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编辑:雨声轻语 识别码:12-1146408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20 16:53: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摘 要: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英汉习语翻译常会遇到许多困难。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四个方面阐述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各自习语形成的影响,并详细说明英汉习语互译中处理这种文化差异的几种常用译法。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差异;习语翻译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一)生存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华夏民族生活在广袤肥沃的东亚大陆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土地在人 们的生活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 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农业和土地有关的成语。如“斩草除根”“风调雨顺”“山穷水尽”“挥金如土”等。

英国则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水。历史上航海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英语中也就有了许多与水、鱼以及航海有关的习语。如as weak as water(弱不禁风), drink like a fish(豪饮), to miss the boat(错失良机)、all at sea(不知所措)。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 nd)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 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summer’s day? 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二)历史典故

从一定角度上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沉淀,汉语中大量的习语都是以本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习惯等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赔了夫人又折兵”“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也有其特定内涵,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the Trojanhorse(特洛伊木马, 出自希腊神话), arrow of Cupid(丘比特之箭, 出自罗马神话)。

(三)习俗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龙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在封建社会, 龙代表帝王、权威和高贵。因此, 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 却是一种长着翅膀, 身上有鳞, 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口中喷火的动物,令人感到恐怖。因此西方人视龙为凶残肆虐之物,应该消灭。另外,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四)宗教信仰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语言表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佛教与道教。因此, 汉语里有许多与佛教、道教有关的成语,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等。另外,中国人还敬奉天神,如“天经地义”“谢天谢地”“天无绝人之路”等。中国历代皇帝也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

在英国等西方国家, 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在西方人心中, God 具有无上的法力。英语成语中也有许多与God 相关的成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诅咒一个人时人们常说God damn you, 危险过后常说Thank God或God bless you。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一直被奉为西方文化的经典。英语中许多成语也正是出于此。如finger on the wall(不祥之兆),cast one's bread upon the waters(真心行善,不求回报)。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习语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语言学习者要想正确理解英汉习语并成功地进行英汉习语的互译,就必须首先对英汉两种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二、英汉习语互译的主要方法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鉴于此,译者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直译,必须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语言及文化知识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用另一种对等语言即译语进行各种转换,为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精确信息,按“功能对等”原则让“读者同等反映”。因此,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 用奈达的话说, 即是“The best translation does no t sound like a translation”;另一方面, 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 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主要方法是: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它适用于一些由于使用的范围广、次数多, 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已经广泛为译文读者所接受的成语。如a gentleman's agreement(君子协定);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纸老虎(paper tiger);竹篮打水一场空(draw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

直译的好处是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但是, 如果直译太多或直译不当, 则容易使读者感到滑稽可笑或莫名其妙, 甚至引起误会或错误联想。如:不到黄河心不死(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猪八戒倒打一耙(To put blame on one's victim.)“黄河”和“猪八戒”等词汇都含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果直译,外国读者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以“功能对等”的方式翻译才能在东西方读者中引起与愿意相符的感受。

(二)直译加解释法

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译, 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 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上合适的注解才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例如a Don Juan(唐璜,意为风流浪子),to 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运煤到纽卡索, 指多此一举, 纽卡索—— 英国一产煤中心),班门弄斧(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axe before L 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东施效颦(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estroy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

(三)等值互借法

成语的对等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即比喻意义、比喻形式和感情色彩。有些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或感情色彩上都比较相近,这时候,习语翻译就可以采用等值互借法, 或称同义习语套用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保留源语的形象、风格, 又符合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习惯, 可以让译文读者轻松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 从而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如burn the boat(破釜沉舟); great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turn a deaf ear to(充耳不闻);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

(四)意译法

意译法指翻译时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方法。当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直译, 又无同义习语可以借用,加上解释性文字后又会失去习语精粹的特点,最好避开其文化背景,译出其意义即可。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家丑)、逼上梁山(be forced to do something)、打开天窗说亮话(frankly speaking)、毛遂自荐(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

张 玲: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这种方法还适用于那些运用具体、浅显的比喻来说明比较抽象的事理,且语言生动诙谐的歇后语。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可译为wait and see,“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可译为to snap and snarl at a kind hearted man.三、结束语

英汉各有其自身文化烙印与文化色彩,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文化对习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英汉习语也不是不可译的。虽然习语翻译特别是那些含有丰富文化信息的习语翻译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到底该采用何种方法应根据上下文灵活选择。此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绝不可只考虑语言的转换,还应增强文化意识,要从跨文化交际的立场出发,采用适当的翻译方式,尽力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达到准确介绍异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修辞与翻译[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4]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 青岛出版社, 1999.[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_.[6]孙会军,郑庆珠.译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J].中国翻译,202_,(05).

第二篇: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勃莱特.阿什利--《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 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 《缅湖重游》之语义分析

重压之下的人之风采——以海明威《老人与海》为例 评《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小姐

从主位述位的角度阐述英语口语的连贯性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Word of Bai and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英习语文化异同及其翻译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

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广告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

《白雪公主》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

浅析莫里森名作《最蓝的眼睛》中查理的性格特点 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儿童英语游戏教学的艺术 《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被殖民化分析

从 “进步”话语解读《苔丝》中环境因素与人物性格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 从小说《德克拉》试论吸血鬼文化

A Cultural Analysis of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 从《好事一小件》和《洗澡》的对话对比分析看人物形象塑造的差异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FL Classroom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撞车》谈种族主义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45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48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 52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54 中式英语的潜在价值

格莱斯合作原则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

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 57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 59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比和碰撞 62 从《永别了,武器》试析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63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64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

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 66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 67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餐菜名英译 69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71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73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 74 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 75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77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78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

Cultural Mediation in Interpreting—An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80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

《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归化和异化分析 82 论英语中的矛盾修辞 83

The Influences of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85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女性主义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88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89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92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93 浅探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

An Analysis of Hardy’s Optimism in Jude the Obscure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97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 100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红字》中场景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和懦弱性格 103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色

寻找女性的自我 — 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 105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

On the Integrative Use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107 广告语及商标翻译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 109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ry 111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112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113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蕴涵的美国文化解读 115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17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 11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 121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122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

浅析《远大前程》中的两个乡村女性形象——乔大嫂和毕蒂

从归化和异化理论分析英语影视剧字幕翻译策略——以《绯闻女孩》为例()125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 126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 128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129 侦探小说的发展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礼貌原则”看中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please”为例 131 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133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 134 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136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 137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138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 139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 140 从跨文化角度看电影标题汉译英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143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44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145 An Interpretation of Rebecca’s dual Personality

Hawthorne’s Religious N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 147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48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教学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150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 151

152 礼貌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53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 154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155 充满爱与美的唯美世界——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张研究 156 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157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 158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 159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

160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61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 162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63 Gender Difference in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 164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 165 中西礼仪对比

166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167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168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169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170 A Study of the Personality of Emily from A Rose for Emily 171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172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 173 放弃完美选择缺失---对比分析王熙凤和郝思嘉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4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175 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176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177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78 Coher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 Pragmatic Study 179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 180 性格趋向对英语口语习得的影响 181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182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18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对比

184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185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 186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187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浪漫主义解读 188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 189

190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191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192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193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 194 网络英语中的新词探究

195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96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197 An Archetypal Study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98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 199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伦理困境 200 杰克伦敦对马丁伊登悲剧的影响

第三篇:中英文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英文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Abstract Idioms usually include idioms, proverbs and allusions.Large in quantity, long in history and rich in cultural informa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re deeply rooted in life.Idioms represent the social phenomenon and natural rules accurately with lively and plain words.As far as their underlying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concerned, some idioms are completely or partial equivalent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while some others have nothing in common at all.In order to convey their cultural information fully, faithfully and effectively, we can translate these idioms word for word, give notes or add extra word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idioms and gives some specific approaches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 translation.摘要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谚语以及典故等。英汉习语源于生活,纷繁浩瀚,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习语常用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自然法则,高度地阐述人文习俗、思想感情。由于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习语中有些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无任何对应的关系。为了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习语时,应当充分了解英汉习语中所含的文化内涵,视具体情况,或英汉对译,或文外加注,或另添字词。本文从多方面比较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列举出在英汉习语翻译中常见的方法,如直译、意译等。直译多适用于文化信息完全或部分对应的英汉习语翻译,而意译多用于无对应关系的习语。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1.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

1.1生活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中国自古以来便以锦绣山川而著称,有些习语直接反映了这一特色,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有眼不识泰山”,“长江后浪推前浪”,“千里黄河水滔滔”等;中国是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也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五谷丰登.英国是个岛国,为了生存,不得不与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源于航海或与海洋有关的成语、谚语、习语,如:weather(ride out)the storm安然度过了风暴;know(learn)the rope 熟悉内幕(一个有经验的水手熟悉船上所有用来挂帆的绳子)。

1.2风俗习惯的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饮食习俗上,汉语中常见,“小葱拌豆腐”,而英语常见诸如“bread,butter,milk,cheese”之类的词,如“bread and cheese”(便饭,粗茶淡饭),“bread—and—buttteletter”(感谢招待的信),这些习语反映了两个民族饮食习俗上的差异。另外,中英两国人民对各种动物的态度也有较大差异,如“龙”在汉语文化中被奉为中华民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与龙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褒义,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飞凤舞”等,但“dragon”在生活中常指凶恶的人,如“the old dragon”,指恶魔;以上例子表明,不同民族对动物的喜好,及态度对习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英汉习俗差异的烙印。

1.3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 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 是极其复杂的, 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 “闲时不烧香”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1.4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1.5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习语表现出来的各种动物的文化意义不同的有很多。这一点从两个民族的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见一斑。两个民族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著名文人鲁迅就曾经号召人们要“痛打落水狗”。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狗讨厌之至,对狗没有任何赞美之意。猫头鹰中国俗称“夜猫子”,它意味着灾难、死亡,而西方人却把它看作智慧的象征。

2英汉习语的种类

2.1成语

仔细观察和研究单个汉语成语与英语习语,人们会发现有极少量的具有相同表现内涵的汉语成语与英语习语具有基本相同的表层结构。有时表达成语时,可以互译。英语中“pour oil on the flame” 和汉语成语“火上加油”都是使火更旺的这个形象比喻,使人“更加气愤”或“使事态更加严重”。“Walls have ears”和汉语的”隔墙有耳”,在构成和意义上也十分相近,都是”秘密商量的事情被人偷听去了” 例如: Shall I come to your hotel? Better if we meet in the park.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和迁移过程中出现的习语互借现象越来越普遍,eye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英语习语借用汉语成语的现象甚少,只有个别汉语被英语吸收.如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历史名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强烈的影响.纸老虎paper tiger一词进入英语.2.2谚语

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应出深刻的道理。”谚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的警句妙语。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在语言格式上,英汉习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谚语经过长期的实践,其用语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如汉语谚语:滴水穿石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some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英语谚语: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如汉语谚语:失之东隅,收之桑隅。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abouts.英语谚语:Accidents will happen in the best-regu-lated families.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2.3典故

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及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 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 往往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例如“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他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当然是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与“臭皮匠”又有什么关系, 若采用直译的方法, 很难传递它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 只有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 才能使原语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 故该句可译为: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liang , the mastermind.3英汉习语中文化相似与不同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乃在教人怎样做人,……西方文化更看中怎样创造物。因此中国文化更在践行人道,而西方文化则重在追求物理。”中国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伦文化。西方文化是重物轻人,唯物文化。

3.1英汉习语的相似性

人类共有一个客观的大自然,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感受,有语言的“共性”特征。一个民族的习语往往又都能在其它民族的习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例如,英汉语言中都用羊比喻温顺,用钢铁比喻坚硬,用象比喻高大,用狐狸比喻狡猾等。若把英汉习语的喻体作一对比,就会发现形象相同、意义相似的习语俯拾即是。例如:

①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一仆不能侍二主。

②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良药苦口利于病。3.2英汉习语发展与渊源的不同 西方国家许多人都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的必读之书。《圣经》最初的宗教价值远远超过其文学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圣经》中的宗教价值渐渐淡化。《圣经》中的典故、比喻和寓言却广泛的为世人所接受。由《圣经》而产生的谚语、习语、成语也成为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

中国哲学认为天地人合一,自然界和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是个和谐的统一体。这种哲学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形成整体性思维方式。

4.英汉习语翻译的方式与介绍

要了解翻译规律,提高翻译质量,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翻译的原则。我们认为,翻译的原则有三,即传意性、可接受性、相似性。这三个原则也可称之为翻译三要素。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中心要结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反应是非曲直原作的面貌。从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等诸方面的原因,只能要求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在做翻译时,我们会经常遇到习语的翻译。不能把习语当成普通的语句来翻译,要避免死译硬译,歪曲原意。

一般说来,英汉习语翻译,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我们应根据不同的习语和上下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翻译。

4.1直译

直译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格。例如: 初战告捷 first success 多年夙敌 old enemy 浑水摸鱼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火上浇油to pour oll Ontheflame 断断续续off and on 挥金如土to spendmoney likewater

4.2意译

意译,即舍弃原文中的比喻形象。只译出其本质涵义,或作解释性的翻译。它的特征就在于避开文化障碍,传达原文内容并使译文顺畅。例如:沧海一粟a drop in the ocean开门见山to come to the point杞人忧天unnecessary anxiety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each ofus shows his trueworth

4.3直译加意译

其中的直译意在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而意译部分清晰地传达原文含义。例如:

风餐露宿braving the wind and dew 贼眉鼠眼to behave stealthily like a thief 狼吞虎咽to wolf something down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习语又是语言中的精华。英汉习语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 只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是不全面的,还应注意通过英汉习语的研究,不断深化对习语所蕴含 的文化成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语言。

结束语: 翻译是不同民族沟通思想, 交流文化的行为, 翻译与文化背景有着血肉联系。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它以一种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概括事物的方式。翻译不但要跨越英汉语言的障碍而且要逾越英汉两种文化体系的鸿沟。因此, 归根结底, 语言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因素, 只有了解了语言中的社会文化, 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 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才能把英语中字里行间的深层涵义与文化的真正内涵传达出来。参考文献:

[1]王哲谚语翻论中的文化比较[A].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29.[2]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1.[3]张宁.英覆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1999(3):23.[4]王秉钛论东西方思维差异及其翻译[A].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4-250.

第四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摘 要: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固定意义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的差异上探索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习语;翻译策略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固定意义的表达方式,它包括成语(set phrases)、俗语(colloquilisms)、格言(saying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s)、典故(allusions)等。《柯林斯英语大词典》对于习语的定义是无法通过其单个词汇的累加来预知其含义的一组词(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

ing cannot be predicted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1]以倾盆大雨为例,(It was raining)cats and dogs.)。习语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或教训,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包含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2]因此,正确的翻译英语习语首先因熟悉它与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其内涵。

一、英汉习语的差异

(一)地理环境。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四面环海。历史上他们的捕鱼业非常发达,且热衷航海,因此他们的习语中有大量与捕鱼,海洋相关的词汇,相反,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因其农业发达,习语中则有大量的农业耕种相关的词汇。比如“to drink like a fish”,直译是“像鱼一样喝水”,意译则为“牛饮”意指很能喝酒;“as mute as fish”表示像鱼一样无声无息,即“默不作声”。又如“Let another’s shipwreck be your

seamark.” 直译是“别人的沉船就是你的航标”,意译则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同时,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中国则四季鲜明。因此在涉及到与季节相关的习语上,应该结合其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才能在更好的把握其特定文化环境下语言的翻译和理解。以春风为例,英国的西风带来的是大西洋的温暖气流,预示着春天的来临,西风即春风。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著名诗句“Oh 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正是对春风的赞颂。而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中,东风才是春风,有诗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一个群体的习惯和准则的总和,群体人员的创造和遵循是其存在的前提基础”。[3]以英汉两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和宠物习俗为例,英国四季变化不大,全年不冷不热,主要食物是面包(bread)黄油(butter)等,由此产生了很多与这些食物相关的习语。比如:take the bread out of some

one’s mouth,直译是“把面包从某人嘴里拿走”,但了解其面包为主食后,我们就可以意译成“抢别人的饭碗”,同样,bread and

butter(面包和黄油),意译则为“谋生之道”。

宠物作为我们的老朋友,与我们的关系特别密切,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4]狗在西方国家被看做是最忠诚的朋友和家庭的成员,因此与狗相关的英语习语通常用来描述人类的行为,大都没有贬义。比如用“lucky dog”指“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则意译成“凡人皆有得意日”。相反,狗在汉语文化中则是一种遭人厌恶鄙视的对象,比如中文成语“鸡鸣狗盗”、“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等。

(三)宗教信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英汉语言中就有大量富有宗教色彩的习语。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西方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奉耶稣为全人类的救世主,由此出现了许多与上帝(God)及其宗教经典《圣经》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理解成“自助者天助”,“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就翻译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又如“turn the other cheek”直译过来是“转向另一边脸”,这样翻译出来读者无法理解其含义。此习语出自《路加福音》第6章,第27至29节(Luck 6:29):But to you who are listening I say:

Love your enemies; do good to those who hate you; bless those

who curse you; pray for those who treat you spitefully.If anyone

hits you on the cheek,offer the other also; is anyone takes your

coat,let him have your shirt as well.(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要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祝福诅咒你们的人;为凌辱你们的人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这是耶稣告诫他的信徒不要和恶人作对,后人便用这个习语比喻毫无怨言地忍受侮辱和伤害,不还击别人对自己的攻击。与西方宗教信仰不同的是,中国人信奉佛教,故语言中有很多与“佛”相关的习语,如“临时抱佛脚”、“借花献佛”等。

(四)历史典故。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耳熟能详的人名地名也造就出大量的习语。这些看似简单的习语其中的意义却非常深远,因此在翻译的处理上绝不能单单累加单个词语的字面含义,而应翻译其背后的深意。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直译过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似乎没有问题,但如若了解其背后典故,古罗马由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镇逐步地扩张到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为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才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习语,比喻达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也可译成汉语成语“殊途同归”。又如“to meet one’s Waterloo”就不能直译成“遭遇滑铁卢”,而应结合滑铁卢之战拿破仑的惨败取其深层含义“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或汉语成语“一败涂地”,读者才能获得更好的理解。以汉语中的“破釜沉舟”为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了解其背景,方能知晓其比喻义为“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长久以来,希腊―罗马神话作为希腊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西方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5]大量的习语由蕴含在这些神话故事背后的典故构成。以习语定义中的“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为例,在北欧神话中,猫被认为可以影响天气。驾着风暴而来的女巫据说就是化身为猫的。而狗和狼则是风暴神欧丁的随从,其中狗是风的象征。因此,这个习语才被翻译成“下倾盆大雨”而不是下小猫小狗。又如“Achiles’ heel”,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The Iliad)。特洛伊战争中,Achilles率领希腊联军阵营最骁勇善战的一支军队。在他出生时,他的母亲将他倒提着浸泡在冥河里,因此全身刀枪不入。可因为手捏着他的后脚跟没泡到水,因而成了唯一的弱点。最终Achilles被特洛伊城的巴里斯王子(Paris)一箭射中后脚跟而阵亡。因此Achilles’ heel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成“某人的脚后跟”而取其引申义“致命伤,最大的弱点”。汉语言中同样有许多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的习语的,如“守株待兔”、“夸父追日”、“叶公好龙”等等。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习语翻译的关键是在译文中表现其源语言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义。比较常用的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等。

(一)直译法。直译是指译文不仅传达原文的内容,还保留其表达方式,比如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原文的民族特色等,使读者能体会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感受,而广为译者采用。比如“armed to teeth”直译成“武装到牙齿”;“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译成“趁热打铁”;“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译成“一石二鸟”;等。因为中英民族作为人类都有着类似的生活模式和阅历,对于这类习语,用直译的方法既生动形象,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意译法。由于中外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一味的直译就有一定局限性,这种情况下,为了正确传达原文意义,应该采取意译法。所谓意译法,就是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文大意进行整体翻译的一种翻译方法。比如“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直译过来是“一说到魔鬼,他就出现了”,但如若译成“说曹操,曹操到”,读者便可在汉语中更好的感受到与原文语义相同或相似的效果。又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直译是“两个脑袋胜过一个脑袋”,显得刻板不够灵活,意译成“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就生动得多。再说“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直译是“人人袖子里都有一个傻瓜”,读者会觉得困惑难懂,意译成“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就清楚明了多了。

(三)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这句为例,翻译成“约翰忠实得斋日不吃荤,凡事都循规蹈矩,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在英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旧教与新教的激烈斗争,旧教曾规定教徒在斋日可以吃鱼,而新教则反其道而行之,拒绝在斋日吃鱼以示忠心。因此,英国人用“eat no fish”表示忠心。这里译者把它直译为“斋日不吃荤”,再将其所蕴涵的意义用“忠实”表达出来,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色彩,又方便译文读者理解,也算得上是较为巧妙的翻译。

英语习语以其精辟、形象、生动的特点,牢固地确立了它在英语中的重要地位。[6]由于英汉两大民族间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的巨大差异,透视出其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单理解其字面意义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了解其地域性、民族性、民间性、整体性和比喻性,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综合灵活多样的翻译技巧来处理源语言。并谨记从语义等值出发这条翻译原则,小心谨慎,避免望文生义,才能在最小程度上减少读者阅读困惑和最大程度上了解文化精髓,把人类语言的智慧准确的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Z].William Collins Sons & Co.Ltd.202_.[2] 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_.[3] Worsley.The New Modern Sociology [M].London: Penguin Books Ltd.,202_:129

[4] 杨芳.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_(22):92

[5] 段寒,谢丹平.浅析英语习语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J].邢台学院学报,202_(23):34

[6]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04

第五篇:从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Slips of Tongue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Differences of Nonverbal Langua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对比研究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论《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 解读苔丝悲剧的成因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 法语给英语带来的影响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 《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An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a English 试析《生死疲劳》英文版风格之再现:文学文体学视角 简奥斯丁《爱玛》中的爱玛形象分析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研究《金锁记》的翻译策略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 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生的价值探索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 英语学习者对合作学习的看法 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论英语新课标下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Strategy Research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oral English 43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45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46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47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 49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50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52 英文歌词翻译探究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56 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 57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60 教学设计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 61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62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On the Death of Francis Macomber 64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 65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66 如何有效做好交替传译笔记 67 论英语奢侈品牌的文化及其翻译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69 从精神分析法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 70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 71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 73 中英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含义对比 74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

Hawthorne’s Feminism Consciousness in The Scarlet Letter 76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ontex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Reflected through Translation 78 目的论视点下的广告翻译原则 79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80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82 沮丧与感情的冲突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85 浅议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 87 浅谈涉外谈判礼仪的重要性

On the Tragic Death of Martin Eden 89 论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比较研究《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 92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94 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句子结构的不对应性 95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 96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97 小说《小公主》主人公萨拉的性格魅力 98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管理

On Dickinson’s Choice of Nature as the Theme of Her Poems 100 索尔贝娄《挂起来的人》的存在主义解读 101 An Interpretation of Robinson Crusoe’s Character 102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 1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rench Higher Education 105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 106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107 A Study of Expressionism in Winesburg, Ohio 10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9 Strategies of Vocabula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110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

从《寻找格林先生》看索尔•贝娄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112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113习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和补偿 114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

中英文名词性后缀的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117 威廉•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118 英语构词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119 应对写作逻辑乱象的对策 120 “去十九号房”中的自由观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 122 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意象解析

浅析如何通过英语原版电影学习英语 124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126 印度商务礼仪研究—对中印商务谈判的建议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129 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

《那个读伏尔泰的人》英译汉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131 汽车广告中的双关研究:关联理论视角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icative Rhetoric in Literature—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133 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34 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论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与策略——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136 委婉语探究:起源、构成、交际功能 137 从归化策略视角看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 138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 139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14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Destiny: An Analysi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142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film The Treatment(Gua Sha)143 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差异 144 从《教父》看两代人不同的家庭观

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其侦探小说《阳光下的罪恶》中的写作手法 146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147 论翻译的艺术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 149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 150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

151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 152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153 生存危机和渴求改变——黑色幽默小说的主体研究 154 艾米丽狄金森和李清照自然诗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155 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

156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157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158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59 论翻译单位

160 《红字》中的若干象征意义

161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162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163 论大学英语口语课外活动

164 The Positive Image of the Mouse:A Study on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165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166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167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 168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悲剧所反映的世纪社会问题 169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170 以姚木兰和斯嘉丽为例看东西方女性意识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1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172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 173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Walden 174 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75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

176 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幽默解读 177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178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 179 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

180 《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 181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182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 183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

184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185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18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7 英语形容词的翻译

188 从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89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 190

191 《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 192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193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194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95 从“鱼”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196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 197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课堂焦虑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198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 199 Resonant Effect of Dialogues in Lolita on Readers 200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

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