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语言训练及思维训练333(郭彦成)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2-344720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7 18:17: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语言训练及思维训练333(郭彦成)

[作文训练]语言创新及思维的拓展

一.创意

(一)什么叫“333式”?

“333式”是进行语言创新训练的一种构想。其具体含义是:

第一个“3”,任选课本中的三篇文章题目。(也可以是三件事、三种景物或三个人物等)第二个“3”,根据以上三个题目,自设三个比较点,例如作者、重要句子、艺术特点等。第三个“3”,根据三个比较点,围绕一个中心,各写一段文字,共三段。

(二)示例第一步: 课题陈情表赤壁赋滕王阁序 1作者 李密苏轼王勃 2朝代晋宋唐 3文体 奏章赋序

4.主旨 忠孝抉择人生知己难遇 5.语言悲恻动人 骈散结合骈俪藻饰 6.人文情感(孝)态度愿望

第二步:重要语句

陈情表赤壁赋滕王阁序

臣无祖母惟江上之清风杨意不逢无以至今日 与山间之明月 抚凌云而自惜 祖母无臣„„钟期既遇

无以终余年而吾与子之共适 奏流水以何惭

第三步:创新实践

根据以上内容,围绕一个中心,练习语言表达。

第四步:示例

1、李密陈情,悲恻动人 苏轼作赋,慨叹人生 王勃为序,难遇知己------人生竟如此的动人

2、李密的奏章,悲恻动人 苏轼的词赋,骈散结合 王勃的语言,典故翻新------自古为文各有所长

3、李密痛陈忠孝情 苏轼作赋叹人生 王勃为序叹知己 我生为何不作为

4.没有王勃的班门弄斧,哪有知己难遇的人生叹息;没有李密的艰难抉择,哪有忠孝难全的美好史话;没有苏子的清风明月,谁知豁达乐观是何等情结

5.讲孝心,李密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诚意,感动过多少至诚的心;论豁达,苏子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共适的乐观,慰藉了无数矛盾的灵魂;叹知己,王勃以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期冀,震撼过古往今来多少读书的人。

第五步:学生创新练习提示

单句类::陈述 祈使感叹反问倒装 复句类::因为„„所以„„

只有„„才„„ 只要„„就„„ 与其„„不如„„

请以以下几组课文为例进行比较阅读并练习语言表达 1 六国论 伶官传序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2 祭十二郎文 祭妹文项脊轩志 3 阿Q正传陈奂生上城长亭送别 4 致橡树琵琶行并序七律-长征 第六步:总结

课本知识是创新的基本要素,要努力学好 任何文体任何作家都可以对比解读 要善于挖掘课内的人文因素 要敢于尝试不同语言形式的创新 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要与考试中的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要与写作联系起来 三.借鉴实例

(一)1.三篇文章:《阿Q正传》《墙上的斑点》《将进酒》 2.比较点:作者,主旨,内容。3.语言创新:

——鲁迅的呐喊,伍尔夫的遐想,李白的豪放,他们各显英雄本色。

一双犀利的锐眼,洞察国民的劣根,一枝不朽的笔杆,唤醒沉睡的国民;一次意识的流动,展示内心的真实,一串自由的联想,表现真正的生活;一声惊人的呐喊,吐净心中的悲愤,一腔旷达的情怀,书写人生的精彩。因为这,让风颤抖,让云止步,让花朵绽放,让人惊叹。

一部《阿Q正传》是一段缩剪的历史,是对国民弱点的警示。阿Q,微乎其微而又千千万万,精神胜利法让人忍俊不禁,更让人深思反省。区区几千字,悲哀始至终,至今振聋发聩,震撼心灵。

不经意的一瞥,引起一串串的漫无边际的遐想。这是意识的流动,是内心的独白,更是生活的真正状态。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化作心中深沉的悲愤,放歌纵酒,是抒发自己满腹的郁结,是重拾人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是“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气!

(二)1.三篇文章:《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2.语言创新

——留守那份孤独的美,憧憬那个晶莹的梦,打拼那种传神的真:人生原来如此之美丽。——回忆是暮霭,希望是晨光,我愿走出暮霭,步入晨光;作官得威福,守月得闲福,我原抛舍威福,尽享闲福;丰满是现实,飘渺是虚灵,我原超越现实,捕捉虚灵。

——要走一条路,就走一条对得起自己又对得起别人的路,要做一件事,就做一件既值得做又做得器的事;现在的自己总是最好的自己,如果没有曾经的失去,就没有最好的现在;出来喜欢把发生的事看作命中注定,心中就多一些坦然和超脱,把未来的事扭做命运在握,心中就多一份希望和信念。

(三).三篇文章:《蜀道难》《阿Q正传》《兵车行》 2.语言创新

——是谁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缘”就是人类之最艰辛,青藏铁路的竣工不就打破了传统的神话吗?是谁说精神胜利法是愚昧的胆怯的自我安慰,试看历史上具有博大胸襟的人哪个不是借助这种精神给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又是谁说“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是对生命的亵渎与浪费,倘若没有忠贞爱国将领的舍己为国,中华民族怎么能绵延五千年灿烂文明。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吟诵李白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缘”,我们的心灵是否会为远古人的生活之艰和现代人的生活之美而感到忧伤和自豪?躺在母亲的怀里,耳边传来杜甫的“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我们是否会感到阳光般的温暖?走进鲁迅的《阿Q正传》,品味阿Q的“得得,锵锵!毁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我们的心情是否会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饶林间”,这是太白沉甸甸的忧民之心,“得得,锵锵!毁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这是阿Q永不凋谢的笑声,“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这是杜甫忧国忧民的哀叹。

(四)1.三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谈中国诗》《人生的境界》 2.三个比较点:语言,人文,思想感情。3.语言创新

——鲍鹏山用精练而又铿锵有力的语言将庄子剖析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钱钟书借诙谐简练

且富含哲理的语句把中国诗描绘得唯善唯美,美不胜收;冯友兰驾朴实但不乏庄严端重的言辞把人生的境界解说得淋漓尽致,通晓易懂。

——不事污浊,远离黑暗,坚守节操的人生态度像潺潺流水由鲍鹏山的笔端缓缓淌过我们的心房;相信自己,保持自我,发扬传统的精神观念像蒙蒙细雨自钱钟书的神采轻盈盈洒向我们的脸庞;崇尚哲学,争创天地,挚争上流的人文思想像闪闪光芒从冯友兰的太阳沸腾腾地闯进我们的胸膛。

——没有你对庄子酣畅的敬畏与追慕,哪有我们对庄子由衷地佩服与推崇;没有你对中国诗刻骨的热爱与博大的关怀,哪有我们对中国诗沸腾的自豪与滚烫的骄傲;没有你对哲学沉默的炙爱与人生的无声的积极向上,哪有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和对人生境界的彻悟。

(五)1三篇文章:《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 2.三个比较点:语言,主旨,人文素养。3.语言创新

——道尽蜀道之难,看透人之悲欢,愤诉兵役之苦——人生的道路竟如此曲折坎坷!——《蜀道难》,人生道路坎坷的写照;《将进酒》,仕途曲折不达的反映;《兵车行》,战乱残忍无情的诉说——人生的感叹与百姓的疾苦尽显其中。

——蜀道之中见豪迈,觥筹之间显豁达,咸阳桥上露真情——演绎一副壮与悲的图景。

(六)1.三篇文章:《人是什么》《阿Q正传》《变形记》 2.三个比较点:作者评价,文中修辞手法,人文素养。3.语言创新

——一本书,一个世界,我自酣品精神的魔力;一个人,一种思想,我享受思考的满足;一句话,一种慰藉,我获得最美的人生感悟。

——“人是什么?”赵鑫珊问天问地问读者,问得一千个的一千个回答,他说,人是对往事的追忆对现实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阿Q,鲁迅先生的“孩子”,勤勤苦苦,终其一生,凭空冤死。虽未成家,却“子孙满堂”延绵不息;一夜之间的甲克虫,卡夫卡没有了亲朋家人,孤独地走向死亡的深渊。——不同的人,不同的笔,书写丰富的人生悲喜,展现深刻的个人才情。

——设问引用,《人是什么》给我们自斟自酌,读书解疑的空间,充分认知熟悉而又陌生的“人”;讽刺双关,《阿Q正传》向我们展示一个脆弱的生命被倾轧,一个愚昧的人要付出何等昂贵的生命代价;想象对比,《变形记》使我们明了一个残暴的世界了,无论是多么受排挤遭唾弃。

三、写作练习

1、从所学的文学作品中任选三个主要人物,自设比较点,写一组句子。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自设比较点,写一组句子

3、从课本中概括三件事例,自设比较点,写一组评论性的句子。4自选三首诗歌,自设比较点,写一组赏析性的句子。

第二篇:语言思维训练

一.借物泄情法

赏读:

《生气》片断:“连草木也来欺辱我!”我生气地拉住树枝,用力把它折断,丢在地上用脚猛踩,以此出气。但其它许许多多柳枝仍在微风中摇荡,似乎在嘲弄我,我怒气上升,像怒狮一样扑进去向柳树干狠击一掌。

《伤心》片断:眼前,是迷芒的一片,雨丝飘在我的头上、脸上,也打在我的心上,那样冷,那样沉,那样痛。我好想大哭一场,可心却不让我这样,只是在雨中默默流泪,流着心中的泪。无声无息,只有雨丝知道,我的心在发颤,在哭泣„„

点妙:

此两段话把人的心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出来了,你读着似乎也被她的情感所牵动,真达到了入木三分。是什么写法使作者写得如此精妙呢?是作者借用了此时此景中的物体来表达自己心情的。《生气》这段话借树枝来发泄自己的心头愤怒。《伤心》这段话借雨对人的感觉,写出了伤心的心情,情感流露地天衣无缝。写出人的情态最易打动人,让读者随文而动情,被文所吸引,这是文章的魅力,故而我称之美文。

试写:

借物泄情法可写人在遇到事时的心情表达,情有喜怒哀乐等多种,均可用此法表达,注意利用的物要此时此地随处可见的物。此法也可拓展写动物或植物或自然界所有物体的情感表达(在拟人化时运用)。请自选一事运用此法把心情写出来。

仿写:

《考试后的愤怒》 四年级罗泽斌

“真是倒霉的一天。”我说道。看了一眼考砸的试卷,我越想越愤怒。我回到家后,发现橡皮在考试时忘带了,我拿起橡皮,用劲全身力气向窗户砸去,橡皮不但安然无恙,反而弹回来的橡皮在我的头上狠狠砸了一下,我的头好痛呀,我说“我就不信我治不了你。”我拿起一把剪刀,向橡皮剪过去,橡皮被我剪成了好几块,这样才让我的心情稍稍感到心平气和一点。

可是,课本又好像在说:“你果真是一个超极大笨蛋,就连最简单的考试都应付不了。”这话就像是火上浇油,我一脚把它踢到天上,让它落下来后狠狠地踩在地上,书好像并不怕我,我顿时火冒三丈,我说:“不给你点颜色看看是不行的了。”我拿起锋利的小刀,在本子上划上几刀,本子还是坚强不屈,我把书一页一页地撕下来,眨眼间,这本书就破烂不堪了,像是一场大暴雨把熊熊燃烧的大火给浇灭了一样,我的心情才渐渐的平静下来。

点评:小作者借用橡皮、课本来发泄自己考试考砸了以后的郁闷自怒,把心情表达得栩栩如生。

四.排比比喻法

赏读:

《山》的片断:我抬头仰望,一座陡峭的石山直刺云霄。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犹如展翅翱翔的秃鹫,有的仿佛是一只怒吼咆哮的雄狮,有的则像温顺可爱的山鹿,还有的却好似风驰电掣的野马。

点妙:

这段话主要写的是山上怪石,写怪石的形状,作者采用在排比中镶衬着比喻, 在比喻中见到了山的各种姿态。使得这段话既形象又有节奏、气势。试写:

此法常用于状物,写形态各异的物体或动态。

思路1:你看见的音乐喷泉,姿态各异。

思路2校园里各种形状的假山或树形。

思路3:也可试写自己遇事产生多变的心情。

仿写:

四年级施烨梅

这歌声真动听优美,真像溪流从山涧飞泻下来,忽快忽慢;犹如百灵鸟在晨曦婉转啼鸣;仿佛敲打古代编钟一样的清脆,让我听得入了迷!

点评:小作者更是别具一格,写听歌的感觉也运用了排比比喻法,真把歌声写美了。

五年级徐蓉

学校里有很多“怪” 树:爬地柏不是向上生长,而是象螃蟹一样横着爬行,从楼上往下看,像一架架整装待发的战斗机整齐排列,又像一只只雄鹰在地上觅食;盘槐更是奇特,不但不往上长,而且往下长,枝条快要钻入泥土了,远远看去,象一把把巨大的绿伞撑在校园草坪上,又象一只只大蘑菇在等人采摘;黄杨树被老校工修剪得千姿百态,有的象一串串糖葫芦,有的象盘曲而上的缠柱龙。

点评:小作者把三种不同的树形成了一组排比句,又在每一句中运用了连喻,使得句子整齐又形象。

五.三步写细法

赏读:

《老鹰捉小鸡游戏》片断:“老鹰”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又连绕几圈,寻找机会捕捉“猎物”。突然,“老鹰”猛一转身,扑向“小鸡”。“鸡妈妈”连忙张开双臂,保护自己的“孩子”。跟在“鸡妈妈”背后的“小鸡”有些疲惫不堪了。“老鹰”就摆好架式,吸了一口气,猛一转身,扑了过去。“鸡妈妈”马上一拐弯,张开双臂拦截。“老鹰”真狡猾,突然一哈腰,“哧溜”一下从“鸡妈妈”的“翅膀”下钻了过去,恶狠狠地抓住了一只掉队的“小

鸡”,张开大嘴就要“吃”掉它。

《丢手帕》片断:接着,由张远同学继续丢手帕。只见她故作姿态地在一个同学身后做了一个“丢”的动作,然后他把手帕巧妙地放在了杨城同学的身后。没想到杨城同学早有提防,他抓起手帕,腾地站了起来,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追去。他俩一前一后,向前迅跑,张远同学越跑越快,杨城同学越追越近,同学们都起劲地为他俩加油。当张远刚要往下蹲的一瞬间,杨城抢先一步,一把拉

住了张远,这一下张远只好认输了。同学们“罚”张远表演个小节目,他扮了个鬼脸,滑稽地学了一声猫叫,引起同学们一阵畅怀的大笑。

点妙:

《老鹰捉小鸡游戏》片断中以老鹰三次用不同方式抓小鸡形成三步曲,然后鸡妈妈的保护及小鸡的动态随之产生,老鹰、鸡妈妈、小鸡,三者之间的动作交替着写,步步推向高潮。

《丢手帕》片断中由丢,追,罚三个层面把丢手帕游戏写具体的。

试写:

运用三步写细法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写法,在古曲文学中随处可见,现代语文教科书中也有许多,当然有情节三步,心理三步,环境三步等,我这里仅指细节三步。只要你留心观察,仔细分析出三步来,一定能把细节写细,写好细节就是把作文写具体,会写具体了,作文就不怕了。你随意一个动作去分三步,保证你写细了。

美文:

《发言》五年级徐蓉

“下面,有请五(3)班的代表发言。”说完,所有人鼓起了掌。我拿着发言稿走上讲台,接过话筒,开始发言了。在敬礼后的几秒钟,我的脸到耳根都有一种被燃烧的感觉,低下头,从头到脚,都可以看出我的一种心情——“紧张”。而我在默默告慰自己:别紧张!这是一个考验自信的机会,要好好把握,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只要战胜自己就是最好的。加油!我咬了一下嘴唇,读了起来。啊!读错了,怎么办?别的同学会不会觉得我很傻!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接着读了起来,这是,我的脸不由得比刚才更红了,脸上的发着热,就像夏天的中午闷在房间里一样,腿似乎也吓了一跳,打了个寒颤,抖了几下。

点评:小作者写了发言时紧张的心理状态,分三步来写:上讲台紧张--告慰自己--怕读错神情,刻划心理状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可用此法却很轻松地就攻克了。

《喝茶》四年级 施烨梅爷爷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放在鼻前轻轻地闻了闻,微微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然后用嘴轻轻地吹开碧绿的“小船”,笼起嘴唇想去喝,可蒸汽蒙上了镜片,可能茶也太烫了。爷爷只得放下杯子在一旁凉凉。微风拂过,只带走了一阵阵热气!过了一会,爷爷又拿起杯子,悠然地吹了几下,扎扎了几声,品味起茶味来!

点评:小作者把端杯喝茶这一简单的事,采用三步写细法,写得细腻入味!

六.借人喻物法

赏读:

《春景》片断: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一切被春姑娘打扮得那么美丽。群山变绿了,争先恐后换上新装;柳树发芽了,柔

软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拽;粉红色的桃花开遍枝头,远看就像一片霞。山坡上,在绿绒绒的小草衬托下,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散发出沁人的芬芳。

点妙:

春,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姑娘,是女人一生最漂亮时期,借人比喻春的美,很形象,有灵气。用春姑娘去打扮大自然,全文拟人化了。

试写:

全文采用拟人化手法写比文章中出现一二句拟人句不同。它既有描写的动态美,又有一股童话味,我称之童话式散文。若用此法写景,必然把景写得既美又有灵气。景,随处可见,你不妨摘取一鳞半爪,去试写一下。

仿写:

《喇叭花》四年级施烨梅

清晨!我瞧见喇叭花还在墙上睡懒觉。真懒阿,太阳都晒着屁股还不起床?过了一点点地时间,太阳跑到喇叭花前面,用光线用力射向喇叭花。这“懒虫”一碰到阳光打屁股,就用力向上爬。过了一会儿,阳光云被遮住了,喇叭花又睡觉了。阳光跳出云朵,它又开始勤劳了。真搞不懂,难道这“懒虫”中了邪了,灵魂好像被控制了,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了!

点评:借人的懒说喇叭花的懒,文句优美极了。同时把太阳也拟人化了。《寒风》四年级罗泽斌

寒风这家伙撅着嘴巴一吹,小草们都被吹得倒下去了,没有了往日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都投进了土壤妈妈的怀抱里;大树的叶子全从树上跳吹落下来,片叶不留,只留下一根巨大的树杆,光秃秃的,不再像以前的大树,精神抖擞,威风无比;住在树洞里的小松鼠吱吱吱地呻吟着,冻得直发抖,不敢出来,开始了它们漫长的窝居时期;许多的小虫子被寒风冻死了,只留下一些虫茧幸存了下来,挂在树枝上,摇曳着,像一只只风铃,可寒风这家伙装聋作哑,装作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吹。

点评:把寒风,小草,叶子,松鼠,虫茧都当作人来写,平淡的一景写得充满人性的灵气。

二.拟人排比法

赏读:

《溪水》片断: 溪水远远地从山谷中奔来,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时而直脱脱的驰骋,汩汩潺潺;时而舔着崖壁静静地淌,羞羞涩涩;时而又急忙冲出一个漩涡,飞转几圈,然后向前伸出,显得那么大大方方。(拟人加排比,叠词,活了溪水)

点妙:

该段话由远到近的形状写得既动态又优美。作者采用了两种手法合拼而写。拟人手法,你看运用了〝奔来〞、〝舔着〞、〝羞羞涩涩〞、〝大大方方〞等,把溪水给写活了。排比手法,三个〝时而〞,写出了溪水的动态多变。所以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状物比运用单一修辞手法要美得多。

试写:

此法适用于写变化着物体。如写风云雨雪的多变,或阳光,树叶,海浪,霓虹灯等,抓住有几种变化的特点形成排比,再采用人的动作神态语去写特点,则必成美文,不妨你先试试。

思路1.除夕夜空的烟火多姿多彩。(写景)(写烟花之声烟花之色烟花之形)

思路2.断线的风筝。(动态)

思路3.采蜜的蜜蜂。(动态恋态)

思路4.翩翩的彩蝶。(外形恋花的动态)

仿写:

《爬山》五年级徐蓉一会儿的功夫,我就来到公园去爬山。来到山脚下,我抬头仰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形态万千。有时仿佛一位巨人,跟我比,我简直是一只小小蚂蚁,一踩就踩扁了。有时像怒吼发威的雄狮,一吼,整个世界都快要地震了。有时犹如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在身边细心抚养着我们。我边走边看四周的风景。咦!这些花好奇怪。有的像小孩子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在一起,好像在讨论重要的事。有的傲然挺立,像一位严肃的家长在教育这些孩子。有时仿佛像天空中的繁星一样,一眨一闪,数也数不清。

点评:小作者的这一片断运用了两组拟人排比法,写山势的多变和山花的形态和感觉。

《除夕烟花》四年级孙宇泽

只听见“瞿”的一声,一朵“花儿”在的夜空中绽开了笑脸,仿佛在向我们拜年;又来一声“吱”的声音,一朵礼花在空中敞开了胸怀,变成了无数颗流星,忽慢忽快,忽亮忽暗;当我们还沉迷于那朵礼花时,“轰”的一声,另外一朵礼花也跳上了这个美丽的夜空,分散成了许多个小礼花,在空中发出一阵“霹雳啪啦”的声音。那朵礼花迟迟没有离开,有些礼花在空中转圈、晃晃悠悠,有些礼花极速往下落、彷佛要投入我的怀抱,还有些礼花摇摇晃晃、好像正在荡秋千。这真是一幅万紫千红的景象啊!

点评:小作者以声响的变化来组合排比,“瞿”,“ 吱”,“ 轰”,在排比中还注入了拟人,“绽开了笑脸”,“ 敞开了胸怀”,“ 迟迟没有离开”,“ 投入我的怀抱”。由此写得栩栩如生。

三.烘托法

赏读:

《跳绳》片断:一声哨响,只见小红手里的跳绳像彩环一样飞舞起来,鲜红的红领巾在胸前飘动,两条小辫子在她肩间来回摆动。她轻轻地一抬腿,绳子就从脚下一闪而过,她跳得飞快,那姿态如雄鹰展翅,轻如燕飞。

《狂风》片断: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刚回到家时,只见天空一股翻腾的云浪彷佛一条黑色的长龙,从西南方滚滚而来,顷刻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粗壮的大树竟被连根拔起。高压电线在空中剧烈地晃动,发出尖利的叫声。紧接着,电线杆断了。“轰、轰”,一座座房屋倒塌了。

点妙:

所谓烘托法就是用彼物来写此物,用彼物烘托此物。《跳绳》片断中写红领巾和小辫子的动态来写跳绳的飞快。《狂风》片断中用大树拔起,电线晃动,房屋倒塌来写狂风之猛烈。

试写:

烘托法在写文章中经常运用,不管是写人记事状物写活动,是写文章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法。

思路1:写老师的严肃,不写老师如何如何,而写学生的动作眼神等的转变,以学生的转变来写老师的严肃。

思路2:写香味,不写如何如何香,而写猫、狗、苍蝇等动物闻香而动的姿态。

思路3:写蜜蜂、蝴蝶的动态或神态来写春天的百花争艳。

仿写:

《夏天》五年级徐蓉

汗水滴滴嗒嗒地流淌下来,转眼间就消失在我眼前,真像顽皮的小娃娃!想在石头上休息一会儿,可是石头烫的快冒“火”了。地上的蚂蚁一动也不动,好像被烧熟似的。瞧瞧土地上的花草,完全干枯死了。旁边的大树上的树叶,明显变成一条线,树下的老年人,拿着扇子疯狂地扇动着。

点评:作者写夏天的热,不写太阳如何烫,天气如何闷热,而写汗水的短时消失,蚂蚁、花草、树叶等被热的动态。

《夏天》四年级施烨梅

夏天,骄阳照在土地上,人们躲进屋子里,小动物也不敢走出家门。知了立在树枝上,靠着那一点点的阴影来乘凉,树叶也被这样的天气弄得没有了力气,纷纷垂下了头,在水中的鱼儿也不想游泳了,靠在两边的水草下,以此解暑。夏天,也变得那么静寂。

点评:都写夏天的热,但所选用的物体不同,同样写出了热得难受。

第三篇:思维训练

让情感和智慧的火花竞相绽放

„那年高考作文题是《毁树容易种树难》,傅云龙在论述了“毁树容易”和“种树难”之后,又简要论述了“毁树未必容易”和“种树未必难”,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他的作文被判为满分。田老介绍,他的作文无非是运用了辩证思维。我听了深受鼓舞,(我还曾经)立刻写信给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彭漪涟教授请教(辩证逻辑),彭教授与我素不相识,却很快回信,鼓励有加,并以自己的著作《辩证逻辑概要》、《哲学大辞典》相赠。

前辈的指点令我感奋,前辈的智慧在我脑中融会贯通,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各种类型的议论文,其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其实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的运用。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症结还是在于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而且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于是,对于高一论说文写作教学,形成了初步的方案:首先,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单项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如何使论点准确、鲜明、深刻、新颖,如何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取舍、阐释、论证、评价等)。抓住了这条训练的主线,就抓住了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形成训练的序列,从而解决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方案已定,成竹在胸,我心里似乎时刻涌动着创作的冲动,时刻都在急切地期盼着开学、上课,把我的设想付诸实施,与同学们分享。终于开学了,我想以一堂课作为整个思维系列训练课的开场白、总动员,让学生对训练的总体设想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按照阅读课堂教学 “预习——讨论——归纳——迁移”的基本模式,我课前布置学生以“谈成材”为题,写一篇作文,作为预习。作文收上来,大多是两个论点:或者说“逆境可以成材”或者说“顺境可以成材”,少数同学说“顺境逆境都可以成材,关键看自己”。论证自然也无法深入。

于是我问同学:为什么我们只想到“逆境可以成材”或者“顺境可以成材”呢?因为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谈到的就是这些观点,但是耳熟能详的观点决不是富有新意的观点,也未必是我们能够充分展开论证的观点。富有新意的、能够充分展开论证的观点,一般是经过了自己的分析、思考,最后综合概括出来的观点。“谈成材”这个话题并没有限定我们非得谈论“在什么环境下才能成材”,我们为什么作茧自缚,思路为什么不能放开一点呢?一来是我们习惯于偷懒,习惯于借用现成的观点;二来我们不了解从哪些方面展开分析思考。我们今天就教同学们几“招”。说白了,这几招没有什么深文大意:无非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无意识地采用的一些分析、思考的方法。比如,到了新的班级,我们多少总得想想:这个班级的特点如何?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条件是什么?这些特点会引发、产生哪些结果、影响?这个班级和我们原来的班级有哪些不同点相同点?等等。这

就分别是在作特性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当然,我们还会经常运用概念分析、数量分析、辩证分析等。经常地练习分析思考,我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就会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综合、概括能力也会提高,提炼论点、展开论点、论证论点自然也就形成了。那么对于“成材”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如何作上述分析呢? 学生们一下子来劲了,七嘴八舌道:可以对“成材”作特性分析,我们要“成”什么样的“材”;可以把成材和发财、和“考上大学”作比较;可以分析怎样才能够“成材”。关键时刻,我稍加点拨:这里说“怎样才能成材”,其实涉及外因、内因,同学们作文里谈的顺境、逆境其实都是外因,但是可惜的是对于“外因”,我们把它看成了囫囵的整体,其实“外因”包括很多方面,“顺境”、“逆境”也是具体的,各不相同的呀。于是话匣子打开了,外因可以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别的不说,班级环境中的某科老师,他的道德、文章、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对同学的成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啊!这时我简单做了一个小结:学习、练习分析思考,我们在“初级阶段”的要求是做到“目无全牛”。熟能生巧,到那时候,一个概念,一个判断在我们眼中,都是“无限可分”的,这样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就会觉得“思如泉涌”。

当时同学们欢欣雀跃,我乘热打铁,又布置一道话题作文帮助学生巩固所形成的认识,题目是“说谦虚”,要求同学提炼论点、编写提纲。当场收上来,看到学生的提纲中,涉及各种分析方法。我真的想喊出声来:好聪明的孩子!同学们的提纲整理如下(第七组提纲是我加上的):

一、谦虚是一种美德。

1、谦虚就是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

2、谦虚就是在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虚心接受;

二、人所以能够谦虚的原因

1、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教育、环境的影响;

2、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认识到谦虚的好处;

3、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己;

4、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胸怀远大志向。

三、谦虚的好处——谦虚使人进步

1、谦虚让你永不自满,永远保持进取精神;

2、谦虚让你了解自己的欠缺,以便改进;

3、谦虚让你与同学同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谦虚和骄傲的对比

1、表现的不同;

2、本质的不同;

3、结果的不同。

五、谦虚和自卑、虚伪不是一回事

(提纲与“三”大致相同。)

六、如何成为一个谦谦君子——胸怀大志方能虚怀若谷(提纲与“二”大致相同,最后指出,胸怀大志是各个原因中的重要原因。)

七、谦虚未必使人进步

1、简述“谦虚能够使人进步”;

2、指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取得进步还需要决心、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其进步的环境,等等。

这七组提纲,分别采用了概念分析、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对比分析、比较分析、决策分析、辩证分析。我打了个比方,同学们作分析,相当于做“白案师傅”,把各种原料切碎了;接下来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境、顾客的胃口,把几种原料合在一起,当一把“红案师傅”,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烧成口味各异、风格不同的美味佳肴啦!同学们哄堂大笑。

这是一堂平常的课,但是它体现了我多年的心愿和思考,也凝聚了许多前辈的智慧和他们对晚辈的期盼帮助。这堂课是成功的,但是只是开场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教给学生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民主氛围。当时无锡市实施的“班级集体建设研究”给了我启发:我决定在班上实行“操行等第自我评价”,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各个小组讨论制订操行等第评分标准,每个月一次民主生活,对照标准,对自己的操行等第自我评价,每个学期结束再进行总体评价,这样,“操行等第自我评价”就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同时在班上设立“班级日记”,每天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班级日记,但是其他同学可以在上面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为学生、老师的多方面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同学的民主意识和班级的民主氛围。这个“班级日记”的内容日益丰富,从学习到生活,从班级到学校到社会,各类热门话题都成为谈论、交流、争辩的内容;“班级日记”也就成了“课外练笔”发表的园地。三年下来,同学们各自的“课外练笔”和“班级日记”放满了一箱子,重达四十余公斤,学生们全部作为礼物送给了我,成为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项飞同学以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为主体,撰写《危机,存在于中国农村的土地——给农业部长的一封信》获得89年华东六省一市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博得广泛赞誉;我们班同学在各类作文刊物中发表的文章五十余篇;高考中本科到线率比同等条件班级高出31%。1989年7月30日,同学们“挤挤一堂”,挥汗如雨,聚集在我二十平米的小屋里,直至半夜三更,不时提到的就是我们的思维训练、班级日记;直到现在,学生每年看望我时,还会提到我们班的思维训练和班级日记。

1989年,学生毕业后两个月,我把思维训练的总结报告寄给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朱智贤教授,朱教授卧病在床,请他的学生林崇德教授给我回信,总结以《给学生以解剖刀》为题,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发表;1991年,经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副会长顾黄初教授推介,《高中论说文写作和思维训练》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写作学会裴显生教授撰写书评,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国教育报》1994年7月以半版篇幅、以《教海扬帆一轻舟》为题,报道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和审美教育的经验;多年来,我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为高三学生开讲座,在江苏教育学院为全省骨干教师开讲座,在扬州大学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讲座,1999年以后连续五年,我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开设讲座-----我都会想起我上过的那堂思维训练的起始课。因为那堂课我包含了前辈们对我的期望和帮助,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智慧,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三年来,我们教学相长,情感和智慧的火花竞相绽放,那是我“实现自我”的起始。我跟年轻的同行、朋友们也经常讲起那堂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未必有当老师的极好的天赋,但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仍然可以成为有成就、有特色的语文老师。

第四篇:语言训练

怎样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我常常是“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就是让学生先直接接触整篇课文。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就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居高临下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

在这一环节的预习反馈中,我习惯性地出示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后分别从音、形方面进行指导。从效果看,基本达到了生字词的教学目的。

当时课上完之后也一直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随着单元课文的深入学习,随着自己思考的深入,我越发觉得这样的预习检测手段的欠缺。词语的教学脱离语言环境,即使学生积累了这些词语,那么他们在自已说话写文章时会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吗?这正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不到位的现象。

积累和运用是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能创设语言训练,给以学习语言的机会,将新学的词语,结合文中的句子用一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那么对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对语言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以语言训练为目的“预习检测”部分可以调整为:

出示词语第一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师:谁会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第二组:锋利斧头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裸露扩大 师:谁会读?“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用上面的词语说几句话。出示词语第三组:喘气儿黎明包括咆哮

师:用上“可是”,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说。

按照词与词的关系进行组块教学,每一组块的词语除了指导朗读、理解之外,还结合文本进行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词语组块体现了词语的情境性,不会因为词语教学而割裂思维,破坏情境。词块组合有利于词语多角度的理解、多层次的积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有依托、有方向的,这样的积累和运用必然是有效的。词块组合给了学生多角度的运用机会,使词语活起来,放大了词语教学的功能。

词语组块是课堂有效语言训练的方法之一。之后在《悉尼歌剧院》的教学中韩校长也指导我从词块组合这方面检测学生的一个预习情况,事实证明学生的借助文本语言,自身语言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发展,效果不错。

第五篇:思维训练七

思维训练七

1.小强、小清、小玲、小红四人中,小强不是最矮的,小红不是最高的,但比小强高,小玲不比大家高。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子写出来。

2.五个同学参加乒乓球赛,每两人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

3.文具店有600本练习本,卖出一些后,还剩4包,每包25本,卖出多少本? 4.三年级同学种树80颗,四、五年级种的棵树比三年级种的2倍多14棵,三个年级共种树多少棵?

5.学校有808个同学,分乘6辆汽车去春游,第一辆车已经接走了128人,如果其余5辆车乘的人数相同,最后一辆车乘了几个同学?

6.学校里组织兴趣小组,合唱队的人数是器乐队人数的3倍,舞蹈队的人数比器乐队少8人,舞蹈队有24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7.一个书架有3层书,共有270本,从第一层拿出20本放到第二层,从第三层拿出17本放到第二层,这时三层书架中书的本数相等,原来每层各有几本书?

8.箱里放着同样个数的铅笔盒,如果从每只里拿出60个,那么5只箱里剩下铅笔盒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2只箱里个数的和。原来每只箱里有多少个铅笔盒?

9.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用去32米,第二块用去20米,结果所余的米数第二块是第一块的3倍。两块布原来各长多少米?

10.参加四年级数学竞赛同学中,男同学获奖人数比女同学多2人,女同学获奖人数比男同学人数的一半多2人,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获奖?

11.两袋糖,一袋是84粒,一袋是20粒,每次从多的一袋里拿出8粒糖放到少的一袋里去,拿几次才能使两袋糖的粒数同样多。

12.2把小刀与3本笔记本的价钱相等,3本笔记本与6支铅笔的价钱相等,一把小刀1角8分,一支铅笔多少钱?

13.梨树比苹果树多78棵,梨树是苹果树的4倍,梨树、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语言训练及思维训练333(郭彦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