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202_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通知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12-968570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0 11:10: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通知

聊环发[202_] 号

关于开展202_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环保局、各分局:

为推进生态市建设,根据省厅《关于印发<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和<省级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请你们立即开展202_年度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对已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乡镇(名单附后)是否满足现行创建标准逐项进行说明,对照规定,查漏补缺。对满足现行创建标准的乡镇,市局将统一进行更名,颁发证书及牌匾,并报省厅备案。

二、严格按照《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 1

和《省级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开展申报工作。

三、各县(市)环保局、各分局选取辖区内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开展创建工作。为保证申报质量,原则上各县(市、区)省级生态乡镇申报数量2-3个,省级生态村申报数量2-3个,经市局筛选后报省厅。

四、所有申报材料整合装订成一册,依次为目录、申报表、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等,各部分页码可单独编排。对只考核办事处的指标,乡镇无需填写。环境保护规划原则上采用旧指标,规划只需提交电子版。

五、各县(市)环保局、各分局负责人要对有关乡镇、村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保证材料质量。

根据《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市局需组织专家对申报乡镇、村进行实地审查,并对达到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的乡镇在市级主要媒体上公示一周,因此,原环境优美乡镇的有关情况说明及本年度申报材料务必于8月15日前报市局生态科。

第二篇:关于转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

关于转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申请资金补助的请示

省环保厅、省财政厅:

柘荣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县份之

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省环保

局与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

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正如火

如荼地进行。于

20092007年元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年柘荣县政府决定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成立

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编制《柘荣生态县建

设规划》,年月日在我县组织召开技术审查会,通过专201076

家评审论证。目前我县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

展。城郊乡、东源乡于202_年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环境优美

42010乡镇,双城镇青凤村也于年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生态村。4

根据福建省财政厅、环保厅“关于组织申报生态乡镇、生态

村资金补助有关事项的通知”(闽财建[202_]182号)的精神,特

转报省环保厅、省财政厅,恳请给予资金补助。

一、城郊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申请资金补助项目,城郊乡位于县境北部偏东属闽浙两省三县五乡二镇结

合部,总面积74.75平方公里,下辖个行政村,有152978户12200人。

202_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把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列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按照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建设指标开展创建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2_年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开

4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乡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生态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共投入资金万元,尚200

缺口万元。因乡财力有限,特转报省环保厅、财政厅,给20

予资金补助为盼。

二、东源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申请资金补助项目

东源乡位于柘荣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

人口13331120.5平方公里,总人,下辖个行政村。该乡自182007年创建省级环境优美

乡镇以来,全力实施清水、蓝天、家园、绿色和宁静“五大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源头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控制排污总量和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年月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环境优202_

4美乡镇。创建工作总投入万元,缺口资金万元,鉴于该27520

乡财政困难,特转报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给予资金补助为盼。

三、双城镇青凤村创建省级生态村申请资金补助项目

青凤村系省级优美乡镇──柘荣县双城镇下属行政村,该村占共有户、人。年以来,青凤村为主动融入双城镇118478200

2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及“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对照“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及实施方案和镇环境规划具体要求,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经过几年努力,工作成效明显,并于202_年被省环

保厅授予“第三批省级生态村”称号。为保障创建资金投入,镇、村两级积极拓展资金渠道,采用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村民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增加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为方针,统一实施“四改”工程,实现水、电、闭路、宽带等户户通,对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柴草、农具和杂物的堆放,设立固定的垃圾场,完善道路两侧绿化带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等工程。项目总投资万元,资金300

缺口万元。鉴于该村财力有限,特转报省环保厅、财政厅,10

给予资金补助为盼。

妥否,请示复!

附:

1、城郊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申请资金补助的报告;

2、东源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申请资金补助的报告;

3、双城镇青凤村创建省级生态村申请资金补的报告。

柘荣县环保局

00柘荣县财政局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报告

xx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xx省xx南部,北与XX乡毗邻,南接XX乡,西邻XX镇,东与XX镇接壤。县道南北纵贯全镇,场镇距离xx城129公里,向南沿省道至XX县,往北接XX路至xx城,沿省道往东至XX市。交通较为方便,是周边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33.7平方公里。辖9村,57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5个,3580户(其中:村庄2866户;场镇714户),总人口9819人(其中:村庄人口7301人;场镇人口2518人)。

把xx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载体也是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

为促进xx的可持续发展,按照xx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xx于202_年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此次创建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xx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了xx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优势和问题。参照规划要求,从xx环境保护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环境意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为xx创建省级生态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发展依据。

二、创建工作情况

1、创建历程

为促进xx的可持续发展,按照xx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xx于202_年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本次申报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2_】75号)、《xx省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川环发【202_】95号),依据《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框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xx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了xx创建省级生态镇的优势和问题。202_年xx对XX村、XX村、XX村进行了生态村的创建及上报工作,202_年广环发[202_]16号文件正式通过了XX村、XX村.XX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生态村;202_年xx又对XX村、XX村、XX村进行了生态创建申报工作,于202_年广环发[202_]16号文件正式通过了XX村、XX村、XX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生态村。到202_年xx生态村创建达6个行政村,总户数2160户。从生态村的建设当中,其中六村的生态环境明显较好,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又从xx环境保护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环境意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为xx顺利创建省级生态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

2、基本条件要求及达标情况

(一)、机制健全

根据省级生态乡创建的要求,xx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各部门、各站所,场镇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大学生村官负责具体的资料报送工作。同时制定了《xx环境保护工作制度》,要求每位环保工作者切实贯彻执行,认真履职。按照创建省级生态镇的要求100%的完成健全机制的工作。

(二)、基础扎实

xx人民政府对省级生态镇的创建工作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宣传。群众也对创建工作十分支持,全力配合政府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到创建工作中。在生202_年xx顺利完成了XX村、XX村、XX村的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202_年顺利完成XX村、XX村、XX村的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使得xx完成6个行政村的生态创建工作,达到2160户,超过全镇总户数的60%,编制或修订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达到了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标准。

(三)、落实政策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上级的排放要求,顺利完成减排任务,使得生物能源的利用进一步提高,辖区内没有任何乱捕杀现象,也没有乱砍乱伐现象,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明显的取得了进步,动植物的数量明显增多。近三年来未发生一起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保有量1152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得到有效巩固,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顺利完成上级的创建标准。

(四)、环境整洁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我镇城镇化布局趋于合理,主要表现在,道路畅通无阻,物放有序,干净整洁。在各单位协助下,在剑南路沿线开展经常性工作,确保无乱倾倒、柴草堆码整齐,不暴露白色垃圾。合理安排和管理,政府上街3人,场镇主要干道沿路3人,共6人的岗位资源。场镇乱搭乱建,过时标语,牛皮癣,河沟垃圾由镇爱卫办组织4名岗位人员开展经常性工作,确保干净,整洁。学校、各单位都得到有效规范,门前实行“三包”制度,各项登记规范。居民聚居点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民生优生、风貌统一”的原则,通社道路加强配套杜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镇容村貌变化较大。

(五)、公众满意

通过前期的创建工作,全镇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得到较大改善,由前期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在创建当中,利用多种宣传方式,使得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加上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城乡环境保护氛围浓厚。在以前经常有群众反映环境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现阶段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群众反映环境问题的情况减少很多,环境问题也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全镇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空前的加强,通过环境保护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并且理解环境保护和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得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也逐步提高,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3、技术指标建设完成情况

(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 xx在以前,应用水源得不到有效保护,水质也存在问题;农村饮用水更没有保障,群众对水的卫生要求不高,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缺乏认识。xx通过集中式饮水项目的改造,使得集中供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通过对水源的相关清理和整理,使得水源水质保持较高地水源水质,管理上加强镇村两级的共同管理,镇级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检验,村级负责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加强人员对水源的巡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治理,确保水源水质保持较高水平。根据xx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xxxx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农村饮用水符合《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标准。目前,场镇上居民采用集中式供水方式外,其余村的村民多采用分散式供水的方式。农村自来水站92处,供1351户4728人饮水,分散式供水人数2591人。根据检测结果,202_年5月份,xx乡集中式饮用水和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100%。

(二)、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

在生态镇创建以前,xx在生态管理上基本是停留认识阶段,群众的认识基本上属于空白,对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根本不了解;同时对环境的保护也就无从谈起。通过生态创建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搞好人居环境建设。划分出xx域属Ⅱ类水环境功能区,xx环境监测站对xx的地表的地表水监测,设臵了西河监测点1个。根据水体特征选取PH值、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粪大肠菌群六项监测因子。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进行,作好样品的前期处理,监测中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202_年5月份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抽样化验,结果是xx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评价,xx西河地表水水质6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

为了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推广清洁能源,限制燃煤、烧柴,加强农村沼气利用;建筑物扬尘治理,餐饮业废气治理,禁烧秸秆,养殖场恶臭治理;加强环境管理,空气质量不断推升,做到环境与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同时广元市环境监测站于202_年5月12日至5月14日对xx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连续3天的实地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因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日均浓度低于《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评价。xx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加强对交通噪音污染控制;社会生活噪声控制,严格控制商业噪声,禁止使用打功率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禁止在居民住区夜间施工,在施工现场或交通道路的两侧,设臵足够高度的围墙或挡板使噪声强度减弱,逐步规范建筑装修市场,依法征收建筑施工噪声排污费,加强现场监督执法检查,促使施工单位做到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排放,倡导文明施工,争创环保型文明施工单位。xx环境监测站于202_年5月12日对xx噪声环境质量进行了实地监测,设臵了6个监测点位,每天2次,昼间1次,每次连续2小时,取等效连续A声级值。监测结果表明,xx场镇地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和夜间都能达到噪声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功能区标准。镇区各功能区的昼、夜间噪声基本符合噪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标准,乡区噪声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或优于2类功能区标准。

(三)、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处理率

xx在生态创建前,没有任何工程化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都是直接外排,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利用生态创建之机,引进项目,建成场镇1座200立方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有少部分居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简易过滤后直接排入水体。目前xx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50.1%。xx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接纳水体。集镇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最终排入接纳水体。目前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9村中有5个村,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以分散处理为主,集中处理为辅。通过简易化粪池处理过后,在排入较为集中的集中处理点,进行集中的过滤处理,最终排入水体。还是存在部分群众的生活污水处理条件落后,或者成本过高,资金缺口也是影响生活污水不能处理的原因,且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的比例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行政村的比例和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

在之前,城镇垃圾有集中处理,但也是比较粗放的,农村垃圾,就是随便扔,随意化处理。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和清洁城乡行动,并制定了日常保洁、清运制度,9个行政村有5个村建立了垃圾“户集、村收、镇处理”的运作模式。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就近方便的原则,配臵垃圾桶、果皮箱,建立垃圾中转站。农村集中居民点配臵保洁员和保洁车,科学设臵垃圾填埋点。场镇设臵垃圾中转站,配臵垃圾清运工具。生活垃圾集中处臵的行政村比列为55.55%。xx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已建成,服务XX场镇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场镇、XX、XX村、XX村、XX村等单位,日处理垃圾5吨,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主要问题表现在,管理水平落后,资金缺乏,导致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健全,人的自觉性不高,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起不到有效保持作用。

(五)、重点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

xx属于传统农业乡镇,祖辈至今任然以农业作为主体,带发展小商品经济,没有现代工业企业,也就不存在现代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排污标准合格率为100%。

(六)、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

xx在过去对餐饮业的管理就比较差,对餐饮业的排放也就无所谓的排放管理标准。餐饮业在XX较为落后,但也对存在餐饮业进行集中培训管理性要求,XX餐饮业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标准。主要是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在今后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七)、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xx在以前对粪便的松鹤利用较差,主要表现在对粪便的处理方式简单,认识水平较差,综合利用能力差,利用水平不高。xx有规模养殖户82户,年出栏生猪500头左右,粪便采用化粪池和沼气等多种方式处理。养殖废水部分经化粪池处理后综合利用,用作农田、蔬菜种植基地的浇灌,实现种养结合的有机循环,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0%以上。在建设中还没有更合理化综合利用方式,效益不够明显。

(八)、农作秸秆利用率

过去对秸秆利用主要有以下方式:回填、焚烧、燃料、饲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污染、利用率不高,用途过于落后、产生的效益不高。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通过对上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查发现其中:秸秆还田率为57%、秸秆饲料率为22%、秸秆能源为5%、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率为0、秸秆基质率为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0%。在秸秆综合利用中,还是缺乏技术的有效利用手段,群众宣传科普较为落后。

(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在没有启动农村厕所改造以前,农村厕所简陋,蚊虫滋生,病菌到处传播,没有公共卫生间,方便极为困难。通过卫生厕所的建设和管理能够达到《国家卫生镇考核标准(试行)》规定,公厕有专人管理,保洁落实,地面及四壁整洁,大便池有隔断,便池内无积粪、无尿碱,基本无臭、无蝇蛆,粪便池有盖,粪便不满溢。场镇住户均享有卫生厕所714户,辖区农户无公害化厕所2160户,普及率达85%。

(十)、农用化肥使用强度和农药使用强度

xx在过去,由于在山区,条件较差,农药和肥料使用强度都不高,对于农民来说,农业种植成本会过高,同时会增加负担。xx农业生产主要用化肥以氮肥为主,其次磷肥。单位面积化肥使用强度214.29kg/公顷。每亩土地农药使用量为2.504kg,全镇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据估算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在95%以上。利用科学技术,xx的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强度会进一步降低。

(十一)、使用清洁能源用户的比列

xx在你能源利用上,一传统的柴草为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叫严重。在现代清洁能源开发不断进步,清洁能源种类的增多,费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xx辖区清洁能源的普及率约为53%。其中:能源以电能394户占11%、沼气430户占12%,天然气714户占20%,灌装液化气358户占10%,以秸秆、煤约占全部能源的47%左右。有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xx在清洁能源的利用上还有较大空间。

(十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xx在过去人均绿地面积维持在较低水平,人们绿化意识落后,保护意识较差。经过紧急发展,全镇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公共绿地面积也成增加状态。公共绿地主要分布在场镇和居民集中安臵点上,公共绿地面积为2.31公顷,目前场镇居住人口约为2518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1平方米。

(十三)、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以前道路两旁一片光,通过上生态创建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全镇的道路绿化面积在逐步增加。xx全镇通村路全长214公里,根据现场调查,公路沿线两旁基本都栽种行到树,以柏树、桤木树、马尾松为主导的行道树。集镇道路绿化普及率为85%。

(十四)、森林覆盖率

xx生态状况良好,境内森林资源丰富。202_年xx各类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共1654公顷。202_-202_年xx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约6公顷、荒山造林约5公顷、营造生态公益林6公顷、生态经济林7公顷,管护退耕还林面积4公顷,202_年镇辖区内林业用地面积为168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6.3%,到202_年xx的森林大道70%。

(十五)、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 xx按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积极建设“猪-沼-疏(果)”生态种植区,总计种植面积为29364亩,其中小春粮油面积6201亩,产量202_吨;大春粮食面积7966亩,产量3448吨;油料总产量面积6010亩,产量1346吨;烤烟面积580亩,产量51吨,蔬菜产量面积3000亩,产量492吨。水产品产量738吨。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占51%。

三、取得成效

1、农村生态给群众生活带来活力

如今xx自然条件良好,境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森林面积达到24810亩。xx结合灾后恢复重建,结合新村建设,抓好项目配套,大力推广卫生厨房,卫生圈道建设,环境整治,镇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

2、水源、水质、空气、声环境质量进步显著

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全镇生态环境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水源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进一步满足了生活用水,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空气质量也进一步控制,空气质量也进一步提升,声噪和生化环境实现进一步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大幅度上升。

3、生态改善,创农村农业发展新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也逐步提高,农业综合利用率也成上升趋势。农田废物利用,通过科学规划,推广新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在生态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农业生态系统也得到保护。农业化肥和农业农药的残留合格率都实现质的提升,充分发挥表现了xx在农业发展的生态理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关键作用。

4、生态环境管理更加科学化

在宜居环境上,全镇上下一心,做足工作,做深想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通村道路的绿化工作,集中式供水,生活用水的科学处理,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和集中销毁。人员的配备和落事故案例程序,安排专人对环境内存在的垃圾定期处理,收集到一处,安排专业人员集中式的处理,达到环境承受排放的标准。

5、生态保护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都没有放松过,建立了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工业污染排放完全达标,农作物利用也达到国家标准,农村卫生厕所也实现质和量的跨越,污水处理方式也逐步增多,处理量也增加,有效的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绿化公共设施也在增多,群众的生态觉悟也在增强,xx正在努力建设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

214年8月20日

第四篇: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水磨关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自省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村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坚持以加强农村交通、文化、环境卫生等基础建设为重点,积极依靠群众,加大生态村建设力度。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水磨关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省级生态村。下面就创建工作作以总结:

一、基本情况

水磨关村位于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距永昌县城10公里处。水磨关村是焦家庄乡乡政府驻地,焦新公路横贯全村,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全村辖八个社,576户,2146口人,共有党员76人,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12名,占1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7名,占10%;女党员10名,占14%。共有村干部5名,村“两委”班子各5人,交叉任职1人。耕地面积3790亩,人均1.8亩,属河水灌溉区,主要以大麦、小麦和日光温室种植为主导产业,202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390元,并获得的“金昌市市级文明村”称号。目前,我村正在积极筹建水磨关湿地公园,围绕亮点、看点、卖点、游点规划好全村旅游产业,特别在街、路、馆、园等设施建筑上融入骊靬文化元素,在进园视角、产业发展、住宅布局等方面要体现与骊靬文化相匹配的特色创意,将水磨关村建成集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

二、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堡垒作用

紧紧抓住支部班子战斗堡垒这一核心,把现有的村两委班子建设好,增强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切实提高村两委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通过村两委会,在议事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学习和工作业务学习,建立学习型村两委班子。通过开展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党风廉政建设制、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强化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村党员干部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牢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要牢记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把村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改善村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按照洁化、美化、亮化、硬化、绿化的总体要求,村上多次召开两委会议及村民代表会,统一全村上下思想认识,将创建省级生态村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同时成立了创建生态村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做好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全村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加大宣传教育,做到齐抓共管

生态建设需要全村上下共同参与,为此我们加大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造成良好的生态氛围,不断提高齐抓环保意识。一是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学习会,传达并学习省、市、县关于生态村创建文件精神,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二是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市内创建试点村和先进村参观学习,用活生生的事例激发他们的创建热情。参观回来后,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和种种益处,调动了群众参与修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抓好“法定节日宣传”。充分利用了每年的“3.12”植树节、“3.23”世界气象日“6.5”世界环境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让大家充分意识到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四是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致富带头人的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着力培养村名的生态意识理念。五是充分利用宣传窗、宣传栏、宣传资料、致村民的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的文件精神。自创建以来,我我村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000余份,在重点地段张贴宣传横幅10幅,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将生态建设宣传到村到户,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水平,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参与中真正意识到生态建设的迫切性,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都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四、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规章制度

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广泛听取农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水磨关村创建省级省级生态村环境保护规划》和《水磨关村创建省级生态村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建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综合配套,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规划方案既有针对性,有具备指导性。为了抓好创建工作,村上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作为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制度保障,强化村民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的意识,引导和规范村民的行为。

五、主要工作

(一)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纯收入,近年来,我村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广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成立8个合作社,202_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

(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向各村民小组长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各村民小组均成立保洁队伍,并落实长效管理办法,对保洁员进行考核,靠实责。全面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村社主干道路、小广场以及道路两旁进行整修和绿化,达到美化环境造福子孙的目的。全村共有 眼饮用水井,饮水合格率达到100%。

(三)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我村自筹资金20余万元建立水磨关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体系,配臵垃圾清运车2台,每个村民小组至少设臵1处垃圾收集点,每2户农户门前摆放果皮箱,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及宣传栏。建立村庄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收集清理机制,基本达到村庄垃圾全收集、全清运。202_年生活垃圾存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率达到8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70%,村域内没有工业厂矿,无工业污染排放。

(四)加大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村十分重视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设臵基本农田保护区,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新修渠道、维修机井,提高农业税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将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合理化利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截至202_年,我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5%,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村委会历来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每年都进行植树造林和林地补植补造工作,绿化覆盖率达到39%,高于我市农村绿化覆盖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72%,农药化肥使用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 %上升到 %,这些指标平均达到或超过创建国家生态村的创建要求。

六、工作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生态村的工作,村内生活垃圾、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基本做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转变为肥料、饲料和燃料,乱堆乱放乱弃和露天排放现象得到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得到美化,村民生产沈国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建生态村可以从多个环节促进农民增收,首先是推广新型能源技术,通过“一池三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以此节约农民的日常开支,其次是推广农业生态新技术,通过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科学水平,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减少农药化肥的经济投入量,增加农民收入。再次是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提高农民在养殖方面的收入。

(三)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观念的转变。通过生态村的创建,在全村实现了生产田捡垃圾由乱推乱放向集中回收、专人定时清理转变;实现村内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到处乱排、乱堆、乱放向集中堆放、专人管理、分类回收、分类处理转变;实现了农村生活用能由村民砍伐树木、铲草皮、用作物秸秆炊事向可再生新型能源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的转变;实现了农业大量生产使用化肥农药想大量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转变;实现了畜禽养殖由原来的传统养殖向科学的养殖方式转变;实现了广大农村由原来的自给自足的商品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转变;实现了由原来的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向村风文明、村容村貌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转变;实现了由农民有原来散漫无人管束乡村规约束自我竞争转变;实现了由原来的破坏环境向保护环境转变。

七、下一步重点工作

在此次国家及生态村创建过程中,我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这只是初步的阶段,对照上级的要求和村民的期望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村民的观念还没有彻底的改变等,对此我村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种设施管理制度,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责任,继续深入开展生态村的创建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思路,找准工作重点,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为重点,加快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全面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争取以全村带动全乡其他村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各项管理条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做好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完善垃圾收购清运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和保持村内净化、绿化、美化的优美环境质量目标。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和创建优美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彻底改变不重视环境保护的陈旧思想,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总之,借助此次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活动的机遇,我村将继续加强领导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各项制度和责任制,强化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把水磨关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社会秩序良好、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村。

水磨关村村民委员会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关于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202_年我县将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省级生态乡(镇)达标是申报省级生态县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我县创建省级生态县的成功与否,为使我县创建生态县工作落到实处,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XX”的发展战略,按照“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扎实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力争202_年全县13个乡(镇)(梅水乡除外)达到省级生态乡(镇)标准。

二、工作任务

按照《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和《XX县生态建设规划(202_-202_)》的要求,在202_年底,将我县的13个乡(镇)(注:不包括梅水乡,梅水乡已于202_年获取省级生态乡命名)全部完成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达到《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的要求。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1、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必须按照乡(镇)环境规划要求向县环保局提供创建生态乡(镇)的相关数据及资料。县环保局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在3月份之前确定好乡(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单位,5月之前完成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专家对乡(镇)环境规划进行评审,7月份完成向省、市提交202_年达标乡(镇)的申报材料,并做好迎

接市专家组的初验工作。

2、各乡(镇)开展生态示范村建设,编制生态村环境保护规划,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应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环境状况良好,至少保证4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市级生态村建设标准。

3、县环境保护局负责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避免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力争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达100%。202_年4月底以前完成对各乡(镇)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

4、县农业和粮食局、林业局、水保局、矿产局及各乡(镇)政府应各司其职,严格监督执法,使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坚决制止滥垦、滥伐、滥采、滥挖行为,坚决打击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5、国土部门、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要制定可行方案,严厉查处乱搭乱建行为,对乱搭乱建畜禽养殖场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给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并处罚。

6、县畜牧水产局,必须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完善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设施。

7、县城市管理局及各乡(镇),保障城镇街道垃圾清理及时,以现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为基础,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效率,积极推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确保农村及街道容貌整洁。

8、县林业局、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稳步推进我县森林覆盖率迈上新台阶。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的具体部署。省级生态县的创建工作由县环保局进行负责牵头,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服务大局,加强对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的组织力度。各乡(镇)应在3月之前成立专门的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责任人,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同时,要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有效推进创建活动的开展。县环境保护局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督查,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2、落实资金保障

由县环保局牵头,各乡(镇)密切配合,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乡(镇)环境规划,年内全面完成各乡(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经费由县财政统一解决。

3、广泛宣传发动

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有线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积极开展有创意、影响大、效果好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生态县创建工程建设对推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道德教育,切实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形成积极行动、自觉参与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4、多措并举齐抓

驻各乡(镇)、各村(社区)“三送”工作组,是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挂点责任单位,要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当作提高当地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大事,实事来重点落实。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与当前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将创建指标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创建资金与新农村建设资金捆绑使用,创建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共同建设。

5、强化考核督查

县政府成立XX县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督查组(设在县环保局),各乡(镇)应及时提供乡(镇)环境规划成果,按要求编写创建生态乡(镇)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准备好生态乡(镇)的申报材料,做好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迎检工作。各乡(镇)长为创建生态乡(镇)第一责任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将给予表彰,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达标要求的,将根据县政府上府发[202_]22号文件的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制”。督查组应定时到各乡(镇)督查,重点督查材料补报及部分指标不达标的整改措施等内容,督查情况将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分管领导,并下发督查通报。

附件:

1、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

2、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0一一年三月二日

202_年度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通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