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对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极重要影响。它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人格深化”的思想以及自我实现理论在指导基础教育改革方面要求做到: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师生关系;丰富教与学的方法并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育评价上,应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因此,它对当前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改革;自我实现;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 50-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西方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学流派之一,也是美国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重视主观性及实现倾向,把实现倾向与心理健康相提并论,他们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肯定人、尊重人以及人的自我实现,以人为本,人格深化,从真正意义上开始关注世界的主体——人。这一思潮不但引领着管理学理论从制度管理走向柔性管理,也对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肯定了人的价值,肯定了人在自我发展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来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其自身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简言之,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本性中原就蕴藏着无限的潜力,追求创造是人性固有,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人性的充分发展。马斯洛反对外在学习,提倡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的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的模式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打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认为,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自我概念的形成,为获得心理健康应帮助患者创造一种有关他自己的更好的概念。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做法是鼓励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罗杰斯据其临床经验,提出有效运用患者中心疗法,使患者潜在的自我得以实现所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治疗者应该真诚、热情、尊重、关心、喜欢和接纳。(2)真诚一致,即治疗者的想法和他对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应该是一致的。(3)移情性理解。治疗者要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理解他内心的想法。这对罗杰斯后来的非指导性教学、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和学生中心的教育主张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罗杰斯等人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出发,在教育实际中提倡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
二、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下面我主要从教育的目的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方面来分析人本主义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1.从人本主义看教育的目的观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而存在主义在教育目的上持人的自我生成论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根本上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发展。”罗杰斯明确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个性而又充分发展的人。因此我国在制定教育目的时,要重视人性的培养,普遍关心教育对培养儿童独立的人格所起的作用;我们在制定教育目标时,不仅要注意培养知识渊博的人,而且要培养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既要重视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也要重视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2.从人本主义看教育中的学生观
人本主义教育的学生观期待学生个人能成为教育的中心,即提倡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根据这一理念罗杰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其基本要点是:(1)教师要以真诚、关怀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良好氛围。(2)学习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单独或协同制定学习方案,并对他们自己选择的后果分担责任。(3)突出学生有个性的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和参与性。
3.从人本主义看教育中的教师观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师应是对学习者作全面了解并完全信赖的人;是对学习者充分发展自己潜能充满信心的人;是能尊重学习者人格的人:是能珍视学习者的看法、意愿的人;是能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的人;是善于促进学习者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的人等。总之,从人本主义心理学来看教育的教师观应该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
4.从人本主义看教育中的知情统一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追求的结果主要是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渲泄等,而不重视掌握多少知识技能。”因此,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在教学方式上,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个别教学,轻视集体教学;重视家庭教育,忽视学校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苏格拉底问答法”,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发、引导学生而非灌输,不将个人观点、理想、价值标准强加给学生。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显著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情感、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强调教学工作中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能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重视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启示我们应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大众化的教育,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设置教育内容,按照自我实现的动机鼓励学生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当然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我们应该吸取精华,弃之糟粕,辨证的为我国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归复.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嗍.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3】毛亚庆.试论人本主义的教育图景D】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5】张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01.河南社会科学,2003.
第二篇: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美国人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表面的经济繁荣与严重的信仰危机、精神危机的矛盾
(二)哲学背景
人文主义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力 人性论,人性本善论
现象学通过对人“纯粹意识内的存在”的研究揭示人生活的本质
存在主义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是中心问题,人是有目的的(三)科学背景
生物学
有机体生命的实现倾向
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
从人类自身本性中发掘其潜能和价值
(四)心理学背景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评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及基本理论
(一)代表人物
1、奥尔波特
生平及主要著作
《人格特质:分类与测量》《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看法》
《人格的模式和成长》
2、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生平及主要著作
《咨询与心理治疗》《受辅者中心治疗》 《论人的成长》《学习的自由》
3、马斯洛生平及主要著作
《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
4、罗洛·梅生平及主要著作
《焦虑的意义》《人寻求自我》《存在心理学》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爱与意志》
(二)研究对象
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人格
研究人类中出类拔萃者或精英
(三)研究方法
整体分析方法
人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
现象学方法(罗杰斯)
对意识经验的直观描述
个案研究法(奥尔波特)
通过对个别对象案例分析找出其特殊规律,并依此
提出对同类案例的推论和解释
(四)基本理论
1、人性本善论(理论支柱)人是一个独特的有机体,有能力指引和改变生命历程的主导或设计 人性中的恶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当提供了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时,人的本性就是善的 美德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奖赏,能够得到一种更深刻的幸福感和内在生活的丰富感
2、需要层次论(动机理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动机引起的行为包含有意识的和潜意识的 人的动机是综合性活动 人类的需要是一种内在的、高级的需要 需要的性质决定动机的性质 人类需要有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 人类需要成等级系统 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 各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3、自我实现理论(核心)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即完美人性和个人潜能的实现 需要层次论是自我实现论的心理动力学基础 自我实现者拥有的15种人格特征 通向自我实现的八种主要途径 自我实现有健康型自我实现和超越型自我实现两种类型 自我实现者能更多的体验到高峰时刻的出现(高峰体验)
4、受辅者中心治疗法(罗杰斯)任何一种生物体只要被赋予了生命,就会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生长、发展、活动的趋势,一种求生存、求强大、求茂盛、求完满的趋势(实现倾向)动员当事人主体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解释,改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 成功的咨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咨询者真诚一致;咨询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受辅者;咨询者设身处地的体会受辅者的内心世界
5、教育改革论(《学习的自由》罗杰斯,1969)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提出“学习是成长”的学习理论,主张在做中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主张良好的师生关系或教师态度是教学的重点
第三篇: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
起源: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二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的研究
特点: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人的成长和发展
主要理论:
马斯洛——需求阶段、自我实现理论
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
马斯洛:
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主要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的简介:
“一个作曲家就必须作曲,一个画家就必须绘画,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动机与人格》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部分,是该理论中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指的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欲望,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1、洞察力:可以摆脱生活中的概念、陈规,发现周围的真相,对人和事具有准确的判断;对于不确定、未知的情况、事物没有常人的恐惧感。
2、接受性:用非批判性的角度来看待许多事物,可以和自己的缺点和睦相处,并接受人性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缺点,不会经常地被困与羞耻感、罪恶感和焦虑感当中。
3、自发性:他们具有更多表达性的行为,更少的目的性的行为,他们行为的动机可以说是为了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匮乏性的动机。
4、以问题为中心: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身以外,更加关心一些非自私性的问题。
5、超然独处:一般的“内向”或“外向”这样的二分法不能用来衡量他们的行为,他们可以保持平静不受周围人事骚动的影响,坚持自己对情境的解释;具有更多的客观性。
6、自主性:自我实现者的动机是成长性的动机,而不是匮乏性的动机,所以他们不那么需要通过向外界索取来满足需求,这样的特点使他们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独立自主性。
7、清新的鉴赏力:时常带着敬畏、惊奇的眼光观察日常的生活,对于一些看似平淡普通的事情会使他们兴奋、惊奇和激动。
8、人际关系:他们的朋友圈比较小,但关系更为深刻,和少数的几个人保持者非常密切的关系。
9、手段和目的:他们常常能够既享受“到达”的乐趣,有能够欣赏“前往”本身的乐趣。
10、幽默感:他们的幽默往往更具有哲理性,主要使笼统地取笑人类的愚蠢、得意忘形或者妄自尊大。
第四篇:人本主义学习论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没有恰当地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等问题,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这些观点对于当今的教育教学有很多的启示。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重视“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 念指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个人学习内容的选择,期望达到的 目标,往往取决于他对自己的看法。个人通常根据事物与自我概念是否一致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学习方式。当自我概念及经验与自我实现的目标相一致时,会产生积极的体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
2.强调“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和创造的欲望以及自我主动学习的潜能。学习过程就是这种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相信学生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相信学生能进行自我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创设环境,设法满足学生
渴望学习的天性。
3.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把学习分成两类,~类学习是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罗杰斯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觉察到主题线索与他们的目的的关系时,就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4.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人本主义学习论者建议教育和教学都应促进学生学会适应变化和如何学习。他们认为教育目标应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能充分激发个人的潜能;在现实中能自我提高;行为恰当,能适应社会;有创造性,不断变化和发展,经常发现自己并时刻在自己身上发现新东西;富于自信、能够自尊也尊重别人。因此,培养目标应使学生成为“学会如何学习的人”,会如何应变的人,“从而成为能适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启示
1.重视人的整体协调发展,促进人的潜能发挥。罗杰斯强调的教育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完满人格,通过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由于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着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和做法,导致许多学生片面发展,这就与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人应是全面发展的人形成了十分尖锐的矛盾,而罗杰斯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并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应对整个人产生有利影响,学习过程中不要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重视对学生价值、态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然,他的思想对纠正过去的不良做法,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不仅重视学习结果,而且重视学习过程。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另外,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应把惩罚、强迫和种种要求或约束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3.重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1)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2)自动自发: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3)全面发展: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自我评估: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因此,学习能对学习者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习者的经验系统之中。总之,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
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统整的人。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等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等。因此,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是:(1)真实或真诚: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
第五篇:2013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做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人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习的影 响。他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任由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学习问 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填空题 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想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 1.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加,也包括情感参与;2.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3.学习是渗透性的,他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4.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所重视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 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