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大班上学期教学反思五篇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13-454169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8 01:52: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班上学期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一次提高的过程,每一次的教学反思,都是一次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上学期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班上学期教学反思篇一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为让幼儿懂得。为使感恩活动融入幼儿园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儿的内心深处,植入幼儿心田,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社会活动:《感恩的心》,引导幼儿体会父母、老师、同伴及周边所有人对自己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知恩、惜恩、感恩、报恩之心。

通过此活动,我意识到预设总是美好的,想像总是无可挑剔的,但能经得起检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动。尽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设计教案、准备教具,但实施下来却发现与预设相比,在效果上还是有所差别。为完善此活动,现进行如下反思:

在教学中,整个活动教态很好,亲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环扣一环,特别是活动导入部分教师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引导幼儿观看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震撼幼儿的心灵,能切入主题引发幼儿迁移自身的家庭环境,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整个活动中,时间过长,活动内容过多,涵盖的面太广,所谓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蜻蜓点水,没有将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挖深挖透,使活动紧凑,达到教育目标,深入幼儿心田。因此,此教学内容可拆分为两个活动进行,活动一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幼儿感恩父母之情,乐意用实际行动帮父母为主体,进行展开。活动可修改为第一环节让幼儿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导入主题,使幼儿了解妈妈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无私,给幼儿以心灵上的震憾。第二环节出示妈妈照顾自己的多媒体图片,并请相应的幼儿向全班幼儿讲述照顾的辛劳。激发幼儿迁移经验,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妈妈辛劳的照顾自己的过程,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第三环节让幼儿观看《牛犊救母》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牛为救母亲可以连命都不要,感受小牛的孝顺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第四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应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出发,激发幼儿的感恩之心,报恩之情。此活动就能达到教育目标,而不是流于表面,使感恩植入幼儿心房。在延伸的第二个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了解在他们周围除了父母在生活中会关心照顾自己,还有许多人都在帮助着自己,可引伸出身边的老师、同伴等等,让幼儿变小爱为大爱,感恩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到“凡是人,皆须爱”。

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一次提高的过程,一次对弟子规精髓更加透彻的过程,只有在一层层的抽丝剥茧中掌握弟子规教学的精华所在,使弟子规教学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大班上学期教学反思篇二

不知不觉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在每天的集体活动中,我都会让大班的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老师叠被子、一起洗脸洗手、一起吃点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跟着做,我会鼓励他们,加油!小朋友都穿好了,全班几十个孩子都聚集在我的身前,等我一个一个的检查完衣服、鞋子是否穿好,再排队去洗手间洗手,然后坐在位子上安静地吃水果,这时我才会暂时松口气。我觉得,老师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孩子只有这样,才是常规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让他们自由的说话、自由的玩儿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渐渐的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太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近几日起床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孩子集体行动。我叫已经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告诉还想睡的小朋友,可以再躺一会儿。那些先叠好被子的小朋友,有的在穿鞋子;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已经坐在桌前聊天。我并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硬要打断他们,让他们都站在我的面前,等待我检查衣服穿好了没有,穿好衣服以后小女生们等待着排队来梳头,因为人少,没有了等待。刚才在一边谈话、穿鞋子的小朋友,发现老师在检查衣服,就自然地走了过来。有的小朋友还提醒那些没注意到的小朋友去梳头。我笑了,原来孩子们并非一定要在老师的指挥下才知道干什么。经过一年多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他们已经熟悉了什么时间做什么,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了。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紧紧抓住每个环节不放,搞得大人、孩子都紧张地按照统一的常规,步调一致地做事呢?这样的被动服从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有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额大、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上厕所要排好队),(上课不要随便讲话)等等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但必要时也要提醒一下孩子。

我们可以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大班的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班上学期教学反思篇三

“一日活动皆课程”意味着幼儿各个活动及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都蕴涵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平时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大班各个活动是如何开展的,但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的质量是我们一直所最求的,也就是优化一日活动。我在工作中一直努力追求着快乐的工作,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并在一日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活动中我主要从细节入手,让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注重细节,把优化一日活动落实到计划之中。

不管什么样的活动都离不开周密的计划,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会临危不乱。孩子从一入园就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既要让孩子快乐的游戏、生活、活动又要让孩子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既有计划又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如在安排幼儿自选游戏中,不但要有老师提供的材料,也要有体现幼儿自主性选择的材料:玩某某材料、玩某某材料等。这个等就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在计划中注意各个活动的整体性、有效性和各个环节衔接性,并充分体现每个活动和环节的教育价值。

二、注重细节,分解每一个活动并落实到实处。

“把一日活动当课上,把课当游戏做”真正体现了老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如为了让孩子学会轻拿轻放:我把孩子吵杂的声音录下来,然后突然放给孩子听,请孩子讨论刚才的声音好听吗?为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在孩子讨论后我才告诉他们,刚才的声音就是我们搬椅子时发出的声音,孩子们都难为情的笑了。于是我们一起学做小猫咪,轻手轻脚搬东西,并让孩子在观察中分析比较轻拿轻放的好处。在其他的环节中,我们都是一一讨论、实践,最后总结出好经验并养成习惯。

三、注重细节,以人为本,提高活动效率。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自理能力较差,而孩子在幼儿园的物品又比较多,如何解决物品的收放使我们当务之急的事。于是我把每张桌子作为一个组,有一个小组长(组长轮流当)。每组一个文具盒、物品盒。每次需要时由小组长发放整理,并且引导孩子讨论摆放物品的好方法。如用橡皮筋把铅笔绑在一起或插在笔筒里;剪刀放在一个可以插的纸茶桶上;橡皮放在小盒子里等等。平时带来的物品放在物品盒里并放在固定的地方。经过讨论和实践,做既节省了时间又养成了好习惯,孩子们也在做组长的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注重细节,让幼儿学会管理幼儿,提高活动的效果。

大班孩子已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我班每天的值日生就多了一件事,做好每个环节的执勤人员。如在喝豆浆时,一个老师消毒,另一个老师既要组织孩子洗手又要组织其余孩子的活动,有点顾此失彼。于是执勤人员就会用手势提示孩子轻轻地搬椅子、洗手、如厕、拿杯子、取饼干等。孩子在每次的值日生工作中既学会了管理别人,又学会了尊重别人自己应如何去做;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第二篇:2015上学期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主张

——情动于乐 乐在于教

杨井镇学校 白润芬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后一章27德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经典感言“教师不仅要会教,更要乐教”。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热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又作用于教师的热情。教师的“乐教”,学生“乐学”,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成为“教与学”的最佳点,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注重合作小组的建立与评价,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做了一个全新的注解。那么营造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应该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个极重要条件。而这恰恰又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簿弱环节和追求目标。这样的学习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教育与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促进与发展的关系为核心,以师生人际心理沟通关系为基础,以民主管理关系为调控手段,以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尊师爱生的伦理关系为外在标志的一个有机的关系体系。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变“尊师”、“爱生”的单向行为为民主和谐、互尊互爱、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我觉得课堂氛围的问题,它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众多环节,需要对新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并在教师自已的观念上发生根本的转变。

一、走出迷茫,认清教学目标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音乐既不是通过智力的、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符号或是与儿童无关的文字书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知觉体验的道路。要知道,一次单纯的体验能够使年轻的心灵通向音乐,直至终生。”

以上是音乐教育的宏观目标,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对于一节课内的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一节音乐课的优劣。音乐教育家曹理老师,曾在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秀课观摩课现场点评时不只一次修改老师的教学目标。有些教学目标定的太宽泛,有些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不太吻合。看到这种状况我认为小学的音乐教育确有改革的必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曾在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这样的教学,需要学生高度的集中注意,学得比较累,学音乐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会渐渐降低;能力目标提高的同时,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却明显下降。一次我听一节高年级欣赏教学,教师滔滔不绝地以一个教授的面孔,像背诵似的认真地讲着音乐的名称、作者、背景、内容、结构,学生呆呆地听着弄不懂的词语,理解不了的故事……渐渐地走了神。“还差10分钟就下课了,我们听一听主要片断吧!”学生的小梦想,被老师的话打断了。“太好了!可下课了。”这就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从时间比例安排上看,违反了音乐是以听为主的原则。这就是音乐教学中的非音乐倾向,也正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一大症结。这些多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设计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举个例子,大家比较熟悉的,歌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回忆江南美景的诗《忆江南》,本堂课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设计的:

(1)知识目标:能用优美、明朗的歌声,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唱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2)能力目标:能专注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音乐,唱好歌曲中的一字多音。

(3)情感目标:感受江南诗情画意的美景,激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尤其可以灵活运用音乐课本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让我们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增浓。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对于教学改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善于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的成果,掌握最新教育理念,不断自我更新教育观念。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就是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不至于,我们初三毕业的学生特长加试唱出的歌还是“太阳当空照”

二、视学生为朋友,让学生放飞心情 音乐是什么?是艺术,是听的艺术。艺术不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传统的音乐教育必须改革,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应该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例如低年级的唱游课,都是在“听听”、“唱唱”、“玩玩”、“创创”中轻松愉快的进行的。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中,课堂已不再是老师一个表演的舞台。老师需要费神的地方是在上课前精心设计、组织课堂上的活动。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老师只是起着引导游戏正常进行,让学生从游戏中得到收获的作用。让“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应用”的教学思想融汇贯通地应用到我们音乐教学实践中来。为此,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音乐游戏、角色扮演,用学生自已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从中体会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教师应该从教导、监督的角色转变成为活动和游戏中的“合作伙伴”,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服务。整个的教学过程也完全摆脱了强制与被动的枷锁,从而创造出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如《小树叶》是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歌曲。我在执教歌曲处理部分,通过琴声首先让学生感悟了二段速度的变化表现树叶飘零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以此作感情线索,学生情不自禁的做起了动作,尤其“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学生双手张开高高举起,斗腕、翻腕,全班五十双小手全部在动的时候,站在讲台的老师,伴随那童趣的声音,心不颤抖?能不体验到音乐美吗!? 如我在《树叶儿飘飘》这课,充分创造给学生聆听的机会:学生能说出这首歌曲很柔美;我听到了秋天的声音;听了这首歌我心里很安静„„并且学生在学唱《秋天红艳艳》这首歌时,很快就能比较出,《树叶儿飘飘》的音乐情绪是柔美抒情,《秋天红艳艳》的音乐情绪是欢快活泼。音乐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它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它的过程。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带着愉悦的体验离开音乐教室。好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体验情感,吸取知识,培养情操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三、用“心”去体验音乐的美,让课堂“活而不乱”

大家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教唱完一首歌后,我们经常会让学生为音乐编配动作、配上打击乐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歌曲伴奏等等。往往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闹哄哄乱成一团,如果你是上课的老师,看到这样的场面,还会有好心情去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吗?如果只是一堂课的话,我想也许还能坚持一下,但如果每次都这样,你还能坚持吗?我想是不能的。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做到“活而不乱”呢? 音乐课的灵魂就是围绕着主题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通过聆听,唤起情感,引发想象与联想。学生的“好动”往往是他们内心情感不加修饰的自然而直接的流露。作为音乐老师,不但不该怕它,倒是应该珍爱它。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的思想深深地沉进到音乐的主题中去,做到内心的感受与外部的行动和谐统一。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创造。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交融,与音乐互动,使学生的体验不断升华。在这样的音乐课上,尽管全体师生都可以“玩”得忘乎所以,但绝不会脱离主题,失去控制。如在五年级上欣赏《爱的罗曼斯》我先让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来,大大鼓励他们创作。学生情绪高涨,我借此时机,让他们进一步的去聆听体会这首西班牙民歌的优美纯朴的美,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去画了自己心中的春色。在这春意盎然的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流淌的旋律,美的色彩,造成美的意境,抒发心中的美感,学生能不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吗?

四、重视教学反思,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一个青年教师,应该说学海无涯,攀登也是永无止境的。“路应该在脚下延伸”,我们不可忽略了去总结、认识自己一步一步艰难的闯过来的路,去仔细的审视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踩出来的每一个脚印。可以说每一点滴的经验,每个细微的成功和进步都是由老师和同学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第一,与课前备课同等重要的是不能忽视课后的回顾小结。第二,在课内外要特别留意学生的反应。例如,我在上《小雨沙沙》一课,事先安排了学生人手一个自制沙球,以模拟下小雨的声音,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上半节效果不错,下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却还是停留在自制沙球上,上得很吃力。课后,有老师告诉我,学生喜欢沙球,就干脆利用沙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统统玩个遍。在以后的平行班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进了调整,获得较好的效果。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觉得反思自己的工作,难度主要在“深度”上。要相当的深度,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总之,教学反思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有效措施。教师只有做到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才能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达到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的理想境界。

2015.6

第三篇:大班上学期不一样的我教学反思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迎接人生的新阶段。在“不一样的我”这个主题中,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先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的意识;进而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在为期两周的主题中,我们为每个孩子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名字的故事”中,幼儿认识了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的名字的含义和名字背后的故事,然后再“我的标记牌”中,运用各色卡纸和皱纸等材料,装饰自己的标记牌,体验与众不同的创新所带来的快乐。“把我的名字唱出来”这个活动中,幼儿在反复哼唱自己的名字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名字产生喜爱与自豪之情。活动中,幼儿以快乐的情绪,不仅体验歌曲旋律的流畅性,也感受到了以接龙形式唱歌的有趣。

活动“我,喜欢我自己”,幼儿通过欣赏故事,从故事中的青蛙从自信满满到否定自己、失去信心,而后又恢复自信的心理变化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学会了大胆的评价自我。他们在努力展示自己长处的过程中,逐渐树立了自信心。

活动“多么了不起”和“闪亮的星空”,都是通过同伴间的互相评价,找到同伴的优点,体会被别人赞美的快乐,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先请刘亦心、盛林等幼儿先站在集体面前接受赞美。不够自信的刘亦心起先还找各种理由不愿意上来,当我把大家对他们的赞美之辞写在即时贴上,并逐条粘贴在他的身上时,我看到他的神情变得相当自豪了。我引导孩子们互相观看身上的优点,让他们知道自己都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活动后,大家都把这些小纸片小心的收藏起来,他们要让这些优点永远伴随着自己。

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美丽的夜空,每个小朋友就是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他们都放射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下,我们大四班的夜空变得更加美丽!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沙漠之舟》及教学反思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沙漠之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一台,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色身上有厚厚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

骆驼的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子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骆驼氛围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里。

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师: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①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②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助骆驼走出沙漠。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沙漠之舟》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18字。

第五篇: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天安门》及教学反思

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天安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引导对称、均衡地安排画面,并尝试添画,学画天安门三层梯形的主体结构,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画的基本方法,加深对我国首都北京的认识,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天安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画tiananmen三层梯形的主体结构,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画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对称、均衡地安排画面,并尝试添画。

3、加深对我国首都北京的认识,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画tiananmen三层梯形的主体结构,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画的基本方法难点:能够对称、均衡地安排画面,并尝试添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tiananmen,美术画册。

2、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我爱北京tiananmen,引入活动。

二.出示图片-tiananmen引导幼儿观察tiananmen的结构,了解tiananmen这一建筑物的对称关系。

加深幼儿对首都的认识,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讲解tiananmen的主体结构tiananmen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黄琉璃瓦顶,下层是朱红色城台,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

四..教师有重点地示范作画,突出画面布局,教幼儿由下往上画的方法。

五.欣赏PPT课件,提出绘画要求。

(1)注意绘画的步骤,表现出tiananmen城楼的主要特征。

(2)提醒用勾线笔。

六.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品展览师,生共同讲评。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tiananmen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tiananmen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tiananmen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本文扩展阅读: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大班上学期教学反思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