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学原理专业硕士论文
新时期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析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自身优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由于人们的认识因素、制度因素和代表因素等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正确分析新时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索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路径,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社会主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大的优越性。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这一根本制度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述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根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积极探索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并由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实行合议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保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实行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发挥两个积极性。另外,国家对聚居的少数民族实行地方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权力外,还享有宪法赋予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作为一种权力配置和运作的形式,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代议机构相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由全国人大统一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委托并监督“一府两院”行使行政权、司法权,这是与西方权力制衡模式最显著的不同之处。
2、规模大,一院制,并且在县级和县级以上人大设有两个层次,人大及其人大常委会。
3、除县、乡两级人大以外,县级以上人大均由间接选举产生。
4、共产党执政,不存在党派斗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体
现了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少数剥削阶级对人民大众的政治压迫,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人民大众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国家体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央和地方权力运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载体,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国家机构的职权进行划分。按照这种划分,在法律的规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体决定问题,以真正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
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应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并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这既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又有利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新时期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坚持”和“完善”是人大制度建设的永恒主题。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是实现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举措。
三、新时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大代表的选举及其组成结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选举的民主程序还不完善。目前,一些地方在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协商、介绍等环节还存在不足,比如过于偏重政党团体的“组织提名”,轻视选民或代表联名的“非组织提名”,这种现象在间接选举中更为突出。
其次,直选层次较低。我国目前人大的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制度,即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产生。这一制度具有操作简便、提高效率等好处,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意识的不断觉醒,这种选举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一是多层次的间接选举不能够全面确切地表达民意,二是靠少数代表投票决定当选人,对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造成伤害。最后,代表结构不合理。目前,在人大组成方面,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党政机关官员代表比例不断增高,工农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二是新生社会阶层代表、女性代表和非党员代表比例偏低。三是代表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大代表缺乏应有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二)人大代表的职责与选民关系问题
首先,有的代表履行职责的热情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有些代表没有出席人大例会,甚至不按时参加一年一度的人代会。二是在闭会期间未能认真履行代表职务,发挥代表作用。其次,有的代表虽然参加人代会,但分组审议时却很少能提出议案和建议。个别代表在审议工作报告时没有发表过言论,甚至一届下来一次也没有发表过意见,没提过一个建议、议案。在会上他们只会“举举手、鼓鼓掌、握握手”,成为“哑巴代表”和“举手代表”,造成民意难反映,民声难表达。第三,不少代表提建议的多,提批评的少。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议事规则和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立法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严格,全国人大会议的举行也日益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但同时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立法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其中存在着某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首先,关于会议发言。会议发言是充分反映民情,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审议质量的重要途径。现实中,在大会全体会议上,人大代表的发言很少甚至没有。其次关于会议辩论。要使议案尤其是法律议案建立在科学民主基础上,很有必要实行会议辩论。周恩来早在1956年就提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应建立辩论制度。共产党人相信真理越辩越清楚,有错误就不怕揭露,要勇于改正错误。可惜这一睿智思想仍未很好地付诸实践。
(四)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监督权行使不够完整。目前普遍存在的现实是:软性监督手段运用多且流于形式,刚性监督手段运用少甚至从来不用。监督权不能完整行使必然导致人大监督不彻底,震慑力弱,权威性不够。其次,监督程序不够规范。监督法的颁布大大改善了监督程序,但监督程序仍然存在缺失和不规范现象。如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但只是原则上的要求,具体如何公开,公开什么内容,选择以什么方式公开,监督法没有规定。第三,监督机构不够健全。宪法规定人大监督权由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集体行使,但人大一年开一次会,监督工作很难实现,人大常委会立法任务繁重也无暇顾及监督工作。这种专门监督机构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大监督功能的弱化。
四、新时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宪法和法律意识不强。
(二)宪法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常发展
我国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成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宪法监督缺乏具体的监督程序、制裁措施和起诉审查方法。事实上,宪法只有具有获得司法化的强制效力,才能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最高法。
(三)民主法治传统的缺失
邓小平在1980年回答意大利记者提问时就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民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立政基础,唯有切实的民主,才能确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落实。民主法治传统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四)缺乏激励和竞争机制
首先,在我国目前人大代表的选举中,竞争因素少之又少。不仅差额选举制度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而且有的地方还搞“上面定名单,下面画圈圈”的被动消极选举,严重挫伤了选民的积极性。其次,在人大代表履职中缺乏激励机制。积极履职的得不到奖励,不犯错也不作为的没有罢免,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人大代表工作的积极性,得过且过。
(五)缺乏制度创新
创新是最好的坚持。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随着人大工作的开展,我们既需要制定新制度,也需要对原来的一些制度加以改进。这些工作都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坚持”,而将“完善”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中。
五、新时期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路径
(一)完善人民大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权力运行的法治化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制保障。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三权分立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应与该国的国情相适应。邓小平曾指出,“三权鼎立”的原则和制度不符合我国国情,不适应社会主义政权的性质和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单一制的传统、各民族的历史状况和民族关系决定了我国在政权组织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只有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坚持中国特色的“一院制”,不搞西方的“两院制”
“一院制”是指国家代议机关只设一个议院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两院制”是指议会由两个独立并行的机构组成,以不同方式产生,分别开会行使议会职能。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其内部结构分成两个层次,代表大会下设常委会。一切重大国事都在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讨论投票表决,每个代表享有平等的表决权。然后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决定议案的通过或否决。这种权力组织在西方是没有的,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特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越性。
4、坚持走群众路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走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人大工作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永葆青春。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
1、完善人大代表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首先,逐步实现代表专职化。人大代表专职化关系到代表职能的发挥和履行的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大所议事项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客观上要求代表专职化。其次,完善对代表的监督机制。这是推动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切实表达民意的重要举措。再次,完善人大与代表、代表与选民或选举单位之间的联系制度,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第四,逐步改善代表结构,有效整合多元利益主体。只有在代表结构上保证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才能确保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2、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首先,切实推行竞争、公正的选举。改进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和介绍办法,扩大选民的提名权限,同时实现差额选举。其次,适当扩大直选范围。我们要随着民主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直选范围。再次,取消选票效力差异。改变农村和城镇的选票效力差异,变4:1为1:1。选票效力差异使得农民在人民代表大会中一直没有获得与其实际力量相当的政治权力,长期以来牺牲农民利益以促进经济现代化的做法并不可取,应切实维护农民的政治权利。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
立法工作是人大的第一位的任务,在立法方面,是其他任何组织所无法替代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效,最直接的就是靠人大的立法工作。首先,加强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立法权能,保证人大立法权的权威、统一。其次,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实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4、完善监督制度,加强监督职能
首先加强人们对人大监督的认识。其次,真正确立人大监督的地位。应该改革现行监督体系,转换制约主体。同时按照党政职能分开原则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人大监督职能,以保证人大监督形式充分的、有效地发挥在作用。再次,完备人大监督法制。一方面,适当把地方人大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创造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法律,改变目前的一些监督形式因缺乏法律依据随意性大的状况。另一方面,把宪法和法律关于人大行使监督权的规定更加具体化、系统化。第四,加强监督措施,强化监督手段。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监督权有效行使。把行使监督权和行使决定权结合起来,同时把行使监督权与行使任免权结合起来。并且建立对人大监督事项的督办机制,提高人大监督的质量、力度和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一定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孙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王贵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6]人民大会制度研究所编.与人大代表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第二篇:政治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孙中山先生是()政治观的代表人物。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2.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A.城市 B.民主 C.法律 D.国家
3.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的形式来实现的。A.意识形态 B.宣传教育 C.国家强制 D.重叠共识
4.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的理解。A.政治妥协 B.政治治理 C.政治合作 D.竞争
5.()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说服方式 D.压力方式
6.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A.民粹主义 B.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民众主义
7.()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A.罗尔斯 B.韦伯 C.托克维尔 D.亨廷顿
8.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A.19世纪 B.20世纪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9.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政党的典型。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
10.1970年代以后,()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A.生态主义 B.社群主义 C.新右派 D.女权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A.肝胆相照 B.荣辱与共 C.互相监督 D.长期共存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A.法治 B.德治 C.礼治 D.无为而治
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的产物。A.私有制 B.社会契约 C.社会共同体 D.分工
4.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A.冲突 B.合作 C.竞争 D.团结
5.()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阿根廷
6.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A.阶级分析方法 B.经济分析方法
C.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7.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隐性价值问题 B.价值中立问题 C.经费问题 D.数据问题
8.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A.公共权力 B.民主 C.专制 D.人性
9.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10.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体现了法治原则。A.司法独立
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三、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延续2000多年。君主专制
2.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儒家 3.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和共和党所把持。民主党
4.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经济自由
5.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政治斗争
6.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7.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公民的意志
8.宪法和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个人权利 9.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政治稳定
10.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政治秩序
第三篇:政治学原理
1、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为(A)A戴维·伊斯顿
2、“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说这句话的是(B)B孙中山
3、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的主导流派是(C)
C儒家
4、“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这是(B)的著名论断。
B亚里士多德
5、在理论内容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政治研究从属于(A)A伦理学
6、现代政治学学科最早出现于(D)
D美国
7、自宋代后,儒家发展产生了(C)思想,为封建专制统治所利用。
C理学
8、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所遵循的许多基本原则都产生或成熟于(D)时期。
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主张政治学研究应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主张政治研究应价值中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A)”。A政治科学
10、(B)是第一个使政治学从伦理学中独立出来的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人,他的《君主论》也是探讨“治国术”的经典名著。
B马基雅维里
1、政治学理论中通用的国家一词是指“(D)”。D、state
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按(C)来划分共同体范围,作为国家区别于原始氏族制度的两个基本特征之一 C地域
3、(C)指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C列宁
4、卢梭研究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是(C)C社会契约论
5、关于国家起源问题,最早提出自然生成论的是(A)A亚里士多德
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形态与社会演进图式是相应的,即历史上的国家可以分为(A)A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7、1648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现代(D)体系形成的标志性事件。D民族国家
8、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基于“(C)”的特殊的社会管理职能从原有意义上的社会职能中分化出来。C生态保护
9、在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最快、最完善、最现代化的主要还是(B)。B暴力机关
10、(A)国家的特点在私有制、代议制、普选制、分权制衡和政党制度等经济政治基本制度和原则中得到了集中体现。A自由资本主义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表明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关系,又叫做(B)。B政体
2、(A)总结出五种政体,分别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并认为这五种政体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循环过程A柏拉图
3、把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和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暴民政体等六种类型的是(C)C波利比乌斯
4、(C)的混合政体理论对近代初期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发挥了重要的影响。C波利比乌斯
5、亚非拉国家采用的政体多数是严格管制社会的政治参与活动,但对于非政治性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空间则给予相当的自由。这是(C)的特征。C威权政体
6、下列国家中,当前采用总统制的典型国家是(B)。
B美国
7、下列国家中,当前采用半总统制的典型国家是(C)。
C法国
8、下列国家中,当今采用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D)
D瑞士
9、英国的政体是典型的(A)。A议会内阁制
10、将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三军统帅之职集于一人的政体是(B)。B总统制
1、政府最为狭窄的涵义,是指管理整个国家的最高(B)B行政机构2、17、18世纪,对人民主权原则理论贡献最突出的是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和法国思想家(A)A卢梭
3、分权制衡理论最为经典的表述者是(C)。
C孟德斯鸠
4、一般认为,(A)对于保持政治稳定和凝聚政治认同大有好处。A虚位元首制
5、预算表决权是由(B)行使的一项重要职权。B立法机构
6、最早设置议会督察专员制度的是(D)。
D瑞典
7、英国的国家元首采用(A)。A虚位元首制
8、责任政府原则要求,政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向(D)负责。
D人民
9、在美国,弹劾总统是(C)的职权。C参议院
10、司法机构是掌握裁判权的国家机构,核心职能是(A)。A审判
1、政党的(A)是由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揭示出来的A 阶级性2、1847年6月成立的(D)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政党。
D共产主义者同盟 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B)。B 兴中会
4、多党制起源于(C)。C法国
5、我国的政党制度属于(B)模式。B一党领导制
6、两党制最初起源于(A)。A英国
7、日本的政党制度是典型的(D)
D一党独大制
8、执政党(在朝党)、反对党(在野党)的划分依据是(C)C是否掌握国家政权
9、我国八大民主党派是中国的(B)B参政党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A)A执政党
1、早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时代,就有公民对政治的直接参与,这被称为(B)B直接民主
2、下列属于政治参与主体的是(D)
D公民
3、现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法律都规定选民的年龄下限是(A)周岁。A18
4、政治参与通过公民的(C)来制约政治权力的行使,并通过政治参与所形成的的授权达成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C政治权利
5、一般来说,“公民”一词反映了一种法律上的(A)。A平等关系
6、(C)是政治权力的最终所有者,其影响政治的途径就是广泛的政治参与,是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决策。C公民
7、公民最基本、最常见、最普遍的政治参与形式是(B),它是公民对现实政治过程的一种综合性选择。B选举投票
8、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影响政府决策而达到群体利益的社会团体一般被叫做(D)D利益集团
9、利益集团主要是通过(A)来进行政治参与,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的。A 利益表达
10、由全体公民投票对法案进行表决或否决的活动是(B)B公民复决
1、当代政治文化研究起始于美国政治学家(A)。A阿尔蒙德
2、政治认知是属于(B)的一种具体形态。
B政治心理
3、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群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和价值规定是(D)。D政治意识形态
4、社会的政治文化的学习、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就是(B)。B政治社会化
5、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最为系统化和强有力的手段是(B)。B学校
6、政治社会化实际上就是(C)的社会化。C政治文化
7、如果政治生活中的社会成员没有明确的政治角色观念,就是(A)政治文化。A地域型
8、社会公众积极遵从一整套具概括性且明确陈述的价值观,且将这政治性念奉为圭臬,而不论其是否可能实现,这是(C)的政治文化的特征。C意识形态
9、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是典型的(B)政治文化。B依附型
10、一个社会中,民众对政治生活观念、价值出现严重的分歧和对立,是(D)政治文化的特征。
D极端 1、1966年,(B)在其《比较政治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政治发展”这一概念。
B阿尔蒙德
2、西方学术界关于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都是一个,即(A)的理论。A现代化
3、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是(B)类型。B早发内生型
4、(D)政治发展主要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
D后发外生型
5、实现政治权力迅速变革,使政治体系发生的全面质变的政治发展途径是(C)。C政治革命
6、政治革命后按照革命承诺和宗旨,全面改造整个社会的各种关系,奠定新社会的本质基础,这是(C)C政治更新
7、为了加快政治发展的步伐,我国目前正在进行(A)A 政治改革
8、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是从(B)开始的。B晚清
9、基于对民族国家选举民主的功能异化的反思,哈贝马斯提出了以交往理性为基础的(C)概念。
C协商民主
10、从政治发展规律的普遍性来看,政治发展的核心是(D)
D国家政权
1、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指南及国际政治的核心要素是(B)。B国家利益
2、(A)反映了国际体系的空间利益关系。A地缘政治
3、国际政治最重要和最稳定的行为主体是(D)
D国家
4、根据国际组织的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联合国属于(A)国际组织。A一般政治性
5、当代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是(C)。C政府间组织
6、当前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B)。
B联合国
7、我们把国际政治中各种主要的行为主体通过长期联系和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叫做(C)C国际体系
8、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C)。
C周恩来
9、目前的国际体系是(D)。
D多极竞争体系
10、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A)A 独立自主、多选题(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个或者多个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政治”的表述中属于权力性解释的是(AB)
A、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 B、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2、下列关于“政治”的表述中属于管理性解释的是(CDE)
C、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务 D、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E、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政治这一概念的基本界定是(ABCDE)
A、“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体现”B、“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C、“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D、“政治是一门科学”E、“政治是一种艺术”
4、西方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政治概念的区别主要是(ABDE)
A、西方政治学的政治概念重点围绕政治现象本身展开论述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政治概念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的本质
D、西方政治学的政治概念强调政治活动总是与人们的意志和利益相联系
E、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政治概念真心实意地表达了为人民谋取利益的主张,并指出了促成人民利益真正实现的具体途径。
5、在古代中国语境中,言“政治”则必然包含下面的涵义(BCDE)
B、政治含有国家处在或趋于良好状态的内在规定性
C、要达到政治所内涵的良好状态,必须首先依据一定的规矩或标准 D、政治也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规矩处于或趋于稳定状态 E、政治必然是与国家有关的
6、在古代西方语境中,政治的涵义应包含(ABCDE)
A、政治是与城邦联系在一起的B、政治是城邦公民特定生活状态的总和 C、城邦生活状态的特征是自由、平等D、政治是与专制不相容的 E、没有了政治生活的公民就不成其为“人”
7、在中世纪欧洲,政治所具有的基本涵义包括(ABCDE)
A、遵守契约和法律构成了政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范B、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活动开始萌芽 C、政治是与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一起的D、政治研究主要着眼于论证神权统治的合理性 E、这一时期的政治研究从属于基督教神学
8、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主要方法论有(ACDE)等。A、伦理学方法论C、法学方法论D、社会学方法论E、神学方法论
9、马克思的(BC)的理论发现,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成熟。B、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理论
10、公元1500年~19世纪后半叶,政治学代表人物及经典的政治论著有(BCDE): B洛克的《政府论》C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D密尔的《代议制政府》E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
1、一个典型的现代国家应该包括(ABCE)等基本要素。A领土B人民C政府E主权
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这一基本原理,可以从(BCDE)方面来理解: B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C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D国家权力始终是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E国家是有组织的暴力
3、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可以从(ACE)几方面来理解: A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
C在形式上,国家是以第三种力量的面目出现来实施阶级统治的
E国家利益不仅在形式上,而且一定程度上在实质上也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性质
4、历史上,关于国家的起源问题作出的探讨包括(ABCDE)A自然生成论B君权神授论C社会契约论D暴力征服论E社会分工论
5、传统国家形态包括(ABCD)等几种具体形态。A古代城邦国家B古代帝国C中世纪封建王国 D专制国家
6、现代国家的具体形态包括(ABCDE)。
A自由资本主义国家B法西斯国家C晚期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E第三世界的威权主义国家
7、从国家的本质来看,国家的基本职能包括(CD)C政治统治的职能D社会管理的职能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分析产生国家相对自主性的情况是(BC)。B国家处于某种危机状态时C国内各阶级的斗争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时
9、国家的(ACD)实质上是三位一体的,共同构成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A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特殊的社会管理职能
10、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特点是(ABCE)
A在事实上取消了议会和一切的公民权利制度B法西斯党支配一切,实行极权统治 C行政首脑具有无限的权力E整个政府就是一部军事官僚机器
1、国家形式包括(BD)方面内容。B国家机构形式C国家机构
2、国家结构形式表明了(ACD)
A国家权力纵向配置关系C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亚里士多德认为正宗政体有(ACE),是为公共利益而统治的好政体。A君主政体C贵族政体E共和政体
4、现代以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考虑标准,把政体区分为(BCD)B民主政体C极权政体D威权政体
5、现代以政府内部各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为依据,把政体区分为(ABCDE)。A议会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E社会主义议会共和制
6、现代民主政体主要有以下特征(ABCD)
A竞争性的选举制度B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 C公民社会的独立性D在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多元价值并存
7、西方学者将威权政体进一步划分为(ABCDE)等亚类型。A君主统治型B个人统治型C支配政党型D宗教控制型E军人政权型
8、与议会内阁制相比,总统制在(ACD)方面具有优越性。A政治稳定性C应付紧急情况D政府的稳定
9、从历史上看,世界上存在(BCD)等国家结构形式。B单一制C联邦制D邦联制
10、我国当前的国家形式可以表述为(AB)。
A国家结构形式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B政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我国的单一制的优势和特点表现在同时采用(CD)制度上。C特别行政区D民族区域自治
12、当今采用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有(ABCD)A英国B法国C日本D中国
13、当今采用联邦制的典型国家有(ABCDE)A美国B印度C瑞士D加拿E德国
1、广义的政府包括(BCD)。B立法机构C行政机构D司法机构
2、现代政府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人民主权原则B责任政府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法治原则
3、现代国家的国家机构一般包括(ABDE)。A国家元首B立法机构D司法机构E行政机构
4、美国总统属于(AE)A个人元首E实位元首
5、现代国家中,议会的主要职能是(ACD)A代表职能C立法职能D监督、制约职能
6、议会采用两院制的国家有(ABCE)A英国B加拿大C爱尔兰E美国
7、行政首脑的职权包括(BCDE)
B任免权、发布命令权、决策权C行政业务的指导监督权D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 E掌管军事与外交事务的权力
8、科层组织的(ABCDE)特征使得对科层组织及其成员的控制颇难得到保证。A内在的扩张倾向B专业特长C常任制D根深蒂固的习惯E政策的执行者
9、现代司法机构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体现在(ACD)几个方面。A司法独立C司法审查D行政裁判制度
10、按照政治学理论的解释,在我国,广义的中国政府包括各级(BCDE)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人民政府E人民代表大会
1、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对于政党的涵义主要有以下(ABCD)种表述:
A联合说B中介说C选举组织说D政治团体说
2、政党拥有下列基本特征(ABCDE)
A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B政党具有阶级性C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D政党拥有一定的政治纲领E政党和国家政权密不可分
3、对于政党的产生,西方学界看法不一,主要(ABCDE)等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政党产生的原因。A内生党B外生党论C制度论D历史局势论E发展论
4、按照政党的阶级属性,可以将政党划分为(DE)D资产阶级政党E无产阶级政党
5、按照意识形态,可以将政党划分为(ABC)A激进型政党B改良型政党C保守型政党
6、政党的主要功能包括(ACDE)
A目标制定。B发动革命C利益表达与聚合E培育与遴选精英
7、多党制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类型,包括(ABD)。A温和多党制B碎片化多党制D一党独大制
8、以政党数量为依据划分政党制度类型的方法最主要包括(ACE)A“三分法”C“五分法”E“七分法”
9、下列国家的政党制度具有典型的两党制特征的有(ABCDE)。A英国B美国C加拿大D澳大利亚E新西兰
10、政党竞选纲领一般表现为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BCD)B可以评估的具体的政策目标C政策实施的体制与结构D政策实现的日程表
1、政治参与具体来说有以下几层涵义(ACDE)A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或者由公民组成的社会团体
C政治参与的客体是政治体系的政治过程D政治参与的目的是影响政府的决策 E政治参与的途径常常多种多样
2、政治参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BCDE)
A动机复杂性B非职业性C目的单一性D途径和方式的多样性E明确的行为表示性
3、政治参与的宏观功能有(ABCDE)
A有助于维护、支持、促进民主政治的正常、健康运行与发展
B有助于促使国家政治权力在尽可能公平而健康的轨道和方向上运C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D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E有助于维持政治稳定和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
4、政治参与的微观功能有(ABC)A公民对政府的制约监督功能 B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 C有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
5、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有(ACE)等形式。A投票C政治结社E参加各种政治活动
6、政治参与的主体包括(CD)C公民D政治社团
7、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政治社团是(BCDE)B工会C青年组织D妇女组织E工商联合会
8、政治参与采取的具体途径受(ABC)的影响 A参与的范围B制度化的参与渠道C政治文化的影响
9、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的非强制性利益表达包括(ABD)A政治捐款B直接游说与间接表达D参与决策
10、詹姆斯·Q·威尔逊认为战后促进利益集团崛起的因素主要有(ABCD)A经济的广泛发展B政府的政策本身创造了利益集团
C政治组织不像利益集团会自然而然的形成D一种组织产生了相对立的组织
1、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精神反映,通常表现为(ABCDE)等形态。
A政治认知B政治情感C政治态度D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E 政治动机和政治价值观
2、政治文化的内容可以分为(BDE)等层次。B政治心理D政治思想E政治意识形态
3、政治思想则是公民或团体对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特别是政治体系深思熟虑后所形成的比较全面的稳定的观点、想法和见解。包括(ABCDE)。A政治理想B政治信仰C政治学说D政治理论E政治价值观
4、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BCDE)。
B政治性和文化性C民族性与普适性D时代性与继承性E阶级性与社会性
5、政治文化的结构包括(BCD)几个方面。B体系的文化C过程的文化D政策的文化
6、根据政治文化的历史发展历程可把政治文化划分为(ABC)。A地域型政治文化B依附型政治文化C参与型政治文化
7、下列属于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的是(ABCDE)A家庭B学校C政党D报纸E政府
8、一般来说一个民主政体的文化基础主要表现在(ABD)
A政治权威被公民普遍认可B公民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D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9、根据社会成员所抱持政治信念的世俗化程度可以将政治文化分为(ABC): A传统的政治文化B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C实践型的政治文化
10、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类型应该是(CDE)。
C多元政治文化D参与型政治文化E实践型的政治文化
1、衡量一国政治发展的标准主要是在一定政治秩序的前提下实现(AC)。A政治民主化C政治制度化
2、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有(ABC)。A政治民主化B政治制度化C政治高效化
3、国内学术界一般把政治发展类型分为(BD)。B早发内生型D后发外生型
4、下列国家属于早发内生型政治发展模式的是(CDE)。C英国D美国E法国
5、下列国家属于后发外生型政治发展模式的是(BC)。B新加坡C巴西
6、后发外生型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利因素包括(ABCDE)A时间的巨大压力B早发内生型国家示范的压力C问题的巨大压力 D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巨大张力E缺乏自主性
7、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是(DE)。D政治革命E政治改革
8、政治革命后必须经过(ABE)才能达到政治发展的目的。A政治重建B政治更新E政治社会化
9、政治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ABC)等几方面。
A政治发展现象本身的普遍性B政治发展规律的普遍性C政治发展趋向的普遍性
10、政治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BCDE)等几方面。
B政治发展模式的特殊性C政治发展过程的特殊性D影响政治发展因素的特殊性 E政治发展程度的特殊性
1、国家政治的主要特征体现在(ACD)。
A是无政府国际体系中的政治关系C根本动因是国家利益的综合博弈 D主要表现形式是各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制订和实施
2、影响国际政治的主要因素有(ABCD)
A时代性质B综合国力的对比C国家利益D地缘政治
3、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关系体现在(ABCDE)
A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对外延伸B国内政治受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制约C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主体不同D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利益取向不同E国内政治存在公共权威,而国际政治不存在公共权威
4、以下属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是(ABD)A国家B国际组织D跨国公司
5、以下属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是(ABCD)A中国B联合国C欧盟D欧佩克
6、国际体系的历史形态包括(BCDE)。
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E多极竞争体系
7、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BCDE)。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干涉内政C互不侵犯D平等互利E和平共处
8、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ABCE)几个变化过程。A“一边倒” 外交政策B“两条线” 外交政策
C“一条线一大片” 外交政策E“全方位”外交政策
9、新时期我国外交面临的主要挑战是(ABCD)
A霸权主义B强权政治C一超多强不利于维持中美关系的平衡发展D台湾问题
10、中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的新型伙伴关系和友好合作关系具有的特点是(BCDE)B互不为敌C双方具有共同的利益D各自都有合作的愿望 E双方能够采取切实的措施发展相互关系 是非题(在正确的题目后面打A,错误的题目后面打B)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它与历史上其他政治学体系都构成了重要区别。(A)
2、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提供重要的新内容。(A)
3、“事鬼”这一祖先崇拜传统所遗留的宗教神权政治观,和“尚文”而形成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制度化是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政治成就。(B)
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离不开权力这一政治的核心问题。(A)
5、政治研究的最早内容是权力研究(B)。
1、“国家”概念与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在含义上基本一致。(B)
2、国家不能相对独立于社会和阶级之外。(B)
3、从长远看,现代国家自主性的发展为国家的最终消亡创造了条件。(A)
4、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形态与社会演进图式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B)
5、国家职能中,社会管理职能对于政治统治职能具有优先性。(B)
1、国体决定着政体,因此,一国是什么国体就有与之对应的政体。(B)
2、最早研究政体问题的是亚里士多德。(B)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均为民主共和制,全部采用新型的议会共和制。(B)
4、不管是单一制还是联邦制,在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对于维持一个国家的内部稳定和良好运转有着重要的正面作用。(A)
5、立宪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第二,国家元首有无任期限制。(A)
1、多数联邦制国家倾向于采取两院制,多数单一制国家倾向于采取一院制。(A)
2、不论是虚位元首还是实权元首,都属于个人元首制。(A)3、2006年的美国政府就是指布什政府。(B)
4、责任政府原则是指现代政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向国家元首负责。(B)
5、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议会的职能仅限于代表全体人民“立法”。(B)
1、两党制就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两个政党,并由他们轮流执政的制度。(B)
2、国民党是我国第一个近代政党。(B)
3、现在很多国家不同政党竞选纲领出现了政治主张趋同的现象。(A)
4、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直接得益于西方国家代议制、普选制等基本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A)
5、一般将国家对政党的有关法律规定即视作是政党制度本身。(B)
1、与制度化政治参与相比,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相当程度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A)
2、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新发展给传统的政治参与带来了活力,但是同时又有可能激发政治参与的负面功能。(A)
3、政治参与也可能导致负面功能,这在当今的发达国家表现尤为明显。(B)
4、公民参与政治的目的与政党参与政治的目的一样。(B)
5、中国公民就是中国人民。(B)
1、民主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水平的提高。(A)
2、统治者的政治文化与被统治者的政治文化也可以等同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划分(B)。
3、政治民主化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A)
4、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外在形式,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和形成的内容。(B)
5、国旗国徽是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途径形式。(A)
1、政治发展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B)
2、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是一对相似的概念。(B)
3、政治发展以追求政治稳定为目标。(B)
4、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
5、政治革命是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政治革命本身就是政治发展。(B)
1、国际政治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B)
2、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
3、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主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A)
4、现在国际体系的特征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控制着世界政治局势。(B)
5、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是反对霸权主义。(B)
第四篇: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 答案: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二,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行政监察委员会”,(3)在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强化其垂直领导关系,逐步过渡到以垂直领导为主,以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政治学原理作业2 个人讨论提纲:(根据给出的小组提纲挑选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个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根据给出的多个例子任选一例,如果同学们能想出例子更好)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小组讨论提纲: 1,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障.(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政治学原理作业3(同学们,你们在百度搜一下,这些论文都有,如果看到其他与我们课程相关的论文,更好)(1)试论现代社会中公共权力边界问题的由来(2)政治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3)论一体化民主决策模式(4)政治中的理性主义
(5)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6)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7)对民主的历史思索
(8)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9)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10)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11)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
(12)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13)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14)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政治学原理作业4 一,填空题: 1,公民的意志 2,分权制衡 3,暴力 4,权力 5,政治文化 6,权力 7,工会 8,宪政建设 二,选择题: 1,C 2,D 3,ABCD 4,AB 5,ABD 6,AD 7,D 8,AC 9,CD 10,B 11,D 12,B 13,ABCD 14,ABCD 15,C 16,ACD 17,B 18,B 19,ABD 20,D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2,公民权利:是指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3,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4,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四,简答题: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二是妥协精神;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3,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答:一方面,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另一方面,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五,论述题: 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答: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善治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善治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善治模式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4
一、填空题:
1、公民的意志
2、分权制衡
3、暴力
4、权力
5、政治文化
6、权力
二、选择题:
1、C
2、D
3、ABCD
4、AD
5、CD
6、B
7、ABCD
8、C
9、ACD
10、B
三、名词解释: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二是妥协精神;
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五、论述题:
试述自由主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按照这种观点,自由也是一种许可,每个人都必须做出承诺,最大可能地享受与其他所有人一致的自由。
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所以,自由主义支持“知识精英”的原则,认为那是对天才加勤奋这一事实的认可。
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这种认识使自由主义拥护民主,但它所坚持的自由原则又使它对民主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在自由主义看来,民主是为了防止公共权威侵害个人自由的手段和制度保障。自由主义还认为,“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多数的无限权威”--“多数的暴政”,因此,民主政治实行多数原则的同时,还必须实行保护少数的原则。为了防止民主偏离正轨而走上专制的道路,自由主义者主张为民主设防,给民主以限制。
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五篇: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作业(1)[案例分析]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答题思路:
对于形成性考核册中的这个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说明什么是政府官员腐败;
2、分析为什么要制约权力;
3、结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
4、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制约权力。
5、字数在1000字左右,(至少800字以上)
答案:
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
二、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有关权力的一般理论,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
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权力的特性就使它在客观上具有了易腐败性。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上述政治权力的权威性、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规则与法律对权力加以限制和制约,防止权力的行使者滥用权力。如此,才能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使权力真正地用来为人民服务。
三、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
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行政监察委员会”,(3)在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强化其垂直领导关系,逐步过渡到以垂直领导为主,以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作业2 个人讨论提纲:(根据给出的小组提纲挑选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个人提纲)
联系实际的例子:(根据给出的多个例子任选一例,如果同学们能想出例子更好)
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
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
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小组讨论提纲:
1、(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社会监督以一种无所不在的监控方式通过对政治权力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警戒,表现出巨大的震慑力量,促使人们谨慎、正确地使用权力,并拥有诉诸法律的手段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制裁,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权力运行偏离既法定的轨道。严格的社会监督,能有力地促使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用权。
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
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
(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
(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作业3思路:(同学们,你们在百度搜一下,这些论文都有,如果看到其他与我们课程相关的论文,更好)
(1)试论现代社会中公共权力边界问题的由来(2)政治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3)论一体化民主决策模式(4)政治中的理性主义(5)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6)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7)对民主的历史思索(8)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9)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10)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11)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12)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13)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14)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例文:(仅供参考)政治与理性
答:“政治与理性”这样的题目听上去有点自命不凡,但是,它自命不凡的原因,正是它自命不凡的籍口,十九世纪以来,两方思想,一直不遗余地批判政治结构中的作用或理性的匿意。因此,我再一次捡起这个庞大的话题不显得极不恰当。然而,这么多先前的尝试也是一个,它保证任何新的冒险比先前的也差不到那儿而且不管怎样大约也和以前的一样幸运。
启蒙的任务是大大扩展理性本身的政治权力。但是十九世纪的人们很快就开始疑惑。在我们的社会中理性是不是已变得过于强大,他们开始担心在一个倾向理性化的社会和针对个人及其自由权利,种方及其延续的某些威胁之间,存在一种关系,他们搞不清是不是存在这种关系,换句话说,自康德以降哲学的作用就是防止理性越出经
验,给定物的界限,但也是以这个时候起——即从现代国家,从社会的政治管理发展之日起——哲学的任务也同时是对政治理性的过渡权力保持警觉,这样一种未来的生活更能给人以希望,理性化和政治权力的过渡这间的关系显而易见,我们无需等到出现了解层制和集中营才认识到存在这样关系,但问题是如何来处理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我们要“审判”理性吗?在我看业,没有什么比这么干更而无功的,第一,这一领域和有罪或无罪无关。第二,把“理性”当作无理性的对“二面毫无意义。”第三这样一种审判会使人我们掉进一个陷阱,扮演理性主义者或非理性主义者武断且乏味的角色。
我们要考察这种现代文化所持有的,源自启蒙的理性主义呢?我想这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成员的做法,我不想讨论他们的著作——这些作品非常重要,也很有价值。我建设采取另我一种方式,考察理性化和权力之间的联系。
1,明智的方式或许不是把社会式文化的理性化当作一个整体,而是分析理性在几个领域的过程。每个过程都基于某种基本经验:癫枉,疾病,死亡犯罪性等等。2,我认为“理性化”是一个危险的说法,人们试图对什么事物进行理性化的时候,碰到的主要困难不是考察他们符不符合理性原则,而是去揭示它们运用的是哪种理性。3,尽管启蒙在我们的历史以及政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是一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如果我们想理解我们如何陷入自己的历史。我们必须一些更为遥运的过程。大家知道,在欧洲社会,政治权力趋向于赵来越集中的形式,数十年来,历史学家一直在研究国家及其行政管理和科层体制的组织方式,政治权力与理性这项研究建立在几个基本假设上面,把它们归纳如下:(1)权力不是实体。权力也不是什么神秘的财产,必须孜孜探求这财产的起源,权力只不过是人们之间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自成一类边就是说,它和交换生产交往不是一类,尽管也和他们综合在一起,权力的特殊之处是,一些人多力可以全百地决定其他人的行为,但是从来不会彻底地强制地进行,把一个人绑起鞭打,他承受的只是施加给他的暴力不是权力。但是如果他被诱使说话,当他用最后的手段就是宁死也不说这样他就是被迫使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行为,他的自由就受制于权力,他就被治理。(1)如果一个人能保持自由,不论他的自由多少,权力仍然使他受利于治理,没有在的拒行,就没有权力,(2)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来说,许多因素都决定着权力。理性化也持和经济过程特有的理性化,或生产;沟通技术特有的理性化,不一样和科学话语的理性化也不一样,无论人们形成的团体是大是小,无论是男人对女人,还是成人对儿童,还是一个阶级对一另一阶级,还是一个官僚集团,对全体人民施加的,人们对人的治理都包含一个形成的理性,而不是工具性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