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人民医院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在**医院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2013年7月)
同志们:
刚才,**副院长传达了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副院长全文传达了市委书记**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市委把人才建设工作放在了历史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一件大事。我们医院是全市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就是说我们从事的是知识技术密集的行业,医院的建设发展靠的就是人才,靠的就是技术。在座的都是人才,是我们医院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整个人才队伍的龙头和人才工作的重点。
医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再次表示了医院服务人才、用好人才、鼓励人才成长的决心和信心。下面,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医院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做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要强化忧患意识
目前,医院高层次人才、学术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特殊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缺乏,尤其冒尖的青年苗子不多,甚至某些学科还有人才滑坡的现象,一些职工安于现状,理想信念缺失,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有些同志,你就是帮他作了专业培养规划,他还不领情不接受,他看见的只是眼前那点利益。不要以为我们的专 1
业技术水平名列全市首位,就沾沾自喜,大家十分清楚,这仅仅是在安顺--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事实上我们的技术实力、人才实力、经济实力都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家看看全院近几年完成的科研立项成果,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市这一级层面,能够进入省级层面的项目十分稀少,更别说国家级。从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来看,一般期刊论文多,核心期刊少之又少。医院在全省大格局中的地理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古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我们没有忧患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不要等到被判出局的时候再来后悔,“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定理。全院干部职工必须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做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人才成长靠培养,人才培养的特点是人才成长周期长,往往要经历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市人民医院,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可以成才,我们鼓励和支持冒尖。全院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紧紧围绕新院建设的工作大局,认真研究现有人才队伍状况与医院建设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规划,把人才引进提上医院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引进培养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特殊人才,将人才引进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用项目培育
人才,用人才推动项目。对人才而言,培养是基础,使用是根本,引进是补充。我们要坚持走本地人才培养之路,最大限度挖掘和使用好现有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鼓励全院职工积极申报省管专家、市管专家、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鼓励有业余爱好的职工加入各级各类文艺协会组织,构建专业与爱好互补,老、中、青有机联系的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格局。在未来2-3年内,我们要努力实现博士研究生引进零的突破,培养出1—2名省管专家、3-5名市管专家和数十名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为建设技术精湛、服务一流、文化繁荣的医院提供足够的人才保证。要努力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增强成果转化能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医院每年将安排专项人才基金,并逐年递增,对具有市场前景和广泛社会效益的项目及承担科技创新项目、科研成果显著的医务人员给予扶持奖励。
三、做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能 人才工作的原则是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实时调整,人才投入必须保证,人才制度不断创新。省、市各级各部门都把人才工作提到“一把手”工程的位臵上来抓,这要求我们要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要有作风扎实的行政管理科室。全院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人才工作原则,关心关注人才的成长,积极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科教、组织人事等部门要从如何育才、识才、用才、引才方面进行思考,要善于发现人才、引进人才、推荐人才,要制定好政策,为人才服好务;
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文件落实的督查力度,对工作不力、没有成效的要追究责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医院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取得成效,宣传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科带头人。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结合全国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要求,抓好人才和科技工作的重要保障,对影响医院发展的作风之弊进行彻底整顿,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的引进程序和政策配套,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当作一项长期、持续、稳定的工作开展下去,以平台引人,以环境育人,以服务留人,让人才优势成为医院建设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推动医院综合实力的明显提升。
四、做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要助力人才成长
科技创新依靠的仍然是人才,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围绕人才培养开展。首先,要大力营造宽容、自由、公平,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的发展环境。临床能力不错的人,我们要鼓励他专心致志做好临床专业技术,不强求人人都去做科研。在学科建设中,要及时发现有潜质的人才,培养专业技术精湛人才,还要注意专业技术型和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并重。其次,要在学科建设中强化人才培养,注重落实学术带头人的支撑政策,巩固医院核心竞争力;注重支持骨干人才跨越进步,专注学术发展;注重培养中青年人才,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团队每一个人的作用,形成梯队,力争实现“学科培养人才,人才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三,要搭建人尽其才的创
业平台。目前,医院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每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爱才、容才、聚才、育才、识才、用才、举才,充分信任,适度放权,鼓励竞争,努力使人才都有用武之地。第四,要打造钢铁的团队。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无限的,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把一个人在团队里,他的作用就会被放大,团队建设十分重要。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一些科室高年资、高职称人才不自觉地当起了绝缘体,使一些政策不落地,科室人才培养不是压担子,而是戴帽子,制约了青年医师的成长。
经验告诉我们,凡是人才工作做得好的时期,人才就会辈出,事业就能取得快速发展。“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对医院而言,我们也应该问一问:“为什么不能突破培养拔尖人才的瓶颈?”会后,请大家思考一下:医院为我做了什么?我为医院做了什么?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全力、合力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以及医院关于人才的大政方针。
同志们,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任重而道远,全院上下要振奋精神、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用追求卓越的信心、踏实肯干的作风,抓住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不动摇,形成各类人才集聚、核心人才领军的态势,使医院逐渐呈现出人才荟萃、科技满园的生动气象,推动医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早日通过国际JCI体系认证。
第二篇: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步伐。刚才,我们为两个省级高新区授了牌、颁了奖,奖励了一批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科研成果,希望受奖励的单位再接再厉、创新佳绩。省科技厅张震宇厅长在百忙之中参加我市科技创新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商丘市科技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申报国家高新区、枢纽经济发展、科技引领、柔性人才引进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好高铁时代的交通区位优势,引进一些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的人才,提高我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攻关能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获奖单位和人员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科技工作的省科技厅等省直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创新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重大判断,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特别是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九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今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事关河南前途命运。全省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感、紧迫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全省人民的意志和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引领和支撑。所有这些,对我们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创优势、保民生,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全面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积极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高新技术企业39家。
二是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快速发展。
突出抓好载体和平台建设,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高新区4个。三是开放式创新不断拓展。创新活力日益增强,市政府2013年就与省科技厅建立了工作会商机制,市校合作、市院(所)合作、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普遍开展,不断紧密和深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科技创新和“双创”工作还存在创新创业基础薄弱,创新创业主体总量小、群体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紧缺,创新创业投入明显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必然会落后于人、受制于人。“十三五”时期,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召开这次大会,就是传达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创新驱动的强烈信号,吹响经济新常态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紧密联系商丘实际,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以科技创新推进供给创新,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以科技创新赢得发展先机、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从商丘实际出发,积极主动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市的优先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集聚资源、人才为先、重点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大力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发展动力根本转换,为加快我市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结合商丘实际,我们要抓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一)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科技创新必须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导向,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我市金刚石超硬材料及制品、碳纤维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装备、制冷装备、生物质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必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深度研发、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技术和人才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技术、工艺、产品、管理等多领域研发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针对我市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土地、资源、环保、用工等严峻瓶颈制约的实际,必须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依靠高新技术,推广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加工业,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攻关项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企业降本增效、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高端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三)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围绕商丘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高端农业的发展需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突出科技创新在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提出加大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农业发展路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转折期,抓住机遇,就能够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我们要加快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推动种养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重点实施高产多抗广适花生新品种、玉米新品种、马铃薯等农业重大科技专项,选育示范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培训,继续抓好科技“三下乡”活动和“阳光工程”培训,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四)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创新主体是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构建产业创新联盟等途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强行业引领能力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其不断发展壮大。(五)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达到一定条件的可以直接认定为市级科研机构,享受国有科研机构的相应政策。着力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依托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质检中心、检测中心等,组织开展关键性技术研究,提升我市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建立科研项目资金公共管理平台,逐步探索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促进专业机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化。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采取政府扶持、奖补等有效措施,着力培育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检测检验中心、院士工作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一批研发、中试、技术转移、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平台。对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要加大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力度,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要服务给服务,全方位支持。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实现省级研发平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的全覆盖。(六)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工程。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突出优势产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点面结合,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重点实施企业专利清零行动、知识产权优势培育行动,加大发明专利申请资助力度,增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资金投入,力争“十三五”全市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较前五年翻一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项执法,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打击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依法规范知识产权市场秩序。(七)实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程。
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自主权。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可以提高到不低于70%。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改革完善市属高校、科研院所聘用制度,优化工资结构,保证科研人员合理工资待遇水平。发展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市级技术转移网络。对经技术转移机构促成在我市转化的项目,财政科技资金按实际成交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技术转移机构奖励。(八)实施科技开放与合作工程。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继续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政府部门重点做好组织、引导、协调,牵头与知名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搭好台、引好路、服好务。积极组织引导企业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增强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机制灵活、互惠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深入落实市政府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商丘师院、中科院所属院所、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单位的全面战略合作,加快推进落实郑州大学商丘研究院、商丘师院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进度,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设立新的合作项目。各县(区)也要从本地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促进校地合作步入新阶段。(九)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把人才作为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积极推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按照人在岗在、人走岗销的方式,引进高端、急需科研人才。发挥“星期天工程师”作用,鼓励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创业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实行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多地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创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用产业集聚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吸引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十)实施科技资本结合工程。
科技创新的投入,财政投入是引导,企业投入是主体,金融投入是关键,要建立多元化研发投入体系。各级财政要按照科技投入法定增长要求,确保财政科技投入落实到位,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要开启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机制,推进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投资基金,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证券、金融等部门要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着力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三、落实政策,激发活力,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对商丘来说,加快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双创”离不开科技引领,“双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要把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同铺天盖地的“双创”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创新的力量倍增,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汇聚起经济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充分发挥各类投资主体作用,建设一批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加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等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创新创业高端平台和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业驿站、创意坊、创业沙龙为代表,适合服务大众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立融资担保、财会管理、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服务。(二)强化创新创业载体。
遵循创新创业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谋划建设更多的创新创业载体。推动商丘、民权、柘城、虞城等四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借鉴北京中关村、深圳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加强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其他产业集聚区加强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招商引资科技含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省级高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根据其资金投入以及绩效情况给予奖补。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实施科学规划布局,统筹产业、旅游、生态系统配置,发挥引领示范效应,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三)完善创新创业政策。
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力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放手让企业在市场中自主求生存求发展,积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发挥政府的组织员、保育员、服务员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建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完善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引导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面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方向和领域抓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要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能力。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努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履职尽责,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一)明确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对科技创新的导向性作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加强对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的研究谋划,科学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机制。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注重统筹协调,抓好业务指导,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各相关部门要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二)提升能力。
在市场、产业、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层出不穷,考验着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厚植创新理念、普及科技知识,列为中心组学习的内容和干部教育的重要课题,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把握科技前沿、掌握创新规律、推动创新创业的能力。(三)营造氛围。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营造真重视、真投入、真服务、真考核、真落实的浓厚氛围。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使创新思想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褒奖。同志们,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努力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奋力开创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篇: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我们在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巩固小康成果、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全局性会议;也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次动员大会。下面,就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
一、实施科技创新,既是当务之急,更是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并强调要求,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发展的难度更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发展的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teniu.cc今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发展后劲之所在,前途命运之所系。这项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科技创新是推进率先发展的重大机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势头迅猛,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及时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号召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省和苏州市也进行了专题部署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可以说,科学技术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来临,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机不可失,稍纵即逝。这一轮机遇抓不住,不管是一个地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三五年以后必定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出局。从我市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看,加快科技创新也已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一是有综合实力优势。财政对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2005年我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超过7000万元,占本级财政支出2.53,高于周边县市,这为实施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保证。二是有规模经济优势。一批规模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的愿望迫切,只要我们加强引导,注重激励,就一定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三是有创业环境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便捷、物产丰富、文明安全,适宜人居和创业,也是各类人才向往的重点城市之一,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此,全市各级一定要充分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机遇,进一步弘扬teniu.cc精神,确保科技创新走在苏州市的前列,为新一轮发展赢得主动权。
2、科技创新是缓解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市的产业经济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型为主。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面临着瓶颈制约增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未来“十一五”发展,我们提出经济总量要再翻一番,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增长方式,土地资源已经难以为继,环境容量已经逼近极限,能源供应已经不堪重负,劳动力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自主创新增创新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拓展新的空间,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3、科技创新是应对竞争的关键抓手。一个地区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是综合竞争力的标志。与先进地区相比,尽管我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低于苏州平均水平,单位GDP耗能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单位土地的产出总量明显低于上海平均水平。即使是我们的规模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出规模在全国同行领先,但创新能力仍然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行业的外延扩张阶段,停留在与中小企业的同质竞争之中,始终没有实现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的跨越。这方面,周边地区的先进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常熟的梦兰集团,靠8根绣花针起家,在做强主业、进入中国家纺行业“十强”的同时,与中科院联合组建了国内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一举打破了国外芯片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实现了从“纺织梦兰”向“科技梦兰”的转型。江阴的法尔胜集团,前身是江阴钢丝绳厂,他们引入澳大利亚研发机构,建办了全国第一家由中方控股的光纤预制棒、光纤生产企业,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产业化任务,目前已经拥有国内40以上的光缆客户,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还有昆山的龙腾光电,主要投资方是台湾的全球制鞋大王,他们广引人才,与昆山合资建办了国内第三条第5代TFT-LCD生
产线,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年产出超过1000亿元,成为全球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市场竞争面前,无论是我们的各级干部,还是各位企业家,都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作用,坚持向科技
创新要速度、要水平、要后劲、要效益,形成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高全市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科技创新,既要全面推进,更要把握重点。
要按照“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形成特色、实现跨越”的要求,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上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型企业,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
1、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同样居于主体地位,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源动力。从我市的实际来看,要突出抓好两块:一要发挥好骨干企业的规模优势。规模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技术力量相对充足,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要充分调动规模企业推进创新的积极性,引导规模企业不仅要在自主创业方面争当全市排头兵,更要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当好先行军。要积极鼓励规模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集团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推进技术改造,开展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成果,真正实现“技术一流、规模一流”的目标。二要发挥好中小企业的活力优势。有资料表明,上个世纪对世界有过巨大贡献的飞机、光纤检测设备、心脏起搏器、光学扫描器、个人计算机等65项重大发明,全都是由中小企业或者个人创造的。在我市1200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是我市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充分激发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中小企业与大集团、大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实现从跟踪模仿生产转向自主创新制造的转变,尽快形成面广量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2、更加注重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紧研究制定“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加以组织实施。要眼睛向上,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的重大专项。对照上级政策要求,排出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积极争取,主动对接,确保上级扶持政策用足用活,发挥实效。要眼睛向外,加快科技招“商”引“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努力实现teniu.cc产业发展的新的飞跃。
3、更加注重发挥载体的示范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离不开创新载体的支撑。要进一步加大各类载体建设力度,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teniu.cc保税区、省级开发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要立足产业特色,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承载能力,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先行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要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尽快达到国家级水平,形成“引进-孵化-毕业”的良性循环,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样板区。与此同时,要创造条件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园,结合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的培育,规划建设生物医药、电子通讯、高档汽车配件、新材料等具有竞争力的高新产业专业园,以此吸纳人才,引进成果,成为我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聚集区。
4、更加注重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无锡尚德等一批成功典型的经验启示我们,一个人才,有时会带动一个产业,实现经济的一次飞跃。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用产业集聚人才的同时,强调用人才集聚产业,把企业本土化与人才本土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一是人才使用方式要更加灵活。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进一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有效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才为teniu.cc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把项目实施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建设一支有干劲、善合作、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优秀团队。二是人才创业环境要更加优化。进一步转变观念,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载体,为人才建功立业提供更好的舞台。三是人才激励措施要更加有效。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探索建立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实行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进一步探索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的办法和途径,真正做到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更能“用得好”,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益。
三、实施科技创新,既要完善政策,更要创新机制。
实施科技创新,需要机制创新有效推动。我们要注重从优化机制入手,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营造环境,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各镇、各部门、各企业都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提高科学技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使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如期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要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机制,各镇和各有关部门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做到既各负其责,又互相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完善多元高效的投入机制。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快速增长,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服务支持,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外商资本介入科技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市金泰科技创业投资公司要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雪中送炭”,促进更多的科技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尽快成为新的增长点。
3、构建保障有力的服务机制。一要营造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一系列相关政策,认真实施我市出台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配套政策措施,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的服务指导,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要开展推进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有关职能部门要精心组织好科技招商、产学研合作、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要在创新方式、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开花结果,使更多的科技人才在我市建功立业,使更多的企业走上“科技兴企”之路。三要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引导和扶持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科技中介机构,加快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要加快科技信息和技术市场服务平台建设,扩大服务内容和交易规模,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氛围。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创新教育和科普活动,扩大科技创新社会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崇尚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树立一批自主创新典型,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各类支持创新、实践创新的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生动事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俱进弘扬teniu.cc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再创teniu.cc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主要是传达贯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对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行动员部署。这次会议,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有关文件和全国全省有关会议精神的传达提纲,表彰了先进,交流了经验,特别是省科技厅**厅长作了很好的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等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开放创新聚资源、以协同创新增能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活力,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2021年,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省的3.4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是“十三五”末的1.9倍和2.8倍。但总的来看,还存在创新资源不足、创新平台不多、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2021年,全市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6%,低于全国2.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5%左右的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只有3.3%,低于全省8.8%、全国11.8%的平均水平。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十四五”发展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意义、扛起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高度概括了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切实认清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紧迫性。
第一,这是大势所趋。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从全球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布局,比如,美国提出了“美国创新战略”,德国制定了广为人知的“工业4.0”战略。从国内看,我国已经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规划,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和湖北、安徽、重庆等中西部省份都在全力打造创新高地,省内的**等地也在竞相发力。在群雄逐鹿的大背景下,错失机遇就会陷入被动,顺势而为才能占据先机。
第二,这是命运所系。改革开放后,我国选择了由投资带动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和要素供给效率下降,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作为老工业基地,过去曾得益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红利,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要素驱动,如今也面临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只有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子落、全盘活”的关键一招,坚持“双轮驱动”“双高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才能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优势、打造新引擎,让老工业基地真正焕发新活力。
第三,这是期望所指。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省实施的又一“国字号”战略,也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机遇,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的殷切期望。**书记调研时提出,**基础雄厚,要当仁不让、走在前列,在创新发展上争当排头兵,争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头羊。**省长调研时也强调,**要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通过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带动力。**是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科研基础较好,全市人民一直希望**在创新发展上更有作为,我们要勇于担当、不负重托。
第四,这是目标所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大省“三步走”战略目标。在全市“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中,现代创新体系位居九大体系之首,“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是重中之重的奋斗目标。今年以来,我们研究出台了一揽子文件,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了推进措施。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目标能否圆满完成,直接关系**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必须咬定目标、真抓实做、务求实效。
二、明确任务、统筹推进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是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抓手、改革牵引“五大原则”,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五大原则”、打通“四个通道”、推动“四链融合”,抓住了创新驱动的瓶颈问题、关键环节、主要任务,体现了对创新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协调推进、协同发力。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牢牢把握主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三个面向”的重要论断,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
一要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生命力在于推动和服务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提升经济竞争力这个核心,把创新成果落实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要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科学编制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技术路线图,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制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子。
二要突出市场导向。恩格斯说过,“一个市场需求比10所大学更能拉动技术进步”。要坚持技术创新先进性与规模效益经济性相统一,既注重技术本身的领先,又注重创新的市场价值取向,找准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多谋划市场前景广阔、生产成本适宜的创新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加速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努力形成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推动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蓬勃发展。
三要面向前沿领域。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要把握好基础与趋势、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围绕制约当前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又加强对未来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储备,既持续攻坚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关键领域,又积极关注可能引起“归零”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切实增强持续引领能力,不断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二)加快建设载体平台
丰富完备的载体平台,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要着眼科技创新需求,加快建设各类载体平台,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延伸。一方面,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和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载体平台建设。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上,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特别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和各项《实施方案》《推进方案》,聚焦聚神聚力,专题专案专人,认真抓好落实。在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上,要加强与国家、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更加主动、倾力推动,争取早日获批;要着眼于早、立足于做,认真抓好规划编制、政策研究、项目对接、平台建设等工作,确保挂牌后能迅速实施、全面推进。同时,要加快建设和提升各类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依托优强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各类载体平台,切实把载体平台建好用好。各县(市、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打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载体平台,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避免同质化竞争;要坚持既成于一域、又立于全局,善于借力发力,统筹运用好各类载体平台,主动承接技术转移、推动成果转化。同时,要把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与自贸区、综保区建设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类载体平台的集合效应,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广泛集聚资源要素
**是典型的内陆城市,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广泛集聚、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
一要壮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企业结合、与市场对接,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从创新大军向创业大军的转变。
二要强化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就**而言,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匮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科研机构外迁、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需求,大力实施企业家创业家培育计划,着力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更多的技能型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打造高素质的企业家创业家群体。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科研、创业、生活条件,靠感情留人、靠环境留人、靠事业留人。
三要吸纳社会资本。科技创新的风险特征不同于成熟型产业经济行为,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是不够的,必须加快健全适应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动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要改进财政投入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要通过种子引导资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中小微企业贷款补偿资金、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科技银行、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方式,推动产业基金、民间资本、风险资本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着力推动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现实生产力、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科研能力较强,但成果转化不够。要着眼于解决科研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着力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模式。
一要破除体制瓶颈。要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决策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科技评价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体制机制。尤其要完善评价导向机制,将评价重点由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产品上、课题做到企业里、成果长入产业中;要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办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促进科技资源真正流向有市场价值、有现实需求的项目;要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和各类产权的运用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要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把成果转化应用前景作为政府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把转化应用效果作为政府奖励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好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
二要创新运作模式。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因企制宜,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切实用好自身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不断释放创新活力。科技型企业要着力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模式,加快从“小巨人”成长为“大龙头”。科研院所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院所制度,通过“院所+企业”模式,让科技创新更好地面向市场。军工单位要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走军民融合之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用好地企合作这个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引导各方破除壁垒、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要掀起双创热潮。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创新,是促进成果转化、实现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要以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为契机,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大力实施“重微共振”工程,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新模式,让广大创业创新者有地方可去、有服务可享、有政策可用,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通过“双创”更好地做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升级,让科技创新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三、抓好龙头、示范引领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施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龙头工程。在示范区建设上,我们既要做“试验田”,更要当“领头羊”,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积累经验、作出贡献。目前,我们已经健全了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初步形成了“1+2+N”政策体系,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整体布局、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下一步,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围绕建设“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转型升级样板区、开放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新兴产业先导区”的战略定位、“一核三区”的整体布局、“331”的产业规划,着力集聚资源要素、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市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尤其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当前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抓住先行先试的机遇,大胆创新、大胆改革。一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关键在人。要着眼于集聚人才、激发人的创新活力,在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探索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新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等方面,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二要加快管理体制创新。要积极探索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发展的科学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自主灵活的用人机制。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为示范区建设预留充分空间,创新土地保障政策,优先保障示范区发展和重大创新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要赋予**国家高新区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权限,发挥其在示范区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要通过异地共建、“托管”等方式积极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增强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三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示范区部门权责清单,依法公开管理权限和流程,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多规合一”等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示范区创新创业活动的干预,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加快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二)着力优化政策环境
优化政策环境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策先行先试,为全市试出经验、试出成效。一要率先落实“6+4”先行先试政策。对6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和4项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的先行先试政策,要复制好、落实好,明确相关责任和时间节点,确保示范区各类创新主体能切实享受政策红利。二要加快推进政策创新。要认真研究我省即将出台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学习借鉴外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经验,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有关政策,重点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方面先行先试。
(三)着力实施开放创新
通过开放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捷径。特别是对示范区而言,更要坚持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牢固树立开放意识、着力构建开放合作体系,取我所需、为我所用,扬长补短、厚植优势。要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示范区内设立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示范区内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或引进技术成果在示范区内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着力构建包括技术交易市场在内的现代市场体系,把引项目、引人才、引技术、引资本等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能力。
四、凝聚合力、强化保障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是项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凝心聚力、真抓实做,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责任不落实,工作就落空。市现代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制定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安排落实重点工作任务。科技、发改、财政等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各部门要增强“一盘棋”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创新理念、科技知识的学习,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市里前不久印发的县(市、区)绩效考核试行办法,已经将现代创新体系建设纳入考核范围,市绩效办、科技局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二)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国家、省、市已经出台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市科技局要牵头做好相关政策的梳理、解读和配套,切实把政策弄清弄懂弄透,提高运用政策、转化政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大对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符合条件的创新主体应享尽享。对重大问题和关键任务,要进行专题研究、专项筹划、组建专门队伍推进。对重点项目,要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督导督查、及时跟踪问效,确保落到实处。(三)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要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创新创业者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弘扬崇尚创新、追求卓越、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宣传创新、推动创新,使创新成为新时期**发展的崭新名片。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希望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务本责实、开拓进取,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头羊,为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第五篇:在全省科技自主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科技自主创新大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会议。刚才,隆重表彰了获得2004国家和省科技奖励的人员和单位。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人员和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问候!寓群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进行全面部署,大家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提高对科技自主创新重大意义的认识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决策。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工作,提出了我国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在我省视察时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学技术进步这个关键环节。最近,胡总书记又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吴邦国委员长今年7月视察山东时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增加科研投入,鼓励专利发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去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山东视察时,要求我们把引进、消化、吸收同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三大转变”,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在历届各级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团结一心,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顺利进入“十一五”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狠抓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三个亮点”,培植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一批知名品牌“三个一批”,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每年都以2-3个百分点的幅度提升,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对外依赖性比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降低各种消耗,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不断达到新水平,迈上新台阶。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更好地统一对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认识,统一对珍惜来之不易好形势的认识,统一对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的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把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步骤,推动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抓好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二、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实现新突破。
(一)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高新技术集中体现自主创新水平,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大发展。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开发、农业新技术等领域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要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建设,围绕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培植支柱产业和拉长产业链,重点选择一批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大力促进各种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加强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强的技术和产品。要进一步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功能,创新经营机制,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方式,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原则,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把引进技术再创新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不动摇,把积极利用外资与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结合起来。同时,立足自主创新,在广泛吸收世界科学成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依靠自身的创造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引进技术中专有技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软技术的比例,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要注重引进国内外大企业的研发机构,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在省内设立研发中心,推进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对重要技术设备、仪器和装备的生产,采取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等方式,尽快学习掌握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先进技术,提升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三)把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生力军。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人才智力密集、创新平台完备、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独特的创新优势,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选择一批研究力量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自主创新基地建设试点,提高它们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能力。按照项目研究、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更多地承担国家973和863及科技攻关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强化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部分科研机构整建制进入高等院校,与其现有的院系(所)结合、重组,增强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国内外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形成部门、地方、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共同利用、共同建设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我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各高校、科研机构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把提高企业研发能力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突破口。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同样居于主体地位。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合理配置科技资源,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合作,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重点扶持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要提高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积极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五)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认真贯彻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现场会精神,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自主创新,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经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济发展的瓶颈约束,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环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要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资源消耗型企业,不断加大对资源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和合理开发三个方面的科技投入,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推广普及一批资源节约适用技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六)把发挥人才作用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关键措施。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人才引进方面,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吸引人才政策,鼓励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吸引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来我省创业。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大力支持创新,鼓励竞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创新环境。要积极探索技术要素资本化,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
三、加强对科技自主创新工作的领导,努力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观念,切实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对自主创新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高度重视和支持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要根据中央的有关部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好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要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解决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新机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科技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切实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的科技投融资机制。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把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各级科教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要按照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要求,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宣传创新典型,推进创新实践,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参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实际考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