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研究
编辑:梦里花开 识别码:13-857768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2 18:39: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研究

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研究

——基于我市财政效益审计实践

摘要: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是对一级政府、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在一个财政年中的全部财政活动进行综合审计。目前,我国财政效益审计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专项资金上,触及宏观服务型效益分析的非常少。本文在总结我市近几年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探索实践基础上,从审计过程和程序、审计目标、审计的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评价标准体系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对其基本模式进行了全面研究;揭示了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一些独有特征;进而讨论了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与科学发展观、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政府绩效评估以及宏观经济等新时期普遍关注的话题的相互关系。

主题词:宏观服务型、财政审计、效益审计

一、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概况

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是通过对一级政府、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在一个财政年中的全部财政活动进行宏观综合分析,以评价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总体成效,可分为政府级的综合效益审计、部门财政支出效益审计、单位财政支出效益审计以及活动(一项活动,如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包含若干个专项资金)财政支出效益审计等类型。政府级的综合效益审计分全国性和地方性宏观综合效益审计,其中地方性宏观综合效益审计又可细分为省、地(市)、县等综合效益审计。近年来,我国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单个专项资金的效益评价上,而针对一级政府或一个部门某段时期全部财政活动的宏观服务型综合分析触及较少。202_年以来,我市一直坚持开展全市年度财政资金宏观服务型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宏观服务型效益审计经验,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完成的。

本文所提的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西方国家在实践中纷纷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财政管理改革,如英国的“效率稽核”,美国的“政府再造”,新西兰的“预算与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澳大利亚的“财政管理改进计划”

1等等。20多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实行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在促进政府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能,改进政府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各个国家考评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如澳大利亚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范围侧重于政府部门,即该部门一个财政年度所有财政资金的总体效益状况;美国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范围侧重于活动,而不是单个项目;西班牙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范围侧重于单个项目和专项资金。澳大利亚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主要有:一是制定部门事业发展目标。部门事业发展目标是编制部门预算和年度绩效计划的重要依据,由政府内阁、财政部和政府各部门共同制定。二是编制年度绩效计划,设计绩效考评指标,年度绩效计划与部门预算紧密联系。三是编制年度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报告。在一个财政年度结束后,政府各部门都要编写并提交本部门的年度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报告,以提供绩效考评的基本信息。四是开展绩效考评,评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先由财政部对各部门提交的绩效考评报告进行考核,再报议会审议通过。五是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由审计部门对政府各部门工作和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

二、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基本模式

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一样,要遵从审计法、各项审计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其模式与传统财政审计和一般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类似,但又有自身特点。本文从审计过程和程序、审计目标、审计的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以及技术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其审计模式进行说明。

1、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程序

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阶段和程序与一般专项资金审计基本相同,也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整改阶段。但它毕竟不同于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每一阶段仍有其自身的特点。(1)准备阶段:要对被审计机构的基本情况和有关人员、文件进行初步调查,确定审计方案;还要制定宏观目标,准备大量宏观的、微观的评价指标和标准。(2)实施阶段:根据宏观目标收集证据;总结、评价和分析全部证据。(3)报告阶段:根据审计证据提出审计结论,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形成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结果报告并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编写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工作报告并向本级政府、人大报告,同时公告审计结果,以便公众对审计结果和建议的认可。(4)整改阶段:跟踪调查,促进

报告建议的有效落实。

2、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目标

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审计,揭露管理不善造成的效益差、效率低问题,揭露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改进管理,从整体上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更好地为实现政府的绩效目标服务。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揭示的是效率的总体状况、重大决策的总体情况以及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管理的总体水平,而不会拘泥于单个专项资金的效益好坏。当然,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同样要分析单个专项资金,只不过是从统计学的观点来分析若干个专项资金中效益好和坏的比例,以及此类问题形成的原因和相关管理漏洞。

3、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范围

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主要从整体上和全局上去看问题,既包括经济效益,又包括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效益。其范围包括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或职能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客观和系统检查,可以确定为以下几方面:对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决策进行评估;对政府公共管理活动,包括经济、社会、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对国有资产管理、行政效率、廉洁自律状况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评估;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估。

4、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对象

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主体是政府审计机关,审计的客体即审计对象与一般财政审计有所不同,包括: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者、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执行者、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者、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管理者等。

5、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需要对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各个效益要素进行审计,包括:政府宏观决策的总体水平;政府政策和重大决策的执行力度;政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行政效率总体水平,国有资产和经营收益管理水平以及政府现行项目中哪些风险比较大,哪些容易产生腐败,哪些是低效的或无效的等等。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应围绕上述活动全面延伸。

6、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

国家人事部的《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设计了一套评估体系,用3

3个指标来评估政府的绩效。这套标准体系对于我们开展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建立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如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有些指标可能会适应于性质和业务相似的部门,有的指标可能只适用于某个单位或部门。指标中还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相当多的部门,非财务指标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更大一些。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评价指标比较宏观,如财政管理方面的指标就可能包括:财政预算目标的执行情况;财政资金管理情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收入总体情况和质量状况;财政支出结构状况;财政收支的平衡状况;政府债权、债务总体情况;政府各部门财务收支和工作绩效情况等等。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可能会决定评价工作的实际意义到底有多大,而且指标会因部门而异,因单位而异,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庞大的指标库。对于那些可比性指标,将来也可能需要建立标准值数据库。评价指标的确定将会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7、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技术和方法

由于评价对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在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项目中通常要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包括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除了需要财务审计中常见的技术和方法外,还需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1)调查研究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事实、收集信息,也可以用来收集对特定问题的不同观点。调查有面谈调查、电话调查和函证调查。(2)统计分析也是财政效益审计中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可以应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因果关系、差距及影响原因。(3)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还要运用经济分析技术方法进行测评,要分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以及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进行总体评价。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一种技术和方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开展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应把握的几点

开展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建立财政资金的问效和问责制度,是对公共经济管理的保驾护航。它在促进政府改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工作,大力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服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这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定》中专门对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定要把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工作和《决定》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全面支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工作还要突出从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入手,以规范化为原则,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促进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用改革的办法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是切实推进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与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有机结合。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所评价的资金往往包含若干个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效益评价的成果是宏观服务型评价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因此,要从评价一般的专项资金效益入手,以揭露效益上存在的问题为主,综合运用对比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等方法将若干个专项资金效益评价成果有机统一到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分析中。

三要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把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与政府的绩效评估有机结合。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与公共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审计是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公共管理为审计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审计离不开公共管理大环境,并受其影响和制约,但审计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公共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把钱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主要目标,也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目标。宏观服务型的财政效益审计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成果的作用。审计结束后,应对财政资金总体效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对违法违纪问题还应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财政效益审计工作报告应上报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并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同时应依法实行审计公告,财政效益审计报告应该在公共媒体上公布。

参考文献

[1] 韩用明.财政资金宏观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审计月刊.202_年第05期,11~14.[2] 王保安.科学发展与财政制度创新.预算管理与会计.202_,(2): 23~25.[3] 杨皓然.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借鉴意义.学术论坛.202_,(1):44~47.[4] 曾志柏.英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云南行政管理学院学报,202_,(6): 27.[5] 张小玲.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方法比较研究.软科学.202_,(5):1~4.

第二篇:浅议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

浅议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审计监督的对象、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审计目标等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审计署在202_年至202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202_至202_年规划中则又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臵、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到202_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这预示着审计工作已经由纠错防弊向效益性、效果性转变,效益审计将成为现代审计的主流,代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由此,审计机关必须尽快实现审计工作中心的转移,通过积极探索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之路,为全面推行效益审计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一、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需要提高认识

《审计法》确定了审计工作的三大目标,真实、合法、效益。以前,审计工作的目标大多局限于真实性和合法性,侧重于评价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或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法律和规定,对管理利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方面评价较少。事实上,缺少效益目标的审计,常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像众所周知的合肥垃圾处理厂事件,项目从其基建程序上来讲,形式上基本是合法的,但为什么会还未使用就全部报废呢?究其原因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力,可行性论证不充分、不科学,只是简单地履行个程序,导致决策错误,脱离地方客观实际,由此造成国家资产严重损失。审计中经常会发现类似的问题。随着民主与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1人民对政府或有关组织管理、利用公共资源的效益问题日益关注,并且逐渐从关注过程到关注结果、从注重投入到注重产出,管理利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将成为核心关注点。因此,需要提高审计工作的认识,不断地调整和更新审计理念,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上,这既是促进和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需要注意原则和关系

审计环境的变化,使审计监督的重点逐步由合规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转变。在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时,需要始终注意坚持好“三个原则”,即:重要性原则,要围绕领导关心的、群众关注的、财政投入资金量大的项目开展审计;实效性原则,实施的效益审计项目要与政府中心工作密切相关、要对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可行性原则,审计人员要熟悉项目的特点、掌握与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选择的项目能够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在坚持好三个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合规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的关系。合规性审计是从资金的收、支和管理三个环节揭示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效益审计则是沿着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途径来查找影响效益的因素。效益审计要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特别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复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合规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同存在。二是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关系。全面性是指在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中,要对所涉及该专项资金的所有内容进行审计,不留审计盲区和审计死角,全面真实完整地揭示资金的使用情况。重点性则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专项资金涉及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着重揭示资金使

用的效益效果。三是监督性与服务性的关系。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始终是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效益审计又直接体现审计这一根本目标。为此,要妥善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辨证关系,对效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机制上找出问题产生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实现审计在更高层次发挥作用的目的。

三、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需要突出审计重点

审计署在五年发展规划中“把揭露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作为效益审计的重点。一是要重点审查项目的立项,了解项目申报立项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是否完整,有关技术经济论证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项目预算是否体现科学、可行和节约的原则;二是要重点审查项目的管理,了解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工程项目建设是否执行国家招投标规定,主要设备及材料是否实行政府采购等;三是要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的使用,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依据资金的性质、指标、规模、用途、拨款路径进行跟踪审计,检查各环节的资金是否真实及时到位,有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项目支出转移资金、损失浪费等问题,结余资金是否如实反映并归还财政;四是要重点审查项目的效果,通过对项目所产生的效用特点、受益范围和所办事业生命力强弱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综合评价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计划目标情况,项目的实施是否对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还在探索之中,没有固定的审计模

式,必须根据审计对象和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适合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要重视审前调查和审前培训

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要求高,专业性强,如果对被审计项目业务活动情况不了解,简单地根据财务账册进行审计,很难获得成果,由此,需要将财务情况与业务活动联系起来审计。每个项目实施前,都要花较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被审计项目的有关法规规定、业务管理的程序、流程,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内部考核的制度和目标;都要对审计人员进行深入培训,使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对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有足够认识,不仅清楚做什么,还要知道怎样做,这样才能更具效率地实现审计总体目标。

(二)要制订详细审计方案

方案是审计工作实施的具体计划,是审计行动的先导。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是一种综合审计,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基础上着重对一个项目和一个具体事项效益进行评价,并根据审计目的对效益评价或侧重于经济性,或侧重于效率性,或侧重于效果性,或三者兼顾,依此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其次要明确审计重点。每一个项目的效益审计侧重点不一样,要根据具体目标来确定重点审计内容,取得适当证据,对项目效益进行评价。

(三)要注重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极大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增加审计的可信度。审计署五年规划中将审计调查纳入了与审计并重的地位。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特别是对决策结果的衡量,涉及到很多非数量因素的问题,只有在审计中开展大量的调查,广泛搜集审计证据,才能查明各类问题和原

因,才能提高审计评价的科学和合理性。

(四)要积极运用现代技术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审计技术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开展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计算机审计,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在被审计项目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工作,通过普及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推广其他审计软件,充分发挥SQL Server、ACCESS、EXCEL、DBASE等软件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跟踪等方面的功能,不仅能够对专项资金涉及项目相关的财政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进行全面的审计,而且可以提高效益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要有效整合审计资源

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审计范围,工作量大,涉及专业知识多,一定要有复合型的人才。从专业结构来看,不仅要有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还需要有懂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工程、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就审计机关现状看,很难满足审计工作要求,这就需要有效整合审计资源。一是审计内部的力量整合,打破传统的专业界线,一个专业和另一个专业或多个专业审计人才的结合实行优势互补。二是借助外力,运用部门单位内部审计力量,发挥内审人员熟悉情况懂管理的优势。必要时还可以聘请一些行业的专家参与审计。

第三篇:财政审计研究

基层审计机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考新乡县审计局杨慧芳

202_年,国家审计署提出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作为基层审计机关,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是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程度、落实国家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政策的宏伟目标。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应该从明确审计目标、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审计队伍素质、提升成果使用程度、扩大审计影响面等几个方面入手,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一、明确财政审计目标

长期以来,预算执行审计习惯上被称为财政审计,近年来,预算执行审计增加了税收征管审计和地方税务机关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即使如此,传统财政审计的范畴仍然比较狭窄,从宏观面看,国家每年投资的上万亿财政资金,没有纳入财政审计进行分析;从微观看,基层国税局税收征管、税收解缴、中央直属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等仍旧是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的盲区。直接造成了基层财政审计反映和分析问题不准确,审计成果利用率不高,没有反映财政体制改革成果。所以,笔者认为基层审计机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202_年国家审计署提出了202_年至202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规划站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高度,充分考虑了财政审计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了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证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财政审

计目标。财政审计目标除原有的真实性、合法性外,增加了财政效益性和安全性目标。

二、丰富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容

笔者认为,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大格局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增加,财政体制完善,逐渐丰富审计内容,消除审计盲区。审计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

(一)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

以预算执行及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为重点,同时关注政府负债情况,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规范财政管理。包括部门预算执行单位审计和组织财政收入单位审计。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关注对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和专项建设资金审计。

(三)农业资金审计。

把握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重点资金、重点项目,检查财政支农资金政策执行。

(四)社会保障审计。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基金审计,住房保障资金审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新型农民保险审计。

(五)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

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科技、教育、医疗等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

三、整合审计项目和资源

要完成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基层审计机关面临一系列问题:财政审计项目缺乏必要的融合,审计项目安排不合理,没有反映大财政的运转情况;专业审计人员匮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审计技术落后,财政审计有关指标综合分析不够,可使用性不高;财政审计的建议、意见的建设性、宏观性不够,不切合本地实际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做好审计项目计划、整合审计资源、加强财政指标分析。

(一)做好审计项目计划。

在审计计划中,审计机关要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面反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安排审计项目,建立3至5年的审计项目库,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合理安排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农业社保教育卫生审计、专项审计及调查,达到项目覆盖整个财政收支,审计成果可以有效反映地方财政运转的基本情况,重点反映国家政策、百姓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二)整合审计资源。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需要全面整合审计资源。基层审计机关要以审计法和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为依据,加大对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力量整合。加大审计队伍建设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法律、工程、环境保护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员比例,强化复合型审计人才、国际化审计人才、专业

化审计人才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使他们成为大财政审计的业务骨干。

(三)加大财政综合指标的分析。

探索建立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利用社会力量提升财政审计的质量。加大财政综合指标的分析研究,提出切合本地实际的改进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防范财政风险的高质量的建议意见。

四、进一步关注财政资金效益和安全

(一)绩效审计代表财政审计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财政资金呈现数倍、甚至几十倍增长,财政的内容更加丰富,部门预算、转移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融资、注资、承诺、担保、土地抵押、未来收益预测等财政事项出现,使得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已经不能满足政府、社会各界对财政审计成果的期望。财政资金效益评估、财政资金安全已经超过真实性、合法性作为财政审计一个重要目标。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绩效审计在财政审计中的比率还比较低,基本还停留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国家审计署提出到202_年所有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的目标。所以,基层审计机关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监督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配臵、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

(二)构建财政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基层审计机关要探索适应本地区财政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绩效评估情况反映在审计报告中。对部门预算资金要揭露损失浪费、对国有建设项目,要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专项资金,要从经济、社会方面评估效益。设立专家库,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引进外部智力提升绩效审计层次。

(三)采用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方式开展绩效审计。

对于数额巨大的财政资金,需要及时准确反映其管理、使用及产生的效率,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采用审计和审计调查结合,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的方式开展效益审计,既可以节约审计力量,又可以灵活安排本地区或行业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在短时间内追踪资金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四)进一步关注财政安全。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地方政府面临的社会保障、教育发展、征地拆迁压力,GDP刚性增长,经济发展对投资过分依赖,政府追求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等,使得地方政府对资金产生了海量需要,各地政府纷纷设立了投融资平台公司,以财政担保、财政承诺、土地担保或者抵押向银行大量融资。有数据显示,202_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7.2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0%,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率达到400%,如此庞大的负债,地方政府财政承担的风险不言而喻。所以,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中,审计就不仅要反映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更要反映财政的安全性,并且提出应对措施。

五、扩大财政审计成果影响面

加大财政审计成果利用率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层审计机关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写好两个报告。

每年审计局局长代表政府向人大所作的上一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是对财政审计成果的大检阅,是扩大财政审计影响面的重要平台,审计机关应该将上一的财政审计重要内容都反映在报告里,不仅暴露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更应该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和财政安全。同时强化审计决定执行,将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向人大汇报,捍卫财政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做好审计结果公告。

按照《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基层审计机关应该将社会关注的,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要求的审计结果向社会予以公布。202_年,国家审计署向社会公布了汶川地震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渤海水污染防治审计调查结果,使得社会各界了解了重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益,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基层审计机关应该按照准则要求,将本区域内,百姓高度关注的、有重大影响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既实现百姓知情权,也进一步扩大审计影响面。

第四篇: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傅代兴(浙江省丽水市审计局)

【时间:202_年10月15日】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标志,也是审计职能回归和审计转型的关键。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审计机关按照省厅《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性意见》、《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审计理念,突出工作重点,整合审计资源,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绩效审计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理念得以更新

探索和推进绩效审计,关键要解决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观念的更新是思路转变的前题,思路决定了出路,为了使全局上下形成统一认识,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实践。202_年以来组织业务骨干先后到深圳、三亚、宁波等地学习考察,邀请省厅王小龙副厅长、社保处长、经责处长和杭州、宁波、建德、海盐等地人员就绩效审计理论、实务在每年的读书班上作为重点学习辅导,并以自身成功的绩效审计案例手把手、实打实地进行培训。通过近几年学习考察、业务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学习,绩效审计理念深入人心,扎入实践。

(二)机制加以保障

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纵深发展,我们从考核、评优等方面保障绩效审计顺利实施。一是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按人均完成一个绩效审计项目的要求来布置,使绩效审计项目逐年增加。二是将绩效审计项目列入考核内容,对各县(市、区)局、市局业务处室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逐年提高绩效审计所占考核份量,要求集中力量抓好2-3个重点绩效审计项目,从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推进。三是组织绩效审计项目评优。202_年、202_年先后两次组织绩效审计项目评审交流会,通过项目演示点评和项目评优,进一步提升我市绩效审计能力与水平。四是强化绩效审计工作督导。市局领导分别深入县(市、区)和市本级重点项目审计组,召开审计工作和项目实施情况汇报会,重点了解各绩效审计项目的安排、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绩效审计工作指导。五是及时破解实务操作难题。根据绩效审计遇到的选项、方式方法、评价以及质量控制、风险防范等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召开全局或审计组专题分析会,逐一破解难题。

(三)领域得到拓展

在绩效审计中,我们不仅注重审计项目量的增加,更加注重面的拓展,按照重要性、时效性、增值性和可行性等四项原则认真选好项目。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选项。根据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认真开展了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旅游扶持政策、“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水利建设资金、污水处理工程、康庄工程等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审计与调查,把握政策执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市委市政府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围绕社会民生选项。近年我们围绕关注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认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社保基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就业政策、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等审计与调查;通过审计与调查,促进民生政策落实、资金使用规范、社会和谐有序。三是围绕丽水特色选项。根据丽水的实际,开展了乌溪江紧水滩移民下山脱贫、民族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地质灾害避险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审计与调查,通过特色问题的审计与调查,反映丽水欠发达地区发展中的问题,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四)目标贴近现实

绩效审计是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审计与评价,涉及领导的决策、政策的制定、过程的管理、资金的使用、绩效的评价等方面。我们在决策方面,主要关注是否符合实际、发展规律以及决策程序;政策方面,主要关注是否存在政策缺陷以及执行效果;管理方面,主要关注是否按照现行的政策法律制度规定执行、管理是否到位;绩效方面,主要关注资金使用、经济活动、履行职责是否达到资金安排初衷、政策目标、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履行职责的要求。针对具体的绩效审计项目,要求审计干部选择好切入点、把握审计重点。如:市本级市本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绩效审计从决策随意、管理不善等方面切入,反映了设计不科学造成的功能不配套、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审计成果得到较好的体现。

(五)方法注重创新

在绩效审计组织方式上,我们根据绩效审计主体内容,采用单独立项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的绩效审计以及跟踪审计等形式。在绩效审计方式上,除了运用传统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符合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外,还大量运用调查研究、经济、统计分析和计算机审计等方法,为把握问题、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效果较为明显。如:市局对市区“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资金管理使用审计调查,运用SQL语句,将莲都区再就业培训、农民培训和丽水学院等四个数据库同成教分院农民培训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1058名虚报培训人数,将此线索移送司法机关,涉案人员6人中有3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人缓刑、2人免予刑事处罚。

(六)价值得到体现

实现绩效审计的价值最大化,是审计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审计产品价值链不断拉长,成效比较明显。一是得到领导肯定和重视。我们上报审计报告、专报信息、审计建议许多引起领导重视,促使审计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整改。仅去年市本级审计报告、审计专报被省市领导批示29篇次,其中市局对水阁经济开发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审计调查专报信息得到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9次的批示。二是推动制度建立和完善。如:市局通过对云和县政府性资金绩效审计试点,反映的问题引起该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先后出台8个政府规范性文件,政策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市污水处理工程绩效审计,促成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污水处理经营管理办法》、《丽水市污水处理费调整方案》等等;三是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管理,提高政府投资绩效。通过对市本级招投标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侧重反映招投标管理体制不顺、制度缺陷、管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报送的《基建招投标废标单位中标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等审计专报,引起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批示有关部门整改落实。市纪委还组织了发改委、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了全市工程招投标制度执行专项执法检查。

二、当前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惯性思维束缚,审计理念仍需更新。

绩效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要实现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审计理念的转变决定了审计工作转型。因此,转变陈旧的审计观念和惯性思维,适应现代审计需要,是切实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核心,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转型工作,但部分审计干部还是习惯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沿用形成的思维定式,无法跳出传统审计的框框,再好的项目,也可能做成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对开展绩效审计,总觉得困难大于希望,付出少于收获,存有畏难情绪。对绩效审计理念、内涵、实务操作还有一个认识、接受、提高的过程,转变审计理念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完全转型还任重道远。

(二)专业知识单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绩效审计涉及单位多、业务范围广、工作要求高,不仅要对经济活动事项审计后,寻找管理中存在的机制缺失,制度的缺陷,更要提出宏观管理的意见建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但具备相应的财务、审计知识,更要具备相应的宏观经济、经济管理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当前审计机关在人员结构上财务人员居多,熟悉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行政法规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在专业素质上表现为财会知识丰富,宏观经济理论和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在工作能力上查帐能力较强,现场作业经验丰富,但综合分析问题和提升审计成果的能力较弱。我们队伍大部分是审计机关组建至九十年代初期进来的审计人员,随着时间推移,年龄

老化,专业更新缓慢,业务知识单一,面对绩效审计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对绩效审计还有一个学习、提高的适应过程。

(三)证据收集困难,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审计证据真实、可靠、有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没有确凿的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就无立身之处。绩效审计中往往通过调查、座谈、查询等方式获取审计证据,证明审计事实,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这些方法进行审计,时常难以取得完备的证据。如:对方不愿意配合调查;调查笔录对方不愿意签名;相关的业务资料不乐意提供;查询问题回答就轻避重;行业数据资料难以获取等等。尽管审计中形成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但难有资料佐证,一些问题审计人员自己底气不足,有些问题在征求意见时容易被单位否定。在审计中还出现根据笔记本记录的内容先形成问题,再补审计证据,结果常常不尽如意。这些现象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是没有的,也是绩效审计中面临的新情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审计质量的全面控制。

(四)公认标准缺乏,审计评价难以把握。

通过审计形成的评价是绩效审计报告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绩效审计的难点。当前绩效审计没有一套规范、科学、公认、可行的指标体系。在标准缺乏的情况,凭审计人员掌握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想像及专业判断,得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审计评价。这样的评价,往往不同水平的审计人员得到结论是不同的,既是企业或行业数据横向对比和纵向比较,历史同期和计划目标的分析,审计人员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行业标准千差万别,隔行如隔山,因此审计人员如何从实际出发,运用现行政策标准、技术标准、经济标准和共同认知等评价绩效审计对象,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分析,去探索,去把握。

三、推进绩效审计深入开展的几点设想

(一)更新观念,认清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

绩效审计作为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承载了现代审计“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的发展目标,彰显着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问责、对财政资金使用的问效。推进宏观服务型的绩效审计,是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关键,我们必须跟进、贴近时代所赋予的重要职责,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更新观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全面深入地推进绩效审计。要认清形势,把握重点,知难而进,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要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审计观念,从政府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制度的完善性等方面分析入手,努力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采取措施,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

绩效审计项目成效好坏,很大程度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基础和社会综合知识的储备,取决于审计人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加强知识更新,提高业务技能至关重要。一是继续强化学习,通过采取外出学习考察、项目交流评比、审计实例讲解等方式,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拓宽思路,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二是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以点带面,按照绩效审计的内涵要求,加大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专项经济活动绩效、政府投资项目绩效、政策执行绩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工作绩效、基金管理安全与绩效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三是建立绩效审计研究机构,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不定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研讨,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专题讲座、外出取经等方式扩展视野,提高审计骨干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三)加强研究,探索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绩效审计虽然无法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但应该存有相对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应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人们共同认知或约定的标准”为依据,可以从五个层面考虑:一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宏观层次标准;二是各行业的技术指标,各地区经济指标,相关对比参数等标准;三是被审计对象的规划、目标和同类审计对象的发展水平等微观标准;四是吸纳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和群众评议;五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和审计部门通过历次审计,形

成的某一行业或某一单位的指标数据。同时在评价确良过程中除了按以上标准进行评价外,还要从实际出发客观评价、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

(四)拓展思路,加大绩效审计的实务创新。

一是科学选项。选项的基本原则:1.围绕大局的原则。要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2.面向社会的原则。要面向公众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改革攻坚的焦点问题。3.注重成效的原则。要预先规划好审计成果,条件不成熟的不选,意义不大的不选,审计能力达不到的不选。因此,这就要广开渠道,吸取好的项目;广泛听取,吸纳好的意见;广为征集,吸收好的点子。通过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部门、社会各层次征集审计项目,提高社会的参与度和公开度,建立起项目证集、申报、论证、修改完善、执行等环节在内的项目优选程序和立项机制,而使审计项目具有超前性和贴近现实。为此,选择项目着重要从事关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公共资金使用管理、公共服务均等提供、公共管理规范有序、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考虑。

二是切实做好“三个结合”。1.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结合,要摈弃惯性思维的影响,既要溶于传统审计,但又不局限于传统审计。从更高的层面组织实施项目,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为领导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审计信息;2.要做好绩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的结合,充分认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面广、信息量大、审计方法灵活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3.要做好绩效审计与后续审计的结合,绩效审计结束后并不意味审计目标达到了,审计的目的是将提出的审计意见建议和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强化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使审计意见建议落到实处。

三是认真把好“四个关口”。1.审前调查关。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审前调查工作到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2.审计方案关。绩效审计项目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审计实施方案不能停留在审计组层面,而应该区分项目的轻重程度,对重大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实行论证制度。3.审计实施关。项目实施能否达到方案设计的要求,这是审计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审计实施,全面把握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工作。4.报告撰写关。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必须对所取得的资料精心提炼、综合分析,形成领导满意、公众信任的审计报告。只有把好这四个“关口”,审计质量才有保证,审计风险才能降到最低限度。

四是采用先进实用的审计技术方法。绩效审计方法不在于多先进而在于管用,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实质都在于如何实现审计目标。绩效审计的方法:取证方法、分析方法、评价方法、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成果提升等方法。

第五篇:浅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融合

浅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

计的融合李国明(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

【时间:202_年10月28日】 【来源: 】 【字号:大 中 小】很多人习惯于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分割开来看待,并在其间比较优劣,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我们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冠以各自独立的名称,但是它们仍然是在同一个审计活动中因具体目标不同而导致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从审计成长发展的层次上看,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基础,效益审计是突破,经济责任审计是升华,它们本就应该是一体的。另外,将它们割裂开来在实际工作中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奇怪的现象。例如,将是否开展效益审计和开展程度纳入考核范围,导致出现凡是审计项目都冠以XX效益审计的名字,而其实际工作内容与原来并无多少差异;因效益审计涉及的效益评价、指标计算等大多受具体的财务事项,特别是小金额财务事项影响较小,所以,目前的效益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引导审计人员忽略很多基础性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而是直接就一些自认为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计和调查,功利意味十足,使得审计工作浮躁情绪上升,也招致被审计单位的一些微词;经济责任审计因为需就某一领导任期的相关经济事项进行审计,所以时间跨度一般都比较长,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已经实施过的其他审计内容重复较多,而原已经实施的其他审计因侧重点不同于经济责任审计,导致因无法利用原审计成果而不能不重复,因此,因重复审计导致审计资源浪费现象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铺开而日益突出。

如何解决该问题?笔者认为,核心的一点就在于我们不能再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分割开来,而要将他们融合起来。具体地讲,在同一份审计报告中,应该同时反映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审计结论。在反映的方式上,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这使得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后者又在组织形式上独立于前者,体现出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深化,逐层深入,具体、精细、全面、完整、有始有终。

事实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也并不是没有包含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成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也会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也会将有关问题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只是未上升到更高层次领导的经济责任上(受被审计单位这一审计对象的限制)。所以,在逻辑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在地包含着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它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并不矛盾,只是需要扩充而已。而现在,大力推广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审计的发展趋势和当务之急,进行这种扩充在理论上、实务上也完全可行。

以上浅述,仅属笔者个人学术研究观点,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李国明)

宏观服务型财政效益审计的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