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纪要xxx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12-288181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2 11:19: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纪要xxx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家论证会议纪要

时间:2012年3月16日

地点: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1030室

参会人员:xxxx

xxx年xx月xx日下午,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在xxx室召开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家论证会。参加此次论证会的专家由企业领导和高校教育专家组成,分别为xxxxxx公司高级工程师xxx、xxxx公司高级工程师xxx、xxxx厂副部长xxxx、xxxx大学教授xxxx、xxxx大学教授xxxx5位专家。会议由我分院xxxx院长主持,xxxx书记、xxx副院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xxxx、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负责人xxx老师、各专业教师xxx、xxx、xxx分别出席了会议。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负责人xxx、xxx老师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设计过程的汇报,审阅了人才培养方案及开发与设计过程的相关材料,认为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对企业开展深入广泛的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专家们普遍认为,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与电子通信、电子应用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紧密。该方案依据职业行动领域开发了凸显高职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能够比较好地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构建与企业工作任务相接近的教学情境,彰显了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但是,专家们对教师任职与培训要求、学生能力评价、课程评价、课程设置灵活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主要意见和建议如下:

1.校外专家主要意见和建议

1)xxx主任建议,应加大培养方案的培养力度,同时应加强多学科的交融性,更好地契合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要。专业培养基础要牢、涉及面要广,在加

强学生再学习能力与应用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

2)xxx副部长建议在抓好基础理论学习与建设的同时,对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优化整合,加强应用型学科的比例,利用本地优势促进学生深入工厂企业实习。

3)xxx副主任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建议分三步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抓紧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要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再次要加大实验实践课程的比例,便于毕业生进入单位后顺利过渡,同时要加强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4)xxx教授建议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注意面向企业、面向实践,在单片机技术、传感技术、PLC技术、嵌入式技术等方面有所侧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xxx教授建议在注重基本概念讲授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合理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抓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2.学院领导主要意见和建议

1)xxx院长在总结时强调,人才培养方案的规格和标准的确定对我分院下一步教学改革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教学改革的实施能进一步完善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我分院不仅要重视应用型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育人方面的培养。

2)xxx书记在总结时强调,高职教育的的核心是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了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在学生的继续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等方面有所侧重。

3)xxx副院长在总结时强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核心是课程的安排,应该以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为基准,在课程的顺序上,学时的确定上,应该科学合理,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本次论证会在校外专家和学院的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圆满成果,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_人才培养方案_)

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职业与岗位分析

(一)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电子类产品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大到高精尖的卫星火箭,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都离不开这个行业。由于电子产业的普及,作为该产业直接生产者的技能型人才将短缺,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好。

(二)人才需求概况

由于社会经济以及人的观念原因,我国多年没有培养正规的电子类的技工人才,人才断层严重。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应用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工人的年缺口在10万人以上,振兴工业基地,应用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急剧上升。

(三)就业岗位分析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技工领域中就业岗位宽广,其就业的企业(包括生产各类仪表类企业,生产大小家用电器类企业,专门的电子类企业,如计算机厂),以及销售、使用上述各类产品的企业,就工作性质而言,该专业毕业生可承担电子产品设计员、电子产品安装员、电子产品维修维护员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知识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素质高、能够胜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的中级应用性人才。毕业生要熟练掌握电子类产品的简单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等工作。

(二)业务规格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理想和献身精神;热爱本专业,具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知识方面:掌握基本电路分析能力;具有过硬的安装、调试,现场维护与维修以及仪器仪表的维修技能;从事电子、仪器仪表与控制、计算机等相关行业工作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专业操作技能方面:通过模拟教学、实验室设计、元器件焊接,安装、调试、维修、课程实践、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到相关企业实地实训等过程,熟练掌握电路CAD绘图,PCB布线,相关产品的安装、调试,现场维护与维修以及仪器仪表的维修技能,并初步掌握该类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3、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满足与专业有关的外语基本需求。

4、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讲究卫生,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初步掌握应用文写作要领,学会管理与沟通艺术。

6、外语方面,要求获得中等职业学校外语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证书。

7、信息技术方面要求获得:

(1)要求获得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证书。

(2)具有同等规格的与该专业有密切关系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结构

第一要素:四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理论;计算机程序设计初步;焊接与组装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电路辅助设计。

第二要素:五个方面实际操作体验。专业基础理论的基本操作;电子元器件的焊接、组装技术;熟练的计算机电路辅助设计(包括电路原理图绘制及PCB布线);仪器仪表的维修与维护;现场的电子产品装配。第三要素:三种职业能力。电路焊接技术;电子线路CAD(特别是PCB布线);简单的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四、招生对象和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五、课程开设

电子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工技能与训练,电工仪表,电视机原理,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电子CAD,DVD原理与检修,灯光音响设备,手机与电话机维修,机械常识,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与营销。

六、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组织实施

(一)构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三维渗透”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大培养体系。经过改革与创新,要把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体系,整合改造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大培养体系,通过渗透与融合实现对人才的全面打造。

1、精要、实用的理论教学体系。

2、能力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3、全方位渗透的综合素质养成体系。

(二)建设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支撑的、职业技能本位的“三大板块”课程体系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地进行课程分类。课程设置包括三大板块:

1、基本素质模块:政治课、文化基础课、现代技能课。

2、职业能力模块:专业主干课(按照所需的主要职业技能设置),本专业确定5-8门,并构成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

3、综合素质养成模块:专项训练与综合实训。

(三)以“双元强化”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创立学生参与、能力主导的教学模式

1、实行分类教学。根据课程类型,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1)“双元强化式”教学方式,如对专业主干课实行大课时、能力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训双元强化。

(2)“自学辅导式”,如对选修课和部分基本素质课实行由发给教学大纲、教师精要辅导、学生自学、考前答疑、参加统考等四个环节构成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方式。

(3)“强化训练式”,如对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尽可能地减少课堂讲授的比重,采用以强化训练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根据目标需要,实行“双元目标、分流教学”。

(4)“精讲.实践式”教学方式,如政治课与部分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教师精讲,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践。

2、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互动式课堂。

3、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

4、探索建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多渠道的、获取式大教学体系。要打破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要建立全方位的“大教学体系”。

5、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渗透式的综合素质养成体系

(1)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系统特征:全方位、立体化、渗透性。

(3)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与组织纪律性;吃苦精神与坚强毅力;历史、社会与科技知

识;职业意识与职业常识与职业技能;观察力、分析力、创新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沟通(表达)、合作与管理的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

(四)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阅读与测试,社团活动,专项训练,日常生活。

(五)“2+1”模式与“预就业实习”

1、实行“2+1”模式。即将课程教学压缩为二年,实行学年实习制。

2、实行学年实习的要采用“预就业方式”,提高实习的质量并最大限度贴近就业。

七、实训、实习与实践基地建设

(一)专业指导委员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指导教师由6人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市场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并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

(二)实训实习形式与要求

实训课程安排突出应用性,即强调技能的培养,从而使高职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实训模块包括专项阶段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专项阶段训练是根据每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进行的专门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是在最后一学期结合实习,重点对电子产品的整个流程进行模拟训练。

(三)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已建立了实验室。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可以在实验室中对电子产品的各环节进行动手实践,包括焊接练习、仿真、电子产品装接等。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更好的和社会接轨。

2、校外实习基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深入电子企业等有关从事电子产品的单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亲自实践,系统掌握并接触本专业的主要业务环节,全面巩固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办学社会化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积极与企事业等单位联合,鼓励学生利用本专业所学知识,为企事业等单位服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办学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名家风采,开阔视野,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最终使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八、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依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每学期考试课一般三至五门。考试以百分制记分,考查以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实践与笔试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实行模拟考试,以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与考核,部分课程采取取消卷面考试,完全用课程设计代替考核。

第三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题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一年七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

二、专业代码:590202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层次,掌握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电子仪器测量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技术、微电子组装(SMT)技术;对常用各种电子仪器仪表及设备,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以及民用电子设备等,具有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维护的能力;具有分析、解决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能力,对传统工业设施进行技术改造的能力、新产品开发的能力以及电子企业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检测及设备维护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专业核心能力:

1、职业素养

(1)心理素质:有良好的自信心、进取心、自我约束性和自我调控能力。

(2)道德素质: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爱心,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观念、国家观念、法制观念、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

(3)工程素质:了解企业文化、行业发展战略,具有工程质量观念、企业效益观念。

(4)学习素质:具有学习思想、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5)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

2、职业能力

(1)知识结构

①具有高层次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基本原理、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电路原理、通信技术知识、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及时跟踪电子技术新进展和尖端技术的知识。

②掌握各种电子、通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③掌握电子工程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

(2)职业能力

①具有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和维修的能力。

②具有对电子电气设备进行功能检测和对电子电路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识图,绘图能力。

④具有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⑤具有较强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⑥具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⑦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

⑧具有语言表达和合作的基本能力。

五、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实践环节:

1、专业课程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本专业职业基础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核心职业技能课程有单片机技术、电子测量技术、EDA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产品维修、楼宇自动化、实用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微机组装与维护、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可编程控制逻辑(PLC)、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和DSP技术。

2、主要实践环节:专业概论实习、认识实习、常用仪表实训、电子工艺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单片机实训、高频电子线路实训、电工工艺实训、电子装配工艺实训、EDA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顶岗实习、毕业教育等。

六、就业面向: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业方向就业主要面:

1、电子电路CAD-CAM应用,参与硬件项目开发;

2、电子产品的品质管理和电子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

3、电子产品的调试、销售、维修与电子产品的销售与维修、后期技术服务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单元电路的开发等工作,如: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调试工、质检员和工艺员等;次要岗位:电子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电子产品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如:维修工、技术员和仪表工等。

第四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和《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为了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调研报告

(一)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形成的历史及现状

我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1995年,当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市场对电子专业毕业生又极为需求。学校多次派人到本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市场特别是本地市场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在充分考察、调研,反复论证后,学校于1995年开办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专业开办之初,面临师资和设备两大难题,学校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坚持队伍建设与硬件建设两手抓。经过多年的努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我校的主体和优势专业。

首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已经拥有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为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该专业有专业课教师18人,其中高级讲师7人,讲师7人,助讲和实验员4人;研究生1人,本科14人,专科3人;该专业教师多次在省、市技能比武中获奖。

其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已经形成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内部专业结构,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的基础上,逐步分化出了主机板维修与检测、SMT技术、手机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方向,使该专业初步形成了技能具体、就业指向明确的专业方向群。

第三,该专业已经构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主机板维修与检测、SMT技术、手机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方向与企业联合办学,根据企业需要,确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案,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第四,该专业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上级的扶持,现已拥有16个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训工位达到生均0.8台。第五,该专业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富士康集团、深圳智邦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主动与我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养合同。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步提升,优质就业率提高到50%以上,且大多从事技术工种。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与就业前景

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形成了许多集成融合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的新兴领域和新型产业,必然需要产品设备装配、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常德虽地处内陆,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市现阶段的经济建设战略是以建设工业强市作为经济强市的突破口,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类专门操作人才。据调查,我市现有作为本地经济发展支柱的机电企业110家,企业员工总数3.56万人,按每年5%正常减员计算,三年内需补充员工5340人。根据常德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市机电企业将新增133家,需新招收员工5万人,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电子技术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

为充分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我校领导带领有关科室人员和专业教师,调研了一些大型机电企业,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单位。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电子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中部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电子技术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和适应区域经济,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电子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建立了一个科学、完善、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具较强的操作技能。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一)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电子应用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故障分析和维修,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中专层次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电子电工职业技能,过到中级技术等级标准,能胜任电子行业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具有开拓和创业精神的中等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专业设置的教学条件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在强调市场需求导向的同时,必须考虑学校自身条件,并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1、教材建设条件。我校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教材采用省教育厅中职学校规划、推荐教材和自编校本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条件。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主要是通过培养和引进,注重在职研修,提高研发能力,建设一支“学历达标、职称合格、技能突出、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3、实验实训室建设条件。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验实训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要求。该专业现有16个实验实训室,价值约234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1200台(套),建有4个校外实训基地,并计划投资1350万元建设一座实训楼、新建21个实验实训室、改扩建16个实验实训室,使硬件建设日趋完善。

(三)专业设置的办学特色

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特色鲜明。

一是细化专业指向,贴近岗位实际。学校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将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细化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主机板维修与检测、SMT技术、手机检测与维修四个专业方向,并拟新增自动控制技术专业方向。通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调整,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指向性和岗位针对性,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岗位的良好对接。

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形成资源互补。企业为学校提供师资,学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和现场指导,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研究。

三是培养培训并举,多种形式办学。机电行业已成为常德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人才需求量大,劳动力培养任务重。学校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采用模块化教学,实行“订单式”培养,认真办好适应职教规律的电子专业学历教育。同时,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和企业员工提供服务,大力开展电子技术短期职业培训。通过长短结合、形式多样的办学,不仅促进了本专业的发展,而且较好地服务了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四是完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学校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支撑,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两次修编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及时体现了电子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对职业技术、岗位能力、职业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岗位指向和培养目标,组织编校本教材,使专业教学贴近市场、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正确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制订教学计划。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与生产实践,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

4、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制订教学计划。要面向市场和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地方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产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业参与,可与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妥善安排。

5、体现整体优化制订教学计划。应从提高综合素质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立足教学过程全局,对教学内容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上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点。

(二)教学计划的构成与安排原则

1、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结构分析;

(3)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4)教学进程表;

(5)必要的说明;

2、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专业实践(实训)等教学环节。

3、实践性教学内容应达课程内容的50%以上。

四、电子技术应用教学计划(附后)

常德工业学校 二00七年三月一日

第五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意见)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意见

1、第一年两学期的公共基础课课时偏多,专业平台课课时较少、课程较少。

2、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较难,涉及专业基础课较多,特别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关知识应用较多,且都是偏理论原理性,之前只学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在知识储备上还不够,学生学习单片机会比较吃力。

3、专业方向课程集中在四、五学期上不合适,学生疲于应付,在专业学习上有疲劳感,不利于学生学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纪要xx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