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2012年晋江XX汽车人力资源规划案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12-627930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0 14:12: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2年晋江XX汽车人力资源规划案

2012年晋江xx汽车人力资源规划案

一、分解企业战略规划,预测企业发展路径

首先,“先天不足”。大部分企业由于人员规模、资金实力等因素的约束,导致在下列方面的“先天不足”。

一.人力资源管理力量问题。对大多数汽车销售4S店来说,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例如很多企业由经理办公室代管实行人事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少,一般不会超过2个;这种力量配备能够完成常规的人事管理职能就不错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基本没有可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问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一般不具备本专业必备的管理知识,经验上也比较欠缺;这就导致事务性工作比如档案管理、入职离职手续等开展尚可,管理层面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这也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先天不足”的表现之一。

三.企业管理者的主观因素。出于市场竞争的直接严厉,管理者更多关注业务层面的问题,投入到内部管理工作的精力很小;部分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在主观上也存在认识的误区,认为“攘外而不必安内”。

其次,缺乏科学适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而导致的各类问题。比较典型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管理模式层面,基于企业的现状,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基于何种工作模式开展?具体说,企业采用怎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其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能够较为充分地得到实行?

第二,操作层面问题,具体说有四大问题:

一.岗位体系管理与岗位界定不明晰的矛盾问题。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是岗位管理体系,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诸如招聘、薪酬管理、绩效管理都需要建立在岗位管理健全的基础上。而汽车行业中小企业由于人员较少,岗位的区分不是非常明晰,传统的大企业运用的岗位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在中小企业不是很适合。这样就产生了中小企业建立岗位管理体系与无法清晰界定岗位之间的矛盾。

二.低支付能力与薪酬管理的激励效果矛盾问题。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在现有的薪酬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激励的效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绩效管理科学性、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矛盾问题。很多大企业请咨询公司做好了绩效管理方案后却放在案头,下不了决心实施。原因无外乎绩效管理方案可能不适合于公司现状或者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小企业的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小企业实行绩效管理的关键。

四.人才吸引力低与人才获取矛盾问题。国内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低是众所周知的,从人才招聘会上各自展台前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来。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本文先对汽车行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后期将陆续进行操作层面的四大问题的探讨。我们先看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才能确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业务内容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再继续沿用过去传统的部门式人事专业管理模式,而应在决策层、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这种分工与协作的模式如何,对中小企业来说,取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第一,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职能部门及岗位的划分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细,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员少。在这种情况下,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工作交给几个人事干部是不成立的。这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员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的人力资源体系的设计上,比如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对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工作,主要是做好服务支持,以招聘工作为例,招聘工作的招募、选拔、录用等环节中,其中的关键——选拔环节应由各部门负责人把关,招募、录用等事务性工作由人事部门负责。第二,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们经常强调不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企业的事,非人力资源经理的管理者担负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由于中小企业人数少,部门负责人与员工关系相对于大企业更为紧密,因此,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多地借重各部门负责人的力量。

第三,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列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业务内容,但是人力资源部自身的力量可能无法承担这个人物,需要由企业决策层来主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部门负责人来协助。

基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小企业需要建立起一个在决策层、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科学分工协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开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企业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

这个模式基于上述的三个主体,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三力协作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三个主体根据不同的分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规划和指导、支持人力资源部门、部门负责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等基础业务,并协助各部门负责人做好招聘、考核、薪酬管理中的关键业务,和协助决策层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部门负责人负责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业务,并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等基础工作,协助决策层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具体说明如下:

一.“第一力”。指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由企业高层即决策层分工负责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本工作程序是: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人力资源战略决策——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执行与评价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中,决策层主要是做好人力资源战略决策,而此前的大量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工作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和各部门经理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最后一个步骤,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执行主要由部门经理负责,而对规划的评价则是在决策层的领导下,由三方共同完成。

二.“第二力”。部门经理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方面的关键业务环节,而其他非关键环节则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支持性服务。招聘工作的基本步骤是:招募——选拔——录用——评估,其中的关键环节——选拔环节应由部门负责人来负责,招募、录用环节应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服务,而招聘评估工作应由人力

资源部门与部门负责人共同展开。培训工作的基本步骤是:培训需求评估——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结果评估,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各岗位的员工培训需求评估,应由部门经理把关。同时,部门经理还要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培训结果,而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一般应由人力资源部门来组织。员工绩效管理工作的基本步骤是:绩效管理方法和标准的制定——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绩效考评——考绩结果反馈与改进。在这里,关键环节是绩效考评实施过程,这应由部门经理来把关,由他们来具体确定每位员工的考绩结果。另外,绩效计划、辅导、反馈也是由部门经理来负责,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配合,同时,部门经理还要与人力资源部门一起进行绩效管理方法与标准的制定。薪酬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确定与调整企业的薪酬制度与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支付方式以及确定每一位员工的薪酬数量。其中,确定每一员工的具体薪酬数量是薪酬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应由部门经理来掌握,而其他如薪酬制度与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支付方式的确定等其他工作,则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系统的服务。

三.“第三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岗位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等)和日常事务性人事管理工作。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这一环节的工作好坏关系其他业务能否规范进行。制定和不断调整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人事管理的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如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福利、人事统计、考勤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也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当然,如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协作配合部门经理的核心业务工作一样,部门经理也要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做好相应的配合,特别是在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这两项基本业务方法上,部门经理更应做好协作工作,甚至参与到工作中去。三力协作模式并不是中小企业所独有的,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需要三方的协作,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中小企业,主导作用更多表现在各部门负责人身上。

综上,笔者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三力协作模式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数量少、专业性弱的可行方法,三方的协作是中小企业全面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当然,更多的细节问题需要通过梳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来进行规范,更加明确地界定各方的职责权限及管理活动、信息的流转方向。

一、汽车4S店做大汽车用品是“主业”;

4S店应调整心态,找回利润核心,变更核心服务对象;

4S店从进入中国发展至今,都以汽车厂家马首是瞻,一切经营活动都在为汽车生产厂服务,完全靠汽车品牌吃饭。汽车4S店的经营状况的好坏,90%依赖于所经营的品牌,品牌好就赚钱,品牌不好就不赚钱;品牌有对口的新车上市,今年就好赚;没好车或定位不对,就没钱赚。很多4S店都以销售为中心来开展

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做生意也如此!4S店家家投资庞大,管理环节复杂,人力成本高,由于整个车市环境的影响,08年4S店普遍亏本卖车,这一现象再次凸显汽车经销商的弱势地位;尤以以下两个方面最让4S店头疼:其

一、全世界金融危机促使更多的厂家合并,厂家一合并,经销商面临从头到脚的调整,上到资金的增补(增加车型,自然需要多些提车的费用,因为经销店提车从来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销售人员的培训,内部工作系统的改变,财务细节的接纳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但凡此种种,4S店都无法左右自己。其

二、4S终端汽车销量在下降,市场价格部分失控,任务不完成拿不到厂家返利,运营成本不断上涨、厂家压库导致现金流减少,银行银根紧缩拿不到贷款,作为汽车流通环节最末端的汽车经销商(4S店)成了巨大压力下的“千斤

顶”。

09年是汽车4S店经营思路调整的元年,思路决定出路,一定要变!反思4S店建店之初的核心利润定位就是售后服务所带来的利润,用通常的“二八”比例来划分都不为过(售后利润占八)。但从0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使4S店政策重心转移到了汽车销售上(这与汽车厂家设定的销量返利政策有很大关系)。经过近两年阵痛,4S店高层很快发现,4S店的核心服务对象不是汽车厂家,而是4S店的消费者——车主,所以很多汽车4S 店,为了构筑自己的经营特色,或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或为了满足顾客一站式服务的要求,在原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纷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引进了汽车用品、改装用品进行销售。现阶段,国内很多4S店集团在进行大规模合并与收购,期待规模经营带来效益,有些集团还整合了汽车用品项目,进行整体管理,集中采购;有些目标销售都定在了一个亿以上,期望能创造5000万左右的收益,据我的经验,只要重视程度够,这些目标是很容易实现的。象广汇集团,庞大集团,建国集团等09年都有大动作;部分集团如深圳深业和深圳红彤在改装项目上已

获得收益。

内容导航:

二、4S店要用好手中的两张“牌”;

中国4S店有过一段非常好过的日子,“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车好卖时,汽车用品一直被汽车4S店所忽视,当客人指明想做装饰项目或想购买汽车用品,才着急到用品商家那里调货;或者是作为整车的促销品,外包给汽车用品经销商,得不到4S店高层的重视。在4S店利润大副下滑的情况下,汽车经销商把经营汽车用品作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汽车用品被喻为汽车4S店利润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现在绝大部分4S店在整车卖场开辟了一个区域来经营汽车用品,作为公司主要经营战略来抓。其中有部分4S集团如深圳深业、深圳红彤、重庆百事达,大连中升集团等已专门成立集团下属的汽车用品公司来经营汽车用品与

后装饰项目,做得相当出色。

市场都有先行者,但绝大部分4S店经营汽车用品现状如下:

1、汽车用品经营的地位与整车销售不能相提并论;

2、销售与售后经营汽车用品利益矛盾;内部销售与售后划分不清,甚至利

益争夺;

3、经营环节复杂,对汽车用品生产厂造成无利可图现象,使很多汽车用品

商失去合作信心;

4、往往没有利润、利益最大化,采购用品随机,没有做科学安排,用品产

品太单

一、没有主次之分。

5、产品个性化陈列不足,造成好终端不能形成好销量。

6、市场价格混乱,特别是与汽车用品超市与汽车美容店无品质与价格优势

7、整车的定位与汽车用品的定位不合。

8、专业的人才队伍素质不高,没有专门销售汽车用品的策划与营销人员。以上问题都是因为4S店目光一直盯着销车上量,而忘记了利润的根本,没有得重

视的原因;

其实4S店手上有两张王牌,用好了就能做大;

其一、4S店本身是车主最依赖的“汽车管家”,品牌形象和信誉好,为车主在4S店消费汽车用品垫定了良好的基础;4S店的经营汽车用品潜在的优势有以下四个方面:

1、信誉度好;4S店有一系列的客户投诉、意见、索赔的管理,而普通汽车美容店、改装店由于人员素质、管理等问题,经常是出了问题找不到负责人。以前4S店没有经营汽车用品,车主是没有选择的,只有去零售改装店,现在4S店有经营这方面业务,肯定不会舍近求远的,4S店将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2、专业技术好;由于4S店只针对一个厂家的系列车型,有厂家的系列培训和技术支持,对车的性能、技术参数、使用和维修方面都是非常的专业,做到了“专而精”。而汽车用品经销商接触的车型多,对每一种车型都不是非常的精通,只能做到“杂而博”,在一些技术方面有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在改装一些需要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的产品时,4S店是有很大的优势。

3、售后服务保障好;以前是卖车为主业,随着竞争的加大,4S店商家越来越注重服务品牌的建立,而且4S店的后盾是汽车生产厂家,所以在售后服务方面可以得到保障。特别是汽车电子产品和汽车影音产品在改装时要改变汽车原来的电路,为以后的售后服务带来麻烦(有的汽车制造商甚至严厉规定:不允许汽车电子方面的改装,如果改装了,厂家不进行保修)。如果在4S店改装的车能对车主承诺保修,消除车主的后顾之忧,那将是吸引车主改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4S店改装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是车主的首选,同时还可以避免与零售改装店直接的价格竞争。

4、人性化方面;在4S店让车主真正的享受到“上帝”的感觉,均为车主设置了舒适的休息室,渴了有水喝,无聊可以看杂志、书刊、报纸、上网,如果急着用车还有备用车供你使用,整个流程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为你打理,不用自己操心就

完成整个业务。而汽车用品改装店这些方面根本做不到。

有以上多年积累的品牌经营和管理经验,做汽车用品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其二:多年的销售经营,每个店都有成千上万辆车的车主,这是用不完的优势资源;将原拥有的巨大客户群体“召回”进行再消费,产生的利润增长不可小视;这里与大家算个帐:一个集团十年来卖车十万辆,都有些不同年份的车,从提升车的性能和驾驶的便利与安全性着手设计,每年每个车主消费1000元汽车用品,精品销售就是1个亿,所以任何一个4S店做好汽车用品的核心还是本店的核心消费者。如何让消费者回店消费,如何让消费者信任并乐于消费,首先要有个好的理念,还要有好的策略,本文试着与大家探讨相关的策略;

内容导航:

三、策略篇:整合方可做大;

1、整合汽车用品生产厂、代理商的优质资源:

寻找一批适合自己车型用品的生产厂或配套厂,与厂家一道共享车主资源,共同做大!

3-1-

1、从经营战略定位上考虑,4S店应与用品厂家深入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个性化汽车用品,有针对性服务不同定位的车主;以往4S店采购汽车用品是厂家有啥采购啥,其实应该是我的群体需要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要达到这一层次不与用品生产厂家深度合作是不行的,甚至4S店也要投入精力和财力

进行开发,有了适销对路的产品,何愁没利润;

3-1-

2、利用汽车用品厂家的专业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汽车用品行

业里(特别是汽车电子),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汽车4S店因为维修保养多,对用品安装不熟练,如果厂家或厂家经销商有一批优秀的团队为汽车4S店服务,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也可以作为核心竞争力来争取顾客,为赢得用品利

润和保证服务做根本保证。

3-1-

3、整合厂家专业资源,对系统内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对相关销售人员进行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的培训:产品既然已经进入4S店了,接下来就应该对相关的销售人员或安装人员进行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安装方法的培训。这方面汽车用品的强势品牌企业都有全套的培训理念和方法,4S店何不借来一用,不耻下问也是好品德!

2、做大做强,降低成本,只有销量上去后,才能要求厂家更多的支持,降低采购成本。如果做汽车用品仅仅停留在促销汽车上,量还是很难做大的。上面提到4S店最强势的资源是拥有巨大的顾客群,如何利用好,大有策略可论:3-2-

1、4S店只有成为车主的真正消费顾问和引导者,才能做大。4S店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组合厂家的资源,将原有车主召集,搞一些现场赠送,趣味竞赛,场地飘移,汽车音响赛,汽车文化节,店庆等,在一年内有组织有层次的区域性活动,引导车主消费,做量就成自然了,象深圳深业就每年搞一次飘移赛,主要唤起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与参与意识,又促销了新车,又卖了用品,收获一定多,但要深入宣传,不要停留在搞形式;其实组合一些强势用品品牌共同参与,4S店就很多资源做活动;

3-2-

2、共同推广相关用品与改装项目,与厂家分摊广告成本,将量做大!

好多用品厂愿意与4S店共同承担推广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篇:人力资源规划案列范文

例如,某企业准备给员工制定的薪酬规划是由去年的4100元上调到4500元,也就是要把员工的基准工资提升5个等级。要想实现这一规划目标,员工的年终综合考评得分就必须≥56分(假设);要想≥56分,员工就必须保证每月的绩效考核都要达到A等或A等、B等兼有。例如,A等对应的得分为5分,B等对应的得分为4分,员工必须得到12个A等或者是11个A等和1个B等、10个A等和2个B等、9个A等和3个B等的组合。接下来,企业就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员工得到A等和B等的考核绩效。按照我在《8+1绩效量化技术》一书中的有关说明,达到A等的要求必须是每月的考核得分为≥110分(最高配分为120分),达到B等的要求必须是每月的考核得分为≥100分。员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完成每月的各项考核指标;要想完成每月的各项考核指标,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各项日常工作;要想使日常各项工作得以顺利且保质保量地完成,就需要加强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不断开发、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也是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投入)。

这样,通过一步步地目标激励,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串联起来并且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条整体线索。

一、企业计划

企业计划是针对企业在某一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制定的计划,也就是要明确企业在一年内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它较多地考虑了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经济微观因素。

有不少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者曾经问我:企业的计划能否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结合在一起?回答是肯定的。随着现代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企业要想做相当长时期的规划是比较困难的,但的目标计划还是应该很明确的。

企业目标计划的项目一般如下表所示:

表3-1 企业目标计划项目表

二、人力资源计划

企业制定了计划后,就可以开始制定人力资源计划了。

(一)人力资源计划制定步骤

制定人力资源计划一般有三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和编制人力资源计划。

1.收集有关信息

主要收集外部与内部的信息。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本行业的发展前景、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政府的法律与政策、人口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趋势、文化风俗习惯演变等。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计划、企业憧憬的变化、企业领导层的更迭、人力资源成本的变化、生产流水线的变化、销售渠道的变化、融资能力的变化等。

2.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根据收集来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方法,就可以较正确地预测企业在未来一年内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与供给。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就要考虑分流出一部分人力资源;如果需求大于供给,就要考虑引进一部分人力资源。当然,培训员工、改变计划、调整薪酬等也是可以运用的手段。

3.编制人力资源计划

一份完整的人力资源计划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划达到的目标、目前形势分析、未来形势预测、计划事项、计划制定者和计划制定的时间。

另外,编制人力资源计划一定要附上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了这一块,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是不完整的。

人力资源管理行动计划一般由项目名称和项目细则组成。项目细则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者、实施时间、项目检查人、检查时间、项目预算等。有若干个项目就应该有若干条项目细则。

当然,制定好人力资源计划后,关键是实施。但是,是否制定了一份科学实用的人力资源计划是实施的前提。

(二)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标准

人力资源绩效标准的有效确立是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前提。绩效标准是否合理,是决定能否完成绩效指标的最重要一环。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目标应该从公司战略目标纵向分解而来,而不是上级或部门领导的随意指定。

企业提出下一年人力资源绩效目标时,要对有关人员的工作提出明确的界定,使他们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通过逐级分解,让员工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期望;有关责任人要对整个流程进行跟踪,考察目标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地对目标进行回顾、反馈和调整,做出合理的考核结果;建立绩效档案,以记录有关人员的绩效表现,及时反馈绩效表现,不断做出调整,以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保证管理者所做出的绩效评价是基于事实而不是主观判断,保证绩效考评的公正;最终将绩效结果和激励机制挂钩。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一般包括:人事费用率、人均费用、人均产量、人均产值、人均效益、招聘费用率、人均培训费用、内部流动率、外向离职率等(见表3-2)。

表3-2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标准

◎ 案例

某企业去年100个人生产了100台机器,销售额是1000万,100台机器中有A机器50台、B机器20台、C机器20台、D机器10台;今年100个人生产了110台机器,销售额是950万,110台机器中有A机器40台、B机器20台、C机器20台、E机器20台、F机器10台。

单从销售额上看,能证明今年的人均效益比去年降低了吗?不能。因为销售额有太多的外在影响因素。要证明人均效益是降低还是提高,我们就要从最根本的、不受外界影响太大的数据中来挖掘真相。

就本企业而言,这个最根本的、不受外界影响太大的数据就是每一台设备的标准工时。计算出标准工时,就可以证明人均效益是降低还是提高了。

(三)人力成本的预算与控制

1.人力成本构成

企业中只要有员工就会涉及到人力成本的问题。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人力成本的预算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力成本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我们知道人力成本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标准工作时间的员工标准所得(员工工薪部分); ◆非标准工作时间的企业付出(如福利部分);

◆开发费用(包括内部开发和外部开发,内部开发主要是培训,外部开发主要是招聘)。

2.人力成本的预算和控制

人力成本的预算和控制是所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者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这里需要提到另一个概念叫人力成本率,计算公式为:人力成本率 = 人力成本÷销售额。

通常情况下,人力成本率会随着销售额的递增而递减。也就是说,在销售额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企业前一阶段的人力成本率一般会大于后一阶段的人力成本率。所以说,如果一个公司的销售额能预算得很准,那么人力成本也会预算得比较准。

◎ 案例

如果一个企业今年的销售额是6亿元,正常情况下,该企业的人力成本率应该是10%。下面,我们把该企业明年的销售额分为两种可能:

1.如果该企业明年的销售额为7亿元,那么,在6亿元和7亿元之间的1个亿的人力成本率是大于10% 还是小于10% 呢?正常情况下,在这1个亿中人力成本率应该是小于10% 的,假设为9% ;

2.如果该企业明年的销售额为8亿元,假设6亿元到8亿元中间的2亿元中有1亿元的人力成本为9%,另一亿元的人力成本为8%。

这种情况下,预算整体的人力成本公式为: ∑(月销售额 × 人力成本率)= 全年人力成本

人力资源部往往从本11月份开始就要搜集各种信息,筛选出变量因素,进行下一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准备。这个时候如果人力资源部想知道本12月份的人力成本总和,可以采用下面的计算方法:某月的销售额×人力成本率 = 当月的工资总和

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经常有企业的领导人问道:“年终奖到底该如何计算?”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如果企业本的人力成本率为10%,那就可以按8% 来计算人力成本,剩余的2% 留作年终奖。

我们知道,员工工资属于人力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又包括两个部分,固定部分叫做岗位工资,变动部分叫做绩效工资。如何计算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呢?

举例来说,假设某企业今年一月份的销售额为4千万元,人力成本率为10%,留下为年终奖准备的2%,4000×8% = 320(万元),就是该企业一月份的人力成本。假设该公司共有员工400人,400人的岗位工资之和为250万元,那么,变动部分的70万元就是绩效工资。如果该企业二月份增加了20人,销售额还是4千万元,假设420人的岗位工资之和为260万元,那么,绩效工资就是60万元。

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统称为基准工资。基准工资有一个规律,通常状况下,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有5 :5 ;6 :4 ;7 :3 ;8 :2 等。当企业发现比例发生倾斜,比如由原来的5 :5变成了6 :4的时候,这就证明员工固定工资的部分在增加,如果这时企业的效益并没有增加,为了健全双赢的机制,一般的做法是可以适当减少人员的数量,按减少后的人员数量发岗位工资,而绩效工资还按原来的人数所得发给现有的人数所得。

例如,以前需要10个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平均每人的工资是2000元,其中岗位工资1200元/人,绩效工资800元/人。那么,绩效工资的总额就是8000元。效率提高后,只需9个人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了。这时,为了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工资可以这样分配:岗位工资不变,还是1200元/人,绩效工资 = 8000÷9= 889元/人。这样,企业既减少了人力成本的开支,员工的工资总额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双赢。

◎ 案例

深圳某生产企业,一直都是按照计件的方式来计算工人的薪酬,而且工人是没有底薪的。今年公司领导打算采取计时的方式计算工人的薪酬,目标是在不减少工人目前收入的前提下,尽量地降低生产成本。

假如说,以前平均每个工人一天工作10个小时,能够生产10件产品。企业付给工人每件产品10元的报酬,也即每件产品的人力成本是10元。

现在,企业通过生产技术的改造,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5件产品。如果按照计件制来计算薪酬,那么,平均一个工人一天的收入就是150元,一个月(按30天计)就是4500元。虽然工人的薪酬增加了不少,但是企业的总生产成本并没有降低。

如果采取计时制的方式,企业付给工人平均每人每月固定工资(底薪)2000元,绩效工资为3.5元/件,然后将工作时间缩短到每天8小时。这样,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件产品,一个月(按30天计)就可以生产360件产品,工人平均每人每月的工资=2000+3.5×360=3260元,平均每件产品的人工成本约为(2000+3.5×360)÷360= 9元/件。

按照这种方式,既在缩短了劳动时间,又使工人有了底薪的基本保证,工人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以前的收入水平;同时,企业生产每件产品的人力成本从10元变成9元,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产品的总生产成本。

第三篇: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案

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案例

世纪交替,社会发展已脱离农业经济的桎梏,飞跃工业经济最辉煌的颠峰,并吹响了向知识经济进军的号角。21世纪的经济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智力的竞争、能源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潜能充分利用的竞争。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引领现代文明的风骚,任何一个企业欲望赢得可持续性竞争的优势,都必须抢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制高点,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争夺战中争取主动地位。毋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以成为21世纪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现代企业要素管理的第一管理。

作为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抓住国内电力领域市场化、科技化、能源化的有利时机,成功抢占江苏电力市场高地并辐射河北、湖南、四川、广东、云南等地,业务也不断扩展到其它公用事业领域,公司知名度和综合实力持续提高。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和IT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强劲挑战,而管理缺陷也越发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更是公司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针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公司人力资源现状,我就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近期的工作规划提出几点看法。

一、建立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各部门职能和业务不断扩展,管理越来越专业化、精确化、程序化,原有简单陈旧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和方法很不胜任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管理需要,根据国内外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和公司的特点、传统,必须建立由公司领导层、人力资源部、各部门主管及普通员工四位一体的科学分工又相互协作的全员、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公司领导层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人力资源部、各职能部门开展人力资源实务,为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

2.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订工作规划,开展职位分析(职位描述、工作规范、任职要求等),组织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做好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人事统计、人事考勤、人事档案、合同管理、录/退工手续、员工活动等)。

3.职能部门主管在人力资源核心业务中把握关键环节,如工作管理、招聘中的面试选拔、培训实施、部门人员考核、反馈、部门人员工资定位与奖惩等(必

须切实提高部门主管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水平)。

4.员工可以通过工作分析会、座谈会、面谈沟通等渠道参与公司业务、管理、考核、工资福利、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和修正,不断完善公司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体现公司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完善职位分析、规范工作管理

1.对公司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位进行梳理、整合,编写规范的部门职责、职位描述、工作规范、作业说明书,确定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考核方法,杜绝因人设职、职位业务重叠、部门职责交叉等不合理现象,使公司机构和职位设计流程清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方便、沟通流畅。更重要的是明确各部门、职位在日常工作或项目实施中面对业务问题尤其是突发问题的职责、反馈渠道和应急措施,使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便于追溯,形成“人人在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作风。

2.公司中高层主管必须切实认识到,出现员工没有按规定开展工作或其它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出现工作差错、生产效率提高缓慢等不良现象,不一定是员工意识差或方法不对,可能是工作流程上存在缺陷,从而给员工工作带来了不方便导致上述不良现象,更多的是我们管理体制上存在漏洞。那么,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工作质量、工作规范,必须从工作流程本身着手,根据IT行业特点和人事配合要求,分析人、机、料、法、环等制约因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作管理规范,使每项工作都形成清晰的流程和相关责任人,每个项目从市场调研、论证、接洽、竞标、签署、方案、开发、实施、验证、维护都能形成完整的程序和资料,既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思路和习惯,更能上升到知识管理的高度,能有效降低人员流失带来的风险。

三、重视人才引进、储备和培养

1.公司应正确认识到IT行业人才流动的特点,在保证关键人才和公司着意培养的人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流动是正常的,对于一些不适合公司发展或能力达不到公司要求的人员要有计划的放弃。公司还要根据业务发展和岗位空缺情况,建立系统的人员需求统计和人才储备机制,制订人才引进计划,保证空缺岗位能及时补充、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及公司的部分关键管理岗位的人才储备。

2.改变目前单一的岗缺招人的被动的招聘模式,加入影响力较大、成功率较高、推荐人员素质较好的会员制人才服务中心,利用网络、报刊、人才交流会等途径发布长期人力资源需求信息,提高选择的余地和应聘人员的素质。同时对

面试流程程序化,编写面试题库,通过对应聘人员的道德品质、基本素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应变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全面考察,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新进人员试用期要进行跟踪评估,每月一次考核、面谈,了解实习/试用的效果,交流个人对公司及工作的看法,通过实习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鉴定考核,在三至六个月内做出一个初步评定,不合格的予以淘汰,保证引进人员符合职位要求和公司发展方向。

3.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协作和轮换,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减轻由于专业化程度过高而产生的工作枯燥感,防止员工工作效率降低,提高员工多种业务能力和整体工作效率,加强部门和岗位间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和潜力。

4.公司应有意识的引进或培养一些如项目主管、客服主管、销售主管这类骨干人才,既能协助部门经理开展工作,又能协调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的业务分工和人员调配,更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5.目前公司销售环节管理水平不高,还没有上升到营销的层次,公司应规划在适当时机引进高级营销主管,既能统筹策划、又能开拓市场、更能管理队伍,还使总经理从繁杂的琐事中脱离出来,致力于公司战略管理。

四、健全培训制度

公司近几年十分重视培训,但效果不太理想,我认为主要是培训没有系统化,主要以应急培训和产品培训为主,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要想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不断改善:

1.加强入职培训力度,对新进员工进行公司概况、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岗位知识、沟通机制等知识,培训由人力资源部和所在部门联合实施,不能因业务急就简略行事,要使每个新进员工了解那些应该做、那些可以做、那些不能做,能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定,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2.规范日常培训,公司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项目实施要求,制订详实的培训计划,通过有序、系统的产品知识、工作技能、工作规范、业务技巧等方面培训和成熟经验交流推广,让每个员工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既熟悉产品知识更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

3.重视中高层主管培训,通过委外培训、厂内班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中高层主管的管理理念、管理技巧、激励方法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当前管理、业务发展的要求和员工多变的思维模式,保证分管工作或本部门工作高效、精确开展。

4.培训方式要多样化,改变以往单纯的讲授式培训,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现场分析讲授、互动式探讨等方式,提高培训的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扩大培训效果。

5.完善培训反馈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面谈、试卷调查、工作跟踪等方式评价培训效果,并深入了解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以修正公司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最佳培训时间等要素,并为培训学到的知识提供应用的环境,达到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和切实改善工作的目的。

五、构造工资体系和绩效考核系统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公司薪资政策和薪资结构,建立包括部门主管、行政人员、开发人员、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全体员工的鉴定考核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使每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贡献大小与个人工资、晋升充分挂钩,激励先进,鞭策、淘汰落后。对于经过多次培训和考核仍达不到公司要求的员工应有计划的调整、降薪、限制使用乃至辞退。

同样的收入水平不同的发放方式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差异很大,对于高科技型企业员工来说,福利模块能使他们感受到公司的尊重和关怀,更能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公司可以借鉴一些先进企业管理经验,调整工资结构,有针对性地考虑交通补贴、住房补贴、节日奖金等员工福利在工资中的比例,在工资总额不变或增长很小的情况下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给公司带来更强的凝聚力和工作绩效。

对现有工资体系不断调整完善,使员工收入水平随着公司业绩上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稳步上涨。同时根据“20%与80%的不平衡法则”,重点培养和激励属于20%的如部门经理、助理、项目主管等骨干力量,来带动另外80%的员工,并且注重不断引入新的人才,让20%得以新陈代谢,从而使全公司人员素质、工作效率、经营业绩不断攀升,这就需要工资政策的真正倾斜和激励机制的差异性。

六、修改完善管理制度

公司目前的各类规章制度管理比较散乱,许多文件或条款已经不适应现在形式需要,更有不少文件已经与实际情况脱节,既不利于员工对制度的理解,更不利于管理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必须尽快整理、完善。

1.文件体系目录:

行政综合类:保密规定、办公用品管理规定、办公辅助设施管理规定、餐饮管理规定、仓库管理规定、会议管理规定、文件管理规定、业务接待管理规定、印鉴管理规定等。

人力资源类:人力资源管理条例、招聘管理规定、薪资管理规定、职务分析、培训管理规定、绩效考核办法、企业文化等。

财务管理类:各类财务管理规定。

技术开发类:软件开发规范、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工作任务考核办法等。市场管理类:市场信息管理方法、竞标管理方法、项目实施管理规定等。

2.执行、检查、监督制度

管理是规范正常,发现异常,文件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工作,有章可依,文件适用范围对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认真执行,同时部门要负起日常检查的责任,人力资源部门要进行监督,不要等出了问题才分析原因。同时对于发现的一些异常要积极制订防范和改进的方法,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不断修改完善文件,保证我们使用的文件是有效和唯一的版本,能够符合我们工作的需要。

七、营造特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共同价值观的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它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风格、激励机制、团队精神、企业礼仪、共同价值观等涉及企业发展的各方面,是培养共同价值观的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共同价值观是维系公司员工的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只有全体员工能够了解公司的战略意图、管理风格、激励方式,并得到他们的认可,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要充分珍惜自己的工作,以身在公司为荣,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更通过公司的各种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使全体员工能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战略而努力。团队精神对营造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事实证明好的团队比传统的部门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更加灵活,反应更迅速,它能提高工作绩效和决策速度。团队精神具有导向、约束、凝聚等功能,它可以决定群体行为的方向,规范群体意识中每个成员的行为。公司可以通过一些集体活动、工作礼仪和文化礼仪来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让员工们明白,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只有通过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协作努力,才能取得成就。企业文化特色强的企业会造就一群团队精神相同的人,如“华西人”、“海尔人”等。

针对当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员工责任感不强,集体意识淡漠,凝聚力欠缺等情况,必须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营造环宇特色企业文化:

1.强化全体员工企业精神和企业礼仪教育。公司员工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代表企业的形象和实力,公司要制订企业礼仪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对内、外人员的接洽或交流要求,并不断对员工进行企业精神和礼仪培训和检查督促,既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整体印象,更便于内部的协调沟通及团结协作。

2.给员工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文化氛围。公司由于人手少、任务急、项目紧的特点,也缺乏必要的文娱措施,员工业余生活比较枯燥,对公司生产经营、项目进展、公共信息等知之甚少,长期下去对于影响员工凝聚力和协调性。因此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员工活动室、图书角、文体娱乐活动、参观等活动,改善员工业余生活水平,提供再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集体凝聚力。

3.建立一个平等、互信、互动的交流平台。本着着眼公司未来、关心员工发展的思想,通过日常交谈、座谈会、分析会、集体活动、培训等各种机会,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要认真思考项目、工作的协调和开展、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更要积极和员工交流、沟通、反馈,了解员工的思想方法、工作业绩、生活境况,同时也传达公司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实际问题,并及时解决员工比较敏感或感兴趣的问题,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平等、信任和效率。

4.企业文化的营造是以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为前提的,要想引导员工按公司战略要求开展工作、发挥活力、规范行为,必须先制订全面、详细、合理、可行、公平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约束员工的行为,让所有人明白公司应该做什么、鼓励做什么、限制做什么、严禁做什么,对于符合奖励或处罚条件的根据规定实施奖惩,并视公司时势需要调整奖罚力度,从而不断鞭策、激励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市场条件和公司境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文化也必须随着公司业绩的提高和所处环境的变化对各个有机环节不断健全完善,才能不断丰富、发展、适用,才能和公司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并相互促进。

第四篇:人力资源规划

1.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意义

目的:

① 减少由于人员方面的原因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提高企业人力

资源的利用率

② 为员工经行自我设计、决定自我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良

好的工作成效,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③ 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做详细的分析,找出影响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瓶颈,使人力资源效能充

分发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④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组织与管理工作

⑤ 协调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意义:

① 有利于企业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② 确保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③ 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④ 使企业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

⑤ 有助于满足员工需求和调动其积极性

⑥ 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2. 简述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企业战略分为企业目的、企业长期目标、企业短期目标。在企业目的中,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战略,分析企业人员需求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在企业长期目标中,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预测人员的具体需求,保证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在企业短期目标中,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每一项工作的人员供应。

3.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典型步骤

① 制定职务编制计划②制定人员配置计划

③ 预测人员需求④确定人员供给计划

⑤ 制定培训计划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

⑦ 编制人力资源费用预算⑧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4.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

a)按规划时间: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

b)按规划用途:战略层规划、战术层规划、操作层规划

c)按规划范围:总体规划、部门规划、项目规划

5.简述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计划的关系

①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计划的组成部分②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组织计划

2.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① 劳动分工:指将某项复杂的工作分解成许多简单的重复性劳动。

② 部门化:指将专业人员归类形成组织内相对独立的部门

③ 授权:指确定组织中各类人员需承担的完成任务的责任范围,并赋予其使用组织资源所必需的权利

④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指一位管理人员所能有效地直接领导和控制的下级人员数;管

理层次指组织内纵向管理系统所划分的等级数

3.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4.简述岗位分析的操作程序

① 准备阶段:了解情况,建立关系,组成工作小组

(1)确定岗位分析信息的用途

(2)组成由实际承担工作的员工、直接上级主管以及岗位分析专家参加的工作小组来搜集工作

分析信息

(3)确定调查和分析对象的样本,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

② 调查阶段:通过搜集有关工作活动、工作对员工行为的要求、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信

息,来进行实际的岗位分析

(1)编制各种调查问卷和调查提纲

(2)到工作现场观察工作流程及工作必需的机器、工具、设备,考察工作的环境

(3)对主管人员、承担工作的员工经行广泛问卷调查,并与主管人员、“典型”员工经行面谈,搜集有关工作的特征及需要的各种信息

③ 分析阶段:对有关工作特征和员工特征的调查经行全面的总结分析

(1)仔细审核、整理获得的各种信息

(2)创造性地分析、发现有关工作和员工的关键成分

(3)归纳、总结岗位分析的必需材料和要素

④ 完成阶段:依据前三个阶段所得材料编制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1)根据所得信息草拟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范

(2)将草拟的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范与实际工作对比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调查研究

(3)修订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4)若有必要,可重复(2)(3)的工作,重复修订工作说明书及工作规范

(5)形成最终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6)将工作说明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对其不断完善

(7)对岗位分析工作本身经行总结评估,将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存档,为今后的岗位分析工

作提供经验与信息基础

5.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

① 系统整体原则② 统一指挥原则③权责对应原则

④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⑤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6.什么是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指明了任职者实际在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做这种工作。

1.人力资源规划内部环境有哪些因素

企业战略、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和其他因素

2.人力资源规划外部环境有哪些因素

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人口、文化)、科技因素

3.一套标准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①职位评价系统②绩效评估系统③薪酬管理系统

④员工管理系统⑤内部监督机制

4.什么是企业文化,由哪几部分构成企业文化指这个企业的社会和心理倾向。

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构成5.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①人力资源数量分析②人力资源类别分析(工作功能分析、工作性质分析)

③人力资源素质分析④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

⑤人力资源职位结构分析

1.影响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因素有哪些

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员工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外部调动(包括自动辞职和合同到期解聘等)

企业外部因素:人口政策及现状、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就业意识及择业心里偏好、现行的户籍制度也制约企业外部人员的供给

地区性因素:附近地区的人口密度、企业对地区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企业当地的就业水平就业观念、企业当地的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企业所在地对人们的吸引力、企业本身对附近地区人们的吸引力、企业当地临时工的供给状况、企业当地的住房交通生活条件

全国性因素:全国劳动人口的增长趋势、全国对各类人员的需求程度、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规模与结构、教育制度变革而产生的影响、国家就业法规政策的影响

2.人力资源需求定性预测有哪些方法

内部预测方法:技能清单法:运用反应员工工作技能特征的一张清单

人员核查法:通过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在各上岗位上的分布

状态进行核查,从而掌握企业可供调配的人力资源拥有量及其利用潜

力,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当前不同种类员工的供应状况,确定晋升和

岗位轮换的人选,确定员工特定的培训或发展项目的需求,帮助员工

确定职业发展计划与职业通路。

管理人员替代法:通过对企业中各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及晋升可能性的分析,确定

企业中各关键职位的阶梯人选,然后评价接替人选目前的工作情况及

潜质,确定其职业发展需要,考察其个人职业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契合度。

马尔科夫预测法:运用统计学原理预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

外部预测方法:查阅资料、直接调查相关信息、对雇佣人员和应聘人员的分析

3.人力资源短缺及过剩的平衡方法有哪些

短缺:外部招聘、内部招聘、聘用临时工、延长工作时间、技能培训、调宽工作范围

过剩:提前退休、减少人员补充、增加无薪假期、裁员

4.人力资源外部招聘的方法有哪些

网络招聘、媒体广告、校园招聘、中介机构招聘、海外招聘、引荐、求职者自荐

5.当预测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提前退休、减少人员补充、增加无薪假期、裁员

1.试述人力资源规划评价与控制的作用、要求及有哪些方法

作用:①有效保障人力资源规划的滚动实施

② 有效发现人力资源规划中的缺陷

③ 有效将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进行无缝隙衔接

④ 有助于显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成绩

⑤ 有助于生成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信息

⑥ 有助于掌握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现状与发展趋势

评价要求:①熟悉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及其被重视程度

⑦ 处理好于提供数据及使用人力资源规划的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⑧ 把握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的难易程度

⑨ 考虑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规划提出的预测结果、行动方案和建议的重视与利用程度

⑩ 关注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

控制要求:①控制应确立客观标准②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③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④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方法:①审计法 ②分析法 ③标杆管理

2.如何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分析搜集信息

第二步: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

第三步:按规划需要招聘人力资源

第四步:与其他规划协调

第五步: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3.如何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a组建小组b制定目标c设计系统全景d预测未来需求e确定技术环境f做系统开发预算g编制说明书h企业自己开发或购买i发布需求信息j资料初审k发布项目招标书l评估m测试版本的控制n第二次评估o决策因素p考察案例q第二次演示测试版r再次评估和修改

4.系统开发所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领导参与原则②优化与创新原则③充分利用信息的原则④使用和时效的原则

5.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价的方法

① 审计法:确定热力资源服务的关键使用者或消费者的满意度

② 分析法:包括a实验性设计b成本——收益分析

③ 标杆管理:使企业可以同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和能力方面经行对比

1.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有什么关系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企业具备的相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关系: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的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必然成为支撑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

2.简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①促进人力资源开发②促使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

④ 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④降低用人成本

内容:①人力资源数量规划②人力资源结构规划③人力资源素质规划

3.简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程序

①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②确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目标

③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盘点④制定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⑤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计划和评估方案

4.简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作用

①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的核心

②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可提高企业的绩效

③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利于企业扩展人力资本,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④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5.简要介绍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定的基本方法

① 目标分解法: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要求,提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总目

标,然后将此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与个人,形成各部门与个人的目标与任务

② 目标汇总法:首先是部门与每个员工讨论、制定个人工作目标,在目标制定时充分考虑员工的期望与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技能、绩效要求,提出工作改进方案与方法。规定目标实施的方案与步骤,然后再由此形成部门的目标,由部门目标形成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指企业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中变化的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并使企业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企业战略:是根据环境的变化、企业本身的资源和实力确定企业的目标和方向,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实现这些目标的活动。

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为谁创造价值以及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企业愿景:具有领域性和层次性两方面的含义。领域性含义表现在企业自身、企业环境、管理及行动这三个方面;层次性含义表现在,上层是企业针对社会或世界,中层是企业经营领域和目的,下层是员工的行动准则或实务指南。

组织结构设计:是通过对组织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确立企业某一阶段的最合理的管控模式,实现组织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组织绩效最大化。

管理幅度:指一位管理人员所能有效地直接领导和控制的下级人员数。

“7S”理论:指企业组织的有效变化,实际是结构、战略、技能、人员、作风、体系和共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指这个企业的社会和心理倾向。

人力资源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战略、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和其他因素。人力资源外部环境:包括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科技因素。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调查和审核,只有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有充分的了解,人力资源的各项规划才有意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以企业的战略目标、法阵规划和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和实践等进行估计的活动。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指企业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人力资源充不来源情况的预测。

外部招聘:指当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不能够满足其发展和变化的要求时,就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从外部吸收人力资源,为企业输入新生力量,弥补企业内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内部招聘:指当企业出现职位空缺时,从企业内部调整员工到该职位,以弥补空缺的职位。

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搜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辅助企业领导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的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广义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企业任务和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狭义指对人员需求、供给情况做出预测,并据此储备和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企业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第五篇: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人员的供需平衡,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符合质量和数量要求的人力资源保证。

(1、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基础

2、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采取措施实现供需平衡

3、数量和质量)HR战略规划离不开企业的战略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

时间跨度: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规划的层次:一是总体规划,二是业务规划

是否独立:独立的人力资源规划和从属的人力资源规划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和总预算的安排。(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情况)

业务规划:1 .人员补充计划2 .人员配备计划3 .员工培训计划.员工晋升计划5 .绩效评佑计划6 .薪酬激励计划7 .员工职业发展计划 作用:

(一)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有助于企业保持人员情况的稳定

(三)有助于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开支

(四)有助于满足员工需求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具有指导意义

五、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员工招聘:当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的供给小于需求,而企业内部的供给又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就要到外部进行招聘。招聘的主要依据就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结果,这其中包括招聘的人员数量和人员质量。

员工配置(晋升、调动和降职)员工配置进行内部的人力资源供给,在需求预测出来以后,企业就可以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现有的人员状况,制定相应的员工配置计划来调整内部的人力资源供给以实现两者的平衡。

绩效考核:人员需供预测的基础,通过对员工工作业绩及态度能力的评价,进行相应职位调整,;同时,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有哪些人适合具体的职位,这也是内部供给预测的一个重要原因。

薪酬管理: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薪酬计划的依据,由于需求的预测不仅包括数量,而且还包括质量,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预测期内人员的分布状况,并结合自身的薪酬政策进行薪酬总额的预测,或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薪酬总额调整薪酬的结构和水平。

员工培训: 供需预测的结果则是培训需求确定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比较现有员工的质量和所需员工的质量,就可以确定出培训的需求,这样通过培训就可以提高内部供给的质量,增加内部供给。

员工解聘:在长期内,如果需求小于企业内部的供给,就要进行人员的解聘辞退以实现供需的平衡。

程序: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准备阶段.内部人力资源环境的信息.外部人力资源环境的信息.现有人力资源的信息

(二)人力资源供求预测阶段

(三)人力资源规划制定阶段

(四)人力资源规划实施阶段

(五)人力资源规划评估阶段

六、人员编制规划技术

自下而上的编制规划方法1——职责分析法_自下而上,分类汇总二维因素:重要性、工作量饱和度

自下而上的编制规划方法2——人员效率法

确定人均劳动定额-确定工作总量-测算人员编制数量-人员编制的统筹与优化-人员编制的确定(使用前提是有明确的工作量和人均劳动定额,可以作为业务流程分析法的基础。)

自上而下的编制规划方法1——标杆对照法

自上而下的编制规划方法2——业务分析法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编制 自上而下的编制规划方法3——流程分析法

业务流程分析法是在工作效率法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流程衔接及服务支持关系,结合上一步骤的分析结果,确定各岗位编制人员比例-自上而下,逐级分解 控制幅度是指每一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部属人数。

影响控制幅度大小的因素有:部属功能的一致性、部属工作位置的紧密性、部属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部属所需指导与控制之程度、部属与他人工作协调的密度、部属规划范围及复杂程度等因素。

七、现有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现有企业资料和员工个人资料的整理

(一)现有企业资料(包括公司的工作分类及职务,公司现有员工数量,每个岗位人员数量,表现评价,岗位任期,工作的变化和重新分配等。)

(二)现有员工的个人资料(包括员工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籍贯等;员工工作情况,工作时间、用工方式等;员工技术与能力,受教育状况、培训经历、资格证明、工作经验等)。

员工年龄结构分析

(l)计算平均年龄。

(2)按年龄组统计分析各类员工、各工种及各类职务人员的年龄结构

(3)可将年龄组的统计资料用表格的形式或在坐标轴上以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员工素质分析

(一)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

(二)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企业文化价值观

(三)员工群体的知识技能层次结构

冗员情况和员工队伍稳定状况分析

(一)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力资源的短缺;

二是人力资源的过剩和浪费;

三是二者兼而存在。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从分析冗员开始。

(二)员工队伍稳定状况分析

考察员工队伍稳定状况通常用人力资源流动率来衡量,人力资源流动率是一定时期内某种人力资源变动(离职与新进)与员工总数的比率,适度的人力资源流动率是保证企业新陈代谢的条件。

八、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

(一)企业外部因素

通过影响内部供应给或内部经济因素而起作用。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竞争对手等。

(二)企业内部因素

(l)企业规模的变化。(2)企业经营方向的变化。

(3)企业技术与管理的变化。(4)人员流动比率。(5)职位的工作量。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侧的方法

(一)经验预测法

(二)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指邀请在某一领域的一些专家或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某一问题进行预测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构化的方法。

(三)趋势预测法

趋势预测法是指根据企业过去几年的人员数量,分析它在未来的变化趋势并依此来预测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需求量。(局限性大,辅助方法,多适用那些经营稳定的企业)

(四)回归预测法

根据自变量在预测期的数量变化来预测因变量关系大多表现为相关关系

(五)比率预测法

根据原因性因素(如销售额)与所需人员数量的比率确定人员需求。

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一)、人力资源供给的分析.人力资源外部供给的分析

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就业意识、企业的吸引力.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分析

组织在预测期内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就形成了内部供给的全部来源,所以内部供给的分析主要是对现有人力资源的情况及其在未来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二、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方法

(一)马尔科夫分析法主要用于预测具有相等时间间隔的时刻点上各类人员的分布状况。其基本假定是组织内部的员工流动是有规律的。

(二)技能清单是用来反映员工工作能力特征的列表,这些特征包括员工的工作经历、培训背景、持有的资格证书及工作能力的评价等内容。

(三)人员接替法就是对每一位可能的内部候选人进行跟踪,对他们晋升或调动的可能性加以总结评价并绘制成表,以此来分析和设计组织内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

(四)人力资源“水池”模型

未来的供给量=现有的人员数量+流人人员的数量一流出人员的数量。

三、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

(一)供给和需求总量平衡,结构不匹配

(二)供给大于需求

(三)供给小于需求

第五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及评价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编写人员配置计划.预测人员需求.制定人员供给计划.制定培训计划.编写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编写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

(l)通过审核与评估,听取管理人员和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2)管理者必须严格审核和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3)调整有关人力资源项目及其预算。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

通过反馈,了解原规划的不足,对规划进行动态跟踪与修改,使其更符合实际,更好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2012年晋江XX汽车人力资源规划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