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人生有你因此而美丽--美丽人生77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12-305926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4 00:20: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生有你因此而美丽--美丽人生观后感

人生有你因此而美丽

这就是我的经历,是父亲所做的牺牲,是父亲赐予我的恩典。——题记

美丽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在1939年的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已经开始慢慢侵蚀这个美丽的国家。幽默的犹太青年基度和好友驾车来到阿雷佐小镇准备开一家书店,途中邂逅美丽的女教师黛丽。并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两人好事多磨,终成眷属。婚后,他们生活幸福,有了乖巧可爱的儿子祖舒华,而圭多梦寐以求的书店也开了业。好景不长,基度和儿子因是犹太血统,在祖舒华五岁生日那天,被纳粹党强行送往集中营。黛丽虽没有犹太血统,为了能和儿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营里毅然前同行被分开关押。基度不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一面千方百计的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报平安,一面还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祖舒华,他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并取得最高分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大奖,机智保护儿子,以致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最后,基度保护了妻子和儿子,但自己却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

正如电影的名字《美丽人生》一样,主人公基度通过自己的黑色幽默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人生是美丽的!无论是在风和日丽的和平年代,还是在凄风苦雨的战争时期;无论是面对甜美的爱情,还是对抗残忍的敌人,只要拥有一颗积极阳光的心灵,那么就

能够拥有美丽的人生。

1、享受人生。享受,看似很简单,能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因为人的情绪是极为复杂的,即使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我们也会有情绪的波动期,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享受呢,什么才是真正的享受呢?电影的前半部分给了我们答案。享受人生首先要自信并且具有浪漫气质和幽默感。基度具备这样的优点,所以他知道怎样享受人生。例如基度在草垛里接着从天而降的黛丽的段落。黛丽想烧掉鸽棚里的黄蜂窝却不小心从上面掉了下来,“早上好,我的公主!”幽默简练的一句话,体现出基度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鸽子飞翔,仙女从天而降,我要搬到这儿来。”基度的幽默和自信在字里行间一点一滴的流露出来。天伦之乐是享受人生的最高层次。和自己最心爱的人在一起无疑是上天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基度知道什么才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地位。一个小小的书店,一个美丽的妻子,一个活泼的孩子。他就在这最简单的生活中享受着幸福。基度告诉了我们,自信、幽默、浪漫能使我们每一天都保持快乐的心情并充满活力。

2、笑对人生,乐观精神让我们振奋,看到希望。在当灾难降临,原本幸福的一切都即将毁灭的时候做到笑对人生是十分可贵的。基度做到了,他不但笑对人生,还带动家人一起面对灾难,在灾难中寻找快乐。敢于面对灾难是笑对人生的基础。基度着实是个极幽默的人,幽默的人总是乐观的。因此,沉重的现实没有让基度丧失快乐和自信,相反,他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困境。他的这种乐观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冒险在广播上喊的那句“早安,公主”,让被关在女牢里的黛丽听到而露出久违的笑容;他编织美丽的游戏谎言,让祖舒华从来没感觉到害怕;而他自己不断地自我暗示说“希望这一切都是噩梦,明早妈妈就会把我们叫醒,端来牛奶和面包”。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说过:“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不能剥夺。”。那么,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具有乐观精神的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的确与悲观主义者不同。乐观主义者的思维更充满幻想力和创造性,他们能从悲观情绪所带来的畏怯中解脱出来,克服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失意、痛苦和打击。

基度正是秉持着这样一种乐观的精神,相信战争只是一场短暂的疯狂游戏,而美好的生活很快就会降临。这种精神不仅使他拥有了快乐的人生,也使祖舒华的心灵免受伤害,更使身边的很多人鼓足勇气坚持到胜利到来的时刻。把灾难当作游戏,用笑容征服一切,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的爱人还在,幸福和快乐就永远不会离你而去。那么,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阳光下的人们,更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抱有一种乐观的精神,相信噩梦只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

3、对自己人格的审视,也助于他人人格的培养,他人的毕生发展。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

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苏霍姆林斯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基度对与孩子的爱,拯救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心,让他学会了乐观和爱惜,学会了阳光与希望。在恶劣的环境中,在孩子毕生发展中的属于青少年这个关键期或者转折点,乐观的基度给儿子营造的是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孩子看不到这些凶恶的纳粹党的低劣品质行为,成长的路上人格没有受到不良的影响。同时,基度跟孩子立下要拿下1000分争到的第一名并赢得真实坦克的目标,让孩子时时奋起,为了这个目标坚持不懈,人格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培养,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人格。这也是与基度乐观幽默,健康的心态有关。这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福,是父亲赐予孩子的恩典。

4、对孩子的心理保护。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战争的阴影笼罩,小镇上有的店铺公然写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对此,祖舒华感到不解,问基度这是为什么。这位聪明幽默的父亲说:“每个人都有不喜欢的东西呀。像前面的店铺不喜欢印度人,而再前面的那家不准中国人和袋鼠进入。”同时,他还以孩子般的童心问祖舒华:“你不喜欢什么?” “蜘蛛。”“那好,我不喜欢野蛮人。明天咱们的书店就写上„不准野蛮人和蜘蛛入内‟。”

在集中营里,为了不让祖舒华整日活在恐惧之中,基度可谓费尽心思。他骗祖舒华说这只是一个游戏,只要遵守规则就能得分,谁

先得到1000分,谁就能得到一辆坦克。为了不让别人说出实情吓到孩子,根本不懂德语的基度自告奋勇为德军做翻译,将残忍的条规翻译成充满童趣的游戏规则。他做的这一切都是想让祖舒华相信,生活依然像从前一样美好,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游戏。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我想不出比获得父亲的保护更强烈的儿童需要。”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他对外部世界的印象也是父母为他勾画出来的,这决定着他的信任感、安全感的形成。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仇视社会,肆意破坏,这很可能是童年时受到某种创伤,让他无法体会到安全感,因此才会通过破坏、敌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恐慌。而如果当时的情况下,基度让祖舒华明白“因为战争,所以人们互相杀戮;因为有人仇恨犹太人,所以我们要遭受迫害”,那么在祖舒华心里必然会种下“人与人之间相互仇视”的观念,这样,即使战争过去,硝烟散尽,祖舒华心灵上所留下的阴霾也无法消除,他未来也许就会长成一个仇恨心强,反社会的人,这对他的一生是极为不利的。值得庆幸的是,祖舒华有一位好父亲,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他仍然天真地以为那辆坦克就是他的奖品,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

基度之所以快乐、幸福。是因为他相信快乐和幸福,是因为他热爱生活。他也不是单纯地爱自己的妻子,单纯地呵护儿子幼小的心灵。那都是他对生活热爱的流露,是他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歌颂和赞扬。在热爱生活的前提下,学会在和平中享受生活,珍惜生活的每一秒钟;学会笑对人生,特别是在灾难降临的时候依然保持积极乐观,就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美丽人生》不仅仅给了我们欢笑和泪水,更多给的是影片以全新视角所传达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使很多人的生活从此改变。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不单是战争的残酷,更多的是亲情间的欢笑与感动。而他给予我们的也不仅仅是欢乐和泪水。而是人生的真谛,生命的真正意义和积极的人生观。他阐释的人生的真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将来,都可以作为我们生活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美丽人生》观后感

由《美丽人生》引发的思考

何为幸福的人生?这世上又有多少人在绞尽脑汁地追求幸福的生活,看完《美丽人生》这部电影后,我多少有点了感悟。

这部影片和以往的反应二战的影片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直接描述了二战的惨无人睹的情景,而是从人的情感方面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我认为该部影片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从男主角圭多出厂到他成功地骑着马将女主角多拉带走。这部分圭多的幽默和浪漫给了我们很多笑点,但深深震撼我的是男主角的那种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永不止步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信力。在我看来,他就是当时社会的最底层的人,而他心仪的公主确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但是圭多却极其自信的不停地为自己创造机会,追求自己的真爱,以自己的浪漫和真诚最终打动了多拉。第二,在和平的年代里享受人生,他们俩结婚生了一个小约书亚幸福的生活了五年时光。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圭多早上骑着车子载着儿子和老婆从斜路上直冲下去,看到这的时候我心里真的流露出了无比的羡慕之情,真希望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让他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充满浪漫和快乐,这和圭多的幽默诙谐以及自信密不可分。我感觉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他都可以自信的做出令人惊讶的事情。第三,圭多一家被抓到集中营里,这是这部影片的高潮。这部分给力我们很多启示,当多拉得知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被抓后,却主动要求跟他们一块上火车,这着实令我感动。在现实生活中,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屡见不鲜,多拉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就是要共患难。这部分同时也将圭多积极乐观地生活态度推向高潮,他告诉儿子只要拿到1000分就可以得到一个真坦克,就可以回家。是这个善意的谎言给了约书亚生活下去的动力,同时约书亚也是他生活下去的动力。每天不管累成什么样子,他都笑着面对生活,告诉儿子这只是一个游戏。对儿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游戏,对圭多又何尝不是呢?他相信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尽管身在集中营里,圭多也不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浪漫,就是这给了多拉坚持下去的动力。最终多拉和约书亚终于再次相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现在这个快节奏,各种闪婚、闪恋充斥的充满腐败的社会里,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当然,在顺境中幸福快乐的生活很容易,但是到了逆境该怎么办?是相互抱怨相互指责吗?。男主角圭多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享受生活的真谛。他是一个自信乐观,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幽默诙谐,浪漫的男人。首先我们要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自信,相信生活在我们的努力耕耘之下会变得更加美好。就像圭多锲而不舍的追求自己的真爱,给儿子说善意的谎言为的就是不给孩子留下心理上的阴影。其次,就是在生活中学会浪漫,做一个幽默诙谐的人。我们看到了多拉被圭多折服,跟他的浪漫有很大的关系。浪漫,不仅可以缓和生活氛围,增进感情,更重要的是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做一个积极乐观地人。无论什么时候,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乐观的看待,微笑的面对生活。消极的过也是一天,积极乐观地过也是一天,那为什么不乐观的面对呢?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它的消极的不好的一面,对它的积极的好的一面却熟视无睹。我们太看重不好的影响,却忽视了它的积极的作用。一帆风顺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为了而心情低落,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抱怨生活的种种不是。相反,如果我们享受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热爱生活,自信乐观的面对生活,生活会给我们回报的。我们也会过上幸福美丽的生活。

第三篇:《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观后感

这部电影讲述了意大利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不忍年仅五岁的儿子饱受惊恐,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必须接受集中营中种种规矩以换得分数赢取最后大奖。

电影中的主人公圭多与多拉相遇并相爱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乐观向上有幽默感的圭多总是给多拉许许多多的惊喜。并与此同时逗笑了银幕前的观众,而就是这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而幸福的回忆,才会为而后的感人的悲剧创造更大的落差。

在结婚以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他们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的一段便是全影片的高潮。电影将先前已经塑造出模子的角色,放到集中营这个恐怖而惨无人道的环境下。让角色们人性中细腻的一面放出耀眼的光辉。父亲为不让儿子留下不好的回忆,也就是俗称毁童年。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让这位父亲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又高大了好几份。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圭多的死让观众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位父亲丝毫没有为自己着想。而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伟大的爱让许多人落下了眼泪。最后,母子相见的场面,让人觉得温馨。在这时会让观众回想起电影之前的一切,一幕幕幸福而温暖的回忆、痛苦的回忆都在这母子相见的时刻深深的刻入了我们的心中。

总体来说:圭多是一个很有幽默感、善于把握时机、无比乐观、很有智慧也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的伟大的人。刚开始我对他的印象不是特别好,因为他过于风流倜傥让我感觉他有些疯疯癫癫外加一点花花公子;但是后来他在监狱中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无一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去做,这让我才意识到:我之前实在是看得太片面了。也正是那种乐观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品质,才能使一个人在监狱之中承受住如此大的压力而保持继续活下去的信念。最后的结局让我感觉一阵心痛,为了自己的儿子和妻子的性命与再次重逢而牺牲了自己,而且临死前仍然保持那样的风流不让儿子被发现,足以看出圭多是一个很伟大的父亲、很不错的丈夫。

第四篇: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战争阴霾下的月白风轻

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的作品。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意大利。从历史的大视角看,这是一部反映战争的绝佳影片。其一,它没有采用全景式的展示,而是选取几个普通人和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其二,即使是选取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遭际来反映,它也没有落入一味着力于渲染那几个人和那个家庭在战争中的深重苦难的窠臼。恰恰相反,那些背负着深重的苦难的小人物在这里演绎出的种种给人最直接的观感是风趣逗乐,之后悲凉的心境才油然而生。联系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影片的名字本身就大出观众意料,也颇耐人寻味。“美丽人生”?这与战争似乎是一对天然的悖论。

但你决不能因此就草率地将它理解成一种反讽。就算这样的成分,也是极少的。在我看,这个片名起得十足真诚。影片从头到尾画面明丽流畅,决不在色彩上给观众制造沉闷压抑之感。在前半部,亦即在主人公们被关押进集中营之前,若不留心每一个细节,你甚至会忽略战争这一大环境,只当它是一部爱情喜剧。影片开头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德军进驻的场面,但这个镜头一晃而过,旋即转为男主角基度眉飞色舞地坐着朋友的敞篷车在乡间小路上奔驰。除德军进驻,在影片的前半部,还有三处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是在叔叔开的饭店里当侍者的基度冒充一个做视学官的客人去女主角黛丽所任教的学校视察时,校长请他向孩子们讲解他们的种族是世界上最优良的种族。但凡侵略,侵略者们在炮火进击的同时,总会伴随着思想上的煽动、蛊惑与奴役。种族主义的推行便是法西斯的卑劣伎俩之一。

讽刺的是,在影片中,给孩子们讲解意大利种族的优越性的基度恰恰是法西斯分子们所鄙视的犹太人,而且基度胡说八道的内容恰恰充分暴露了种族主义的无稽与荒诞。

意大利人比犹太人的种族优越?优越在哪里呢?是因为他们有两片高贵的耳郭,还是因为他们有一只精致的肚脐眼?二是在黛丽与她的未婚夫举行婚礼之前——婚礼正好在基度叔叔的饭店举行——在饭店门外,基度的叔叔抱怨他心爱的坐骑身上被那些种族主义者刷上“犹太马”的标记。然而,就是那匹“犹太马”,紧接着成为基度抢亲的好帮手。一匹“犹太马”和一个相貌丑陋的犹太侍者,不费吹灰之力地夺走了享受高官厚禄的意大利人的女朋友,这也是对种族主义者以及势利眼们(如黛丽的母亲前面的表现)的绝妙讽刺。

在另一处时代背景的暗示,小主人公祖舒华已经出世并已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童了。祖舒华指着种族主义者店门前的警示牌问父亲为什么“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为不使儿子蒙上作为犹太人的恐惧与自卑,基度轻描淡写地告诉儿子,那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犹太人与狗,并机智地反问儿子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得知儿子最不喜欢的是蟑螂之后,他告诉儿子自己最不喜欢的是生番,然后煞有介事地说赶明儿在自家书店(其时,他已开了一家书店)门外也钉一只牌子,写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在这里,基度对种族主义者的不屑与调侃可见一斑。

战争显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然而,它主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不愿意笼统地归纳出一个枯燥的概念,只想从纯感性的角度出发,说说它给我最深刻且先入为主的印象。先说基度对妻子的爱吧。影片开头的乡间之旅,使基度邂逅了黛丽(那个此后被他称作“从天而降的公主”的平凡女子),并一见钟情地对她产生了爱意,之后的多次颇富喜剧色彩的偶遇巩固了他对她的爱,终于从她不得已的婚礼上将她带走。

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基度和黛丽从那匹“犹太马”上下来之后,有一个巧妙的镜头处理。先是两人前后走进一扇门,出来的则是他们活泼乱跳的儿子祖舒华,数年美好安稳的幸福时光一带而过。在集中营中,基度幸运地遇到了他的旧交,一位德国军医,曾是基度叔叔饭店里的客人,因为痴迷于猜谜,而基度又长于此技,故对他特别赏识。蒙那位德国军医的庇护,基度得以在德军的餐厅里做侍者,正是有此机遇,有才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细节。乘递送碗碟的闲暇,基督打开了放在墙边的唱片机,并将唱片机的喇叭筒转向窗外。他知道,黛丽一定可以听到。唱片的内容正是他俩都曾听过的一出歌剧。身临险境,竟不忘捕捉片刻的浪漫情调,对生活的热爱,对妻子的眷爱,“有过于此乎”?当然,这也透露出基度的机智——音乐也可以用来报讯。

听到那段音乐,黛丽得以确定丈夫至少在那时还好端端地活着,终于可以略微舒一口气。影片末尾基度之死,直接与他对妻子的爱有关,虽然黛丽最终得以保全,基度并没有起实质性的作用,但他所做的努力本身,就足够使众多丈夫引为榜样了。一个巧妙的镜头切换,小主人公祖舒华登场了。

在整部影片里,相比于基度对妻子的爱,他对儿子的爱则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基度对儿子的爱,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美丽的谎言体现出来的——在“美丽人生”之中,谎言焉能不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在基度那些美丽的谎言里,只不过是牛刀小试。

最叫人叹为观止的是,他把一家人的集中营之难说成一场积分游戏,并且前前后后,以一张如簧巧舌把它编造得天衣无缝。被粗暴的士兵推跌上火车,拍拍屁股站起来,竟嘻嘻哈哈地对儿子说,这是一次早有准备的生日旅行;一本正经地冒充懂得德语,把德国军人残酷的集中营规矩翻译成可笑的游戏规则;干完一整天超强度的活,疲惫不堪却强打精神告诉儿子他们在游戏中积分领先……再铁石心肠的人,看到这些场景,想必也无法做到无动于衷吧?还有最感人肺腑的。已经被德国兵抓住押去枪毙了,为了不让儿子害怕,他竟边迈着夸张的步子,边满脸堆笑地对藏在墙角铁匣子里的儿子挤眉弄眼,好象是去接受奖赏似的。

当然,影片表现的不只是基度的爱,相反,爱在那里是无处不在的。黛丽对丈夫的爱同样令人震撼。爱一个人,爱到愿意为他放弃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电影中的黛丽几乎毫不犹豫地脱口骗德国兵说自己也是犹太人。她愿意和丈夫一块受难,乃至一块赴死。进集中营之后,由于没能和孩子在一起,黛丽对儿子的爱表达得非常含蓄,但丝毫不逊于孩子的父亲。如果看到她愁容满面近乎失魂落魄地在衣服堆里翻检儿子的衣服的镜头,我相信你会同意我的看法。那堆衣服是以洗澡之名骗进毒气室的老人和孩子脱下的,因此翻检儿子的衣服的举动,即是对儿子生命的极大关心。没有找到儿子的衣服,黛丽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祖舒华还处在懵懂无知的年龄,要正面表现他的感情颇为不易。影片很明智地避开了这一点,采取另一种更合适的方式。

看到影片的最后,因一段简短的旁白,观众恍然大悟,整个故事,原来都源于祖舒华成年后的回忆。而片名叫做《美丽人生》,也就是说,在祖舒华的心目中,那一段回忆是美丽的。那么,他究竟对那些往事怀着怎样的感情,就不必我饶舌了。即便是陌生人,也是相互爱着的。例如,基度的难友们非但没有揭破他对儿子的谎言,而且还尽量配合他。试想,在生命危在旦夕的境况之下,一般来说,人的情绪应该恶劣到极点,能做到这一点,尤为难得。在这篇评论的末尾,我想稍微提一提我从里面挖掘出的两个隐喻。影片靠前的部分有这样一个场景。基度和他的一个朋友并肩躺在一张床上。他的朋友很快沉如梦乡,而他难以入睡,于是他向那位朋友请教迅速入睡的秘诀。那位朋友告诉他,叔本华认为意志控制一切。对于叔本华的哲学,我直言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无法判断叔本华真有这么一个观点呢还是只是片中的一个噱头。

不管怎么说,意志控制一切,这句话贯穿了整部影片,并成为故事得以如此发展的先决条件。试想,在法西斯横行的年头,在黑如地狱的集中营中,何来美丽?所谓美丽,除非是从心而生,亦即意志控制的结果。所以,“美丽人生”,实则是通过意志控制得来的美丽人生。换一种对待人事的态度,怕是要整个儿颠倒过来,变成“悲惨世界”了吧?另一个隐喻关于基度编造的积分游戏。基度哄儿子说集中营的生活是一场积分游戏,并坚信己方一定会胜出,届时将得到坦克作为奖品。诚然,这无疑是一系列绝妙的美丽谎言,但到最后联军的坦克缓缓朝祖舒华开来时,我的心不禁为之触动,省悟到它还有深一层的寓意。把集中营的折磨比喻成一场游戏,这本身就包含着对法西斯莫大的嘲弄与鄙夷,游戏的胜利也就暗示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游戏获胜的奖品坦克则是消灭法西斯的工具——倘若我们输了,坦克也将彻底摧毁我们。基度在整场游戏(或者战争)中的心态始终是乐观的,这是构成“美丽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伟大的品质不仅仅是独善其身,还能够主动地影响你身边的一切。像主人公一样浪漫的人能够更达观地看待生活,有节奏地向前开拓。他们总是闪闪发光,好像有燃不尽的热情和乐观,有他们在,你会感到又光明又温暖。

第五篇: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观后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电影《美丽人生》,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跌宕起伏,刻画的人物幽默轻松却又催人泪下,我不得不敬佩这样一位伟大的,无私的。内心充满爱的父亲,丈夫。

我觉得总体上可以把整个影片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充满了幽默风趣的气息,讲述了主人公用自己的幽默给他的妻子和儿子带来了快乐。作为一名普通的饭店侍者,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主人公无视社会的歧视,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幽默感以及浪漫手法赢得了自己中意女子的芳心,终于如愿以偿的和他的公主在一起过上了简朴而幸福的生活。儿子出生后,三口之家更是在自己的幸福小家庭中过着美好温馨的生活。可是影片后半部分笔锋斗转,主要是二次大战对犹太人的迫害,在儿子生日那天,犹太血统的他和他的儿子被送进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虽然不是犹太人,可为了不和心爱的亲人分离也义无返顾的走进了集中营,在集中营黑暗的日子里,他为了避免使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战争的伤害,凭借着对美好生活无限的想象和展望以及信心,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营造了一个不存在的游戏——积分游戏,积到1000分,就可以获得丰厚奖品-----坐上真正的坦克,可是,在影片的结尾,戈多并没有走出“游戏”,他付出了生命为他的妻儿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他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充满浪漫和冒险的……他用自己的生命造就了生命中对他最重要的两个人。

整个影片的主线就是爱,主人公爱妻子,爱儿子,他用自己生命保护着他们,即使是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里,他仍旧用他的勇气和智慧还有坚持保护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感触很深的是:惨无人道的纳粹集中营,被他塑造成好玩的游戏场所隐瞒着儿子,即使是在最后的时刻,当士兵的枪在他背后驱使时,他依然用滑稽的动作告诉孩子这只是一场游戏,为的只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希望,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战争的伤害,这就是爱,最伟大无私的爱。

主人公幽默风趣,对生活充满希望,认为生活是美好的,内心充满爱,无论是对妻子还是儿子,这些都是其自身积极性的体现,正是这些积极的方面造就了他美丽的人生,不一样的人生。虽然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并没有存活下来,可他的人生早已美丽辉煌,他的儿子会永永远远地记住自己微笑的父亲,用生命爱护自己的父亲。

不一样的人生,美丽的人生。

人生有你因此而美丽--美丽人生7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