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12-343279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7 15:17: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闸北区2013年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试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5分)

人生逆境罗兰

①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

②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生命没有价值。我们()被注定了要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尝人间各种各样的离合悲欢;()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机会欣赏这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体味人间苦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总而言之,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收获是值得的。

③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而在这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色缤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当做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留连。也正如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④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做理所当然。做生意顺利的时候,财源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一旦遇上风险,逆境来临,就又要过一过节衣缩食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难免会匆匆结束这次旅行,到那渺茫不可知的地方去;而假如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

为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⑤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需要勇气,也唯有有勇气承担旅途风险的人才可以到达人生的胜境,才可以领略到一般人所领略不到的“化险为夷”,“夜尽天明”,“腊尽春回”等等的乐趣。因此,逢到逆境时,我们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出一份勇气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艰苦,而要把希望的灯光点亮,去照见那你所想要去的地方。

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到环境压力的时候;但在这时候,你与其悲伤流泪,就不如将自己既有的条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机会来临,自己也有了足够的条件去应付了,境遇就好转了。许多事实使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一样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情。只要你自己不让自己消沉灰颓,环境是不

能把你怎样的。

⑦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

喜欢去找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他们认为旅行的乐趣在于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难,在于到达别人所不易到达的地方,在于发现新的佳境。

⑧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样,他们往往不喜欢平稳凡庸的生活,而有胆量去尝

试一些困难的、冒险的、但却有内容、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当困难克

服了,险境过去了,他们才会尝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苦

是怎样的苦法,乐又是怎样的乐法,贫穷的滋味怎样,失恋的滋味如何,而他们

最大的收获却往往是成功的快乐。

⑨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较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做起事来

可以得心应手。如果我们从小就安安稳稳无风无浪地像花朵一样生活在暖房里,我们所见的天日就只有那一点点,所能适应的温度也就只有那一点点,那还有什

么意思呢?

1、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一项是()。(2分)

A.虽然甚至但B.虽然虽然但

C.即使即使可D.即使并且可

2、第④段加点词各指代什么?有何作用?(4分)

那:;.

这些:。..

作用:。

3、将人生喻作“做一次旅行”,其含义有:(3分)

①;

②;

③。

4、第⑦段画线句印证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一句名言:“。”

(1分)

5、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文章开篇从人之常遇入手,进而以爱心、同情与付出的代价相比,证明“收

获是值得的”。

B.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怎样追求“佳境”的态度、办法及观点。

C.顺境与逆境交替出现,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D.人生之路多险途,无限风光在险峰;欢乐与痛苦相伴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应回避,应该敢于直面,从中享受挑战、成功的快乐。

6、面对“人生逆境”,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踏雪寻春牛宪纲

①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

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

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

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② 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

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

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

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

③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

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

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

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

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

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

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凄美慑人魂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

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

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只可

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⑦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7、“游春”与“寻春”的区别是:。

(3分)

8、简述第①段加点词(“三毛”、“头发长的”)的表达效果。(4分)

9、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突出一个“寻”字,表现了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B.风雪中的春意虽然柔弱,但十分顽强,不可战胜,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C.虽然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寻春,但文章语言轻松活泼,富有情趣,表现了人物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D.踏雪寻春的念头是突然产生的,寻春之后的发现是令人愉快的。文章表现了

年轻人不甘寂寞、富于幻想、容易冲动等性格特征。

E.文章虽然着意表现白雪掩盖之下春的信息,但对雪地世界的描写也一样精彩;

雪象征着兄妹之间纯真无瑕的心灵。

F.本文以行踪为线索,按人物情感的变化逐层展开,呈递进式结构。

10、兄妹“寻春”寻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何特色与作用?(4分)

11、3分)

12、“妹妹”在文中的作用是:(4。

(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曲终收拔当心画。(白居易《琵琶行》)

(2)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

(3)世事洞明皆学问,_。(曹雪芹《红楼梦》)

(4)仓禀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5)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7)?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8),来者犹可追。(《论语 微子》)

四、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12——14题。(8分)

定**①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14、“定**”是这首词的。(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

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

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

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

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

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

帝幸东部,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于洛邑,.

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怅,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

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

诚,曰:“装技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

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技方略,矩曰:“太

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

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

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大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

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

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旧

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每遇人尽礼().

D、务止奸吏().

18、选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2分)

A、(裴矩)为伯父让之所鞠.

B、隋文帝为定州总管.

C、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 .

D、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20、裴矩侍奉两朝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对此你认为如何?(3分)

21、你同意司马光“君明臣直”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鸟说戴名世

①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

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

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鸟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则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②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

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而托身非所,见辱于小僮以死?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22、第①段画线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分)

23、文章从哪些角度描绘“鸟之家”的?(3分)

2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2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这是篇寓言式作品,写了一个美好的“鸟家庭”被毁的喜剧。

B.鸟栖桂树,常伴书生;小鸟可人,人爱小鸟;异类通情,共慕一桂——环境可谓美矣!

C.第②段“嗟乎!”,既包含着对鸟巢被毁的震撼,又有对毁灭者愤怒,更表现出深沉的反思。

D.“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这是对当时黑暗世道的无情揭露与批判的愤激之语!

26、简要分析本文写法上的特色。(4分)

七、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天底下,“门”的种类很多:有形的,诸如房门、店门、车门、闸门、石库门之类;无形的,诸如智慧之门、机会之门、情感之门、地狱之门、心灵之门等。有人说,“门”,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诱惑;也有人说,“开门”、“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对于“门”,你肯定有很多感悟和体会、认识与看法,甚至有一些感人至深的经历与故事„„

第二篇:上海市闸北区201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4年二模考试初三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做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六、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六、选择题(共20分)

27.常温下,汞是一种液态金属,其元素符号为

A.HB.HeC.ND.Hg

28.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

29.属于有机物的是

A.C60B.COC.C2H6OD.H2CO

330.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与液氧B.水银与银C.干冰与冰D.金刚石与石墨

31.Mn2O7是一种强氧化剂,其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3C.+5D.+7

32.下列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熔化B.浓盐酸挥发C.氢气燃烧D.玻璃破碎

33.下列物质加入(或通入)水中,所得溶液pH小于7的是

A.生石灰B.二氧化碳C.碳酸钠D.食盐

34.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的物质是

A.红磷B.铁丝C.木炭D.硫粉

35.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胆矾:CuSO4B.熟石灰:Ca(OH)2C.烧碱:Na2CO3D.纯碱:NaOH

36.某种新型高能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 + MnO2 →LiMnO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7.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u+FeSO4→Fe+ CuSO4B.Fe + H2SO4 → FeSO4 + H2↑

2Fe2O3C.Fe + 2AgCl→2Ag + FeCl2D.4Fe + 3 O2 

38.在自来水生产的过程中,除去难溶固体悬浮物的方法,通常采用

A.电解B.吸附C.过滤D.消毒

39.下列仪器中,加热少量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是

ABCD

40.某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M中含有水B.M是化合物C. M不稳定D.M由四种元素组成点燃

41.在点燃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A分子中含有四个原子

B.D物质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C.A、B、C、D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1:

142.常温下,有反应:M+N→盐+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A.酸、碱B.单质、氧化物C.氧化物、酸D.氧化物、碱

43.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D.随稀盐酸的加入,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

4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D、反应后所得气体是纯净物

46.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16:9B.23:9C.32:9D.46:9

七、填空题(共21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47.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1);②常用于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是(2); ③天然存在最硬的矿物质的化学式(3);

④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它属于化肥中的(4)肥,草木灰属于(5)(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C+2MgO,⑤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6).该反应中镁带中的镁元素转变为(7)(填“化合”或“游离”)态。

点燃

48.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重要意义。

①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8),正极产生的气体为(9),如果试管1中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6.02×102

3个,则试管1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10)g。

②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在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的水,在t℃时,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甲物质,向D

烧杯加入25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图1四个烧杯的溶液中,(11)(填“A”、“B”、“C”或“D”)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Ⅱ.图2分别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可表示乙物质的是(12)(填“a”或“b”);要使A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13)。

Ⅲ.室温下,将一瓶a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由5%变了10%,放置前后溶液中所含水(溶剂)的质量比为(14)。

49.某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锥形瓶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均为200mL)。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① A中的溶液是(15),B中的溶液是(16),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是(17)。②请判断V(18)200mL(填“>”、“<”或“=”)。③如果不用B装置,实验后向锥形瓶A中的溶液中加入(19),如出现(20),该现象也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三.简答题(20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ABCDE

① 写出编号a仪器的名称:(1),以上装置(从A—E中选择)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2)。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② 可用于制取O2、H2、CO2的发生装置是(3)(填字母),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二氧化锰的作用是(5)。③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是(6)(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7)。

51.一包白色粉末A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三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①白色粉末A中一定有(8),一定没有(9);可能含有的物质是(10)生成无色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是(11)。

24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①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装置②的作用是:(15);装置③的作用是:(16);

②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17)(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③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得到0.1mol氯化钠。则该样品的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上海市闸北区2014年二模考试初三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七、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47.(1)氮气 ;(2)CaO;(3)C;(4)钾肥;(5)混合物;(6)CO2;(7)化合态;

48.(8)2H2O2H2↑+O2↑;(9)氢气(10)2;(11)A :(12)a;

(13)加热 或加溶剂 ;(14)2:1。

49.(15)氢氧化钠溶液(16)澄清石灰水(17)石灰水没有浑浊 ;(18)›(19)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20)气泡(沉淀)。

八、简答题(共20分,③3分,其余每空1分)

50.(1)酒精灯 ;(2)导管伸入试管内过长;(3)B;(4)

(5)催化作用 ;(6)E;(7)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熄灭则已满

51.(8)碳酸钙、氢氧化钠;(9)硫酸铜 ;(10)BaCl2或Na2SO4;(11);(12)氯化钡(硫酸或硫酸钠等);(13)白色沉淀(或没有沉淀)(14)有硫酸钠(氯化钡)

52.(15)吸收氯化氢和二氧化碳(16)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17)ABC

③97.6%

电解

第三篇: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文综下学期适应性练习(二模)试题(一)-课件

2016年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文综试题

本试题卷共14页,45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 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正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绿水村的“大窝凼”洼地建设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台,“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所独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附近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乡镇,25公里半径之内只有一个县城。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选址作为天文望远镜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天然的天坑,工程量较

B.海拔高、晴天多,利于观测

C.喀斯特漏斗区,利于雨水下渗 D.人烟稀少,受无线电干扰少 2.喀斯特地貌地区分布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 B.火山岩 C. 花岗岩 D.大理岩

阿图岛为阿留申群岛最西端的一个岛屿。二战中美国击败日本夺取阿图岛,1943年6月7日,在卡斯科湾建海军航空设施基地,2012年正式废弃。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该岛二战中建机场的区位条件是

A.矿产资源 B.地形条件 C.地理位置 D.气候条件

4.美国废弃阿图岛航空军事基地主要与当地环境恶劣、雨雾天多有关。当地风力最大、雨雾天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读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地形关联图,回答5~6题。

5.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A.华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6.该河流下游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荒漠化加剧 B.水体污染严重 C.水土流失加剧 D.咸潮危害加重

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回答7~9题。

7.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甲地在未来30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最可能的是

A.风力增强,湿度降低

C.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B.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D.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8.图中区域冻土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距冬季风源地近B.土壤含水量大 C.纬度高 D.昼夜温差大 9.导致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在122°E以西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海陆 C.纬度 D.地形

当前,机器人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下表示意2014年12月世界前五大机器人供应国的人口数和使用机器人的数量。读表完成10~11题。

10.世界前五大机器人供应国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的台数)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德国 美国 日本 中国 韩国 B.韩国 日本 德国 美国 中国 C.中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美国 D.日本 韩国 美国 德国 中国 11.推广使用机器人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提高工业产值 B.提高生产效率 C.减少能源消耗 D.减轻环境污染 12.H公司2015年3月27日与外商签订l万件商品出口合同,每件出口价100美元,每件制造成本为500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14元人民币;2016年3月27日该合同续签,每件出口价105美元,每件制造成本上涨10%,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累计升值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H公司预期利润和2015年相比 ①会增加14.6万元人民币 ②会减少50万元人民币

③制造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利润减少 ④由于商品出口价格上升,所以利润会增加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韩国洗发水、沐浴露和护肤品等化妆品在5年内部分降税20%到35%左右;服装、电子产品和食品都将陆续降为零关税。韩国产品降税后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下列图示最符合其变化的是(P表示价格,Q表示需求;Dl为协定生效前,D2为协定生效后)

A.① B.②

C.③

D.④

14.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上述举措必将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合理的传导顺序是 ①生产成本降低

③企业利润增加 ②扩大再生产 ④税收负担减轻

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15.新修订的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对保健食品、网络食品交易、食品添加剂等当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都有涉及,让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家承担连带责任,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该法的实施

①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②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③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④能够消除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2016年1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公布了《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广大网民踊跃参与,提出建议。这是公民

A.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履行政治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C.通过正当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D.通过网络平台制约和监督政府的工作

17.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完善普惠性税收政策等措施,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环境。这说明,我国政府在推动“双创”战略中

①履行社会建设职能 ②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③创新管理方式,坚持科学执政 ④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对人民负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时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这表明 ①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促进共同发展 ②消除贫困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④促进发展是维护和平的重要保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9.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不少司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时都曾经有过上述的表现。专家指出,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司机要提升行车素养,养成礼让驾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文明行车习惯,驾校在培训学员时可考虑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员树立正确、健康的“驾驶观”。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③健康文化对解决人的心理问题起着决定性作用 ④健康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文明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6年3月,由谷歌公司研造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以4:l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再次引发“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的讨论。下列对“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②人工智能将来可能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 类③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会最终取代人脑④人工智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荷兰物理学家领导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实现了首例可同时解决探测漏洞和通信漏洞的贝尔实验,证实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为未来实用化的全量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技术支撑。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是可以被创造和利用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2015年12月,广西柳州发现洞穴鱼,鱼类专家初步鉴定为新鱼种金线鱼鲃。洞穴鱼因为长期生活在黑暗的洞中,有的眼睛已经退化不见了,成为盲鱼;有的眼睛小小的,有退化消失的趋势。视觉的消失使得其嗅觉器官变得更为重要,它们往往通过嗅觉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洞穴鱼的这些变化表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中央文明委授予王福昌等62名同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程中的先进事迹。这告诉我们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②人生价值在于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先秦政论文《五蠹》将当时社会上儒家、纵横家、游侠、贵族门人和工商之民称之为“五蠹”。据此推理该书作者最可能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2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B.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C.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D.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26.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27.阅读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表,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28.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资本主义发展导致政治制度变革 B.保留国王但是实现了民主 C.各阶层沟通妥协最终实现制度变更 D.议会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

29.“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启蒙运动

B.欧洲宗教改革 D.英国光荣革命

30.“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31.1932-1933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281万吨粮食。这样做的目的或后果是 A.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B.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有助于缓解当时国际上粮食短缺状况 D.实际上有利于国际关系趋向缓和

32.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自己的治国建议:“我认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

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

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

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针对当时国情该主张侧重于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B.拥护邓小平领导 D.拨乱反正,顺应民心 33.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以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一文件 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 C.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34.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经指出:“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B.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 C.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 D.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

35.法国1964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受到了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从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国家出于摆脱冷战思维的考虑,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这反映出

A.戴高乐主义主导中法建交 B.世界格局步入多极化时代 C.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D.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瓦解

非选择题共10题(含选考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智利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阃,纬度约18°~28°,南北长约1100千米,东西宽约100多千米,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被称为世界的“干极”。

材料三 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资源丰富。其中铜矿储量全球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被誉为“铜矿之国”。位于智利北部地区的丘基卡马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它由岩浆侵入而成。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近年来因世界经济发展低速,铜价大幅下跌,经济受到很大影响。

(1)简要分析阿塔卡马沙漠带形成的原因。(12分)(2)简述丘基卡马塔露天铜矿形成的地质条件。(6分)(3)面对铜价下跌的挑战,智利选择了坚持不减产,以保住市场份额。对此你是否赞同?请亮明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青藏高原简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多构造湖、堰塞湖、冰川湖等。位于我国境内的林芝以上的雅鲁藏布江河段,东西狭长,水流平缓,是西藏重要的农业区。林芝以下河段河水流速快,落差大,水能丰富,两河段河水的补给类型差别较大。

材料三 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区,山腰森林茂密。林芝地区以盛产松茸等珍贵林下物产著称。松茸只能生长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原始森林里,出土温度最适宜12—20℃,每年7月中旬至9月末是松茸的采摘期。松茸不仅是人间美味,同时也有抗癌、防辐射等药用价值。

(1)说明青藏高原湖泊的特点。(9分)(2)雅鲁藏布江林芝以上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林芝以下河段以雨水补给为主。试分析原因。(5分)(3)指出林芝地区发展松茸产业的有利条件。(8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医疗、养老保险等各方面制度越来越完善。2015年我国消赍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同比提高了15.4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我国已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

近年来,在我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国家将绿色消费列为今后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和方向。2016年3月1日,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鼓励绿色产品消费、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强金融扶持等17条具体举措,力促绿色消费发展。

材料二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是在中共中央的建议下,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原因,并说明国家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1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在《纲要》形成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如何发挥优势的。(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贴年画是中国千百年的传统风俗。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年画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是否是要保护年画,人们也是众说纷纭。

支持保护年画的人认为:

“年画增添喜庆,也传承着传统文化。”

“年画,不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新春期盼,更是民风教化的重要载体,就象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年画,点缀着‘年文化’,凝聚着‘年文化’的情感精神。”

反对保护年画的人认为: “传统年画中有不少迷信、落后的内容。” “随着时代变迁,年画原有的功能和地位日渐式微,传统年画的市场越来越小。” “当今时代,伴随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年画逐渐失去了大众文化传媒的功能,年画存在的社会基础正逐渐失去。”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保护年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2分)(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年画,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不同地区的年画往往记载了该区域的历史和传统,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年画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3)若你所在的班级举行“年画文化与我”主题班会,请你用哲学知识以“挑战、创新”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观点,总字数100字左右。(4分)

40.(25分)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图示

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 与“不变”的成因。(9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10分)

41.(12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为遏制苏联而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风云变幻,北约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战后十余年来,北约对其军事战略以渐进方式进行调整,其目前的大致轮廓是: 对象及目标——由应对特定国家——集团行为体,转向应对被认定(可能)对北约构成威胁的“失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

角色与任务——由传统安全领域转向非传统安全领域。反恐和防扩散等成为迫切的首要任务,消除“失败国家”引发的安全威胁和危机以及善后处理,保卫和推动“民主”亦是重要任务。

范围及手段——由区域内行动转向区域外行动,由运用军事手段转向运用多种手段(对话、合作、防务等)

——刘惜戈《北约军事转型述评》

依据以上材料,从北约转型的角度提炼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请考生在第42、43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43.(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家用电子电器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报废的家电总量在2000万台以上。由于家电拆解具有很大利润,废旧电器拆解行业应运而生。下图为某南方拆解基地,该基地以家庭作坊为主,拆解方式以手工机械拆解和焚烧为主,主要为了获得金属、塑料、废旧电器原件,废旧电器和拆解后的废弃物大多露天堆放。

试分析废旧电器拆解对当地产生的危害。

请考生在第44、45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以期渐至富强”。同年,清政府今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之后新成立的练兵处拟定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法》、《奖给商勋章程》等。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清政府实行的新政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但在执行过程中无力解决“新政”所需资金,只能加重旧税,增设新税„„“新政”曾下令废止清朝长期实行的捐官制度,但实则一直存在,这就降低了官员的素质,助长了腐败„„清末“新政”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命运。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自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

(1)有人说,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民族危亡,顺应历史潮流而实行的一次真 改革,请以材料一的史实加以说明。(9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末“新政”没有达到“渐至富强”的原因有哪些?(6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百度百科

材料二 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关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

——尼克松《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之间的关系。(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越南战争对冷战格局产生的影响。(6分)

第四篇: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2012海淀一模)详解版

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 余音绕粱 牵掣(zhi)揆情度(duo)理 B.观瞻 激浊扬清 商贾(gu)良莠不齐 C.棉薄 两袖清风 迄(qi)今 矫(jiao)揉造作 D.斧正 闻过饰非 聒(guo)噪若即(ji)若离 命题思路点拨 选择 B 预计难度 0.6 命题意图 希望考生能够在试卷开头能够已最佳状态进入答卷过程,所以不宜采用难度较高的题目。题型设置上本题的出题模式即考察学生的语音基础,同时又能够兼顾对学生字形掌握的程度,并需要考生有基本的思辨能力。题目精解

A选项 “余音绕粱”应为“余音绕梁”,非干扰性选项。

C选项故意设置两项错误,一个是“棉薄”应为“绵薄”;二是读音错误“矫揉造作”中的“矫”应读三声,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

采用抽字另组词的方法,也就是当你不确定“矫”的在“矫揉造作”的读音是什么的时候,可以将“矫”字抽出来组一个其他的词汇,比如“矫正”,马上就可以判断出问题来。B答案的设置是很有水平的,故意设置了一些非常隐蔽的错误选项,是比较好的干扰性选项。D也是干扰性选项,但比较容易被学生看出错误来。“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按照成语对应原则,“是”、“非”对应,因此,与“饰“对应的应该是“文”,也就是文饰。读音方面,“聒噪”中“聒”的读音应该是guo,一声。经验积累 本题命制有意绕开北京目前的常考题型,目的是让学生在准备此类题型的时候能够注意题目创新性,事实上,此类字音字形题目的考法多样,考生一定在考前努力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问法。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参照新东方官方网站上国老师给大家详细总结的必备字音字形,但需要注意背诵方法。首先抽取一天时间,从头至尾看下面的所有资料(包

括字音字形),一天就足够。准备一只红笔,一个本子。只要碰到你不认识的字音字形或搞不准的字音字形就用红笔划线,你会发现其中有80%左右是你能够理解和认识的,那么剩余的20%左右就是你需要记诵的,将那个字音字形抄在本子上,之后不断看本子上的那些字音字形,看第二次的时候仍然用红笔在看了第二次仍然记不住的意思的字音字形下划线,这是你最需要记的,第三次则是将第二次划红线的字音字形再看一次,再次划下那些仍然记不住的字音字形,以此类推,你会发现你需要记得越来越少,最后终于完成拿下这部分的背诵。静心给自己一点时间,你可以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之昆明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3 选择 B 命题意图

一般试卷中语文选择题要求第二、第三道题目在难度上要加大。成语题目考查应该由单纯从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实际分析能力的考察。所以要求命题者在选择成语抽查时,尽量选择那些难度适中且在日常生活中较常用者,好的命题者尤其反对在命题时选择那些偏怪的成语,这实际上是命题水平低的表现。因此,成语的命题应该从为题目设置合理的语境(文本环静)着手。增加难度的干扰方式有:

1、加长考生的阅读时间,拉长句子长度,比如,“越来越多地人对微博这一新鲜事物趋之若鹜,这既带来了人们交流个体思想的便利;同时也为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伤害别人提供了某些便利。”这个大长句子,“越来越多地人对微博这一新鲜事物趋之若鹜 ”已经完全足够学生解题,无需再读后者;

2、有意将干扰性选项设置成与成语本身含义和语境同时密切相关的不宜识别的干扰项。比如“听了那位老师关于‘大爱’的深刻解释后,面对街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学生们中置若罔闻的旁观者少了,慷慨解囊的多了”这个大长句子,“置若罔闻实际上是说听了以后仍然不给予理睬,但命题者有意将题目核心放在这个成语后面的“旁观者”上,因此该句的错误是置若罔闻本身不能与旁观者这个发出视觉动作的内容搭配的问题。

3、另外,传统考察成语的方法如本身含义的过度推断、使用对象和褒贬等问题也还会作为一些错误项出现,比如这次考试的错误选项B就是对象问题。

题目精解

本题错误选项为B,命题者有意给考生设置了一个圈套,“几千年的文明积”看上去好像与后面的“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有着某种呼应的关系,让人觉得这个选项不可能出现错误;但实际上,考生忽视了“不绝如缕”的使用实际上是有个固定的对象的,它只能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经验积累

关于成语的具体背诵方法,参见国老师在新东方官网发布的一天搞定成语背诵。但同学们仍然需要参照前面老师说的命题人设题方式。传统考察成语的方式一般为成语褒贬、成语使用对象、成语本身含义等,我本人之前命题也一般让三个错误选项分别错在成语褒贬、使用对象以及本身含义等三方面。但现在命题老师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因此关注加点成语的上下文语境就成为更加重要的解题方法,建议考生在做题时适当结合病句的基本错误去重新审视成语题目,这样可能很多之前并不真正理解的成语题就可以一下子解决掉了;尤其注意的是成语与其上下文的搭配不当,这是现在命题的一个趋势。考生还要同时注意成语使用对象的问题,这是增加题目难度的方法。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的了解海外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六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观众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的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4 选择 D 命题意图 病句题的难度一般在0.35—0.45之间较为合适,并且需要有较好的区分度,这是保证基础知识部分前五道题整体命题质量的关键。在设置干扰选项的时 侯,尽量避免那些特别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出现,比如一般来说多重定语、多重状语、数量词用法、双重否定等学生经过多年训练已经烂熟于心或凭借语言感觉即可直接判断出的病句是不宜出题的。比较容易的加强题目难度的方法是:

1、通过添加关联词将句子拉长,并在拉长后句子的后半部分设置语病;

2、在设置搭配不当的时候,尽量拉长两个互相搭配的词语之间的距离,让那些仅仅凭借语感的学生无法一次性判断出答案,比如“3•15晚会上的这段视频再现了三里屯附近一家麦当劳餐厅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将掉在地上的牛肉饼重新捡起来并最终做成汉堡

卖给消费者的。”这个病句,其中“这段视频再现”关键词是“再现”,与之搭配的应该是再现某某情景,但命题人有意将再现某某情景之间加入大量内容,并进而将情景删掉,这容易让学生无法迅速判断出答案。

3、句式杂糅在题目质量较好时容易成为最具干扰性的选项,比如“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这个病句,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

4、必须有一个容易看出错误的非干扰性选项,否则题目可能过难,比如“李雷和韩梅梅”这两个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这样的句子我们需要知道,汉语介词一般出现在句子(或分句)的开头部分时,容易出现取消主语等问题。

5、增加题目难度的另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故意将正确的句子拉长,这样也容易让那些投机取巧的学生误认为这样的句子肯定有问题。题目精解

A选项不是干扰性,问题处在搭配不当上,这是高考作为简单的病句出发,“防止”的是“风险”显然错误,但按照上面的出题原则,命题者有意将本句拉长并在后半部分让句子出现问题,有效干扰了学生迅速判断出答案的几率。

B中“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句式杂糅。这个问题与上面的“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 的行为”这样的句子在错法上类似。虽然错误类型很难,但学生通过语感可以进行判断,说俗话就是读这个句子觉得别扭,所以其不成为一个干扰性选项。

C选项中的错误又是一个介词打头的错误,与前面谈到过的“汉语介词一般出现在句子(或分句)的开头部分时”如出一辙。我们反复强调,是西方语言才愿意将介词或介词短语放在一个句子的最前面,比如学生学习英语见到最多的“IN ORDER TO ”、“IN TERMS OF”。从本质上说,中国人说话是不这样的。本题中“针对”后面的那些话与针对本身完全无法搭配在一起,问题又是介词。看过国家玮《一套卷子读懂做会高考语文卷》的学生会非常惊讶的发现,之前我命制的那套题在错法上与海淀模拟几乎完全一致,这是所有命题者都共同关心的,不足为奇。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后人称赞它“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B.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孝传统,这两篇文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C.巴金的《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化与没落,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它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地位。

D.莎士比亚的《高老头》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年轻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

命题思路点拨 选择 D 预计难度 0.7 命题意图

一般文学常识题目的命题方法是三个中国文学常识和一个西方文学常识搭配比较合适,但本题有意将B选项也变成西方文学内容,加大了题目的区分度。文学常识的干扰性选项设置方法从易到难有

1、作家国籍错误,比如欧亨利的国籍被改变成俄国,但难度较低;

2、作家代表作品按照相似性原则推写一至两个,好像应该是作者写的,但实际不然,具有较大迷惑性,比如将曹植的《白马篇》混入到曹操的代表作之中,看似合情合理,实则考察学生对知识细节的掌握程度。

3、有意在答案选项中加入较多带有数字性的信息,因为具体年代和时间段的记忆是个人记忆最薄弱的部分,加入这些干扰性因素会使题目迷惑性增大。比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0余首,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样的选项,但一般来说,这些涉及到具体时间的文学常识不应作为错误选项,仅作为考察学生基本心理素质的干扰性选项,除非考察的时间非常重要。题目精解

很多同学会神奇地发现,国家玮《一套卷读懂做会高考语文卷》中基础知识 部分文学常识题竟然与这次海淀一摸在错误内容上完全一致,仍然不足为奇,英雄所见略同。之前我命制的题目是

A. 曹操,诗作有《短歌行》《观沧海》《白马篇》等,人称“幽燕老将,气韵沉雄”。B.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短篇小说《警察和赞美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老舍,其小说《骆驼祥子》以及话剧 《茶馆》《龙须沟》等,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D.巴尔扎克,其作品《人间喜剧》系列,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这道题稍微将D选项一改,把巴尔扎克变成莎士比亚,就成为了错误选项了。一般容易出现的设题点出了在上面命题意图中提到的之外,对于学生来说,西方作家的国籍问题;中国古代作家的代表作问题都是容易设置错误点的地方,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时一般涉及考察文学常识中的时间类型题目都不大可能出现错误,除非是常识性时间,考生在作答时不要被大量出现的时间吓住。

5.下列一次在画线处填入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板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然后——,再——最后——。没衣服画都是由画师手工制作的。它将

版画中的刀法版和手画的笔触感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

1印出图画 2 装裱成画 3 用手工将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 4 刻出木刻图案样板 A 1342 B3421 C4132 D1423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0.72 选择 C 命题意图 本类题目一般出现在基础知识选择题中的第五道,题目难度应控制在0.7左右,让学生以较轻松的答题心态进入到下面第二大题文言文的作答。从本质上看,此类题目考察目的有二。第一,考察学生心理素质,因此有必要在命题时将文段长度拉长,给人以繁杂之感,但选文内容不宜选择如社科类阅读题一样离学生生活较有距离的文段,以常见和使用为标准即可;第二,突出考察学生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对语段的重新组织实际上从反面可以看出一个人在正常表述时的状态;能够在平时按照正常逻辑较可靠地讲清楚一段话的学生应区别于那些在言语表达时基本逻辑混乱的学生,这样的命题思路可以较好体现高考的选拔性原则。因此,命题此类题目时,除了有意加大文段长度制造阅读障碍的同时,可以考虑在每个被打乱顺序的小分句的设置上使用提示性较强的词汇,给学生最大的逻辑提示这有些类似于数学题目中的“巧解”。这样本套题目就有了更大的区分度,将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逻辑能力差,需要逐句阅读被打乱的小句子并花费大量时间思考整合者;第二类,有基本逻辑能力,但仍需要逐个句子阅读后才可能做出判断者,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第三类,有较好逻辑能力,并能够通过观察选项组合特点迅速推知答案者,如果用巧解本题作答时间应该不超过45秒。题目精解

通过观察所有小分句推知,分句2“装裱成画”一定是最后一个句子,所以直接排出B、D两个选项;在A、C中,关键看本题是1小句开头还是4小句开头,按照正常逻辑一定是先刻板再出画,因此直接选出答案选项C。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鄞有高世之士,日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揩,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兄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

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帮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案。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咎: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 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之象 象:这里指特征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之贤之

B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花,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1 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2以故世之世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望行交者

3当天气始萧,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巡行圃中

4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5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 134 B124 C 234 D235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反省自己。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和渴求之心。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第6题0.2 第7题0.5 第8题0.68 第9题0.58 选择 第6题C 第7题B 第8题B 第9题A 命题意图 文言文选文出处比较广泛,按照常规要求以史传类作品居多,少数时候可以出现先秦诸子文及其他如墓志铭、。选择史传类作品时,一般出处可以考虑《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但从语言上讲,《史记》和前后《汉书》等因时代原因稍显古奥;明史又稍显浅易,因此南北史、新旧唐书、五代史以及宋史成为命题首选,难度适中,尤其写人物的传记常有正气;而宋齐梁陈则阴气偏重,很让人想起鲁迅关于中国历史吃人的论断。命题人在选择材料上不可不仔细查考并应具有相当的古文功底,但同时必须对整个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包括古代政治生态及历朝历代文气)有所了解,不必读全《二十四史》,但可以参考清代学者如钱大昕等人著作(比如《廿二史考异》)或选读司马光《资治通鉴》,都可对每个朝代文气以及士人风貌有自己的判断,文言文选材不当可能出现误人子弟、贻害无穷的结果。另,为了增强命题人基本文化素养,可以选读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论》对中国基本文化问题的转换有大致了解,进一步希望有更深入研究者应再阅读汪晖《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等书目。

考虑到目前中学生古文水平整体偏低,命题既要起到指挥棒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不宜在本部分考察过难的题目,应在命题时着重考察学生基本古文能力(主要是词语积累与语法),着重强调对考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第6小题一般是词语解释,不宜出现偏怪词,尽量结合学生语法考察词义是比较好的命题思路,比如本题实际上是考察名词活用问题,偏重学生基础能力,难度不大,但考得很扎实;第7题一般设置一道虚词意义用法考察题,将选文与课本中的某些句子进行对比,最好体现知识迁移能力,还是强调对考生语法能力的考察。平时训练时,应打破对语法教学的不屑,不能为了求得所谓的素质教育或新课标,让学生连最基本的古文语法都不甚了解,传统的文言虚词教学应该以比较扎实的方式进行,这十几个虚词,学生既应该掌握其义项,同时又应该了解其每个义项的例子并进行背诵,实际上文言实词可

以采用理解记忆的方法,在阅读中这往往并不是真正的障碍,而文言虚词实际上对一个人能否读懂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言背后的思维问题也就是语言哲学问题十分关键,因此考生应该在虚词学习上更花些功夫,努力将文言语法(其实很多情况下与学生英语语法教学内容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学好,这样才能应对此类试题。

8、9两题的命题方法和做题思路也可以参考下面社科文选择题的命题方法。题目精解

6、C 本题具有极好区分度,充分体现出命题的选拔性。干扰性选项为A,一般学生在做题时候会习惯性地将不齿与他们熟悉的“不耻”联系在一起,更关键的是,本题这个位置按照“不耻”的意思解释还能解释的通。大部分学生容易将其理解成看不起、看不上、不愿与之交流等意思;而实际上,齿的本意就是像牙齿一样排列,这里就是指并列。本题错误选项为C;按照汉语语言的对应原则,相错应该与前面的相磋对应,而考生容易知道切磋的意思,切磋之意肯定与所谓的“批评”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容易看出C是错误的。本题预计难度为0.2左右。

7、B A项明显“贤之”是名词动用,与第一个贤的名词属性在用法上不一样;C项第一句“且”表示并列,而后面的“且”则表示递进;D项较有迷惑性,表面看两个“所”字都有名词性,不过第二个句子中所字本身就是名词;而第一个句字中,不是“所”有名词性,而是它后面的那个动词“爱”因为被放在了所字短语中才具有了名词性,所字本身就是“所字短语”中的构成部分,它不是名词。8.B 9.A 【参考译文】鄞州有一位超凡脱俗的读书人,叫骆以大先生,(他)相貌威严,气节刚正,举止严厉,言语率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特立独行,不与世俗之人应付周旋,(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情不和洽,他就会不高兴地离开,一辈子都不再(与世俗之人)同列。因此世间的读书人,很少有人能合乎他的心意,(而骆先生也)以同这类人成为知心朋友为耻辱。然而骆先生唯独把菊花视为好朋友。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菊花盛开了,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看见菊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不阿的气质,看见菊花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即便是)长于泥土,(也开得)纯净金黄毫无杂质,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自我坚守,让君子敬仰,让小人畏惧;看见菊花早上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举止谦让,谦退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待时而发,生活在俗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上为伍。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花相守在寂静的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用德行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了。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菊花只是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呢?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了,有就一定会被先生喜爱,就像喜爱这菊花一样。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唉!菊花不能把自己当做贤能之士,只有先生认为它贤能;士人不能知道自己不贤能,只有先生能知道他不贤能。贤能之人我就爱它,不贤能的人我就远离他。唉!哪里有像菊花一样贤能的“陶潜”同我一起谈论先生的交友之道呢?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阅读延伸题: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55 预计区分度0.68 命题意图 本题有意将区分度也做了预计,意思是强调该类题目虽然整体难度并不大,在设问上也非常清楚,但却可以因为学生在作答时的表述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答案内容,评卷人依据学生的不同答案即可较好区分出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所以虽然难度并不算大,却应该有着较好的区分度。很多命题人对“阅读延伸”这几个字理解不妥当。应注意,在满分10分的题目中,应有2分左右分配给“阅读延伸”中的“阅读”,即根据文章本来内容或文章主题作答,这部分学生是不能谈个人观点的;之后的8分分配给“阅读延伸”中的“延伸”,此时学生必须根据原文内容向更深入一步的观点进发,否则如果仍然仅仅依据原文回答而没有个人“延伸”出的观点,也不应视作高分答案。给定答案说明时,命题人一般应明确指出考生答案特别是对论点的分析一定不能是对论点简单的重复,特别是对论点翻来覆去的正反论证,这样有凑字之嫌,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令人遗憾的能力缺陷。正如作文命题与阅卷中我们极力反对学生套作一样;阅读延伸题目我们极力反对学生为了写满200字而拼凑答案,我们要求学生在对论点的论述过程中能够在逻辑思维上做到层层递进,将论点从不同侧面详细论证,而不是反复强调论点,这是阅读延伸题目的基本要求。另外在答案设置上,举例部分一般占到2—3分比较合适,很多学生不会论证,直接以举例方式开始“延伸”,这是基本说话能力的缺失,不懂得将一个观点完整的说完需要论点—论证—论据—结论这个过程,而仅仅只有论据,这样的答案一般给分2—3分比较合适。总是,随着北京卷阅读延伸题目的逐渐成熟,我希望命题者在给定答案的时候能够进一步详细起来,不要将对考生答案的最终裁决都压在阅卷人那里,让考试信度最大程度得到保证。题目精解

要点:从文中举例恰当(1分),概括说明骆先生的处世之道(2分);谈看法观点鲜明(可正可反或正反结合)(2分),分析言之成理(可举例分析,也可说理分析;以例代析、说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3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1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名。(5分)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0.6 命题意图 此类题目易出,需注意这类文段尽量增强难度,最好选择先秦时间段前后的文段。题目精解

5分“/”为必断处,对2处得1分,9个全对得5分。“//”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对不得分,断错也不减分;错误的断句,错两处扣1分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译文:(被称为)九里松(的名胜),现在只能见到一两棵松树,像飞龙劈开天空一样,显得苍劲而雄伟。遥想当年,万松苍绿,直插云天,松涛声比钱塘江的潮水还要雄壮,而今已经化为乌有了;再过千百年以后,沧海变桑田,恐怕连北高峰顶都会出现螺蚌壳呢,还用问松树有无吗?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本题略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7 命题意图 参照2012北京考试说明语文部分对背诵诗歌的要求即可命题,无命题难度,不赘述。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7分)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馀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4分)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0.65 答案 第一小题选C 第二小题

要点:①指出本诗的“雅”、“俗”之处(2分,雅、俗各1分)。②具体分析其中的“雅”、“俗”(2分,雅、俗各1分)。雅俗兼备的可综合分析。答案示例:我认为本诗的确如此。本诗的所谓“俗”是指它的语言,明确清理,通俗易懂,例如作者在描写卖花郎花与众不同时候说花朵鲜艳、花期比别人早;卖花郎担着花叫卖,脚步如春风;日暮担花回家时候的轻快等等,都明丽自然,毫无雕饰,给人一种朴拙的美。所谓“雅”则表现为它的主旨,特别是运用对比手法,将朱门几度更改,人事变换不定,荣华富贵如沧海一束的轮转与卖花郎逍遥自在了无牵挂的快乐进行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这样的丰富意蕴应该是本诗的所谓“雅”。

命题意图一般要求古诗文选择题目无需特别难,考生可以借助选项中的正确内容适当理解诗歌,也实际上也是命题人对考生变相给出的福利。注意古诗文中的“反命题”策略很重要,像山水、田园、一般战争(边塞)诗歌尽量少在高考类题目中出现,因为此类诗歌是从小学语文到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核心所在,大部分学生对此谙熟,实在不具备好的区分度,也不利于高考指挥棒对学生古诗更高能力的指挥作用。汉语言文学之美,可能正是在古诗文特别是古诗这部分,选诗中有意用典的目的在于希望唤起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元典的重视,真正让语文回归文气。语文功底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

一、实用性;

二、文学性,前者在基础知识有很好体现,而文学性则必须在阅读部分体现出来。因此,反命题的意义重大,同样着眼于战争,可能更为深入的考察具体战争时代的题目会更多一些比如南宋金、南宋元、金元、明清、唐吐蕃、西汉匈奴等设定具体历史情境的考察形式会更多。同样着眼于诗人个体情感,可能伤春悲秋、孤寂愁闷要比仕途失意更多。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策略性的命题方式。还有一种可资参考的命题方式则是选择一些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诗

人、词人,但有意绕开其常见的写诗、作词套路,比如李白,有意在考察中出现山水、思乡之外的李白的诗歌(参见2010年北京、山东考卷,2009年江苏考卷),让李白的象征诗出现在考试中。最后,还可以在诗歌体式上进行反命题,比如北京卷在考试中曾出现过考察《诗经》中诗歌的情况(2007)也曾出现过考察不太常见的叙事诗(2011)等情况,这都是很好的命题思路。经验积累

在作答上,学生应该从对诗句的翻译、加入诗歌风格或手法、加入诗歌情感等角度全面作答。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很多学生知道要从上述三个角度答卷,仍常常出现失分问题,原因是具体细节掌握不够扎实。比如关于手法问题,很多学生比较谙熟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等常规手法,但实际上按照考察频率来看,这些年对古诗手法要求是逐渐提高的,出现最高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细描、正侧面描写结合等手法,而这些内容很多考生是不清楚的。尤其是对比作为答案,历年大量试卷都作为标准答案出现,应该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而对比在给定答案时,为了照顾考生,一般会写成对比(反衬、衬托)。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还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取材于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诸多美的要素。

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

C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D自然中的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组合,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可再造,也不能失而复得。

15.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5分)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14题0.65 15题0.5 答案 14题 D 15题 人所以能够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是因为自然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呈现出无穷无尽的美)(1分);人能够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美,产生美感(1分),并能够经过思考(1分)将美感上升为与自然景物特点相应的情感(将美感转化为美好的情感)(1分),还能够悟出其中的哲理美(逻辑美)(1分)。命题意图

此类题目在现代文考察中呈现越来越注重考生真正阅读能力的趋势。也是就说在命题时,一定要注意部分考生可能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用他们在英语阅读中已经习惯性了的定位答案区间的方式找到所谓的上下文等方法,在读不透彻的前提下也能够大致作出题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高考题目绝无什么信度可言,选拔出的学生一定是高分低能的。所以命题时最好是避免出现让考生看到上下文之后就可以直接照抄得出答案的情况。要给考生这样的印象,整个社科类论文的基本特点是论点明确,并在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论证即是围绕着中

心思考又是层层递进的,不能仅仅靠抓住所谓的关键句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才能够逐渐培养出来。题目精解

如果考生能很好理解上面命题意图中的解读,就会发现,15题就是这样。题目设问来源于原文的最后部分,但是答案的分布是在整个文章中的,考生不可能仅仅依据看问题句的上下文来得出答案。并且本题被赋予高分值,共5分,命题人希望考生能够非常详细地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尽量依据原文并适当删减后得出结论,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对文段信息的筛选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语段表达能力。五个答案分别来自于文章五句话的整理删改:

第一,将“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就成为“所以能够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是因为自然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将“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进行删改整理成为“人能够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美,产生美感”;

第三,将“人们还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等内容进行整理成为“人能够经过思考,将美感上升为与自然景物特点相应的情感,还能够悟出其中的哲理”等内容。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向以盛产小麦著称。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那儿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不再是绿毡了,而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纷纷成了贵妇人的床上之物,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高度,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有那么一天,麦稍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这一变化是一种信号,它强有力地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丽的心。

婆娘是关中农村特有的名词,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有人情味和人性美,是一种极致。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去看望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也理解她们,公婆也理解她们:要置办什么,就让她们置办去吧;要什么时候走,就让她们什么时候走吧。咱关中不是有这样的俗话吗:“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如此,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

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曲线有了色块的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所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秦腔。就是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他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的急切的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她们的这些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千姿百态都是情,都是爱,情和爱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不能不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的,竞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的满口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都不是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了。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爹性子急,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啊。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他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理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最古老又最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动着,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

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

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作者解词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

E关中婆娘们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17.文中反复描写了关中大地麦熟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8.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

19.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请概括本文“看麦熟”这一民间风俗的特点,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谈谈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16题0.8 17题0.35 18题 0.35 19题0.5 19题区分度0.75 答案 16题 BD 17题 作者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突出了关中大地丰收的景象(1分),表现出关中大地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1分);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1分),充分展现了她们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1分,如答出孝敬善良、纯朴勤劳、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等其中的两点,便可得分);麦熟景象与婆娘的美好形象交相辉映(1分),饱含作者对我们民族勤劳纯朴本色的赞美之情(1分)。18题 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1分,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分),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2分)。19题 参加前面文言文阅读延伸分析即可。评分要点:①特点:古老而鲜活(传统与现实结合),充满人情味、人性美。意思对即可(2分)。②观点明确(2分),③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恰当、具体(2分),④分析具体合理(2分),⑤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命题意图 正如人都要有灵魂一般,阅读文章毫无疑问也拥有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一言以蔽之,就是象征。弗洛伊德阐释文艺作品的发生时,意味深长的将其归结为作家的白日梦,一切文艺不过是梦幻而已。文学,特别是出现在高考中的现代文,总是最习惯于将抽象的理念、意识借助某种具体的物象进行传递。借用一个烂俗的例子,当我们想要表达“我爱你”这类抽象意思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愿借助“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斯煽情的言语来表达。“月”作为一个具象此刻成为“爱”这样一个抽象名词的替代,因而,我们说“月”成为一种“象征”。请历数这些年来的高考现代文试卷,05北京《合欢树》,史铁生先生希图传递出他对深沉母爱的颂歌,却只似乎平淡地让一个“合欢树”闯入读者眼帘——“爱”太过抽象,而

当年史铁生与母亲合种下的树却蕴藉而含蓄地飘散出母爱的味道;06全国二《绵绵土》,牛汉先生对故土的依恋动人心魄,依恋是抽象的,无法言说的,但绵绵土却是那样踏实、一丝不苟地横亘在先生心中,当对故乡的眷恋被置换成对绵绵土的眷恋时,我们再次看到“土”作为具象的象征意味。历数这些年来的题目,似乎足够说明问题:2010北京《海棠花》;2010全国一《灯火》;2009北京《司马祠》;2009全国一《彩色的荒漠》;2009全国二《岳桦》;20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20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2008全国一《阳光古道苍凉美》;2008全国二《马樱花》;2008山东《灯火的温情》„„“海棠花”、“灯火”、“司马祠”、“荒漠”、“岳桦”、“路”、“碧云寺”、“古道”、“马樱花”,千差万别的题目背后总有一样东西似乎是不变的,那就是它们几乎全部都是生动而具体的“物象”,而他们背后一定又都具有着抽象的象征内涵。我无意再翻箱倒柜找出更多例证在这里铺陈,想说的只是,五六百套卷子看下来,“象征”作为一种最容易被忽视却最为本质的表现手法几乎占到九成甚至更多。抓住本质,一切似乎都明朗起来。象征的好处在本套题目中是以如何理解题目的形式出现的,问法是题目有什么意图,实际上意图就是好处、目的、作用等等表述,都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而已,象征的作用为:

一、使得文章表达得更为含蓄,更有艺术感染力;

二、象征物构成文章的行文线索;

三、通过写了象征物,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这里需要注意,一定不能冒着省事的风险只作答上述纲要,而是结合原文内容,比如象征物在这篇文章中是指什么,表达了什么,都必须说清楚,否则得分仍然会偏低。信度、难度、区分度的最终达成一定与考题标准化密切相关,考题一旦标准化,题目类型就比如走向趋同化,因为,只要这样,才能做到标准。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省份,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自主命题;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旧课标,在现代文命题思路上不是呈开放化,反而渐次走向趋同。倘若非要点破其中玄机,只能说,就语文考试学来说,现代文阅读可能设置的题目类型实在也仅此四类——词句理解、内容分析、鉴赏、观点评价。我们不妨说得更细致绵密,彻底揭开命题背后的潜规则。问题的关键更在于,其题目难度依然是0.7左右。这意味着,考生只要在文中将需要解释的词句进行定位,并依据文本提示判断答案是在定位完之后的上文还是下文的两至三个句子就完全可以了。从语文考试学的角度来看,难度控制在0.7上下的题目绝不可能以段落或篇章为单位确定答案,而只能以独立存在的句群为单位。如果想得满分,考生所要做的亦仅仅是将定位完了之后上下文两三句中的关键词(一般就是名词或形容词)找到,并重新使用它们造句。这样的思路对付一般的词句理解题绰绰有余,再次强调一次,因为难度决定答案范围,这是语文考试学中必然的出题规律。反复强调过,这样的题目是考试必出的,无需多引更多省份的卷子。本套题第二道现代文题目是一个内容分析类型,照我的说法,考了二十年,几乎只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第二类,特点;第三类,两段关系。从语文考试学上来看,难度普遍维持在0.5左右,且提问方式多样,但归结起来就是上述三种。有意思的是,在标准化考试重压下,出题渐趋保守的今天,命题人似乎越来越不愿变化这些花样。随便举些例子,我们经常看到的问题是这样的:如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请分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特点等等,等等。如果说,解题的过程是反命题,那么命题人在出这类题目时,不过是将文章划分为若干层次,依照这个层次分别给出答案点数。一般意义上,规律是5分以下的时候,一点一分;5分以上的时候,一点两分,照此,学生直接划段,并按要求从各段特殊位置句中找到答案并依据题目分值答点即可。难度是0.5,不上不下,扣分一般就是因为漏点,明了给分原则,也就不难了。

题目精解 17、18题解题的关键问题,在于考察内容究竟是着眼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还是学生的背诵能力。在之前的命题交流会上,我们听到了太多教师的抱怨,很多所谓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讲授现代文阅读题目的时候,通常告诉学生们一些快速突破的“大法”。比如所谓“不用看懂文章,就能做对题目”。针对此,我们特别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思考一个问题,阅读教学的本质究竟是让学生通过所谓的大法,背诵诸如什么“承上启下”、“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现成答案还是让学生在两三道题目中向阅卷者展示出自己基本的语文能力。当语文最终沦落成为得分工具时,当那些通过记诵答题模板的学生得分竟然比真正读懂文章的学生还高的时候,显示出的一定是命题人的失败,是我们选拔机制的根本错误。考生通过本题的答案给定方式可以明显看出,在传统的作用(鉴赏)题答案中,一般老师会给出结构、内容等作用,但本题有意避开这些常规的答案,仅仅给定三条主旨(或情感),原因就在于让考试结合原文,考察是否真正看懂文章。换句话说,之前大家背诵的“通过写——表达了”这个模板还是有用的,但老师关键要在你的答案中看到你是否能够通过读懂文章答出表达了之后的东西。

说到底,本题是不折不扣的反命题。但是需要注意,本题意在纠偏,诸如“构成全文行文线索”等字眼有意在给定答案时被命题者略去,换成了一个新说法——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后面的另外一份,是对这个说法的分析。就是说,答题可以有框架,但现在对这个框架的说明是要求非常细致的,必须结合原文的。

面对今天的这些如此详细的答案,很多学校教师一定会觉得非常诧异,我们有意在给定答案时候规避了所谓的“采分点”式方法不代表今天北京卷高考也会如此,我们只是想提醒广大考生,一定先充分展现出你对文章的真正理解,然后才是其他,这也是这样给答案的良苦用意所在,虽然这样做在阅卷时会带来一些困难,但仍然要坚持,因为这是唯一保证考试信度的下策。

六、本大题共1题,共60分。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生死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预计区分度0.58 命题思路点拨

介入学生作文教学的维度很多,但必须具备可靠的突破口。高考作文特别怕的就是套作,与套作相类似的就是毫无意义的作文套路式教学,甚至夸张地将800字中每个句子写什么都给学生规划好。阅卷人不傻,一眼就能够看出这样的所谓行文套路,一定不会给出高分成绩。

另外,考生不能只擅长一种材料的写作,而应同时应对考试的多种情况,一般来说,在真正考试中个人经历、时事评论、文化文气三类文章都有可能出现;尤其是后两类,比如之前考过的2011北京作文的时事评论类文章,就另当年很多按照07、08年准备隐形翅膀的同学吃亏不少,要时刻记住考试的反命题。另一类反命题是文化、文气类,主要针对现在作文教学和考试中的偏向,学生作文越来越像政治评论;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感动中国、奥巴马、乔布斯比比皆是,但就是没有像样的文人文气,针对这样的情况,也会非常有针对性的命题,考生必须做好准备。首先,必须认清,考试作文材料或题目大致可以归纳为时事时评类和泛文化哲理类两大块。前者如今年的全国二由代买彩票引发的调查、北京卷对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金牌的看法、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等;后者如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回到原点、这世界需要你、旧书等等。审题立意来说,特别是对那些时事时评类题目,在正面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反向思维进行立意是考试取得高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精讲一道题目,如江苏卷的“拒绝平庸”,实际上,就完全可以在正面立意个性重要的基础上把论题进一步推向深入,“拒绝平庸”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开放的主语,考试完全可以由此自问“拒绝平庸”一定是人生通向成功的通途么?“拒绝平庸”在另一层的维度可能是忽略生活中的平淡之美,因此完全可以在“拒绝平庸”一定是人生的正确选择吗,这样一个反思的维度深化自己的文章,在发展等级的深刻、新颖等角度切中给分点。另外,一定在平时阅读和积累一些充满文气的、言说精美的片段记诵,语文作文问题说到底还是文学问题,从阅卷者的年龄构成、知识结构等方面看,那些充满文学气息的文章必然受到追捧,学生可以绕开常规例子如李白、苏轼、司马迁;充分在阅读的基础上选择如老舍、沈从文、柳永、米兰•昆德拉、海德格尔等文学、哲学家的故事润饰自己的文字,只要根据不同题目具体做些调整既能够得到高分。试题精解

本题直击学生弱点,要求学生作出带有文气的文章,关键看积累。下面是命题者自己根据题目要求所写的“下水文”,供考生参考。

“美的极致是令人陶醉的圣境”(川端康成)——题记 恬淡中的浓烈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品读这样的诗句,一种难于言表的娴静之心渐渐浮上。然而,表恬淡的境界并不真正意味着消沉,在恬淡如茶的环境中,那些对生活和世界充满了爱的人仍然在内心最深处秉有着如浓酒一般的人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少次在灯下展读柳三变之词,总是颇为感慨。我总以为,那些潜藏恬淡的人生境遇,往往能够激发内心如烈酒般创造的强烈欲望,柳永身负才华,却始终不为人知,这种恬淡的境界正如是茶一般的。读前人的词,无论是温韦的花间派,还是欧阳修、范仲淹的那些写景之词,似都还未脱词刚刚兴起时的稚气,词调殊为平缓、短促。也许是因为内心过于的忧伤,长久地处于被人无视的境地,柳永之词则全用长调,在那些娓娓道来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故中,我们读懂了一个时代的美,这样的美是极致的。我赞赏很多学人将柳词的特点归结为“以身世之感打并入艳科”,在那些浮华背后,我见到的是一颗处处不为人知,但却依旧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世间之美的高贵灵魂。人言“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我揣想,若不是生活中如斯的磨砺,如斯的苦痛,怎能最终成就柳词的极致之美呢?理解柳永的关键,想必必须要透过他那淡如茶的人生境遇中见到他内心深处那些浓烈如

酒般的真情。

最爱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总为那湘西的山山水水感动,似乎灵魂都被涤荡了。从湘西到北平,异地求学常常带来的是苦涩,看《从文自传》,知道刚来北平的沈先生,只能一个人租住在北大附近的小小公寓中,他甚至自嘲地为那里取名“窄而霉小斋”,我确信一个文学青年此时应该是无人知晓——这确乎是那种人生中如茶般半苦半涩的恬淡期。但文学的信仰一旦在心涧中勃发,便注定在恬淡中种下了浓烈如酒的情感。就是在这间小小的“窄而霉小斋”里,就是在这样被人看不见听无声的境地中,我们熟知的太多关乎湘西的传说、湘西的美流淌出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绚烂的神话。当“窄而霉小斋”中飘出阵阵书香的时候,我深信着看不见听无声,却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创造出美的极致。

此时,心中默念着川端康成的那句话。至极的美从来都无一个人的处境无关。哪怕人生处在如茶般的淡然之处,人们因着心中对美的追求,仍旧可以创造出那些撼人心魄的极致的美丽,那是如浓酒般醇厚的。

(试题解读:国家玮,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培训师、主讲高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专业课。)

第五篇: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2012海淀一模)word版

高考资源网(www.teniu.cc),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 文 2012.4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 余音绕粱 牵掣(zhì)揆情度(duó)理 ..B.观瞻 激浊扬清 商贾(ɡǔ)良莠不齐(yǒu)..C.棉薄 两袖清风 迄(qì)今 矫(jiāo)揉造作 ..D.斧正 闻过饰非 聒(ɡuā)噪若即(jí)若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春天的颐和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昆明湖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地了解海外的安全形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6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后人称赞它“不虚美,不隐恶”,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B.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孝传统,这两篇文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C.巴金的《家》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化与没落,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它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地位。

D.莎士比亚的《高老头》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它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年轻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

5.下列依次在画线处填入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木板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人们称之为“半印半画”。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然后,再,最后。每一幅画都是由画师手工制作的。它将版画中的刀法版味和手画的笔触感觉融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风格。① 印出图画 ② 装裱成画 ③ 用手工将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 ④ 刻出木刻图案版样 A、①③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teniu.cc 高考资源网(www.teniu.cc),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劲质,凌轹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咎: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 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之象 象:这里指特征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之贤之 .B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① 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②以故世之世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望形交者

③当天气始萧,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巡行圃中

④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⑤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自我反省。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与渴求之心。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teniu.cc 高考资源网(www.teniu.cc),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阅读延伸题: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名。(5分)

九 里 松 者 仅 见 一 株 两 株 如 飞 龙 劈 空 雄 古 奇 伟 想 当 年 万 绿 参天 松 风 声 壮 于 钱 塘 潮 今 已 化 为 乌 有 更 千 百 岁 桑 田 沧 海 恐 北 高 峰 头 有 螺 蚌 壳 矣 安 问 树 有 无 哉?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4道题)。(8分)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②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③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⑤满地黄花堆积,?(李清照《声声慢》)

⑥春如旧,人空瘦。桃花落,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钗头凤》)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7分)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以维持生命,同时又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涵养审美情趣。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没的要素再简些就是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呈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所创造的,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人是怎样和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意思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我们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teniu.cc 高考资源网(www.teniu.cc),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飘逸的行云、潺潺的流水,就会被这些美好景物吸引。自然景物,只要美,人就喜欢。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为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景色的明暗会相应引起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而这种精神之别又反作用于眼中的物象,于是就有了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就是意境。

人们还还不仅仅满足于自然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人与自然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它们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还能悟出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所谓“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只有保护,才能把山水的美感挖掘出来,转化为文、诗、歌、影、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大自然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取材于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诸多美的要素。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

C小石潭的凄清、岳阳楼的阴晴、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D自然中的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组合,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可再造,也不能失而复得。15.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看麦熟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稍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这一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麦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teniu.cc 高考资源网(www.teniu.cc),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的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浸透。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的,竞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都不是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他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理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看麦熟”是文中所描写的民间风俗,它展现出关中婆娘的万种风情,也是文章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

B、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严厉无情。C、文中所引《诗经》的内容,表达念念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作者借此含蓄揭示了“看麦熟”这一风俗的内涵。

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大地丰收景象的无限喜悦之情,从而鲜明地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

E、关中婆娘们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17.文中反复描写了关中大地麦熟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teniu.cc 高考资源网(www.teniu.cc),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8.文章结尾说,“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5分)

19.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请概括本文“看麦熟”这一民间风俗的特点,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谈谈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200字)(4分)

六、本大题共1题,共60分。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teniu.cc 高考资源网(www.teniu.cc),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答案

语文 2012.4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A选项 “余音绕粱”应为“余音绕梁”,“掣”应读chè,四声; C“棉薄”应为“绵薄”;“矫揉造作”中的“矫”应读三声,D “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是”、“非”对应,“饰“、“文”对应;“聒噪”中“聒”应该是guo,一声。)

2.B(“不绝如缕”的使用实际上是两个固定的对象的,它只能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D(A “防止”“风险”错误,应为“防止„„风险发生、出现”;B“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结构混乱,前后牵连;C“针对”缺中心词“不良的现状、情况”等)4.D(“莎士比亚”应为“巴尔扎克”)5.C(分句2“装裱成画”一定是最后一个句子,所以直接排出B、D两个选项;按照正常逻辑一定是先刻板再出画,因此直接选出答案选项C。)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C(C“相错”应与“相磋”对应,“切磋之意”不是“批评”)7.B(A“贤之”是名词动用,与第一个贤的形容词属性在用法上不一样;C项第一句“且”表示并列,而后面的“且”则表示递进;D第二个句子中“所”字本身就是名词;而第一个句字中,不是“所”有名词性,而是它后面的那个动词“爱”因为被放在了“所”字短语中才具有了名词性,所字本身就是“所字短语”中的构成部分,它不是名词。)8.B 9.A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10分)要点:从文中举例恰当(1分),概括说明骆先生的处世之道(2分);谈看法观点鲜明(可正可反或正反结合)(2分),分析言之成理(可举例分析,也可说理分析;以例代析、说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3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11.(5分)“/”处为必断句处,“//”处为可断可不断处。必断处每答对2处得1分。在可断可不断处断句,不得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译文:(被称为)九里松(的名胜),现在只能见到一两棵松树,像飞龙劈开天空一样,显得苍劲而雄伟。遥想当年,万松苍绿,直插云天,松涛声比钱塘江的潮水还要雄壮,而今已经化为乌有了;再过千百年以后,沧海变桑田,恐怕连北高峰顶都会出现螺蚌壳呢,还用问松树有无吗?

12.(8分)答案略。13.(7分)①(3分)C ②(4分)要点:①指出本诗的“雅”、“俗”之处(2分,雅、俗各1分)。②具体分析其中的“雅”、“俗”(2分,雅、俗各1分)。雅俗兼备的可综合分析。角度:内容方面——如选材等;形式方面——如语言风格、修辞方法等。

答案示例:我认为本诗的确如此。本诗的所谓“俗”是指它的语言,明确清理,通俗易懂,例如作者在描写卖花郎花与众不同时候说花朵鲜艳、花期比别人早;卖花郎担着花叫卖,脚步如春风;日暮担花回家时候的轻快等等,都明丽自然,毫无雕饰,给人一种朴拙的美。所谓“雅”则表现为它的主旨,特别是运用对比手法,将朱门几度更改,人事变换不定,荣华富贵如沧海一束的轮转与卖花郎逍遥自在了无牵挂的快乐进行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这样的丰富意蕴应该是本诗的所谓“雅”。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teniu.cc 高考资源网(www.teniu.cc),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4.(3分)D 15.(5分)人所以能够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是因为自然景物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呈现出无穷无尽的美)(1分);人能够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美,产生美感(1分),并能够经过思考(1分)将美感上升为与自然景物特点相应的情感(将美感转化为美好的情感)(1分),还能够悟出其中的哲理美(逻辑美)(1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16.(4分)B D 17.(6分)作者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突出了关中大地丰收的景象(1分),表现出关中大地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1分);贯穿起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1分),充分展现了她们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1分,如答出孝敬善良、纯朴勤劳、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等其中的两点,便可得分);麦熟景象与婆娘的美好形象交相辉映(1分),饱含作者对我们民族勤劳纯朴本色的赞美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18.(5分)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1分,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分),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2分)。

19.(10分)评分要点:①特点:古老而鲜活(传统与现实结合),充满人情味、人性美。意思对即可(2分)。②观点明确(2分),③结合阅读积累或生活见闻恰当、具体(2分),④分析具体合理(2分),⑤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命题思路点拨 :首先,必须认清,考试作文材料或题目大致可以归纳为时事时评类和泛文化哲理类两大块。前者如今年的全国二由代买彩票引发的调查、北京卷对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金牌的看法、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等;后者如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回到原点、这世界需要你、旧书等等。审题立意来说,特别是对那些时事时评类题目,在正面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反向思维进行立意是考试取得高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精讲一道题目,如江苏卷的“拒绝平庸”,实际上,就完全可以在正面立意个性重要的基础上把论题进一步推向深入,“拒绝平庸”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开放的主语,考试完全可以由此自问“拒绝平庸”一定是人生通向成功的通途么?“拒绝平庸”在另一层的维度可能是忽略生活中的平淡之美,因此完全可以在“拒绝平庸”一定是人生的正确选择吗,这样一个反思的维度深化自己的文章,在发展等级的深刻、新颖等角度切中给分点。另外,一定在平时阅读和积累一些充满文气的、言说精美的片段记诵,语文作文问题说到底还是文学问题,从阅卷者的年龄构成、知识结构等方面看,那些充满文学气息的文章必然受到追捧,学生可以绕开常规例子如李白、苏轼、司马迁;充分在阅读的基础上选择如老舍、沈从文、柳永、米兰·昆德拉、海德格尔等文学、哲学家的故事润饰自己的文字,只要根据不同题目具体做些调整既能够得到高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teniu.cc

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二模)语文试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