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八期人民调解工作思考与探索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动态
第十八期
广元市元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9月6日
人民调解工作思考与探索
人民调解作为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是诉讼外最为重要的纠纷解决手段,被世界誉为诉讼外纠纷化解模式的“东方一枝花”。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关系的多元变化,矛盾纠纷数量日益增多、日趋复杂,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渐现弊端,逐渐难以化解新形势下产生、形成的矛盾纠纷。如何在新时期保持人民调解旺盛的生命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应有作用,笔者就人民调解性质及定位、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人民调解性质及定位
正确把握和准确定位人民调解工作性质,是科学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前提和基石。实践中,我们未能将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进行准确区分,部分行政部门如群工、综治、公安等单位的一些调解活动与人民调解工作产
生交集,造成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混乱局面;将司法助理员参与调解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及轻微刑事纠纷的行为视为人民调解行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条、第五条、第七条分别规定:“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可见,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作为人民调解工作实施主体,其性质是群众性、自治性组织。实施主体是否是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区别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防范人民调解行政化的风向标。人民调解工作本质上是民间组织自发地、有组织地化解社会矛盾的行为,并非行使行政权、司法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及基层人民法院,负有对人民调解工作指导职能,其工作人员对民间纠纷、经济纠纷及轻微刑事纠纷的调解行为属于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范畴,与人民调解有本质区别。司法行政部门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宏观把握、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就能更好地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科学、合法地发展。
二、人民调解困惑与困难
传统人文关系影响公正。人民调解主要是基于调解员的威望及公信力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我国农村历史上一直是“熟人”社会,人与人在实际生活中关系的亲疏远近对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对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是一种考验。实践中人民调解员多是乡、村、社干部、党员和普通群众担任或兼任,专业人员匮乏,整体素质不高,兼之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部分调解员具有“老好人”思想,在调解中趟
浑水、和稀泥、充当和事老等,抑或是直接倾向于与之关系较好的一方,偏离了人民调解员应有的中间立场。
程序缺陷难以实现公正。一是人民调解回避制度执行困难。随着基层群众对人民调解认识的加深,《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后部分基层法院一审民事案件一般先通过人民调解,调解有异议再予审理,人民调解会逐渐成为民间化解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实践中每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平均有人民调解员4至5人,但数量庞大的矛盾纠纷,由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员将成为一纸空谈。二是人民调解调查取证难以实现客观、真实。人民调解主要基于人民调解员的调查取证结果及当事双方出具的证明资料,进而调解达成协议。人民调解员受个人认知、专业知识、身份条件等因素影响,取得真实有效的证据困难较大;在农村“熟人”社会中,假证、伪证现象屡屡发生,大大降低了证据力,扰乱了调解秩序。三是缺乏惩治措施,多从道德层面要求纠纷当事人凭良心作证。
保障力度人员力量不足。一是人民调解组织正常运行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员工资补贴等,一般通过财政拨款和案件补贴等途径解决,但数额较小,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二是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环境下,人民调解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直接、不明显的认识意思大量存在,导致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足。三是调解队伍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大多缺乏专业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对专业法律知识及相关政策的把握不够,致使人民调解工作威信不足。四是诉调衔接不畅。虽然建立了联席会议、诉调对接等机制,但在具体运作中难以实施,基层法院重审判而忽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人民调解协议确认结果公示制度未能落实等现象的存在使得信息交流不畅,协作配合默契不高。
三、深化人民调解对策及建议
优化调解队伍结构。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人民调解专业人才摸排机制,综治、人事、司法、法院联合建立人才信息网络,组建一支专业精、技术强、威望高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坚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协调基层法院分期分批组织人民调解员参加庭审旁听,建立人民审判员、人民调解员交流制度,鼓励支持人民调解员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法庭案件审理。完善审判员指导机制,借法院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之机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具体业务指导。
完善调解程序机制。一是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单位,公开公示人民调解员基本信息、善于调解的纠纷类型、调解成绩等情况,持证上岗,纠纷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选择人民调解员调处纠纷,从根本上提高调处成功的概率。二是建立人民调解员调查取证申请审批制度,由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司法行政、公安、法院、检察等相关部门审查批准,为人民调解员调取证据提供一定便利,从根本上避免假证、伪证现象的发生。三是强化对矛盾纠纷当事人包括证人的普法宣传教育及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假证伪证对调解公平公正的恶劣影响及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尽量预防和杜绝假证、伪证现象的发生。
争取发展保障资源。一是将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纳入政府、部门综治工作目标考核及领导干部个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二是强化经费保障。除常见的由政府拨付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个案补贴奖励等外,还可以采取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组织通过购买人民调解服务的形式,与人民调解组织签订服务合同,约定其支付人民调解组织一定的费用,用于人民调解组织工作开支。这一途径既符合了人民调解组织群众性组织的根本属性,又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以一种平等自愿的方式根本上解决了人民调解组织的资金问题,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经费解决途径。
密切联系协调一致。人民调解组织在法院设立人民调解窗口或驻院(庭)人民调解室,在派出所设立驻所人民调解室,促进人民调解向行政、司法调解延伸。落实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工作计划,协调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建立诉调衔接制度,法院将部分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在诉前、诉后、诉中委托人民调解解决,实行调解前置;人民调解组织对调解无果或失败的矛盾纠纷可建议当事人起诉至法院,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完美对接。
(供稿:元坝区综治办主任:唐红宝
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刘元元,男,回族,山东菏泽人,法学
硕士,生于1981年12月,2008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理论专业)
报:市综治办,市大调解协调中心。
第二篇:第十八期
第十八期
2011年9月28日
路政所加强双节期间治超工作
为确保“双节”期间全县公路安全畅通,确保车辆,行人安全,路政所领导就“双节”期间路政管理和治超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九月二十日,所长吕和平、分管所长樊社教,组织全体路政人员认真学习了市治超办《关于转发省治超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治超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所长吕和平要求全体路政人员,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履职尽责,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继续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珍惜和巩固集中治理的成果,加大整治力度,持续保持严管高压态势,要站在维护全县安全稳定大局的高度,努力搞好路政管理工作和治超工作。
分管所长樊社教对“双节”期间的路政管理和治超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要求各路政中队根据辖区路况,增加巡查的频次和周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汇报,必要时及时通知农管所予以协助,不得拖延、推诿。
各中队要明确分工、细化责任,责任到人。
“双节”期间,路政人员要加大治超力度。特别是方西路、位马路等重点旅游路段,要严防死守、紧盯不放,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的要求,实施卸载和处罚。在治超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严禁追车,确保执法安全。
办公室要做好“双节”期间值班工作,要认真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
路政大队,法制室要安排专人值班,对来办事的车户要热情接待,文明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完善服务举措,增强服务效能。
修武县交路政管理所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二一八年第十八期
二○一八年第十八期(总第166期)
八月三日
信息动态
我行举办党务工作专题培训班
为提升党务干部和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7月25日,我行举办为期一天的党务工作专题培训班, 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委员及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我行党委委员、监事长斯建勇作《当前党建工作的形势与任务》专题授课,明确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任务与要求,并对党务干部和党务工作人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思想上,要加强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在工作任务上,要捋顺流程、明确重点、落实责任;三是在心态上,要牢固树立一个党务工作者的自豪感、信念感和责任感,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扎实做好党务工作。
此次培训还包括党群管理目标及考核办法、党建信息化系统操作与党员发展、浙江农信系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等内
业的利润。二是积极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鼓励企业通过人民币方式结算货款,2018年上半年,我行共有31家企业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较去年同期增加5家;实现结算量人民币3.55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06.8%。
加强管理,合规操作。面对当前瞬息万变的外汇市场,银行间的外汇资金交易难度也有所加大。2018年上半年国际业务中心通过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办理外汇头寸平盘交易共282笔,折合美元约26320万元,其中美元24837万元、加元39万元、欧元986万元、港币330万元、日元23930万元,实现即期结售汇业务收益人民币359.36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8%,并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本行《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操作规程》和《国际业务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确保每日头寸限额、交易限额、止损限额等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做到前、中、后台分离,确保资金和头寸的安全;三是落实人员每日核对清算行账务,并监控清算账户余额,确保业务资金和清算资金的正常运转。
【市场业务部 李玉玲】
我行成功上线智能收费交易系统
为进一步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近日,我行成功上线“智能收费交易系统”。目前,该系统在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出入境中心及东湖派出所顺利运行,半个月时间交易量已达1110笔。
该系统对接公安的处理系统和定制收银机具,融合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渠道,实现公安缴费项目“开单
监管组”,主要配合街道对组级账户大额资金交易进行调查、报告,切实将账户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查漏补缺,开展账户全面体检。结合会计一级工作复评的契机,该行全员行动,利用下班、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对支行2648个账户进行全面“体检”。主要核对账户信息的完整性,对客户基本信息、证件信息进行维护,同时,认真核对纸质与电子资料的一致性,对缺少信息完成录入与扫描工作,提高账户信息完整度与准确性。
【仁和支行 马佳彬】
知识普及万里行专栏
乔司:巧用“盯人”战术 防范通讯诈骗
为进一步提高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宣传实效,乔司支行巧用“盯人”战术,深入辖内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针对易受骗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进社区,“盯住”老年人群。面对老年人已经成为通讯网络诈骗主要侵害对象这一现象,该行积极行动,组织员工定期参与辖内“乔心愿”爱心早餐志愿者活动,早上五点到社区为老人制作爱心早餐,在送餐时给予老年人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爱,同时与老人沟通时顺势植入“防范通讯诈骗”相关知识,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向老年人群进行宣传,增强其识骗防骗能力。
进学校,“盯住”在校学生。与辖内各村“假日学校”开展合作,利用吉祥物余多多卡通亲民形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借机开展全方位的宣讲与活动对接,通过PPT讲解、知识问答、发放折页、摆放展板等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网络诈骗的案例和手段,并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向,让学生回去向家长宣传,进一步扩大知识普及面。
进企业,“盯住”财会人员。抓住企业代发工资业务契机,组织客户经理和业务骨干,深入企业进行走访,向企业负责人、财会人员详细讲解网络诈骗的多种形式,宣传防范知识等。同时,安排电脑管理员上门义务为企业财会人员的电脑进行杀毒、增打补丁,以防不法分子借木马病毒盗取电脑信息。
【乔司支行 李欣然】
先进事迹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叮铃铃…”
“您好!余杭农商银行营业部!” “小马,汇票的钱到账了,谢谢你们!”
“是吗?那真是太好了!”接到了浙江某经贸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小梅的电话,营业部会计主管马雪芳由衷地感到高兴。而与此同时,营业部总经理办公室电话的那头,也正传来该企业老板杨总激动的声音:“阮总,这次多亏了你们,事情才办得这么顺利!再没有比你们更好的银行了……”
原来二个月前,该企业到期解付的一张巨额银行承兑汇票,在被深圳某银行退票过程中被EMS不慎遗失了,从没碰到过类似情况的客户着急犯难,为此焦虑不已!营业部总经理了解到情况后,立即牵头协调企业、EMS负责人研究解决方案,并指派马雪芳陪同企业财务人员前往深圳办理票据挂
我们仿佛回想起了那无数个夜晚,叩开农户家的门,和他们唠唠家常、聊聊生产;
我们仿佛看见农田里大片丰收,农户们喜笑颜开,向发放贷款的客户经理连连道谢;
我们仿佛预见解决了融资难题的青年创客成为了第二个马云!刘强东!马化腾!
是的,这是我们,这是我们准备投身的农信事业!这是我们朴实而闪着荣光的名字——余杭农商银行!于是,我们知道了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到农村合作银行,再到农村商业银行;
那是经过了六十多载风风雨雨走出的农信之路; 于是,我们了解了从出柜台站大堂,到入村下乡,再到进社区下学堂;
那是我们用忙碌的身影重叠出的普惠方向;
于是,我们明白了从好声音舞台,到人民运动会,再到百场送戏下乡;
那是我们用点点滴滴铸就的和润品牌之光!
我骄傲,我是农信人!我愿意与她同甘苦,共收获!我自豪,我是农信人!我愿意与她同进退,共成长!好风凭借力,改革开放起春风,源头有活水,经济腾飞是源泉。
美丽洲上,一家余杭人民自己的银行,插上党建的翅膀,正在飞翔!用最美的声音祝福你: 我最爱的——余杭农商银行!
【临平支行 程黎】
0
做好通讯报道无捷径。培训老师告诉我们,通讯报道工作需要通讯员的眼勤、口勤、腿勤、笔勤,“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通讯报道也一样。单位近期的活动、重点工作情况、最近取得的工作成果、下发的文件、会议内容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素材,可见报道的新闻无处不在,就看我们平时是否做足了功课,做到忙时多看多问记于心,闲时多学多练记于册,踏实工作,勤于思考,有意锻炼自己的新闻敏感度,才能随时将身边的新闻亮点发掘出来。
培训是短暂的,但通讯报道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将此次培训中的所学有所用,对周围的人事勤于观察,善于记录,发挥一名基层通讯员的微热,用心用情为我们余杭农商银行的好服务“发声”。
【余杭支行 李佳萍】
他们,那震撼的军魂
——仅此献礼八一建军节
曾经,南昌上空响起了第一枪,中国工农革命军正式成立。如今,岁月年轮划过了91个春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丹心报国。他们,远离了孕育的故乡; 他们,辞行了生养的爹娘; 他们,告别了爱恋的妻儿。他们,冲锋在血与火的战场,他们,无畏于生与死的较量,他们,肩负着兴与衰的使命。
料管理,助推“平安银行”建设。
【安全保卫部】
日前,钱塘支行派出和润志愿者队伍,参加了由余杭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首届余杭区全民公益日活动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公益展”活动。活动期间,和润志愿者积极向过往群众宣介反洗钱、防诈骗等知识,得到了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钱塘支行 莫晓琴】
近日,临安农商银行副行长龚云云一行来到径山支行考察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龚云云副行长一行参观了支行党建示范点创建的展示路线,详细了解了支行党支部的创建主题、发展历史及“五个一”工作法的相关内容。座谈会上,双方还就党建及相关业务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互相借鉴学习,推动党建及相关工作共同发展。
【径山支行 章洁】
7月27日,浙江农信第四期中层干部轮训班第三小组成员一行来到运河支行开展调研活动。座谈会上,一行人听取了运河支行关于社区银行转型建设、增量扩面及双转双走工作情况的汇报。与会人员还就大堂经理考核、不良贷款率控制、丰收互联营销及党建创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运河支行 姜艳萍】
近日,我行不良贷款专题处置研讨会在余杭支行召开,余杭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及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士受邀参加会议。会议以余杭支行不良贷款清收难点为例,深入讲解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的方式、方法及技巧,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
报:省银监局、省联社,杭州办事处,人行余杭支行。
发:各部室、支行,董事、监事,通讯员。联系人:沈玲华
联系电话:0571-86137909
(共印250份)
浙江杭州余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
2018年8月3日印发
第四篇: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倪亮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4期
【摘 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深入走访调研,对当前基层人民调解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人民调解;基层;调查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多年来,人民调解制度以其自愿协商性、过程相对保密性、程序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特别是矛盾主体日益多样化、矛盾内容日益复杂化。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甚至是刑事案件的发生。那么,如何发挥好人民调解这“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实现我镇改革创新、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目标,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根据笔者在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三年来的资料研究与实地观察,通过走访村级人民调解员,进行访谈性调查,现将北辰区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一、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市、区司法局统一指导下,大张庄镇加大了司法行政工作力度,加强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使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进一步推进调解组织网络化建设。大张庄镇成立了由镇长任主任,主管政法工作领导任副主任、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镇各职能部门领导及各村调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了人民调解大网络,增强对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能力,提高了对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反应能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是保证组织落实、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为此,大张庄镇调委会制定了纠纷登记制度、回访制度、例会制度、工作责任制度、纠纷排查制度等,并狠抓了制度的落实。如例会制度,每月月初将各村调解主任约到镇政府召开工作碰头会。一来可以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学习新的法律法规;二来可以收集基层纠纷信息,听取基层工作情况汇报,协助基层调解重大疑难纠纷;三来可以交流工作经验,沟
通纠纷信息,讨论疑难纠纷案件,四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部署,安排下步工作打算。
3、进一步完善村级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大张庄镇现已建立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2个,其中村级调委会31个,覆盖镇域率100%,共有人民调解员392名。同时,在各村调委会的组织安排下,均设立了调解小组和调解员。几年来,人民调解员在不断更新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解决各类民间纠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与政治安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工作及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张庄镇人民调解工作虽然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但在很多方面,仍跟不上形势变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
1、群众对人民调解的认知度低。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很多时候群众出现矛盾纠纷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告“、“打官司”。这种调解萎缩、法院负荷日益加重的状况,从某种角度上讲,反映了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提高,但更多的是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缺乏信任感,认知程度低,对诉讼的依赖,认为唯有司法裁判才能实现公平与正义。
2、调解员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村调委会常常是一人调解队伍。原因在于,为了巩固调委会地位,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调委会成员往往由各村干部组成,这个初衷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基层组织中村干部担任的职务多、任务重,实际工作中无暇兼顾调解工作。处理问题往往凭借直觉与人情,对法律的理解比较表面化,不善记录总结,使得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困难重重。
3、人民调解经费不足,影响人民调解员积极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调委会的工作经费和调解员的补贴经费,靠各级政府和村委会自行筹款落实。从实际情况上看,各村经济财政状况不一,村调委会经费很难真正达到落实,调委会主任大多由村委成员兼职,拿村干部补贴,而农村人民调解员的补贴也很少,在进行调解工作,大多是义务进行调解,长此以往必将挫伤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
三、对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镇宣传部门和司法部门应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使人民调解制度能够家喻户晓。使群众面对纠纷时更理性,更多考虑成本、效益、效果等因素,将那些简单细小的争议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去解决,而不是动辄打官司。从而形成人民群众信赖调解,及时利用调解维护权益的习惯。
2、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队伍素质。针对农村调解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等状况,建议建立一支选举与聘任并用、专职调解员与社会参与结合的调解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群众提供既免费又优质的服务。同时,加强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邀请专业的法律人才为农村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调解技能,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
3、增加投入,保障调委会工作经费和调解员补贴经费。政府对调解工作的支持是对社会管理的一种合理投入,也是对属地民众的一种责任。镇政府、村委会要保障调解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在保证调委会主任补贴的同时,落实人民调解员的补贴。建议将人民调解工作、培训、宣传、表彰、硬件建设等经费以专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到位,并根据工作发展逐年调整,从而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员积极性。
作者简介:
倪亮(1986.8),男,汉族,吉林松原人,2008年天津商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天津市首届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
第五篇:三枪高三第十八期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
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
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
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
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
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
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
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颁奖词
2、【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3、【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
高三第三期1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4、颁奖词----【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5、颁奖词----【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 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
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6、颁奖词----【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7、颁奖词----【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8、颁奖词----【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9、颁奖词----【周月华 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10、颁奖词----【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11、【特别致敬: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不抓回糯康,誓不撤兵!历时7个月跨国追捕,13名中国籍船员的亡灵得以安息。这背后是“105案”专案组全体民警忘我的日夜奔波。跨越距离和生死,他们用正义和胆识捍卫中国法治权威和中华儿女安危。
刘跃进,男,53岁。现任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
2011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获。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