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对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探讨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13-850144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7 17:08: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探讨

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在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就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和农村……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政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也强调指出:“要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这些都为我们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对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加强以及如何加强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都有着一些自身的见解。

一、审计机关廉政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廉政?在中国古代,“廉”是指人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古人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为廉矣”。廉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这是先进的义利观。在这种义利观指导下行使公共权力的行政过程就是廉洁从政,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什么是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就是关于廉洁从政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指导影响下形成的廉政制度、组织、体制、机制、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态,包括相关的法律规范在内的总和,廉政文化是与那些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价值观为代表的腐败文化格格不入和完全对立的,它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廉政文化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石,以正确的权力观和群众观为准绳,其内涵主要有: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廉洁氛围,以及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府廉洁氛围。

什么是审计廉政文化?审计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对审计廉政的认知、对审计廉政的信仰和审计廉政的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审计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即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审计廉政文化是审计机关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廉政文化的一种。

二、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提出将矛头直指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滋生腐败的文化土壤!这种不良文化土壤的产生,究其源头,首先是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当我们追溯历史时,就会发现,二千多年的皇权专制社会中,海瑞、包拯等清正廉洁之士寥若晨星,充斥于各朝各代的是大量的贪官污吏,他们无不读圣贤之书,无不讲“修齐治平”,但却几乎无官不招权纳贿、贪赃枉法。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造成了这一状况,而这些消极因素主要有:一是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条件下,官与民是主奴关系,民主没有土壤,监督不能进行,权力不断异化,腐败的发生蔓延成为必然的逻辑产物。二是中国传统的血缘宗法观念,中国的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建筑在以氏族父系家长制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和家族基础上的。浓厚的宗族观念使得重人情、看面子、拉关系、走后门等低俗现象应运而生,由此导致情大于法、徇情枉法等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甚至发展为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腐败犯罪。三是传统文化中的“贪渎文化”,利益交换在我国古代就被赋予一种“道德”的含义,比如“轻公德重私交”是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一个特点,“礼尚往来”使人际关系中的利益交换具备了一种道德含义,“法不责众”一方面使人们在犯罪之时有了从众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使社会惩罚失去了效力。长此以往,贪污腐化的风行在官员中形成以权力谋利的恶习,在民间可造成凡事以钱开路、行贿受贿的歪风。渐而腐败最终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这种被普遍接受了的社会心理则进一步地加剧了腐败。其次是外来的不良文化,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至上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某些党员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替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贪污腐败。这些外来不良文化不仅毒化了社会风气,形成了极具腐蚀的社会环境,也是腐败难于根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这种腐败文化的存在,才使得腐败问题的治理遇到了重重困难,鉴于此,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用廉政文化来逐步地取代腐败文化,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

首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当是一个崇尚廉洁的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廉政知识、廉政要求、廉政理念,有利于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不仅是重建社会信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之一,也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廉洁的思想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

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的治本之策,用廉政文化压倒腐败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和精神土壤,从而弘扬时代正气,培育社会和谐。

其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提出廉政文化这个概念,为廉政建设提供了一个考察问题的新视角,有助于在文化建设层面上进一步深化对廉政建设实践活动的认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廉政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反腐倡廉观念的形成。大力倡导和建设廉政文化,可以遏制消极腐化观念及其行为的发生与泛滥,抵制消极腐朽文化对人的侵蚀,进而防止腐败行为发生。廉政文化的规范功能有利于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廉政文化具有约束、规范、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蒙德斯鸠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文化一旦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只有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和影响力量来感化、优化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树立不愿腐败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廉政文化的社会导向功能有利于遏制腐败风气的蔓延。在现代社会,廉政文化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传播。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它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观、道德准则就会按照自身的传播规律和渠道,影响社会成员,潜移默化地熏陶人们,从而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以廉政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并用这种文化价值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再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保证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进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在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是经济战线上的“卫士”,廉政建设就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署纪检组长王道成曾指出:“审计机关廉政工作是维护审计机关独立性,促进依法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保障。审计机关不廉政,就谈不上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就不可能有审计的力度和质量,就难以有效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因此,审计机关加强廉政工作,是维护审计机关独立性的需要,是保障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需要,是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正如俗话所说的,“公生明,廉生威”、“己不正何以正人”,审计机关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才能理直气壮地开展审计监督,更好地履行经济监督的职责。因此,审计机关更应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审计机关内营造一种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地推进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

三、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在审计机关廉政文化的建设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审计机关内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廉政教育,宜传推广“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创建积极的廉政氛围,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反腐倡廉的实践证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反腐败治本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将审计廉政文化教育纳入审计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审计人员的从政道德教育,用先进的廉政文化理念武装审计干部的头脑。日常工作中,着重抓好四项学习教育: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信念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把理论武装同政治教育统一起来,增强社会主义观念。二是民主法制和纪律学习教育。腐败的出现和滋长,是公众法律意识淡薄和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的结果,所以要加强法律和道德的学习。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党规政纪的学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促进审计人员遵纪守法。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学习教育。牢固树立祖国的观念、人民的观念和党的观念,树立尊廉崇廉的道德价值观。四是反腐倡廉学习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有关反腐倡廉的法规条纪等,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通过学习教育,发挥廉政文化的作用,凝聚审计人员的共识,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形成人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环境。

其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制度力量,努力从根本上清除腐败文化,确保从政行为和审计监督权力的正确运行。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剔除腐败文化的过程。对腐败文化的清除,仅有教育是不够的,一套科学、配套、健全的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是破除腐败文化,打造廉政文化的最根本的途径与手段。廉政制度本身是廉政文化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人们不可能树立起牢固的廉政认知与信仰,建立起相应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评价。因此,要想治理腐败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审计行为。制度建设上,一是实行审前公示制度。在被审计单位群众注目的地方,张榜公告审计事项、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廉政纪律、审计组成员、举报电话等,以便于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知情和参与,使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群众的监督。二是实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及错案追究制、审计质量复核责任考核和以审计质量为重点包括廉政情况在内的目标责任考核制等,形成业务处室、法制处、局审计业务会议、局领导,对审计业务和廉洁从审情况层层把关、相互制约监督的工作机制,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继续实行局领导不定期深入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的制度,局领导在回访中对审计干部的工作情况,特别是遵守廉政纪律的情况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规定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中,因履行职责不到位而出现廉政问题的,要视情节轻重逐级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五是试行送达审计制度,减少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的次数。此举既可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又有利于促进审计机关廉政建设,促使客观、公正、独立的实施审计。六是实行定期征求党政领导和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单位、团体、部门的意见的制度,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置于社会监督之中。七是逐步探索推行审计报告公告制度。对审计报告运用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既扩大审计的警示效应,又加大对审计人员履行权利的监督制约。

再次,强化反腐倡廉中监督惩处的力度,为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持。教育的目的在建立廉政的思想价值,制度的目的在于提供廉政的规范准则,但二者都需要现实的反腐倡廉行为的支撑。缺乏政治实践中对腐败的有力监督与打击,则制度不能落实,教育难以见效,廉政文化就建立不起来。因此,监督、打击腐败的实际作为,是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在惩处上,除了继续强化党纪、政纪处分外,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来强化惩处力度:一是加大对腐败行为的经济惩处力度,大幅度提高腐败成本,以促成审计人员“不愿腐”的心态。二是对腐败案件、腐败分子进行公开曝光,使其丑态毕现、名誉扫地,进一步地促成审计人员“不愿腐”的心态。三是在加大腐败惩处力度的同时,重视对审计人员廉洁的奖励表彰。比如,坚持干部提拔升迁中同等条件下廉政优秀者优先的原则,对审计人员中廉政、反腐的先进典型,予以经济奖励,使其获得相当的利益回报等等。通过上述措施,引导建设廉洁风尚,形成“加强教育不想贪,制度严密不能贪,法纪严明不敢贪,待遇公平不必贪”的一种廉政氛围,树立审计机关良好形象,不断推进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

总之,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用廉政文化滋润和熏陶审计人员,把廉政作为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根植于审计人员的心中,有助于审计干部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侵蚀,发挥审计激浊扬清的功能,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按照《实施纲要》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不断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为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篇:深入推进基层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有人把审计部门比喻为政府经济监督的“眼睛”,只有这双“眼睛”一尘不染, 才能依法履行各项监督职责,遏制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审计廉政文化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廉洁从审”的理念引入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是基层审计人员清澈“双眼”的廉洁之水。

一、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何谓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其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廉洁的政治文化,廉洁的社会文化,廉洁的职业文化和廉洁的组织文化。审计廉政文化正是一种廉洁的职业文化,其作用在于引导审计人员形成尊廉崇洁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推动审计人员廉洁从审。

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的目标,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良好风气,严格遵守审计廉政纪律和“八不准”规定,努力形成“廉洁从审”的理念和行动的文化动力。与其他防腐措施相比,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可能更为广泛、更为深入、更为持久。首先,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在本质上符合现代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体现了新形势下实现审计转型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广大审计者和被审计者的共同利益。其次,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在形式上表现为各种为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文化产品,发挥了传播廉政理念、陶冶道德情操的独特作用。再次,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在目的指向上,既注重教育广大审计人员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法纪观念,又注重引导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的职业道德,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审计氛围。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让审计廉政文化根植于基层审计人员的心中,贯穿于基层审计执法的全过程,我们的审计水平才会有新进展,我们的审计质量才会有新跨越,我们的队伍形象才会有新提升,我们的经济监督才更能让党委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信服。

二、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基层审计廉政文化作为审计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防微杜渐、有效促廉的重要手段,作为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基层各级审计机关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一是抓教育,逐步营造出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基层审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现代科学技术和审计专业知识教育以及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专题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章》,《公务员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实施纲要》,增强了审计人员“廉洁从审”的意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强对修改后《审计法》及即将颁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了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少基层审计部门还开展了以“冬训”为主要形式的业务知识学习,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审计专业知识培训,审计理论考评,审计业务竞赛等,不断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抓制度,确保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基层审计部门在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机制完善、保障完备的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制度。基层审计部门先后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具体岗位职责,并签订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局长至普通审计工作人员的纵向责任约束网络。强化了廉政目标考核制,实施了廉政考核一票否决制,将廉政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长远培养发展的一个硬性指标。一些基层审计部门还制定了审计监督员制度,加强对审计部门的社会监督,提高审计干部“审、帮、促”的服务水平,促进审计部门作风和廉政建设。三是抓韵味,使审计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基层的审计部门积极开展以“征”、“读”、“唱”、“讲”、“传”、“树”等多种方式的审计廉政文化活动,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横向发展。通过集中收看廉政电教片、宣传反腐倡廉的最新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参与并观看“审计人廉政之歌”演讲比赛、“廉政之歌”歌咏比赛以及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征文等一系列活动,让审计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廉政文化的氛围,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树立“廉洁从审”的理念。一些审计单位还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每一位审计干部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社区,真实了解农村贫困户、下岗职工、困难群体的现实状况,促使我们的审计人员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寓“思廉”于“结贫”之中。

当然,我们在看到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基层审计机关还没有跳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认识与实践的误区,不了解审计廉政文化的本质和内涵,仍然认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搞一

些文化活动,或者仅仅是喊一些响亮的口号代替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等等。二是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计划缺乏周密性,如在业务工作非常繁忙的时节安排知识竞赛、心得交流或文艺汇演,结果既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又因为缺少必要的准备时间而削弱了活动效果。三是部分基层审计机关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一味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做法,结果往往是与实际需求相差太

远,让审计人员无所适从。四是过分看高了审计廉政文化的作用,在领导讲话、媒体宣传、工作总结中往往把审计廉政文化的作用任意拔高,好像只要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好了,审计人员就都廉洁了,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反腐倡廉的其他重要工作。

三、推进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针对目前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面加快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一)实现“三个转变”,深入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即“官本思想”要转为“民本思想”。基层审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变“官本位”为“民本位”,才能使我们的基层审计工作真正体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做贡献,为群众谋利益。

二要转变思维模式,即“监督思维”要转为“服务思维”。基层审计部门一方面要从微观上深刻查证和分析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提高被监督对象发展能力和后劲服务;另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纳入制度的框架中加以分析,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建议和措施,为经济建设把脉和服务。这样,才能变监督为服务,真正体现基层审计部门工作的价值。

三要转变行政方式,即“随意行政”要转为“依法行政”。审计机关成立20多年来,审计法律制度建设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各级基层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国家审计准则》等相关审计规范,依法审计,逐步克服和消除审计过程的随意性,做到从审计程序到审计实施过程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坚持“多管齐下”,全面加快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

新时期,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要求。这就要求基层审计部门要不断采取新措施,利用新载体,进一步深化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1、坚持外部教育引导、自我修养提升并举,强化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外双修。

审计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通过经常的、反复的、正面的、反面的摆事实、讲道理,并辅之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才能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廉政意识,使之脑海中时刻绷紧那根弦。其次是提升自我修养,要引导基层的审计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读书学习,认真总结体验感悟,提高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把外在的准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原则,把外在的要求期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如此内外双修,定能结出建设的硕果。

2、坚持抓制度完善、抓制度落实并进,注重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求真务实。

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要适时出台新的制度规定,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要求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在制度完善方面,第一,要完善决策制度,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决策机制,保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第二,要细化约束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审计权力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审计过程的“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第三,要细化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对资金、物资和人员的管理,做到内部管理目标明确,有章可循,确保“管好人,理好财、用好物”。第四,要完善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权责到位的考评机制,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入手,客观评价职责和工作成效。在制度落实方面,要善于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确保制度良好的运行;要善于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促进审计人员遵章守制;要善于发挥专职督查的作用,并将有关结果公布于众;要善于发挥奖惩的激励作用,形成正确的制度导向。

3、坚持作风纪律建设、日常管理监督并重,务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规范高效。

加强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转变审计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这就要求基层的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六戒”:一是戒攀比,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摆正自己的位置;二是戒骄横,要尊重别人,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诚恳对人,以理服人;三是戒自满,要看到差距和不足,增强争先进位意识和勇创一流的决心;四是戒飘浮,对待审计工作要认真细致、扎实务实,始终立足于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五是戒浮躁,要结合实际潜心研究遇到的问题,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作用;六是戒畏难,要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压力、面对问题,千方百计、保质保量地做好本职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基层的审计人员一定要认真执行审计工作“八不准”纪律,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把勤政廉洁、客观公正的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公正审计、廉洁审计、阳光审计。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基层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健全机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基层审计部门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审计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通盘考虑,统一部署,狠抓落实。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确保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研究解决、重点工作能够得到合理安排。必要时,也可以成立建设小组,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证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加强交流,形成合力。各基层审计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基层审计廉政文化的建设之路。通过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拓展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整合资源,扩大基层审计廉政文化的影响面;有利于通过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建成一座属于基层审计人员的“沟通”之桥,让廉政意识入脑、入心、入肺、入脾……

3、着眼长远,健全机制。实践证明,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必要的工作机制作保障是不行的。要建立责任机制,把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有关人员,实行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督查机制,完善工作汇报、任务督查、调研检查、情况交流等制度,全面掌握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分类指导,总结推广经验。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鼓励先进,帮助后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健康顺利地开展。要健全完善考核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年终审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总之,在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基层的审计部门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炼历史精华,把握时代特征,建设具有基层特色的审计廉政文化。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规范融入审计廉政文化之中,不断丰富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内涵,谋求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促进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发展,使我们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始终体现时代特征。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顽强、业务精湛、廉洁务实的高素质基层审计队伍提供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坚强的文化保障。

第三篇:关于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凑效。近几年,我市审计机关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熏陶、约束、凝聚和监督功能,连续组织了廉政征文、廉政寄语、廉政书画等系列评比活动,让广大审计人员都参与进来,在全系统营造了“廉荣耻辱”的良好氛围。实践也表明,审计机关反腐倡

廉建设,不能没有文化的力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廉政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基础,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紧密相联。我国廉政文化基础深厚,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孔子《论语》“吾日三省吾身”,《管子》“国有四维,礼义廉耻”等经典论述,还有以戏剧、故事等形式反映“包拯”、“于成龙”等廉吏甘守清贫、一生为民的廉政事迹,对我们后人教育和激励作用非常大。建国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作为共同的政治追求,赋予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把廉政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形成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今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了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倡导八方面的良好风气。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既发挥着防护性和建设性的作用,又肩负着自身清正廉洁和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由于审计力量与任务矛盾相当突出,广大审计人员长期奋战在审计一线,经常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审计人员身心比较疲倦。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变异现象、市场经济折射出的负面文化等影响,如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文化理念逐步向各个领域渗透,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审计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市场经济折射的文化阴影时时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推进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廉政文化建设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廉政文化是审计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戏剧、小品、文学、广播、电视、电影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做人办事的道理和价值判断传递给审计人员,让审计人员调节心身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理念,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

(二)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审计机关反腐倡廉的有效举措。反腐倡廉工作需要标本兼治。多年来,我们审计机关从加强队伍建设实际出发,建立了审计纪律“八不准”、党风廉政责任制、廉政承诺制等多项制度,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行为,在审计法治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法治要与德治相结合。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审计人员“思想阵地”,让审计人员从文化层面上提高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的理性判断的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把廉政观念转变为内在觉悟和自觉行动,保持审计机关“清新”的氛围。

(三)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法指出:审计监督是一种独立监督,不受其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然而,现实中许多单位和个人,为了达到目的,请客、吃饭、送礼等消极腐败现象时时在诱导审计人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审计人员始终绷紧廉政弦,做到谈钱不乱心,见利不越轨,筑牢廉政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在审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审计独立性;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执法,保持审计严肃性;坚持恪守宗旨、文明诚信,提高审计服务力,让审计成果经得起历史与人民的检验,以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审计机关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结合实际,着力寻求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的结合点,与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在教育的内容和领域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突出以下四方面:

(一)历史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我们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革命风格、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可以解决审计人员在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在防腐体系构建工作中,我们要将历史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其中一大重要方面,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渗透廉洁、高效审计理念。如在局域网上开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不定期刊登古今廉文、历史优秀文化等知识。“清明

节”、“七一”期间,组织全体人员到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传统教育,让审计人员了解历史,珍惜当前,做好本职,以传统文化学习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夯实审计人员的思想根基。

(二)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作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曾经有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人的欲望的制约力,80%来自于道德,而来自于法制的作用只有20%。这说明,从主观的角度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决定着这个人对自己欲望的制约能力(即自制力)。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审计人员树立“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职业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要通过讨论、交流发言、网上论坛、知识竞赛多种方式宣传廉政文化理念,让审计人员在所思、所想、所言中提高职业道德标准,自觉地把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作为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的基本情操。

(三)增强审计人员宗旨观念作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赋予的,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从文化层面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融入审计人员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切实增强审计人员“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树立民本审计理念,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认真履行职责,为人民掌好审计监督权,用好审计监督权。

(四)提高审计人员腐败成本意识作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腐败是审计工作高压线。审计一旦受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曾告诫我们,要细算三笔“腐败成本”账。一是经济账:为不义之财放弃已有优厚待遇不值得;二是法纪账: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贪赃枉法必将受到法律严惩;三是良心账:对不起组织、人民和家庭,将受道德和良心的审判。腐败不仅给自身造成终生以洗脱的罪名,而且造成一些家庭的破裂,伤痕是无法或很难弥补的。从现实看,由于审计部门是执法部门,审计人员一旦腐败后果会更加严重,给不法分子、违法乱纪人员提供了有机可乘,给法治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开展正常性地观看廉政小品、图片展、播放廉政教育片、发送廉政短信等廉政文化建设,让审计人员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了对腐败危害性的认识:小事上不注意,小节上不检点,久而久之,就会“热衷钱财梦,毁去身前身后名”。并积极清除和克服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那种“笑廉不笑贪”的“羡腐心态”,以廉为重,以廉为本。

(五)弘扬先进典型作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良好的人文环境是遏制腐败的无形力量。为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新风尚,大力宣传廉洁从审的模范事迹,并充分利用刊物、网络、文艺作品等大众传媒,大力弘扬先进,尽可能地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面、辐射面。去年,我们树立了黄岩区审计局干部王平先进典型,局党组作出了全市审计系统向王平同志学习的决定,王平的先进事迹在中国审计报、台州日报作了长篇报道。树立身边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让广大审计人员切身体会到了审计人的浩然正气,也感受到廉政勤政先进离我们不远,就是我们身边,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几个结合(一)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深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廉政思想,深入研究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讲话,特别是审计署、浙江省省审计厅领导关于审计机关廉政文化的重要指示,积极探索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发展和丰富廉政思想和廉政理论。同时,要以优秀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廉政文化实践活动,将廉政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审计人员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各个领域,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的内涵。

(二)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审计机关廉政文化是与审计工作发展相适应的产物。既要对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发扬光大,又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的关键时期,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等要与时俱进。在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上,要根据不同时期审计队伍建设现状,赋予审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新的职责,培育出合乎新时代特征的,服从服务于审计工作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新型廉政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和载体上,可以采取给审计人员及其家属寄发“廉政短信”、“廉政卡”,组织审计人员读“廉政文”、听“廉政课”、唱“廉政歌”、看“廉政戏”,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带头述“廉政职”、找干部谈“廉政话”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

(三)必须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统筹规划,将其置于审计工作发展大局,做到内容的广泛性、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载体的丰富性,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又要着眼当前,从不同群体、对象实际出发,研究创新载体,做到面上有规划,点上有实践,特别是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把审计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主旋律,它有着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方法,也是审计机关加强政治文明、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廉政文化建设,加大力度,创新举措,丰富载体,提高质量,为审计机关反腐倡廉工作创造新的活力。

第四篇:对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连市人社局纪委监察室

廉政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思想文化的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廉洁政治的宗旨,把保持廉洁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地位,为拒腐防变、廉洁政治奠定了思想基础,通过颁布一系列的廉政法规,设立反腐廉政机构,逐步形成了廉政文化建设系统理论。202_年,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廉政文化”这一概念,并加以详细阐述,这是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202_年,中央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为扎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良好的文件支撑。

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是大连市最大的民生系统之一,服务范围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服务对象涵盖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城乡居民以及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大学生等众多群体;职责任务涉及到每个人的人生各个阶段,窗口多、任务重、范围广,廉政防范风险点较多,各种违纪违法和不廉洁行为容易出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廉政文化的认识

“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中的“关乎天文,以参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象”,是说以文为德来转化天下。文化原是指一个以文而化之的动态历史过程。中国的“文化”,源于先秦而定名于汉代。“廉政”亦即“廉正”,是指公正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亦即政府及公务人员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现象绝少发生。廉,是各级官吏的一种美德,廉政者为清官。专讲古代礼制和官制的儒家经典《周礼》对官吏之廉德有一个较全面的说明,《周礼》中讲:“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辩。”这就是说,考察官吏的政绩,判断其优劣,要以“六廉”为标准。那么,什么是廉政文化呢?廉政文化,就是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来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廉政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围绕正确行使公共权力,在公职人员中倡导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和从政职业道德实践,其目标是建立廉洁政治,规范从政行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绩观,使党员怀律己之心,修为政之德,思贪欲之害。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廉政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廉政文化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社会属性,对社会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其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就会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廉政文化可以借助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电影、杂志等媒介工具,弘扬主旋律,鼓舞和凝聚人心,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绩观具有基础性的舆论导向作用。

2.廉政文化具有实践作用,可以产生辐射效应。廉政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弘扬一种精神、一种理念,通过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培育,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人生信仰和执政理念,进而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准绳,自觉进行廉政行为方面的实践。廉政文化一旦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将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辐射作用,可以使职工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收工作增进了解,产生亲和力,将对中国的先进文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3.廉政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可以促进行为自律。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需要多种社会因素以及各种政治因素的合力作用,而廉政文化便是其中一种无形的力量。廉政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控制手段,指导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违反了观念的价值准则,廉政文化的软性控制就会发生作用,对自已的行为自动加以纠正,从而促进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关系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建设廉政文化,规范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从政行为,团结群众、争取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党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营造廉政勤政文化氛围,促进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新的发展和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是引导全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绩观,增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廉政文化将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廉政”为主题,以“文化”为载体,围绕“廉政”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正在于抑制并消除腐败和腐败文化,增强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认同感,提升遵循社会规范的自觉意识,使社会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工程。廉政文化把思想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文化的形态送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从而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为教育、制度、监督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奠定社会基础。

5.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屏障。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反腐败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保障,而廉政文化则是反腐败的第一道屏障。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反腐工作的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社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腐败现象仍然无法得到根本遏制,并在一定程度上蔓延、泛化。究其成因,除了制度、机制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它获得了一种文化支撑密切相关。文化看起来是个无形的东西,但是文化的作用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长期性工作,它的功能的实现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通过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的特征。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性、长期性、广泛性的,我们决不能低估文化的作用。

三、廉政文化建设发展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搞好廉政文化建设

1.要充分认识廉政文化的作用与地位。广大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不断增强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腐败人人喊打的文化氛围,推动和约束公务人员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自觉保持廉洁。这既是从源头 上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根本措施,也是确保领导干部廉政洁从政的基础性工程。

2.要切实增强廉政文化内容的针对性。经济发展相对超前与党纪条规相对滞后的矛盾,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党纪政纪条规乏力的矛盾,传统道德体系解体与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形成的矛盾,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适应形势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向,抓住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际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3.要大力反击消极腐败文化。建设先进的廉政文化是当前反击腐败文化最好的武器。凡是腐败文化所追崇的,都必将是廉政文化所要否定的。因而我们应大力培育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消极腐败文化的传播形式和内容进行一些针锋相对的反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主旋律功能。

4.要努力培植多元化生活价值观念。廉政文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培植多元化生活价值观念,不仅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创造实现多元化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明白当官与发财两者存在巨大的价值和利益冲突的事理,尽可能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即从政当官者的价值定位就是为公众服务,而不是发财。

(二)廉政文化的开展形式

1.环境示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通过悬挂廉政图片、循环播放廉政警句、制作廉政胸牌和廉政桌牌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职工时刻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2.结贫思廉,增强廉政文化的互动力。积极开展“牵手行动”和扶贫帮困活动,寓“思廉”于“结贫”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营造一种“帮贫扶困,思廉思进”的文化氛围。

3.宣讲兴廉,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通过廉政党课、召开座谈会、开展干部职工谈心交心活动,组织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等多种方式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绷紧廉政弦。

4.活动促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积极举办廉政文化专栏评比、廉政征文活动,组建廉政兴趣小组,使党风廉政教育不枯燥,效果更明显。

5.家庭助廉,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在职工家属内开展争做“廉内助”活动,寄发“致家属的一封信”、发廉政短信等形式将廉政文化引入家庭。

6.履职塑廉,增强廉政文化的实践力。坚持“重责慎权淡利、勤政廉洁为民”的执法理念,将廉政要求贯彻到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中去,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廉洁从政良好的部门形象。

中央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为未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要抓住这个机遇,在全社会大力振兴廉政文化产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贡献,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腐耻”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浅议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审计廉政文化是审计部门践行职业理念,规范行为方式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具体体现。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廉政制度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廉政环境建设、廉政监督机制建设为着眼点,把情系民生勤政廉政融入到审计机关日常管理和业务管理过程中,渗透到审计干部日常行为中,发

挥廉政文化的感召、引导作用,努力营造廉洁文明、务实高效的发展环境,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凸显审计廉政文化核心——廉政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的责任机制,形成立体化的内部网络。

2、建立健全行为准则制度,促进廉政自律,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质量检查考核标准等。

3、加大廉政制度执行力度,真正做到从严治理,把执行制度作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强化审计干部贯彻落实廉政制度的执行力度,培养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和自觉性。

二、夯实审计廉政文化基础——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理论信念和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照“八荣八耻”要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加强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依法审计、廉洁从审的意识。

3、加强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审计人员既要注重吸取传统廉政文化中的精髓,又要结合时代特点,唱响立党为公、执审为民的主旋律。

4、加强反腐倡廉和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活动,注重运用正反典型事例开展教育。

三、营造审计廉政文化氛围——廉政环境建设

1、注重正确引导和发挥群众的力量。通过举办廉政讲座,开展评选“廉内助”,召开家属座谈会、上门走访等途径,把党风廉政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进一步增强审计廉政文化对家庭文化的辐射作用。

2、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广大干部群众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制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文艺节目和文学作品。本着“积极、稳妥、严谨、细致、谨慎”的原则,将审计对象、时间、范围、结果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或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公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3、注重借助现代技术。通过网络将各类形式的教育和典型腐败案件进行宣传,把各种动态信息及时在廉政网站中发布,构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平台,同时,在网站上设立查询、局长信箱等栏目,及时宣传审计廉政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使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和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四、增强审计廉政文化推动力——廉政监督机制建设

1、加强自身班子内部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做到权利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

2、加强审计项目执行组织的监督。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进点环节,实行纪律公示;二是审中环节,实行现场督查;三是出点环节,实行执行纪律反馈;四是审结环节,实行廉政回访。

3、加强审计政务公开监督。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不断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突出公开重点,实行点题公开,如实详尽地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与此同时,要重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和特邀审计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来信来访和舆论监督,开通“审计行风热线”,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对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探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