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
浅谈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
【摘 要】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血脉,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动力,文章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规划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的相关建议,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协调,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规划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里、水运、航空、管道为主体的综合运输网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交通体系的发展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受制于地区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目前也只能按地区,分阶段的有重点推进。如何在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前提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对应的交通运输规划一直是各级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提升互为因果关系。当区域经济发展迟缓、乏力时,它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和投入能力萎缩,表现为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限制和阻碍;当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时,它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迫切,投资积极性旺盛,但因交通运输发展本身的技术经济特点,不可能迅速显出效果,因而表现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
(一)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1.交通运输是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的先行条件,是区域产业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先决条件。区域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对辖区的矿产、能源、水电、生态等资源进行加工开采,并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活动。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对辖区资源进行开发并成功转化为财富的关键和基础则是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越发达,区域资源开发的运输成本就越低,区域资源转化为财富的时间就越段,效率和质量就越高。
2.作为经济活动链条中的一环,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交通运输将各部门、地区有效联系起来。离开交通运输,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各项经济活动将变成不连续的孤立存在,无法串联起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交通运输对其影响比资源、地理、人为因素表现的更为直接和密切,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和停顿失灵能很快的反应在经济活动当中来。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1.经济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着交通迅速发展。很多的研究成果证明,西方国家在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都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中国也不例外,例如,在近10多年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加速改善,例如铁路里程从1998年的6.64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0.87万公里增加到7.41万公里,达到世界第二位。这一方面源于交通运输体系为规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另一方面也由于交通运输是一种基本的公共产品,当地区经济增长,政府财力充足时,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良性的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质量要求更高。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经济实力的增加。而随着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对良性经济的要求必然会要求更高。而科学、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则是良性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区域交通规划建议
基于上述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关系分析,笔者认为区域交通的运输规划必须和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具有相当的协调和统一性,这样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我国的交通运输规划仍然局限于自身的行业范围内,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充分协调。就上述情况,笔者对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一)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不断提升交通的运输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不仅是根据区域经济活动特点调整运输结构,同时要合理配置区域空间的交通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制定交通运输发展的区域性差别战略。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宏观经济发展的区域规划,特别是中长期规划,结合各区域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交通设施、交通道路进行科学设定,在科学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能相互促进,达到经济发展最优和交通设施布局最优的效果。
(三)推行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中,地域局限仍是非常突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双向促进。因此建议地方政府要站在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规划协调,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结构,实现功能协调,高效便捷。一是要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进程,强化整体发展观念,实现区域内不同要素,不同运输方式的互补,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二是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制度规范一体化进程,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加强区域内各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健全区域发展的协调、磋商机制。三是加快区域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及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降低信息沟通成本。
参考文献:“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51 program design” Tang Ying, 2012,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a case of driver and Proteus simulation” Li Lin power, basedon the 2011, science press;“design” MCS-51 Series MCU application system He Limin, 1995,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ased” Li Guangdi: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2;“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jysbwb.com/aomenyuleche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Ding Yuanjie, 1994, 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
第二篇: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研究
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
研究
宜宾市工商局 邱 柏
前言
2013年下半年,作为专业的工商执法人员,笔者开始转型关注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并充分利用工商部门独家掌握的大数据,对宜宾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宏观和微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了增强研究的务实性,笔者重点关注操作层面的问题,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纯粹理论上的探讨。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思考、深入研究,笔者针对多个方面、不同领域撰写了大量的大数据报告,现选择部分大数据成果汇集成册,供交流参考。邱 柏 2016年6月21日
目录
1.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的战略意义………………………第6页 2.对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关联要素的再分析……………………第12页 3.关于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的大数据报告………………………………………………………………………第16页 4.关于宜宾市“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大数据报告………………………………………………………………………第25页 5.关于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研究……………………第41页 6.对长江经济带宜宾沿江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大数据分析……………………………………………………………………第53页 7.对宜宾市支柱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第62页 8.关于加快中介市场发展助力中西部经济崛起的思考………………………………………………………………………第66页 9.从县域协同视角探析新常态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路 径………………………………………………………………………第74页 10.浅析全市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第86页 11.对“六大基地”保障措施的对比分析及贯彻建议………………………………………………………………………第90页 12.关于以游击战和持久战方式助推宜宾白酒产业发展的建议………………………………………………………………………第98页 13.关于宜宾茶产业主体发展的分析报告…………………………第104页 14.宜宾市2015年一季度市场主体发展分析……………………第110页 15.探讨经济新常态下的地方经济发展出路——以中小微企业为路径……………………………………………………………………第116页 16.从民营企业500强视角探讨宜宾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径……………………………………………………………………第126页 17.对宜宾市商标战略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第133页 18.对宜宾市网络商品交易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第140页 19.从宜宾县凤仪乡400吨白萝卜滞销看偏远农村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第145页 20.关于宜宾市农村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51页
21.关于以大企业为抓手助推地方核心经济优势发展的思考………………………………………………………第158页
22.关于市场主体对旅游景区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分析………………………………………………………第163页
23.关于宜宾市民间投资理财咨询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68页 24.关于宜宾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76页
25.关于宜宾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第182页 26.宜宾市2014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第188页 27.关于翠屏区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第196页
28.关于宜宾市注册资本亿元以上大企业的分析报告………………………………………………………第202页
29.对宜宾市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抽样调查的分析报告………………………………………………………第207页
30.对工业型重点镇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以高县月江镇为例…………………………………………第212页
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工商部门承担了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的主要职责,掌握了大量市场主体发展的数据信息,而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经济视角探索市场主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促进工商部门履职,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市场主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并对促进市场主体稳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对市场主体与关联经济要素的形式分析 一是市场主体上升空间大。据国家工商总局4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3月底,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6177.94万户,以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总人口135404万人计算,全国平均每22人就有1人是老板。而据环球时报等媒体几年前的报道,在美国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老 板。这说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主体上升空间很大。
二是市场主体税收贡献率大。以山西省为例,据山西省国税收入分税种表显示,2012年山西全省国税收入13167362万元,其中国内增值税9746224万元、消费税433367万元、企业所得税2373735万元。而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山西省有内资企业202836户、个体户940687户。由于当前未建立针对市场主体的专门税收贡献核算系统,因此只能按照模糊方式计算,抛开246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不计,2012年山西全省个私主体户均贡献税收11.51万元,其中大中型企业税费贡献突出。
三是发展市场主体有利于促进就业。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10857169户,较2012年新增1180393户,同时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达90960236人,较2012年新增7281533人,这意味着每新增一户私营企业就会产生6个就业岗位。而2012年全国的个体户为40592731户,较2011年新增3028059户,从业人数也从2012年的79452765人上升到2013年的86283145人,每新增1户个体户将平均新增2个就业岗位。
四是有利于稳定货币流向。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8.07万户,注册资本(金)2.91万亿元,月均增加注册资本(金)0.97万亿元。而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报表显示,2014年1月流通中的货币为76488.6亿元、2月为62320.92亿元。从注册资本月增量高于流通中的货币量来看,投资者对发展实体经济充满信心,发展经济实体仍然是稳定的货币流向渠道。
五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乡村人口达64222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占40.89%。从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12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688974户,成员总数达23734470人,占未外出务工农民的6.25%,发展农村实 体经济成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数据不准确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经济户口自动生成和基层工商部门报送,由于口径、标准不统一,造成实际数据与统计数据存在差异。加上在县级和工商所一级未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明确统计责任,导致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时常出现随意填报数据现象。特别是在数据项目的设置方面缺乏科学的考虑,如城镇与农村市场主体数据的区分、投资人数、雇用人数等数据信息填报,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影响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是对数据关联度的分析不足。从工商部门数据统计发布情况来看,当前的数据统计发布基本上都是立足于现有的统计系统模式,缺乏对货币、人才、经济指标等的关联分析,导致市场主体数据开发运用不足。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就未体现全国市场主体数据情况。
三是市场主体发展遭遇阻力。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有常住城镇人口73111万人、常住农村人口62961万人,而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7907元,意味着全国城镇居民可供支配的收入为22.67万亿元。而据工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6062.38万户,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可供户均市场主体竞争的货币为373900元,除去存款等因素,实际参与流通的货币更少。
四是现实国情局限。据凤凰网等媒体对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排行榜的报道,2012年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50120美元,以10个美国人1个老板计算,在美国1个企业可对应10个美国人的501200美元。而在中国,根据商务部消息2012年人均GDP才超过5000美元,这意味着以全国平均每22人有1人是老板计算,中国1个市场主体只能对应110000美元,远低于美国。这说明,在现实国情下,中国市场主体发展的内在 压力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三、大力发展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地力度。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长远发展,首先就要让这些扶持政策落地。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国家和省级层面顶层设计的完善,并着重抓好市级和区县一级的落地,坚决避免“以文件落实文件”形式主义作风。特别是工商部门应切实发挥好严把市场准入关口的职能优势,依托市场主体资源,加强向党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和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为经济发展提供“晴雨表”式的依据、参考。
二是掌握市场主体发展规律。据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全国企业生存时间在1年以内的为14.8%、2年以内的为14%、3年以内的为11.6%,这说明市场主体生存质量、生存时间还有待提高。而对工商部门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协会职能,大力扶持、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要从过去的重事前登记、事后监管逐步转变为对包括事中扶持的全程引导规范,真正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是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对工商部门经济户口和市场巡查等制度进行完善,将市场主体雇用人数、经营规模、产值等作为工作过程中必须重点掌握了解的内容,完善部门市场主体基础数据资料,确保工商部门的市场主体分析报告能够与统计、人行、商务、公安、税务、财政等部门发生有效关联。同时,要加强对市场主体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切实发挥市场主体数据信息指导投资走向、指引经济发展、参谋国家决策的作用。
四是立足国情发展市场主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市场主体发展遭遇了现实国情的制约,因此工商部门应立足国情稳步推进市场主体,一方面不能透支市场主体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要确保“优生优育”。特别是要充分把握市场主体与人口比例逐步缩小的趋势,利用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时机,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总量,并切实实行“严管”,增强市场主体发展质量。
对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关联要素的再分析
1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2013年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总体来看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市场主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细胞,通过对与市场主体关联的相关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以为国家政策完善提供支撑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市场发展提供积极导向。
一是对全国市场主体与人口要素的关联分析。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各类市场主体6062.38万户,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有人口1332810869人、户数为417722698户,市场主体与人口数的比例是1:21.98,市场主体与户数的比例是1:6.89。同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有260937942人,占总人口的19.578%,这说明人口固定居住仍然是大趋势,为当地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人口要素支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多、区域 广,市场主体发展潜力较大。需要注意的是,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20岁至69岁的人口有933785258人,如果抛开合股、联营等要素,适宜创业人口数与市场主体数的比例为15.40:1,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创业时期。
二是对全国市场主体资本(金)相关要素的分析。全国6062.38万户市场主体,有注册资本(金)101.2万亿元,这些注册资本(金)主要用于市场流通。而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全国货币供应量为58558.31亿元,这一货币供应量还含非市场主体货币使用量,因此从某一侧面来说,当前国内市场主体资本(金)的实际使用率高,货币现金流有限。2013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18022亿元,全国1527.84万户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是96.88万亿元,2013年新增注册资本(金)为14.34万亿元,注册资本(金)的新生量与新增企业债券量的比例为7.96:1,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企业注册资本(金)处于安全状态。
三是对全国市场主体投资回报相关要素的分析。从目前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城镇和农村消费水平相差悬殊,这就决定了市场主体发展仍然以城镇为主,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发展向城镇化集中。以2012年为例,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为14098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水平6515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1120元,以全国1332810869人计算,居民总消费为18.79万亿元,如果以全国市场主体101.2万亿元注册资本(金)折算,抛开国家投资因素不计,收回投资需要5.39年,市场主体投资时限长、风险高。截至2013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527.84万户,注册资本(金)96.88万亿元,企业户均投资634万元,但作为市场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工商户,却户均资金只有54775元,这说明小规模个体经营是大多初次创业者和一般创业者的重要选择,而个体工商户对于产业间的关联和盘活,作用不可忽视。
四是对全国市场主体区域比重相关要素分析。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东部地区有企业962.2万户、个体工商户2081.48万户,分别占总量的62.98%和46.92%;中部地区为326.21万户和1413.59万户,分别 占21.35%和31.86%;西部地区为239.43万户和941.22万户,分别占15.67%和21.22%,这说明从全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来说,东部地区除了出口优势之外,市场主体的饱和度更高。特别是东部地区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比例的失调,抛开出口因素,东部地区生产出的产品还有赖于中西部地区的内销。因此从投资创业的角度来说,市场主体区域比例失调含有巨大商机,而中西部地区也会成为未来市场主体发展的重点区域。
五是对全国市场主体产业区分要素分析。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第一产业有企业44.38万户、有个体工商户93.36万户,第二产业有企业382万户、个体工商户324.36万户,第三产业有企业1101.46万户、个体工商户4018.57万户,特别是在2013年,第一、第三产业成为市场主体的主要增长极。而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是52374亿元,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是235162亿元,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231934亿元。因此从三大产业的相互依存角度来说,发展第三产业至关重要,而第二产业对资本(金)的要求高、风险也高,受政策的影响大,相比之下第一、第三产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优势。
从以上分析情况来看,当前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市场主体总量大,竞争激烈程度高,需控制投资风险,特别是未来创业压力加大;二是国内资本投资量逐渐趋于合理,市场主体资金安全,但受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影响,中小规模投资应成为重要考虑因素;三是投资者应关注中西部地区和第一、第三产业,而对初次创业者来说,第三产业是最佳的创业选择;四是由于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监管引导压力大,部门基础工作需要不断强化;五是市场主体与投资、创业、国家政策、区域经济等要素关联度高,需注意多方要素考虑、整合,以提升市场主体数据有效使用率。关于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的大数据
报告
白酒是宜宾市经济发展支柱。有报道表明,2015年宜宾市62户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白酒企业呈现产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利税和利润下降的格局,白酒出口破10亿元。这是一个结果数据,但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说,则需要看过程数据,特别是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更需要大数据报告的支撑和参考。本文以宜宾市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为样本(不含国有企业“五粮液”),根据各企业2015年企业年报数据,分析其2014年发展实情,以为产业配套、跟进政策措施的完善提供第一手情报资料。
一、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
(一)沿江而兴。此次调查的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占全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的69.35%,且均为公司制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较为先进,是全市民营白酒企业中的关键和核心部分,涉及全市“二区八县”中的9个区县。其中翠屏区2户、高县1户、江安县11户、筠连县1户、南溪区11户、屏山县3户、兴文县1户、宜宾县6户、长宁县7户。从这些区域分布来看,具有明显的沿江而兴、近水而兴的发展特点,因为屏山县、宜宾县、翠屏区、南溪区、长宁县、江安县等具有较多白酒企业的区县均分部在长江沿线或长江重要支流。
121086420县区县县县区县县连筠兴安溪宁宾山屏高江南长宜屏(二)原始资本较少。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总注册资本112023万元,户均2605.19万元,但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不含100万元)以内的8户,100万元至500万元(含500万元)8户,500万元以上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9户,1000万元以上至5000万元(含5000万元)10户,5000万元以上至10000万元(不含10000万元)4户,10000万元4户。从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占58.14%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原始资本较小和较少,品牌营销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企业管理能力、技术提升能力、多元化发展能力等均受到极大的限制。
翠文县109876543210按注册资本分0万10元0万50-010元上元元元以万万万000元0000000万-1-510000-005000101050
(三)企业负债较高。在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中,0负债的只有5户,且其中3户为筹建期企业;负债率50%以内的13户;负债率50%至70%的8户;负债率70%至80%的6户;负债率80%至90%的5户;负债率90%至100%的1户;负债率100%至110%的2户;负债率110%以上的3户。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户均负债57.73%。从“负债率超过50%的25户,占总数的58.14%”这一组大数据不难看出,目前宜宾规上民营白酒企业融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部分企业可融资空间较小,融资风险较高,亟待大力推进原酒抵押、商标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股权融资也亟需先行把股本、股权做大。
14121086420
(四)拉动就业明显。据统计,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解决就业9273人,户均215.65人,明显高于全国私营企业平均吸纳从业人数水平,其中解决就业50人以内(含50人)16户,50人至100人12户,100人至200人(含200人)7户,200人至500人5户,500人以上3户,最多的一户解决就业4500,也是唯一一户从业人数超过1000人的民营白酒企业。
500%以内50%-7070%%-8080%%-9900%%-11000%0%-11110%0%以上***8642050人以内50-100人100-200人200-500人500人以上按
(五)绝大多数企业资本原始积累累加。尽管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普遍负债较高,但有40户企业的资产都呈现出资本积累有效累加的发展状态,其资产总额明显大于注册资本,占93.02%,只有3户企业的资产总额小于注册资本。其中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内12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11户,5000万元至1亿元9户,1亿元以上11户。同时,负债在1000万元以内的19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11户,5000万元至1亿元5户,1亿元以上8户。
20***64201000万元以内1000-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按按
(六)生产经营情况并不乐观。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计282627.9万元,但是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以内的达20户,占46.51%;100万元至1000万元10户,占23.26%;1000万元至5000万元8户,占18.6%;5000万元以上5户,占11.63%。值得注意的是,有21户企业利润总额呈现负数,其中13户企业的亏损在100万元以上,最多的亏损近2000万元,有5户企业0利润,利润在100万元以内的9户,利润100万元以上8户。
20***6420100万元以内100-1000万元1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按
252015按1050负利润0利润100万元以内100万元以上
(七)税收贡献减弱。在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中,除1户可能存在数据填报不准确之外,其余42户纳税总额16928.73万元,户均纳税393.69万元,但其中有6户企业0纳税,纳税50万元以内的18户,50万元至200万元8户,200万元至550万元7户,550万元以上4户。尽管白酒企业纳税贡献明显高于一般民营企业,但整体税收贡献有所下降。
***64200纳税50万元以内50-200万元200-550万元550万元以上按
二、从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谈提升建议
(一)加强资源整合,落实属地发展责任。由于此次数据调查统计只涉及到是公司的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基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查询,另有3户公司制白酒企业因为名称不准确,查询无果,还有以“厂”命名的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未纳入统计调查范围。但从总体情况看,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宜宾县民营白酒企业相对较多和集中,共有35户,占81.4%,这些区县可以通过合并、联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中小白酒企业加强资源、资金、渠道和管理能力的整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民营白酒企业发展较少、较小甚至为0的相关区县,则要落实属地发展责任,要鼓励和引导小企业升规上企业、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特别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白酒品牌更要助推加快发展,如高县的落润白酒、珙县的王家白酒等。
(二)做大做强规上企业,严防融资和市场风险。据报道,根据国 务院的要求,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今后将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支持化解过剩产能。由于白酒是易耗消费品,加上其可陈酿的性质,产能过剩的性质还不容易确定。但是,目前宜宾相当一部分民营白酒企业债务较高,各区县党委政府应加强对本地白酒企业的跟踪指导,要明确专门的人员、机构从税收、贷款、就业、债务等数据波动方面,指导企业防范融资、担保风险,对支柱企业、重点企业要给予重点关注,而不能仅仅是看结果数据。同时,要指导有发展潜力、管理规范的民营白酒企业,将资本积累转化为股本,将企业实体做大做强,对资本转股本的,在税收上给予减少或免除的政策。要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涉足关联性上下游产业等方式,鼓励白酒企业做大资本、做强产业,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白酒产业整体发展。在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四川日报以“除了要政策资金大家还有没有别的问题?”为题报道了省政协的一次小组讨论会,对宜宾白酒产业来说,宜宾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也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由于家底就这么多,在资金上、政策上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突破,这就需要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扶持措施。比如可以在政府财政出部分股本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宜宾白酒窖藏园、宜宾白酒集中交易物流园、宜宾白酒和酒具电子商务基地、宜宾定制白酒基地等。通过对宜宾经济研究院进行升级、升格,将白酒监测中心等并入宜宾经济研究院,并在宜宾经济研究院的框架下,新组建宜宾白酒广告宣传中心、宜宾白酒管理研究中心、宜宾白酒技术情报中心、宜宾白酒产业链延伸研究中心,除常规工作经费保障之外,应给予专项的经费支持,在广告宣传、企业管理、渠道营销、世界白酒技术进展、多元化发展成功经验研究、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市场风险预警等方面,给予宜宾白酒企业更多、更直接的支持,把有限的财政帮扶资金用在品牌塑造、渠道拓展等方面,把宜宾白酒这个“一号工程”真正抓好、抓实。
关于宜宾市“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大数据报告
2015年,宜宾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达877.27亿元,占GDP的57.49%,同比增长9.8%,增加值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为深入剖析民营经济实体发展情况,掌握民营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市民营办以各区县为单位,广泛收集整理全市民营经济实体发展情况,并进行大数据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宜宾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特点(一)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及特点。“十二五”期间,全市“两区八县”民营企业主要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仅筠连县、兴文县2012年存在小幅下降情况。特别是2014年、2015年受全国、全省经济结构性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民营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增多,但宜宾市各县区民营企业呈现出高速增长,为经济稳增长做出直接重要贡献,对国家的重大经济政策落地提供了基础支撑。
250020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特点。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两区八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所增长,但仅翠屏区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余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宜宾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与其农业大县地位相匹配。总体来看,各区县的农业经济市场化基础仍然不扎实,农业经济实体发展信心不足,只有翠屏区依托“市区一体”优势稳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2015年南溪区、江安县、高县、长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呈现下滑现象。
200***01008060402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三)个体户发展情况及特点。工商部门在个体户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主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市“两区八县”个体户呈现波动式发展趋势,尽管都有所增长,但增速有升有降。特别是2014年正值国家商事制度改革关键时期,当年暂停了个体验照,报告也是2015年补报,由于没有了个体验照时期的地毯式清理规范的有力工作措施,2014年“两区八县”个体户增速都有所下降,而2015年实施报告后,个体户又呈现出了新一轮的增长态势,这说明在乡镇一级有一个强有力的市场监管经济部门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确保党委政府的经济工作目标真正落地。
***0200010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四)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及特点。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家庭农场”,自此各地“家庭农场”才开始正式发展。2015年初宜宾市工商局联合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登记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宜宾市家庭农场规范发展作出了全面细致规定。从2014年开始,宜宾市家庭农场起步发展,2015年“两区八县”中有6个区县实现倍增,只有珙县增速有所下滑。
***1501005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五)民营经济产值情况及特点。2015年,在“两区八县”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的,有9个区县,翠屏区占比也接近50%,民营经济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如果民营经济发展得不好,也直接制约县域经济、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也充分证明民营经济在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一旦民营经济增速下降,必然引起GDP增速下降。
***1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GD民民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镇乡民营经济发展不均衡。“十二五”时期的前两年,翠屏区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西郊、安阜、东区和西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2013年旧州民营企业也出现蓬勃发展,到2014年、2015年,老城区的南城、西城范围再次换发出新的发展生机,而金坪镇的民营企业发展2015年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李庄镇前4年都保持低速发展,到2015年则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南溪区的南溪镇和罗龙镇“十二五”的5年民营企业发展都较快,前者年均新增超过100户,后者年均也超过40户,其余乡镇都是个位数增长,马家乡和大坪乡有3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宜宾县的柏溪镇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其余25个乡镇2011、2012、2013年连续3年民营企业发展都相对较慢,到2014、2015年也只 有喜捷镇、观音镇、泥溪乡、蕨溪乡、高场镇等少数乡镇发展较快。高县“十二五”时期民营企业增长保持两位数的只有符江、文江、月江、沙河等县城所在镇或人口大镇,一些较为偏远的乡镇如潆溪乡、趱滩乡则出现了多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的情况,“十二五”时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占乡镇总数的50%以上,2年未新增一户的有4个乡镇,3年未新增一户的有2个乡镇。珙县连续5年都保持民营企业两位数增长的只有巡场镇和珙泉镇,其余乡镇都在10户以下,有3个乡镇存在3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的情况,而上罗镇2014年、2015年则出现了两位数增长。江安县只有江安镇和阳春镇连续5年都保持民营企业两位数增长,其余16个乡镇“十二五”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均低于两位数,但只有大井镇、大妙乡、迎安镇和蟠龙乡出现了1年未新增民营企业的情况,乡镇民营企业发展相对均衡。长宁县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只有一个长宁镇,2015年该县的铜鼓乡、硐底镇、古河镇、下长镇、双河镇、富兴乡、梅硐镇、竹海镇、铜锣乡民营企业发展较快,都在10户以上。筠连县的筠连镇和巡司镇民营企业发展较好,其余乡镇除个别年份和个别乡镇,均呈个位数发展趋势,其联合乡有4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且联合乡仅2012年新增了一户。兴文县只有古宋镇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僰王山镇也发展较快,但2013年也仅新增8户民营企业,太平镇、大河苗族乡和麒麟苗族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相对较快。屏山县除屏山镇之外,其余乡镇民营企业发展都较为缓慢,呈现波动式个位数增长。从2015年全市172个乡镇街道(部分街道未统计)统计排位来看,前10位的翠屏区占5席,南溪区、宜宾县、珙县、兴文县、长宁县各有1席,有10个乡镇没有实现民营企业新增,13个乡镇各新增1户,18个乡镇各新增2户,这些乡镇由于没有国有企业,加上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对镇乡经济刺激和拉动严重不足。
2015年***2002***000户户新新新户户户户户以以增增21增以以以以以上上户户上上上上上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1005215300000新新0户户户户户户户增增新以以以以以以以21增上上上上上上上户户
(二)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需改善。除江安县、长宁县之外,其余“两区六县”各在2014年、2015年已经报送企业报告的数据库中,随机抽选了20户。而江安县、长宁县则分别抽取的是11户和10户。总体来看,381户企业在2014年、2015年的生产经营并不理想,企业的营利能力较差,对国家的税收贡献相对较小,相当一部分企业是0纳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没有大的纳税贡献,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却十分旺盛,8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存有债务,有的企业甚至有较高债务,企业的偿债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014年161412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31
2015年161412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三)吸纳就业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据工商总局有关测算数据显示,企业户均吸纳就业能力为12.6人,个体户为2.6人,从宜宾市“两区八县”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户均就业情况看,大多低于全国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个体户户均吸纳就业低于2人,也说明个体户发展壮大面临困难,尽管存在大量家庭式经营个体户,但大多个体户营利能力并不强,经营所属行业、所处区域、人流量等对个体户生产经营影响极大,市区和县城所在地个体户营利能力相对较强。
12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民营个体兴 33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四)民营企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十二五”期间,宜宾市“两区八县”民营企业呈现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明显特征,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对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等具有较强市场拓展能力产业体系构建形成制约,工业领域的构链、补链步伐相对缓慢。同时,各区县“十二五”时期三大产业总体呈现向前发展趋势,但也有部分区县产业发展波动较大,需进行深刻剖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措施。
第一产业***2001501005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第二产业***2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36
第三产业***08006004002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三、加快宜宾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抓好民营经济工作。根据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每年年底统一发布民营企业新增前10强的乡镇街道名单,由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并确定新增民营企业最靠后的10个乡镇,由乡镇党委政府提出经济发展整改提升方案,连续3年名列靠后的乡镇,提请有关部门落实具体责任。同时,每年评选出民营经济环境最优乡镇10个,即使属于0增长乡镇,只要党委政府积极作为,民营经济主体满意,民营经济主体纳税能力、营利能力、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和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良好,就可在末位追责中予以免责。
(二)强化民营经济工作经验总结。从“十二五”各区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看,尽管民营经济主体受城镇化等的影响较深、较大,但是仍然有很多乡镇、一些区县的发展经验值得总结。比如李庄镇2015年民营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李庄古镇景区改造和经济区位优势的提升,增加了创业吸引力和吸附力。而珙县上罗镇民营企业的加快发展,也与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兴文县麒麟苗族乡的快速发展,则是该乡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结果。2015年,长宁县有多个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实现两位数增长,其背后肯定也有刺激因素。总体来说,一个县或区、乡镇的民营经济要发展,除了城镇化、新区发展等因素,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因素,迫切需要加强总结,从战略规划的角度做好不同要素、不同刺激因素的筹备、推进,以确保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刺激发展。
(三)健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对很多远离市区和远离城区的乡镇来说,民营企业广告成本、物流成本都比城区高,这就是为什么离城市越近就发展越好,而翠屏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对于那些偏远的乡镇,市县政府应该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重点要在广告宣传和物流上给予财政补贴,并在人才培养上给予倾斜性支持,逐步拉动这些靠后乡镇也加快发展。同时,也要打破传统的
资金划拨方式,避免出现“找项目用钱”的现象出现,实实在在发生的广告宣传和物流费用才给予补贴,不再实行年初定额划拨制度,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落实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属地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抓好民营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民营经济主体新增、产业发展、转型发展、纳税、营利能力提升、吸纳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等关键指标应纳入绩效考核,每年年终乡镇党委政府应形成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县区党委政府应综合形成县域民营经济工作报告,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应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对抓民营经济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予以嘉奖或立功。同时,要进一步壮大各基层工商所,加大编制和经费保障力度,配强配齐人员,切实抓好装备、交通车辆的保障,以满足当前一个时期协助各乡镇党委政府抓好民营经济工作的迫切需要。
(五)强化民营经济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民营经济涉及三大产业、各个行业、诸多领域、所有区县和乡镇,要形成定期分析研究的工作机制,只有把短板找到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宜宾市范围内的注册资本、从业人数、纳税、资产、利润、融资等数据信息必须实现适时共享,从市委市政府层面打破数据综合利用的部门、条块壁垒,将这些重要的数据信息与民营经济实体发展进行
关联,以便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第一手参考资料。要在“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建立各区县、较大乡镇街道一年重点支持一户新增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一步一个脚印,把真正有潜力的企业扶上马送一程,逐步构建起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
关于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研究
2016年是“十三五”决胜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稳定增长被放在了经济工作首位,而向壮大市场主体要增量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015年,宜宾市新增市场主体29897户,工作日均新增119.11户,保持较高较快发展水平,创业潜力有效释放。但也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发展不优、重点
发展不突出的特点,亟待从市场主体发展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研判,以为今后一个时期市场主体的增量壮大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优化发展途径。
一、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一)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据简单查询统计,2015年,宜宾市新增市场主体29897户,工作日均新增119.11户。其中新增公司制市场主体4610户(含分公司),分公司65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36户,合伙企业34户,个人独资企业1135户,个体户23359户,企业集团13户,外商投资企业1户,外商投资企分支机构9户,其他市场主体13户。
市场主体按主体类型区分577361***9个体户公司个人独农民专其他
(二)市场主体投资趋于理性。经过2014年一年注册资本认缴制的适应后,2015年全市市场主体投资逐渐趋于理性,经综合查询统计,2014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2085户,注册资本(资金)2953240万元,户均133.72万元;2015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0429户,无论是简单查询还是综合查询数据,市场主体数量都明显高于2014年,但2015年注册资本
41(资金)为2864447万元,户均94.14万元。按简单查询统计,2015年注册资本(资金)50万元以上市场主体5274户,100万元以上3535户,500万元以上1252户,1000万元以上528户,5000万元以上92户,1亿元以上39户。而2014年,5000万元以上市场主体为102户,1亿元以上38户。
市场主体按注册资本区分***742462350万50万100万500万10005000
(三)市场主体出生率平稳。在2015年新增的29897户市场主体中,按月统计,1月新增1982户,2月933户,3月2247户,4月2810户,5月2697户,6月2867户,7月2836户,8月2598户,9月2285户,10月2407户,11月3146户,12月3089户,除春节前后受房屋租赁、风俗习惯等影响之外,其余月份市场主体出生率总体保持平稳,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主体内部存在着自我调整、修复、优化的调节系统。
市场主体月均出生情况***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四)市场主体发展与地域经济发展趋同。按行政区划和登记口径统计,在2015年新增的29897户市场主体中,翠屏区7743户,占总数的25.9%,南溪区2257户,宜宾县4410户,高县2014户,珙县2124户,江安县2702户,长宁县2158户,筠连县2341户,兴文县1623户,屏山县1575户,临港开发区790户,竹海57户,市工商局登记新增103户。
市场主体按行政区划分***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
二、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一)生产经营形式相对滞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公司是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最为完善、健全的一种市场主体类型,而在29897户市场主体中,公司3947户(不含分公司),占13.2%,表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形式相对滞后。但公司(含分公司)占企业类型市场主体的70.71%,也表明如果要成立企业,过半数的人都会首选公司。在3947户公司中,翠屏区1802户,占总数的45.65%,这一比例高于该区占全市市场主体25.9%的比例,表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条件对企业发展形态影响较深,而公司占该区市场主体的23.27%;南溪区公司262户,占该区市场主体的11.61%;宜宾县363户,占8.23%;筠连县159户,占6.79%;江
安县162户,占6%;珙县159户,占7.49%;高县168户,占8.34%;长宁县255户,占11.82%;兴文县197户,占12.14%;屏山县131户,占8.32%;临港195户,占24.68%;竹海4户,占7.02%。从翠屏区、临港两组数据占比可以看出,区位优势、城镇化规模对市场主体发展产生直接作用。
各区县公司数量2000***0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 45 公司占本地区市场主体比重302520151050区区县县县县县县县县港临屏溪宾连安宁文珙高山翠南宜筠江长兴屏竹海
(二)乡镇发展极不平衡。以公司制企业主体为例,由于经济户口简单查询统计和综合查询统计的差异,此处分析调查公司为3985户,与简单查询统计得出的3947户公司多出38户。据不完全统计,在翠屏区1755户公司中,南广镇38户,李庄镇13户,菜坝镇23户,赵场镇7户(不含西区片),金坪镇8户,象鼻镇54户,高店镇3户,沙坪镇3户,牟坪镇2户,李端镇4户,宋家乡9户,明威乡3户,凉姜乡2户,邱场乡9户,思坡乡8户,宗场乡12户,其余1557户公司主要集中在城区;长宁县250户公司覆盖全县16个乡镇,但有2个乡未新增1户公司制市场主体,其中长宁县长宁镇就有180户,其余乡镇户均不足5户;宜宾县326户公司覆盖全县24个乡镇,有2个乡镇为0,其中柏溪镇超过210户,其余乡镇平均约为5户;南溪区237户公司覆盖全区10个乡镇、街道,另有5个乡镇未新增1户公司;高县168户公司覆盖全县18个乡镇,有一个乡镇为0户,其中新县城庆符镇和老县城文江镇分别为90户、34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3户;珙县159户公司覆盖全县8个乡
镇,有9个乡镇为0户,其中珙县巡场镇126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5户;江安县164户公司覆盖全县15个乡镇,有3个乡镇为0户,其中江安县江安镇110户;筠连县159户公司覆盖全县12个乡镇,有6个乡镇为0户,其中筠连县筠连镇119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4户;屏山县134户公司覆盖全县13个乡镇,有2个乡镇为0户,其中屏山县屏山镇90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4户;兴文县195户公司覆盖全县15个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古宋镇120余户。总体来说哦,在乡镇、街道一级,目前宜宾市有70%的乡镇市场主体发展缓慢,实体经济并不发达,返乡人员就近创业就业仍然困难。
各区县0户公司乡镇数量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筠连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兴文县屏山县
(三)农业主体发展缓慢。在综合查询统计的73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宜宾县185户,长宁县54户,南溪区23户,翠屏区107户,兴文县72户,屏山县105户,江安县53户,筠连县51户,珙县52户,高县50户,凸显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还不深,特别是很多偏远的村社还主要是农业生产而没有上升到农业经济的高度。而综合查询得到的1093
户个人独资企业则也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农村等地,且有572户都属于家庭农场或家庭养殖场,一定程度上表明农业经济单打独斗现象还较为普遍,市场经营理念和竞争力水平十分低下。在综合查询统计的94户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城镇77户,农村只有17户。
各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200150100500
(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区域差异大。在综合查询统计的94户50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资金)的企业中,翠屏区33户,南溪区11户,宜宾县14户,长宁县9户,江安县9户,高县2户,珙县1户,筠连县1户,屏山县3户,兴文县4户,临港7户。而在39户1亿元以上注册资本(资金)的企业中,翠屏区17户,南溪区5户,宜宾县6户,长宁县4户,江安县3户,高县1户,珙县0户,筠连县0户,屏山县0户,兴文县0户,临港3户。2015年,全市新增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含集团公司分公司)38户,其中完全属于企业集团的14户,集团公司12户,48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兴文县14户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在部分区县,其中翠屏区7户,宜宾县3户,高县2户,屏山县、长宁县各1户。在一些地方,新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相对滞后,不利于形成独特、强势的区域经济竞争力。
各区县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情况35302520151050珙县高县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筠连县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屏山县临港注册资本500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亿-5
(五)新增高科技高技术市场主体偏少。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一行业大类为例,在其39项行业小类中,随机查询统计几类行业小类发现,属于完全意义上的高科技高技术市场主体偏少。如专业技术服务有10户市场主体,但属于完全意义上专业技术服务的只有3户;专业设计服务5户,也多是城市园林设计、室内设计之类;工程技术研究和实验发展7户,多是工程设计;农业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10户,只有一半有技术研究项目范围;医学研究和实验发展1户为咨询服务类;自然科
学研究和实验发展则为0户;从事科技中介服务的也只有3户。相对来说,在软件设计开发这一大类中,软件开发小类就有42户,但面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本土软件开发企业要想有大的作为,十分困难。
三、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工程的建议
(一)要将发展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工作重要抓手。2016年,中央确定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经济发展思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全市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是大的趋势,为了全面适应结构性改革需求,宜宾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稳定增长调结构、改革创新促转型”的总体工作要求。实际上,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市场主体的结构性调整,是对市场主体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的优化,各区县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发展市场主体,要将发展市场主体作为抓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新增市场主体增量和提质工作,同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对已经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常态化发展趋势的市场主体也要加大提质力度,强化结构性优化。各产业规划、行业规划、招商引资等工作,也要用市场主体落地生根的数据来说话、量化,真正做强市场经济硬支撑。
(二)要将优化市场主体发展机制作为工作切入点。各区县要以原有市场主体为基础,同时抓好对新增市场主体的培育,区县党委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应结合本地新增市场主体情况,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从事前规划引导、事中加大扶持和事后积极指导等全过程介入方式,加大对新增市场主体的引导、扶持和培育力度,打破原有长期盯着本地固有几户企业的做法,强化对新生力量、新鲜血液的关注,让新增市场主体出生后活得下来、能走路、长得大。要改进联系企业考核方式,对有问题不了解、不反映,能够帮助协调解决困难而不解决的,实行经济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强化务实高效领导干部作风打造。
(三)要将发展乡镇市场主体作为未来工作突破口。目前,宜宾市乡镇市场主体发展还较为薄弱,市场主体发展水平与农村道路等基础设
第三篇:《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的总称。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和特点,因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性。各经济区域均把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农村经济区域化的共同特点是,集聚产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强统一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强区际联合,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统筹管理,推进社会信息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农业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发展阶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将有限资源实现最佳配置的体现,也是农村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生产的区域化,有益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和指导;有益于“品种、知识、科技”三大更新工程;产品易集中收购和销售;容易实现效益农业致富农民,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农村经济区域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综合易县的自然地域、农村经济现状和农业产业化情况,将易县农村经济划分成八大农业资源产业经济区。依据各区资源产业经济特点,进行产业定位,分区发展。
一平原农牧资源产业区(Ⅰ):位于易县东部山前平原,总面积300.1km2,涉及易州、高陌、凌云册、塘湖、裴山、高村7乡镇,119个村,45862户,160966人。具有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水资源开采便利、粮油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特点。
1.产业特点:农牧产业占主导优势。本区是全县的粮油主产区,粮油产量分别占全县总量的55%、60%;也是供应县城居民消费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量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44%;全县的肉牛育肥、良种肉牛繁育、秸秆养羊示范和瘦肉型猪基地均分布在本区。粮油和养殖生产在全县农业中占有突出位置。
2.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耕地和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菜种植与畜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实施以“三元”种植模式为特征的结构调整方案,形成以农养畜、以畜促农、多业互补互促良性循环的农牧产业区,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成为北京农副产品(蔬菜、畜产品)的直供基地。
3.区域发展措施:①龙头建设。重点扶持塘湖肉牛产品加工、正四方牧公司、广源养猪场等项目。②优化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占地结构,改“二元”为“三元”种植结构,实现种植与养殖互补、效益共赢的产业链条。③强化水土资源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土地锐减势头;严格控制水资源污染;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增加科技投入。重点推广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农业常规技术,提高科技含量。⑤适度规模养殖。采取公司加农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路子,家家参与产业化经营,形成千万个小家与大产业互动的局面。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健全防雹、人工降雨体系。做好灾害预报预警机制,提高应变能力,为农业产业化“保驾护航”。⑦发展乡镇工业。重点建设舍龙城花岗岩开发、天然板材工业园区、康元林木科技有限公司和亚林板业有限公司等项目,继续完善良村铸造和桥头三类建材工业小区建设。
二平原丘陵传统工艺手工业产业区(Ⅱ):位于易县东南部,总面积44.9km2。涉及尉都、凌云册和裴山三个乡镇,19个村,7908户,28545人。区内农业气候适宜,土地条件较好,拥有砚石矿特色资源,以此构筑了易水古砚的产业基础。
1.产业特点:①鞋垫产业已成规模。东庄鞋垫加工产业起步早,是在市场引导下,由农民自发参与兴起的。从业人员之多,生产规模之大,销售范围之广,已占领东北、西南等国内市场,还远销俄罗斯等国。东庄鞋垫产业现已辐射到了塘湖、凌云册、裴山等乡镇村,形成了名副其实、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经济。②易水古砚久负盛誉。易水古砚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世人青睐。生产历史之久且久负盛誉。已形成了石料开采、雕刻、销售为一体的采、加、销产业体系。产品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大中城市。制砚产业已呈现出越做越强之势。鞋垫、砚台的年产值占全区非农总值的40~50%,由此使农民增收104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9.1%。
2.发展目标:以鞋垫、砚台产业为支撑,以其品牌效应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健全服务组织为保障,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冲出国门打入世界,把该区建成带动全县农村经济的传统手工艺特色经济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健全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管理。成立县、乡、村三级砚台、鞋垫产业协会,对资源、产品、市场价格等进行统一管理,完善营销网络;成立专业合作经济实体,有效解决单家独户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各自为战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的松散状态,提高产业整体的凝聚力。②培育龙头企。以“龙头企业加小作坊或农户”的形式进行产业化生产,规范加工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业活力。③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以生产精品为主流的产业发展策略,以精品创品牌,以精品占领市场,以精品创高效益,使精品成为整体产业内部活力的动力源。④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砚石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也是易水古砚产业的基石,应给予特别珍惜。统一规划,科学开采,杜绝资源浪费。⑤加强宣传。尤其要加大对我国南部大中城市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把产品信息推向全国和全世界,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以此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 丘陵林果旅游资源产业区(Ⅲ):位于易县最南端,总面积160.2km2,涉及独乐、山北、塘湖、管头四个乡镇,43个村、12987户,45549人。山区、丘陵、平原俱全,具有土地类型的多样性。林业、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有省级狼牙山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森林公园。
1.产业特点:①林果业是该区的特色产业。以生产水李为主的设施林果在独乐乡已悄然兴起,人均果树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0%来自林果业。独乐乡已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林果专业乡。果品总产量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近20%。②旅游业系该区的第二主导产业。借助狼牙山国家级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旅游景点的机遇,区内旅游业呈日趋火热之势。2003年旅游业给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2.发展目标:依托县校、乡校联合,实施科教兴乡、兴区域产业战略,不断提升林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冲破营销瓶颈创新品牌,实现林果生产品牌化、旅游资源配置功能化、蔬菜生产产业化、生产经营标准化,把该区建成全县林果产业的领头羊、旅游产业的生力军。
3.区域发展措施:①创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狼牙山果脯厂,谋划柿果储藏、加工企业和地膜芸豆深加工企业。②打造知名品牌。集中精力从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全力打造1至2个品牌,以精品取胜,使产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高知名度的品牌。③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标准,尽快出台适合易县操作性强的可执行标准,并付诸实施。以全面提升林果产品质量。④加强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狼牙山果品批发市场,扩大场地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岭东和石家统果品产地市场,作为狼牙山市场的延伸。⑤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农家游质量。重点建设索道、道路、绿化、环保设施、餐饮购物服务等配套设施。规范颇具农家特色的农家游,以增加旅游品种,弥补区内服务设施之不足,提高旅游区的整体功能。
四 丘陵牧业杂粮产业区(Ⅳ):位于易县丘陵地带,总面积546.4km2,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涉及高村、裴山、塘湖、白马、流井等10个乡镇,119个村、32521户,111572人。具有适于旱作种植较大面积的旱地,气象条件适宜,土壤环境条件好,饲草资源丰富等资源特点。<?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产业特点:①小杂粮产业已渐起步。该区是全县小杂粮生产的集中区域,小杂粮产量占全县小杂粮总量的47%,其中甘薯占全县总量的34.2%。区内建有谷子、甘薯和旱作农业精品示范园。已形成全县甘薯和谷子两大生产基地。②畜牧生产初具规模。牛、猪、羊饲养量分别占全县饲养量的25~26%,家禽占22%。区内建有百泉养牛、养羊精品示范园,瘦肉型猪场2个,家禽养殖场16个,家禽存栏18490只。
2.发展目标:抓龙头带基地,抓示范创品牌;抓生态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抓服务组织建设,促产业协调发展。将小杂粮纳入产业化轨道,创具有绿色认证标志的小杂粮品牌。发展草业,挖潜秸秆潜力,以草促畜,实现种植与畜牧产业互促互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发展措施:①提高小杂粮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成立小杂粮专业协会,对小杂粮生产进行协调、指导,确保小杂粮生产有依托,加工有方向,销售有目标。②强化小杂粮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增加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着力发展绿色、有机小杂粮。谋划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包装增值,提升档次,创出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③发展草业,恢复草场植被。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改良草场6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
五 丘陵林渔游资源产业区(Ⅴ):位于易县中心地带,介于丘陵与浅山过渡区域。总面积218.3km2,涉及梁格庄、西陵、大龙华、安格庄4乡镇,40村、10404户,35874人。具有山地和丘陵双重地理特点。蓄积着全县95%以上可养水面资源。.有以山水为景的南湖和龙湖、以生态景兼道教文化的云蒙山、科教兴村的柴厂华夏第一村和最具近代文化特色的清西陵等。集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是全县旅游功能较完善、旅游品种最多的区域。
1.产业特点:①统揽全县水产养殖于一区。渔业是本区的优势产业。全县水产养殖95%的资源和产量均出自本区,渔业产值占该区农业总产值25.6%,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92.6%。②旅游业蓬勃发展。该区旅游业堪称全县旅游业的“龙头”。景点多,品牌多,功能较完善,旅游直接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81.2%,综合收益占91.4%。
2.发展目标: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挖潜水面资源潜力,提高水产养殖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产出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整体功能。把该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水产丰富、风光秀丽的水产之乡和旅游胜地。
3.区域发展措施:①发展林草,改善生态。景点周围适度发展观赏树种和经济林种;景区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保土固沙;配合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保护项目,改良草场,为发展牧渔业奠定物质基础。②改造中低产水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发不同水层资源发展立体养殖;科学施肥,提高水面肥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水产品科技含量;适度发展网箱养殖,以其高投入获取高产出、高回报;完善经营机制,培育加工企业,使渔业生产纳入产业化轨道。③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整体功能。加强休闲度假、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龙湖碧枫斩度假村、南湖旅游综合开发和中义村度假村等项目。④加大宣传力度,创旅游品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多渠道、多方位 地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创旅游品牌,以此推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 浅山林牧矿资源综合产业区(Ⅵ):位于易县西南部,总面积721.8km2,全为山地。涉及管头、七峪、甘河净、坡仓、乔家河、良岗等9乡镇,74个村、13157户,42404人。区内局部小气候明显,林、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泛。<?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产业特点:①林业生产的突出位置。该区是全县林业生产的重点区域之一。干果产量占全县总量的23.9%,其中板栗占60%,花椒占54.65%。有林面积位居各区之首,占全县的27.6%。②畜牧业是实施易县“西繁东育”战略的仔畜繁殖区,每年为东部平原区域提供大量仔畜。畜牧业产值占全区总值的42.6%。③矿产建材业发展迅速。金矿、铁矿采炼和花岗岩大理石开采加工发展迅速。有各类开采加工企业140家,从业人员3010人,产值达到28200万元,占非农总产值的52.1%。
2.发展目标:以植树种草、改善生态为基础,以发展畜牧、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为着眼点;以发展矿产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区域经济为目标,建成易县西部生态环境良好、牧业生产兴旺、矿产业发达的林、牧、矿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植树种草,改善生态。植树造林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飞播与人工造林、水保与经济林三个结合。搞好退耕还林,确实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改良草场,尽快提高植被覆盖度。②丰富山区绿色土特产品生产。柴鸡生产推广以放牧为主及相配套的饲养技术,提高肉蛋的“野味”,迎合消费者心理,满足市场需求。干果生产要扩大栽培数量,加强对现有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果树的技术管理,提高干果的总体规模和效益。③划区轮牧,科学管理。以村为单位,将牧场划分成若干个放牧区,实行轮封轮放。倡导舍饲圈养,减轻对草场的践踏和压力。④规范开采行为。严格“矿产法”,打击无证采矿、越权越界等违法行为,对矿山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⑤优化资源配置。引入专业勘探队、投资商、项目与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与环境,实行集约化经营;抓综合治理,尾矿回填和矿区绿化,实现开发与治理同步。
七 浅山林牧矿电游资源综合产业区(Ⅶ):位于县城西北边界地带,总面积470.26km2,全为山地。涉及紫荆关、南城司、大龙华3乡镇,50个村,10878户,33968人。区内气候温凉,林牧和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独一无二,旅游资源特色明显。
1.产业特点:①林牧业是该区的基础产业,其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46.5%。②矿产业发展迅速,建筑砂、黄金、大理石、铁粉、麦饭石等生产均占据全县矿产业的半壁江山。年产值15190万元,占本区非农业总值的51.3%。③小水电已成为全县水电事业的支撑,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④旅游是近年来形成的一个朝阳产业。以紫荆关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景点的开发已初见成效。与清西陵景区相呼应,对全县旅游业产生了良好的互补作用。
2.发展目标:立足资源,放眼市场,抓招商引资,促地方经济。以矿产采加和荒山拍卖为突破口,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起点,以旅游开发为后劲,把该区建成林牧同进、矿电并举、旅游互动的林、牧、矿、电、游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加强科技培训,普及农业常规技术,并改善提高农民对合理开发农业资源的认知能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②发展绿色农业。改善土壤环境和理化性状,保持水、肥、气、热因素协调。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使绿色成为农业的主调。③林牧资源协调利用。科学实施封山育林,保护天然植物;加大人工造林,加速荒山绿化。牧业实施划区轮牧,以草定畜,适度舍饲,永续利用,实现林牧并进。④培育龙头企业。扶植南城司杏仁加工厂,谋划小杂粮、干果、柴鸡蛋等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矿业重点建设紫荆关东明石材开发、国际博览厅、胜利村铁矿厂等项目。⑤整合矿产资源,优化开采结构,提高开采技术含量。做好环境监管,采用适用的环保技术,确保开发治理同步、经济与生态共存。⑥增加投入,加快水电、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紫荆关六级水电站、胶东口水电站和琵琶台水电站建设。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注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绿色纯天然产品等,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八 深山林牧生态旅游产业区(Ⅷ):位于县城西北部边界,面积71.5km,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全为山地。涉及蔡家峪一个乡,5村,898户,2482人。区内气候凉爽,环境宜人,林牧资源丰富,有颇具生态特色的旅游资源。
1.产业特点:①林牧业是该区的主导产业。林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7.5%。林业既为本区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全县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基地,生态西北大门的守护者。畜牧业,人均肉类总产量183kg,居全县之首。人均畜牧业产值1011元,接近一区水平。也是全县獭兔养殖基地。②土豆产业已渐起步。马圈子土豆种植颇具特色,个大、淀粉丰富,面甜适中,口感颇佳,深受市场亲睐,是当地的优势品种。③生态旅游迈出可喜的一步。已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整合,修路改善了交通条件,来此旅游的人数逐渐多了起来。2003年旅游收入25万元。
2.发展目标:以生态建设为着眼点,以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杠杆,以致富农民为目标,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奠基、绿色生产搭台、旅游开发唱戏”的发展战略,把该区建成林牧生产无害化、生态环境优良化、旅游产业特色化的林牧生态旅游第一区。
3.区域发展措施:①着力林业建设,提高生态质量。封山育林,兼顾人工林。注重立体布局,山上用材、防护林,山脚栽培经济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严格林木管理,改造低质林,确保林木蓄积“长”大于“消”。②加强牧业管理。科学规划草场,封育近山草场,开发远山草场,鼓励舍饲圈养,积极改良草场,增加牧草总量。③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民对绿色有机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改善立地条件,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产出量,以充分发挥自然地域优势。④培育龙头企业。注重对小杂粮、土豆初深加工、林果贮藏包装等骨干企业的培育,组建农副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化宣传,突出生态特色。统筹发展旅观光农园、森林旅游、民宿农庄等多种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文化,提高旅游品位。建立旅游服务站,健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成为生态观光旅游的乐园。
中财精品网,精品资料共享、交换、下载
http://www.teniu.cc
第四篇: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23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交通运输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具有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交通运输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科学研究等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与管理技术
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及公路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理论与方法,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需求管理,城市交通GIS和ITS的应用,交通仿真模拟技术应用等。
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交通运输发展政策及模式。
3、交通安全工程
主要研究道路运输方式的安全特性,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管理、设计、规划和评价,交通安全检测与事故诊断技术,交通事故模拟分析,安全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推广与应用,交通减灾与防灾的理论与方法等。
4、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研究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枢纽总图设计及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调,各种港站设计、港站作业能力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或半年),在职硕士生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学分要求: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2学分实践性环节)。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
1、学位课
公共基础学位课(7学分)
(1)自然辨证法2学分
(2)第一外国语5学分
基础理论学位课(选≥5学分)
(1)矩阵论3
(2)应用数理统计
(3)数学建模与算法3
(4)高等运筹学3
(5)模糊数学
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位课(选≥6学分)
(1)交通工程学理论2
(2)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2
(3)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2
(4)交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5)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2
(6)交通系统仿真技术2
(7)交通运输经济理论22、选修课(约选12学分)
(1)智能交通系统2
(2)交通需求管理2
(3)城市交通网络分析2
(4)交通环境工程
(5)交通流理论2
(6)道路交通控制工程2
(7)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2
(8)高速公路导论
(9)智能交通系统2
(10)城市规划原理2
(11)公路网规划2
(12)交通运输工程专论2
(13)交通系统工程2
(14)交通可持续发展导论1
(15)交通工程设计2
(16)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2
(17)车流组织理论与方法2
(18)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2
(19)工程经济学2
(20)道路绿地景观2
(21)工程计算机应用2
2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1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2(22)学术研讨(必选)1学分
(23)文献检索与利用1学分
(24)第二外国语2学分
(25)道路线形分析与设计2学分
3.学位课程说明:
(1)交通工程学理论
主要讲述交通工程学的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包括道路交通工程学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交通流参数、交通特性分析、驾驶员行为特性、跟弛理论、连续流模型、宏观交通流模型、交通影响模型和交叉口理论等内容。
(2)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讲述交通规划引论、交通调查理论与模型、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非集计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平衡交通分配模型的扩展、组合模型、交通需求快速预测模型、动态交通分析模型、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基本思路、指标、方法等。
(3)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
该课程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公共电汽车、城市轨道、出租汽车、公共交通枢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与技术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的票制与票价、城市公共交通法规、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及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
(4)交通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主要讲述交通系统安全规划的基本原理,交通系统安全规划方法,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可靠性分析,综合交通安全评价,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计算机管理系统,交通安全规划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方法。
(5)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讲述交通枢纽及规划设计的概念及新理念、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交通枢纽设计的主要内容、铁路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水运枢纽、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方法及具体案例分析等(以公路和城市交通枢纽为主)。
(6)交通系统仿真技术
主要讲述交通运输系统仿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全面介绍国外交通系统仿真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交通仿真的关键技术和具体应用,掌握交通系统仿真中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估的技术及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7)交通运输经济理论
主要介绍交通运输行业的性质及其生产特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交通运输成本构成及其计算,交通运输服务价格的形成,交通运输市场的运行与管制,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政策,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中的经济问题。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应加强硕士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导师和有关学科组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时事政策学习、形势教育、公益劳动和文体等活动。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按每一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
定出培养计划。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采取导师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的基本方式,在指导方面可采取导师负责指导或以导师为主的小组指导等方式。硕士生以自学为主,导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本学科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或生产实践、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或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及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记1个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研究生必修学术研讨课,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或讲座,并写出研讨报告。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业务考核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本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考核由学科组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考核组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其他各项要求,经考试合格(每门课程成绩及格,学位课程成绩总平均达70分以上)和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在论文工作阶段,研究生应认真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路线和方法,并在中期考核合格、修完研究生课程半年内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应努力结合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开展理论论证、实验验证,总结分析研究数据,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工程技术和知识创造有所贡献。
学位论文依次包括如下内容:封面、题目、扉页、摘要(中、英文)、目录、引言或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论文应着重叙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成果,并加以分析讨论。对于科学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或实验验证。对选用的研究方法,要加以严谨的论证。引用别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利用他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以附注。论文立题及主要论点要正确,应有新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参加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篇: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西部地区经济与东中、部的差距逐渐增大。因此,我国政府做出了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开发战略,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既带来了发展的大机会,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就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的发展现状、条件和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将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西部地区是指包括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四川、重庆、内蒙古、广西(市、区)这一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多民族聚集的广大地区[①].总面积占全国的56、8%,森林面积占全国的36%,水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2、3%,生物、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而人口只占全国的24、6%。全国65%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这里。这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的主要地区,也是生态条件较差而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同时,西部的一些地区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和文化传统。只是由于社会变迁、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以及近代以来生产力布局东移,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成为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分析
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
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资源在各个产业的合理配置,是扩大经济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产业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变化,经济就可以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否则就会延误经济的发展。此外,比例关系失调的产业经济运行隐藏着大量低利用效率的资源,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进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
西部地区一直被认为是资本匮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长时期走的是资源开发为主的道路。随着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这种以资源禀赋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化战略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相对过剩阶段,由此,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大为减弱。
有资料表明,面积占全国56%,人口占全国23%的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东部地区的40%,这种一低一高的差距还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要实现西部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东西部协调平衡发展。其产业结构必须调整和优化,必须善于从过度资源依赖中走出来,寻求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环境
1、当代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势。
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或时代,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背景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时代有不同的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是一定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的综合表现。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从两条路径同时推进的,一是新兴的知识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
构高级化。各国都加大了对科研和开发的投入,注重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用新知识和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了提高传统产业约生产效率,近几十年来,各国都致力于把成熟化的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从而提升传统产业结构的技术层次。如美国运用计算机
技术改造钢铁行业的设计和制造系统,实现了现场操作的自动化控制。日本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装备批发零售业,提高了流通业的生产率等等。
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主要表现为主导产业的更替周期缩短,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趋势告诉我们,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再不加快步伐,我们将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的后面。
2、西部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全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农业经济形态占有相当比重、工业经济形态还不成熟,知识经济形态在总体上初见端倪的状态。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我们要面临着农业和工业初步现代化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诸如资本技术等要素紧缺、经济结构调整的剧烈波动、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失业人口快速增长等大量经济发展问题,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产业高新技术化加快、信息网络化和社会化普及等等后工业社会或者知识经济社会形态国家常见的现代经济现象。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既要适应当代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势,也要与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步。特别是目前中国正面临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都需要大调整的新时期,在未来若干年内,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将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不应仅仅拘泥于上游产业,还应注重产业升级,积极发展下游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比较优势出发,着力构建有竞争优势的地区特色经济,以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既要适应当代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势,也要与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步。特别是目前中国正面临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都需要大调整的新时期,在未来若干年内,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将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西部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不应仅仅拘泥于上游产业,还应注重产业升级,积极发展下游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环境。
首先,产业结构变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现代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整合产业结构。
其次,西部开发是在“相对过剩经济”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相对过剩时期,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市场过剩的状况也不断地向能源以及其他资源产品延伸,对以资源型产业为特征的西部经济形成极大的冲击。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整结构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扩大需求的重头戏。须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才能为西部稀缺要素的流入创造条件。在西部塑造一个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生活质量较高的地区形象,对于吸引外部企业落户西部是十分重要的。
4、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陆续采取一系列具体运行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由于政策过于分散化,导致了产业集中度的偏低。一方面,国有企业结构不合理,分布分散,政府在支持力度上往往是面面俱到,难以实现集中。另一方面,受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影响,对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政策支持不集中,导致主导产业的投资达不到最佳规模。此外,产业促进政策与体制改革配合不佳,使产业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使产业政策发挥显著作用,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微观经济体制――企业制度与之相配合三政策建议
1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也是目前最为紧迫的环节。建立健全市场法律体系,包括建立市场主体和中介法律制度、产权法律制度、市场交易法律制度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加强对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的解释工作,增强透明度,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市场主体对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的监督作用,约束地方政府行为,建立“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提高政府承诺可信度,做好市场的“守夜人”。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为市场服务者和“指路人”的作用。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指导政策,引导当地企业进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色加工制造业,如特色农林牧业、农林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旅游及相关产业
加强西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新区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高新区发展的区域差异。在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中,西部地区仅占13个,且园区的建设质量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如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技术开发能力弱;园区内企业间缺乏内在产业关联机制,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集群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高新区也迎来了发展的良机。本文分别就西部高新区的发展现状、条件和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将为西部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发展现状及条件分析
总体水平不高发展势头强劲
从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报告所显示的创业企业数、从业人员、工业总产值、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出口创汇、净利润、上缴税收等指标看,西部13个高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均低于东部,差距较显著的是企业数、出口创汇、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4项指标,尤其是在出口创汇方面差距明显,说明西部高新区的外向性较弱。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名单中,西部地区仅有西安高新区一个在列,而东部有12个,中部有3个。虽然从数据来看,西部13个高新区处于明显的落后地位,但从发展趋势上看,西部高新区近几年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其总体发展态势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营业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出口创汇、上缴税额指标均高于全国高新区的平均增长水平。像包头、贵阳高新区及杨凌农业示范区等基数较小,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较大,显示了西部高新区发展的新特点。西部地区的整体科技实力较弱,但也有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城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 若干技术先进的产业。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大量投资奠定了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基础,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大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如核工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工业、通讯设备制造业、自动控制设备制造业、激光技术、新型复合材料等。此外,在西安、成都、绵阳等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多,科研能力强,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强势产业。因此,西部地区总体科研实力虽然较弱,但也有若干具有强大潜力的增长
发展思路探讨
重在培育地区经济增长点
西部高新区的发展在战略意义上具有特殊性西部地区发展高新区的重要意义在于培育地区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后续潜力。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培育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
效应的地区经济增长点,即加快大城市发展步伐,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城市间的差距。这些大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有赖于产业层次的提升,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彰显优势
西部高新区的发展应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彰显优势。
首先,在区域范围内重点扶持具有较强潜力的国家高新区建设,杜绝遍地开花的发展模式,应在经济实力较强、科研基础雄厚的城市重点建设一批国家高新区。
其次,高新区要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同级高新区间应形成产业类型的错位发展,避免产业同构,避免恶性竞争;不同等级的园区间应形成产业层次的合理分工,即国家高新区提高研发能力,重点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已建成的省市级高新区则着重进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与推广。
第三,发展强势产业,并形成独具规模和联动效应的专业产业链,如绵阳高新区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西安、宝鸡高新区则在先前强大的军工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军转民的改革,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昆明高新区借助于区域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进行生物医药工程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开发研究自上而下推进制度变革
制度的差异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根源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制度的发展,而非纯粹技术的发展。由于制度本身对于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发展高新区至关重要的一步棋就是制度革新。改善社会环境多渠道引进人才
西部高新区要重视多种途径的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结构。在引进人才方面。首先要延续地方文化生命力,培植人们的地方情感,改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留住本地人才;其次要提供颇具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和政策优惠,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进行创业;第三,要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将个人成果和奖金报酬直接挂钩,吸引具有较强技术水平的尖端人才,开展前沿产品及技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