会、博览会和科技活动周等方式,不断提升民警科技素质和应用水平,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全面加强经费投入。昆明市公安局相继出台《昆明市公安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昆明市公安局“金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等文件,以落实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制度为抓手,狠抓科技强警经费保障落实。近2年来,昆明市共投入科技建设资金2.4亿元,争取省、市两级科技部门2000多万元的立项资助,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了充足资金。全面加强标准制订。为确保科技强警创建工作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市政府和市局制订下发《昆明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昆明市公安机关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信息采集工作的规定》《信息采集室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让各级各部门和一线民警“瞄得准目标、看得清标准、抓得住关键、找得到措施”,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准确的参照。全面加强基础建设。现已完成2000兆接入公安二级网和四城区分局、直属部门千兆网的改造。昆明市公安机关各级各部门共开设443个局域网网站;县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已全部完成“三台合一”建设;百名民警专网计算机拥有量由创建前的42台增加至76.5台;全警数字身份证的拥有率从创建前的54%增加至100%;基层一线民警350兆集群电台配备率由创建前的52.6%提升至61%;信息中心已建成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网页服务三层运行支撑体系,共采集各类基础信息1.8亿条,信息资源库的年访问量超过280万次;新建143个标准信息采集室,覆盖全市243个基层所队;全市14个刑事技术室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建成容量为100万枚的市局中心指纹库,已采集30万枚现场指纹,比对速度提升到10万枚/秒,指纹活体采集占全市采集总量的80%以上;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启动建设以来,全市公安机关自建3458个报警监控探头和78个三级监控中心,利用社会资源建设63603个监控探头。
“八个促进”:
增强科技强警建设示范效果
科技强警的成效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实战应用水平的高低上和服务群众质量的好坏上,为使科技强警的效果最大化,昆明市集中用“八个促进”增强科技强警的示范效果。用科技促进侦查破案。建立贴近基层、突出实战业务需求的流程化、规范化、角色化的“刑事案件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工作和信息工作的双向促进。利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网络化审核审批,以执法操作标准化促进执法办案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合系统信息资源,实现了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指纹信息的关联采集和应用,为信息应用、分析研判、指导侦查创造了条件。2007年以来,全市利用网上信息资料协破案件2275起,同比增加206起;利用指纹查中案件首次突破千起大关,同比上升了15.4%。
用科技手段促进信息研判。昆明市公安局设立信息研判专门机构,制订配套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基于警务信息平台、省厅研判平台和110警情自动分析系统的日报送、周汇总、月分析和突出问题适时研判、适时分色预警的工作模式,为基层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有力推动了“警力跟着警情走”和“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新型警务模式的形成。用科技支撑促进平台建设。昆明市公安局从2006年底筹资1437.4万元建设连通所有公安应用系统和八大资源库、集网上办公办案和警情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全力构造“全警参与、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格局。通过采取强行推进和强力入轨等措施,初步实现了警务工作程序化、法制监督全程化、民警考核智能化、岗位工作数字化、管理结构扁平化的目标。目前,近90%的基层民警在网上办理日常业务工作。
用科技成果促进禁毒斗争。全力加大了车载式、便携式X光机,个人防护装备,毒品微量检测,取证设备等装备投入,3年共破获贩毒案件13912起,其中万克以上案件63起,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向实战部门和派出所发放9000余份新型毒品、毒物快速检测板。全市呈现出无毒县乡增多、毒品犯罪下降、社会吸毒减少、毒品市场萎缩的良好态势。2008年9月19日,昆明市强制戒毒所研发的新型毒品成瘾戒断药物新毒康胶囊正式获得生产批文,结束了我国在新型毒品成瘾者戒断过程中没有戒断药物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在新型毒品成瘾戒断药物领域的空白。
用科技促进治安管理。准备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20万个报警监控探头,目前,已经建立完成67061个。通过近一年打防“两抢”犯罪的工作,不仅打破了历年来“两抢”警情频发,刑事、治安警情持续上升的历史,还提前实现了市局制订的下半年每天“两抢”警情控制在个位数的目标。4244家旅店安装完成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安装率达99.6%。该系统建成以来,通过系统自动报警共抓获公安部网上通缉在逃人员598人,使用效果排名全省第一位。通过二代证办证信息的碰撞比对,共抓获了41名公安部网上在逃人员。利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收集80余万条治安基础业务工作信息。
用科技创新促进交通管理。针对昆明市混合交通模式及交通供求严重失衡的现状,应用科技手段对交通管理进行整体谋划,对昆明市内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周密、详实的调研,在昆明主城区采用了路口“禁左”措施及部分路段实施“绿波信号控制”等科学管理方式,改善了昆明主城区交通拥堵的状况,高峰时段通行车速由此前的不足10公里每小时提高到了21公里每小时。
用科技导侦促进精确打击。市局共投入了653万余元专项建设经费,率先在全国城市公安行动技术部门建成了技侦侦控系统;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先后完成了“移动侦查取证指挥车”等多个技侦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其中,“移动侦查取证指挥车”获第三届全国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三等奖和2006全省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技侦地理信息系统”获2007全省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
用科技措施促进便民利民。市局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户口迁移网上办理,并通过电话查询、手机短信、互联网门户网站等方式,不断拓宽与公众联系、沟通的渠道,提供服务群众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