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书法赋(定稿)
文化书法赋
曹文清
书法古称书,乃孔子六艺之一,在日本名书道,在韩国叫书艺,中国称书法。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八日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成立五周年,博导王岳川教授首倡“文化书法”,“意在寻回失落的文化精神,致力于弘扬正气优雅的经典书风,追求温润的人格内涵、恢宏的意义表达、美妙的诗意呈现与广博的人间关怀,以空灵、高迈、宏大、温馨构筑人类的精神生态”。宛如醍醐灌顶,令吾如饮甘露,遂以文化之视角创作此文——文化书法赋。
书法是独体之文、合体之字、抽象之画;节奏之乐、无声之歌、有形之象;是飞舞之墨、灵动之线、笔墨之舞;黑白之色、陶情之性、畅怀之情;书法是阴阳之体、中和之气、旋律之韵;圆融之智、刚柔之力、和谐之美;是精微之巧、质胜之野、古朴之质;书法是名仕之雅、隐者之逸、超妙之神;书法是儒家中庸之和谐,是道家无为之冲淡,是佛家顿悟之禅心;书法是形神兼备之艺、天人合一之道、妙造自然之法;书法是甲骨之契刻,是钟鼎之铭文,是石鼓之雕刻;是婉通之秦篆,是纵逸之简牍,是朴茂之帛书;是碑拓之汉隷,是急就之章草,是雄健之魏碑;是端庄之楷、潇洒之行、恣肆之草。书法含内外之法,内法乃笔法、字法、墨法与章法;外法有境界之法、生命之法。书法有时如千里阵云、高峰坠石;或若万岁枯藤、陆断犀象;或百钧弩发、崩浪雷奔、劲弩筋节;或如长枪大戟、快剑斫阵;或若逆水行舟、激流划桨;或如折钗股、屋漏痕、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或如蚕头燕尾、浮鹅倒钩;或如神龙摆尾、鲲鹏展翅;时而顿挫有力、时而长短合度;或若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或疾如闪电、快似流星;或连绵缠绕;或点画蕴藉、线断意连;或剥茧抽丝、柔若太极;或泼墨如水;或惜墨如金;或知白守黑,宛如将军布阵,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或圆实涩畅;或虚实相生;或俯仰向背;或曲直方圆;或逆入中行,轻提重按;或内擫;或外拓;或藏露收放;或均匀;或对称;或参差错落;或平或险、或险中平;或浓或淡、或带燥方润;或静如止水;或动若惊鸿,横鳞竖勒,撇勾快利,龙飞凤舞,落纸云烟,翰逸神飞,尽妙穷神;或绚烂之极乃造平淡;或如美女穿花、壮士扼腕;或如母鸡带仔、统帅领兵;或如芙蓉出水、美女簪花;或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或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或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或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或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或如深山道士、神气清健;或风墙阵马、沉着痛快;或如美女婵娟、不胜罗绮;或如项籍挂甲、樊哙排突;或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或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或如惊蛇入草、夏云多变;或如平沙落雁、夏云奇峰;或遗貌取神、得鱼忘筌、得意忘言;或钟情王态;或柳骨颜筋;或心正笔正;或新奇险绝;或如公主与挑夫争道、尊卑有序;或如闹市行车、礼让三分;或古质今妍、五乖五合;或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或废纸三千体未成;或方正冲和;或宽博圆融;或凌空险绝;或势如破竹、气贯长虹;或羚羊挂角、踏雪无痕;或澄怀观道、品味通神;有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或雄浑素雅;或高古典雅;或沉着含蓄;或纤秾洗炼;或绮丽豪放;或劲健精神;或清奇疏野;或缜密险峭;或悲慨超然;或肃穆空灵;或童趣天真;或飘逸散淡。有时质感若金石气;文采若书卷气;静穆若庙堂气;野逸若山岳气;高雅若富贵气;才情若名仕风流气。可静气、清气;可豪气、霸气、王者气;可灵气、秀气、雅气;不能匠气、俗气、寒酸气;犹忌江湖杂耍气。或魄力雄强、气象浑穆;或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或精神飞动、兴趣酣足;或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或方圆并济、金钩银划;或碑帖结合、巧拙并举、新意盎然;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六体兼备、书文并茂;有时若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有时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绳文鸟迹,类物象形,奇异谲诡,飞龙在天,神鬼莫测,文奉仓颉作始祖;兰亭集序,传世神品,范垂百代,千年法帖,冠绝古今,公推羲之为书圣。文以载道,书以文传,书文冠绝,千古流传。
书法乃童蒙之范本,是青年之文心,为老人之遣兴;是学者之墨痕,考古研究之文献;是新科状元之策对;是殿试悬挂城门之金榜;是帝王之雅兴;是领袖之题词;是山川之摩崖;是龙门之石刻;是敦煌之写经;是居延之汉简;是楼兰之残片;是诗人之墨稿;是才子之文赋;是书斋之墨趣;是茶楼之小品;是仕女之纨扇;是酒肆之挥毫;是装饰之屏风;是中堂之挂件;是精品收藏之册页;是庙堂庄严之牌匾;是园林装饰之楹联;是文化记忆之碑林;是夫妻联姻之婚对;是老人寿诞之喜幛;是祈福之吉语;是迎春之横批;是烽火之家书;是鱼传之尺素;是飞传之鸿雁;是群贤雅集之序跋;是祭吊亲人之悼文;是外交赠送之国礼;是流传海外之遗墨;是故宫珍藏之国宝;是千年不朽之碑刻;是百代垂范之法帖;是收藏家升值之古董;是投资商增值之股票;是博物馆镇馆之文物;是拍卖会竞拍之墨宝;书法还是修身健脑之良方;是益寿延年之补药;是华夏儿女之心智;是中国文化之外衣,披上它更显民族文化之身份;是世界文明之遗产;是友睦邻邦之桥梁;是人类共同拥有之宝藏;是炎黄子孙为人类文明创造构筑和谐世界之文化产品,与人文关怀并赏心悦目之精神食粮;是中华文明摆在图书馆、展在美术馆、挂在博物馆、装在园林景点、悬在庙宇楼盘、刻在山川大地之美丽风景与人文烙印。总之,书法是心性之律动、情感之渲泄、审美之品格、诗意之呈现、文化之表达、顾盼之点画、生命之线条、交融之水墨、组合之结构、视觉之艺术、美化之汉文;是百代文人畅神达意之精神宝典;是千秋墨客心灵寄托之文化圣经。
第二篇:中国书法赋 美文欣赏
中国书法赋
美文欣赏:
作者:温文茂
泱泱中华,一万里纵横;悠悠历史,五千年从容。文化之积淀,精深且博宏。观夫书法,实属国粹!以汉字为载体,藉毛笔之柔锋;提按顿挫,腕底生奇趣;浓淡枯润,字里显灵通。笔下乾坤大,纸上韵味浓。上至帝王将相,乐于此道;下至黎民百姓,浸润其中。宛若奇葩,根植于文明之沃土;犹如巨榕,昂首于世界之艺丛!
书法之本,汉字也!混沌之原始,结绳以记事,此法终有限,先民即造字:画符为肇始,摹形易辨识;日积复月累,造就五千字。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概称“六书”,笔画丰富、结构多变、表意巧妙,独步于世。国人奉仓颉为造字之祖,以感念其收集整理之功;纵览汉字煌煌演变之史,尽显先民烁烁创造之智。嗟夫!神奇汉字,文化津梁,精神特质!
书法之史,灿烂矣!大汶口陶器,初见汉字之端倪;殷墟之龟甲,方显刀刻之刚劲。青铜钟鼎,铸文以记,古朴厚重;凤翔石鼓,刻籀作铭,字如珠玉。秦统六国,厘定八体,李斯倡篆,程邈创隶。汉隶兴盛,风格迭起:张迁碑沉稳古拙,礼器碑清瘦健劲;乙瑛碑波磔分明,曹全碑清秀飘逸。清代隶书,又有创举:伊秉绶气宇轩昂,金农浓墨如漆;陈鸿寿清朗癯硬,赵之谦优雅惬意。楷书四家,个性各异:颜真卿以筋壮体,柳公权以骨取力;欧阳询刚中带健,赵孟兆页柔中生丽。北魏楷书,苍茫大气;写经小楷,别具雅韵。行书如行云流水:颜真卿抒失亲之痛,挥洒《祭侄稿》;王羲之乘雅集之兴,成就《兰亭序》。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史称“宋四家”;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王铎,风靡明清。草书如舞剑飞花:张旭谓“颠张”,《肚痛帖》蕴几分癫狂;怀素谓“醉素”,《自叙帖》显几分醉意。徐文长笔短情长,挥毫张弛有度;傅青主青灯伴月,作书奔放不羁。古人之书论,思想之结晶,《笔阵》、《笔论》、《画禅室随笔》,《书谱》、《书概》、《广艺舟双楫》,中得心源语,启迪后人行。噫嘻!论书体,真草隶篆,一路创新;论工具,笔墨纸砚,百代相袭;论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论书家,师古不泥,风格各具;论坊间,契约药方,亦见雅意!概览碑帖,浩如烟海,即便残碑断壁、片纸只语,一碑一故事,一帖一传奇;历数书家,灿若繁星,即便改朝换代、斗转星移,星耀千秋梦,光照万古情。
书法之美,奇妙哉!点横竖撇捺,线条生百态;篆隶楷行草,造型出千姿。笔尖,勾起古往今来之悲欢;墨花,晕开唐诗宋词之行吟。碑有金石味,宛若哲人沉思于古道;帖盈书卷气,恰似美女起舞在长亭。君不见,名山因碑添彩,名园因匾增辉!君不见,春联笑迎春色,家书饱含真情!书为心画,墨为心迹,遵循法度,张扬个性,不论巨制中堂,还是尺幅素笺,妙品呈眼前,愉悦在胸襟,观其态,若轻歌曼舞;赏其韵,若夏雨春云;品其气,若幽兰修竹;鉴其味,若醇酒甘茗。概言之,书法似山:篆似泰岳,隶似华山,楷似昆仑,行似太行,草似桂林;书法若水:篆若冰柱,隶若澄湖,楷若沧海,行若流泉,草若飞瀑;书法如人:篆如长者抚须,隶如晨练太极,楷如厅堂端坐,行如信步闲庭,草如剑舞草坪。
书法之乐,无穷也!古人云:字乃人之貌,于是乎,国人重习字,长至耄耋,幼及蒙童,动静之间,乐在其中:育德启智、健体审美、养性陶情。凡文人雅士,更倾力于此:于先贤佳构,亦研亦赏,揣摩体悟,以求外师造化;于历代碑帖,且临且摹,手摹心追,以求中得心源。书法之道,德行学识为本,方能枝繁叶茂、花繁果硕;书法之妙,气韵神采为上,方能笔精墨妙、气定神闲。回望前贤,智永退笔成冢,张芝洗墨成池,痴迷之乐矣!师宜官书壁酬酒,王羲之写经换鹅,浪漫之乐矣!程邈狱中造隶、蔡邕偶创飞白,创新之乐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且想书家,研墨濡毫,展纸走笔,笔随兴至,艺由心生。一行又一行,恰似心田插秧;一幅又一幅,恰似心田种福。有道是:“豪情偶发,墨能作酒;清兴忽来,书可当歌。”正可谓:个中滋味,其乐无穷!
而今盛世之书坛,喜看春风之荡漾:组织多,队伍壮,展赛频,交流广,临习推崇经典,创作讲究形式,九州翰墨溢彩,一派繁荣景象!笔尖有梦,探寻不止;宣纸有边,思想无疆。寄语同道:艺和术,艺为上,墨海冲浪,有赖书山探矿;轻名利,重修养,德艺双馨,自是心手两畅!
第三篇:班级文化及书法比赛
临沭县实验中学第四届艺术节
班级文化及学生书法绘画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浓缩,是实验中学特色的呈现,是在校学生魅力展现的一个平台,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为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活动主题
展学校风采,创和谐校园,讲文明,树正气,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感受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
三、活动程序
1、组织领导
组长:王乐福副组长:赵康兵
成员:高希阳 王伟 高倩 彭晓晓 高雪莲 朱元剑 于亚平胡江华 王凯 郝文越 臧书华
2、具体要求
1)参赛人员:我校高
一、高
二、高三在校学生
2)作品要求:班级文化做成图版、由学生本人创作的书法(硬笔书法、毛笔书法、英文书法,纸张不得小于A4)、绘画(速写、素描、色彩、国画、油画、漫画,纸张不小于8开),作品装裱则更好,不准弄虚作假,已经查实通报批评,并取消参赛资格。
3)参赛作品数量要求: 每班至少10份,多者不限。
4)作品内容要与活动的主题紧密相关。
3、作品上交时间及地点
上交时间:截至202_年11月20日上交地点:音美科
4、奖励办法
团体奖:全校共评出团体一等奖6个,团体二等奖12个,团体三等奖18个; 个人奖:全校共评出作品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30人。
5、评选办法
1)将对大部分优秀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出,学校将组织评委进行评比。
2)评委:学校领导、德育系统领导及全体美术教师。
说明:
1、各班级要认真组织宣传发动,积极参加,各班上交作品数量为10份,每少交一份则在10分的基础上扣班级月量化总分1分,如果弃权则扣班级月量化总分5分。
2、获团体一等奖的班级加班级月量化总分10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6分;
3、学校将对评出的团体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优秀作品进行展出。
临沭县实验中学德育处
202_年11月9日
第四篇:书法文化小论文
翰墨千秋—传承中国书法文化
摘要:“饰文字以观美”,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诠释。古人也有“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和“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一说。文字的发展是从图形到汉字的,因此中国书法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历史底蕴。最初的甲骨文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法作品,后来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唐朝的楷书,还有那些装饰性的瓦当文、美术化的花样字,都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自古以来伟大的人民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关键字:书法 发展历史 重要作用 学习意义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换句话可以说是人类历史发展最好的诠释,不同的书法字体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历史顿悟,或不一样的感觉,或不一样的艺术遐想。所以说书法不仅仅给我们传达的是表面的文字信息,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对历史的感悟和复现带来了很大的价值。
中国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产生阶段,中华民族是最早使用线条表达文字意思的民族。而文字一开始的形态图画文字而不是图画,汉字也是这样。汉字的形成是基于绘画,经过线条的改变、刻画符号的发展一步步进化而来,出现在陶瓷上的线条符号具有了美得艺术价值,这就是书法的雏形。
中国书法史上一次大的改革出现在三国时期,楷书的点画线条运动更加丰富多彩,在空间造型上也趋于稳定。楷书出现后,中国书法在字体上的改变也基本结束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发展的一个快速时期,因为当时极大地强调人格的自由和独立,推崇的才情、品貌、风度、言谈、智慧、个性,提出了“文以气为主”,“以形写神”为命题的艺术创作。并且在当时出现了书法的第一个高峰,使书法由古拙向妍美转变了。行、草书也出现在当时,这两种文体以连贯的线条运动为主,并使书法用笔的速度、节奏、笔墨等几方面得到了统一。
唐朝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如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使楷书向定型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等等。唐朝把楷书推向了后人难以再现的高峰,同时也把草书推向了绝顶。中国书法在唐朝走向了成熟并奏响了历史最强音。
宋代的书法领袖以卓越的艺术实践,奠定了中国书法新的审美理想—“文气”、“书卷气”。他们在汉字字体、书体创新新的技法,在理论上阐述新的观点。宋代书法成熟的标志是“苏黄迷蔡”的出现,他们以轻快活泼,恣肆放达的手法,以“意”为书的意境使人耳目一新,掀起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元代时中国书法史上力主复古,又别具艺术境界的特定时期。元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书与画的关系更为紧密。他们把诗、书、画、印连为一轴,这对以后的明、清的画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明代时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书法是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的。这一时期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以“三宋”,“二沈”为代表,第二条是狂草书风为线索,总之,都对清代的书法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清代的书法风格在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的影响下具有时代风貌。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书道中兴”的重要发展时期,碑学的提倡,兴盛为书法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天地。
随着钢笔取代毛笔,随着计算机打字取代手写汉字,书法已渐渐地被人们所忽略。但是,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历史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应该忘却的。
首先,书法是一门艺术。汉字与英文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英文是工具,而汉字不仅是工具,汉字的书写,书法,还是一门艺术。在西方,一提到美术,往往就特指其油画、雕刻等艺术作品,人们不会专门举办一展览来比试二十六个字母谁写得最美。但是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是“书画”,书法与图画是联系在一起的,“书画同源”,而且是“书”在前,“画”在后,可见书法的地位。自从毛笔发明之后,人们就开始用毛笔来写字和画画,毛笔成了人们既用来写字,又用来画画的主要工具。而古代西方人则用鹅毛管来写字,用排笔来画画。鹅毛管粗细一致,笔划单调;而毛笔则粗细浓淡变化万千,加上汉字是用点、横、竖、撇、捺等不同笔画组成的文字,汉字本身这种结构就具有图画特性,因此古人书写汉字时,实际上就是通过点和线条的粗细、虚实、浓淡、强弱等的不同变化来创造汉字的优美形状,写字仿佛是在画字,增加了其艺术效果。不仅单个的汉字讲究造型,整个篇章也很讲究行距分布,章法布局。由此可见,中国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是一种点线结合的造型艺术,人们不仅通过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好的书法还产生一种视觉美,给人们提供美的欣赏。并且,中国国画,总喜欢在图上提上一行字,并盖上印有自己名字的图章,“书”与“画”彼此点衬,相得益彰。因此“书”与“画”自古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
其次,书法中蕴藏着一种民族精神。中国古人不仅用诗歌来抒情写性,而且还用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书法与作画具有一脉相承之处,通过图画能表达出来的意境,书法依然能够表达;并且,书法比图画更为抽象,更能体现作者深层的理念。
中国书法讲究藏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含而不露,谦虚不骄的内心修养。书法给与人们视觉上的静中有动的感觉,又表现出古文人静观万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超然心态。楷书讲究笔画协调、结构平衡、大小一致等等,表现一种求同、求稳的民族心理。而草书的豪放不拘,又体现了知识分子挥洒豪迈,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书法讲究神韵,又与中国古代诗词散文的写作方法相一致的。书法的抑扬顿挫又与音乐的音符相媲美。
书法的笔画虚实结合、阴阳相依、变化多样,正好表现了古代文人刚柔相济、柔中带刚的性格特征。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
中国书法最讲究风骨,要通过柔软的笔锋传达出一种苍劲有力的精神,一种飘逸豪迈的情怀,和一种胸怀高远的志向。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写字者,写志也。”例如岳飞的四字榜书“还我河山”,谭嗣同的壁书“去留肝胆两昆仑”等等许多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绝妙手笔,一种豪迈的志向和情怀在字里行间跃然纸上。
再者,书法表现了一种中华民族的审美倾向。从太极图到书法,到水墨画,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强烈反差审美效果,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这种黑白搭配图案具有一种情有独钟的爱恋。中国水墨画不像西方油画那样五颜六色,而只是黑白两色。中国书法也只是白纸黑字,不用红,不用蓝,也不用绿,可以说,黑白两色,是中国几千年社会认为最具审美效果的搭配。因此,一幅白底黑字,黑白相衬的书法总给人们一总体的美的视觉效果。在这一点上,中西文化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洋画讲究用七彩颜色浓妆艳抹去表现事物本来的实际面貌,而中国书画则讲究用黑白两色的自然搭配去传达事物的深远意境。书法艺术以静态的形式,通过黑白关系的处理,揭示出虚实相生的对立统一关系,证明了万事万物的得失互转、阴阳相赞、和谐共存的矛盾辩证规律。
最后,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写书法时讲究入静,讲究凝神静气。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练书法时就讲究“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入静可以培养人们的耐性,克服急躁心理,久而久之,可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练气功就讲究意念,讲究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这一点上,书法与气功的养生方法非常相似。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就像中国武术,中国京剧一样,举世无双,更显其稀世价值。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有很高的学历,有精通的电脑技能,但如果不能“手到擒来”“得心应手”地书写自己的民族文字,或者写得极其难看,那也是一种文化缺失,会被人认为没有文化底蕴与文化表现力。把书法当成电脑族生活的一部份,别让电脑失写症荒废了这一传统中华文化精粹!
第五篇:赋文化以活力、给旅游以魅力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如何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适应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新要求,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近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以现代旅游“激活”文化宝藏
记者:近年来,我国旅游界提炼的一句话得到各个层面认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怎么看待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邵琪伟: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旅游是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而文化因素则渗透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站在旅游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作用,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繁荣,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记者:现代旅游业怎样“激活”文化消费?
邵琪伟: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同时旅游业也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旅游能够使很多“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
目前我国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4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1个,历史名镇名村251个,博物馆2141个,文化馆3258个,我国还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道教宫观1500余座,伊斯兰教清真寺3万余座,天主教教堂4600余座,基督教教堂1.2万余座等。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用于旅游开发的有6000多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风俗习惯等也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实践证明,开发旅游业,需要对各类文化文物资源进行梳理和修整,需要对古城、古镇、古村落进行挖掘和保护,从而让文化文物资源多年沉睡的价值展现在游客面前,有利于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敦煌的同志有句话讲得好,“敦煌的优势在文化,出路在旅游,未来在文化旅游”。
在文明对话中提升中国形象
记者:旅游被称作文明间的对话,怎么看待其中的中国角色?
邵琪伟: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是民间对民间、人民对人民友好交往、传递友谊的渠道。现代大众旅游已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载体之一,人们在旅游中对文化的接受是在一种完全自愿的环境中发生的,是出于旅游者个人意愿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因而也最有力、最持久。
旅游还是跨时空的交往和跨文化的交流,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位旅游旅行者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是促进沟通交流的文化使者。随着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在更广范围展开,为各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共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实践证明,旅游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民增进了解、加深理解、促进友谊。很多国外游客通过旅游加深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也使更多的中国人“零距离”的了解了外国和外国文化。
记者:中国旅游在这里面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邵琪伟: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文化根基。
发展旅游可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每年数千万国际游客来到中国,首先接触到的“中国印象”更多的是“中国旅游印象”。中国是一个真诚、真实、开放的国
度,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活动和产品来加强对外传播,能够使各国的游客在旅游中认识、了解、感知一个真实发展变化的中国,传播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已达5739万人次,如此众多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有利于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推进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好交往。外宣和旅游、文化部门要共同推动,把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在世界文化旅游大潮中高悬中国之帆
记者:如何看待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的现状?
邵琪伟: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的作用广泛而深刻。从国际看,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从国内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融合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着领域不宽广、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例如江西景德镇是千年瓷都,瓷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但整理、挖掘、提升与弘扬都还不够到位。
目前全球已有49个饭店国际品牌进入了我国旅游市场,我们还没有一个品牌走出去;美国迪斯尼主题公园在香港、上海“登陆”,我们还没有一个主题公园走出去。目前针对国际游客的旅游线路,仍以京西沪桂广为主,丝绸之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瓷器文化等都还没有打造出成熟完整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此外,如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英国伦敦的歌剧、俄罗斯莫斯科的芭蕾舞剧等,成为国际游客必看的旅游演艺节目。我国更多还是形象宣传,从形象推广走向产业推广,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办法上都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广泛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加快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记者:如何有效缩小在这方面与国际的差距?
邵琪伟: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目前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业态等方面创新有广阔空间。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要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政策措施,注重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为旅游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新的空间,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旅游文化。要加大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鼓励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进旅游文艺演出形式创新,提升旅游演艺节目创意。要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提升面向游客的文化演出、文化产品的信息服务和从业人员的科技涵养。
通过改革创新和依靠科技进步,要打造更多像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集团、浙江横店影视基地这样的文化旅游企业,更多像新疆维吾尔族古尔邦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会、宁夏回族开斋节、西藏藏族雪顿节、内蒙古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这样的旅游民俗节庆活动,更多《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漠敦煌》这样制作精美、演绎精湛、格调高雅的旅游文化演艺作品,为古老又现代的文明中国,扬起现代旅游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