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专题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吴勤堂
●耦合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类似地,可以把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耦合。
我国的经济规模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相对分散缺少经济聚集效应,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因此,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一个普遍现象
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聚集在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微电子产业集群;聚集在底特律汽车制造业集群;集中于新泽西的医疗业;聚集在纽约的华尔街金融投资集群。传统产业集群仅意大利就有威尼斯玻璃器具业群;比耶拉、普拉托的毛纺织;都录、皮亚琴察的自动化设备;阿雷佐、瓦伦扎的珠宝;布赖恩扎的家具;蒙特别鲁那的滑雪靴;帕尔马的食品;卡斯泰尔戈弗列多的照明设备;萨斯奥勒的瓷砖等产业集群闻名世界。至于德国的索林根刀具业群、印度北方邦阿格拉鞋业群,瑞士的制药业、斯堪的那维亚的移动电话业、印度班家罗尔地区的软件业、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菲亚、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地区等亦是尽人皆知。
在我国,北京中关村聚集着电子产业;上海聚集了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四川西昌聚集了中国航天产业;广东佛山的陶瓷、东莞的电子和服装、惠州的制鞋、中山的灯具、顺德的家具和澄海市的玩具、工艺品业;浙江嵊州的领带业、温州的鞋、服装、眼镜;义乌的小商品;绍兴的轻纺、化纤、永康的五金;海宁的皮革、服装;余姚的轻工模具;鄞县的服装;奉化的服饰;慈溪的鱼钩、长毛绒;永嘉的钮扣、泵阀;路桥的日用小商品;金乡标牌;大唐的袜业;瓯海的阀门;柳市的低压电器;台州的精细化工等在国内外都十分著名。据统计,仅浙江省目前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区519个,年产值达6000亿元,平均每个县有3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不断刷新着所在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靓点。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机理
耦合(coupling)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例如两个单摆之间连一根弹簧,它们的震动就彼此起伏,相互影响,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单摆耦合。类似地,可以把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耦合。
1、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产业聚集必然带来人口的空间集中,这在为产业聚集提供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使聚集区的居民和企业均能从中获益。首先,人口聚集为厂商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次,产业聚集区域居民则因之获得了择业的便利,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就业信息搜寻费用,另一方面降低了求职、工作过程中的交通费用及时间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消费决策的有效性。其三,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上升——产品畅销——产业发展——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之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聚集又引起生活消费、住宅、能源、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物流、咨询等基础产业的新需求与发展。所以产业集群带来了城区规模的扩大,城区规划的扩大又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的聚集功能,使城区、产业不断的高级化。产业的高级化必然要带动、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性与产业集群的耦合。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主导核心企业,通过该主导核心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市场需求是某个产业或企业集群的触发因子,而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及互补性。一个区域区一旦有某个领域的产业或企业出现,随即与之相互关联、相互互补、相互竞争的原材料、零部件、零配件供应、产品制作、配套产品、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上、中、下游产业其外围支持产业体系的产业集群,就会在空间分布上不断地趋向集中。云集于区域的各产业、各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求规模经济,寻求比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寻求互动式学习和创新,寻求在产业价值链上新的机会和更有影响力的位置。正是产业集群所发挥出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所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业聚集带动了城镇、城市的发展。城镇、城市的出现实质是产业聚集的结果。
3、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与区域优势的耦合。地理是国际收入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条件。产业集群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区位特征、资源共享特征使群体内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形成集群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这种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企业空间聚集形成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和产业综合竞争力,这是其他区域很难模仿的,这些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往往具有乘数效应。他们是地区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源泉。
4、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耦合。产业集群的发展能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减少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提高区域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化水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农村土地从小规模向大规模集中,可以改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为产业的聚集提供着更大的市场,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产业集群同整合区域资源的耦合。企业资源的稀缺性赋予集聚更为重要的内涵就是产业集群中各成员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帕雷托最优。产业集群的投入要素不仅涉及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特别强调企业家资源、人才资源的培育及其在发展中担当的作用,更是要求地方政府、行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对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产业集群将这些区域内的软、硬资源整合、优化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产业集群发展到高级形态除了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外,更注重外部资源、外部市场的为其所用,积极寻求外来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积极开发外部市场,扩大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产业集群的磁力和覆盖面,形成区域动态的竞争优势。外资在向本土产业聚集转移的同时,必然会带动区域内外的新企业在本土繁殖和成长,从而依赖本土产业聚集的强大吸纳力量,形成区域产业聚集和吸收外资与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即“全球一本土”双重聚集同所在区域信息业的耦合。
6、产业聚集同所在区域信息的耦合。信息畅通是产业集群的又一优势。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充分化,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均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原料和中间产品,或找到自己的买家,并保持较低的交易成本。产业聚集的大量形成则要得益于集群内的网络支持和伙伴关系以及知识的创新和运用,它们构成了产业聚集的高级要素,不仅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而且有助于激发技术发明与革新,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手段。产业聚集丰富了信息资源,扩大了信息交流,提升了信息技术,促进了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业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将为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
7、产业集群区域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创新带来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存在吸引更多的企业不断学习和创新。集群内关联企业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接近联系频繁,便于现场参观,面对面地聚会和交流,使他们能迅速了解市场需求和科技变化,有利于企业对市场和技术方向的把握,有利于相关企业合作创新,合作创新既可分散创新风险,减少创新困难,而且可加快创新速度。同时企业的创新成果易于为其他企业所学习和吸收,扩散更快,从而促进着整个群体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又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集群内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而集群机制又为创新提供着有利的条件,创新者在集群内更容易找到创新所需的人才、资金、设备和工具等各类资源。所以,产业集群在学习与创新的动力、环境、组织等方面具有极高优势,这使产业集群往往成为创新主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进步力量。
8、产业集群同区域市场运行效率之耦合。在产业集群区,无论是主产品的生产,还是附属行业的配套服务,都天然形成严格而精细的分工,因而降低了因转换生产加工环节而必须付出的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空间聚集,经济活动竞争性增强,市场变得日趋发达和完善,市场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产业集群区内部的高度竞争性也足以使该产业能保持较高的产业效率和竞争力。市场运行的高效率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产业集群发展实践表明,聚集程度较高的产业,其国际竞争能力也较强,产业高度集聚的地方,该地方的出口能力也特别强。
9、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开放程度耦合。产业集群及集群区的形成和开放经济有着内在耦合关系。凡是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集群现象就较弱,即使有也几乎完全是资源性产业。经济的开放性构成了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和环境基础,在开放经济环境中,产业集群可以发展得更快、更突出,中国和外国的例证都能支持这一理论。
10、产业集群负区域经济的负效应之耦合。聚集能使企业在生产和交易成本方面得到节约,产业聚集使区域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和交通扩张。人口向区域聚集的惯性和第三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和精神诱惑力使区域发展呈加速度之趋势。但当聚集达到一定规模后将会出现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生态环境胁迫又通过人口驱逐、资本排斥、资金争夺和政策干预对城市发展产生约束。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的对策思考
我国的经济规模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相对分散缺少经济聚集效应,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因此,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政府要致力于完善相关的政策框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优越的综合环境。要善于针对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战略资本寻求型和不同规模类型的产业提供理想的差异性环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推动,但是地方政府部门也应认识到政府干预
经济的局限性,准确定位,避免“缺位”和“越位”,奉行支持、引导但不干预企业的理念。避免或减少行政干预,主要依靠市场力量,依靠产业集群的内在运行规律,积极引导,对危及产业集群自身良性发展的行为加以规范,弥补市场缺陷。
第二,及时发现正在形成中的区域产业群,为已成雏形的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妥善解决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积极促进区域产业聚集。要利用区域分工,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鼓励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培育优势产业;运用财税政策,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升级;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管理、高增值企业来区域落户,促使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持续健康成长。使区域优势产业实现几何增长,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第三,充分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中介服务体系。行业协会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是通过协会而能联成一个整体。集群的发展还需要各种中介服务机构辅助,如市场调查、技术咨询、资产评估、会计、法律、职工培训等。
第四,促进企业认识到植根本地在其发展战略中的意义,自觉地融入当地经济活动之中,积级帮助当地的供应商和销售商提高竞争力。各级政府要注意营造一种产业氛围,培育企业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企业在文化上的一种归属感。让企业认识到,区域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自己属于所在的区域,企业文化就应与区域文化相协调,植根本地就是立足本地、扎根本地,将企业的生产、研究、开发都置身于与周围企业的联系之中。如果一家企业完全依赖外地市场,很少与当地企业发生联系,那么聚集效应就无法产生,对当地的技术创新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第五,扩大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通过当地网络放大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将进入科技推动型发展时期,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区域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区域政府应大力扶植地区性研究体系,发挥研究的知识外溢效应,促进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区域政府要鼓励同一产业的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地区性网络,通过业务衔接、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形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在信息自由交流的体制下促使创新的出现,缩短科研成果的转化周期。
第六,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产业集群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诚信而产生的社会资本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资源,它是企业之间交易与合作的基础,没有诚信的产业集群中假冒伪劣遍地、期诈行为盛行,这样的产业集群只能是短命的。因此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采取系统的措施以降低因败德行所付出的代价。
最后,要重视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平衡工作,关注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环境的恶化。环境恶化会通过排斥居住人口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一是阻碍甚至逆转城市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把具有良好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居民“驱逐”出区域,并使技术和资金也随之流失,最终造成区域经济的衰退;二是改变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中心一般人口密度高,生态环境压力大,一些有钱有车居民纷纷到郊区寻求适宜生活环境。居住地的外迁带来城市地或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务必通过政策干预、影响企业选址,限制环境恶化;通过制定环境政策限制污染型企业在市区落户并迫使大批企业迁出市区,加速区域内土地功能置换,优化地域投资环境。
第二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产业集群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式
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在此期间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先进产业制造基地,有力的支撑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产业集群能够产生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形成更好的供应、销售市场和渠道。企业更容易获得熟练劳动力、技术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产业集群能够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同时,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建立区域性品牌,使企业获得区域营销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浙江产业集群现有82个县形成了产业集群,全省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601个,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64%,吸纳就业人数800万人;襄阳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2010实现产值1570亿元,力争到2015年,襄阳汽车产业集群工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2010年签约的中国教育装备产业新城(专业教育装备产业集群),项目运营5年后,将形成超过200亿的年销售生产总值,创利税24.5亿,财税收入5亿。实现超万人的就业,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超过5万人。
二、产业集群转型机制
产业集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发展和壮大的,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成功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对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竞争与协作。产业集群必须保持集群持续的竞争优势。持续的创新使得集群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促进创新实现的机制是竞争与协作,竞争为创新提供压力与动力,协作为创新提供有效的实现形式。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因为,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和经济的创新与扩展,有效地结合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优势,产生集群效应,即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形成高度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技术创新节奏更快,形成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有效地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
三、如何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1、完善投融资机制
产业集群要发展,集群内的企业必然要进行投融资。政府应积极制定政策,改善投融资机制。首先,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其次,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设立集群的产业发展基金,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再次,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为企业服务,加强金融机构同企业之间的沟通。最后,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集群内的各种项目建设,推进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建立完善风脸投资服务体系和投资机制。
2、塑造学习型产业集群
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一个企业组织要想生存,必须具备不断寻求新的战略对策以及迅速变革和创新的能力。地方政府可以运用舆论的力量,大力宣传、引导集群形成学习型的文
化氛围,构建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系统,使集群内的企业不断地吸收和创造最新的知识,从而企业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进而集群也成为一个大型的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是推动集群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
3、发挥行业协会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
协会是集群内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产业集群内的协会对实现集群内企业与政府的高效沟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协会是产业集群内外企业价值链联结的纽带,通过协会向集群外的企业介绍集群内企业现有情况,集群内企业的优势资源,集群的软硬环境以及集群内企业 未来的发展战略。协会促进产业集群内部资源共享,协会就如同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表现为协会为其内部的企业制定统一的行业规则,信息沟通机制,项目研发机制,为集群内的企业产品提供着共享的营销资源。
4、协调企业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3个方面,分别是经济效率、独特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所在产业集群为其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提供的便利条件,而这3个方面彼此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企业的战略就是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市场定位。在一个产业集群中包含有主导性产业 与支持性产业,所谓主导性产业是指产业集群中的基础性产业,在产业集群的价值链中联结上、下游产业的中间环节,是产业集群中最为重要的产业群。支持性产业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原料、中间配套产品以及物流、销售等产业部门。在产业集群中,主导产业中的企业与支 持性产业中的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不同的,两者只有形成互补才能使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分工更有成效。
5、进行区域营销,创建区域品牌,帮助集群开拓市场
地方政府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努力为企业疏通市场渠道,扩大集群在国际和全国的知名度,引导和帮助集群开拓市场。政府可以建立专业化的产品交易市场,牵头举办产品博览会贸易洽谈会、招商引资会,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宣传,邀请各路媒体对集群进行报道,知名人士为产业集群担任顾问等。
6、坚持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强创新力量
集群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产品升级与多样化。就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做后盾,即要求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除了便于创新的集群效应之外,地方产业集群本身应该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平台基础上,主动地与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在产品开发、技术改进、降低成本等方面有所突破。现在有些企业开始将自己的研究部建立到省会城市,可以就近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但这种做法要考虑产品特性。当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知识的溢出效应,技术外部性会影响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根据外部经济性理论,需要给开发出新产品的企业一定的补助来弥补外部性。
7、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并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
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大小企业相互补充。在竞争中融合发展。要努力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网络,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此,首先产业集群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发、建设行业性研发中心、质检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政府可在技改贴息、科技创新补助、项目融资、股票上市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其次要搞好集群内产业协作与分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及中间品生产、成品生产和服务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产业链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分工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终端产品,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8、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孵化器
孵化器的本质是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人才、设备和场所等所有相关服务,使创业者只要带来创意就可梦想成真。产业集群是最好的孵化器,它可以使创意到梦想成真的成本降至最
低。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工业园区的构建者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即培育孵化器。为此,前期要完善硬环境。产业集群的设施和公共产品很难由单个企业自主提供,政府应弥补“市场失灵”,在提供良好行政服务的同时,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大力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产业发展基本载体建设,重点建设对产业发展拉动力强、辐射面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还需要完善软环境建设,即集群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信用担保、信息收集、经营管理、市场调查、国际贸易、职工培训、质量检查等。这些服务机构既是企业的帮手,也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篇:陕西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陕西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芹
摘要:随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条件的逐步形成,陕西省必须加强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此,有必要对陕西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进行实证。
Abstract: With the industrial cluster conditions in developed eastern region gradually formed, Shaanxi province must strengthe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cluster,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play the advantag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speed up urbanization process.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industry cluster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xi and further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关键词:陕西省;产业集群;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industrial clusters;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143-01
0引言
国内外实践证明,培育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陕西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在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培育上显得有些滞后,陕西省目前已存在产业集群的雏形,但产业集群的发展显得非常脆弱和不完善。产业集群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已初步凸显,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对产业集群与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
1陕西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考察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需要选取一些能够反映产业集群状况的指标,并通过对这些指标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进行纵向的分析或横向的比较,从而得出有用的结论。本文选取的指标主要有产业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各地产业集群的个数。
1.1 产业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区位商指标是经常用来界定产业集群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模式,产业集群水平高低,取决于区位商的大小,即区位商大的产业说明该产业在此地形成了产业集群。要研究产业集群与陕西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选取陕西各城市产业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作为自变量,此地国民收入为因变量来进行定量分析。
1.2 各地产业集群的个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用生产总值的数据与各地产业集群的个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样利用上述公式,计算结果,陕西各区域生产总值与各地产业集群的个数的相关系数为0.871。可以看出,区域内产业集群的个数越多,此地生产总值也就越高,两者之间呈现较强的正比例关系。
2产业集群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后陕西省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产业集群为陕西省乃至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本文将重点考察工业化进程、城乡就业率、城市化水平与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2.1 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产业集群首先解决了一个陕西农村工业化问题。以户县渭丰乡、大王镇一带出现的制造果品包装纸箱的产业集群为例来分析产业集群对本地的工业化水平的贡献。陕西已在户县渭丰乡、大王镇一带出现一个制造果品包装纸箱的产业集群的雏形,共有企业260多家。其中渭丰乡有纸箱制造企业216家,大王镇有50家。围绕纸箱主业,这些企业展开了分工与协作。在上述企业支持配合下,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雏形出现了。这两个乡镇生产的纸箱除主要满足我省陕北的苹果基地外,还远销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目前,户县年产纸箱约2亿个,每年的销售额约在3亿元左右。渭丰乡、大王镇本来是一个农业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显然,随着纸箱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这两个镇已经由一个农业为主的地区发展成为了一个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可见渭丰乡、大王镇一带的企业主要是同行业在地理上的集聚企业,所以渭丰乡、大王镇的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于产业集群的贡献。
2.2 提高了城乡就业率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找到了新的解决途径。而产业集群区恰恰是我国民工流和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接纳区域。例如在吸纳就业人口方面,西安高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继续增强。再例如上面提到的户县渭丰乡、大王镇一带出现一个制造果品包装纸箱的产业集群中,一家小规模的纸箱厂,雇请工人20-30人,规模较大的企业,雇工约80人。从理论上来看,产业集群区之所以能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区域,与集群企业的特点有关。这些企业不仅能够就地接纳本地劳动力,而且能够使外来民工快速地适应生产。而且,产业集群中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许多地方的企业甚至显现出家庭作坊的特征,所以就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证书、培训等,只要很低的条件就立刻从农民转化为工人。往往在产业集群区,人员流动的机制都比较灵活,政府还为人员的流动设立了各种平台,成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
2.3 提升了城市化水平产业集群现象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要求中小企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这将会导致这一区域人员的大量集聚。而这些区域的发展就势必导致区域城市化的趋势。反之,当城市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以后,随着当地基础设施等的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改善,又会增加区域集聚的向心力,成为集群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再者,从总体上来看,产业集群是目前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文章还通过进一步分析陕西工业结构偏差可发现:各区域企业群发展规模、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两两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就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企业集群方式的那些地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显著得快于没有产业集群这些方式的地区。
3结论
通过陕西省有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域内产业集群的个数越多,此地生产总值也就越高,两者之间呈现较强的正比例关系;同时,产业集群的工业生产总值越高,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生产总值也越高,表明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再者,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从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就业率等指标体现,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两两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就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产业集群方式的那些地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显著得快于没有产业集群这些方式的地区。
参考文献:
[1]唐华.产业集群论.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大学,2004..[2]张元智,马鸣萧.西部地区工业走产业集群道路的几个问题——以户县纸箱产业集群为例[C].中国产业集群,机械工业出版社.[3]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的考察[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6).
第四篇: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摘要:产业集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它具有显著的特点,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缺陷需要解决,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好莱坞,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卓有成效的实例。
集群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时间,就有国外学者将集群引入到经济学,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1990年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重新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
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它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首先,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它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基础。中国纺织集群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口交货值都聚集在这里。西安高新区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华为、中兴、西电捷通、宇龙等企业为代表,3G技术为支撑的通讯产业集群,2005年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以德国英飞凌、美国爱尔、美光、应用材料、西岳电子等4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2005年产值超过35亿元。
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它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联系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
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还包括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提供专业化基础结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标准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等,很多产业集聚群还包括商会和涵盖产业群成员的其他集体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第一,外部经济效应。集群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并不大,但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极高,产品向区域外的市场扩散,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集群同类企业之间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资金成本。
第二,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和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容易建立信用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集群区内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的非正式关系。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里,这种垂直一体化安排和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具有效率。第三,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激烈竞争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至区内的其他企业,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产业集群也刺激了企业家才能的培育和新企业的不断诞生。
但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第一,集群整体意识的淡薄。“聚而不群”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无论大小,基本都是“五脏俱全”,即各自独立完成产品开发、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
第二,开发设计能力弱、技工和人才严重短缺、质量提高缓慢、创新能力弱、产品雷同与企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同业无序竞争和内耗严重、缺乏品牌意识、管理水平落后、融资环境差、支撑服务体系欠缺、环境污染加剧等等问题在目前多个产业集群试点中普遍存在。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如目前全国的摩托车产业普遍没有跳出仿制的窠臼。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仍然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车型虽然不少,但同质化问题突出,仿制车型多,创新产品更少,总体上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开发的体系和能力。
第三,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集群是价值链整合的产物,但在形成企业集群过程中,有些同类企业不是自发集聚形成的,而是各地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市场主体、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靠政府行政命令聚集在一起,但实际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高度关联性,不是价值链自然衍生而成的企业集群,企业间难以形成依靠各自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相链接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导致企业产品单
一、缺乏协同效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要想提升产业竞争力,一定要改变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升产业集群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政府制定适当的产业指导规划,使现有或新建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相辅相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对已有中小企业集群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建立,对新建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形成集群来安排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配套体系中,使之改变独立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多生产中间产品,并在同大企业合作过程中享有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其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
二是转变集群集中于制造环节的现象,实现产业服务化,将集群提升与产业链完善结合起来。加快企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企业集群生存环境,要大力培育各种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人才培训。在企业集群发展中要选择关联度高,存在价值链整合效应的产业进行优先扶持。注重原材料、零部件及各种包装储运方面的整体配合的一贯性,从而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是加强产学研的互动和一体化,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深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合作建立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虚拟大学园,近5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深圳成立产学研基地,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80所、博士后工作站39个,孵化科技企业2200多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由初期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点对点分散式合作,逐步扩展到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合作,标志着产学研合作网已具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由此可见,产学研一体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上)100分 试卷
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上)试卷
1-15中,错误的已用红色标注。
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正确
错误
2、“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正确
错误
3、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面积约为全国的35%,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6%,造成严重的植被生态退化、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灾害等。
正确
错误
4、中国的重化工业经历了轻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正确
错误
5、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是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正确
错误
6、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方针。
正确
错误
7、未来10年,都市圈、城市群覆盖地区以外的1千余个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新增城镇人口3000多万,约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39%。
正确
错误
8、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和其它新能源。
正确
错误
9、《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人以上。
正确
错误
10、华东平原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
错误
11、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正确
错误
12、“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正确
错误
13、中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7%。正确
错误
14、“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正确
错误
15、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呈现为()的空间结构格局。
正确
错误
16、我国()城市群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
珠江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湄公河三角洲
17、我国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比重超过()。
三分之二
二分之一
五分之三
八分之七
18、按照经济学原理来讲,粮食的价格需求弹性()。也就是说如果在粮食能够获得的情况下,公众不会因粮食的涨价而对粮食需求量出现大幅度波动。
不变
稳定
非常低19、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达全国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而各地上报国务院的计划高达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倍。
1.5
2.5
3.5
4.520、世界最大漏斗区在()。
关中平原
华中平原
华北平原
华东平原
21、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22、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
李察•基尔
迈克•波特
亚当•斯密
卡尔•马克思23、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达全国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而各地上报国务院的计划高达()万亩。
1000
1250
1500
175024、近年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大量区域发展规划,不属于2011年的是()。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25、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发展。
综合纵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
26、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
链条化
同质性
高集中度
一体化
27、中国的重化工业化阶段将至少持续到()年左右。
2030
2020
2018
201528、海洋经济体系应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海洋发展
统筹兼顾
和平发展
产业集群
29、我国批准建立12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包括()。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天津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30、1998至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45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已逼近()亿亩耕地红线。
202131、“十一五”规划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几类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
32、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性作用急剧增强,引发了()等问题。
耕地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
水资源问题
矿产资源问题
33、“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以()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
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
东北森林带
北方防沙带
南方丘陵山地带
34、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
电子信息行业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
35、“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沿海
京哈京广
京藏京哈
包昆通道
36、影响通货膨胀的两大因素是()。
粮食
物价下调
物价上涨
石油价格
37、两大战略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是()。
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性作用急剧增强
城市群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成为未来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传统工业化与现代产业体系相互叠加且加速发展
38、狭义现代产业体系包括()。
先进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
海洋经济体系
39、“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域经济优势互补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主体功能定位清晰
国土空间高效利用
40、《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指出,未来10年,环()三大都市圈将吸纳新增城镇人口4000多万,城镇总人口约约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25%。
渤海
长江
珠三角
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