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语文素养在习惯中生成》读后感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2-1075135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3 00:24: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语文素养在习惯中生成》读后感

《语文素养在习惯中生成》读后感

刘老师

最近我常常拜读《人民教育》,它期期都那么精彩,给我以启迪,篇篇都那么深奥,促使我思考。尤其是读了第12期的一篇文章《语文素养在习惯中生成》,让我感想很多。俗话说:“好习百日修”!其实学习语文也是一样的。学好语文,从习惯抓起。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学好语文重在平时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那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听话习惯。

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或者抓不住要点,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是不专心的结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课,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常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指出他们记录的优缺点。这样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二、说话习惯。

虽然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口语的能力,但并不规范、不准确、不完善,往往还夹杂方言,语句凌乱,有的还带有一些粗野的话。我们必须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说的质量。如坚持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对于那些说话有不良习惯的,如哼哼唧唧、结结巴巴或带口头禅的学生,我们通常要进行个别纠正。

有良好的说话习惯。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

1、能大胆说。敢于在公开场合与人使用普通话,要求在课堂上大大方方地回答问题。

2、会主动说。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对话,喜欢在众人面前讲话,表达自己愿意表露的感情;并且说话口齿清楚、语意连贯。

3、要说得好。平时说话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内容上,做到观点鲜明语言上,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方式上,做到能灵活运用多种说话方式。

三、读书习惯。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1,首先养成抓住边角时间读书的习惯。好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读书。

2、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要有一个开卷有益的意识,凡是好书、好报刊,凡是有必要读的读物,都广泛涉猎。

3、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阅读中,会用心思考,理解内容,把握主题,理清思路,领会写法,并关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最好是能将厚书读薄,薄书读厚。

4、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笔墨圈画点评,圈画精妙之处;要边读,边思,边写,写出读书笔记。

四、写作习惯。

我们的古人曾几千年来用一纸定终身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确定官员,仔细想来这样做有很大的优势,因为这其实是一个综合考查。所

以,良好的写作习惯应从小培养,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1、先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写生活就要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才能积累和掌握写作的素材,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下笔有神,真实地反映生活。

2.养成勤练笔的习惯,例如:写随笔,记日记的习惯。著名的作家冰心说:“要想使文章有进步,须从日记开始。”我们小学生要求可以写的少一点,但一定要写。

3、养成善用古诗词,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习惯,学以致用,使语言丰富生动。

4、养成书写清楚、规范、卷面整洁的习惯。

总之,语文学习习惯多种多样,但究其根本,无非是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习惯。此外,还有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合作竞争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等。

语文习惯的培养需要在生活里探寻。我们要坚信“语文来自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的理念。让学生知道语文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喜怒哀乐里。只要你去寻找,就会找到语文。比如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底下马儿跑,你觉得真好,把它写下来,这就是语文;无意中撒

下一粒种子,却亲眼看到它发芽、开花、结果,用你的笔记下这份欣喜,这就是语文;看一场电影,踢一场球赛,用笔写下你的激动,这就是语文;你参加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用笔写下来,别忘了,这还是语文。语文是游子的思乡情,语文是征夫的望乡泪,语文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博大胸怀。这是语文学习应达到的极佳的境界,至高无上的境界。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境界,他才会乐在其中。

我们都知道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所以让我们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吧!因为这不是只培养语文习惯,更是优化其美好人生!

第二篇:在交互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交互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江中学语文组秦艳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学教育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福斯坦大学校长说“学生学习的80%来自同学的影响”,笔者认为使学生的全面素养能真正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组织实施教学是关键,施教中交互主动权是较为积极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交互主动权,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1.交付主动学习的权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如在教《边城》之前,可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在上课和学生商量:我们是阅读课文中节选的小说部分,还是想看电影从整体上了解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在已经激发起了学生看电影的兴趣时,交付学习主动权,如果要看电影就必须先答应老师的要求。那就是在看电影的时候 1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记下来,并能提出自己不理解和感觉重要地方。看谁记得又多又好,好的有奖赏。

2、交互学习成果

新课之初,交互学习成果,即把观看电影时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及提出自己不理解和感觉重要地方与同学交互。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教学内容本身内在志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这样,在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首先把学习主动权交付,调动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交互学习成果中使学生对《边城》的内容,甚至对作者沈从文的文风有了基础性的、感性的、多方面的认识,同时学生对学习《边城》感到既轻松有有兴趣;最后,在记重点和记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自觉地就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交互主动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交互主动权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求知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激发创新因素。看完影片后,进行课文阅读随后,让学生查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把每组自己所有同学的问题和重点都进行分析归纳,并由各组选出自己的代表负责把本组的问题和重点以及分析结果向其他同学作出说明。而其他组的同学则认真

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总评,对学生分析内容的得失,及对于作者的认识给予科学评判的与解说。对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进行掌声和小纪念品进行奖励。并对平时胆小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为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表现自己储备自信。

这样在交互中,各小组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都积极参加讨论,并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仅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热情,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交互中,他们有机会择善而从,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交互主动权,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学习是为了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的训练。在分组讨论及总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边城》中最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教师在学生进行归纳时适当引导:把《边城》中美丽的景色和主人公美丽的心灵进行对比,把《边城》中人们之间善良和睦的关系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边城》中最美好的人情同现代

社会的拜金主意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交互中具体感受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应该为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美丽富强。以达到学生在学习中能“择其者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样,在师生、生生交互中,而能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那些应该做,那些不应该做,从而教会学生如何抉择,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

四、交互主动权,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和鉴赏现当代小说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与学习学习的目的。在前面观、看、读、想、听、说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体、小组、讨论交互中知道:青少年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看那些表现美的善的文学作品,对那些宣传色情暴力等不健康文学影视作品则应该拒绝。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一篇好的小说作品应该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鉴赏。

这样,既达到了为考试服务的目的,而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如何鉴赏现当代小说的方法。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切实的锻炼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也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出语文的学科魅力。

第三篇:在兴趣中生成--小班

在兴趣中生成 在主动探索中习得

——小班体育活动《小乌龟顶球》案例分析

一、活动背景:

小班幼儿比较喜欢在地上爬,也比较喜欢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在平时讲故事时,幼儿也喜欢听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当一讲到小动物是怎样走或动时,他们就模仿个没完没了了。为了使活动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与积极参与,选择了幼儿比较熟悉的小动物之一——小乌龟作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小班幼儿好模仿,更好动,在《纲要》中明确指出,“拥有而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根据纲要的要求,与幼儿的特点,我选择了这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活动,希望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亲身体验并感受游戏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动作的协调性。所以把这个游戏的目标定为“练习边爬边用头顶球的动作,发展爬的能力。”然后再进行游戏活动时,从简到难,先让幼儿学习小乌龟的爬行动作而后再学习边爬边用头顶球的动作,把游戏的重点和难点分清,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新的本领从而发展幼儿的能力,丰富幼儿的经验。

二、活动实例:

活动片断一:

老师和小朋友都戴上小乌龟的头饰,“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老师当乌龟妈妈,小朋友当小乌龟,跟妈妈一起做做早操吧!”“小乌龟”们围在妈妈的身边都积极主动地跟着“妈妈”做模仿操,转动脖子,上下肢屈伸运动、腰腹运动、跳跃运动等。评析:小班幼儿比较喜欢模仿小动物,老师以动物妈妈的角色带领幼儿进行游戏,使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更加感兴趣,活动时也更加容易进入角色。

活动片断二:

老师让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皮球,在场地上四散玩球,“孩子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玩呢?”一开始孩子们玩球的方法比较少,孩子们只停留在自己已有的经验上——拍皮球。这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玩法比较单调,就再次鼓励孩子们“孩子们,我们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玩呢?除了用手玩皮球,还可以用什么进行玩球呢?”这时,有的幼儿想到把皮抛起来再用手接住,有的孩子在原地拍皮球,有的幼儿把皮球放在地上用手把球滚来滚去,有的孩子把皮球扔在地上用脚来踢,像一个足球运动员在踢足球似的,有的孩子干脆跑到大型玩具那里把皮球扔到滑滑梯上,看皮球再从上面滚下来,孩子们都用自己想到的办法在玩球,知道除了用手玩球,还可以用脚也能玩球。

评析:小班的孩子经验比较少,一开始活动都比较容易停留在过去已有的经验上,这是如果老师一味的放任孩子自己玩,也积累不起多少经验,于是在适当的时候我就再次鼓励孩子们,“想一想出了手可以玩球,还可以用什么来玩球,乘机打开幼儿的思路,活跃幼儿的思维,孩子们就把注意力从手转移到脚,使他们知道了“噢,原来脚也能玩球的。”这样幼儿就在无意中又多积累了一种经验,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活动片断三: 孩子们都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玩球,这时我看到浦新杰小朋友把皮球放在地上,头低着看着皮球,我就轻轻地走到浦新杰小朋友身边“浦新杰是不是想到与大家不同的玩法了?”他笑着看着我轻轻地说“我想用头玩球。”“那你就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行。”在我的鼓励下他就大着胆子开始尝试了,只见他双手着地,双脚直着,跷起小屁股开始用头顶皮球了,可这皮球却不怎么动,而他的动作让人看起来很吃力,我就提醒他“这样是不是很累,想想看,怎样更省力一点。”在我的提醒下,他想到了双膝着地爬,只见他顺利地用头把皮球顶向前了。这时我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并让大家一起来看浦新杰的新玩法,并让浦新杰进行示范玩法,很自然的引出游戏的主题,在通过讲解示范爬行的方法和要领后要求大家一起练,于是大家就很快地进入角色。

评析:正如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在活动中正因为“关注幼儿的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再加上及时地引导,孩子终于克服了滞留不前的胆怯情绪,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积累到新的经验,并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片断四:

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进入“小乌龟顶球”的角色之中,高兴得把球从草地的这端顶往草地的那端,而苏嘉仪和陈天毅两个小朋友抱着皮球站在草地的边上,没有一丝想加入角色的迹象,我就走到他俩的旁边轻轻地问:“咦,你们两只小乌龟怎么啦?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呀?”他俩对我摇摇头。“那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不去顶球呢?”苏嘉仪说:“在地上爬裤子会弄脏的。”“噢,没关系的,小乌龟最勇敢不怕脏了,要是脏了,妈妈会给你细的。”有了我的安慰,她高兴地跑到草地中间加入了活动中。我又对陈天毅“哎呀,这个宝宝你是为什么不爬呀?”他怯怯地说:“我不会。”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进行尝试。“没关系,跟着妈妈一起慢慢地顶好吗?妈妈知道我的宝宝都很能干的。”在我的鼓励、帮助下,他也加入到游戏的角色之中了。

评析:幼儿的个性是有个别差异的,在活动中有的孩子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并能在活动中找到乐趣,无需老师太多的干预,有的孩子则依赖性比较强,常常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和帮助才能进入角色,而苏嘉仪和陈天毅就是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孩子。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杂集体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悦。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对他们的活动提出要求,那么这个活动下来,他们不仅得不到锻炼,更是积累不到新的经验了。如果发现以后厉声斥责,那么他们同样也学不到真本领,经验也得不到提升、内化。

三、案例分析:

(一)教材选择的分析

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小班的幼儿一般都比较喜欢在地上的活动,比如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喜欢看小蚂蚁搬家,喜欢看毛毛虫,也喜欢看蜘蛛织网、吃蚊子等,他们特别好模仿、好动。而小乌龟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之一,每当讲到故事中的“小动物是怎么走的?”孩子们就情不自禁的模仿起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在新《纲要》中还提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所以生成这个活动也是相当合理与适当的。

(二)活动过程的分析

整个游戏以小乌龟为导线,贯穿整个游戏活动,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特点,通过练习学小乌龟爬,学小乌龟边爬边顶球的动作层层递进,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也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学到新的本领和技能。

在活动中老师以乌龟妈妈的身份,幼儿以小乌龟的身份进入角色,幼儿的兴趣相当高,都很快地进入角色学起小乌龟爬的动作,纷纷跟着妈妈做模仿操。做完模仿操让幼儿每人拿一个皮球自由的玩球,同时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进行玩球,如:采用站、蹲、仰、卧等姿势用头、手、脚等部位进行玩球,在玩球的过程中,一开始幼儿的动作比较单调,都是人云亦云,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及时进行指导,幼儿玩的形式就多了,有站着用手扔球的,有边跑边用脚踢球的(把皮球当成足球踢了),也有把皮球放在地上用手滚来滚去的……看到幼儿能有这一点点的进步我有点欣慰,但不能满足,于是我再次鼓励幼儿再想想还可以怎么玩,孩子们有成群的开始玩了,我发现浦新杰小朋友蹲在地上,似乎想到该怎么玩了,于是我就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浦新杰是不是想到与大家不同的玩法了?”“我想用头顶。”他轻轻地说,“那你就试一试看,能不能行。”于是他就大着胆子开始试了,他双手着地,双交直着,翘起小屁股开始用头顶球了,让人看起来很吃力,我就提醒他“这样是不是很累,想想看,怎样更省力一点,于是他想到了双膝着地爬,当他成功了我就及时进行表扬,并让大家一起来看浦新杰小朋友是怎么玩的,很自然的引出游戏的主题,再通过讲解示范爬行的方法和要求让大家一起练,于是大家就都开始模仿浦新杰小朋友的动作了。孩子们在顶球的过程中兴致都很高,开始为了让孩子们都较快地克服这个难点,先让孩子们在跑道上自由练习边爬边顶球的动作,通过几遍练习后,就让孩子们顶球进球门,从草地的一段出发,边爬边用头顶球向前方,直至将球顶进球门,这是游戏的一个难点,虽然在跑道上练过,但要边爬边顶球进球门,这是最难的,小班幼儿的方向感差,边爬边顶球使大部分幼儿不能顺利地把球顶进球门,而且在爬行的过程中还经常将鼻子擦在皮球上,但大家学得很开心。为了使幼儿能跟好地掌握这个技能,又再次进行练习,虽然方向感差,但基本上能边爬边顶球前进。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经验,最终学会了小乌龟顶球这个游戏,孩子们也得到了发展。

(三)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虽然有成功的地方但还存在着较多的失误。

1、教师的考虑还要全面。

在活动时虽然已考虑到孩子动作发展的差异,但一些细节还有欠考虑。比如在自由玩球前,我只提出让孩子们自由的玩球,却没有及时地向幼儿交待游戏活动的范围,以至于在自由玩球的过程中出现了有的幼儿拿着皮球跑到滑梯那边去了,把皮球仍到滑梯上进行玩;有的幼儿乱扔皮球,结果连自己的皮球扔到哪了也找不到了;有的幼儿跑的离开了老师的视线,走过去一找,他们却躲在“山洞”里互相滚皮球。有了这次的教训,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一定会注意,尽量考虑的多一点,考虑全面一点,把许多不该发生的错误消灭在未萌芽状态,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在用头顶球前进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提醒幼儿该用头的哪一部位顶球比较好,所以在顶球前进的过程中,好多小朋友在用额头顶球,这样很容易使幼儿受伤。

2、教具的准备还要充分。

还有在游戏时所用的皮球太小了,虽然在课前我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想用一个幼儿家中都有的充气球,作为活动的器材,也试着让孩子们带来,但孩子们一个都没有带来,为了能使活动正常进行,我就用这个小皮球来充当了,但由于这个皮球没有充气球的大,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都用额头在顶球,以至于鼻子擦在皮球上、草地上,这样很容易引起幼儿的鼻子因碰撞皮球而受伤出血。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在活动中也要考虑孩子的安全。

3、指导要全面,要关注到每个幼儿。

在整个活动中我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对幼儿的关注还不够全面,指导还不够深入。在活动时我只注重了大部分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却忽略了动作发展比较慢一点的个体。在大家进入角色时,却还有两个小朋友没有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我看到后虽有提醒,但没有好好引导这两个小朋友怎样参与到活动中来,对能力弱一点的幼儿指导要多一点全面一点,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但却被我忽略了,使得他们在最后的环节中没能很好地得到锻炼和练习。

4、常规教育。

一个活动效果的好与坏,最大的因素还要取决于一个班级的常规教育,但常规教育不是一两句话、一节活动课就能改变的,他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去抓、去管,有一个良好的常规,才能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现在最重的、最刻不容缓的还是常规教育,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吸取教训,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绩。

第四篇:诗意在对话中生成

诗意在对话中生成

——《山行》与《枫桥夜泊》教学 慈溪市周巷镇第二小学

许金苗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

搜集秋诗、秋词。【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教学流程】

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 “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3、补充一些爱秋诗,如,《赠刘景文》、《秋词二首》等。【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诗中的景物背后隐藏的就是诗人的感情。请同学们反复读诗,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景物进行扩充,联系自己进行想象,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

生A:乌鸦在树上呱呱地叫着,十分凄凉、恐怖。诗人孤零零地睡在舟中是多么孤独、哀愁啊!

生B:诗人心中充满哀愁,却没有人可以让他倾诉心中的哀愁。他望着渔船里的灯火,心想渔民今天夜里捕鱼大丰收,多高兴啊,自己什么也没有,就更愁了。

生C:漫天寒霜多么冷,诗人的心跟这寒霜一般冷。„„

师:诗人彻夜难眠,他为什么而愁呢?

生A:诗人可能因为做生意亏本了,欠了一屁股债,怕债主逼债而愁。生B:我查过资料,诗人因为赶考没考中而愁。生C:诗人可能为觉得辜负了父母的希望而愁。] 师:想象一下,诗人临行前,母亲会为他做些什么?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A:母亲会为他收拾好行李。生B:母亲会嘱咐他早日回来。„„

师:这让人想起孟郊的一首诗—— 生:(会意,背《游子吟》)„„ 片段二:

师:从《山行》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来看,杜牧的心境跟张继一样吗? 生:一样,也是悲秋。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A:我是从“寒山”上看出来的。“寒山”是树木叶子落了,光秃秃的山,看了让人觉得哀愁。

生B:我从“石径斜”中看出“愁”来的。石径弯弯曲曲,路一定很难走,怎么会不愁呢?

师:你们讲得有点道理。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路的红叶?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啊?我们来欣赏一下。

(欣赏红叶图)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说感受,诵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二月春花是怎样的,回忆一下以前课文中描写春花的句子。

生:(背《燕子》一文中的句子:“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师:(背《春》一文的句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你觉得这二月春花怎么样?

生A:五彩缤纷。生B:生机勃勃。

师:可是这霜叶却比“二月春花”更红、更美!那杜牧的心境跟张继一样吗? 生A:有点不一样。开始他是愁的,后来看到了这么美的枫叶,就不愁了。生B:枫叶不经受寒霜就不会这么红,人不经历困难也不会成熟。杜牧明白了一个道理,就不再忧愁了。

„„ 片段三:

师:让我们来个异想天开,假如让杜牧遇到张继,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A:张兄,你不要太在意了。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其实,挫折有什么不好呢?它可以使你变得成熟。古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你要坚信它,不要再伤心了,快从逆境中爬起来吧!乐观点,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记住,只有经历风风雨雨的打击,千锤百炼的磨练,人生才能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生B:兄台,你落榜了,可未必是件坏事。俗话道,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稳重。人生道路如果没有坎坷,而一帆风顺的话,摘到的果子未必甜哦。让我们重新开始,快乐地面对每一天。落榜没事,我们还可以去考,不相信每一次都考不中。

生C:兄台,我俩相遇便是有缘。我也劝你一句:遇到伤心事不要悲观,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失败,问题在哪里。做事不要太鲁莽,否则后果难预料;也不要太伤心,命运不相信眼泪。

„„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教学古诗总是侧重于诗句的疏解,思想的分析,较少涉及诗歌意境的感悟,认为意境感悟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艰深的。因而,意境感受一度在诗歌教学中缺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诗歌意境教学渐渐被重视,而且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课例,如王自文的《古诗二首》、郑雪琴的《江雪》等。这一变化十分可喜,因为只有意境才能使诗歌发挥陶冶心灵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那颗幼小的心灵深入到那优美而又深邃的诗歌意境中去呢?我以为对话就是一道通向诗意的桥梁。如何展开对话?以上课例使我深受启发。

1、以互文构建广阔的“对话场”。

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出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这话指出,想要与诗交谈必须先得做到能够“进出历史、空间”。学生相应的知识、经验的储备成为他们能否与诗对话,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现代解构主义互文读解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这些他文本有助于此文本的读解。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古诗文本,去唤起或开掘学生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经验文本,构建广阔的“对话场”,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诗意的理解。

以互文构建“对话场”,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补充,如,课前秋词、..秋诗的交流,“愁”字的分析,意在渲染一种气氛,与新授古诗构成一个“意境圈”,使诗意感受显得丰满;联系,如通过联系《燕子》一文中有关春色的句子..以及《春》一文中有关春花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二月春花的美艳,从而体会到霜叶的绚丽,作者对它爱得深沉;整合,如将《山行》与《枫桥夜泊》这两首情..感截然不同的诗歌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意境更加立体。

2、以想象催动心灵的对话。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主要元素,体悟诗意绝对不能回避意象。意象就是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色彩的形象,透过这些形象营造的情境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就是由“象”而得“意”的过程,这一切必须借助想象。想象是学生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联系经验,寻言明象。语言背后形象的唤起,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催化。在读诗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扩展,想象连缀成画面,便能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如在品味愁思时,让学生对景物进行扩展,然后切己体察,从而感悟诗人的情感:有的从“江枫”生发,扩展为隐隐约约的江枫,像妖魔鬼怪似的江枫,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忧愁;有的从“霜满天”入手,扩展为寒冷的霜,弥漫江天的霜,想到诗人冷得发抖,想到诗人心冷,从中悟到诗人的愁。

(2)创设情境,连类万象。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如展示红叶图片,唤起了学生心中“红叶似火”,“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等等形象,充分领略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丽景致,体验到了诗人对秋天热烈的歌颂与深沉的爱恋之情。

第五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训练记叙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作文是中考语文学科的重头戏,一篇作文的成败可以决定语文成绩的高低。从过去中考看,每次都有一些平时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作文没写好而造成中考语文成绩不高。中考作文大多文体不限,有些考生错误地以为可以随便写,所以有一部分考生写的作文就是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写到哪,这是很多考生的一大弊病。不限文体不等于没有文体,每一篇文章还是应该有一种主要文体形式的。如果要写成议论文,应先看自己观点是否鲜明、正确,是否是独到的见解。再看论据是否充分,如事实论据是否新颖,能否证明论点。道理论据中引用的名言是否准确,能否有说服力。如果这些具备了,考生可以写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了;否则,不如写一篇来自生活、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或散文等。那么,这样看来,记叙文写作在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深感在记叙文训练中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一直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此外,当前中学生普遍出现的母语水平滑坡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视野狭窄。北大、清华和复旦等国内15所名校中文系曾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全国语文之星夏令营”对一群被称为“语文拔尖生”的考核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我首先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我故意要求学生用“兰”字组词,学生们踊跃答题,但答案多重复,“木兰”、“兰花”,没说几个词之后,“AC米兰”、“兰带啤酒”等词开始跳出,引起了一阵哄笑。我不慌不忙的举出了“兰颐”“兰章”“兰友”等形容风度翩然、文章上乘、品格优秀的词,学生们频频点头。这时,我再不失时机的倡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其次我为学生开列了一份必读书书目,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进行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找出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语言等描写,场面描写、借景抒情、写物寄意,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等,并作好笔记。从时间上看,大部分学生对于阅读是很感兴趣的,这种兴趣正是我所需要的。

第二,针对学生害怕作文,视作文为猛兽的情况,说明了作文对于我们以后生活工作的必要,从而使他们树立非写好作文不可的信念。其次,尽量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阐述有关概念和理论时,引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观念,而在进行相对应的训练时,具体明确地说明该课时要达到的目的,不给学生提过多的要求,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取材。如进行“记叙要素”的训练时,要求学生对刚刚经历过的小升初派位入学中的自己进行一番心理描写,只要是能把有关要素交代清楚的,就给予高分奖励,在进行“动作描写”训练时,则根据学生体育课训练的情况,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至少用上10多个动词来描写体育训练时的活动,并声明动词用得越多越恰当,分数也就越高。第三,采用不愤不启的原则。学生因阅历浅、阅读面不广等不利因素的限制,对某些概念不大理解,对某些练习感到无从下手等,都是正常的,这时我就采用不愤不启的原则进行辅导,从而达到一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效应,比如:“景物描写”,我设计了一个题目,要求学生用“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诗句,勾描出一幅我国古代农村的恬静、闲适的生活画面。起初,学生对这一题目显得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才好,在下面议论纷纷。我便故意踱到教室外面去,把时间留给学

生自己处理。十分钟后,我回到教室,提问了几个学生,发现他们对所要求的画面有了一定的感觉,但还是不能清晰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我便给他们讲起了陶渊明及《桃花源记》,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以下几个词语:杨柳、牧童、钓翁、篱笆、鸡犬、炊烟、童子、老翁、饮酒品茗。作文上交后,我大感欣慰,学生的想象力,用词的恰当程度等都超过了我的想象

通过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对我自己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系统的复习回忆了记叙文的有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从身边取材,设计出具体、有吸引力的训练情景,从而方便学生训练,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相信我会更加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经验,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借鉴。

积累有效素材,拒绝谎言作文

——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禾山中学 胡先锋

202_年5月10日

本学期开学伊始,我便定下语文作业:每周周记一篇,每两周写作文一次(800字,课内完成)。本来这个作业的初衷是很好的(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平时多练笔,积累一些素材),可是一到学生那里,就变了味道。周记经常是“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常见于开学第一周);“这次又考砸了„„”(常见于考试后);“我对XX很生气,凭什么要把这件事告诉家长?„„”(常见于被老师批评后)„„作文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要么就随意构思(“撒谎”作文;要么就上网查找资料„„)而且周记和作文基本上千篇一律,每次考试都这么写,每个学生都这么写,大家都“按套路来出牌”,这让我深感担忧:这种写作方式何时能了?除了谎言,学生们心中难道就没有值得去写的东西吗?

近来,社会对虚假作文(或称“撒谎作文”)的讨伐声浪高了起来,“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是从写作文开始的”,韩寒一不留神又冒了一句名言,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近日在一个会议上呼吁: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认为,“现在中国文化、学术缺少诚信就是撒谎作文带来的后果,如果不消除撒谎作文产生的社会基础、文化土壤,将来社会就谈不上真性情、真文章。”

我深感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这种“被写作”的状态中,思想会禁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考试时没有素材可供选择,仍然写谎言式的作文,这必将导致学生思想僵化。于是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积累身边真实的素材,在周记里面大胆运用,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呢?

其实,学好语文很容易。写作肯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从学生相当喜欢写日志就可以看出来:有一次我批评一个学生不写周记,他直接就说,老师,你去我QQ空间看我写的日志吧,肯定是真实的事情,还有你一定要给我写评语。)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学生不爱写周记作文,肯定是被某种思想束缚住了。如果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让他们用心去写,那写什么呢?

(1)、要写那种不给任何人看的日记(真实),每天就写100字,不多不少。写到一千回,下笔如有神。(我跟学生这样说:当然我要检查的周记,如果

你觉得可以给我看,你就交上来;如果你觉得不能让我知道,你可以另外写一篇来应付我。其实每周写两篇周记也不多,对吧?)

(2)、在周记中可以大搞文字游戏,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给所有老师起外号。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把语言玩得山穷水尽。(到那时,看语文书上的课文如同老叟戏顽童,老牛吃嫩草,什么语文考试,作文竞赛,简直不堪一击。)

(3)、进行背字词、背诗文比赛。电脑里存盘的资料多,可调用的东西就多。同理,你多背些古今中外死人活人的东西,不用思索,“语文”就顺口而出了。(我跟同学这样说: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边用,活背活用,急背急用,立竿见影。以肚子里东西多为荣,君子耻一物之不知,连说一百个成语不重样,假装深沉是蠢驴„„明白了吗?)

(4)、周记可以有多种文学样式:小说、散文、诗歌„„,小说是什么,小说是谎言吗?不是!这样给你说吧:散文就是一个人平平常常地走在路上;小说就是一个人平平常常地走在路上,忽然被推到水里;诗歌就是一个人平平常常地走在路上实然感觉到大地把他弹到月亮上。吴乔《围炉诗话》卷一“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之措词必副乎意,犹饭之不变米形,啖之则饱也。诗之措词不必副乎意,犹酒之变尽米形,饮之则醉也。”所以作文的本形是“米”,是真实存在的,肯定不是谎言,只不过经过了加工,但是你不会的话最好不要加工成诗歌,因为诗歌“犹酒之变尽米形,饮之则醉也”,写诗歌容易醉,我怕你受不了。

通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点提高。而且让我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们都爱上了写周记,而且他们很期待看周记本上的评语,这是对他们辛勤写作的一种肯定,于是上课前我都花一些时间来讲解学生的周记:写得感人的,写得有新意的,写得幽默的„„每次对他们的一种赞美,也都潜移默化的鼓舞了他们写作的信心。我知道这来之不易,于是我将继续探究下去。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肯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在以后的摸索过程中,我还得多向前辈们学习,下面我把本学期学生周记中的一部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

《语文素养在习惯中生成》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