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7、8单元复习提纲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13-829789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9 11:06: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学期7、8单元复习提纲

7、8单元复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自己先写拼音,再练习写词)

德州炎热睁开花冠深浅挑粮队伍规矩搞鬼模样漂亮接待越发哈密瓜刺绣君子 亮晶晶 颜色淡水著名将领

二、多音字组词(拼音自己写上)

担担心担忧承担将将领大将模模样一模一样

重担扁担将军将来模型模范

冠鸡冠花冠

冠军夺冠三、一字组多词

君()()刺()()淡()()州()()密()()粮()()规()()搞()()淡()()

四、照样子写词语(形容词性的)

红艳艳()()()()

五、选字组词

语文书上第81页,第一题。

六、补充成语

语文书上第81页,第三题。(不给上面的蓝色和红色的字,只给下面部分,自己填写)

七、特产与产地连线

语文书上第70页,第一、二题。

八、原文填空

古诗《江南》《江上渔者》《最美的花束》

九、句子练习

1、语文书上第82页,第二题。

2、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儿,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发现孩子在写作文时,把家乡的桥、家乡的风景、家乡的山当成特产,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意)

3、用“一面„„一面„„”造句

十、熟读《元帅的故事》,有课文内容填空

第二篇:四年级7·8单元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涵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乌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难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发现别人优点

改正自己缺点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难点

1.2.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习。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 因特网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板书: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 发现、发明

人类

《电脑住宅》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能想想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难点:体会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原因。难点:能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学习准确地使用词,形象地表达。难点: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

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板书: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外形:更大、更长、颜色多样

味道:更鲜美

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其他:药用、美化、绿化

科技兴国,科技强国

第三篇: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8

8、拥抱大树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虐”的书写,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虐待、警醒”等的意思。

2、能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板书的提示,简要复述事件内容。

3、重点研读课文第4节,能联系上下文体会特别方案的特别之处,懂得“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它”,并能用几句话表达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借助图片,说说平时人们用“拥抱”这个动作表达怎样的情感?

拥抱是肌肤间的亲密接触,是人们情感的释放,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照片,看一看在什么时候人们会拥抱?

2、过渡:是啊,拥抱可以传达爱意,表示祝贺,表达高兴的心情也可以给人以安慰。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第10课就与拥抱有关,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媒体出示:

(1)圈出正确的读音:

真挚(zhìzì)感人虐(nuè nǜ)待醒(xǐnɡ xǐn)悟

身材魁(kuíɡuǐ)梧喃喃(nānnán)自语绅(shēnsēn)士

(2)正确朗读词语:

拥抱真挚感人 大吃一惊醒悟道歉恩惠 真心诚意 和谐相处承担 采访

(3)理解词语意思:

真挚感人:是指人的感情真诚恳切而感动了别人。

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恩惠:给予或受到的好处。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丹尼尔通过拥抱大树来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板书:道歉

丹尼尔——————拥抱大树

4、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都知道,这一幕的发生,除了丹尼尔以外,还牵涉到绿化管理局,爱护树木的绅士,请你们再读读课文,借助这几个人物的提示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板书:绿化管理局

爱护树木的绅士

三、研读课文

(一)引读1、2节,感受“奇怪”,说说奇怪的一幕。

(出示)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嘴里还喃喃自语:。过了好一会儿。

(二)围绕“虐待”一词,研读第3节。

1、过渡:整件事源于丹尼尔被人投诉虐待大树。板书“虐待”时讲解“虐”的字形。

2、查字典,理解“虐待”的含义。

3、课文中丹尼尔是怎么做的呢?引读第3、4节:

有人投诉丹尼尔残暴地虐待大树,其实——,这样一个随意的举动却被一位爱护树木的绅士看见了——而当地政府对这样的行为也不姑息,不久——上面写着——丹尼尔大吃一惊,这才醒悟——他向绿化管理局——。为了——也给——绿化管理局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案。

(三)深入研读第4节,联系上下文体会特别方案的特别之处。

1、借助词语提示复述方案:

(1)这个方案包含着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老师请一位同学读,其余边读边思考。

(2)试着用上老师提供的词语来说说这个特别的方案。

(出示)免去拥抱浇水

(3)引读这个特别的方案。

2、小组讨论: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方案特别在哪儿?

(1)处罚形式特别,与众不同。(2)能教育丹尼尔,给众人以警醒。

结合回答板书:处罚违法

3、小结过渡:是呀,正如丹尼尔所说,这件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那么,这个处罚究竟给了丹尼尔怎样的教训呢?

(1)读读第5节,划出相关的内容。(交流后引读相关句子)

丹尼尔说:树木是人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爱护它。我拥抱大树,是真心诚意的,希望通过这样做来表达我的歉意,表示我爱护树木的决心。他说,这件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使他深深地懂得,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每个人都受到了大自然的恩惠,我们要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快乐、美好。

(2)结合课文1、2节的内容来说一说。

出示: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双手搂抱住店前路边人行道上的一棵大树,嘴里喃喃自语:“啊,亲爱的大树,对不起,我不该虐待你,请原谅我吧„„” 过了好一会儿,旁边有人招呼:“嗨,丹尼尔,行了。”那壮汉才松开双手,又在树干上重重地吻了一下,离开了人行道。(朗读体会丹尼尔道歉时的真挚感人。)

4、小结、引读:是呀,一个堂堂男子汉,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大树,向大树表示歉意,这需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呀!这样的处罚给了丹尼尔更为深刻的教训,使他深深地懂得了——“大自然给人们„„快乐、美好。”于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生读)。的确,丹尼尔是真心诚意地拥抱大树的,你瞧他双手——嘴里——他紧紧地拥抱着大树——直到有人喊停他才——。

四、小结复习

1、想象说话,深入理解“警醒”。

(1)这个处罚对丹尼尔而言在经济上没有受到损失,但却使他在思想上深受教育,也提醒了更多的人。(板书:警醒)

(2)对围观的人来说,他们又受到了怎样的提醒和警戒呢?请同学们借助画面,展开想象(小组讨论)

(3)说话练习:谁能把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用“不仅„„而且„„”的句式说说这奇特方案的奇特之处。

2、是啊,当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了这则新闻时,有更多的人将会从中受到教育和警醒。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读下面的句子,找一个和带点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一天,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快餐店门口,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场景。()..

(2)丹尼尔大吃一惊,这才醒悟自己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绿化和保护树木的法律。..

(3)为了教育丹尼尔,也给大家一个警醒,绿化管理局提出一个特别的方案。()..

五、拓展作业

1、拓展: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拥抱大树采访报道》。

有这么一位记者想要对刚才发生的那件事,进行一次采访,完成一份报道。附:学习单拥抱大树采访报道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

采访提纲(1):

1、请问大树,你在被丹尼尔拥抱时,感受到了什么?

2、请问大树,被铁链锁车时,你有什么感觉和想法?

采访提纲(2):

1、请问绿化管理局官员,免除一千美元的罚款,是否会让丹尼尔问题不那么严重了?

2、请问绿化管理局官员,为什么会丹尼尔发出这样的一个惩罚?

采访提纲(3):

1、请问丹尼尔,这次经历对你会有怎样的影响?今后你准备怎样做?

2、请问丹尼尔,接到一千美元的罚款通知,你是怎样的感受,愿意接受吗? 采访实录:

记 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表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业:

(1)抄写词语:拥抱真挚感人大吃一惊醒悟道歉恩惠真心诚意和谐相处承担采访

(2)写一份倡议书: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破坏绿化,不爱护环境的事屡有发生。2010年我们将迎来世博会,届时会有许多的世界友人来到上海。作为上海小公民,我们来写倡议,共同努力,将世博的蓝图化为现实。

[板书设计]

8、拥抱大树

绿化管理局

处罚道歉

爱护树木的绅士丹尼尔拥抱大树(警醒)

虐待违法

第四篇:四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

5、火 烧 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题

(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第 二 课 时

一、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尝试题

(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第 三 课 时

一、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

(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三、课堂小结(略)

6、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重点:

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造句。

酷爱——

滔滔不绝——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2、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7、一次特殊的实验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白发苍苍”、“燥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用心品读的阅读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对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教学重点:

感受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崇高的爱。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写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学生:收集科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无数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让我们共同去感受“一次特殊的实验”吧!读课文题目,理解“特殊”。问:这次实验有什么特殊意义呢?我们自己读书弄明白。

2、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学生字、新词。

3、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学收获。

4、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自学情况汇总,再选几个在全班交流。

5、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把课文读通。

6、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1、读着课文,我们的心时时被感动着,再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用心读读,体会体会,想想为什么让你特别感动。

2、在小组内交流。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依次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互相补充或提问。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阅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拼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1、读着课文,我们的心时时被感动着,再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用心读读,体会体会,想想为什么让你特别感动。

2、在小组内交流。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依次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3、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悟重点句,引导入情入境地朗读。通过读,体会科学家的顽强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而产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施密特先生一点儿也不怕,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特点”,“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从这些句子中体会科学家面对凶恶的毒蛇不畏惧的胆量。

“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从这句中体会科学家在自己被毒蛇咬伤又无人救援、生命危急时,想到的仍是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

从“详尽”、“认真”、“仔细”、“像往常一样”等体会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从“汗水淌着”、“肌肉抽动”、“感到燥热”、“耳朵里发出噪音”、“伤口、鼻子和嘴开始淌血”等感受科学家经受着剧烈疼痛还坚持作科学记录的顽强意志。“时间啊,你慢些走„„不!时间你快些走„„”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科学家敬业精神的敬仰,对科学家遭受痛苦折磨的心痛。

4、说一说这次实验特殊在哪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再交流。

三、拓展延伸,学习品格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8、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2.蝉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3.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1.搜集蝉的资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小组学习。)3.全班交流。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积累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2.积累成语,感受成语的趣味性。

3.阅读成语故事,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好习惯。

4.能清楚明白地讲述做客的文明和待客的热情;能热情、大方地与别人交往;在与人交流中,养成耐心倾听、文明建议的习惯。

5.留心观察你生活中熟悉的人,能找出其特点;能把自己想介绍的人物的特征写出来;能自读自改习作,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并积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2.积累成语,感受成语的趣味性。教学难点:

1.留心观察你生活中熟悉的人,能找出其特点;能把自己想介绍的人物的特征写出来;能自读自改习作,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教学准备:

口语交际:准备做客与待客情境中需要的礼物、茶杯等;设计出你所要扮演的角色,全面了解你想要扮演的角色(语言或习惯)。

习作:课前认真观察某个人,并认真写好观察笔记;思考这个人的突出特点,看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教学时间: 4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温故知新

1.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在今天的“温故知新”栏目里,你准备怎样通过“温故”达到“知新”?(我先按要求读句子,然后想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看看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再写出类似的一些词语。)2.学生自由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都表示很快的意思;不同点: “顷刻间”表示很短的时间。“立刻”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

3.扩展练习,写出类似的一些词语。(马上、一会儿、转瞬间、一刹那。

二、语海拾贝

1.读成语,不懂的通过查《成语词典》了解意思。2.每一列成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3.你还能补充这样的成语吗?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2.把读懂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3.交流阅读体会,说说成语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自主积累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到别人家做客,家里也常有人来做客,我们每一个孩子既当过主人又当过客人,对待客与做客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和体会。下面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2.出示“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明确练说内容。(1)自读“口语交际”内容要求。

(2)请一位同学把课前准备的“待客与做客”在全班表演一下。大家当评委。全班交流评价:你最欣赏谁?原因是什么?你想给谁提点建议?为什么?

教师通过小结梳理学生的评价,让他们明白待客时,动作要自然大方,语言要热情,要有礼貌,要主动与客人交流。如果能根据当时的情境为客人考虑得更周到那就更好。做客人也要讲文明礼貌。(3)小组分角色交流。

(4)小组自评:对你接待的客人满意吗?对接待你的小主人满意吗?评一评。(5)全班各小组轮流表演,全班交流。

(6)评选出优秀“主人”和优秀“客人”,并颁发“金话筒”奖。(7)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际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 “习作百花园”: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人,找出其特点,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可先引导学生回顾,在《莫泊桑拜师》一文中,福楼拜如何指导莫泊桑“写出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积累进行写作。

第 三 课 时

五、习作百花园 1.审读习作要求。

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习作要求。2.启发观察,筛选内容。

(1)对一个你不熟悉的人,你最想了解他的哪些方面(全班交流)?小结:介绍一个人就得把你想要了解的写清楚。

(2)怎样让你所介绍的人给别人留下特别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呢? 交流小结:抓人物特点写。(如外貌、个性、兴趣、爱好等特征。)(3)交流所观察的人物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特点习作可分为哪几个方面来写?其中哪些特征可以详写?这些方面可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列?集体交流,相互启发。3.构思习作,学生自拟草稿。4.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习作中的重要性。5.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教师重在指导习作修改的方向和方法)。6.小组互评自改。在评价别人的习作中自己也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丰富自己的语言,使习作写得更生动,笔下的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通过反复修改体会到修改后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7.全班欣赏,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看看范文怎么写:

夸张的她

大大的头,大大的耳朵,大大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镜,一切都是大大的。她!咱全班同学都猜得出——陆莺。

陆莺是我们班长得最高大的女同学,她是个小队长,语、数、外各科成绩在我们班里属中等水平。她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喜欢把作文写得很夸张和“酷爱”流行歌曲。

那是在一节作文公开课上,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材料自选。陆莺写作文夸张惯了,此时,她又发挥起来。老师知道她作文写得不错,就请她上讲台朗读作文。她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消防员正在紧张地救火。这时,三楼传来了一个小孩的哭声。一个勇敢的消防员叔叔一个箭步,纵身一跳,踩在二楼的窗台上,又一翻身,跳到三楼,抱起孩子,往下一跳,‘啪’地一下,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地上。他放下孩子,又开始灭火„„”还没等她念完,台下就传来阵阵笑声。有的同学笑着说:“她又夸大其词了。”老师也笑了起来,说:“她写得太夸张了!”可陆莺却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得意洋洋地继续读下去。下课了,老师又重新指导她,并且再三叮嘱她作文遣词造句要准确合理,实事求是。可她从办公室走出来时,却不以为然地嘟哝道:“难道真的是我写得太夸张了?” 陆莺还是一个十足的追星族。平时口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歌星,而且还常学他们的样子。她最喜欢的歌星是张惠妹,每次下课都要哼几首张惠妹的歌才算过瘾。一次她带了盒张惠妹的歌曲磁带来学校。上体育课时,她竟擅自不下楼上课,还用教室里的录音机播放张惠妹的歌曲。正巧老师来了。老师没收了磁带,批评了她一顿。幸亏这几天她有了进步,老师才把磁带还给了她。可是她对张惠妹实在太“痴情”,依然悄悄地把磁带放在身边,下课照样唱张惠妹的歌,学她的样„„ 她和同学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喜欢和她谈论明星,看她的作文,笑她的夸张。点评:

这是一篇有趣的习作。主人公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与她的关系,都写出来了。

我们写人物,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其独特的个性、爱好等。

第 四 课 时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第五篇:四年级上期末语文复习提纲(课后题)

四、课后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答案:第5自然段中“但愿美好的情感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描绘的正是这句话的大意。(第二课)

2、解释带记号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第三课)(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协调。未:没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发:出发。下:顺江前往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3、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没有风,浩瀚的洞庭湖一片寂静,天空挂 着一轮明月,月影静静地沉在湖心,一动不动,整个洞庭湖看上 去像睡着了一般,是那么安静。远处,君山一片苍翠,湖水映出 一片白光,洞庭湖仿佛是一个银盘,而君山在洞庭湖的包围之中,就如同一只田螺,两者相依,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第三课)

4、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 绘这种景象的诗名改写成一段话。(第四课)

改写诗歌第三小节:

走进秋天,到处是一片金黄,阵阵清凉的秋风中弥漫着一股 野菊花的香气,耳边早已听不见蝉儿们的歌声,到处充满着人们 喜获丰收后的欢声笑语。极目望去,路边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成熟的稻穗把头深深地低了下去,路边是一排向日葵,硕大的花 盘把杆儿压得弯弯的,好像在等人来采摘这香甜的果实,成群的 肥胖的牛羊也似乎沉浸在这丰收的喜悦中。5.第五课造句:

秩序井然:放学后,同学们都秩序井然地走出校园。满面春风:我得到老师的表杨,满面春风的回家了!

5、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第七课)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

答案:1919年春天,徐悲鸿赴法学绘画,并得到了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热情指导,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说中国人永远都成不了才。这番话激怒了徐悲鸿,他决心励志学画,要用事实让外国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了。每逢节假日,他就不知疲倦地潜心临摹巴黎博物馆里陈列着的欧州绘画大师的作品。三年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结业证书,他的画展也轰动了整个画界,也使那位外国学生十分震惊,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 山”的理解。(第七课)

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有课文中指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励志学 画,抓紧一切时间潜心临摹钻研,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 画展也轰动了画界。

有眼不识泰山:在课文中是指外国学生浅漏无知,没有真正 了解中国人的才能。

7、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第八课)答案:光阴似箭,历史的脚步不觉间已迈过了一百六十多个年头。鸦片已成为历史,昔日的销烟池也难见踪迹,但虎门销烟的伟大 壮举却依然在眼前萦绕。而今,却又有一部分人身陷毒品不能自 拔,害人害己又害国,难道他们不知道鸦片带给中国的灾难吗? 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我真想对这些人说:远离毒品吧!无知的 人们。

8、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 语不同。(第九课)(1)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2)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 称它“五龙潭”。

(3)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 里不断地喷吐出来。

(4)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答案:文中所用的“涌、汇注、喷吐、冒”四个词,同样是讲泉 水由下往上,“涌”与“冒”就不同,前者是说泉水多而快,后 者是说泉水少而缓。“汇注”是说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而“喷 吐”则是强调泉水流量多而流势猛。这几个词在意思上的差别正 反映出这几处泉水的不同特点,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用词巧妙,表 达准确。

9、默读课文,想想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第一句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第二句与第2自然段中“一 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互相照应。所以,最后一段所 起的作用就是总结全文和首尾呼应。(第十课)

10、默读课文,说说如诗如画的荷兰田园风光。(第十一课)答案: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1、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 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第十二课)

答案:通过以上几步我们不难体会到,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母亲 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眷恋之情。久居他乡的人往往认为,不管什 么,家乡的才是最好的。甚至还有“月是故乡明”的诗句。

12、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里找出这种类型的句 子吗?(第十三课)(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2)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 沉,变成了地。

答案:以上两句话中都含有互为反义词的词语。课文里这样的句 子还有①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②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13、下面句子中两个词语能不能互换?为什么?(第十四课)答案:这两个词语不能互换。第一句话中的“决心”一词用得非 常准确。“决心”不仅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立志要解除人类无火的 痛苦,还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简单的事,需要克服困难和面对宙 斯惩罚的勇气。第二句用了“决定”,对于统管众神的宙斯而言,惩罚普罗米修斯当然只要作个“决定”就行了。

14、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第十四课)答案:普罗米修斯带着火种来到了人间,各个部落的人如同疯狂 了一般,互相传递着这个好消息。人们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孩 子们惊奇而兴奋地望着一堆堆跳动着的火苗,欢腾的人群不时发 出阵阵欢呼,彻夜不绝。

15、读了《一路花香》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同学之间讨论 讨论。(第十五课)

答案:世上每一样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 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 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16、读一读,任选两个词语口头造句。(第十六课)

滚瓜烂熟:这篇课文,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名列前茅: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变得名

列前茅了。

远渡重洋:小红远渡重洋,到美国去留学了。

有所作为:只有小时候经过勤奋的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急起直追: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差,但是他一点也不灰心,急起直追,终于把成绩提高了上去。

17、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第十六课)⑴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⑵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答案:⑴“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比喻一个人有所作为或取得成功。”汗水和心血“,比喻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付出努力,就得勤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功。⑵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一分辛苦换来一分才干。

18、读读下面的词语,选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的景色。(第十七课)

夜幕、降临。隐隐约约 飞鸟归林、皎洁、大好月色、晓行夜宿、轮廓 答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来了,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林,照出了斑斑驳驳的树影,此时无风,树都静立着,有的如老人深思,有的如高山独立。远处,隐隐约约能看到村庄的影子,夏虫在鸣叫,多美的月景!多美的夏夜啊!

19、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十七课)

答:课文结尾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是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

20、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第十八课)答案:哥伦布带领船队探险时,有十几个船员得了“海上凶神“的怪病。为了不拖累大家,那些病重的主动要求留到荒岛上。几个月过去了,哥伦布的船队胜利返航了,哥伦布心想那些留在荒岛上的船员肯定死了。可没想到的是,那些船员竟然还活着,他们告诉哥伦布,在他们把留下的食物吃完以后,就采野果子吃,这就样才活了下来。哥伦布回去以后,就把这些事情告诉医生们听,经过研究,人们发现在这些野果子和其他一些水果、蔬菜中都含有一种名叫维生素C的物质,正是这些维生素C才使那些船员转危为安了。

21、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第十九课)答案:本课加引号的词语有“入网”、“上网”、“大网”、“线”、“地球村”。这些引号表示它们有特殊的意思,不是平时所说的一些东西。

22、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第十九课)答案:有了互联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在网上学校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市民可以在网上商店挑选并订购各类商品。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农民都可以在网上打开市场或寻找合作伙伴。利用网上的远程医疗手段可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还可以同步观察手术过程并进行指导。在网上可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

2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想想看,还能这个题目吗?(第二十课)

答案:“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作者以“诚实与信任”为题,就是要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课题还可以用《诚实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诚实的心灵》等。

24、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第二十一课)答案:在课文的描写中,小鸟与“我”越来越亲近的过程,表面都是小鸟主动来接近“我”的,而实际上,小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照料与呵护为前提的。起先,是“我”把珍珠鸟挂在生着长长垂蔓的吊兰中间,为它们营造了安全、舒适、温暖的生存环境;小鸟出生后,因为“我”不伤害它,它才敢一点点挨近“我”;因为“我”没有用手抓它,而只是“抚一抚”,所以它才会“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直到最后放心地在“我”肩上熟睡。

25、读一读,再用词语造句。(第二十二课)答案:只好:今天下雨,我只好取消去公园的计划。

竟然:今天上午天气还很晴朗,谁知下午竟然下起雨来了。

26、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出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第二十三课)

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琼枝玉树、淹没、缭绕、缀满、蒸腾

答案:早上起床,推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到处洁白晶莹,花园里的松树、柏树上缀满了雪,变成了琼枝玉树,我不禁赞叹:好美的雪!

27、读一读,比较下面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第二十二课)

答案:渐渐地、慢慢地表示一个缓慢的过程,轻轻地表示雾气轻。渐渐地: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慢慢地:奶奶年纪大了,上楼总是慢慢地走。

轻轻地:春天来了,柳絮飞了,它们轻轻地飘在空中。

28、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第二十三课)答案:雾凇形成的原因,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饱和的水汽,二是遇冷凝结。

29、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并理解它们的意思。(第二十四课)

答案:“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意思是:春天又来了,十里之外仍旧有红艳的杏花。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的意思是:春天来了,祖国大地山河秀美,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的意思是:勤劳的人家生活富裕,和睦的家庭非常幸福。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的意思是:梅花开了,春天美好景色就不远了,竹子报告来年平安幸福。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的意思是:柳树发芽了送走旧的一年,桃花开了祝贺新的一年。

30、搜集两三副春联,在班组交流。(第二十四课)答案: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笑盈盈辞旧岁 喜滋滋迎新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31、解释下面词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第二十五课)⑴千山鸟飞绝 绝:绝迹,不存在。句意: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飞鸟的影子。

⑵千门万户瞳瞳日 瞳瞳日:瞳瞳,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句意: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32、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第二十五课)

答案:高山、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洁白,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死一般的沉寂。而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是一叶孤舟,一位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7、8单元复习提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