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审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中国审计事业经过28年的发展, 审计体系日趋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 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 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构成审计体系的三大部分如同一个免疫系统支持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 国家如同人体一样是一部不停运转的机器。国家经济社会的运行也需要有如同人体一样的有防御和修复双重功能的免疫系统, 实现自我保护。本文沿着我国审计的历史发展路线,深入研究我国审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提出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一系列可行措施, 以期拓展我国审计实践发展,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为我国目前所处在的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供给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我国审计体系的基本概况
(一)我国审计的发展历史
我国审计制度产生于西周,其主要标志是“宰夫”这一官职的出现。“宰夫”实施国家审计职责,不掌管财物的收支,由皇帝授权考察财物的领用和保管情况,发现违法乱纪者,可越级向天宦冢宰或周王报告。
秦朝设御史大夫支持上计行使检察职权。秦承汉制,并且制定“上计律”是“上计”制度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审计立法的开始。隋唐两朝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在刑部下设比部。可以说,隋唐是我国封建王朝时期国家审计最兴旺的时代。到了宋代取消比部,一度无独立于财政部门的审计机构。之后,专门设立“审计院”,这是我国首次出现“审计”命名的审计机构。元明清三代基本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由户部兼顾财政和审计监督,审计制度出现明显的衰落。
我国近代审计,这一阶段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在国务院下设中央审计处,各省设审计分处。1914年,北洋政府将“审计处”改名为“审计院”,颁布《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细则》。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了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林为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他创立了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现代国家审计的振兴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审计迅速发展。1983年9月审计署成立,相继颁发一系列法律条例,《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各种审计规范,共同构成我国审计法律体系,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逐步走向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初具规模[1]。
(二)我国审计的涵义
一般悉知的审计定义是: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在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在讲到审计的涵义,笔者认为还必须注意到审计的两个基本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审计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2]。
(三)我国审计体系的构成及其基本现状
审计体系是指由若干个审计要素互相联系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审计界关于审计体系认识不完全一致。例如,《中国审计体系研究》提出:“审计体系是指属于审计范畴的有关事物及其体讲,本书所要探讨的审计体系主要包括审计理论体系、审计组织体系、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和审计方法体系的有机结合体。”,而在《审计辞海》提出审计体系则包括审计理论体系、审计组织体系和审计方法体系[3]。
笔者认为一般所说的我国的审计体系是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将我国的审计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国家审计是以各级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主要负责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评价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内部审计由各单位所属的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管理状况进行审计评价;民间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委托方的财务收支、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出具客观公正的鉴证意见,为财务信息需求者提供有关信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审计的继续发展有了新的要求:(1)国际化,适应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同时,要正确协调审计国际化与审计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2)信息化,利用信息促进经济发展。(3)规范化,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进行审计。(4)高素质化,以人为本重视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生产,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进行现代化管理[4]。
二、现阶段我国审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
1.国家审计的“透明度”有待改善
随着我国民主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参与政府工作决策,监督政府工作效率的行列里来。纳税人要求获知取之于民的钱如何真正的用之于民,这也是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民主社会中,知情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公众应当知晓政府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Joseph Eugene Stiglitz 认为,政府属于公共信息的创造者、拥有者和控制者,社会公众获取公共信息的多少往往取决于政府愿意提供信息数量的多少。各国的实践表明,政府审计在打破这一格局中起着独立鉴证政府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信息不完全”的状态就是“缺乏透明度”或“不透明”,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公众能够及时、充分地从政府审计机关获取政府审计工作进展及审计最终结果信息,即为政府审计透明度[5]。
近几年伴随着行政体制改革,大量的非机密政务信息开始公开,人民群众才切实感受到了审计机关的工作成果。同时,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虽有所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公告的内容不全面、不明确,审批程序不合理,审计结果要经政府部门同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审计公告职能的发挥。显然,这样的政府审计“透明度”是不符合人民群众期望的。
2.绩效审计发展缓慢
我国将绝大部分的审计资源都用在了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两个方面上,对财政收支效益的监督重视不够。《审计署202_~202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发展缓慢。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缓慢主要受以下的制约:绩效审计没有明确的评价绩效标准;没有科学统一的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 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内审的效用
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虽然规模大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都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基层组织都是内部审计的盲区。从总体上说,这些基层单位的内审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在于管理层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在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关系,其结果不仅使内部审计无力监督财务部门本身,而且也很难监督其他同级部门。然而,事实上内部审计对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有重要意义[6]。首先,内部审计可将企业运作中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其次,内部审计中的风险导向审计能有效提升中小企业对于风险的识别与应对能力。再次,内部审计可为外部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以便吸引投资。随着国际化并购浪潮的兴起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者就越希望得到真实可靠的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就可以实现这一点。
2.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财务、企业管理、审计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工作质量。然而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性知识不强,对内部审计业务知之甚少。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力不从心,难以深层次发现问题。这种状况导致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也不能引起领导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三)民间审计存在的问题
1.民间审计独立性较差
我国民间审计起步晚,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普遍较小,自律机制不够完善。这样就难以保证执业人员独立性。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财产所有者通过委托注册会计师对财产经营管理者实施审计,以实现维护财产安全、完整进而增值的目的,这是理论上的制度安排。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很不平衡,且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另外,我国民间审计普遍缺乏风险意识,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受利益诱导。片面追求业务收入,为了能接到业务,不管有无风险、风险有多大都要去承接,还有的在工作中放弃原则迁就客户,甚至出假证明、假报告等。目前审计法规尚未健全,监管不够规范,使审计工作独立性受到质疑。
2.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不高,执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仅限于审计业务。业务领域的过于集中不仅导致行业竞争激烈,而且高风险业务比例过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些因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缺陷所带来的隐患开始暴露,并呈现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不规范审计一方面直接导致了股市长期低迷,国家经济受到严峻考验。另一方面人们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行为产生怀疑,使国内民间审计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当前,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优秀注册会计师数量少,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在业务旺季临时雇佣大量的助理人员,而助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影响到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执业水平。注册会计师属智力密集型行业,而目前执业队伍的现状却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要求。市场没有形成对经营者的选择机制,从而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管理水平形成掣肘 [7]。
三、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审计监督体制
1.改变审计监督模式为“立法审计”
立法监督是其他监督的力量之源,如果把审计机关划归人民代表大会管辖,实现“立法审计”可以强化政府对自身行为的监督意识与责任,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将审计机关划归人大,与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是相辅相成的,审计机关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下属机构有利于加强人大对公共财政的监督,也有助于加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国际上审计监督的先进经验表明审计作为监督者,与被监督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确保监督的实效。隶属于人大的审计是对财政的监督,是一种立法监督,具有监督政府财权的性质,又是一种外部监督,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健全审计法律体系
首先,针对现行《审计法》存在的问题作出适当修改:赋予审计机关足够的法律责任,明确界定审计监督主体与其他责任主体的责任,制定审计监督处理的具体法律依据,明确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等。其次,努力解决现有法规之间不协调的问题。既要考虑本系统内部法规的相互对应,也要考虑内部与外部法规的协调性,使全社会经济工作建立在相互配合、上下统一的制度基础之上。再次,严格审计执法,进一步细化审计监督的各项办法、准则和指南,严格执行审计监督程序,规范审计监督行为[8]。
(二)建立透明、高效的国家审计体系.完善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可以将审计机关的监督扩大为全社会的监督,大大增强审计监督的威慑力。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设计上,美国赋予公众查阅审计报告的权利,而且在必要时由国会参、众两院召开听众会,专题报告被审计单位情况,听众会完全公开,任何人均可参加。在法国,审计法院通过向新闻界发布审计结果和发布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将审计结果公布于众,以便于公众和社会舆论的再监督。德国联邦审计院将年度审计报告递交议会及联邦政府的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审计长将年度审计报告有关重点内容公布于众。在日本,会计检察院将审计报告提交国会,并抄报内阁和首相,或通过新闻机构公开发表[9]。
2.由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方向发展
财政审计与财政绩效审计是同属财政审计的两个不同层面,都是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财政合规审计是常规审计,而财政绩效审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专项审计,它是对财政运行过程中的收入政策、支出项目及管理体制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评价,正好弥补财政合规审计没有达到的领域,所以财政绩效审计是在合规性审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对财政审计的进一步深化。目前,为了加强审计的监督、控制作用,增强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西方国家都已把绩效审计纳入审计范围。财政绩效审计作为现代政府审计的主流内容,已经进入了中国审计人的视野。从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202_年至202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财政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防止领导干部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1.高度重视内审工作,营造良好的内审工作氛围
在我国经济体系改革的这一进程中,现代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和参谋作用,其职能已由传统的监督、评价拓展为监督、评价与咨询,逐渐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审计重点也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以效益性为主的管理审计。笔者认为,内审工作要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管理咨询作用,多提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取得被审计部门、被审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再加上决策层的合理授权,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10]。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拓展内部审计领域
针对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要想实现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就必须进行人才建设。只有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否则的话,内审机构就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是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低劣。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审核、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查明每一项控制措施是否存是否完全得到遵守和执行,关键控制点是否失灵等,进而评价内控系统的健全程度,针对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提醒决策层加以改进,起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单位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即内审人员通过调查、取证、分析、评价企业的内外部主要风险,测定风险点和风险程度,进而帮助企业及时识别风险、寻找对策。
(四)正确引导民间审计,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民间审计的独立性,严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审计只有独立,才能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保证审计人员依法进行的经济监督客观、公正,审计报告更加可信。为了增强我国民间审计的独立性,严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打破市场壁垒,减少政府对会计服务市场的不当干预,促进各会计师事务所用正当竞争手段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加强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自律机制,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第二,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应严格执行《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出一套规范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执行情况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以确保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质量的提高。第三,规范民间审计的执业行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强化民间审计的法律责任,实行依法治国,以保障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执行审计业务。民间审计的执业人员也应增强风险意识与精神上的独立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第四,要健全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同时应引导员工之间加强交流与协作,培育团队合理精神,形成良好的事务所内部文化。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执业质量是事务所的生命,质量控制则是事务所长远发展的根基[11]。.大力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优秀的执业会计师,提高整体执业水平
目前我国已按世贸组织条款的相关规定,全面开放了会计服务市场。面对国际会计公司在境内业务发展的迅猛势头,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会计师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大力加强人才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中注协制定发布的《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行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表明了国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视和寄予的期望。随着指导意见的贯彻实施,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必然会迎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拓展业务范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执业机构必须努力适应这种需求,在已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新的服务项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利用本土事务所熟悉本国特殊国情的优势,大力开展管理咨询业务。管理咨询业务与传统的审计业务相比,风险较小且收益较高,在我国迅猛发展的民营企业为管理咨询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开发新兴的人力资源理咨询服务。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相应的服务需求也比较复杂。执业机构可以为客户提供服务,与客户共享发展带来的收益。
结论:一个具有中国持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审计体系在我国已经形成,即一个包括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的不同主体各司其职,泾渭分明地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审计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审计体系中。但是,无论是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民间审计,都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进行完善和提高,以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需求。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主体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效能,充分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建设性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审计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宏观及微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兰棠.从审计历史的延革看审计发展的趋势[N].潍坊学院学报,202_-9.
[2]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9-10.
[3] 于玉林.审计体系的再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_,7,17.
[4] 汪春贵.浅谈我国审计体系创新[J].审计理论与实践,202_,11.
[5] 程 莹、欧阳华生.政府审计透明度评价体系构建与国际比较[J].审计研究,202_,3.
[6] 刘新蜀、陈超、赵莉娟.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2_,1.
[7] 晋晓凤.浅析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N].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_-9.
[8] 杨标.国家审计监督存在的缺陷[J].经济师,202_,3.
[9] 刘凤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_-6.
[10] 蒋玉英.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金融,202_,8:39-40.
[11] 杜祥彩、王冉冉.关于民间审计独立性的探究[J].商品与质量,202_,8.
[12] 侯淑娟.我国审计体系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202_,5: 223-224.
致谢
本文是在张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张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在些,还要感谢许多同学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二篇: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写 作 提 纲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
(二)内部审计的特征
二、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阻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过低,相关部门人员认识存在误区
(四)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三、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制和机构
(三)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权限,澄清错误认识
(四)转变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实施参与式审计方式
(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载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认识,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全,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开始。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当前加强管理提供经济效益,服务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内部审计的概念内涵及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求为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特征;问题;对策 ;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定义中均包含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与1995年颁布的原规定《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比较,其定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审计目标由监督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以确定其是否遵循真实、合法、效益性原则转向监督、评价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服务于实现经济目标——价值最大化。
2、内部审计职能由单一的经济监督职能向以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为基本职能的多职能转变。
3、从内部审计的内容看,正逐步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包括财务事项和非财务事项的综合管理审计。
4、内部审计的本质已不再定位于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而是以服务为导向的经济控制机制。其本质是职能的延伸。
(二)内部审计的特征
1、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促进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和
经济效益的提高,因而内部审计既是本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根据单位管理要求提供专门咨询服务者。服务的内向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内部审计一般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只向本单位领导负责。
2、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都必须具有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独立地检查、评价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部门、单位内设的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是本单位的职工,这就促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遇到国家利益与部门、单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决策可能会受到本单位利益的限制。
3、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内部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终结和后续审计4个阶段。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都大为简化。一是规划阶段中的许多工作,往往可以结合日常工作进行,从而使规划工作量得以减少,时间也大为缩短。审计项目计划通常由内部审计机构根据上级部门和本部门、单位的具体情况拟定,并报本部门、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二是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针对性比较强,许多资料和调查都依赖内部审计人员的平时积累。三是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审计报告后,通常由所在部门和单位出具审计意见书或做出审计决定。四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向内部审计机构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提出。
4、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要涉及到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既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又可进行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既可进行防护性审计,又可进行建设性审计。审计人员一般应做到其审查内容与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要求审查的内容一致。
5、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经营管理情况的检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本部门、本单位改进经营管理、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服务,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体现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特征。
6、审计实施的及时性。内部审计机构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职工,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对本部门、本单位进行审查。一是可以根据需要,简化审计程序,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及时开展审计。二是可以通过日常了解,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问题的苗头,并且可以迅速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或向本部门、本单位最高管理者反映,以便采取措施,纠正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阻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职权的界定最初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尤其是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往往被要求代表国家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在此意识指导下,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使其成为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仿佛是国家安插在企业的“线人”。受这种惯性认识的影响,加之内部审计的无作为表现,我国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所持的麻木不仁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按照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实际状况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多数由总会计师或财务副总经理领导,有的企业至今仍然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而是将其并入财会部门或纪委监察部门。这表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还很不合理,从而大大影响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过低,相关部门人员认识存在误区
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但在某些情况下,被审计的部门可能会存在抵触情绪,对内部审计工作不支持,不配合,该提供的资料不提供或少提供,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
我国的内部审计是随着国家审计的建立、发展而产生、演化的,属于“监督导向”型的“检查系统”,侧重于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审计,即过分强调其监督的职能,而忽视其评价的职能。显然,这种侧重事后监督,而不会解决问题的内部审计模式无法满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多数来自于企业财会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这部分人虽然基本上有大专以上学历,但专业知识面窄,不具备现代内部审计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另外,内部审计专职人员较少,兼职现象严重,也阻碍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
内部审计毕竟是企业的内部事务,企业内部的事务终究要靠企业自身来解决。发展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事业,单凭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企业管理当局的积极呼应。只有企业领导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领导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才会对内部审计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所从事的是总经理或总裁想做而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第二纪委,而是企业管理当局的参谋或顾问。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制和机构
对于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未明确规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另外,可以在单位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
(三)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权限,澄清错误认识
首先,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应当制定相应规定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如由单位一把手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内
部审计的结果直接向最高领导人汇报。其次,还要在单位内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使各部门认识到,内部审计旨在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并不是针对某个部门、某个人的“查错纠弊”,使各部门都能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转变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实施参与式审计方式
由于内部审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其最终目标是为本组织增加价值,所以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传统的财务审计转移到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即由过去的“检查系统”向“控制系统”转变,从查错防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相应的,在审计方法上也要由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转变;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
(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聘用应该优先选用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从业人员,以此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其次,优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凭借原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已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尽快充实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金融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改变内部审计主要由财会人员所构成的这一不合理现状。最后,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面对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接受培训和教育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有关部门应通过绩效考核、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形式,为内部审计人员创造学习、进修及深造的条件,力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许龙德.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_(2).2、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2_(6).3、廖洪,周冉.从一项调查看我国内部审计现状[J].审计月刊,202_(7).4、王跃山.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202_(3).5、耿建新,宋常.审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博才网
第三篇: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时间不长,还处于初始阶段,加上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审计实施的过程中显
现出一些问题。只有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加快推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一、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相对滞后
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在上级部门提出委托审计的书面指令和申请后,审计部门予以安排的一项审计工作,不同于列入年初制定的审计工作计划的审计项目,大多数属于上级或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就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并没有为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在领导干部的人事任免上提供参考依据,也就没有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高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以及开展经济活动情况,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侧重的不应是被审计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身,而应是被审计者对问题应承担责任的界定和评价。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被审计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检查上,从而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期限的跨度通常较大,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很大,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一方面,后任会计可能对任职之前的工作情况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后任会计可能对任职之前的工作不愿意介入,尤其当任职前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时。了解情况难,取证难也会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三)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难度较大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被审计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检查,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开展经济活动情况。但是,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复杂的,可能是由于主观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领导干部个人原因,也可能是由于领导班子集体原因;可能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现实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对被审计者所应负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界定和评价的难度比较大。
二、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工作计划、突出审计重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完善加以解决。
(一)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完善工作计划
经济责任审计是发生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任期届满或离任时,而比较清楚领导干部任期情况的是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因此,审计机关在制定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应主动与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沟通,了解即将任期届满或离任的领导干部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工作计划。预先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界定和评价,可以为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二)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突出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除了检查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外,更重要的是检查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在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履行了经济责任。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除了将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作为审计重点,更重要的是重点审计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所做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及其实施效果,如决策内容是否合法、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决策实施是否有效等。还应重点审计领导干部是否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情况,如单位财务是否公开、单位购买活动中审批、经办是否分离等。另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也应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点内容,如业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要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界定和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统一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从领导干部经济工作目标完成程度,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其效果等多方面建立统一的评价内容和范围、统一的评价标准,突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评价。
随着审计人员经验的不断积累、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审计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建
立,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会逐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会更加有效。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各银行制定了一系列账户管理制度,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银行执行这些账户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容不断深化,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不足,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建议
正文: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货币经营企业,风险聚集性较其他行业更强,但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在社会和经济稳健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逐步脱离了国家保护,业务不断丰富和复杂化,经营风险逐步加大,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审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审计是一箱独立公正的客观评价体系,引入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内部进行评价,及时有效的揪出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并采取各种防范对策来避免风险损失,从而改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以它是商业银行系统运转正常的重要保障。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相继进行体质改革,逐步建立了以企业整个业务运行系统为核心。以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但与当今金融业的整体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仍存在这很 1 多缺陷和不足。针对商业银行自身特有的运行模式,如何加强和完善银行内部审计机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成为所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银行内部控制存在严重漏洞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采取的不合理的监督制度和监督力度导致银行内部控制存在严重漏洞,同时这些缺陷给某些心存杂念的员工有了可趁之机。由监督制度缺陷所引起的犯罪案件有很多,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以及相关的不必要监督检查工作,严重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运营安全,大大的提高了运营成本。
(二). 内部审计局限性大,独立性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即使是较为正规的银行,内审也仅仅是对经营管理层负责,它的权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监督和审计只能浮于表面,在形式上花足功夫,却没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银行内部的权利失衡,独立性之弱,信息链过长,导致上下行之间信息流通的困难。目前很多银行的审计机构虽然在形式上能够监督银行的正常运作,但在相关事宜中不能将出现的问题继续上报或采取相关措施,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相互隐瞒,掩耳盗铃,使审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较大的困难。
在审计工作中,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础,只有审计部门与运营 部门保持严格独立,内部审计体系才能得以改善。
(三). 审计技术和审计理念的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审基本上采用详细或抽样审计方法的账目基础审计,这种内审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从而导致审计成本高、效率低下、计期长等一系列后遗症。而且我国并没有全面运用计算机审计,这样就会形成不测试数据真实性、就数据审数据、不评价计算机系统的不良现象。商业银行业务在短时间内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变化缓慢的审计内容已经没有办法再满足商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自制度改革后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对内审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审计过程中,相关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熟知相关电脑操作以及相关业务知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相关审计知识严重缺乏。然而在当下,人员素质却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根本保证。因此,扩充审计团队、提高人员素质迫在眉睫。
二、强化我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虽然起步晚,但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在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只要认清现状,改正不足,3 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内审理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审机制,就可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止内部审计出现漏洞
健全内部控制,明确管理职责边界,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准确把握各项职能的位置,形成内外相协调合作。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控制操作风险。要优先发展非现场审计工作大力推进非现场审计工作。要创新内部控制工作方式,把内控评价和日常各项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基层行、分行和总行三级相交互,使资源整合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公司及控股参股公司依法实行内部审计制度,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 改进和创新内审的理念合技术,加强内审的独立性
首先账项、制度和风险基础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将逐步代替账项基础审计,一步步地向全面风险导向审计迈进。其次牢牢抓紧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软件开发管理必不可少,使银行内审信息传输网络化、审计过程电子化、审计工作管理微机化尽早实现。运用计算机实现信息管理和传递运用计算机的查询、数据分析;监督,监测、评价各分行及业务部门、支行、营业网点的风险状况,分析、4 预警并提出对策。在总行委员会的领导下,确立审计的内审垂直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内部审计章程来明确内审的地位;设立由银行监事会直接领导的薪酬、人事、财务部门和分支行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从而避免各级部门的相互包庇、相互依赖;内审部门应从日常内控过程和被审计活动中分离出来,带头领导,起主导作用。
(三). 完善内审的体系,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为完善内审的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应按《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主动调整内审机构的职能,确保内审职能不再分散以适应公司治理结构。为实现内审从监督模式向服务模式的真正转变,国有商业银行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各方面审计的发展。
对于审计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定期给予相关培训、信息指导,学习国际国内最新审计技术,学习完成后应进行考核工作,督促审计人员具有应有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效率和质量,就需要一批综合业务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员。一是我国商业银行应确立优越的条件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内审队伍;二是严格把关,将专业水平高、业务工作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吸收到内审队伍中;三是建立严厉的奖惩责任制,使审计人员始终严于律己,公正廉洁;四是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确保他们按期接受专业培训或自学教育并参加专业知识考 5 试,达标者方可上岗。
三、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建议只是一部分概念性的,有些建议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得以体现,有待于进一步完整改善,建立更科学、完整、可操作的实践体系。
四、参考文献
[1]
鞠成岩,金山.对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2_(5)[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经营管理技术第四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2_:236-404.[3]
徐元玲.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理论及程序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_(2):35-36.[4]
路媛媛,袁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财会通讯,202_(2):22-23.[5]
王燚 ,孙文刚.管理控制与内部审计,中国审计 202_年第 9期
[6]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经营管理技术第四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2_:236-404.
第五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 言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却无法兼顾公平。因此,政府应当恰当地运用经济杠杆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再分配过程加以调节。个人所得税作为具有调节功能的财政工具,理应担此重任。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由英国首创,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现代政府公平社会财富分配、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并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较晚,自1980年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和《城市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连年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得到了迅速发展,税收收入基本上呈几何级数增长:1985年突破了1亿元,1993年达到46.82亿元,1994年税制改革中将以上三税合并,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税制改革后,1995年即达到了145.91亿元,至202_年已达到1417.18亿元。从1999年10月1日起对居民储蓄利息开征利息所得税,至此,个人所得税已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与每个公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引起理论界和大多数百姓的普遍关注。
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亦随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税收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快速提高。个人所得税在地方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也逐步增长。在全国相当多的省、市,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仅次于营业税的第二大地方税种,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例如,在北京市,个人所得税就已经成为地方工商税收中仅次于营业税的第二大税种。据统计,北京市个人所得税收入上升很快,个人所得税近5年来平均每年递增49%,占地税的20%左右。从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变化情况看,个人所得税已成为近年来各税种中税收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一个税种,1993年以来年平均增幅达40%,199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993年的7倍。1994年全国征收个人所得税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55.28%,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1.41%。1995年全国征收131.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8%,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2.2%;1996年全国征收193.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95%,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2.8%;1997年全国征收259.5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4%,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3.2%;1998年全国征收338.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45%,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3.7%;1999年全国征收414.3亿元,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3.9%;202_年全国征收约660亿元,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5.21%,其中银行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为149亿。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税收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具增收潜力的税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个人所得税将保持其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飞速发展背后的问题。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比较小;存在横向不公平现象;以及在税收征管等方面的问题。
1、我国个人所得税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较小
陈卫东在其《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挥再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一文中,通过我国与英美两国个人所得税的比较发现并指出,所得税的累进性使它在缩小收入差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个税在设计上存在累进度发挥作用不够,并且分类所得税有利于高收入者合法避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中国个人所得税在税制累进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税收累进度是个人所得税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不同收入级距能按不同边际税率纳税,才能现实达到税收的累进征收效果。可惜的是,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设计虽然在税率形式上是累进的,但与中国收入分布的现实不太适应,所以其高边际税率被真正执行的不多,从而失去了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上的累进性。此外,扣除也偏大。在与美国以及与世界发展报告中人均GNI(国民收入)与中国近似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扣除额相对于人均GNI而言过高。也就是说,在相同税率之下,累进性越强,处于收入分配相对位置排序的个人所获的应税收入面临较高税率。而我国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使得税率累进性不强,从而降低了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其次,所得税规模偏小,也起不到应有的缩小收入差距作用。在设计1 9 9 4年的税制时,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当时强调税收中性,本着促进经济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当时宏观经济的背景下,个人所得税在缩小收入差距作用不可能得到强调,而且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前提下,也不可能以个人所得税为收入主体,使得个人所得税整体规模很小,即使在个人所得税规模最大的2 0 0 2年,所有税收收入中个人所得税仅占6.9%,只有整个GDP的1.16%。这对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当然是杯水车薪。若没有重大的税制结构改革与调整,中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很难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2、我国个人所得税横向公平的缺陷分析
首先,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制的个人所得税,己经失去了应有的效力。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从立法实施到现在己经有十多年了,其间经济环境变化很大,虽然税法本身己经做出了一些调整,如对利息所得的征税,但基本上是迫于形势压力而非主动改进。分类所得税在设计时是合理的,因为当时个人信息体系极不完善,获取个人收入整体情况不容易(即使要得到也要付出相当大的管理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类所得税对不同收入来源适用不同税率和扣除的弊端也就显示出来了。从决定累进程度的因素来看,如果有两个纳税人有相同收入,但其中一人只有一个收入来源,而另一人却有多个来源时,税收公平原则将受到严重损害。因为不同收入来源都分别有宽免和与所得相关的扣除对应于应税所得的减少,而单一来源收入者却只有惟一的宽免和与所得相关的扣除。由于在收入来源确定上的相对模糊性,高收入者通常可以充分利用多个宽免及扣除减少纳税。举例来说吧,一人工资1300元每月,另一人则每月有8 0 0元工资再加800劳务报酬,前者需要纳税,而后者则无需纳税,税收公平性受到了严重损害。另外,当前所得分类过多过细且有歧视倾向,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工薪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果换算为比较,个体工商户年应税所得边际税率为3 0%时,工资薪金所得边际税率才为1 5%,这显然不能满足横向公平的要求。
其次,扣除额未充分考虑纳税人享受相同数量所得的能力差别。即使个人的偏好相同,取得相同数量的所得,由于其性别、健康状况、职业、年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也会导致对同类商品的消费能力不同。如赡养人日多少、残疾人与正常人、老人与青壮年、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身体患有重大疾病的人与健康人在消费能力上有很大差别。现行扣除额并未考虑这一点,无论何种人,就同一类所得而言,一律一个标准,并没有考虑特殊的扣减。这一点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就比较详细,更加人性化。但是其前提是必须有详细准确的个人收入情况、信用情况的记录,而我国这方面比较落后。
再次,扣除额未考虑所得之外的附加福利和取得不同所得的成木差别。从所得之外的附加福利来看,扣除额并未将附加福利加以考虑。现在各类企业以附加福利形式增进个
人消费能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附加福利一般是以实物形式体现的,一些行业由于其丰厚的财务实力会为员工提供很多便利的条件,存在很多有助于生活水平提高和增进文明、身心健康的福利措施。取得相同数量不同性质的所得,其付出的成木不一样,同质同量的所得对不同的纳税人而言,其付出的成木也不一样,不同的人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所付的成木中不只是包含劳动体能的付出,还包含着决策、管理、风机遇、荣誉和精神等很多无形的付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木的外延和内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用原始、传统的扣除办法已经不能满足横向公平的要求了。
3.个人所得税征管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个人所得税于1980年9月开征,1994年进行了初步修改,开始实施新税制。各级税务机关不断改进和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从而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收入的连年高速增长。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对个人收入不能实施充分有效的监控,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调节力度不强,个人所得税流失较为严重。据统计,202_年中国7万亿的存款总量中,占全国人口不到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存款比例,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及个人所得税总量的10%,全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仍然是工薪阶层。在收入监控上,缺乏必要的部门配合和监控手段。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未规定各级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的资产进行评估及相应的法律配套措施。
其次,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许多不足。①征管手段落后。我国目前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申报、审核、扣缴制度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还没有形成综合信息网络系统。②征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我国有近百万税务人员,但真正致力于个人所得税征管的不多。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税务人员学历低,并且有一部分原先学的并非税收专业,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不能适应税收实际工作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使得个人所得税征收与监管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在积极地探讨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体制的方式方法。随着我们对于问题本质的逐步认识,个人所得税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1、从分类制所得税向综合制所得税转变。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综合所得税较之分类所得税在缩小收入差距上起的作用更大。出于稳定的目的,当前不可能一步到位,改革方案应当采取渐进而非激进方式。所以在政策调整上,首先应当是考虑实际,对分类所得税进行一些适当改进,然后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向综合所得税的转化。当前个人所得税改进的重点是使其累进性真正体现出来,从上面比较可知,税法在税率设计上不合理,高税率形同虚设。为此,需要对个人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及纳税级距进行调整。在条件适宜时可以由当前的分类所得税向综合所得税进行转化。我们认为这些适宜的条件有:人均GNI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社会上交易的实现大多使用转账支付;银行、税务、海关等之间实现计算机联网,能够实现对纳税人的信息共享;纳税人的法律意识有极大程度的提高;对违反税法的处罚相当严厉且行之有效。这是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长期目标,其需要很长的时逐步进行。
2、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制度。借鉴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应将扣除额系统化、规范化、层次化、弹性化。在具体操作时,既要考虑到扣除额自身的科学性要求,又要考虑到扣除额应弥补所得确认环节的局限,以及在所得确认环节不能实现的特殊因素。根据不同年龄,扣除额应有所区别,按年龄大小采用累进扣除,以充分考虑实际的消费能力;扣除额可以按家庭人日多少,按人均规定扣除额数量;应建立费用扣除的通货膨胀弹性,对扣除额实行“指数化调整”;根据物价指数调整费用扣除,以消除通货膨胀导致的税基的增加,使对名义税基课税转变为对实际税基课税。
3、建立诚信纳税档案和激励机制。例如,税法宣传和增强纳税意识工作,充分利用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诚信纳税档案数据库,同时也能为税收监控提供数据信息,为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依据。要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社会风气。现阶段代扣代缴的征税方式,不仅未向纳税人提供完税凭证,甚至纳税人连自己缴了多少税都说不清楚,应该为纳税人出具完税凭证,这样既可方便纳税人保管和使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激励。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从体制上到实际征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仅仅靠以上几点建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纳税人进行相互的交流,循序渐进的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听取各方意见,采纳各方智慧才能最终解决存在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监管中的各方面问题。
文献:中国财经报
陈卫东.《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挥再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
陈锷 论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经济师202_.1;4
孟超。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治理对策--------管理视野
靳东升.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要实现税收公平.载于《税务与研究》,202_;6
202_年财政收入增长结构分析.载于国家财政部202_政策解读
马国强.中国税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