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震撼》读后感
危中寻机借力创新---读《中国震撼》有感
《中国震撼》一书从世界的变化起笔,用大量的数据描述了中国在世界变化中的影响力,用全新的视角阐述了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并通过与西方大国及采用西方模式的国家进行对比,进而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模式、认识中国理念,认识中国带给全世界的震撼。
读后这本书,使我澄清了模糊的认识,消除了对中国模式的顾虑,从而坚定了中国崛起的信心和决心。除此之外,阅读此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怎样看待和对待危机,一个国家也好、一个部门也好如何看待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约束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市交通十二五大投入、大推进、大发展的宏伟目标,就如何形成兴化交通特色的投融资模式,谈谈个人的一些浅析。
一、构建思路
按照“量力而行、规模适度、适应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政府提供信用和政策性扶持为基础,以发展实体经济为支撑,通过资源整合、收购、合资合作、股权并购等方式,放大资产和资本效应,形成以政府与市场运行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二、具体措施
(一)壮大平台规模,提升承载能力
1、充足资本和资产实力
通过多种渠道壮大公司资本和资产实力,提高融资和质押担保能力。一是规范产权。将市土地储备中心及市运管处股权变更为市国资办,使公司组织形式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企业。二是充实资本金。建议政府将市土地开发储备中心部分存量优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划转到远通公司作为增量资本,同时市财政注入相对应的货币资本金,使公司注册资本增资到4亿元左右。
三、壮大资产规模。将农公、驾校、野行码头、待建成的客运总站、公路产权等交通存量和增量资产,逐步注入到市交通产业投资集团,使公司资产规模达到20亿元左右。
2、强化运行职能
在公司名称更名为兴化市交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同时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形成融资、投资、管理、偿债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强化融资平台的运行职能。一是具备融资、投资、管理职能。依托政府信用、土地资源和其他优良资产,代表政府行使出资者权利,并负责偿还贷款本息;二是具备土地开发职能。根据市政府授权,通过招商引资,做好公司优质土地的开发,盘活造纸厂草库、现有农公、驾校、野行码头、客运总站等相关土地资产,探索利用交通投资项目沿线土地的开发。三是交通国有资产经营职能。根据市政府授权,经营和管理公路、客运站场等广告资源及土地资产以外的其他交通优良资产和资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调整充实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长由交通部门主要领导担任,董事由财政、国资、交通、国土等负责人兼任,监事由审计、财政委任。总经理等经营层由交通和财政部门相关领导担任。
(二)积极拓宽平台的融资渠道
1、扩大间接融资规模(金融信贷)
利用财政信用资源和资金存量资源,通过与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的金融合作,用足用活国家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有效解决项目融资的还款来源和担保抵押等矛盾,调动金融机构积极主动支持投融资项目,继续做好交通项目金融贷款,夯实交通投融资基础。
2、灵活应用各种融资模式
在做好金融贷款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合作开发、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约定)、信托投资等项目融资方式,同时,研判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走势,创造条件,调研和探索发行企业债,以促进交通投融资多元化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投融资平台偿债机制
为建立和完善投融资平台的偿债机制,公司应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偿债准备金额度和筹集办法根据不同项目融资需要确定,其主要来源为:项目投资资本金收入、年度土地开发纯收益、政府列入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上级补助资金收入、公司承担经营性项目纯收益等。
总之,在不断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推动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行为市场化,不断创造条件,推动以企业债券及通过资本市场等方式进行投融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决策科学化、项目管理专业化、监督约束制度化、经营运营市场化的兴化交通新型投融资模式。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 中国震撼 》 读后感
《 中国震撼 》 读后感
初读书名,便有感慨,书中新的思维、新的特色、新的认知,让我感觉突然间有了一阵触动,真真切切的震撼到了我的心灵,读完内心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的确巨大,但仅从我资浅质薄的视角还难以深刻理解其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度。
张教授做过伟人邓小平的翻译,走过100多个国家。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和释然。
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因此,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出现编造中国威胁论调、想扼制中国发展的声音。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存在也令部分国人对祖国建设成就产生质疑。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中国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理由。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中国现在强大了,西方在骚动。“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各种言论在传播。中国似乎对“模式”、“崛起”这类的说法抱着谨慎谦虚的态度,提倡“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但事实的确是中国
靠自己的发展模式迅速地壮大起来,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于尸骨筑起的,而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恰恰这个“和”是很多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不了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的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完美的发展正是“和”的发展的体现,没有如西方崛起的战争和抢夺,没有对异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自然,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书中把中西方在发展道路上带来的问题也做过多次对比。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甚至更严重。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廉政准则》的出台表示了党在反腐方面的决心;
贫富差距虽然存在,但贫困人口的群体正在加速度的萎缩;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在逐步得到治理,环保能源的研发也在进行……要彻底地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一蹴而就,一定需要相当的过程。但现在一时达不到的理想状态,在未来总会得以实现。事实上,中国在发展的同时已经十分重视对发展不利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践行正在不断缓解与消化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发展环境正日趋改善。
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的《走基层》系列报道,记者亲历基层体验生活,从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吃饭难,到农民卖菜愁销路,再到百姓看病难等等一些列社会问题的发现到改善进行了跟踪报道。透过这一系列实例,就能看出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其为民谋福利之细心,其民族凝聚力之强大。世界上能有多少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这样以民为本,时刻为民着想?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强大的表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国都被经济危机困扰的时候,中国居民的生活持续得到改善。中国不光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是经济大国,科学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我们正迈进经济强国之列。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完美的交会对接,充分显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进步。
通读《中国震撼》,我理解了中国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国是始终以民生为大的国家,其发展强大是为了十三亿人口的共同利益,极具普惠特征。真是因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绩。所以,我们应已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震撼是“文明型国家”超强文化底蕴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无国可比!
西方政客一般谈问题都是“一百天内,要怎样怎样”,伟人邓小平是“一百年内,要怎样怎样”,中国现在还是按照他当时定下的目标在走,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把昌源的方向和战略定好了,近期的问题就会比较好解决了。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人的思维,意识形态,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学习是最大驱动力,作为一名年轻人,一定要多读书,加强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发扬自身优势在工作岗位上,才能提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篇:《中国震撼》读后感
发展模式的崛起
——《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一个白手起家的落后大国,在改革开发30年间,稳步崛起,让世界震撼。
张维为教授在《中国震撼》一书中给出的系统、令人信服的论证“中国以西方不被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 所以当民主的发源地希腊、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无不面临着政治、经济问题时,中国依旧保持高速发展,让世界又一次看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力量,“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
中国崛起的关键,在于从国情出发的发展模式。这种认识是正确而深刻的。书中认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书中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可见中国崛起的背后是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并把中国发展模式概况为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强调这些特点是对30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就是说经过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和凝聚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中国模式的发展是一种开放式、渐进的实践过程。具有很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是以中国历史和国情为基础形成的主体,而本体是基于中国文化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基于中国人的特性。在这其中,中国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中国文化中几个重要概念如“和、仁、恕、中”,1
都是中国模式的思想渊源。这种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当然不可把中国模式绝对化、封闭化、凝固化,要作为不断开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来看待。中国模式的总方向是确定的,但具体形式和内容是不确定的,是根据具体的时空条件所定。
在中国发展模式的八大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平、文明、公平、平衡的思想,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和谐之音”。中国的发展模式就是围绕着“和”这个字深入展开,即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有原则的“求大同,存小异”,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社会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都要“和谐”发展。就如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功;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国民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模式的发展极具普惠性,是为了十三亿人口的共同利益,正是因为这种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今天的不可复制的震撼成绩。
中国模式的普遍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越来越显著。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可借鉴性,这一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但是中国模式对发达国家的借鉴意义同样值得注意。中国模式发展已经崛起,我们需要向着胜利的沿线继续谱写更辉煌的腾飞乐章。
第四篇: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 震撼人心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研讨“中国模式”的书和文章很常见,但近段时间多家媒体报纸都不约而同刊登了大量关于《中国震撼》的评论性文章,不由得让我对这本书有些好奇,借此机会,仔细阅读,收获颇丰。
本书对中国的崛起作研究,通俗易懂,不局限于学术性讨论,以对话性的文体在平等的视野下审视中西文明,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提出了“两大板块”的概念,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在分析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的同时梳理出八大中国理念并揭示民主和人权的真谛。作者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正确的逻辑,深刻的剖析,亲和的解疑,充分的说理,总结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让人们的看到了一幅全面的中国崛起的图景,看到了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文化传承带来的民族凝聚力以及独特的政治、社会、经济形态所创造的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激发大家对国家发展的信心,让整个中华民族的心为之震撼。
文明型国家的震撼
本书首次提出我国是将“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中国的发展,固然有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但中国在快速变化中,同时也在吸纳世界文明的成果。我们善于学习别国经验,同时能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无论是选拔和选举结合的选贤任能制度,社会和国家大规模互动的社会模式还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都证明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的创新。中国是不断产生自己模式的内源型主体文明。过去30年,我们实际上就在不断创造自己的模式。奥运会、世博会、高铁建设、城市化、新能源革命等都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经验。
新的发展模式的震撼
正是“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所以“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展现了“中国模式”的独特魅力。这种“对外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对内是倾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和平发展模式,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书中作者把中国发展模式概括为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个概括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的科学凝练的总结,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的鲜明显著的区别。应该讲,经过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找到和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和凝聚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创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原创性的贡献。
民族自信心的震撼
文章首节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国人,身处时至今日的中国,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在肯定的同时,作者直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强调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就像面对“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信心,对中国的发展有信心,对我们的未来有信心。
为了崛起,中国走了一条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路,在这条路上,无数烈士献出了青春和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让我们秉承“文明型国家”和“中国模式”,坚定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国家的进一步腾飞扎实学习,踏实工作,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这个‘文明型国家’的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第五篇: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
学号 12090022032专业年级 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阮同庆 上课时间 周三78周五78 授课教师 黄鹏
前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在世界人的眼中已经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封建的旧国家,“中国崛起”这一概念已经刷新人们的概念。中国的飞速发展让全世界感到不可思议,那个他们意识里的那个发展缓慢的旧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中国用他的飞速发展证明着,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中国的崭新时代。
中国发展情况概况
据美国媒体检测机构“全球语言观察”于2009年的对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的检索可见,“中国崛起”是全球近十年来最热门的新闻主题,其关注度已大大超过美国“911”和伊拉克战争。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展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已经增加了18倍,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银行资产排名前五席有三个都是中国的银行;中国在经济危机中不仅没有大乱,反而率先走出阴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虽然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中国还是那个发育迟缓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事实证明,他们错了: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一类的大城市,他们所拥有的机场、港口、地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摩天大楼均比纽约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好,而他们的商业的繁华程度、社会治安、婴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等重要指标也好过那些大城市。
虽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腐败、污染、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的这些消极现象并不很显著。今天的中国,从总体上来说,在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
中国崛起的不同寻常
横向来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生战争。世界历史上,欧美等大国的崛起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美国英国在发展自己过程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战争,疯狂的对外掠夺财富与资源,英国美国都通过奴隶制为自己国家的发展提供免费的劳动力,通过不合法的手段来定制自己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游戏规则”,而比他们这些超级大国晚起步几十年的中国,没有通过这些方式,却完美的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国体的强盛,不得不另人们目瞪口呆。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人均GDP仍不及其十分之一,但是,如果用货币的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的话,我国经济总量早在1992年就已经超过日本,在2009年超过德国、英国、法国在背的十二个欧洲老品牌工业国经济之和。日本的国家发展主要经济来源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侵略中国所掠夺的2.3亿两白银,正是靠着这些钱的支持,日本才能够投资教育、开办工厂、建设城市、扩军备战,使得它的整体经济实力还有军事实力迅速上升一个台阶。而中国,我们是从一贫如洗、一穷二白的起点出发,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才发展起来,相比之下,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是那么稀缺那么贫乏,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实现一个又一个看起来无比艰难的目标,就这一点,我们可以认定,中国远超日本,中国的崛起很特别,很了不起。
中国崛起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在中国发展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次崛起的特点鲜明:
1.中国的发展模式不仅与“东亚模式”在很多方面相似,而且中国模式还是对“东亚模式”的一种独特的延伸。与亚洲“四小龙”相比,中国这个人口超级大国所采取的模式有着巨大的规模效应,对世界的影响更加深广久远。美国和西方一些主流学者曾试图证明“东亚模式”还有“中国模式”是绝对的错误的,但是事实证明,尽管这两种亚洲模式有着自己这
样那样的问题,在对国家的发展商,这两种模式还是拥有着绝对的优势。与之相对应的采用民主制度的美国,却是率先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类似的,在采用过“东亚模式”之后转而采用美国民主模式的的韩国台湾地区,腐败问题、金融危机却愈演愈重。
中国模式没有盲目性,既没有照搬西方,也没有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中国大胆探索体制创新,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发展模式。其特点为: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些特点的基础正是中华文明,凭着对中国文化的精准分析,这四项因素(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规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虽然中国模式并不是最符合国家标准意义上的模式,但是中国模式绝对是最适合我国发展的模式,正是凭借这它的独特性,我们才能在迎接挑战与挫折的时候正确的躲避风浪,实现中国的飞跃式发展。
中国模式最为可贵之处是他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迷信西方话语,而是吸取苏俄解体的教训,正确分析中国现在的国情,从本国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一套恰当的模式,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促进了自己的发展。许多跟风模仿西方模式的国家,最终的结果大多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这是因为西方把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及其话语推向绝对,形成了一种新的蒙昧主义和绝对主义,而并非全力向西方世界推销。
我国的中国理念分别为: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和推陈出新、和谐之道与和而不同。只要能够梳理清楚这几个理念,我们就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的背后的关键思想和它们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西方所倡导推崇的“民主”、“人权”、“自由”都是好的思想,但是这些概念,我们中国并不是能够完全接受。
总而言之,中国的模式具有很强的调整性,虽然世界上大家几乎都认为西方模式是最正确最值得模仿的,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西方试用的到了中国的土地上,不一定就出现什么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对那些优秀的模式进行改造,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盲目模仿和照搬照抄的结果就是曾经的苏俄。
总结
1978年后,进入改革开放阶段的中国展现出了他强大的发展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向全世界自豪的呐喊“中国崛起已经到来了”。几十年来,中国艰难的开拓着自己的道路,在这过程中,许多国家对我们投来了蔑视与嘲讽,妄图动摇我们发展的决心,但是我们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在嘲笑声中开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没有跟风崇拜西方的思想,照搬西方的模式,而是综合自己的国情,设计并遵循着最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模式。面对万难,我们都坚持住了,不论大家是震惊还是怀疑,我们都用最具有说服力的成果向全世界证明我们在过去的三十几年里,成功的完成了我们的目标,并且用更快的速度紧追发达国家的脚步。
虽然我们中国一直在谦虚,我们只是还在进步中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事实证明,在不久的几十年或者几年里,我们国家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未来的时代将是我们中国的时代,一个属于我们的光明无限的时代。
参考文献:《中国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