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兴市财政局
宜兴市财政局 文件 宜 兴 市 教 育 局
宜财行„2010‟2号
宜教计„2010‟3号
★
关于下发2010年中小学教育经费预算支出定额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经济开发区、各街道办事处:近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经费保障方面,有些地方政府投入责任不够落实、经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迫切需要从完善机制入手认真加以解决。为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苏政发[2007]27号)精神,为进一步编制好各镇教育经费预算,落实好学校的各项经费,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现将2010年度《宜兴市中小学教育经费预算支出定额》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应根据本镇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
1入。要广开经费渠道,积极组织经费来源,切实做到“三增长”(即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并按规定比例统筹职工教育经费,保证教育所需资金,同时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及群众捐资办学。各镇学校必须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的核算制度,并合理安排好各项收支。
附:宜兴市中小学教育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
宜兴市财政局
宜兴市教育局
二○一○年三月四日
抄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洪雅副市长抄送:各镇中、小学拟稿:徐岳军核稿: 蒋国平签发:叶毅平、王占芳共印:60份
2010年宜兴市中小学教育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
一、人员支出定额标准:
人员支出定额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工资、奖金、社会保险缴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其他等。
1、基本工资
指国家工资政策规定的在职职工工资标准。
事业人员包括技术职务(称)工资、津贴工资、浮动工资和工人工资,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2、津贴工资
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在职职工各类工资性、福利性、公务性的津贴或补贴标准。
实行绩效工资人员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含班主任津贴、骨干教师津贴、校长津贴),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市财政承担,奖励性绩效工资由镇、街道(园)承担。实施绩效工资后,按照国家现定发放的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殊教育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仍按现行政策执行,原省、市规定的津补贴,只保留原市规定的医疗补贴(6元/人月),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未实行绩效工资人员包括基础津贴(35元/人月)、职务(岗位)津贴、综合物价补贴(165元/人月)、夏季清凉饮料费(320元/人年)、午餐补贴(60元/人月)、医改补贴(6元/人月)、特殊岗位补贴(上级文件规定的特殊职业津贴)、地方岗位津贴、其他补贴(45元/人月)等。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3、奖金
指上级及本市规定发给未实行绩效工资在职职工的各类奖励金。奖金标准为19800元/人年,经费由镇(园)、街道承担。
4、社会保险缴费
指按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规定由单位为职工个人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
包括养老保险费(计提基数×23%)、医疗保险费(计提基数×10.8%)、失业保险费(计提基数×2%),有关计提基数按劳动社保部门的规定执行,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就业补助费。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实有人员497元/人年,扣除3.3万/残疾人测算,经费由镇(园)、街道承担。
5、福利费:在职人员每人每月20元,其中公办及大集体人员的福利费由市拨款(市财政下达在镇预算基数中)。
6、工会费:公办、大集体教职工的工会费由市直拨学校。
7、编内合同、代课人员工资每人每年5000元由市财政拨款,差额由镇财政负担;其余代课、产病假代职人员经费由各镇、街道负担。
8、民办定补人员工资、生活补助费和每人每月40元医药费,由各镇、街道负担;公办、大集体教职工死亡遗属补助每人每月440元由各镇、街道拨款。
9、搭伙费:按小学公办教职工总编制人数定额160元计算,由中心小学拨给农村小学,专项用于聘请炊事员的劳动报酬,由各镇、街道拨款。
10、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1)离休费。包括离休金(包括职务岗位工资、级别薪级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历年增资)、离休人员增发1-2个月工资、交通费40或60元/人月、护理费700-900元/人月、参观疗养费200或300元/人年、特需费500元/人年,以上费用由参保单位的养老保险费负担;离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和工作年限补贴、福利费(20元/人月)、电话费补贴(50或100元/人月)、配偶无工作生活补贴150元/人月、离休干部遗属生活补助费50元-550元/人月。镇(园)、街道承担离休人员生活
补贴及工作年限补贴的30%,其余由市财政承担。
(2)退休费。已实行绩效工资的退休人员退休费包括退休金及生活补贴,福利费(20元/人月)、退休人员活动管理费(260元/人年)等。镇(园)街道承担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30%,其余由市财政承担。
未实行绩效工资的退休人员退休费包括退休金、退休人员补贴(福利补贴37元/人月、综合物价补贴165元-230.5元/人月、午餐补贴30元/人月、其他补贴15或20元/人月),以上费用由参保单位的养老保险费负担;生活补助费(9900元/人年)、福利费(20元/人月)、退休人员活动管理费(260元/人年)、地方岗位津贴。镇(园)、街道承担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其余由市财政承担。
(3)住房公积金。指按房改政策规定由单位为职工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10%,计提基数按房改部门规定计算)。经费由市财政承担。
(4)独生子女费。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发给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金(20元/人年)。按在职公办教职工总人数的40%计算,由各镇(园)、街道拨款。
(5)幼托管理费。按规定由单位负担的职工子女幼托管理费(500元/人年)。经费由学校解决。
(6)助学金:初中按学年初年报学生数,人年定额1元由各镇、街道拨款;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生发放政府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经费由市拨款。
(7)超支医疗费:教职工超支医药费单位负担部分,由镇、街道财政拨款。
(8)其它:如女职工生育医药费、困难职工年终补助等,由各镇、街道拨款。
二、公用经费:
1、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
每年为650元(已包括免杂费补贴经费以及爱国主义电影教育费20元/生),学校应全部用于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市拨款按小学每生每年450元,初中每生每年575元,直接补贴到学校,为保证规模偏小学校正常运转,市财政在下拨学校公用经费时,对公用经费总额中心级小学不足15万元的按15万元,初中不足20万元的按20万元的保底数下拨;镇、街道财政补贴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50元,初中每生每年75元。
2、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年标准为:小学生600元、初中生750元,经费由市拨款。
3、义务教育寄宿生寄宿费:年标准为200元/生。
4、师资培训费:中小学教师培训费按教职工编制每人每年100元计算。由各镇、街道拨款。
5、校舍正常维修费:按学年初年报校舍建筑面积,按每平方米不低于7.5元计算,由镇、街道财政拨款。
6、设备购置费(教学仪器、课桌凳更新费等):小学每生11元/年、中学每生12元/年,由各镇、街道财政拨款。
三、基建及专项经费:
1、学校新建校舍和改扩建工程,根据各镇实际情况列入预算,由镇、街道财政拨款。
2、学校添置微机、多媒体、校园网建设,由镇、街道财政拨款。市对多媒体设备购置予以适当补贴。
四、成人教育经费:
按各镇总人口(含外来常住人口)人均1元用于成人教育的公用经费,由各镇、园区、街道财政拨付镇、园区和街道成人学校。
第二篇: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宜兴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宜兴是无锡“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江苏省四个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下设14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陶瓷产业园)。
从产业区域集聚分布来看,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三大主体园区特色鲜明。环科园、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凸现环保和陶瓷发展主题,聚优成势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000亩的光电产业园成功启动。二是四大产业集群强势起步。电线电缆、化纤纺织、环保设备和陶瓷等四大产业集群跻身于“江苏省百家产业集群”,为江苏省内县级市中最多的。同时官林“中国电缆城”、高塍“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新建“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西渚“中国亚麻纺织名镇”4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相继授牌;“江苏省电线电缆出口基地”正式授牌,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0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水处理设备已占据了1/6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和1/2以上的省内市场份额,环保装备的产销规模和竞争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第一。三是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悄然兴起。周铁镇以天乾科技为龙头的大型铸钢件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涌现出天乾科技、兴达文具、格兰特干燥设备、巨能机械等一批国内同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非化工“单 打冠军”。张渚镇注重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其电子器件行业异军突起,LED数码管生产企业已有近30家,年生产能力达10亿只,成为国内LED生产基地之一。新庄街道按照“巩固提高耐火保温行业、裂变发展灯具行业”的思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载体,瞄准世界知名制造商,精心组织包装,积极向外推介,其灯具产业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为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灯具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LED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
从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结构来看,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27.2%;工业销售收入2220亿元,增长30.2%;工业利税总额177.1亿元,增长15.4%。其中1189家超汇企业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944.1亿元,利税157.2亿元,分别增长30.2%和16.5%,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7.6%和88.8%。同时,琉璃瓦、化工、铸造、水泥等行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工业后劲投入尤其是装备投入再创新高,全年超过60亿元。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六大行业全面增长,纺工冶金增幅较高。得益于大规模的装备投入和市场价格的飚升,纺工行业后程发力,增幅从2010年上半年的第四位,一跃成为行业增幅首位,全年累计销售增幅达到39.7%,其中化纤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增幅达53.3%,遥遥领先其他行业。由于铜价稳步回升,冶金行业在占比高达24.3%的基础上,仍实现39%的增幅,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幅近11个百分 点。建材、轻工增势较缓,比重进一步下降。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转型发展步伐加快。铜材加工、化纤亚麻、机械铸件三大传统特色产业,得益于产品产量显著提升、原材料价格稳步回升、大规模后劲投入和装备改造等因素,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730.1亿元,利税47.8亿元,分别增长38.4%和29.2%,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增幅8.1个和12.7百分点;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7.6%和30.4%,分别比2009年提高3.2个和1.4个百分点,支撑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三是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规模优势开始凸现。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025亿元,利税79.9亿元,分别增长27.6%和5.38%,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2.7%和50.8%。其中高端线缆产业实现销售530.1亿元,同比增长25.2%,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有10家,龙头企业远东集团完成应税销售141亿元,增长40.6%,位列全市第一;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80.8亿元,增长29.9%,销售超亿元的企业有22家,比2009年新增11家,有17家企业成为全国环保百强骨干企业,整个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54.5亿元;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8.4亿元,增长96.5%,全市光伏产能超过1500兆瓦;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332.7亿元,增长25.1%,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有3家;光电子产业实现销售53.7亿元,增长2.8%,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有2家。四是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中坚力量逐步形成。2011年新评定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我市有2家企业入围,分别是江苏金辉集团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列第444、489位;入围201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企业分别 是江苏金辉集团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地龙集团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分列第242、272、286、351、423位;这批企业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630亿元,今年前7个月,工业应税销售近300亿元。华亚化纤总投资16.8亿元的年产30万吨直纺FDY差别化纤维项目已全面投产,标志着华亚化纤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FDY细旦丝生产企业。莱顿集团总投资6亿元的聚苯乙烯树脂三期扩能工程已正式投产,年产能达46万吨,跃居国内第一。目前我市共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60家,2010年实现销售853.6亿元,增长28.8%,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8.8%,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五是产业集聚水平提升,优势园区发展加快。线缆、环保、化纤、亚麻、节能灯、LED等产业均已达到了一定产出规模和竞争优势,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LED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8条交通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进度较快,集中区内外路网日臻完善,5个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扩建工作有序推进,并启动新建了60公里污水主管网和3座污水提升泵站,集中区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2010年集中区拆迁民房超过30万平方米,腾出净地超过2500亩,创历史新高。同时,工业地产项目也在全力推进之中,将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和科创型企业提供较好的投资创业平台。
二、今年以来宜兴市产业经济运行状况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1—7月份,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344.7亿元,增长32.4%;工业应税销售1486.4亿元,同比增长33.5%;利税总额108.3亿元,同比增长28.2%。随着同期基数的持续抬升,规模工业产值增幅一改连续3个月保持在33%的运行态势,增速略有放缓。
2、发展后劲稳步增强。1—7月份,在建工业项目408只,一期计划投资389.9亿元,完成工业后劲投入140.9亿元,增长12.9%,其中,完成技改投入92.3亿元,占工业后劲投入总量的67%。56只市定重点项目已有43只开工建设,完成工业后劲投入28.8亿元。
3、新兴产业稳步提升。1—7月份,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五大新兴产业完成销售收入672.7亿元,同比增长34.1%,产出份额达48.3%,比去年年底提升2.3个百分点。在建的五大新兴产业项目151只,一期计划投资217.7亿元,增长53.9%,占全市总量的56%,其中,新能源产业一期计划投资增长114%。
4、产业整治稳步推进。6台直径3米以下及手续不齐的水泥磨机全部拆除到位,50家化工、水泥、铸造企业已进入关停并转程序,对保留大象瓦企业和2012年关闭琉璃瓦企业的提标升级工作全面展开。大力开展节能竞赛活动,加快推进远东光电等9只重点节能项目,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1—6月份,我市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209吨标煤,同比下降21.65%。
三、下半年产业经济发展目标
1、进一步狠抓有效投入,努力在项目建设上掀起新热潮。始终 把项目投入作为推动发展最直接的力量,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迅速形成新一轮大投入、大发展之势。一是抢抓进度快投入。全力抓好第一批市定工业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和第二批计划项目的排定实施,组织开展集中开工、现场观摩等活动、全面造浓项目建设氛围,确保全年工业投入超2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18%以上。二是突出技改抓投入。引导规模骨干企业强化“固本强身、抗压制胜”的主体意识,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力争年内全市装备投入超70亿元,技改投入占比达68%以上。三是优化服务促投入。建立健全“绿色通道”、“服务直通车”等制度,协调解决用电、用地、融资等突出要素制约,竭力以优良服务环境促投入、助发展。
2、进一步构筑现代产业,努力在经济转型上抢占新高地。积极构建更强现代产业体系,致力推动宜兴经济在转型提升中实现跨越发展。一是促使新兴产业集聚更快。确保全年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规模达1350亿元,占工业经济比重超过50%。二是促使现代服务业能级更强。积极推动麦德龙落户和城东八佰伴开工,大力推进长三角金属物流园三期、国际环保城二期、万达广场建设,确保红星美凯龙一期10月开业。三是促使生态文化旅游业名气更响。精心筹办生态文化旅游节、首届两岸素食文化博览会,完成云湖景区一期建设、善卷洞景区二期改造,确保年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20亿元。四是促使现代农业效益更高。加快建设官林临津、徐舍田浪、周铁渎区、杨巷中兴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力促农业提速增效。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在借力发展上谋求新突破。全力 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力求实现高水平的借力发展。一是着力招重大项目。认真筹划“秋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集中全力主攻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力争下半年新签超亿元项目20只以上。二是着力建重点园区。深入推进环科园“园街一体化”进程,致力打造以“环保”为主题的现代一流园区。加快经济开发区科创新城建设,切实优化功能配套、促进产业集聚。三是着力推资本经营。切实抓好企业上市和股权融资工作,确保下半年5-6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年引进协议融资70亿元以上。四是着力抓战略合作。继续开展与高端主体的战略合作,吸引其投资一二三产、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不断深化创新合作,力争国家环保设备检测中心成功落户,年内新注册“530”企业超20家。
四、目前我市产业创新发展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
1、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紧迫。传统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技术偏少,仍然是当前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尽管已达45%左右,但工业专利的70%集中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的80%又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我市近几年发展的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LED等产业虽然位居高端产业,但生产的属中低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份额明显不足。而且一些产业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事战略性整机产品生产的企业更少,“一个战略性整机产品”带动“一条产业链”的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爆发力的增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始终是促进产业转型的目标与方向之一。
2、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非常紧迫。企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阶段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我市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普通较强,但总体规模较小,掌握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不多。正是因为我市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技术创新总体还处在“跟踪模仿”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致使创新能力整体不强。从我市目前列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的1150家企业看,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近300件,企业年均产出仅0.3件,新产品开发每年100多只,企业年均产出不足0.1只。自主创新产品少、新产品贡献率低是影响我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和企业爆发力增强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又一重要任务。
3、健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任务非常紧迫。近几年来,我市在推进科技平台建设上总体进度较好,并依托这些平台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项目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但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配套还不完善、聚合效应还不明显;重大企业研发机构少、研发产出效率较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重大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科技咨询、技术市场、风险投资等服务功能还不健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市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是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的战略重点。在我市创新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更应把健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作为汇聚科技项目、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4、突破高端人才瓶颈制约的任务非常紧迫。人才是科技创新创 业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应用人才的相对不足,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瓶颈制约”。对比周边可以发现,我市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上明显滞后。近三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仅占江阴和无锡新区的15%左右,“530”计划项目的落户数不到江阴的一半,只及无锡新区的14%。企业引人才、留人才难度较大,全市引进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中,60%以上集中在机关单位,企业引进的“双高”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人才问题是影响我市推进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的最突出问题。加快引进科技领军型人才,必须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首要工作、头等大事。
第三篇:宜兴市关工委2008工作总结
宜兴市关工委2008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省、无锡市关工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的积极性和独特优势,以培养合格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扩建关工委组织网络、强化青少年社会教育阵地和关爱帮扶困难学生等方面,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紧跟形势,围绕中心,主题教育丰富多彩 今年,是举办北京奥运的迎庆之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纪念之年。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先后开展了“迎庆奥运树新风,争当文明小主人”和“改革开放创辉煌,我与宜兴共成长”两大主题教育。全市各级关工委都把两大主题教育,当作关工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当作彰显宜兴关工工作特色的关键性举措来抓,当作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来抓,呈显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和良好效果。
1、宣讲教育深入基层,覆盖面宽。全市45个宣讲团476名“五老”宣讲员,深入校园、深入社区、深入村组,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宣讲活动。据统计,仅第一个主题教育就组织宣讲625场,受教育青少年达7.76万人次。其中,丁蜀镇关工委为消灭空白点,扩大教育面,还深入到外来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居住点和主动到暑期学生兴趣学习培训点,组织集中宣讲和插入式宣讲,全镇共宣讲了78场,受众近8000人次。
2、实践活动主题鲜明,丰富多彩。各基层关工委紧紧围绕两大主题,广泛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书画摄影展览、文艺表演、体育竞技和调研考察等各种寓教育于行动之中的实践类活动,丰富主题内容,拓宽受众视野,强化教育效果。仅宜城街道各社区就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达110场(次),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广泛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两大主题教育(第二个主题教育尚在进行中)的实践类活动共组织开展1120多场(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3、广大青少年广泛参与,热情高涨。由于紧跟时代发展的形势,贴近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今年的两大主题教育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参与热情。仅以我们组织的“颂改革开放成果,立成才报国壮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为例,经过层层发动,就有2500多名学生的投稿参赛,各学校初选上报市里参评的达483篇,全市共评定小学、初中和高(职)中组一、二、三等奖128篇,还有5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获奖作品上报参加省关工委组织的专项竞赛,获1、2、3等奖15个,优秀奖29个,获奖档次和总量在县市中位居前列。
4、各级关工委组织周密,效果良好。今年6月份,我们专门召开了全市关工委系统的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下发了两大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开展征文活动的专题通知,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了两本合计达6万余字的主题教育宣讲材料,共铅印下发了4300册,供各级关工委宣讲参考。在推进过程中,还专门分片召开会议,听取落实情况,具体督促指导。从面上情况来看,各基层关工委都做到了定时、定人、定内容,推进主题教育落到实处,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参与奥运的迎庆中,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巨变中,坚定了社会主义好跟共产党走的理想信念;在誓与宜兴共成长的实践中,激发了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人生追求。
二、立足预防,前移关口,控减青少年犯罪扎实推进
2008年,全市各级关工委主动配合市政法和教育部门,以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两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实施“关爱未成年人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年内实现审结青少年犯罪案件同比下降27.6%,其中宜兴籍未成年犯同比下降33.5%,首次呈现本地未成年人犯罪低于外来未成年人的可喜局面,付诸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抓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市政法关工委组织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就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等内容,进行全面调研,听取情况、查找问题,剖析案例、商讨对策,形成了《未成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不容忽视》和《关于对社区矫正青少年对象加强教育改造的几点意见》等3篇调研报告,其中《在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中老政法如何奉献余热》的专题报告,除报送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外,还在无锡市关工委召开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推广。
二是抓法制宣传,强化守法意识。上半年,针对未成年人法制观念较为淡薄而易犯侵财型和扰乱公共秩序型案件的现实,编写了一本集有关法律知识问答和典型案例剖析为主要内容的小册子,铅印下发了2500本;暑假期间,又编印了一张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优化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法制园地》小报,发给了3万多名相应年龄段在校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老政法”的独特作用,在抓好学校主阵地的同时,努力向社区和家庭延伸,组织课堂宣讲和辅导讲座335场次,观看法制影片和图片展览156场次,举办知识竞赛27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20多万人次。
三是抓网吧督导,创造良好环境。今年,进一步调整充实了“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参与人员达到了285人;组织了集中性的业务培训活动,学习上级精神,掌握面上动态,熟悉法规政策;暑假期间普遍对未成年人进行了一次专题教育,发放资料传单,引导大家自觉远离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的同时,还定人分片,加强常态管理,强化随机抽查频度;宜城和丁蜀等街道还坚持年年与经营业主签订守法经营责任状,落实安全经营责任。通过坚持不懈的合力共管,全市共报请有关部门查处违规经营网吧53家,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四是抓结对帮教,力促后进转化。主动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有76名“五老”与33名失足未成人结对开展帮教活动。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真情感化和力所能及的帮困解难,转好率达98%,并有11名已如期解除了矫正。对高危人群中的270名未成年人和服刑人员子女中的70名未成年人,建立了一人一表的工作台帐,深化“忘年交和“老少共建”活动,防范青少年失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且成绩又较差的在校“问题”学生,加大了“四帮一”教育活动的推进力度,直接参与结对帮扶的1250名老教师,通过自己体贴入微的言传身教,使1357名受助的“问题”学生,都有了相应的好转和明显进步,今年,全市没有一个在校学生涉嫌犯罪。在年内召开的“四帮一”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有33所学校,100名老教师、33名在职老师、24名受助学生和14名家长,分别受到了表彰奖励。我市总结的“四帮一”教育经验,不仅得到了省和无锡市关工委的充分肯,市教育关工委还因此被教育部命名为先进单位,得到表彰奖励。
五是抓警示教育,防范违法犯罪。今年来,在充分发挥少教所、看守所和少年法庭等12个法制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时,我们把宜兴看守所升格为与市文明办、市政法委联合命名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关工委仅暑假期间就依托基地举办警示教育夏令营和有关观摩活动达123个(次),先后有1.6万名青少年学生在少年服刑犯的管教现场和涉嫌(摸拟)犯的审判现场,听取了有关领导对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全面介绍,感知了失足犯罪者的真情忏悔,体验了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收到了净化心灵、珍惜青春、远离犯罪的良好效果。
三、统一思想,大力扩面,民关委组织网络全面拓展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和无锡市关工委的工作部署,全力推进民营企业关工委的扩面组建,新建民营企业(含4家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关工委组织1328家,累计达1386家,同时在1508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和较大的个体工商户中建立了关工工作联络员,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1、厘清认识,思想观念高度统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同志对扩面组建存有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有的经营业主认为企业是搏击市场、追求发展的独立主体,关工工作与己关系不大;有些部门觉得关工委是拾遗补缺,没必要强占地盘自加压;也有少数关工委的同志说,民关委组织是新建容易坚持难,也许会忙忙碌碌一场空,等等。针对这些模糊认识和抵触情绪,我们坚持把消除认识误区和强化思想观念当作首要任务来抓。通过组织相关部门的同志一起到江阴参观学习、请市委邵书记出面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会议和深入有关重点企业交流探讨,较好地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并形成了三点共识,那就是:推进民关委组织建议,是强化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和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关心青年职工尤其是职工未成人子女的健康成长,履行相关部门工作职能的应尽义务;是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全面推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的时代要求。从而,为年内顺利推进民关委组织的大面积拓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合力推进,网络覆盖实现突破。在统一思想的同时,我们加紧制定并以市委办的名义转发了《宜兴市关于推进民营企业建立关工委组织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用三年时间在规模企业中组建2000家民企关工委的目标任务。同时,制订下发了具体的操作办法,明确了审批秩序和注意事项等。市工商局和市民营经济关工委作为扩面组建的推进主体,深入基层、广泛发动,整合力量、全力以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在9月份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到各镇园街道,分片召开了推进工作座谈会,检查了解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提出工作要求,督导规范组建,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圆满甚至超额完成了的目标任务。
3、着眼提高,典型培树初见成效。在追求数量扩张的同时,各地的民营经济关工分会坚持突出重点,按照“四有”(有班子、队伍、阵地、制度)和“五好”(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帮困助学、关爱帮教、家庭教育好)的标准要求,注意培育了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示范点,以促进面上水平的提高。止目前,全市涌现了华地百货、兴达文具和市建工建安等20多个示范企业。这些企业的关工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员工认识到位,工作制度健全,活动开展经常,成效取得明显。如华地百货有近1300名青年职工,企业关工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活动,或组织政治学习和开展法制教育,或进行技能比赛和举办文体活动,有时还走出商场,关心困难职工子女、参与社会实践和开展社区结对等活动,营造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抓好巩固,注重创新,教育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2008年,全市各级关工委坚持一手抓老阵地的巩固提高,一手抓新平台的 开辟拓宽,使关工工作教育阵地的建设水平上了新的层次,并正在形成更好合理完备的网络体系。
一是家庭辅导站有了新的发展。家庭辅导站作为我市首创的最基层的关工教育阵地,因其具有师生互熟、情感易通,距离很近、方便辅导,出行安全、家长放心等独特优势,十多年来,虽年年都有一些兴替调整,但总量仍在攀升,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止目前,全市范围内教育条件相对较好、辅导活动坚持经常的家庭辅导站有338个,参与辅导学习活动的老教师有357名,学生达3785人。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越来越多的辅导站从原来单纯的课业辅导提升到兼顾引导思想品德,从固定的室内施教拓宽到适度组织社会实践,从只管教育导向发展到尽力解决实际困难,使家庭辅导站显现了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家长学校开创了新的特色。除调整推荐280名老教师分别受聘各学校家长学校的教育辅导工作外,今年我们还组织发动各镇街道关工委自办了21所各具特色的校外家长学校,如新市民(外来民工)子第家长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家长学校、山区巡回家长学校、租住房学生家长学校和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校外特色家长学校的开办,不仅成为学校家长学校的拾遗补缺,延伸了家庭教育的触及范围,而且为关工委紧密联系特殊学生的家长群体,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活动,创造了一个富有活力和深受欢迎的互动平台。
三是校外中心辅导站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全市原有中心辅导站174家,占社区(村)总数的51.9%。为使其更好更快地推广普及,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组织了对上级关工委有关会议精神的全面学习,开展了对全市社区(村)现实情况的深入调研,带领相关部门和部分镇、街道的同志外出取经,还选择一些综合条件较好的辅导站进行了规范化建设的培育试点。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仅使大家对建立中心辅导站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方向达成了新的共识,同时更清晰地确立了自加压力和协调借力并举,追求联手共推得双赢;全面要求和重点指导共进,追求办站数质上水平;突出活动和完善制度齐抓,追求辅导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新思路,为明年实施全面推进、后年底实现社区(村)基本全覆盖,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和明确的工作导向。
五、帮困解难,奉献爱心,争办实事好事成果显著
高度关注青少年中心的弱势群体,热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历来是关工工作的重要职责。今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他们得以顺利求读、广泛求知和方便求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大力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年内,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协调社会力量资助学生3633人,捐助金额385万元,受助学生数和人均得款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4.2%-16.5%。止08年底,全市累计助学基金会有65个,基金总量已达2500多万元。其中,市社会助学基金会经过近一年的积极争取和努力筹措,形成了新的助学规模,自09年起,每年可用助学金由15万元上升至50万元。在扶贫助学实践中,涌现一批先进典型。如市教育关工委发动5000多名退离体教师人人捐款,年内助学总额达43.66万元。又如,我市华亚环保关工委副主任、无锡爱心大使姜达敖,仅今年就捐资助学23万元,17年累计达190多万元,受助学生共计1400余人,其先进事迹在年底被《关心下一代周报》和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宣传。
二是动员开设绿色上网阵地。为使家无电脑的学生也能浏览互联网的广阔空 间,享受求知乐趣,我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动员有条件的社区(村),努力开办绿色网吧,拓宽教育阵地,免费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年内,全市新增绿色网吧11家电脑162台,累计达35家电脑434台。在节假日开放期间,社区(村)关工委的老同志认真负责,参与管理,组织中小学生按时轮流上网,督导文明健康上网,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扬。
三是适时开办实用技能培训。许多民营企业关工委把组织青年职工学习技术摆上重要位臵,经常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岗位技能比武活动,远东集团还出资200万元,选送青工到哈工大等大专院校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市农业科技服务团年内共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15次,开展科普宣传、科技讲座和送科技下乡集中活动6次,为城乡失待业青年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一些基层关工委的老同志还主动寻找信息,上门牵扯塔桥,帮助解决了就业问题,为确保社会安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充分肯定08年工作的同时,我们深感与上级领导的期望要求和广大青少年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一些丞需改进的问题。如:有的基层关工委抓思想道德教育,满足于上大课灌输大道理,紧贴青少年身心特点,开展参与面广、感染力强的寓教于乐活动还比较少;今年实现民营企业关工委大面积组建后,紧跟而上抓工作指导、促规范运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够多;在深入挖掘新典型,大力培育新亮点,促成门类齐全、层级分明的先进群体,带动面上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上,取得的成效还不很理想;另外,也有少数镇级关工委强调上级下达任务多、面临客观困难多,整合本地资源、借助外力支撑,齐抓共推工作落实的主观能动性还不算高,等等。这些前进中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实践注意研究克服。
在充满希望的2009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培养合格接班人为目标,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关工委的部署要求,动员组织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拾遗补缺争到位,尽力而为不惜力,共同推进宜兴关心下一代工作更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
第四篇:江苏宜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无锡宜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3月1日在宜兴市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上
代市长 王中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和“十五”主要成就
2005年,是全市上下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卓有成效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和市委各项部署,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学赶江阴、三年翻番”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着力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又快又好
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3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8.5%;财政总收入43.1亿元,增长1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7亿元,增长2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71.8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3832元和7010元,增长15.6%和13.2%。
工业增势强劲,产业提升。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实现903,8亿元、850.1亿元和40.2亿元,增长30%、29.8%和35%。后劲投入力度不减,完成投入工作量 133.6亿元,增长32.7%;投资结构得到优化,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总量的65%。科技创新有力推进,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00多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1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规模经济继续扩张。新增超汇企业113家,累计达887家,年总产值、销售总额分别占全市工业的77.5%和80.1%;电线电缆、化纤纺织、环保设备、精细化工、服装服饰、机械铸件、陶瓷、化肥等八个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依法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36家;建材行业整治向纵深拓展。民营经济保持旺盛发展势头,私营工业产值、销售和利税总额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均接近70%。“质量兴市”工作通过省级验收,累计创建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各3只、省名牌产品32只、省著名商标21只。
农业基础稳固,结构优化。启动实施了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加快了新兴产业培植步伐。重视提高农产品安全度,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8万亩,新增无公害、绿色食品11只;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禽流感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三资”新增对农投入3.5亿元。狠抓圩堤、库塘等水利设施达标建设,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严格保护耕地,推行集约用地,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建设用地基本得到保障。
服务业加快发展,业态良好。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27亿元,占全市GDP的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亿元,市场成交额118.1亿元;服务业完成地方税收4.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 45.8%。业态创新步伐加快,一批新的连锁超市登台亮相。重点专业市场和骨干商贸企业继续发展壮大,汽车城、茶文化街基本建成。重视构建现代物流业,海关直通点全年进出口标箱3705只。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300万人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保持平衡。注重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66.9亿元和233.8亿元,新增信贷支持总量55亿元。全年新办贷款担保机构4家。证券、保险、期货、产权交易等规范运作。家政、会计、律师、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健康发展。继续加强经济监管,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市场经济秩序总体良好。首次入选《福布斯》内地最佳商业城市。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企业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企业股本结构不断优化,资本经营工作业绩良好。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各项改革深入实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村级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合作制等“三大合作”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第四轮行政村合并工作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政许可项目由199项调减到168项;“一个窗口对外”的行政审批服务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外向开拓成效显著。成功举办了金秋经贸洽谈会以及赴日韩、香港、上海等地的综合性招商活动。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14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7.56亿美元,增长50%;实现到位注册外资2.27亿美元,增长37.1%。重大项目创办取得新突破,新批总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43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服务业利用外资成为亮点,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1亿美元,增长95.7%。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完成自营出口7.97亿美元,增长2 &2%;贸易方式继续优化,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由16.7%上升到20%。境外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办项目8个,投资额列无锡市首位。
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环科园按照建设“产业园、创新园、生态园”的要求,坚持形象开发、功能开发与项目开发并举,园区环境大为改善,集聚功能不断增强,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相继落户。全年完成房屋拆迁20万平方米,安臵1500户;协议注册外资和到位注册外资均超过全市三分之一。城北工业区立足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精心编制了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完成了二期7.5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发展骨架已经拉开,省级开发区报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基本实现三年预定目标。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2.6亿元,新建标准厂房38万平方米;集聚企业2175家,产出总量占全市工业的60%以上。
——科学组织城乡建设,发展环境继续优化
规划龙头地位进一步确立。修编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城区综合交通体系、历史文化保护和东氿风景区、铜官山风景区概念性规划等重点规划的编制。按照农村“三集中”的要求,组织编制了乡镇布局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修建性规划。规划的理念、手段和水平不断创新提高,对城乡建设的指导作用得到较好体现。
城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宜人、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发展要求,加快了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多条城市主干道路改造到位,东氿新城路网工程扎实推进;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城区“三河”环境改造完成计划;“紫砂之源”广场一期建设和龙溪公园改造顺利完成;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氿风景区继续完善提高。新建人防工程3.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8%,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芜申运河绕城段竣工通航,锡溧漕河整治加快推进;完成了104国道丁蜀改线段、戈潘公路戈庄至杨巷段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10公里,改造危桥135座。农村改水基本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自来水受益人口已达82.5万人。天然气应急气源站建成投用,调峰措施得到落实。电力建设新增投资4,2亿元,有序用电取得积极成效。固定电话号码顺利升位。
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围绕“三创建”工作目标,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组织开展了“山水杯”城市管理创优竞赛和“创卫百日会战”综合整治行动,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清源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扩至5万吨,官林、屺亭、万石、和桥等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了纺织印染企业废水排放升级达标工作,突出整治了入湖主要河道两侧的污染源,对城区餐饮单位实施了油烟、油水两分离限期治理,工业窑炉整治、矿山宕口复绿和生态林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创卫”、“创模”工作分别通过国家级暗访调研和技术评估,“全国生态示范区”创建进展顺利。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和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质量继续名列全省前茅;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市技工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官林镇实现省级卫生村“全覆盖”,新建镇创建为省级卫生镇。文化、广电事业长足发展。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称号,新闻出版、农村电影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省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紫砂陶艺和梁祝传说“申遗”工作有序推进,紫砂陶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艺类第一名;文艺创作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活跃,电视专题片《紫砂泰斗—顾景舟》获省政府金奖。体育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承办了十运会女子足球预决赛、“江缆杯”全国田径大奖赛暨亚洲田径公开赛,被评为十运会最佳赛区。“省计划生育示范县(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任务圆满完成。市档案馆晋升为省特二级档案馆。外事、侨务、对台、地方志、民族宗教、机关事务以及工商、税务、国检、海关、邮政、气象、盐务、烟草等部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就业和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16%,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5万人;“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高效运转;启动实施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16.6万老年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6.2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网;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和补偿标准,参保率升至97.7%;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提高;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残疾人、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受到社会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救助。无锡市“百村奔小康”工程和市第五轮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初见成效,老区开发工作取得新成绩。农村五件实事工程基本完成。政府实事项目顺利实施。
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坚持一手抓预防犯罪,一手抓严打整治,切实加强信访调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开展公安“大接访”和社区矫正等工作,“大调解”机制和“大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再次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监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水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协调建设“三个文明”,发展合力日益增强 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推进。培育了丁蜀镇蜀山村等一批学习型示范村,建成了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和文明社区。官林镇被评为无锡市唯一的“全国文明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落实,以有效控减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重点,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江苏省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基地”。人民武装工作、国防动员建设均有新发展,征兵任务圆满完成。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与徐州睢宁、沛县挂钩帮扶工作取得成效。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积极落实市政协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联系。《紫砂议案》有序实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继续提高。完成了“四五”普法教育任务。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政府机关继续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宗旨观念和勤政廉政意识不断增强。制定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政务公开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深化“千人评议机关”活动,成立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机关效能建设得到有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立政务督查机制,市民网上投诉及时解答落实。强化纠风治乱工作,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
各位代表,去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为实现“两个率先”和腾飞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年来,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围绕“两个率先”和腾飞发展的目标定位,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后劲投入、技术创新、集约发展等重点工作,国民经济步入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人均 GDP达到4236美元,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多;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7%,2005年完成实绩是2000年的3.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33.7%,累计完成514.2亿元;一、二、三产比例调整到4.5:60.5:35;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质量农业、效益农业长足发展,服务业贡献份额逐步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
五年来,全市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致力用改革的思路突破体制上的束缚,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市属工商企业改制全部结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资本经营取得显著成绩,上市企业累计达7家;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初见成效;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议案》实施效果明显,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划布局渐趋合理,市级机关和乡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住房制度、财政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化;机构、人事和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也得到了积极推进。
五年来,全市开放带动战略有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94个,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完成自营出口创汇24.5亿美元,年均增长29.5%;创办境外企业16家,实现外经营业额4567万美元。
五年来,全市城乡建设管理齐头并进,环境面貌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拓展空间与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并重,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不断彰显。市区建成区面积扩至45.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 55.3%;“一山一水一中心”等一批公用设施建成开放;以“两高一铁”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公路通车里程1833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了612公里;水利、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引横入宜”、天然气利用、500千伏岷珠变等重大工程相继完成。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管理力度明显加大。经营城市取得较好成绩,小城镇建设迈出大步。重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全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综合指数优于省定小康社会考核标准。
五年来,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富民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坚持富民优先,从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入手,强化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共同迈向小康社会。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0年增长83.3%和54.5%。五年累计兴办政府实事项目 66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在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社会事业和实事工程等方面的总支出达到23亿元。在兴办各项事业的同时,积极化解历史包袱,社会集资矛盾已得到根本性解决。
各位代表,新世纪的头五年,是宜兴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也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在矛盾多、困难多、挑战多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宜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知难而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创业者、劳动者、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市民,向驻宜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向国家、省机关和企业驻宜机构的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宜兴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对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主要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突出,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仍相对滞后,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城乡环境、和谐社会和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研究解决。
“十一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宜兴市委关于制定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本着“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可行”的原则,组织编制了《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纲要》是在认真分析宏观环境形势和我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编制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国内宏观经济进入新的增长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内生机制加快形成,进入市场推动和政府调控良性互动的新阶段。《纲要》综合考虑了以上因素,在规划思路、指标体系、战略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力求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纲要》提出了我市“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目标定位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这一主题,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实行富民、科教、环保、节约四个“优先”的方针,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探索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径,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全力推进富裕宜兴、活力宜兴、生态宜兴、文化宜兴、和谐宜兴建设。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均比2005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到期末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宜兴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兴中心城市。
《纲要》明确了我市“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实施的重大工程。战略重点主要有七个方面:即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富民优先;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科教兴市;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同时,《纲要》还提出了产业优化、交通能源建设、农村水利建设、城乡建设、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社会事业、通信和信息化等八项重大工程。通过组织实施好这些战略重点和重大工程,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腾飞发展,确保“十一五”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实现。2006年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和实现三年腾飞计划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盯“两个率先”目标,紧扣科学发展主线,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放到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上来,放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上来,加大工业项目、园区、城市、交通、环境、新农村“六大建设”力度,全力推动宜兴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确保“十一五”发展开局良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3%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20%,工业后劲投入增长25%;协议注册外资增长13%,到位注册外资增长27%,自营出口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全年将突出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产业立市,调优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培育主导特色产业。在继续抓好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成长型企业,引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与电气、生物医药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继续开展“工业50强企业”争创活动,努力培育一批排头兵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全力组织工业投入。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施市定重点项目280个以上。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各类孵化器、创业园等载体建设步伐,推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加强产业导向、资金融通、创业辅导等全方位的服务工作,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搞好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配套,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提高并重,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调新品种、调优结构、调高产业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典型培育,扩大规模优势,加快农业特色区域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群。围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品牌意识,主攻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增创农产品市场竞争新优势。构建科学严密的动物防疫体系,保障动物食品安全。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对农投入。
加快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开拓发展生产服务业。争取更多的市外商业银行来宜发展,加强政银企联动,拓展金融服务业发展空间;依托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研发、科技信息咨询、知识产权认证等科技服务业;积极培育审计、法律、会计等商务服务业,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调整提升商贸流通业。
继续扶持重点专业市场和骨干商贸企业发展;高水平建设陶瓷商贸城、蛟桥河休闲步行街和现代生活广场。积极发展各种便民服务业,鼓励、支持连锁超市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推进城西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初步建成融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重视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突出抓好竹海三期建设、善卷景区扩容、蜀山景区改造等旅游项目。进一步规范财税管理体制,坚持依法治税、科学理财,强化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健全“管办分离、政事分离、政企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新模式,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加强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上来。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完成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改革,在政府、部门、承办单位之间形成相互协调和监督制约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相关配套制度。实施行业协会与学会改革,加快与政府脱钩,更好地发挥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合力。
巩固扩大事改企成果。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抓好空挂事业机构的清理和撤并工作。进一步界定事业单位职能,清理和压缩财政供给范围,优化资金供给方式,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继续完善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其真正成为独立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加快推进行政管理型和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改革,力争取得突破。
搞好其它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创新运行机制;强化企业资本经营意识,培育形成上市梯队,争取年内再有2—3家企业实现上市。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完成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10家以上,新成立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继续推进行政村合并工作,逐步合并人口在3000人以下尤其是2000人以下的小规模村;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全面放开非义务教育,稳妥实施城区医疗机构改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三、扩大开放,主动接轨,着力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强势推进招商引资。不断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精心组织赴日韩、香港、新加坡等境外招商活动,继续办好金秋经贸洽谈会以及赴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投资说明会,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新突破。继续主攻重大项目,力争新批总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50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2个。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大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外资的力度,推进境外上市、外资并购等间接利用外资。做好招商“选”资工作,更加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产业层次、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影响,努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效益的基地型、产业链项目,带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找准定位,顺势而为,提高招商引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整合、优化招商资源,引导优势民营企业积极利用外资,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及奖惩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招商引资的活力。
强力打造引资载体。加快推进环科园“二次创业”,围绕建设集科研、生产、测试、教育于一体的环保产业高地和“环科新城”的目标定位,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出口加工区申报和建设工作,全面提升环科园的开发形象和集聚外资能力。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北工业区,理顺工业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房屋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12平方公里的开发骨架,着力引导外资项目、规模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入区发展,努力使城北工业区成为我市展示园区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水平的窗口和亮点。继续引导镇工业集中区按照“建好载体、充实项目、构建特色”的要求,把握发展定位,实施错位竞争,放大比较优势,努力打造一批利用外资新的主阵地。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鼓励社会资本到园区建造标准厂房,力争全年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园区融资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全力以赴加快园区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全市经济腾飞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大力发展外贸外经。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出口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搞好产品质量、环境、安全等认证。创新贸易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推行出口代理制和电子交易。培育壮大出口规模企业队伍,力争规模企业出口占全市总量的份额提高到65%以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建立国外生产经营基地。全年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0个以上。
四、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着力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强化规划先导作用。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编制、完善覆盖全市的综合规划体系。在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完成27项专项规划编制,认真做好城区重要区块控制性详规编制和城市节点景观设计工作,抓好东氿新城详规以及城市水上交通旅游、太滆河及宜北河两岸景观、城区河道两侧立面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重点中心镇总体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点详规,科学指导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规划管理,强化对城乡规划的执法监督,确保规划刚性。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按照“两头拓、中间优”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进东氿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东氿大道以及阳泉东路、解放东路、东虹路延伸段等“一纵三横”骨干路网建设,同步配套水、电、气等设施,拉开城市基础骨架,完善新区功能配套。围绕基本形成团氿风景区整体景区,组织实施团氿清淤、氿北生态湿地建设、氿西环氿路桥贯通工程。围绕确立“江南水乡”特色,继续推进老城区改造建设,加快南虹河、蛟桥河两侧环境改造。建成开放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施芜申运河绕城段、丁蜀青龙河沿岸等绿化工程,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00公顷以上。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蜀路、善林公路、屺范公路改线段等7条公路改造建设,全面实施宜漕公路、宜金公路官林和新建段改线工程,启动渎边公路拓宽改造工程;继纩推进芜申运河农村段建设及锡溧漕河整治;按计划改造农村危桥。完善城乡自来水供水体系,增强天然气保供能力,建好水利防洪保安工程,保障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加强供电、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加快小城镇发展,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全年计划开发商品房100万平方米,新建人防工程3万平方米。
努力改善城乡环境。继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提高城乡环境统筹建设水平,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切实抓好市容环境和城区河道船只停泊管理、“黑车”和“摩的”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高速公路主要出入口环境整治及沿线房屋立面整饰,推进城郊结合部、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环境综合整治。重视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新增泊位1500个。积极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强化长效管理措施。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编制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狠抓清源、屺亭、万石、官林、和桥、新建等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丁蜀、周铁、张渚污水处理厂和太华截污工程建设;抓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固废危废焚烧处臵中心和危废填埋场建设。推广集中供热供汽,淘汰燃煤锅炉,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建设,建成1个国家卫生镇、6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镇、5个省级生态村和一批省、无锡市卫生镇(村);有计划开展河道清淤,全面整治社渎港等8条主要入湖河道及其两侧污染源。强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典型企业的推动引导作用,重点推进以清洁生产为核心、骨干企业为带动的环保产业发展,在重点行业和企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计制度。着力建设、培育一批绿色生态示范园区和绿色示范企业,力争把环科园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狠抓矿山综合整治,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采,确保“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目标的实现。继续推进建材、化工、冶金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各具地域特色的农村新型社区,逐步统一城乡政策体系,切实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有效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环境条件,延伸公共事业服务,完成农村基本现代化八项重点工作目标,明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镇容村貌。
五、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着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教育督导,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双高普九”水平,保障弱势群体和外来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职教资源配臵,注重专业特色建设,规划建设技师学院;协调发展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确保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秋季投用。切实加强卫生工作。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好血防重点工程,确保2007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强化医疗机构基础管理,努力降低群众就医费用,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净化和规范文化市场,继续保护和弘扬“紫砂文化”、“梁祝文化”、“名人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启动实施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积极备战十六届省运会。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增强社会保障功能。贯彻积极就业的方针,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围绕社会保险“全覆盖”目标,建立健全各类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实施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抓好新一轮城乡居民医保工作。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发展慈善、残疾人、老年人事业,实施医疗救助办法,建立完善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使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千方百计开辟致富群众的渠道,注重帮助群众增加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行“阳光工资”,平衡职工收入。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查处克扣职工工资行为。继续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扎实推进“百村奔小康”工程和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收。
兴办政府实事项目。继续发扬为民办实事的优良传统,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计划总投资7.5亿元,组织实施社会保障、社会事业、交通建设、环境治理等4项17件政府实事项目,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六、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着力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推进现代农民培训工程,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示范村活动。加强“三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江苏省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作用,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控减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诚信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推进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建设、预备役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巩固和发展双拥共建成果。支持驻宜部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加快民主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强法制学习,坚持依法行政。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其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职能,自觉接受其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和沟通,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办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工作,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村务、厂务公开。全面启动“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政府公务员的依法办事能力。
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水平。以创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市为目标,制订实施社区管理办法和物业管理办法,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突出抓好老居民小区的设施维护和改造,努力把社区建设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分区,理顺管理体制,着力推进农村村委会向城市社区居委会的转变。深入开展“共驻共建”、“结对共建”活动,逐步实现社区工作社会化、社区服务群众化。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力争年内建成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推进“平安宜兴”、“法制宜兴”建设,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争创“法制江苏合格县(市)”。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坚决取缔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和指挥系统,增强对突发事件和各种灾害的处理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
七、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着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与时俱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精心打造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活力政府。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强化“民本”意识,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创造性地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为契机,大力开展公务员培训,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努力建设一支具备国际视野、时代精神,敢于拼搏、能征善战的公务员队伍。
尊重科学,弘扬求真务实风尚。积极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增强探索和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能力。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决策责任等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努力使政府的决策更加贴近民心。建立健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成立督办机构,确保政令畅通,积极营造凝心聚力搞建设、脚踏实地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规范行为,提高工作服务质量。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强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阳光工程”,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从严治政,塑造清正廉洁形象。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牢记“两个务必”,力戒奢侈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强化审计监督,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土地出让、工程招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事项的审计监督。创新“千人评议机关”方式,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着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重视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更好地向全市人民展示政府开拓进取、高效运转、公开透明、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蓝图业已绘就,新一年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宜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宜兴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宜兴市全日制劳动合同书范本
全 日 制 劳 动 合 同 书
甲方(用人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住所:
工商登记注册类型:
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乙方(劳动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户籍所在地:
现居住地址:
居民身份证号码:
社会保障个人编号:
就业登记证编号:
联系电话:
宜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制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合同》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签订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甲乙双方约定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确定劳动合同期限
(一)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自年月日起。
(三)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任务为劳动合同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完成本项工作任务之日止(不得约定试用期)。
实行试用期的,试用期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根据甲方安排,经过协商,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岗位(工种)工作。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履行。如甲方变动乙方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应双方协商一致,并变更劳动合同。
(二)甲方对乙方的工作要求,应当符合甲方依法制定的并已公示的规章制度。乙方应当按照甲方安排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履行劳动义务,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甲方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法约定执行以下第___项工时制度。
1、标准工时制度;
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需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3、计件工作制度;
4、不定时工作制(需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二)甲方严格遵守法定的工作时间,控制加班加点,保证乙方的休息和身心健康,甲方应工作需要必须安排乙方加班加点,应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同意,并依法给予乙方补休或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四.劳动报酬
(一)甲方应当每月至少一次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乙方工资(包括加班加点工资)。
(二)乙方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含试用期),乙方的工资为每月_______元(甲方向乙方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甲方确定每月______日为发薪日,并向乙方提供工资清单,由乙方签字确认。
(四)甲方根据企业经营效益、市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等,合理提高乙方工资。乙方的工资做增长办法按照______(①工资集体协商协议;②内部工资正常增长办法)确定。
五.社会保险
(一)双方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其中依法应由乙方缴纳的部分,由甲方从乙方工资报酬代扣代缴。
(二)甲方应当将为乙方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公示,乙方有权向甲方查询其各项社会保险的缴费情况,甲方应当提供帮助。
(三)如乙方发生工伤事故,甲方应当负责及时救治,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劳动保障局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为乙方依法办理劳动能力鉴定,并为其享受工伤待遇履行必要的义务。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一)甲方必须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假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按规定为乙方进行健康检查。
(二)甲方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女职工、未成年的特殊保护规定提供保护。
(三)甲方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的岗位,应当向乙方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对乙方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四)乙方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乙方对甲方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七.规章制度
甲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履行民主程序,并向乙方告知或公示。乙方应遵照执行。
八.协商条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条款无效)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同意选择第______项约定条款。
(一)乙方工作涉及甲方商业秘密的,甲方应当事前与乙方依法协商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或竟业限制的事项,并在劳动合同约定或签订保守商业秘密的专项协议。
(二)由甲方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乙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要求乙方履行服务期的,应当签订服
务期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三)甲乙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十.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一)劳动合同一经依法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违反规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并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甲乙双方违反约定的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金___________元人民币(对劳动者仅限于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竟业限制约定的两种情形。
十一.劳动争议处理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可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甲乙双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其他
(一)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二)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国家没有规定的,通过双方平等协商解决。
(三)本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
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
法定代表人(签名):
或委托代理人(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宜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劳动合同变更协议
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变更劳动合同相关内容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
法定代表人(签名):
或委托代理人(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宜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合同鉴证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