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对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12-1070504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9 00:01: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

对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一些思考

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在我们党执政的组织系统中,乡镇党委处于十分重要的位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国,乡镇政权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乡镇党委负有领导乡镇政权机关,支持和保证其依法行使职权的职责,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起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把基层广大党员和党外群众的意见、呼声向上级反映的作用。如果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不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整体水平就难以提高,中央、地方和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就会受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各项政策决议就难以落实到基层,我们党的执政大厦就不牢固,甚至还可能出现地动山摇的情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党的各级组织包括乡镇党委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使命,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乡镇党委是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其执政能力特别是领导发展的能力如何,关系到乡镇一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要看到,“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乡镇党委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尤其负有重大责任。只有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近些年来,各地乡镇党委按照“五个好”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的素质有所提高,能力有所增强。但是,要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乡镇党委班子的素质和能力还亟待进一步提高。从长沙市乡镇党委领导干部的现状看,缺乏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者有之,机械照抄照搬上级决议决定者有之,思想方法简单片面者有之,不善于用新方法开展工作者有之……乡镇党委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其肩负的使命之间存在的反差,表明加强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

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提

到新的高度来认识。我们认为,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民群众既是我们党执政权力的赋予者,又是执政成果的享有者。我们党执政的全部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执政的全过程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长沙市各级党组织联系“为民书记”郑培民等典型的先进事迹,组织编发了《基层干部理论普及读本》,开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专题学教活动,对乡镇党委的同志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宗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他们坚持和实践“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自觉性。一些乡镇党委的同志说:我们的职务虽然不高,但群众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定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既有爱民之心,又尽为民之责;既谋利民之策,又办惠民之事。各乡镇除了把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造福群众的根本举措外,还运用多种形式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大多数乡镇建立了民情调查、蹲点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为民排忧解难活动,如芙蓉区东岸乡开展“上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动;雨花区洞井镇开展“联系一个困难户,开发一个致富项目,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三个一”活动等。许多同志在弄清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基础上,想问题、办事情坚持把为群众服务与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把造福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鼓励、支持先富者依法致富与关心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把着眼于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与关注群众的当前利益结合起来,把顾全国家大局与兼顾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第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当务之急;能否取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成果,是检验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长沙市乡镇党委的同志在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转到速度、效益相结合,更注重效益上来。长沙县星沙镇党委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把解决好农村自身建设与以城带乡的关系以及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关系作为工作重点,更加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二是从资源高强度利用转到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更注重保护上来。天心区大托镇坚

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物流、环保、劳务、生态休闲等主导产业,狠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保证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三是从就经济抓经济转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文明”一起抓上来。一些乡镇过去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就经济抓经济,结果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现在,乡镇党委在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实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大力推进村民(居民)自治的同时,各乡镇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形成了“三个文明”互为条件、协调发展的态势。为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乡镇,市、县(区)党委大力改进干部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核办法,纠正过去那种以速度排“座次”、以产值论“英雄”的做法,注意全面地、辩证地考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要素,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当前发展情况,又看发展后劲,从用人导向、舆论导向上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保证。

第三,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长沙市各乡镇党委感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村民居民的生产经营及其各项社会活动决不能搞行政干预,更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前,一些乡镇吃过行政干预造成农民经济损失的苦头,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学会了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典型示范、提供服务等方法对农民加以引导。我们党执政的实质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人民政府。乡镇党委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处理好与乡镇国家机关的关系。长沙市乡镇党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处理与乡镇人大、政府等的关系,以“职能明、关系顺、合力大、效率高”为目标,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同时,注意支持乡镇人大、政府和群众组织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能,既发挥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执政能力和执政作风密不可分。优良的作风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乡镇党委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政策决议。近年

来,长沙市各乡镇进一步健全调查研究制度,找准上级政策和当地实际的结合点,提出体现上级精神、符合当地实际的思路、措施和办法。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不图虚名讲实效。一些乡镇从过去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损害党群关系的教训中,深感形式主义害人害己,再也搞不得。现在,作决定、办事情都坚持可行性研究,既看需要又视可能,量力而行,争取办一件成一件,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坚持求真务实,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长沙市乡镇党委的同志注意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努力使自己的认识随时代的前进而前进,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求是》202_年第3期

第二篇:关于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党的大事,也是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xx区作为一个130万人口的农业大区,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乡镇党委在执政方面存在的不足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

通过多年来的基层组织建设,全区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但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比,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执政意识淡薄,执政的使命感、危机感不强。一些乡镇党员干部认为,乡镇党委是党的最基层组织,不是“执掌政权”,只是“奉命行事”,执政的使命感不强,表现为“轻”执政、“冷”党建、“热”经济的现象。以配备乡镇干部为例,很多人愿作副乡(镇)长,不愿作党委副书记。同时,不少乡镇党员干部执政的危机感不强,认为共产党是一党执政,不论怎么样,党的执政权都永远存在。

政治意识淡化,不能从政治上去观察和处理问题。有的乡镇党委,忽视做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经济工作搞好了,党的组织工作就做好了。在对待和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不能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去思考,致使一些矛盾和问题激化,让工作被动。

思想观念滞后,市场经济的意识不强。有的乡镇干部平时不注意加强自身的理论、业务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学习,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习惯于“发号施令”,对市场经济认识模糊,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解决问题。

执政能力不高,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少数乡镇党委工作缺乏创新,照搬照抄上级的方针、政策,在发展经济、致富百姓方面办法不多,主动性不够,丧失了应有的先进性,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群众感觉“办不了事”,导致对乡镇党委、干部失去信任,逐渐向“大款”、“富翁”和家族、宗教势力靠拢。

工作作风不实,干群关系不够融洽。一些乡镇党员、干部缺乏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把个人行为当作行政行为,急功近利,贪大求洋,追求“政绩”,报喜不报忧,同群众距离越来越远,得到群众参与、理解与支持的越来越少。

这些现象体现了乡镇党委执政能力不强,与党对基层组织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希望有差距,需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

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必须从自身建设入手,切实加强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为提高执政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到首位,最根本的是加强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学习。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党委(扩大)会、班子民主生活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学、集体学与个人学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学习与经济、管理、法律、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

加强组织建设,为提高执政能力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和健全的组织体系。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模式,培育一批“支部+协会”典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注重抓好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三是抓好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乡镇党委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作风建设,为提高执政能力提供过硬的党风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乡镇党员干部直面群众,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群众对党的感情,对党的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在作风建设上,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亲民、爱民、助民活动,争当人民“好儿子”。督促和引导乡镇干部经常深入村组、农户,解决好突出矛盾和具体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扩大群众基础。二是认真贯彻执行省纪委、监察厅“四条禁令”,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努力做到“五戒”。即戒软、戒空、戒拖、戒浮、戒懒,克服和消除工作中不敢碰硬、不敢坚持原则、不注重实效、工作作风飘浮等问题。三是大力加强“两个务必”教育,使乡镇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勤恳恳为群众谋利益,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奔小康。

加强制度建设,为提高执政能力创造稳定的制度框架和完善的体制条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是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的始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一是加强决策制度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全局性问题,必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二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推进管理规范化。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的干部素质、目标业绩考评机制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严格和规范乡镇干部管理。三是加强干部制度建设,推进任用干部的民主化。大力推行公推公选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对那些勤学习、善思考、有激情、操守好的同志提拔重用,在全区树立正确的选才用人导向。四是加强监督制度建设,推进监督立体化。建立乡镇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从区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中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加强对干部的工作监督。同时,强化对乡镇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监督。大力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廉政鉴定、廉政谈话、廉政承诺、廉政考核的“四廉”制度,在全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乡镇干部监督管理网络。

三、紧紧围绕建设小康型宏伟目标,着力提高乡镇党委的四种能力

根据乡镇工作特点,区委主要通过抓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乡镇党委的务实精神增强乡镇党委抓发展的能力。

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素”,增强选人用人的能力。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如何,关键在乡镇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为此,必须把乡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和完善乡镇干部的选拔、培育、管理、使用机制,把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一是坚持凭实绩选拔干部。注重在建设小康型的主战场上识别干部,把那些思想作风好、工作能力强、公道正派的能人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同时,注重把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人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中去。二是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坚持上挂、下派、外派锻炼相结合,分期分批选派乡镇年轻干部到区级、村级和沿海地区锻炼;从区级部门选派干部到工委、乡镇任职,充实乡镇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干部监督。从建立健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追究责任的机制入手,着力于对干部的“全程”监督,严防职务、经济犯罪,切实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增强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抓发展的能力。抓发展是乡镇党委的工作主题。各乡镇党委要围绕区委确立的“三大经济”、“六个集中”的总体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重大决策上,立足实际,统筹发展,找准优势,准确定位,综合考虑本地资源配置,切实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一是依托中兴纺织、惠昌食品、龙头面业等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狠抓生猪规模化建设,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绿色产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二是抓住全区大力实施“民营创业工程”的契机,引导乡镇党委狠抓招商引资,采取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和上门推介等方式做大做活乡镇民营企业,搞活乡镇民营经济。三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拓展旅游与文化共融发展思路,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力度,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四是把劳务输出作为现阶段农村最大的富民、惠民工程抓紧抓好。五是以经营土地资本为核心,推行城镇建设和管理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

把依法办事作为“第一素质”,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有了问题,找“条文”,已成为群众共识,这对乡镇干部的从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切实提高乡镇党委和党员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即正确处理地方政策和法律的关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制定措施办法,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决不能把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搞以权代法、以权侵法;正确处理乡(镇)村上下级关系,以法律法规为行为准则,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和范围内执行公务,把遵守法律法规与执行、服从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指示内在的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履行职责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注重化解和防范各种风险,保护好乡镇干部自身。<(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teniu.cc查看)br>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关系的调整和乡镇基层民主的推进,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处理历史的和复杂的问题、有效化解矛盾在短期内将会是乡镇党委的经常性工作。各乡镇党委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的职责,紧紧围绕“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目标,坚持专群结合、分级分线、齐抓共管,大力实施综合治理“三三”工程,深入开展“三创建”(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民主法制示范社和民主法制示范单位)活动,充分调动乡镇部门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积极性,形成一种逐级负责、逐级解决、上下联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和整体合力,切实维护乡镇社会稳定.

第三篇:着力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

文章标题:着力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乡镇党委在经济工作中的能力显示出一些不适应。一是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高度统一起来,找不准本地区超常规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专业知识不够。时代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乡镇党委班子成员

对新知识缺乏系统学习。特别是还有为数不少的乡镇党委领导不熟悉经济工作,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较弱,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三是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一些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仍然采用行政手段领导经济工作,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直接干预经济主体决策和管理,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找到好的出路。要做到这一点,乡镇党委必须把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当作增强干部队伍领导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一目标,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招商引资、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提高抓经济工作的基本技能和适用技术。班子成员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其它现代科学理论。真正掌握解放思想、事实求是这个精髓,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变封闭思维为开放式思维,突破那种狭隘、单薄的封闭式思维。变经验式思维为创造性思维,改变那种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经验式思维,善于逆向、超常思维。

转变思想观念,改进领导方式。当今社会,经济工作对整体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乡镇党委成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坚持与时俱进,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乡镇党委成员要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去,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问题,改过去的行政领导为示范引导、行政命令为为民服务。乡镇党委成员要带领本地干部、群众既快又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善于抓住中心环节,想全局、抓决策、牵住“牛鼻子”,又善于在具体实践中放得开,勇于试、敢于闯,切实做到总揽不独揽,放手不撒手,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把握工作重点,增强乡镇党委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首先,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始终把招商引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不断提高农民发展经济的能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提出责任目标,特别是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时间进度要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具体要求。签订责任状后要公开,使之行为有导向、有规范、有约束,监督有标准。依据目标加强监督,形成有效约束机制,促使乡镇党委成员分工不分心、合唱不走调、自主不夺主,突出经济建设主旋律。对完成责任目标好、政绩突出、贡献大的,要大力宣传表彰,提职加薪,改变那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监督不力、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把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抓经济工作上来,使班子成员,不论担任什么职务、分工如何,都能围绕中心想、围绕中心转、围绕中心干。

《着力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着力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

第四篇: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202_年究竟发生了多少群体性事件,官方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不过三年前的一组数据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根据202_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2_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公共事件的多发期。近年来,一些地方因群众诉求渠道不畅、公共事件处置失当,以致激化矛盾,酿成群体性事件的案例时有发生。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政府的执政敲响了警钟。

一、群体性事件正日益考验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202_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既有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神七”飞天这样的喜事,也有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这样的天灾,同时还发生了许多起非同寻常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贵州瓮安事件。由于该县女学生李树芬溺水身亡,其家人对公安机关的“自杀”鉴定结果不服。6月28日,死者家属在瓮安县城游行,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县政府,后转变为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云南孟连事件。该县勐马镇胶农因橡胶林产权归属一事多次与当地橡胶公司发生争执和冲突。7月19日,勐啊村5位胶农被警察强行带走,数百名村民手持器械,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警察被围困达11个小时,2名群众死亡,41名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甘肃陇南事件。因对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存有疑虑,11月17日,当地三十多名拆迁户集体到市委上访,随后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市委大门,并转变为打 za抢shao的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这起事件共砸烧房屋110间、车辆22辆,市委大院各单位办公设施及其他损失503.8万元。

出租车罢运事件。11月3日,重庆市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汽车全城罢工。7日,湖北省荆州市数百辆的士集体停驶。10日,上百名海南省三亚市出租车司机停止营运。同一天,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百辆出租汽车集体罢运。18日,部分“挂靠”在云南大理交通运输集团的个体客车司机集体罢运,造成大量乘客滞留,全州的县际客运秩序一度濒临瘫痪。20日,广东汕头1000多辆出租车罢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乃是多年矛盾蓄积而致。如企业改制不规范、职工权益难以得到根本维护,导致职工集体上访;由于拆迁、征地行为不规范、补偿标准不统一或补偿不到位,导致被拆迁和被征地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发生群体冲突;由于拆违过程中宣传不到位、程序没履行到位,导致被拆群众集体上访;由于执法部门行为不规范,乱收费、乱摊派,甚至借助黑恶势力对付群众,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者引起群体冲突等等。

这一系列事件给我们基层政府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二、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我国目前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在其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正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正常表达的情况下发生的,或者说常常是无奈中的选择。当一个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借助于一个偶然事件的导火索,许多被压抑的利益要求集中表达出来。

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qun体事件的发生,都与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有关。如果各级政府对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足够的认

识、足够的准备、足够的措施,那么,80%以上的群体性事件都可以避免。换言之,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一是执政理念的偏差,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正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qun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近些年,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维护企业与自身利益,漠视农民的权利要求与利益诉求,将损害群众利益当做增加企业与政府利益的前提。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全忘掉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是处理方式僵化,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几乎多数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方政府在分析原因、教训时,总有这么一条,qun体事件的背后,总是“背后有坏人(不法分子或社会黑势力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认识逻辑。因为与民众打交道,特别是与有不满情绪、有自己利益要求的民众打交道,至今是我们政府能力训练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现在许多政府官员所熟悉的处理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形成的。而这种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的处理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其作为政治或刑事案件加以硬性地打压,这是一些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习惯性方式。如果一些群体性事件不存在政治或刑事因素,人们反而不知道如何来进行处理,而将群体性事件中的一些过激因素人为加以放大,甚至激化出某些过激行为,则很容易将这些事件纳入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中。

三是解决手段单一,习惯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综观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曾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四是没有依法行政,是引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政府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滋生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以及在行政管理中养成的“衙门”作风、“四难”现象。此类不依法行政的种种行为,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同时社会风气、党风的败坏,腐败现象的恶化,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问题的屡禁不止,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等等,又加剧了干群矛盾。日积月累,受伤害的群众面越扩越大,矛盾越积越深,一旦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当或有把柄被抓住,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加上群众情绪激动,从而导致矛盾在短时间内激化进而酿成群体性事件。

五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沟通制度,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让老百姓有合理表达的渠道,是真心接受群众监督,吸引群众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各级政府官员实行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害怕老百姓表达诉求,不是努力创造条件让群众“有话有处说”,而是千方百计堵老百姓的嘴,结果导致矛盾越来越多,形成积怨,最后爆发,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定州事件等群体性事件都是深刻的教训。

六是没有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让负面信息左右了公众。几乎所有群体性事件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信息不通畅。在“瓮安事件”应对过程中,作为谣言内容涉及地的瓮安县政府在危机早期并没有关注到民间流传的谣言,对个别媒体的报道也没有及时澄清。正是基层

政府对于信息舆论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的不足,才使得谣言得以通过非正式途径在社会上呈规模效应模式传播,最终导致区域性社会心理危机。可以说,对传闻的姑息是导致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正是存在这些不同程度的缺陷,才导致了许多基层政府未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因此,在寻找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中,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应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

既然许多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基层政府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只有加强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尽可能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

(一)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基层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是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其中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也是我们党执政与其他政党执政的根本区别。因此,基层政府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会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自然就会消失。

(二)贯彻依法行政,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基层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要教育行政执法人员,使他们知道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衣食是人民给的;要使我们的工作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做到为民执法不动摇,达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决杜绝失职不作为和越权乱作为的腐败行为。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法,才有最广泛意义和最大程度的公正和文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偏差,减少执法矛盾。

(三)构建利益诉求机制,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基层政府要及时分析新形势下各种矛盾产生、发展的特点、规律,紧紧抓住矛盾的本质,积极寻求处理矛盾的方法、途径,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不同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利用信访、群团组织等窗口和桥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矛盾的根源所在,及时、主动、稳妥地化解矛盾。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认真解决,不合理的要求要解释清楚,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把握准确,处置得当,这样才能把一些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中。

(四)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干部脱离群众、贪污腐化、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督促基层干部廉洁勤政,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地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做群众的贴心朋友,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准确地掌握基层的情况和呼声,才能发现基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采

取有效的措施,使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才不至于引发上访问题乃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公众本位”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提高基层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下,如果还是习惯于捂盖子、护短处,习惯于对民众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公布或只是走形式,习惯于对各种传闻存疑消息不说明、不澄清,不仅仅是跟不上形势、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的问题了,还会掩盖矛盾、发酵矛盾、激化矛盾、升级矛盾。因此,作为地方基层政府,要充分保持对信息舆论的敏感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最快的速度从掌握的信息中分析出社会公众的需要,制定出科学适当的危机公关策略。而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必须转变“官本位”的治理理念,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建立“公众本位”的公共信息发布机制。“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满足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打破谣言。

第五篇:学以致用,提高执政能力

学以致用,提高执政能力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文章说,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事关个人修养,更关系执政能力、事业发展。“党的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胡锦涛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正是从时代发展、治国理政的高度来认识学习,展现了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谋划。

学习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世界固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学以致用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学习实践,以学习来武装思想。这就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把提高执政兴国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根本目标。

善于学习,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经途径。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节奏。因此,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追求,当作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当作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需求。

学以致用,就是要把学习时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开展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能力。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工作方法,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思想意识、养成优良品质的过程,以此提高个人自身素质,提高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善于学习,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经久不衰、永葆活力的关键。

对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