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调研报告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2-1131677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8 23:26: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调研报告

**市“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及债权债务关系“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了以“预算共编、帐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在实施新的模式中,各县区坚持把乡镇作为独立的预算主体,规范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和调整程序,实现了县乡预算共同编制;各县

区对乡镇的银行帐户进行了全面清理,统一在乡镇信用社开设了“收入专户”、工资专户”,“运转性支出专户”,“社保资金专户”,“项目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等六个帐户,并规范了帐户的业务操作流程;对乡镇实行了集中支付,将乡镇预算内、外收支全部纳入县区财政统一监管,统一调度乡镇预算内、外的各项资金,有效地保证了乡镇各项支出的需求;乡镇政府采购已全部纳入县区统管,县区对乡镇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和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业务统一办理;对乡镇使用的各种税、费票据进行了全面清理,实行“票据统管”,达到了源头控制、以票管收的目的;全面开展了“五清”工作,为改革顺利实施排除了障碍,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各县区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县乡民主理财制度、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长效机制等一系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理念逐渐被乡镇接受。尤其是将控制乡村发生新债和加大化解乡村旧债作为考核乡镇工作和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引导乡镇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使“还债也是政绩”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二)规范了乡镇政府理财行为。一是收入进一个“笼子”,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入有效增长。二是支出一个“口子”,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收紧了资金管理的“口袋”。三是资金调控一个“盘子”,在不改变乡镇资金所有权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统筹安排,统一使用,增强了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四是专项资金运行一条“路子”,社会保障资金、退耕还林补助和粮食补助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严格按“报帐制”、“直通车”操作办法管理,并实行了涉农资金发放“一卡通”,确保了专款专用,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五是管好一支“笔头子”,各乡镇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大额支出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研究通过,乡镇长一枝笔审批,乡镇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定期公示,强化了监督机制,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

(三)保证了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改革后,各县区都程度不同地加大了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今年各县区对乡镇的财力补助比上年净增加了8989.1万元,平均增长27.48%,较好地体现了“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指导思想,确保了乡镇政府的基本支出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全市乡镇级年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平均达到了202_多元,最高的岚皋、镇坪、汉阴县分别达到3000、3600、4000元。村级补助各县区保证了省定每个村不低于1.2万元的标准,旬阳、岚皋等县将村级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1.5至1.6万元,乡村两级政权组织运转艰难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制止了乡村两级发生新债。通过实行改革,又进一步全面核实和锁定乡村债务的底数,在全市建立起以“核实底数,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目标考核”为主要内容大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方面都推出了新举措,扎住了举债的口子,从根本上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汉滨区制定控制新债“十不准”规定,并对新增债务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制;镇坪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定“化解债务责任状”;平利县实行“化解债务双向考核”,即县政府考核乡镇政府,县财政局考核乡镇财政所;紫阳县对乡镇工资性贷款统一由县财政打包,与乡镇信用社签定协议,承借承还;旬阳县对乡镇收入返还部分,明确了用于化解债务的比例,从用途上予以限制;其他县区也都制定了乡村债务化解办法。上半年,全市乡村两级在没有发生新债的前提下,共化解旧债771.6万元。

(五)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乡财乡用县监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乡镇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税款”和“上划下拨”,而是直接面向基层,服务为主,集中

精力做好“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收支结算工作,做好五保户供养、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等各项国家救助类专项资金的核付工作,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管理工作,做好筹集和管理各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工作,使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强化了村级财务规

范管理。全市2449个村的村级集体财务都纳入了“村财村用乡代管”。各乡镇设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每个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并明确了村级财务报帐员,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全市村财村用乡代管运行正常,大部分县区已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白河县实行的“三统一”(统一票据管理、统一报帐程序、统一操作流程)和“一坚持”(坚持每季度到各村公开财务)的管理办法,全面提升了管理水平;平利县推出的“三大举措”(每季度到各村公开财务、统一使用财政收入结算票据、每年在各村开展一次财务清查),管住、管好了村级财务。“村财村用乡代管”的实施,有效地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促进了民主监督,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实现了管理民主的要求,遏制了村级发生新债,维护了农村社会安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运转水平低下。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尽管各县区程度不同地提高人均年公用经费的标准,但目前保证乡村运转的水平还普遍低下,尤其是村级按目前的标准难以保证正常运转。税改后,省上对村级转移支付补助只包括村干部报酬、办公费和报刊征订费,未安排村民小组长、“三员两长”(中心户长、计划生育副村长、计划生育宣传员、计划生育信息员、计划生育助理员)和卫生防疫员、妇幼保健员、畜牧防疫员及群团妇等人员报酬,而这些人员的报酬都是在税改转补村级补助中解决,致使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普遍较低,村级组织运转仍然困难。

(二)乡村债务化解困难。截止今年6月底,我乡村两级债务为7、8亿元,其中:乡镇债务5、83亿元、村级债务1、97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291、5万元、每个村负债务8、04万元,负债面为百分之百。虽然各级采取种种措施加大了控制新债的力度,但只是起到了“刹车”的作用,要真正“消肿”却非常难。目前化解债务的困难和矛盾比较多,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可用财力增长缓慢的原因,没有化解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对化解乡村债务目前缺乏政策和配套措施,同时因企业破产、人走债留、税费尾欠、机构改革、人员变动等诸多因素,导致债权难以清收。沉重的债务加重了县、乡财政运行的负担,给“乡财乡用县监管”的顺利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后,改变了县乡原来大的管理方式,加强了县乡之间的业务往来。因此,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县乡之间的网络建设、采用统一的管理核算软件就显得尤为必要。从外地试点情况看,他们普遍采用了统一的管理软件,通过县乡连网,实现网上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业务支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目前我市因没有县乡信息网络平台支持,“乡财乡用县监管”实际操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不仅难以达到有效监管和规范管理的目标,而且给县、乡业务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增加了办事环节,加大了行政成本,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实现“乡财乡用县监管”信息化管理已显得非常急迫而重要。

(四)配套改革进展缓慢。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不仅仅是县乡财政管理方式大的重大改革,它涉及到县乡财政体制的方方面面,将会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同乡镇机构改革、化解乡村债务等改革配套进行。从我市目前的实际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导致乡镇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部分乡镇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的思想很强。同时,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创收的积极性还不高,化解债务缺乏主动性,存在着消极等待现象,还有少数地方的“五清”工作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

(五)县级财政压力增大。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县级财政为了确保乡镇人员的工资和正常运转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对乡镇的财力补助,乡镇财政的困难和矛盾上移到县级财政,加之,要求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较多及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即将全面铺开,都需要改革成本支持,县级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

三、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只是规范了乡镇收支管理,对乡镇财政困难起到缓解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还必须靠发展地方经济,壮大财源基础,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做大财政蛋糕,增加地方财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收入的组织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抓收入的积极性,确保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及时足额实现,使地方财力有效快速增长。同时,要根据上级的税、费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拓宽税源,增加财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切实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实际困难。特别在目前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债务负担沉重,运转水平还很低,财力保障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县级财政要继续坚持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指导思想,从体制上保证乡镇有充实大的财力,给予更大力度的、规范的转移支付补助等,确保乡镇人员工资发放,努力提高乡村政权组织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支持乡镇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要注重解决目前村级运转困难的问题。建议省上按三到五年时间,逐步将村级补助标准提高到2.5万元。

(三)继续加大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力度。当前,乡镇债务因累积时间长,成因复杂,化解困难,成为制约县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引发县乡财政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做大经济“蛋糕”,进而做大财政“蛋糕”。但在贫困山区短时期内经济不能明显改观、收支矛盾不能根本缓解的前提下,首先,要继续做好控制新债工作,要加大制止隐形债务和赊欠行为,坚决扎住债务的口子。第二,要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帮助,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挖掘节支潜力,清理清收债权、盘活乡村资产、实行停息和减息等多途径促进化解。第三,要建立偿债基金,县乡财政在年度预算中按照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安排偿债准备金,专项由于还债。建议:省上将乡村债务列入转移支付范围,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可根据各县财力状况,核定奖补资金的比例,以帮助县乡消化债务,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四)积极推进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乡财乡用县监管”的作用不仅是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路子,而且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促进乡镇财政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涉及财政体制、预算管理、收支核算、人员管理、岗位设置等多项内容。要把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同时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会计电算化等多个层面上整体推进。我市要结合金财工程的实施,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试点工作的要求,加快乡镇财政网络化信息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网络技术,实现县乡联网。各级要积极创造条件朝这个方向努力,通过争取上级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促进实现县乡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县对乡财政的监管,确保各项业务正常有序开展。

(五)坚持不懈地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层次、宽领域的综合改革,涉及预算管理、收支核算、人员管理、岗位设置等多项内容。因此,要保证改革取得实效,不能局限于收支管理这个层面的操作,而要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多个层面上同时启动,综合推进。要注意“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与县乡财政体制、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改革政策之间的协调,防止政策互相冲突,确保政策的统一性,使各项配套改革互相促进,实现多赢。

(六)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主体是县乡两级。在我市目前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和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县乡两级改革的积极性,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省上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中拿出适当资金,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对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防范和化解不良债务方面工作扎实、措施得力、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县以及在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成绩突出、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的奖励,对政策执行不到位,改革进展缓慢的县予以通报批评,形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的良性机制。同时建立税改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确保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所需的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各项改革能够顺利开展。

(七)充分调动乡镇积极性和保护乡镇既得利益。我市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模式,它不仅仅是财政体制的改革,也不仅仅是会计核算的改革,实质上是基于县乡财政高度关联性这一特点,树立“县乡财政一盘棋”的思想,将县乡捆到一起来通盘考虑财政收支的问题,突出县级财政的监督管理权所进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因此,要坚持“五权”不变的原则,把实行新的管理方式同参与各方的利益协调机制实现整合,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对乡镇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实行超收部分全额返还或按比例给予奖励,体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独立会计主体的法律要求和省市的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地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加强“乡财乡用县监管”相关制度建设。在合理划分乡镇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对乡财政的转移支付比例,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支持乡镇大力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增加乡镇政府的可用财力;逐步规范和完善乡镇公用经费分类核定办法,建立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县乡财政的内控制度,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力审批程序,完善乡镇收入解缴和支出票据报审制度,进一步加强乡村财务管理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兑现到位。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强化制度约束,完善干部绩效考评制度。

第二篇:乡财乡用县监管调研报告2

关于“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调研报告

我县“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及债权债务关系“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了以“预算共编、帐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在实施新的模式中,县政府坚持把乡镇作为独立的预算主体,规范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和调整程序,实现了县乡预算共同编制;县政府对乡镇的银行帐户进行了全面清理,统一在乡镇信用社开设了“收入专户”、工资专户”,“运转性支出专户”,“社保资金专户”,“项目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等六个帐户,并规范了帐户的业务操作流程;对乡镇实行了集中支付,将乡镇预算内、外收支全部纳入县区财政统一监管,统一调度乡镇预算内、外的各项资金,有效地保证了乡镇各项支出的需求;乡镇政府采购已全部纳入县区统管,县政府对乡镇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和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业务统一办理;对乡镇使用的各种税、费票据进行了全面清理,实行“票据统管”,达到了源头控制、以票管收的目的;全面开展了“五清”工作,为改革顺利实施排除了障碍,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县政府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县乡民主理财制度、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长效机制等一系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理念逐渐被乡镇接受。尤其是将控制乡村发生新债和加大化解乡村旧债作为考核乡镇工作和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引导乡镇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使“还债也是政绩”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二)规范了乡镇政府理财行为。一是收入进一个“笼子”,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入有效增长。二是支出一个“口子”,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收紧了资金管理的“口袋”。三是资金调控一个“盘子”,在不改变乡镇资金所有权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统筹安排,统一使用,增强了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四是专项资金运行一条“路子”,社会保障资金、退耕还林补助和粮食补助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严格按“报帐制”、“直通车”操作办法管理,并实行了涉农资金发放“一卡通”,确保了专款专用,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五是管好一支“笔头子”,各乡镇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大额支出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研究通过,乡镇长一枝笔审批,乡镇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定期公示,强化了监督机制,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

(三)制止了乡村两级发生新债。通过实行改革,又进一步全面核实和锁定乡村债务的底数,在全市建立起以“核实底数,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目标考核”为主要内容大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县政府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方面都推出了新举措,扎住了举债的口子,从根本上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乡财乡用县监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乡镇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税款”和“上划下拨”,而是直接面向基层,服务为主,集中精力做好“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收支结算工作,做好五保户供养、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等各项国家救助类专项资金的核付工作,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管理工作,做好筹集和管理各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工作,使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运转水平低下。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尽管县政府程度不同地提高人均年公用经费的标准,但目前保证乡村运转的水平还普遍低下,尤其是村级按目前的标准难以保证正常运转。税改后,省上对村级转移支付补助只包括村干部报酬、办公费和报刊征订费,未安排村民小组长、“三员两长”(中心户长、计划生育副村长、计划生育宣传员、计划生育信息员、计划生育助理员)和卫生防疫员、妇幼保健员、畜牧防疫员及群团妇等人员报酬,而这些人员的报酬都是在税改转补村级补助中解决,致使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普遍较低,村级组织运转仍然困难。

(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后,改变了县乡原来大的管理方式,加强了县乡之间的业务往来。因此,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县乡之间的网络建设、采用统一的管理核算软件就显得尤为必要。从外地试点情况看,他们普遍采用了统一的管理软件,通过县乡连网,实现网上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业务支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配套改革进展缓慢。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不仅仅是县乡财政管理方式大的重大改革,它涉及到县乡财政体制的方方面面,将会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同乡镇机构改革、化解乡村债务等改革配套进行。从我县目前的实际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导致乡镇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部分乡镇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的思想很强。同时,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创收的积极性还不高,化解债务缺乏主动性,存在着消极等待现象,还有少数地方的“五清”工作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

(四)县级财政压力增大。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县级财政为了确保乡镇人员的工资和正常运转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对乡镇的财力补助,乡镇财政的困难和矛盾上移到县级财政,加之,要求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较多及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即将全面铺开,都需要改革成本支持,县级财政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

三、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只是规范了乡镇收支管理,对乡镇财政困难起到缓解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还必须靠发展地方经济,壮大财源基础,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做大财政蛋糕,增加地方财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收入的组织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抓收入的积极性,确保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及时足额实现,使地方财力有效快速增长。同时,要根据上级的税、费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拓宽税源,增加财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切实解决好乡镇财政运行中的实际困难。特别在目前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债务负担沉重,运转水平还很低,财力保障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县级财政要继续坚持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指导思想,从体制上保证乡镇有充实大的财力,给予更大力度的、规范的转移支付补助等,确保乡镇人员工资发放,努力提高乡村政权组织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支持乡镇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要注重解决目前村级运转困难的问题。

(三)继续加大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力度。当前,乡镇债务因累积时间长,成因复杂,化解困难,成为制约县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引发县乡财政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做大经济“蛋糕”,进而做大财政“蛋糕”。但在贫困山区短时期内经济不能明显改观、收支矛盾不能根本缓解的前提下,首先,要继续做好控制新债工作,要加大制止隐形债务和赊欠行为,坚决扎住债务的口子。第二,要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帮助,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挖掘节支潜力,清理清收债权、盘活乡村资产、实行停息和减息等多途径促进化解。第三,要建立偿债基金,县乡财政在预算中按照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安排偿债准备金,专项由于还债。建议:省上将乡村债务列入转移支付范围,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可根据各县财力状况,核定奖补资金的比例,以帮助县乡消化债务,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四)积极推进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乡财乡用县监管”的作用不仅是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路子,而且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促进乡镇财政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涉及财政体制、预算管理、收支核算、人员管理、岗位设置等多项内容。要把县、乡财政信息网络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同时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会计电算化等多个层面上整体推进。我市要结合金财工程的实施,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试点工作的要求,加快乡镇财政网络化信息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网络技术,实现县乡联网。各级要积极创造条件朝这个方向努力,通过争取上级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促进实现县乡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县对乡财政的监管,确保各项业务正常有序开展。

第三篇:乡财县管调研报告

乡财市管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二十多年来,较好的发挥了乡镇财政生财、聚财和理财功能,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在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的新时期新情况下,我市积极应对乡镇改革契机进步推出了“乡财乡用市管”模式。

经过多方筹备,按照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规范完善以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在202_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截至202_年12月底“乡财市管”制度施行一年半的时间,通过在此期间各乡镇街道对乡财乡用市管实施办法的严格执行,在票据统管、财务审批、账务处理、支出结构、债务化解等方面成绩卓然。

一、票据统管,财务审批。通过施行政策前对各乡镇街道收费票据的清理、缴销和领换,基本上做到了各乡镇收费票据的统一,严格执行了“以旧换新、限量领购、定期核销、票款同步”的管理办法,不再出现坐支现象;在财务审批方面严格遵守了“先审核、批报、后付款”的原则,不在出现垫支、预付的出现,且原始单据都是合规单据,对个人领取的费用或补助款项,都统一制定了表格或专门的领款条,不再出现使用白条支取现金的现象;在原始单据单张500元以上的,财务审批人在每张原始单据的正面都有签批,且乡镇财政所通过使用算计及辅助设备对原始凭证进行扫描,通过专网报市财政局审核之后记账。

二、账务处理。乡镇财政所总预算会计复制管理账务,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准确记录乡镇的各种帐目;按月与市财政局有关职能科室对账;实行会计电算化,通过市财政局统一配发记账软件,及时合理正确的将当日发生业务做账务处理,并在凭证打印设置上做了统一的规定,除结帐和更改错误的记帐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单据外,其他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会计填制记账凭证后,所长对记帐凭证进行审核,并对每一笔业务逐项复核,无误后在记帐凭证上签字;通过统一的规定和设置,各乡镇账务脉络清晰,账务的查询更能准确到位,对数据的掌握更能全面及时,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方向认识和经济效益服务的提高更上升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优化收支。各乡镇的所有收入都必须缴入市财政局设立的“基本结算帐户”,市财政局按“基本结算帐户”留存资金性质分预算内、预算外分别记账,并分乡镇设立明细帐户;乡镇以任何形式取得的资金,都要在2日内缴入“基本结算帐户“,不得私设帐户、坐收坐支;乡镇在收取资金时,要使用从市财政局或相关部门领购的正式票据;乡镇地方财政收入计划根据上年地方财政收入情况和世界税源情况,由市、乡共同确定;规范收入秩序,不允许乡镇出台对税收征收部门的奖励政策,取消已出台的政策,由市财政局统一制定对税收征收部门的奖励政策,奖金由市财政局支付;支出方面按照“保人员工资、保正常运转、保重点支出”的原则,由市财政局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指导意见,报市政府批准,乡镇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3日内报市财政局备案。在保证工资性支出需求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必需的开支,剩余财力用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其他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向农业、教育、计划生育、农村公共医疗体系建设等重点事业、法定支出和偿还债务倾斜;乡镇每月25日前根据本乡镇在“基本结算帐户“结存的收入性资金余额向财政局提出下月支出申请,市财政局审核后于下月初以授权支付形式拨付;乡镇财政所每年9月份对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进行一次清理核实,确保供养人员数量;各类专款或项目经费,按规定专款专用,合理开支,不得截留或挪用,并确保有关资料规范齐全;通过一系列政策条例的落实,各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认真执行,我市各乡镇税收收入在完成税收任务的同时平均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万元。支出结构得到更大的优化,农业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民生支出占乡镇总支出达到%。

四、化解债务。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方针,强化债务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新增乡镇债务。乡镇政府性债务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具体要求,在乡财市管实行前将个乡镇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摸清家底,实行乡财市管之后,严格控制新债权债务的出现得到良好的效绩。对比情况见下表:

由表可见各乡镇在实行乡财市管后没有出现新的债权债务,并追回乡镇陈欠总计元,债务清还总计元。随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偿还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彻底根除各乡镇积累下来的政府性债务这一难题。

第四篇: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XXX乡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乡属各单位:

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省纪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部委精神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X纪发〔202_〕16号)及XXX省基层财政管理处《关于做好“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试点工作意见》,为确保我乡“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试点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试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逐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村财乡代管村用”是指在不改变村、支两委资金和财物所有权、使用权的前提下,将“村两委”财务由乡财政所进行统一代管的一种方式。“村财乡代管村用”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实行“村财乡代管村用”,必须充分尊重村(包括村民小组,下同)集体经济组织的意愿,以不影响农村稳定为前提,采取鼓励而不强行,引导而不干涉的方式,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财务管理状况确定实行“村财乡代管村用”的内容和方式,不搞一刀切。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收入少、收不抵支,财务混乱的村,必须实行“村财乡代管村用”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对集体经济发达,财务规范的村原则上要求实行“村财乡代管村用”。

(三)坚持“五权”不变的原则。一是以村为基本核算单位不变;二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不变;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使用权不变;四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审批权不变;五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变。

(四)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村集体财务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的作用,加大财务公开力度确保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村财乡代管村用”的管理范围

“村财乡代管村用”的管理范围是全乡7个行政村级组织的资产、财务、资金。具体包括: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村组各项承包收入,“一事一议”资金,租金收入、土地征用补偿费,财政补助资金,集体积累资金,归还的应收款及欠款,借款及贷款,各种捐助资金,变卖资产收入,其他资金收入等。

四、“村财乡代管村用”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清理村级资金和财务。集中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对7个村现有集体资产和202_年以来集体财务状况进行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在乡镇、村的政务、村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

(二)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下同)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经到会人员半数以上同意后,正式向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委托乡财政所代理村集体财务。

(三)清理旧账,设立新账。在对原有村集体财务账户进行清理、核实、撤消的基础上,乡财政部门设立村集体财务的专户专账,按照财政部印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规定,实行分村管理和单独核算。

(四)规范收支程序。上级财政拨付的村组干部报酬、办公经费等集体资金,直接存入乡财政设立的专户,并分账核算,由乡财政所代管账务。村设立报账员,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开支,由村报账员按照有关程序到乡财政所报账。村级级资金支出坚持一支笔签字。村集体主管财务负责人应在审批权限内审批,支出金额在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由村集体负责人和村理财小组研究审批。每月底,各村都要将本月收支经村民理财组审理(理财组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理财组不予通过的由经办人自己负责,通过的要加盖理财章。

(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账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村干部任期届满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制度等。

(六)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小组。已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的村,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还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的村,由各村民小组推荐候选人,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及其成员。理财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审定收支预算,审核公益事业

第五篇:乡财县管乡用

乡财县管乡用

“乡财县管乡用”是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规范乡镇财政收支以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在中央的推动下,“乡财县管”改革在全国各地铺开。202_年实行试点,202_年全国只有28个县(市、区)没有进行。至此,“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已进入高潮。我县虽属贫困边远山区,但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认真地推行改革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乡财县管乡用”这一改革措施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成效。

一、增强了乡镇保障能力。实行“乡财县管”以后,通过调整体制撤消了原有的“七站八所”,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落实政策标准编制乡镇预算,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确保干部工资,乡镇运转等基本公共支出。通过“瘦身”与改革前相比,乡镇可用财力、人年均人员经费和公共经费都不同程度增长。

二、实现了“四个管住”,即管住了乡镇乱收费,管住了乡镇乱花钱,管住了乡镇乱进人,管住了乡镇乱举债。通过了“乡财县管”改革,完善了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有关文件和办法财政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乡财县管”突出了乡镇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乡镇政府承担的债权债务不变。“乡财县管”规范了乡镇财政财务收支,加大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基本保证了乡镇的运转。使乡镇政府能够集中为人民办实事,为民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行“乡财县管”以后,乡村理财观念、理财方式得到转变。乡镇资金使用等方面要经过县级财政审核。特别是乡镇举债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债务预警机制,从源头上约束乡政两级的举债行为。

三、规范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实行“乡财县管”后,通过“五统一”管理办法,县财政局对乡镇财政实施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监督和指导,乡镇拨款按计划,用钱按标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乡镇预算编制和执行,国库收付,政府采购,银行帐户、票据以及财政所工作考核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乡镇预算得以落实,有效保证了乡镇的基本支出需要。清理取消乡镇一些帐户,规范统一乡镇帐户设置,明确各帐户使用功能和规定,乡镇各项收支得到较好的控制,财政资金得以安全高效运行。严格票据管理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入库。同时,严格审核原始支出凭证,严肃财经纪律、规范了财务核算和支出管理。

四、完善了农村公共财政的建设。实行“乡财县管”,从完善乡镇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方面,推动了财政公共支出改革延伸到乡镇,促进乡镇财政较好的落实财政支持和服务“三农”的各项政策,使“公共财政普照农村大地”成为现实。

“乡财县管乡用”是财政体制的一个重大改变,虽然这项改革措施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一、健全网络信息环境,提高财务运行效率,降低财务运行成本。“乡财县管”改革推行后规范了乡镇财政管理,乡镇用钱要经过申请、审批和结算等一系列手续。为了控制和保证资金安全,大宗大额资金不能一次性拨付等一系列措施会导致边远乡镇工作人员忙于奔走在县乡之间,毫无疑问这相对提高了财务运行成本。那么,如何简化工作程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既全面监管乡镇财政的各项收支,又确保能及时有效的满足乡镇的正常用款需求是这项制度改革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管理信息化模式仍是一条必经之路。那么必须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各级人员素质。必须做好“乡财县管”软件开发及实施工作。

二、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镇财权与事权想统一。“乡财县管乡用”这一改革制度是中央推行至地方的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致使各级政府都形成了一种上级政府应集中管理资金的逻辑,这直接造成了基层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目前,乡镇一级政府仍要提供本区域内基础设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多种地方公共物品,同时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其所要履行的事权大多支出基数大,欠帐多,而“乡财县管”改革制度中严格核定的乡镇预算支出规模远不能满足乡镇实际支出的需要。因此,乡镇财政解困,应从调整与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入手,确保乡镇财政财权与事权统一,因地制宜、分类管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

三、建立规范的县乡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区域内公共服务等均等化。“乡财县管”改革仅仅是县乡两级财政管理权限的改革,县乡两级的总财力并没有增加。通过加强对乡级财政支出的管理,能够相对减少行政成本和资金浪费,但如果没有转移支付等配套措施,“乡财县管”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乡财县管”改革使得乡镇财权向县级财政集中,提高了县级政府实现县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能力。为了缩小县域内各乡镇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应该建立规范的县乡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解决乡镇财政收支缺口,平衡各乡镇之间的差异,确保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四、转变乡镇财政的职能,充分体现乡镇财政的服务职能。改革后,乡镇虽然失去了财政的主动权,但并不意味着乡镇财政的职能不复存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阶段,政府开始主导资金回流农村。如何规范管理这部分资金确保“三农”政策落到实处,这要求乡镇切实转变财政职能,体现服务职能。规范管理国家惠农资金,确保专款专用,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乡镇政府只有实现了职能转变才能真正走出财政困境。

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的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