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2-1053614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8 21:51: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新课标是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课标建议中指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明白了在写话习作教学时要准确地把握写话习作的目标序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起始阶段,目标不要太难,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提前,也不要盲目拔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写话习作和自由表达;在写话习作评价时也要准确地把握写话习作的目标序列,爱护童心、童趣、童真,不要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不要老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目标,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降低门槛,放缓坡度,本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才能让孩子们不惧怕作文,将作文当成是心理释放的需要,真

正达到“言由心生”的最高境界。

总之,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评价,随机的评价较多,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关注学生有新意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等,使用“激励、调整、引导、示范”等各种方式,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_谈谈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说起语文教学,让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了。那么怎样让写话习作教学不再困扰我们呢?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了,带了两轮学生,在培养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标进行教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不是一种负担。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目标是: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因此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我让学生用拼音写一句话,不限内容。学习写生字时就用学习的生字(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写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事情,甚至是一条短信也可以。结果学生的兴趣很高,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每天不用我布置作业学生早早的就完成这项作业了。其实在写话中学生不仅有了乐趣也养成了一种好习惯,那就是乐于写话并且留心周围的事物。慢慢的大家总结出要写一句完整的话要交代清(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我感到很欣慰。到了中段,习作教学把写话教学提升了一个坡度。三年级就是一个转折期。好多孩子犯了难。针对此情况我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遵循“让所有学生‘吃饱’,让一部分学生‘吃好’”的原则,因人而异、要求不一,因材施教、个别指导。从一句

话加成了三句话慢慢变成一段话。而且我会在每天早读时间留五分钟时间讲讲我们周围发生的人或事或我对某一广播的看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就是将你看到的人或事写下来,这样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也让学

生有话可写。通过我的鼓励,讨论孩子在交流中丰富知识,获得方法。到了中期阶段,重点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写好一句话。首先让学生认识句式——“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怎样的干什么?”在理解这种句式上,激励学生把这些句子写下来,让学生反复练习,可为他们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要注意的是训练中要求一定要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开始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

总之,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是语文的综

合性学习评价,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关注学生有新意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等。同时教师只有把握住低段写话训练起步的要求。遵循“学词写词——学写句子——写小片段”的基本序列。在低年级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写话,到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 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第三篇:作业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写话习作目标序列——作文教学与评价的导航

202_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孩子们也是“谈文色变”。老师一说写作文,学生就开始翻作文书找范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写作的目标定位更科学、更合理。课标建议中指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第三学段继续“习作”,从写话到习作再到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作。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层次性、发展性,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写作教学序列与内容的不同安排体现了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小学阶段要降低门槛,要放缓坡度,不要太着急,欲速则不达,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上规矩不要早,也不要太严。从“写话”到“习作”,遵循了学生年龄的发展、知识结构的递进、积累运用的能力等。它犹如引航的灯塔,对老师的教学和评价也起到明确的指导意义。

以“内容与形式”这一方面的目标和要求为例,第一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1

便条进行交流。”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有了这些具体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就有了方向。如:一年级学生开始学写话,我们就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想说的话,吐露真情,为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听过一节一年级的写话课,我随机看了身边两个同学写的话,其中一个同学写的是:今天,我在课堂上得了一朵小红花,我真高兴!相比较另一位同学写的:今天,我和妈妈去海边玩,大海真美呀!同样在叙述一件事,同样在表达自己的心情,同样用到了“高兴”“美”等好词,我们能给予的评价却不一样,前者说真话,吐真情;后者却在套模式,或抄袭。我们要给予学生的指导也不一样,对前一个孩子,我们要表扬,告诉孩子我手写我心,这就是写话,这就是最简单的作文;对后一个孩子,我们要给予明确的引导,告诉孩子最初的作文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模仿不是照搬照抄,写心里想说的话,才会有话可写。

儿童开始学习写作,门槛不宜太高,能够对写话有兴趣,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很好了。第二学段的目标定位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内容和形式要求都很宽泛,也很开放,有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可以写,怎么写都可以,可以成文,还可以不成文,可以写成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几个片段,也可以再插一些图画,所以叫习作。第三学段,要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很灵活,没有以往严格的记叙文的概念。

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写作训练起始于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其中最基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而进行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因此,抓好一年级学生的说写训练是关键。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编排,我每一堂课多设计一个说话训练的环节。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自己写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我鼓励学生动笔写“自己的话”,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词或拼音写通顺、完整的句子,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刚开始的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自己想、动笔写就可以了,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遵循“让所有学生‘吃饱’,让一部分学生‘吃好’”的原则,因人而异、要求不一,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到了中期阶段,重点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写好一句话。首先让学生认识句式——“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怎样的干什么?”在理解这种句式上,激励学生把这些句子写下来,让学生反复练习,可为他们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要注意的是训练中要求一定要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开始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

这是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到了中高年级,我又是这样做的。举个例子。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生:(大声齐)学会了!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生:好!师:好就快写吧。

我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我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习作。

所以,学习之后,我明白了在写话习作教学时要准确地把握写话习作的目标序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起始阶段,目标不要太难,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提前,也不要盲目拔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写话习作和自由表达;在写话习作评价时也要准确地把握写话习作的目标序列,爱护童心、童趣、童真,不要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不要老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总之,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评价,随机的评价较多,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关注学生有新意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等。对这些表现与结果及时作出诊断,使用“激励、调整、引导、示范”等各种方式,促其发展。同时教师只有把握住低段写话训练起步的要求。遵循“学词写词——学写句子——写小片段”的基本序列。在一、二年级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写话,那么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轻松了。

学完这个专题后,我才认识到课程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由此可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降低门槛,放缓坡度,本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才能让孩子们不惧怕作文,将作文当成是心理释放的需要,真正达到“言由心生”的最高境界。

第四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育的艺术”的感受。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育的艺术”的感受。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共同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犹如一场演出,教师处在导演兼演员的角色地位。一名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必须掌握这门艺术,并且还要培养于处理教学表演艺术和教师的教育机智的问题,教育者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细心。教育艺术是一种伟大的艺术,是铸造人的灵魂的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那么,作为优秀思想品德教师,怎样运用教育艺术,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呢?

我认为必须具备“四要四不要”。

一、要做人师,不要做“经师”

要育人,就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不要做单纯传声筒,传递信息和知识的人。我们培养学生装要成为解放思想与坚持真理统一的一代新人,因此,绝不能再把那些“左”的、教条主义的、个人迷信的教育方法拿过来贻害青少年,扼杀学生的个性特点,禁固学生的思想。

所以思品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是开放式的、引导式的、热烈的、师生双边的趣味活动,而不是将课本知识条条化、语文化,让学生去背得晕头转向。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品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思品教师应该是教师而绝不是讲经师。

二、要心耕,不要舌耕

优秀的思品教师要课讲得精彩生动,但这并等于教得好。要做到教得好,必须用心去培育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用心地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育成长。因此,人们都把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里的舌耕,是指那种口是心非,讲得头头是道,自身的人品、师德不具备的人,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必然失去应有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用心耕,就是要善于研究教学艺术,了解学生的喜恕爱好,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全身心地研究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得更好,而不是上台就讲,照本宣科,讲条条,读书本,否则必然使思品课教学失去它应有的魅力。

三、要通情,不要恨情

教与学之间,教师对学生要先通情才能达理。而不是让学生先达理后才能通情。实际上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往往在通常情况下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要晓之以理,必须首先要动之以情,最佳的教育教学状态是情理交融状态,这种状态应当说是最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只有爱得深才能教得好。不能两眼盯着学生的缺点,眼巴巴地恨铁不成钢,于是发脾气,大声呵斥,反而适得其反,收不到期任何实效。要知道:恨情是教育的最大障碍,特别是思想教育的最大障碍。

要通情,就是师生情感相通相融,借此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理解学生,要善于与学生求得共识。

四、要求实求真、不要求虚荣

在教学中求实,就是求实效,实实在在去培养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求实,就是从学生装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的条条出发,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任意拨高,搞成人化的教育,否则势必没有什么实效。

求真,教师应敢干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的真理性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艺术体现出来。要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是热爱真理的,因此学生就会热爱你,信服你。

求虚荣,爱虚荣是教师的一大害,特别是思品教师。如若沾上这种毛病,就会成为保姆式的教师,把知识理好,过份地猜题押题,而忽视了大量知识的传授、解决疑惑、情感沟通等重要问题,这显然是以学生健康成长受到极大损害为代价,这就是教育奸商。

总之做中学思品优秀教师除同其它学科的优秀教师有共性之外,确应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的美就在于做人师,而非经师;用心耕而非舌耕;师生情感交融而非无情至理;求实求真,而非求虚荣。这种品格是人生最美的东西,应当永远属于我们每一位思品教师,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富有丰富情感的学生。

第五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散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散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孙文心

散文被誉为“美文”,被人们说成是形散而意不散,因此在解读散文时,要注意散文的这个特点,尽量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经历,这样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解读文章。

散文教学,从“教”的角度讲,关键是引导学生往“散文里”走,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散文教学有两个要点: 1.建立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链接。

在语文课,阅读教学的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

在日常教学中这种链接是通过“学案”来完成的,在学案中,我们会详细的介绍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和这篇文章有关的左右资料,帮助学生在分析文章前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有关的知识网,以便在解读的时候随时调用这些资料。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不仅要把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交代给学生,同时还要介绍一下社会的大的时代背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作者才会这样的彷徨无助,才会这样的夜不能寐,才会这样的不知进退。只有交代清楚这些内容,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会在这样一个夜晚,独自一人去荷塘散步,为什么会觉得“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所以这种联系时必要的。

2.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

学生的已有经验,笼统地讲,包括“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作者在“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也可以分为“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这两个方面。

现在的学生一般生活都比较简单,他们不能体会作者那种复杂难平的心情,更无法理解那些远离故土,客居他乡的作家,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想念,那种有家不得归的无奈是他们无法深刻体验的。

就像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无论是南方的秋天还是北方的秋天,无论是阴雨霏霏还是阳光明媚,无论是潮湿阴冷还是秋高气爽,无论是落英缤纷还是红叶漫天„„所有的这些都不抵作者心中故园秋天的一景来的让作者心动,让作者难忘,即使时隔多年,即使人世沧桑,也无法消除那份感怀,那份“相思”„„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环境,让他们能够认真体会那份情感。而不是生搬硬套。

散文的,没有很多种,它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那么在阅读或教学时,就要格外注意这三个方面。

1、散文教学要抓住“结构美”这个特点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石钟山记》的文眼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净,来的悲凉”是《故都的秋》的文眼;《荷塘月色》的文眼在篇首:“这几天,我的心里颇不宁静”,总领全文;《雨中登泰山》的“我们敢与在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这 “雨趣”二字,乃文之瞳孔,不仅画出了泰山的“雨趣美”道出了登山者的“雨中志”,而且更突出了全文结构美的神韵。

2、散文教学要抓住“语言美”这个重点

散文的语言优美洗练,质朴而自然。散文教学,品读语言美是重点。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以及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分析它们对散文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一层挖掘有关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作用。《荷塘月色》“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一句,“哼着”的情味与“迷迷糊糊”的情态一致;还是《荷塘月色》,“微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感的运用尽显其妙。

3、散文教学要抓住”意境美”这个难点

散文既有诗一般的语言,又有诗一般的意境。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作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可见,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景物,与作者心中的境界棗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自然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读《荷塘月色》,谁都会感叹作者笔下的景色太美了.那“淡淡”的月光,那“亭亭的像舞女的裙”一样的荷叶,那“明珠、星星”一般的荷花,那“远处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清香,那“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之所以要创造一种朦胧美的环境,是因为这环境正是他此刻的心境。因为“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尽管景色“恰是到了好处”,尽管“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但是我仍然“什么也没有”。在此,作者欣赏到了“无边的荷香月色,心里涌起了几丝淡淡的喜悦。但眼前的美景仅使他暂得偷闲而已,那暂时排遣又不能完全排遣的几丝淡淡的忧愁始终缠在胸问。这喜也朦胧忧也朦胧的心境,不正和月下荷塘朦朦胧胧的环境丝丝相扣么?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散文教学要讲究心意相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融入到文章中去,也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就理解作者的意图或者想法,只能慢慢引导,耐心辅助,这样才能让学生用心去品读文章,欣赏美妙的语言,感受作者营造的意境。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话、习作目标序列的安排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