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政治常识--人民政协概况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12-369967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0 09:34: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政治常识--人民政协概况

人民政协概况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成立于1949年9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权,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这次会议还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国旗、国歌和纪年。1954年,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从此,政协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以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从程序上讲,政协各级组织可根据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党政有关部门的提议,举行有各党派、团体的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协商,也可建议上列单位将有关重要问题提交政协协商。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以及根据需要召开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的代表参加的协商座谈会等。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有政协的全体会议、常委会议或主席会议向中共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案,各专门委员会提出建议或有关报告;委员视察,委员提案,委员举报或以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参加中共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和检查活动。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1994年修订政协章程时新列入的一项主要职能。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参政议政的内容和形式除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以外,还包括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委员的专长和作用。

人民政协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设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重要日常工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及其他工作机构。

人民政协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

二、人民政协的组成和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士、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士、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3

按照政协章程的规定,政协全国委员会由党派、团体、界别及特邀四个方面、34个参加单位的2000多名委员组成。其中,党派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农工民主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及无党派人士;团体有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全国青联、中国科协、全国台联、全国侨联及对外友好团体和社会救济福利团体等;界别有文化艺术界、科技界、社科界、经济界、农林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少数民族、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宗教界;特别邀请人士主要包括来自部委、军队、省市及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地方政协的组成决定,一般与全国政协的组织构成大体相同,但规模要小一些,参加单位也要少一些,主要反映当地社会各界构成的特点。

经协商决定的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为2238名,其中,中共委员895名,占39.99%;非中共委员1343名,占60.01%;九届委员继续担任委员的1099名,占49.1%,新任委员1139名,占50.9%;各民主党派成员666名;少数民族委员262名,占11.71%, 55个少数民族都有委员;妇女委员373名,占16.7%,比九届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90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1367名。界别设置基本保持九届的格局,设34个界别,按照党派、团体、方面、特邀的顺序排列。为扩大覆盖面,将“社会福利界”调整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

新一届政协这个阵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生动地体现了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的扩大,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精神,符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为人民政协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组织的这种性质,是由我国的国体、政体及自身的宗旨所决定的。

人民政协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有的以下特点:

一是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在“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方针下,尽最大可能地把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吸收进来,达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目的,并在共同政治基础上“求同存异”。

二是党派合作性。人民政协以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各民主党派可以政党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提案,开展参政议政的各种活动。人民政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促进中国各党派间的团结合作。

三是民主协商性。人民政协是中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国家大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意见和批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政协界别构成人民政协的参加单位是指赞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开初为共同纲领)并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成单位的党派和团体以及有关方面。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各界爱国者(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凡赞成本组织法第二条之规定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协商同意,得参加中国人民政协;个人经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协议邀请者,亦得参加中国人民政协的全体会议,并得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条又规定:每届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的参加单位、名额及代表人选,由上届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协商定之,但第一届由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协商定之。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为确定参加全体会议的单位和名额,新政协筹备会经过充分协商于 1949年6月19日通过《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根据规定,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分为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共45个单位)和特邀代表5大类。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会时,政协的参加单位发生了变化,区域代表、军队代表由于已经参加人大,不再作为政协的参加单位,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改由党派、团体、界别、特邀四个方面组成。即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无党派、民进、农工、致公、九

三、台盟、青年团、工会、农民、妇联、青联、合作社、工商联、文联、自然科学团体、社会科学团体、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和平友好团体、社会救济福利团体、少数民族、华侨、宗教界共28个单位和特别邀请人士组成。以后各届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略有变化。至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则由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

三、台盟、无党派、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协、台联、侨联、文学艺术界、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33个参加单位和特别邀请人士组成。

中国人民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决定,与全国委员会大同小异。十届全国政协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共青团、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全国工商联、中国科协、全国台联、全国侨联、文化艺术界、科技界、社科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和特别邀请人士。

四、政协委员的权利和义务

政协委员(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和地方各级政协委员)的权利主要有:

一、在本会会议上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对本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通过本会会议和组织参加讨论国家大政方针及该地方重大事务,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

三、对本地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

四、参加人民政协组织的视察、参观和调查研究。

政协委员的义务主要有:

一、遵守政协章程。

二、遵守和履行政协会议的决议。

三、政协委员如果严重违反人民政协章程或人民政协会议的决议,由本会常务委员会分别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分,或撤销其参加人民政协的资格。如果不服,可以请求复议。

第二篇:政治常识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受灾害、生活困难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优抚安置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因此,本题答案选A。中共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时,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更是给各类投资者吃了“定心丸”。人们不仅可以靠工资增加财富,还可以通过财富保值增值,拥有更多的财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A.老刘所在的企业以股份形式向每个员工支付劳动报酬,年终获得了分红

B.张阿姨购买的基金获得了分红收益

C.小李自主创办企业,并获得的经营收益

D.老李因其在技术革新中做出的突出成绩,年终获得了公司一万元奖励

CD。解析:“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c中小李获得的经营收益.D中老李获得一万元奖金并不是“财产”带来的收入。

企业制度主要是指以 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

A.产权制度B.决策制度C.生产销售制度D.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项。根据《公务员法》,下列说法符合规定的是:

A.公务员陈某因违纪被处以警告处分,四个月后被提拔

B.公务员张某因工作关系被派往某国有企业挂职锻炼

C.某事业单位员工小李被调入某行政机关担任科长

D.小陈在某行政机关从事财务工作,其爱人是该单位的领导

《公务员法》第58条规定:“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由于受警告处分的期限为6个月,陈某6个月内不得被提拔,A项错误。《公务员法》第66条规定,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B项正确。《公务员法》第64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这里不能确定小李的职务,也不能确定小李是否是“从事公务的人员”,故C项不符合规定。《公务员法》第68条第1款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D项不正确。2006年6月,时某打算成立一家装饰公司,向市某会计事务所申请验资。该会计事务所在未实际验资的情况下,便出具了一份该拟成立公司“拥有资金人民币300万”的虚假验资证明。同年7月,时某凭这份虚假验资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装潢有限公司并获得了营业执照。同年年底,群众向市工商局举报时某上述违法行为,工商局立案,经过调查取证,认定时某在申请成立公司过程中有虚报注册资本行为,工商局遂依法作出撤销该公司的工商登记,并吊销了其营业执照。本案中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也被有关行政管理机关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工商局的公司登记行为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

B.婚姻登记是一种行政审批行为

C.公司登记的前置条件可以由地方性法规设定

D.工商登记属于资格许可行为

AD。解析:行政许可行为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工商登记一种民事主体的资格登记,是对市场主体的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的确认行为。亦是行政许可行为。故AD正确。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通过确定、证明等方式决定管理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的行政行为。行政确认有稳定法律关系,减少各种纠纷.保障社会安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因而适用于广泛的范围.行政确认主要形式有:确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鉴证、行政鉴定。婚姻登记行为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对当事人婚姻关系的确认,即婚姻登记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故B项错误。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企业登记前置可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地方性法规、部门规定、地方性政府规定,以及所有规范性文件均无权设定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故C项错误。张某家住闹市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打算在自家的小平房开一个小卖部,便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许可。该营业许可属于________性质的行政许可。

A.特殊许可B.排他性许可C.一般许可D.非排他性许可

以行政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可将行政许可分为一般行政许可和特殊行政许可。一般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直接给予的许可,它对申请人及申请事项并无特殊的限制,如驾驶许可、营业许可等

特殊许可,是指除了一般的法定条件外,还对申请人有特别限制的许可,因而又称特许。如营业许可一般说来是一般许可,而保险业、烟草专卖业的许可则属于特别许可

根据我国《立法法》,以下不能制定行政规章的是: A.国务院B.公安部C.中国人民银行D.审计署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下列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中晚婚晚育标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晚婚是指男26周岁、女24周岁结婚

B.晚婚是指男28周岁、女25周岁结婚

C.晚育是指男28周岁、女26周岁后生育第一胎

D.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实行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 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年满23周岁后结婚为晚婚,女年满24周岁后初育为晚育。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A.支付保险金B.支付行政赔偿金C.支付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金D.支付行政合同违约金

AC。解析: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等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如金钱或实物)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给付的主要形式:(1)抚恤金。(2)特定人员离退休金。(3)社会救济、福利金。(4)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5)社会养老保险金等。

按协调对象不同,行政协调可分为:行政组织与环境的协调、行政组织结构协调和()。A.行政组织人员协调

B.行政部门协调

C.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协调D.机构与人员的协调

行政协调是指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以便和谐合作地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由此可见,行政协调涉及到的对象不外乎组织、人员、环境、管理对象及行政运行的各环节。因此只有A是在此范围内的,其他为无关选项。

在行政系统内部对国家行政机关实施专门监督的机关有()。

A.司法行政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C.纪律检查委员会D.审计机关

专职的国家行政监督机构有监察系统(部、厅、局)、审计系统、检察机关(比如反贪局)、财政部,综合性的是各级人大和政协以及下设的各专业委员会,还有就是政法委执行对党内各级机关和党员的监督、审查等。四个选项都属于行政监督机构,但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机关只有BD两个选项。

关于行政许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许可是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B.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

C.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D.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才可设定行政许可

BC。解析:依行政行为成立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数目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单方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自己单方意思表示.无须征得相对方同意即可成立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为等。双方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公务目的,与相对方协商达成一致而成立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合同行为等。这种行为的基本特征在于行政行为必须征得相对方同意方能成立.即相对方的最后同意是双方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必备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许可是一种双方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机关是否为行政相对人颁发行政许可证书。并非是由行政相对人的意志所决定的.而是由行政许可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条件作出的单方面的决定。故行政许可属于单方行政行为。A错误。行政行为以其对行政相对人利益的不同影响为标准.分为授意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不是对行政相对人课以义务或处以惩罚的行为,而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或资格的行为。故行政许可是授意性行政行为。故B正确。以有无法定形式要求为标准,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指法律规定必须以某种方式或形式进行的行政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未规定一定具体方式.而允许行政机关自行选择的行政行为。故行政许可属于要式行政行为。故C正确。《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白行制定行政法规。故国务院发布决定设定行政许可只限在必要的时候,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之外,国务院应当提请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故D项错误。下列做法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A.某公立大学以其教学大楼产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B.某乡镇企业以所属土地所有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C.某农民以所属宅基地的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D.某国有企业以所属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根据《担保法》第37条,A项公立大学教学楼的产权不能抵押,B项乡镇企业所属土地的所有权不能抵押,C项农民宅基地的使用权也不能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将美轮美奂的“鸟巢”设计成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是因为()。

A.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

B.体现太阳东升西落的理念

C.中国地理位置影响,为了减少东西风干扰

D.取鸟向东方迎着太阳飞的意向

下列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

B.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C.土地全部属于集体所有

D.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根据《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宪法第9条规定,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外,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原则上属于集体所有,但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下列被告(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的是:

A.行政诉讼中,证明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B.民事诉讼中,对原告提出建筑物发生倒塌致人损害的侵权事实,被告给予否认的C.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所受损害的事实

D.行政复议中,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证明曾经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而该机关未履行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应由被告(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因此B项正确。

选项ACD均在原告举证的范围之内。

所以,本题选择B项符合被告负举证责任的题意要求。

【关于原告举证范围的法条链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条,原告对下列问题承担举证责任:

(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4)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第三篇:政治常识

1.。(1)四项基本原则为“一个中心”创造政治前提,提供政治保证;改革开放为“一个

中心”提供发展动力和条件;“两个基本点”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2)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以改革开放为实现途径的四项基本原则,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

一切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并把它们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物质的运动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此外,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题干引用的材料在中国佛学里是人们熟知的掌故。这一掌故生动地说明了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本质特点。“仁者心动”中的“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心即精神,这里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3.。一纲四目是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我党的对台湾政策的归纳。也是“一国两制”的前身。其中“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4.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就是由于“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

为社会成员而存在”,即B项正确。人作为个体存在,他具有自我价值;人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他必须具有社会价值。人作为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决定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5.国务院办公厅设9个内设机构:(一)秘书一局。(二)秘书二局。(三)秘书三局。(四)国务

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五)督查室。(六)电子政务办公室。(七)人事司。(八)行政司。(九)财务室(副司局级)。

第四篇:政治常识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精选练习题

(一)http://www.teniu.cc 2011-04-18 来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1.上层建筑的核心是:D A.思想意识形态 B.军队 C.监狱 D.国家政权 2.“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并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自力更生 D.一切从实际出发 4.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 A.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底子薄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商品经济不发达

5.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C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基础作用 D.稳定作用 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劳动还存在差别,仍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阶层

7.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B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剑英

8.十六大报告要求,要紧紧围绕(B)两个历史性课题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A.政治合格、军事过硬 B.打得赢、不变质

C.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支持地方建设D.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9.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 把(B)放在首位。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C.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10.十六大报告要求,要在全党开展以(C)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A.心为民所系,权为民利用,利为民所谋 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A)。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D)。

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C.天文学和数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B)。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1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17.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指(D)。

A.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B.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

C.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 D.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的诸要素的总和

18.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D)。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19.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D)。

A.本质必然的关系 B.现象偶然的关系C.直接的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使用的关系

2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明确提出是在党的(B)。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参考答案

1-5 DDAAC 6-10 BBBBC 11-15 DDADB 16-20 DDDDB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精选练习题(二)2011-04-19 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A)A.特殊性原理

B.普遍性原理

C.同一性原理

D.斗争性原理 3.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D)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4.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B)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

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强调了(B)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2002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D)A.阶级斗争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7.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C〕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物质的、有规律的过程 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______统一(C)A.理论和实践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9.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C)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B)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B 6.D 7.C 8.C 9.C 10.B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精选练习题

(三)2011-04-20 1.意识的本质是(A)。

A.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的生理活动过程

D.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B)。

A.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首位 B.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必须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D.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

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在党的十五大第一次肯定的新的分配方式是(C)。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5.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其哲学依据是(A)。A.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B.同一矛盾的双方,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C.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矛盾普遍存在,必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6.电脑以其卓越的性能,可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的某些工作。如两名美国科学家用电脑做完了200亿个逻辑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这一事实说明(A)。A.电脑能模拟人脑的思维

B.电脑的思维将指挥人脑的思维 C.电脑的思维将超越人脑的思维

D.电脑的思维能完全代替人脑的思维

7.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段话(C)。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8.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C)。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C.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放在首位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A)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A.党内民主

B.党内团结

C.党纪律

D.党的先进性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A 7.C 8.C 9.A 10.A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精选练习题

(四)2011-04-21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做主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民主集中制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A)。

A.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B.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C.坚持改革开放 D.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3.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B)。

A.速度、比例和效率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 C.科技、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A.有限责任制度

B.投资风险制度 C.法人财产制度

D.股份公司制度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A.各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一律平等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各民族相互团结 6.衡量某种所有制形式是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的标准是(D)。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B.私有化程度的高低C.能否适应上层建筑要求D.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 7.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A)。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普及群众文化C.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D.发展高新技术 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C.密切联系群众

D.坚持对外开放 9.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C)。A.党的战斗力

B.党的先进性 C.党内民主

D.党的纪律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是坚持(A)。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参考答案:1.B 2.A 3.B 4.C 5.C 6.D 7.A 8.C 9.C 10.A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精选练习题

(五)2011-04-22 1.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对我国来说,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C)。A.新世纪前五十年 B.新世纪头三十年C.新世纪头二十年 D.新世纪头十年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C)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A.教育 B.经济 C.发展 D.稳定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B)。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D.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C)为中心不动摇。A.四项基本原则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C)。

A.阶级性 B.人民性 C.先进性 D.领导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

A.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8.“西部大开发”是(A)。

A.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的战略决策 B.“两个大局”决策中的第一个大局

C.以对西部富饶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为主要目标 D.要求东部发达地区暂停发展,全力支持西部

9.国际红十字会是世界各国为进行救护、救济而组织的志愿团体,它的总部设在(D)。A.纽约 B.伦敦 C.东京 D.日内瓦

10.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D)。

A.新时期的文化B.迈向新世纪文化C.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答案:1.D 2.C 3.C 4.B 5.C 6.C 7.A 8.A 9.D 10.D 11.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间是(C)。

A.1999年11月 B.1999年12月 C.2000年2月 D.2000年1月 12.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在(C)。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3年

13.如遇非常情况,不能进行下届选举,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委员的(A)以上多数通过,可以推迟下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延长本届任期。

A.2/3 B.1/2 C.3/4 D.4/5 14.2004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A)周年纪念日。

A.41 B.31 C.36 D.46 15.国务院研究室是典型的(C)。

A.行政决策中枢系统B.行政决策信息系统C.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D.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 16.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20日凌晨5时35分(北京时间20日上午10时35分),美国开始对伊拉克首都(B)发起空袭。布什发表讲话,宣布对伊战争的第一阶段已经开始。A.巴士拉 B.巴格达 C.摩苏尔 D.拉马迪

17.2003年2月15日,世界各地(C)人在约600个城市同时举行反战游行,反对美国试图发对伊拉克的战争。A.1000万 B.100万 C.1000多万 D.100多万 18.2004年3月11日凌晨,(B)发生了旅客列车连环爆炸的大血案,导致190余人死亡,1800多人受伤。A.伊斯坦布尔 B.马德里 C.利雅得 D.雅加达 19.2004年5月3日,12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C)遭到汽车炸弹袭击。3名中国工程师不幸遇难,另有9人受伤。据巴警方5月4日透露,已拘捕13名涉嫌参与这起汽车爆炸案的嫌疑人。A.伊斯兰堡 B.卡拉奇 C.瓜达尔港 D.拉瓦尔品第 20.(C)号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日零时12分按计划顺利进入()轨道,成为首个绕该行星飞行的人造飞船。

A.“勇气” 火星 B.“机遇” 土星 C.“卡西尼” 土星 D.“机遇” 火星 参考答案:11.C 12.C 13.A 14.A 15.C 16.B 17.C 18.B 19.C 20.C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精选练习题

(八)2011-04-27 1.在电脑广泛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有人利用电脑技术进行“电子犯罪”,这个事实说明(C)。

A.电脑已具有意识的特性

B.电脑业的发展一定要适度

C.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面

D.实践结果往往背离人的目的和愿望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B)。

A.直线上升过程

B.曲折前进过程

C.循环往复过程

D.量变质变过程 3.从哲学上思考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就是要(A)。

A.扶持新生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充分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是把党的领导、(D)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A.以德治国 B.经济建设 C.四项基本原则 D.人民当家做主 5.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是(B)。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静止

D.规律性

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自力更生

D.一切从实际出发

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告诉我们(D)。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8.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将能创造出一些新的物质。这说明(C)。

A.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

B.意识虽不能决定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新的物质

C.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使物质的具体形态发生变化

D.人们改造自然必须以原有的自然物和它的属性为基础

9.党的十六大修订的新党章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B)。” A.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全面小康社会 10.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以(D)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A.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 B.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C.深入学习马列主义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参考答案:1.C 2.B 3.A 4.D 5.B 6.A 7.D 8.C 9.B 10.D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精选练习题

(九)2011-04-28 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 B.劳动生产率 C.生产劳动者 D.科学与技术 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B)。

A.复杂劳动为尺度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

A.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D.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5.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C.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6.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B)

A.凯恩斯的《货币论》 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 C.马歇尔的《货币、信用与商业》 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7.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B)。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8.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9.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B)。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10.汇率贬值将引起(A)。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C.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参考答案解析

1.A【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在这一矛盾统一体即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

2.A【解析】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因素。

3.B【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4.A【解析】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A【解析】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商品的价格因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6.B【解析】略

7.B【解析】产业资本按一定比例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8.B【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9.B【解析】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结合供给曲线来掌握。

10.A【解析】汇率贬值可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练习

(一)2011-04-14 1.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A)。

A.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B.占有、利用、收益、处分权 C.占有、使用、收益、转让权D.控制、使用、收益、处分权 2.下列事实中,哪一种事实能发生不当得利之债(D)。A.债务人清偿未到期的债务B.接受赠与的财产

C.养子女给其生父母的赡养费D.顾客多付售货员货款

3.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可撤销的婚姻是(D)。A.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B.未到法定婚龄的 C.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 D.因胁迫而结婚的 4.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B)。A.不能作为继承人,除非被继承人没有其他任何继承人 B.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C.可以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D.不能作为继承人,但可分得适量财产 5.在我国,10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B)。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民事代理人

6.下列行为中,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B)。

A.幼儿园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时吸烟B.父母逼迫19周岁的女儿嫁给一外地人 C.某营业性舞厅领班让17周岁的小明进入舞场

D.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老王不让自己10岁的儿子上学

7.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关键的事情总是少数,一般的事情常常是多数。”这意味着管理工作最应该重视(B)。

A.灵活、及时、适度B.客观、精确、具体C.突出重点,强调例外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8.(B)没有权力制定规章。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国务院办公厅C.国家人事部D.审计署

9.“印者,信也。”从印章问世时起,作为一种工具,印章的主要功能是(C)。A.封存物品B.递送物件C.信用凭证D.办理结算

10.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所遵循的原则是(A)。A.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B.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 C.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 D.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创造性 参考答案

1.A。【解析】: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B、C、D选项都不完全。2.答案D。【解析】: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法律规定,取得不当得利的一方当事人应将其所取得的利益返还受损失一方,受损失一方要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称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选项A债务人的债务使得债权人产生要求履行债务的债权。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基于合同产生,是合同之债,排除。接受遗赠行为是有合法根据而表示接受利益的行为,并不因获得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选项B不符合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根据《婚姻法》规定,养子女虽然自收养关系确立即对生父母不再有赡养义务,但其出于道义而给其生父母赡养费的行为可理解为赠与,而不能确定为不当得利,故排除C项。选项D符合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是正确的。3.答案D。【解析】:选项A、B、C是无效婚姻的三种情形。无效婚姻至始无效。选项D是可撤销的婚姻,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受胁迫一方可向人民法院或婚姻登记机关提出撤销婚姻的请求。

4.答案B。【解析】:《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选项B正确。

5.答案B。【解析】:《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B选项正确。

6.【解析】B 不满18周岁才是未成年,所以父母逼迫19周岁的女儿嫁给一外地人并未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只可能违反《刑法》或《妇女权益保障法》,故选B。

7.【解析】B 正因为占多数的是一般的事情,而一般的事情往往是十分琐碎,所以管理工作最应重视客观、精确、具体,故选B。

8.【解析】B 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可以制定部门规章,而国务院办公厅是内务性综合部门,不能以其自己的名义制定规章,所以选B。9.【解析】C 根据“信也”,可知印章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凭证,所以选C。

10.【解析】A 根据《宪法》第3条第四款的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故选A。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练习

(二)2011-04-15 1.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两种制度的共存必然存在合作与斗争。下列选项能表明这一观点的是(A)。

①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遭到大规模恐怖袭击

②近几年来,美国不断地向我国台湾地区出售先进武器

③2001年12月,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④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D)。A、工业革命的兴起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D)。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4?在第二审程序中,有权提起上诉的是第一审程序中的(D)。A、共同诉讼人 B、人民检察院 C、第三人 D、当事人

5?下列总结报告的标题拟制不符合要求的是(B)。

A、《XX厂关于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工作的总结报告》

B、《某局关于清仓核资工作结束总结报告》

C、《高标准、严要求,搞好企业整顿》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尝试——关于“美的咨询”活动的总结》 6?奴隶制作为最惨无人道的压迫制度,其显著的特点是(B)。

A、剥削奴隶 B、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

C、把战俘作为奴隶 D、给奴隶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 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D)。

A、电的广泛应用

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用机器制造机器

D、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研究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9?下列职务中不属于领导职务的有(C)。

A、直辖市市长 B、乡长C、巡视员 D、司长 10?各级政府是各级人大的(B)。

A、领导机关 B、执行机关 C、派出机关 D、附属机关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B

6、B

7、D

8、A

9、C

10、B

第五篇:政治常识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也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八荣八耻”——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人才强国战略——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包含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战略、吸引和留住人才战略以及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作用三个子战略。具体内容包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实现人才工作协调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建设。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及特征——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具体地规划了2020年前,也就是今后12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护。第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第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第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第五,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第六,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第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第八,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第九,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1)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或只承认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否认其内部联系。(2)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至多承认事物的量变。

(3)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去研究、观察和解决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静止是相对的,但并非单纯消极保守的,它也有积极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因此,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实践——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实践、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方法论表现出来。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表现在:

第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第二,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的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为:

(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2)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3)它是划分哲学中基本问题的依据。(4)它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

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意思是说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首先,一个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着的;其次,事物和外部其他事物是联系着的;再次,由于以上两点,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着的,世界是一张联系之网。

(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发展——是指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二者不可分割,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料以外,还有许多特殊的优点:第一,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种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使其整个阶级是最革命的。第二,中国的无产阶级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集中在煤矿、纺织等一些工矿企业部门,便于组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除了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还包括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包括富农、中农和贫农;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则具有进步性、革命性、妥协性、软弱性的多重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在性质上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一样,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范畴,但又有着严格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的特点:一是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时代条件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四是革命目标与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三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政权组成人员上,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

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2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指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包括三个层次: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法宝,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目标和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求得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HT〗——工人阶级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除了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

第一个层次是区别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统一战线中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括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第二个层次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对资产阶级采取的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第三个层次是指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最大贡献。党的思想建设被放在工作的首位。思想建设要求中国共产党:第一,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实事求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第二,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使党员牢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随时准备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一切;第三,运用党内整风运动,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即从团结的目标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即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及其他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2)强调以民主集中制为党的基本组织原则,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实行先民主,后集中,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3)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较强的时代感,因此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常考内容。本部分内容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考生要牢固掌握本部分的知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正式形成、逐渐展开和最终确立四个阶段。邓小平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祖国统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其中,考生要重点掌握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三步走”战略与“一国两制”构想等知识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其实质是要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违背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HT〗——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首先,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最根本的体现。其次,只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奠定坚固的物质基础。再次,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它要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这也要求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应该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科学涵义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公务员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发展首先要抓住历史机遇,保持较快的速度,稳步、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得到实际利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至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式形成。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重申了这条基本路线,并将它正式写入了党的章程。

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实际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与之相对应,劳动也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耗费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早期以手工劳动为主时期的主要方法。随着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新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成为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叫做可变资本。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因此,工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剥削程度用剩余价值率表示。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本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使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具有了隐蔽性。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在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分。名义工资是指以货币数量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似乎利润是由资本本身产生的,而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随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

资本与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本章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其它有关剩余价值分割的问题。本讲重点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和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了解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家用古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从而进一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资本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资本的主要特征有:(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二者成同方向变化。二是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有机构成高低与利润率二者成反比方向变化。

间,叫资本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时间,实际上就是资本周转所需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三是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周转速度与利润率二者成同方向变化。四是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不变资本节省状况与利润率二者成同方向变化。

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或平均利润的形成,是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竞争结果。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分得的一份剩余价值,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生产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资本积累——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来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以实现资本增殖。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分为资本的价值构成和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方面看,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就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这一含义中,反映了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有着密切联系,即资本的价值构成以技术构成为基础,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

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顺次经历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即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2)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3)销售阶段,即资本家把所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出去。其中购买、销售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属于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资本循环运动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叫资本的生产时间;处于流通过程的时

政治常识--人民政协概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