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读《山里少年》有感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2-975420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5 17:39: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读《山里少年》有感

韩少功的《山里少年》,其文字传达出来的沉重信息,让我们在了解处于社会边远地区的生活和教育的同时,不禁也会感慨那些乡村孩子的命运。

学习枯燥无味,学业负担重,使大多孩子厌学;读书就业无保证,学生辍学;学杂费高昂,家长抗学……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种种。在感慨乡村教育体制不完善相关人员素养不高时,我们更应该呼吁政府人员以及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的乡村教育,以逐步解决教育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

学习费用昂贵课业繁重乏味,学生过早辍学;仅有的毕业生失业待业无所事事。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在乡村一代代的传递。所以大多村民选择留孩子在家务农节省开支,同时也保护人心,保护土地。

孩子辍学,大多数不是因为家长愚昧,而是大部分家长没有看到教育带给他们的进步和原来生活的改善。代替的是,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及孩子毕业后的失业,更令他们寒心的是,孩子毕业后对父母的冷漠与轻视。这样的教育远离了知识,同时也远离了正常的人格。乡村教育更应该从小培养学生道德,比如,踏实诚实本分尊重等做人基本准则,而非纯粹的灌输教材知识。从这方面看,教师责任重大,并且提高乡村教师素养,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迫不容缓。乡村教育除开设基本义务教育课程,也应该因地制宜增开一些与发展建设农村相关的科目,如养殖、种植技术。让学生在接受现代信息的同时,有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去利用自己所学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力量。只有这样,边远乡村,才能一代代传递新意识,使乡村与现代化接轨,与社会大众教育融合,让更多的农村人接受现代思想,实现脱盲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读《少年天子》有感

读《少年天子》有感

《少年天子》是一部描绘清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顺治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的是顺治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廷保守势力的阻挠,政治风云迭起以及顺治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落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

曾经以为身为皇帝,必定锦衣玉食,必定一呼百应,必定无忧无虑。可我看到的顺治皇帝却恰恰相反,他短暂的一生中充满的是无尽的忧愁,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和爱人离去的痛苦。

尤其打动我的,是他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顺治皇帝是满人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时正是满汉势力最不能相容的时代,顺治皇帝热爱汉人的文化,精通汉语,而这些引起满人的极大不满。顺治皇帝曾经豪情满腔,他进行过几次改革,想推翻已经不合时宜的“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的祖制,但是最终都因满洲贵族的百般阻挠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偏见而失败,这对于豪情壮志的顺治皇帝来说是个很沉重的打击。

就在顺治皇帝最孤独,最寂寞,最渴望知己的时候,董鄂妃出现了。精通汉人文化的董鄂妃以她温婉可人的性情,雍容大度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渴望理解渴望知己的顺治皇帝,两个最不该相爱的人相爱了。在经过重重阻碍之后,两个真心相爱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有见识有胸襟有气度的董鄂妃非常理解顺治皇帝的抱负和理想,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她最深爱的男人。

顺治皇帝每天为朝政忙碌而又郁郁不得志,每当他身心俱疲,壮志难酬而痛苦压抑几乎崩溃的时候,都是董鄂妃的劝慰和鼓励,让他坚持下去,或许就是爱的力量成就了励精图治的顺治皇帝,不仅为日后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留下了一段江山美人的千古佳话。“此去惟宜早早还,休教重起望夫山,君看湘水祠前竹,岂是男儿泪染斑。”见证了帝王之君难得的纯真之爱。

应该说顺治皇帝是睿智犀利的,他不但意识到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求得一片生存的空间,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而且他不断地抗争不断地鼓励自己。虽然最后他的抗争还是以失败告终,以悲剧收场。

他的失败主要归结于他自身的主观原因,归结于他骄傲不可侵犯的自尊、暴戾的性情,还有他的急于求成,归结于古代帝王终究摆脱不了帝王意识的局限和束缚,他不分精华糟粕的接受前明的制度,可却没有意识到前明的封建制度已经十分的黑暗,恐怕他永远都意识不到他把子孙后代也带上了封建制度的这条不归路。但这不仅一点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反而让我觉得他更加真实,正是因为他的真实和缺憾让我感动,至少,他更像个男人,敢爱敢恨,拿得起,也放得下。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尘升天际,不然抚世安民居帝都。平生志气,总想英明有为,奈何力不从心,举步维艰……”这或许是顺治皇帝一生的真实写照,其中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壮志难酬的悲凉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顺治皇帝让人惊奇的另一点是他的皈依佛门,在他深爱的董鄂妃去世后,万念俱灰的顺治皇帝选择了远离世俗,选择了逃避。皇帝放弃荣华富贵,放弃江山美人,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的人们谈起这些也会生出许多唏嘘,很多人都以为是他对董鄂妃用情过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是某种意义上说董鄂妃是他的精神支柱,她的死也代表着他对那些满族权贵抗争的失败。看似刚强、锋芒毕露的顺治皇帝其实内心也很脆弱,他的极端选择是他对世俗最后无奈的挑战和抗争。我欣赏他曾经的执着和最后的放弃。或者说他的放弃是为了另一种执着---爱的执着。

PS:无言的这篇读后感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我就不过多编辑了,原汁原味献给大家。

第三篇:读美德少年有感

江苏省中小学“我与美德有约”读书征文

读美德少年有感

金湖县实验小学 六

(一)班 沈秋雨

今天,妈妈为我买了一本《美德少年文学故事》。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故事里的人物有热爱街舞为老人排忧解难的徐亚菲;勤俭节约,关心灾区同学的于子诚;无私奉献,给每个人带来“小确幸”的唐谢莹。。。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不顾自我,坚持捡垃圾的孙启涵。

孙启涵经常和妈妈一起打扫楼道,养成了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每天上学他都会拧这一个塑料袋,见到垃圾就像见到宝贝似的捡起来。一次,她和同学们去海边玩,他和几个同学在礁石缝里发现了一块塑料制品,礁石缝周围都是牡蛎壳,像刀一样锋利,手很难伸下去。同学们连忙后退,可孙启涵 把手伸进去,终于把塑料制品拉出来,这是孙启涵手臂上全是伤痕,可他的脸上充满了微笑。

孙启涵同学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保护环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想起身边的同学经常乱扔垃圾,践踏草地,破坏身边的环境真是惭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正因为有了孙启涵这样的“环境自愿者”,我们的生存环境才得到不断的改善。我也要像孙启涵学习,争做“环境小卫士”。要像这些美德少年学习。

从他们的事迹中我懂得了,美德不在于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孝敬父母,帮助他人,关心集体,自强自立,这些都是美德。其实在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不少呢!所以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做一位美德少年吧!

指导老师:郭章生

第四篇:读《少年爱国者》有感

读《少年爱国者》有感

今天,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篇文章-—《少年爱国者》。

故事写的大概是这样:一位意大利少年被卖到马戏团受尽了虐待,一次去西班牙演出时,他逃上了去意大利的轮船。在船上的另外几位乘客同情他的遭遇,送给他一些钱。晚上,那些乘客说意大利人是土匪,意大利是骗子的居住地„„这位意大利少年听了他们的话后,毅然将钱扔在地上并高声怒吼:“我不要说我国坏话人的东西!”小小年纪,在饥寒交迫之时却舍弃了怜悯,维护了祖国的荣誉,真是可敬可佩啊!

对祖国的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层的爱,古往今来,有许多人为祖国贡献一切。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了夺回宝岛台湾,英勇地和荷兰侵略者搏斗;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抗日英雄抗击日本侵略者,可歌可泣;边防军叔叔,为了保卫祖国,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了入侵我边境的外国军队„„

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爱祖国的思想。爱祖国,平时应体现爱人民,爱集体,关心同学,爱护公物上。爱祖国就一定要好好学习,使自己具有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本领。

“爱祖国,要为祖国增添荣誉!”这就是我读了《少年爱国者》的主要感想。

第五篇:读《少年学党史》有感

知党史 立少年志

——读《少年学党史》有感

临江市河南小学 六年一班 李景慧

读《少年学党史 》后,我满怀激动,这是一本关于党史教育的书。从书中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诞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风风雨雨,从艰辛走向辉煌。这本书也使我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重温了革命的岁月。

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

那一年,一群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探讨这个国家的民族前途,中国共产党就此成立。

中国历史是有创伤的,南京大屠杀那惨死的30万劳苦大众,至今仍是我们的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当时,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到,反而拍案而起,团结全国民众开展抗日救国,在艰苦的环境下,积极进行斗争,历经许多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那红军漫长的征途饥渴难耐,饥寒交迫,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渡金沙江,战士们都可以征服他们。这次长征中牺牲了许多优秀战士和党员,可他们仍然顽强的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多少年的艰辛历程,多少年的不懈奋斗,无数英烈的鲜血才换来中国的解放。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热血青年的英勇奋斗,就没有如今伟大的中国。

读完《少年学党史》,我了解了共产党建党的初心使命,了解共产党走过的艰辛历程,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指导教师:临江市河南小学 刘立军

读《山里少年》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