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对我县乡镇财政运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12-1057159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1 16:35: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我县乡镇财政运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每到年头岁尾,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找钱”,找财政拔、找银行贷、找个人借,以度“年关”,从而保障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出现这种状况,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是怎样发挥的呢?为此,笔者深入部分乡镇调研,与乡镇探讨分析乡镇财政运转困难的内在原因,并据自已多年从事乡镇财政工作的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乡镇财政运转困难的现状

乡镇财政收入的好坏、支出结构的优劣、保障力度的大小,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几年我县乡镇财政资金不足,保障乏力,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乡镇政府公用经费明显不够。一是政府正常运转的经费不够。虽然近年县财政通过增加税收、调整体制等方式增大了乡镇财政总量,同时也加大了资金拔付力度,但没有将乡镇负债考虑在内,很多乡镇每年归还部分新老债务(10万元以上,占到公用经费年预算额的一半多)后,用于运转的经费就不够了。二是发展社会事业的经费不够。民政方面,敬老院的修缮、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所需经费不够;安全方面,突发事件的解决处理经费不够;计生方面,计生服务站人员工资不能保证、手术费不够等。要想解决点具体问题,就得“等、靠、要”。要么向上级财政伸手要钱,要么通过各种途径“争取资金”,要么等上级出台政策(如我县农村医保、低保),乡镇财政已没有能力来助推社会事业发展。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提供太少。政府职能转变后,乡镇政府亦从直接经济管理转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上,可财力有限,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明显偏少。一是公共安全方面,我县近年来安全监管工作抓得很紧,亦明确了乡镇“安办”在工作中有一定的行政处罚权,故“安办”还算是一个“有钱”的部门,日常工作能正常开展。但若要完善场镇消防设施、拆除大型的危险建筑等就无能为力。二是为“三农”服务方面,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我们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与方向,乡镇也是在全力推进,可“力”太小故“效”太差。县上强力推动农业四大产业,要求“一乡一品”,做出本文由文秘知音网提供,请登陆www.teniu.cc查看更多文章特色,但很少有乡镇形成了(乡)镇域经济的支撑产业。乡镇政府在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没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缺经费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乡镇政府公信力下降很快。政府的诚信度越高,工作开展就越顺利。然而,我们不得不尴尬的承认,乡镇政府的公信力越来越低,诚信度快速下降。一是群众信任度下降,平时的一些工作安排如维修学校、整修村道、归还某笔欠款(如普九借款)或是修建农业产业化需要的配套设施等,时常因财政资金不足无法兑现,就会得到老百姓“说话不算话”、“不讲信用”的评价。二是干部积极性下降。有些乡镇职工津贴发不起或是发不全,干部就不愿垫付如差旅费、购买小型办公用品等费用,工作积极性就不会很高;在干部交流过程中,一些在县级部门工作的同志就不愿到乡镇工作,因为“乡镇好困难哦”。

乡镇财政运转困难的内在因素

乡镇财政曾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改革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在农村实施税费改革以来,各种条件不断的变化促使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运转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经济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乏力,是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县绝大多数乡镇都是农业镇,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发展尚未起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有的乡镇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招商引资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几乎没有上过工业项目,尚处于农业经济社会状态,经济发展普遍较慢。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明显偏低。二是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种植业仍是我县各乡镇经济的主业。三是二、三产业规模小,大多数乡镇没有企业,或是仅有

一、两家砖瓦厂、小酒厂等,个体私营经济既少且小又散。反映在财政收入上,就是税改前这些乡镇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达50%,高的占70-80%,税改后没有大的税源作为本级财政收入的支撑。由于乡镇经济规模偏小,再加上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含税量”小,导致乡镇财政收入规模明显偏小,增长也比较缓慢,缺乏发展后劲。

乡镇负债过重,财政运转困难,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历史原因。据调查,我县各乡镇平均负债在400万元以上,最多的高达3000多万元,而乡镇债务大多是为发展公益事业(普

九、双基达标、民政五保),兴办乡镇企业,改善办公条件,进行集镇建设和农业开发等原因形成的,债务越积越多,乡镇财政不堪重负,给乡镇的各项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是干部职工的垫款一时无法兑现,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乡镇领导经常被债权人纠缠讨债,无法正常工作;三是经费紧缺引发了各类社会矛盾,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政策影响较大,收支矛盾突出,是乡镇财政困难的政策原因。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影响。中央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广大群众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由于我县大多数乡镇经济比较落后,收入主要来源于三提五统、教育费附加、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农业税等税费。中央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以上税费的收取,从而使乡镇收入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如:在税费改革之前,我县兴旺镇每年收取农特两税达70多万元、提留统筹120多万元,税改后此项转移支付补助不到110万元,相差80万,财政较为困难。二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通过集中地方的财力,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各级政府为了确保本级财力,都努力提高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把一些如金融、电信等好的企业、个人所得税和金融营业税等大的税种都收了,于是到乡镇一级可收的税就可想而知了。三是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过大。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不少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支额大;还有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乡镇政府所担负的促发展保稳定职责越来越大,财政收入的增长潜力与财政承受能力脱节,财权与事权越来越不相适应。

预算管理无方,财政监控无力,是乡镇财政困难的管理原因。在乡镇领导而言,一切资金开支都由“领导研究决定”,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就做好了。对于按预算法操作,年初搞预算、年中作调整、年终来决算不“感冒”,更勿用说依据预算调度、使用资金。而由于体制和制度上的原因,乡镇财政部门也无法或无力过多的监控资金使用情况,当然也谈不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怎样依法(预算法、会计法)理财,提高管理水平,是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另外,乡镇机构改革效果不理想,人员还没有真正精简下来,财政资金主要用来“保吃饭”,也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

解决乡镇财政运行困难的建议

乡镇财政的问题,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乡镇财政收入的根本好转,是各级特别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建议之一:循“道”生财 努力壮大乡镇经济实力

注重地方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围绕我县的优势产业生猪、水果、蚕桑等做好特色品牌文章,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进协会”等工作模式。做到农产品有检验标准,工业产品有注册商标,以品牌占领市场,狠抓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河舒豆腐”、“相如香兔”、“锦橙100号”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做优“龙头企业、特色基地、绿色品牌、专业市场”形象,以品牌、商标注册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特色品牌促进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税增长。

注重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开放,借助外力,启动内力,抓好开放型经济,走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找资本之路,实现乡镇工业低成本扩张。如:金溪镇引进外地客商打造“相如香兔”,利溪镇利用原“利溪丝厂”资产存量,引进外地客商组建“ 丝绸”等。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财政收入的增长点来抓,加大“抓开放,促引进”力度。南燕乡“白云山”矿泉水厂引进南充客商把企业做大做强,现“白云”牌矿泉水生产品种多,销售前景好,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银汉镇、金溪镇吸引民间资金整合农村小作坊酿酒资源,现其白酒酿造初具规模,小有名气。引导民营企业搞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罗家镇郑柏林租用荒山,经过几年发展形成了优质水果“一座山”;兴旺镇绿野公司租用土地近500亩,投资300多万,搞花、药、菜种植和猪、兔养殖,已初显效益。该镇还引进其它5户业主种优质水果、搞栽桑养蚕等,形成了业主经营“一条线”,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注重长期效益,着力发展三产。抓好基础建设,以乡村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为契机,加快农网改造,加快小城镇建设,打造商品流通的集散市场,发展第三产业;紧紧抓住我县打造“嘉陵第一桑梓”四A级风景区的大好机遇,围绕开发旅游小商品做文章,充分利用我县农村丰富的竹子资源,依托精湛的农家竹编手艺,发展竹编手工艺品。如竹剑、竹坠、竹笛、竹篮、竹扇、竹板(快板),在上面印有相如文君抚琴沽酒、相亲相爱的画像,或是他们的爱情传说,或是司马相如的辞赋。亦可据司马相如是大文豪的特点,在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上面开发小商品,甚至可以将嘉陵江边的鹅卵石稍作打磨,刻、画上与相如文君相关的字、像,作“镇纸”卖,这其中有很多艺术品可用手工制作或是较少投资就能做出来的。或是在旅游线上打造上档次、有特色、有知名度的“农家乐”等。通过这些方式,带动、促进乡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建议之二:照“方”聚财 竭力提高乡镇造血功能

注重依法行政,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征管,依法治税。按照“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改善结构,良性发展”的总体要求,注重财税收入的总量和质量,广泛建立税控体系。针对农村税源分散,税收失控,难征难管问题,健全征管网络。加大税收稽查,打击偷、漏、骗、抗税行为,建立以税务专管员为主体,乡镇协税护税体系。对地税实行纳税申报,代扣代缴,堵塞税收漏洞,杜绝人情税,关系税。突出信息化征收,加大“金税工程”、“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税征收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确保财税法规的统一性、公平性、严肃性,既抱“西瓜”又捡“芝麻”,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注重发展为本,培植后续财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靠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源,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切实抓好发展这第一要务,选准发展方向和财源增长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着力培植后续财源。围绕我县“五句话”的发展本文由文秘知音网提供,请登陆www.teniu.cc查看更多文章思路和“六个县”的奋斗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财政收入为重点,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并举”的方针,大力培育生猪、蚕桑等特色支柱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乡)镇域经济,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建议之三:凭“术”理财 尽力提高乡镇资金效益

注重增收节支,创新管理举措。推进财税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将财税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氛围。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清税费,抓老欠,促清收。二是严格依法治税,依率计征,规范税费减免。三是树立节支增收观念,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理财指导思想,对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减少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经费、差旅费、水电费等一般性支出。按照“精干、高效、统一”原则,撤并乡镇、分流人员,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事业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合并村组、精简村社干部,推行交叉兼职,节减村级开支。

注重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建立和完善乡镇财务管理办法,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大力开展财政支出效益检查,建立财政资金跟踪问效机制,加强对扶贫、代赈、救灾等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财政内部审计办法,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注重体制完善,加大转移支付。一是规范新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理顺管理关系。县乡财政应结合时势发展的趋势,在财政法律政策范围内,对一些过时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升级更新,建立、修订、完善新《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经济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二是建立新的县乡财政体制。“十一五”乡镇财政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各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地理位置差异大,以前的财政体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新的财政体制。重要内容是确保基层政府正常运转,对乡镇财政债务予以锁定,建立偿还基金制度。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每年年终县财政扣除乡镇和村干人员经费、各项保险费、历年借款、水费等以后,乡镇必保的单位公用经费、道路交通建设、优抚经费、补助村级办公开支等公用经费缺口较大,更说不上归还欠款、消赤减债了,但到“年关”仍要还一部分欠款,发一部分职工津贴,以保稳定。因此,应从乡镇实际出发,确保税收增长部分和因中央政策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而减少的财力全额予以弥补,减少乡镇财政缺口,资金划拨也应考虑乡镇债务大小这一因素。同时上级财政部门应赋予其与事权相适应的财权,让乡镇财政根据自身财力统筹安排支出,真正做到“还政于乡镇”,扩大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

建议之四:依“法”用财,全力优化乡镇支出结构

注重“公共”财政,规范供应范围。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乡镇财政供应范围主要满足政府行政开支以及支援农业、科教、文化、安全稳定和计划生育方面的需要,首先要确保干部工资发放,坚决压缩业务性开支,严格控制事务性支出。

注重以收定支,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严格按照《预算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编制年度预算,以收定支,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不安排赤字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要依法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改变不尊重预算编制的作法,从严控制追加预算支出。

注重支出改革,强化财务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做到重点突出,有保有压。推行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零户统管”,将“支出一支笔审批”制度落到实处,以增强预算的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二篇:7 对乡镇财政机构人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镇财政机构人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财政部和省综改办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孝南区综改办组织专班深入乡镇,对全区乡镇机构人员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孝南区辖8镇、3乡、2场、4街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村民委员会448个,国土面积1020平方公里,总人口8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3万人,农户14.1万户。

(一)乡镇财政机构设置情况。202_年全省实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该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对全区18个乡镇场(街道)、经济开发区中的13个农村乡镇进行了改革(4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属区直派出机构按相关政策没有进行改革),其对应的13个乡镇财政所和经管站按照在编在岗人员同比例实行了竞争上岗,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名称改为财经所。目前,该区已实行改革的13个乡镇场财经所现有人员编制数215人(其中原财政所102人,原经管站113人),全区18个乡镇场(街道)、经济开发区财经所现在人员编制数342人(其中原财政所229人,原经管站113人),该区乡镇财政所和经管站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按照改革前的模式在运行,即财政所和经管站分别在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重大事项一起商定,还是实行两套班子运行。

(二)乡镇财政所工作职能。乡镇财政所工作重点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其职能具体为:一是负责乡镇财政收支管理。包括乡镇政府预(决)算编制、税收收入监管、非税收入征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管、易涝地区农业排涝水费征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二是负责惠农政策落实。包括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和监管、乡镇公益服务资金的投入和兑现管理;三是负责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会计管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管理等;四是负责原乡镇农经站的工作职能,包括乡镇财政财务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资源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农村“一事一议”资金监督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五是负责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三)乡镇财政机构管理体制。该区乡镇财政所属区财政局和乡镇共同管理,乡镇财经所所有干部职工全部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按参公管理。其人员和工作经费主要通过乡镇财政预算,按当年部门预算编制口经安排。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202_年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目前乡镇财政机构和人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为:

(一)人员严重不足。改革后乡镇财政队伍是精减了,但基层财政由于职能的转移,即先后增加了农村各项惠农补贴的核实和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油菜补贴、棉花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补贴等);社会抚恤、救济款的发放和社会保障支出的管理;农村和城镇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的征收和农业排涝水费征收;乡镇国有资产、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补助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管理;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投入项目管理等等,各项工作业务量的逐步增加,特别是在落实国家惠农补贴工作中,补贴涉及千家万户、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政策要求按实际种植面积一年一核,对此财政工作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二)人员年龄老化。原乡镇财政人员的平均年龄基本上在40以上,原经管站建立时进入的人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同时由于近些年来人员控制比较紧,所以改革后整个乡镇财政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乡镇财政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乡镇财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改革政策规定改革后的乡镇财经所属乡镇政府的唯一一个事业单位,行政上隶属乡镇党委政府,在业务职能上隶属于区农村财政管理局指导,管理体制的双重管理导致乡镇财政管理上难以协调统一,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管理、指导和监督的难度加大,同时不利于“乡财县管”改革的推行,不利于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的正常流动和人才培养。

(四)乡镇财政机构级别与所履行的职责不匹配。乡镇财政机关所履行的职责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也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目前乡镇财政机构的级别低,在执行国家惠农政策、财政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管等工作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后续教育不畅。由于乡镇财政实行双重管理(行政上属于当地政府,业务上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责任不明,乡镇财政人员的后续教育难以科学管理,乡镇财政人员培训缺乏系统地和更高一层地规划和实施,致使后续教育管理难以到位。

(六)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差。由于缺乏经费来源,该区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整体上非常落后。据调查,全区18个财政所中,目前使用年限20年以上的有10个,使用年限15年以上的有6个,办公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所正常履行职能。在改革后由于乡镇财政机构是乡镇政府的唯一事业单位,而县级农村财政局只是业务主管部门,近些年来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也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下达,目前区、乡两级的财力也有限,在乡镇财政机构基础建设投入上二方持观望态度,导致大部分乡镇财政机关的办公条件简陋,环境恶劣,有的年久失修甚至成为危房,严重地威胁到广大乡镇财政干部的人身安全和发展。

(七)财经所名称与《预算法》不符。202_年的乡镇机构改革,取消原“七站八组”,将原财政所和经管站的人员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竞争上岗重新组建成财经所,财政所变成了名不正言不顺,这跟《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相违背,同时也大大地影响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八)改革后的财政所和经管站没有真正地融合。财政所和经管站名义上是合并了,但还是各搞各的事,基本上还是两套班子运行。

(九)改革后落岗分流人员人心不稳。202_年的乡镇机构改革,我区原13个乡镇财政所落岗、分流99人,这类人员中绝大部分是年龄较轻且受过中专学历教育的人,由此动摇了整个财政队伍军心,并且结伴上访,给乡镇财政所、县级财政部门乃至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和谐。

三、工作建议

202_年全省乡镇机构改革已快5年了,对乡镇堵住人员“进出”关、降低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乡镇财政机构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建议:

(一)乡镇财政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乡镇财政机关所履行的职责不论在事务上还是责任上都比较艰巨,都需要尽量减少各方的干扰。同时在级别上也应该同国地税和工商等部门一样按副科级调配,以强化财政职能,为贯彻落实党对农村和各项惠农政策提供组织保障。

(二)乡镇财政名称应恢复原样。不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上和人文理念上都应该叫财政所,这才是名正言顺。

(三)要充实财政干部队伍。就财政当前的工作职责和人员老龄化现状,财政部门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引入机制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充实基层财政干部队伍,更好更有效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四)加大乡镇财政机构基础建设的投入。建议上级出台政策文件,保证乡镇财政所工作经费和改善办公条件的需要,同公、检、法司法部门和国地税等部门一样,分期分批地对乡镇财政部门办公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改善它们的办公条件,更好地为民服务。

(五)加大乡镇财政干部的培训力度。各级财政应采取不同形式对在职在岗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便其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工作需要。

(作者单位:孝南区综改办)

第三篇: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打印】 【关闭】

对供销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供销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报告

赵 勇

3月下旬区委全面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供销社也在学教之列。在学教活动中,区联社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调查、边整改”的原则,圆满地完 成了第一阶段的学教任务,并通过调研对供销社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根在农村,本在服务。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供销社重点在“三农”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再 创新。只有把供销社的发展紧紧地和新农村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供销社才有广阔市场,才能大有作为。如何实现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本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对基层社调查研究,对基层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理智的思考和探索。

一、供销社基本状况

(一)经营情况。区供销社系统现有基层社11个,公司2个,配送中心4个,连锁经营网点67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个,旧物收购站点355个。以202_ 年为例,商品配送额202_万元;商品销售额202_万元;市场交易额1000万元;旧物收购额2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级中心连锁为骨 干,村级连锁门店为基础的三级连锁网络,满足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资产情况。总观系统全局,以资产状况及经营能力分析,基层社可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资产状况较好,经营能力较强,有盈利和为农服务能力的占 43%;二是资产状况一般,靠租赁经营取得收入维持正常开支,已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发展自主经营和提供广泛服务的占37%;三是资产状况不好,租金收入不能 正常开支,靠大院动迁费过活的占20%。

(三)为农服务情况。近几年,区联社积极开展和推进“万村千乡”“新网工程”两大工程建设,重新整合农村商品流通资源,改造提升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已遍布

全区所有乡镇和自然村。同时积极实行开放办社,收纳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成立各类涉农协会。这不仅赋予了新时期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新内容,也为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发展点,同时在为农服务中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区日用消费品 和农资销售网点103家,发展种类专业合作社组织75个,带动农户7460户,年销售客2.3亿元。领办和创办种类协会和经纪人队伍12个,经纪人达 1200人,带动农户3500户,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1.6亿元,助农增收10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体制推架不适应经济发展。近年来,全系统积极推动以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部改革,盘活了固定资产,卸掉了人员袍袄,压缩了费用开 支,使许多基层社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基层社在改制后,人员少了,地盘小了,主营业务没了,就剩下空架子,靠租金收入维持现有人员开支,有的甚至 收不敷出。基层社重组,重建,走“一区一社”道路已成为摆在区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旧的思想观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通过内部改革,人员问题基本解决,离退休人员社保了,医疗保险也参加了,凭借一些资产收的租金也能保证开支,满 足现状,不思进取,对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改革,再次创新尚缺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和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缺乏必要的信心,思路和措施。有一些 干部对供销社重组、重建信心不足、办法不多、精神不振。在实践中既没有把现有基层社办成农民经济组织的勇气,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更没有 尝试和创新。

(三)老式经营业态难能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尽管一些基层社兴办了一些连锁店、加盟店、特许店,但多数还是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 经营,处在低层次经营。对现代经营方式缺乏学习、研究和实践。这类基层社实际上是一种吃资产行为,常此下去,不仅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严重损害了 供销社形象,外人会产生非议;说供销社是靠“租子”吃饭。

(四)陈旧的服务理念影响经济发展。近年来,虽然供销社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参与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涉农工作,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显露 出来了。从体制上看,基层社经过几年的减债减员、转换机制,多数职工与企业脱离了劳动关系,现已成为独立开展经营的自营商,还有的已成为承包店组的小老 板,很难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组织优势。从资金方面看。目前,基层区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与银行基本不发生借贷关系,客观上导致基层供销社 买卖不灵活的商业经营局面。从经营方面看。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例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供销社 所占市场份额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对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方面,供销社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 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对提高供销社的知明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五)死板的用人机制阻碍经济发展。目前,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合作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 非常突出。由于历史所致,体制所限,经济所为等原因,造成供销社干部青黄不接。优秀人才想离开,社会人才不进来,人员队伍基本处在一谭死水流动不起来。人 才短缺成为基层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思路与建设

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最为主要的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提升实力,亲情服务,这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把供销社重组、重建作为改革发展的基础点。改造重组不是对传统基层社的简单整合,而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开放办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进行全 面创新,逐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社区化的新格局、新模式,努力打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农民经济紧密连结的新型供销 社。并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确定“一区一社”的体制,有条件的可以吸纳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农民经纪人等,组建中心社,解决供销社 “散、小、亏”问题,打造一批经济强社。区社是基层社改造重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基层社改造重组的成败关键在区社。因此,区社要发挥的指导、协 调、服务和监督作用,担负起基层社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方案,分类指导,逐个剖析,确保基层社改革顺 利进行。

(二)把做大做强“新网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目前,虽然“新网工程”做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没有利益可图,但是,不能不做,不求数量,注重质量,做 大做强。首先,要突出重点。全系统要打造“四大”网络,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力争短期内形成完整的区域网络体系。其次,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设。这 是目前网络建设的关键,现在正在洽谈、招商引资。通过股份,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建设步伐。真正做到连起来,锁得住,杜绝供销社搭台,别人唱戏,他人受 益,我们无功的局面。其三,要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上的经营服务网点,只要服从供销社的管理,接受供销社的商品配送,并承认社章,都可以成为供销社的加盟 店、特许店、连锁店,以此壮大供销社网络体系。

(三)把建设社团组织作为为农服务的切入点。供销社领办和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抓好。一是正确认 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期盼,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供销社必须自觉融入进去,主动抢先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各类专业协会,靠 前为“三农”服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单纯从事流通,卖也卖不出去,买也买不进来,就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规范发展。供销社领办的农 民专业合作社比较规范,运作也很正常,有章程,有制度,依法注册登记。而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注册登记,说明不符合登记要求,所以要尽快规范完善手续,尽早 登记,否则不能以专业合作社名义开展业务经营活动,更不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社农共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一定要有供销社的股份,或者利用社有 资产,设施等入股,不然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了,羽翼丰满了,变成了个人的,供销社不能从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受益,白搭工,白费力,一无所获。

(四)把发展壮大社有经济作为增强供销社实力的关键点。目前,供销社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经济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职工要吃饭,供销社要发展,必须 壮大经济实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夯实供销社基础。通过开发闲置资产,兴办农村经济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经营业务等途径,提高 基层社经济实力,夯实供销社经济基础,增加发展后劲。二是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优势,资产优势,地理优势,经商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整合网络资源。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联合合作。通过利益连接,实施 联合合作,整合系统内的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合作社不合作的问题。

(五)把人才兴社战略作为供销社发展壮大的主支点。全系统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知识偏低,年龄老化,严重制约了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现有干部思想陈旧,不思 进取,保持终日,无所事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稳定人才。供销社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以往的辉煌。组织上派干部不爱来,基层社职工又下岗又买断,所以 人才失缺。究其原因,就是供销社不是公务员系列,经济效益又不好,留不住人才。现在联社参照公务员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以待遇留住 人才。二是培训人才。各基层社现有干部几乎都是业务骨干,但是,年龄大,水平低,热情高,办法少。为了提高其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力争每年一次将基层社主 任、书记培训一遍,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培训。以此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三是引 进人才。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寻。这话一点不假。供销社改革至今,用人机制始终没能突破瓶颈,致使供销社缺乏领军人物。为加快供销社繁荣振兴,必须改 革用人制度,打破地域界限,创造选人用人方式,通过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等形式,招贤纳士,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优秀经纪人以及社会能人 加入供销社经营管理队伍,为供销社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六)把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作为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突破点。众所周知,供销社是弱势部门,是手心向上求人的部门,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与支 持,是促进供销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供销社要共同努力。一是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供销社领导别怕麻烦,向上级党委和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工作,叫他们心中 装有供销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在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登记、办照、再生资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扶持,不惜余力地创造有利于供销社发展的良好环 境。特别是以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二是靠前服务,赢得支持。供销社要找准定位,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特别是在搞好为三农服务上,要靠前服务,积极参与 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有所作为,才能赢得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三是重点项目、重点支持。现在“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农民 专业合作社建设中,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把争取来的政策、资金向下倾斜,重点扩大经营,发展社有经济,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乡镇财政现状的思考

乡镇财政现状的思考

“>乡镇财政现状的思考202_-02-02 21:56:06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从年代中期建立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级财政,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激发了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乡镇财政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镇财政改革相对滞后,潜伏于乡镇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方财政中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乡镇财政困难加重,制约了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认真研究和解决乡镇财政问题,已成为当前财政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乡镇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灶内财力紧张。突出表现为乡镇财政预算内收支难以为继,不得不从其他渠道筹措资金。××年××县××镇的预算内财力仅为×××万元,而预算内支出却高达×××万元,支出缺口××万元。从××年到××年,该县乡镇财政调入预算外资金高达×××万元。预算内财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⒉拖欠工资严重。乡镇财政无力发工资,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无力兑现增资政策。比如,××年,××镇财政执行中央号文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时,因无财力,只给职工兑现了中央补助的那一部分,而由地方财政给的那部分均未兑现。其二,即使按目前乡镇自己预算安排的人员经费,也不能按时足额发放。××镇到××年月份拖欠职工工资高达××万元。

⒊经费严重匮乏。乡镇人员工资支出占乡镇财政支出相当大的比重,有的甚至高达以上,属于不折不扣的“吃饭财政”,办公、事业经费明显不足。乡镇行

政事业单位大多依靠收费、罚款等来解决问题。至于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经费,则是能拖就拖,拖不过去就通过集资、借贷来救急。

⒋政府债台高筑。××镇截止到××年底,负债总额达到×××万元,比该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还多出近一倍。问题还在于,乡镇政府的借款要么用于发工资,要么用于“普九”等升级达标消费性支出,要么用来兴办乡镇企业,但由于乡镇企业成活率低,乡镇政府的借款行为基本不能提高其未来的收入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财政是乡镇一级政府,行政和发展事业的物质基础,乡镇财政一旦发生问题,其引发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因为,乡镇政府财政紧张,难以满足基本需要,便会引发各种“搭车收费”和乱收费,如治安部门向当事人收取“办案经费”,结婚登记收取的“登记费”等等。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社会分配秩序,加重企业和农民的

负担,而且会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危及乡镇政权的稳定。

二、乡镇财政困难形成的原因

乡镇财政困难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经济基础薄弱、财源匮乏是最根本原因,财政、财务管理混乱等人为因素所起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⒈体制不够完善,制约乡镇财政的发展。县对乡镇虽然确定了乡镇财政体制,但是,在体制的制定时,不注重壮大乡镇财政实力,而偏重于上级对财力的集中,这既不符合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又不利于调动乡镇培植财源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使乡镇财政缺乏可靠的财源基础,现行财政体制也内容显示出,财权与事权不尽统一,责、权、利没有很好的结合。

⒉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财源不旺,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基本原因。目前乡镇经济普遍发展较慢,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明显偏低。二是

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种植业仍是这些乡镇的主业。三是二、三产业规模小。多数乡镇只有

一、两家砖瓦厂或榨油厂,个体私营经济既少且小又散。反映在财政收入上,就是这些乡镇的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有的甚至达。

由于乡镇经济规模偏小,再加上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含税量”小,这些乡镇财政收入规模明显偏小,增长也比较缓慢。

⒊财政供养人口膨胀。目前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增长过快的矛盾也越突出,有的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明显快于财政收入增长,财政增收部分基本上被新增人员吃掉了。

⒋预算管理松懈。乡镇财政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因经济落后,组织收入十分困难,收支矛盾比较尖锐;另一方面预算管理松弛,乱花钱、挥霍浪费严重。比如,一些乡镇,在年终间发放名目繁多的奖金、补贴,如精

神文明奖、爱国卫生奖、综合治理奖等等,多者人均高达××××—××××元。有的乡镇尽管工资都发不出去,但每年的吃喝招待却要花掉××—××万元,有的高达××多万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个别乡镇负责人“以权代法”,随意更改、调整预算的现象非常突出,预算难以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

⒌预算外资金得不到有效管理,乡镇财政职能弱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和《四川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的要求和规定,乡镇财政具有管理预算内、外资金的职责,但目前大部分乡镇财政预算外资金由农经站或其他部门管理。而且相当部分资金由县级主管部门集中安排,不仅剥夺了乡镇财政预算外资金使用的自主权,也违背了政策、法律的规定。乡镇财政的调节、调控、监督职能很难得到正常发挥。

⒍“政绩工程”和升级达标项目过

多过滥。目前我国乡镇政府每一届的任期较短,一般只有三年。许多乡镇领导班子为在任期内建几个“出彩”的项目,总是千方百计上一些“政绩工程”,到头来不是因为项目选择不当打了“水漂”,就是由于管理不善交了“学费”,使乡镇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另外,名目繁多的“升级达标”活动使本已困难的乡镇财政雪上加霜。应该讲,适度搞一些达示升级活动,的确能够直到促进乡镇重点事业发展的作用。但如果“标准”定得过高,超过了乡镇财政的承受能力,强制搞“一刀切”,就会给乡镇造成很大压力,为了完成任务,许多乡镇被迫集资、募捐甚至借贷,给财政的正常运行埋下很大隐患。

三、乡镇财政建设的基本途径

尽管造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可供选择的对策措施也很多。从长远来看,最根本的是要积极发展经济,壮大乡镇财政实力。近期,则要本着“内部挖潜为主、上级帮助为辅”的原

则,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努力解决好乡镇政府最基本的财力需要。

⒈完善适应分税制的乡镇财政体制。完善县对乡镇的财政体制,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事权与财权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县、乡利益兼顾,有利于调动各级理财的积极性;规范运行,有利于实际操作。在这三个原则下,合理划分收支范围,科学确定收支基数,建立起适应分税制的乡镇财政体制。乡镇财政体制一经确定,至少应保持年以上的稳定期,与一届政府的任期相衔接,不可频繁变动。在保持相对稳定、切实可行的财政体制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对乡镇的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就会有效地巩固乡镇财政的实体地位。

⒉加强乡镇财源建设,促进乡镇经济增长。乡镇财源建设主要应立足农业,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农村产品、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培植效益型乡

镇财源。一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逐步改变粮经比例,提高多种经营收益在整个农业收益中的比重。二是加大农村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搞活个体私营经济。三是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努力抓好乡镇企业的发展。四是结合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产品的商品化,提高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⒊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解决乡镇预算约束软化、支出随意问题,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践证明,在目前情况下,依靠乡镇同级甚至下级的力量来实现这种约束是不现实的,必须强化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的监督。推行一方面乡镇预算仍然由乡镇财政编制,乡镇人代会审议批准,上级政府部门不予于预,以体现“乡事乡办,乡财乡理”的原则;另一方面乡镇预算经乡镇人大批准后,交付县级财政部门主管,由其对乡镇财政的预算执行进行把关。这样做,目的是要在乡镇财政的预算执

行环节加一个“阀门”,促进乡镇政府依法理财,减少人为的理财失误和短期行为。与此相配套,上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搞好收支测算,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和可操作性。对乡镇主要领导人要实行离任审计,严禁乡镇政府或财政部门盲目举债和为他人担保。

⒋试行“零户统管”,强化乡镇财务管理。乡镇在保持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总预算会计对各单位会计事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单位只设出纳人员,不再单独设置会计人员。同时,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帐务管理中,通过计算机对各单位的人员情况、工资数额、各种帐务以及报表进行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更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财务收支情况,这样一来,就将各单位的收支行为直接置于财政部门的审查和监督之下,切实起到维护财经纪律和财经秩序的作用。

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乡镇财政的保障水平。目前大部分乡镇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规模一般都高于预算内收入规模,这种“内紧外松”的现象是极不合理的,不仅严重影响了乡镇财力的合理配置,而且导致了预算内工资难以保障、预算外却在发奖金、补贴的奇怪现象。因此,首先完善管理机制,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年初对各单位制定出预算外收支计划,与预算内收支计划合并下达,通过预算手段约束预算外资金收支行为,逐步达到健全机制,理顺渠道,规范管理,强化职能的目的。其次,抓好其他资金的管理。如:学校的代管资金,对这些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并规范单位的收支帐户,每个单位只允许开设一个支出帐户乡镇财政在划拨单位预算内、外款时均划拨到同一个支出帐户上。

⒍实行精兵简政,减少财政供养人口。一是要尽快实行“控制增量,内部调剂”制度,加强乡镇财政供养人员的源头

控制。除国家政策硬性规定的必须接受人员外,其余人员暂停接受。如果某单位急需人员,可以在现有财政供养人员中进行内部调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行自主择业。二是要合并乡镇机构,清理临时和超编人员。乡镇政府机构的设立,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确定,不必强求上下对口。对于职能相近的部门可以进行合并。如农经站与农技站。而对计划经济时期成立的一些事业机构,如农机站、卫生院等,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尽快将其推向市场。同时,要彻底清退编外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进一步挖掘节支潜力。三是要调整乡镇布局,扩大单个乡镇规模,以减少乡镇行政管理人员,降低公共支出成本,乡镇规模也不是越大越有效益,关键是要“适当”,以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原则。

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基

本财政能力。解决乡镇财政问题,首先需要乡镇一级眼睛向内,增收节支、自力更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这些乡镇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很难走出困境,外部的扶持和帮助是必要的。要在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加大县对乡的转移支付力度,使每个乡镇都有履行职能所需的基本财力。

⒏清理整顿上级部门的各种指令性支出。上级政府的达标升级活动和各种最低支出标准规定,实质上是对乡镇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干预,是不符合“权、责、利相统一”的分税制基本精神的。上级部门应该尽量减少类似的行政指令,对现行的不合理的达标升级活动和最低支出规定,要坚决予以取缔;确需保留的,也要充分考虑乡镇实际及财政能力,进一步修改完善,避免“一刀切”。

第五篇: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阿荣旗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阿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孙树生

近年来,阿荣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源治理工作,全旗大气环境质量和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一、全旗环境污染源基本情况

(一)生产性污染源。目前,阿荣旗共有排污企业64家,其中重点排污企业11家。202_年,全旗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9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2.68吨,氨氮排放量为5.4吨,烟尘排放量为106.2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86.25吨,工业生产性粉尘排放量为18.6吨,工业固废产生量为3.5万吨。

(二)生活性污染源。阿荣旗生活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那吉镇内,包括采暖燃煤排放的废气、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阿荣旗那吉镇共有人口6万余人,其中60%实行集中供热,90%的餐饮服务业采用液化气,其余居民采暖和炊事以燃煤为主。202_年,共排放烟尘548吨,二氧化硫526吨,氮氧化物129吨,产生生活污水124.83万吨,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832.2吨,氨氮排放量为208.05吨。

(三)其它污染源。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废物、白色垃圾、汽车尾气、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污染等。

二、环境污染源治理情况

阿荣旗针对环境污染源的特点,从本旗实际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环境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不断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深入开展创建“绿色企业”活动。近年来,紧紧围绕全旗人民关注的淀粉、乳品、屠宰等重点污染企业,累计投入资金0.3亿元进行了治理。其中,阿荣旗北方淀粉厂、阿荣旗景凯淀粉厂等八家淀粉生产企业新建了水污染防治设施,阿荣旗奈伦淀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氧化塘扩建,新建扩建氧化塘面积8.4万平方米,总计投入治污资金 590万元;阿荣旗双娃乳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乳品企业也相继完成了生产废水治理任务,其中双娃乳业、塞北乳业两家采用生化工艺进行处理。三家乳业共投入治污资金1925万元;10家屠宰加工企业也都安装了防渗漏的污水储藏池;位于我旗境内的三家国家重点污染源项目和一个水源地建设项目都已按期完工。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力发展集中供热。那吉镇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后,增加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区内共取缔了84台普通燃煤锅炉,停用了74座大烟囱,年减少原煤散烧近二万吨,污染物二氧化硫年削减量约128吨,烟尘约466吨,202_年和202_年分别有一家集中供热公司投产运营,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年减少原煤散烧近6000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6吨,烟尘约134吨,大大降低了大气环境污染,极大地改善了那吉镇的空气质量。202_年城镇规划的拆迁面积为4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数484户,新增供热面积6万平方米,减少原煤散烧近2400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8.88吨。二是切实解决餐饮业油烟扰民问题。202_年开展了“那吉镇餐饮服务业烟尘和油烟专项整治”工作,共下达限期整治通知书61份,有效控制了那吉镇地区烟尘和油烟无序排放问题。全年投入治理资金 26 万元安装三产服务业油烟净化装置50个。三是实施宁静、洁净工程。在那吉镇主要街道实行了机动车辆禁鸣喇叭、部分车辆禁行和禁止高音喇叭叫卖等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限制作业时间,并实施全过程管理,督促企业实施围栏作业、材料运贮封闭化、路面及时硬化、及时洒水、抑制扬尘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噪声和二次扬尘污染,那吉镇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四是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在202_年回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202_年加大废弃

农药包装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全年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 30余万只,有效减缓了农村的面源污染,也为固体废物的再生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

(三)以文明生态村镇创建为契机,大力改善农村环境。为全面推进农村环保工作,阿荣旗积极开展生态旗创建工作,“生态旗建设规划”已完成初稿,承担创建任务的部门和乡镇,紧紧围绕自己承担的目标,以高标准要求、创新型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目前,那吉镇已完成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工作,亚东镇已接受了自治区级文明镇的验收,其他乡镇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全面铺开。

(四)加强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一是在全旗范围内实施夏季秸秆禁烧专项行动,有效杜绝了夏季秸杆露天焚烧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采取垃圾定点、定时收集,随时分选、集中焚烧制度,旗医院、中蒙医院均安装并使用了医疗垃圾焚烧炉,全旗医疗垃圾处理处置工作基本步入正轨。三是加大了旗域内主要河流水质监控力度,实施淀粉生产行业违法排污专项整治行动,阿伦河、格尼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阿荣旗环境污染源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由于阿荣旗工业经济结构仍以农副产品加工型工业为主,燃料结构仍以煤为主,加之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污染治理欠账较多,因此环境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体现在:

(一)部分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治理,不重视治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存在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转或擅自停用治污设施现象。

(二)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作物品质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及农作物自身残留,农药化肥流失对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步显现。

(三)虽然全旗大气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那吉镇老居民区燃煤取暖污

染大气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那吉镇内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落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混填现象依然存在。

四、建议与对策

(一)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增加。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环保要求审批项目,对于能耗高、耗水量大、环境污染重的项目一律拒批。

(二)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确保全面达标。对淀粉、乳品、屠宰、水泥、集中供热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治理设施,同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连续运行。制定奖励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推广成本低、效果好、运行稳定的治理设施。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积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坚决取缔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废物排放量的最小化,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控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改善能源结构,发展石油液化气、煤气及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工程,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环保能源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利用,不断提高空气质量。

(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切实改善农村环境。积极推广使用低毒和低残留农药,采取改进施肥技术、畜禽粪便综合处理、秸杆综合利用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契机,加大镇村环境整治力度,规范畜禽养殖小区管理,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充分利用“6.5”世界环境日和

创建“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活动,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生态型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对我县乡镇财政运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