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企业薪酬制度的工作程序
创新企业薪酬制度的工作程序
1、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2、灵活多样的工资支付形式
3、实行董事会、经理发层成员按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
4、对科技人员实行收入激励政策
5、探索进行企业内部员工持股试点
6、积极试行技术人员入股,探索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办法
7、可以试行劳动分红办法
8、加强企业内容分配基础管理工作
9、实行人工成本的合理约束
10、员工民主参与决策和监督
第二篇:企业薪酬制度
企业薪酬制度(试用稿)
一、目的为真正体现“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在工资分配上的公正和公平感,使员工在劳动与工资之间达到动态平衡,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公司发展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则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包括试用员工,但不包括临时用工。
三、内容
1.公司薪酬设计按人力资源的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
因国家相关政策、行政法规变更或公司人员结构有较大变化及其他原因时,公司可对工资做临时调整。
2.公司一般员工试用期为1-6个月不等,具体时间长短根据所在岗位而定。员工试用期工资为转正后工资的70%-80%,试用期内不享受正式职工所发放的各类补贴。
3.工资构成员工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和“考核工资”两大模块组成。现根据各岗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二者的比例。
高层管理:基础工资与考核工资工资的比例为6:4;
中基层管理:基础工资与考核工资工资的比例为8:2;
普通员工:基础工资与考核工资的比例为9:1;
月工资=基础工资+考核工资
基础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福利津贴(工龄工资+通讯+伙食+其它津
贴)+加班工资
考核工资=月度考核工资+管理工资
基础工资为员工的合同工资,根据每位员工的任职岗位、资历、能力等确定。基本工资为员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应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岗位工资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学历要求、所需专业知识、知识、技能、工作难度及行为,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和贡献而支付的工资。
福利津贴含国家规定的所有生活津贴及政策性补贴。试用期及离职员工不享受福利津贴。
工龄工资是对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付出给予的一种补偿。其计算方法为从员工正式进入公司之日起计算,工龄每满一年可得工龄工资10元/月;工龄工资实行累计计算,按月发放
考核工资为员工绩效工资,根据员工月度考核情况发放的效益工资。
年终奖(年终红利)、奖金(效益工资),不计算在月工资内。年终奖(年终红利)是为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心而设立。于每年的二月份(春节前)根据公司上的营业情况给与额外发放的工资。年终奖只限于对公司的正式员工发放。根据各部门工作任务、经营指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工作绩效考
核结果确立;绩效考评由人事部统一进行,与经营利润、销售额、特殊业绩、贡献相联系;奖金通过隐秘形式发放。
4.加班费计算公式
各项目点因项目的不同,加班计算方式会有所不同,一切以本项目点加班情况为准【详见《工资单备注》】。其他加班如下:
工作日:加班工资=基本工资/174*加班小时*150%
休息日:加班工资=基本工资/174*加班小时*200%
节假日:加班工资=基本工资/174*加班小时*300%
员工加班满1小时以后,方可算加班。
项目点如有缺勤人员,领班只能安排在班人员内部分配;顶班员工补贴每人10元/天;
5.员工因迟到、早退和旷工缺勤时,迟到、早退和旷工期间的工资计算依照本公司制定的《员工守则》、《关于加班调休制度的补充说明》。
6.员工工资、新进、离职等缺勤工资根据实际出勤天数按以下公式计算:(基本工资标准/21.75)*实际出勤天数=实发工资
7.病假、事假、工伤、婚丧、生育期间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员工守则》处理。
如有调休的经部门领导批准后可以使用调休日充抵病假天数。
8.支付方式
员工工资以现场发放及银行转账的方式在公司规定的发薪日支付给员工本
第三篇:企业薪酬制度
企业薪酬制度
一个企业制度完善的薪酬制度意义重大,一份健全科学的薪酬制度是企业长期生存的基础。以下是某企业薪酬制度举例,仅供参考。
一,为达到劳资兼顾,互利互惠,给予员工合理的待遇,依照下列原则制定
本制度:1,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员工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据岗位责任,在对员工能力及业绩进行考评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薪酬.2,谋求稳定,合作的劳资关系原则:对公司的优秀骨干人才在薪资合理分配的基础上予以特殊考虑,以建立稳定,长期合作的劳资关系.3,员工薪资参考社会物价水平,公司支付能力以及员工担任工作的责任轻重,难易程度,绩效及工龄,资历等因素综合核定.二,薪酬体制
1,薪资标准:公司实行岗薪制,贯彻“因事设岗,因岗定薪”的原则.每个岗位的薪资标准,依照岗位的重要程度,责任大小,难度高低等因素,由各部门中层管理人员拟定草案,交行政人事部汇总后,报公司总经理确定.2,年薪制:享受年薪制的员工由公司总经理确定(一般一年确定一次).(1)薪制对象:公司聘任的高层管理人员,相关的高级技术,业务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2)年薪标准:由公司总经理根据业绩,能力,责任等因素确定,享受年薪制的员工薪资由工资总额的20%作为风险资金后,按月平均发放,年终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核算风险基金的发放额发放给员工(以年终考勤,奖惩,绩效考核等依据).3,月薪制:享受月薪制的员工由所在部门领导确定并报行政人事部审核,总经理审批.(1)月薪制对象:除实行年薪制工资以外的固定员工.(2)月薪标准:由部门经理确定,行政人事部审核,公司总经理审批.4,日工资制:施工工人.日工资制工人不属于公司固定员工,日工资制工人工资标准根据工种不同由工程部拟定,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5,公司固定员工分类:
(1)高层管理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
(2)中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工程总监,技术总监,水电工程师,项目经理
(3)基层管理人员:各部门和项目部的主管,包括现场主管,技术主管,财务部主管会计,资料主管,保安/后勤主管,行政主管,仓库主管等
(4)专业技术人员:预算员,设计师,施工员,资料员,会计,出纳等
(5)业务人员:采购员
(6)行政后勤人员:文员,绘图员,仓管员,保安,杂工,炊事员,清洁工,锅炉工等
三,薪资结构:固定员工薪资由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年资津贴+奖金+补助组成.1,基本工资:
(1)贯彻“因事设岗,因岗定薪”原则,行政人事部根据岗位的性质,责任大小,难度高低,专业性,劳动强度等因素起草各岗位基本工资等级标准,由总经理审批.(2)每个员工的基本工资等级由所在部门经理确定,中层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级由总经理确定.一人担任多个职务的,按照所担任最高职务确定基本工资等级.附表1:基本工资标准高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类别9级8级350020007级400022006级500024005级600028004级700032003级800038002级1000045001级120005500中层管理人员3000专业技术人员1800业务人员***0200012002400*********500行政后勤人员900
2,职务津贴:
(1)主管以上管理人员自担任管理职务之日起领取职务的津贴,不担任该职务之日起停止支付;不满一个月时按时间比例计算发放津贴;代管主管职务时,也发给该职务的津贴,但代管职务时间必须在一个月以上.同时担任几个管理职务的,领取所担任最高级别的津贴,不给予双份津贴.(2)职务津贴等级标准由行政人事部起草,总经理审批.附表2:职务津贴等级标准类别中层管理人员基层主管六级1000300五级1500500四级2500800三级40001200二级60001800一级80002500
3,年资津贴:
(1)员工在公司工作每满一年,给与相应年资津贴.标准为其基本工资5%×N(N为工龄).(2)年资津贴不得超过岗位工资的1/4,超过者按比例最高值发放工龄工资.(3)年资津贴调整:由直接上级填写薪资调整表报总经理审批后交财务部执行.4,奖金:
(1)全勤奖:为鼓励员工敬业精神而设,当月无事假,病假,旷工,迟到,早退记录,上级安排加班无不参加的员工,每人当月发给100元.(2)绩效奖金:(工程部以每完成一个项目为一个绩效考核周期,其他部门以季度考核周期)根据绩效考核办法,评定出绩效奖金等级.附表3:绩效奖金等级奖金等级基数百分比
(3)年终奖:优秀较好120%100%基本胜任80%应改进40%不能胜任
①出勤奖:全年无事假,病假,旷工,迟到,早退记录,领导安排的加班无不参加情况的员工,每人奖励500元.②优秀员工奖(创造奖,功绩奖),优秀管理人员奖:由总经理根据企业当年效益及个人绩效,贡献程度评定,标准由总经理确定.5,补贴:
(1)话费补贴:根据职位和工作需要确定标准.需要给与话费补贴的,由直接上级提出申请(填写薪资调整表)提请总经理审批后交财务部执行.(2)其他补贴:由总经理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补贴种类,享受范围和标准.四,薪资的发放:根据公司薪
资管理的具体情况,针对薪资管理的重要性,机密性和高度准确性,确保薪资发放的有效运作.1,员工薪资采用月给制,薪资计算时间:每月
1日至月末.2,新进员工于报到之日起计薪,25号后到职者,当月薪资并于次月薪资发放.3,员工工作不满5日离职的,不发给薪资.4,新入职员工在试用期期间无奖金和补贴.5,薪资审批办法
(1)各部门员工每月的薪资,由各部门负责人统计核实并签字后交行政人事部汇总,报总经理审批.(2)薪资发放时间:每月工资于次月15日放,如遇节假日则提前发放.(3)薪资发放方式:除零星工资以现金支付外,其他所有员工工资均以工资卡形式发放.五,薪资调整:1,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员工基本工资的调整应由所在部门经理提出,填写薪资调整表须报请总经理审批.(1)升职,降职:由员工提升为高层管理人员时,改为年薪制;提升为中层管理人员时,其基本工资与调整为与其原基本工资额相近较高的中层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降职留用时,原中层管理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到与其原基本工资额相近较低一级相应类别基本工资标准.(2)绩效考核:项目部员工连续两个项目的绩效考核都被评为优秀的,晋升一级;其他部门员工连续两个季度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的,晋升一级.连续两次绩效奖金评为差的,基本工资降低一级;连续两次绩效考核被评为差的管理人员,给予降职处分,同时降低基本工资级别;如暂时无人替代其职位,可由其代理职务,如再次绩效考核仍不能达到一般的,取消其代理职务.(3)被评为优秀员工,优秀管理人员的,于获奖励次月起基本工资晋升一级.(4)违反公司制度,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尚可不予辞退处理的,视情节降低基本工资级别(由所在部门提出降低工资级别意见,报总经理批准执行)
(5)基本工资连续降低两次的,予以辞退;基本工资已为最低级,连续两次绩效考核被评为差的,予以辞退.2,职务津贴的调整:根据上一年工作表现由直接上级在次年初的春节前提出调整申请(填写薪资调整表)提请总经理审批后交财务部执行.3,紧急调薪:公司遇重大经营,财务等方面的问题,经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讨论通过,总经理批准可紧急调薪,但调薪幅度不得超过20%.六,工资查询:发放工资时要附上工资组成及扣款项目的明细,若员工发现当月工资有误,可以到财务部或行政人事部查询.七,本制度由行政人事部制定,自总经理批准签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企业薪酬制度
传统薪酬制度的缺陷
按传统薪酬理论的做法,制订薪酬方案,先进行市场调查,而后排出职级职等,将同等级同类别的职位归类归档,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本企业的薪酬标准。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所谓的经典做法实际上很难行得通。这种做法 “四处碰壁”的可能性有如下三点:首先是薪资调查的不正确因素。一般而言,制订企业薪酬方案决不能粗线条地观察市场总体行情,而须根据本企业行业性质、产品、规模、人员结构、支付能力、平衡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市场调查。采集的样本数据要尽可能真实可靠,否则,只会“以讹传讹”。
其次是职级职等的设定有许多因素导致巨大的偏差。例如“长官意志”的影响,有些岗位,管理者认为很重要,职级定得很高,事实却并非如此;有的岗位职级定得较低,但以该职级的薪酬在市场上根本无法录用到合适人才。这种不科学的排序,必然导致薪酬方案的失效。
三是企业已有的薪酬结构很难整合。有些老企业早已“一个萝卜一个坑,各人自有一本账”,忽然间要“科学管理”,众人便难以接受。假如薪酬标准是往上抬,肯定没问题;如往下调,则必定招致大家的反对,新方案极有可能不了了之。
薪酬方案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堪称治企之本。仅靠生搬硬套所谓的经典做法,很可能难达到预期效果。
现代薪酬观念:
从“公平给薪”到“职责给薪”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上市企业、民营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正在积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制度。
目前许多企业根据人才市场薪酬行情确定内部各职位的“价格”,这种做法称为“职责给薪”,是一种以职责为基础并结合绩效管理的薪酬制度。企业根据人才市场价格行情,确定内部各项职责的价格;结合绩效考核,按企业目标导向,使工作绩效高者获得较高薪资。目前这一薪酬指导思想已成为各类企业的主导体系。从现有情况分析,由于认识的差异和贯彻的不一,各类企业的实际收效也各不相同。
收效较好的企业,不仅扎实地做好职位描述和职责说明,而且进行科学的职位评估和绩
效评估,结合客观可靠的市场薪资行情,依据基本职责条件给薪,因而对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有些企业虽也设置岗位职责,界定岗位薪资报酬,但缺乏系统的职位分析,薪酬分配往往根据决策者个人的印象和概念,最终成了领导者个人排序的结果。这种做法,尽管按职务分出级别、档次和待遇上的差别,但在层次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因而实际效果并不佳。我们常能看到,这些企业中职责的要求与实际所做的工作不相符合。许多经理人尽管工作十分努力,辛辛苦苦,其实是做下属主管甚至是职员的工作,降低了工作能级。
那么,“职责给薪”的做法是否比以前有所进步呢?
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庄仁甫先生谈了他的观点:我国企业薪资管理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环境。过去,企业工资制是在国家统一指导下,以“公平给薪”原则为导向,因此,学历、年资等条件往往成为薪酬设计的依据。在此制度下,各职务间薪酬差异不大。随着时间的推延,企业发现,人工成本负担甚重但又无法有效激励员工。由于绩效与薪酬之间毫无关系,人们经常看到,员工中薪资最高者往往不是关键岗位的骨干,而是年纪较大、工龄较长的门卫,因为在当时的薪资政策下,年资浅的员工再努力,其薪资依然比不上资深员工,这也导致企业留不住真正的骨干人才。
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运行的环境逐步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外资企业的介入,使企业认识到:过去那种陈旧的工资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客户决不会因为这家企业员工的年资长、学历高而多下定单,客户考虑的是产品品质好,价格低廉,供货有效。因此,顺理成章地,薪酬制度由过去的“公平给薪”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职责给薪”,这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企业人才的积极性。
“职责给薪”必须考虑组织对公平原则的追求,这是决定工资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里所说的公平包括组织外公平和组织内公平。
所谓的组织外公平,一般是指与同行业内其他组织的薪酬水平相比较,该组织所提供的薪酬必须是有吸引力的,这样才可以吸引优秀的求职者,同时留住合格的雇员。为了达到组织外公平,管理者通常要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调查。所谓正式调查,一般是指管理者通过商业机构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优点在于这些商业机构可以根据管理者的要求和行业水平为管理者量身定作一份职位薪水报告;但是大部分管理者,尤其是国内企业的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与行业内的其他管理者进行交流或者通过公共就业机构来取得职位薪水,这种非正式方式的优点在于不会发生费用,但是缺点是一般不太准确,造成的后果,很明显的就是雇员的流动率过快,这样势必影响组织的发展,但是很多的国内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据ClearThinking的经验,一般情况下,组织雇员的薪酬水平应该比行业内的平均薪酬水平高15%左右,这样,既不会使组织的负担过重,也达到了吸引和留住合格雇员的目的。当然,行业内一些关键职位或组织内关键任务的薪酬水平经常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的。所谓的组织内公平,是指组织内的每位雇员应该认同,自己的工资与组织内其他成员的工资相比是公平的。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保持组织内公平与保持组织外公平相比更困难一些。
有些管理者为了保证组织内公平,经常要了解员工对工资福利体系的意见,这是一种正确的办法。比如“你对你目前的工资满意吗?”“你认为你的工资提升速度比较快的原因是什么?”“你对公司的福利提供方式有些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对工资福利政策的意见。
有些组织的做法并不可取,比如将雇员的薪酬列为公司的最高机密,借以掩盖组织中的薪酬不公平现状。但是,事实上,员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大致的薪酬情况,并且,互相猜疑这件事本身就对组织发展有很严重的影响。所以,采用一种透明、竞争、公平的薪酬福利体系,这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非常有好处。
达到组织内的公平是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步骤实现的,主要包括几部分:1、职位评价;2、划定工资级别体系;3、确定等级额度;4、调整级差。我们现在用尽量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一过程。
1.职位评价。职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判定该职位在组织所有职位中的相对价值。判定相对价值的依据一般是每个职位中所包含的内容,比如职位要求的教育程度、技术熟练程度、所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在判定每个职位的相对价值以后,管理者通常从其中挑选出一个关键职位,作为基准职位。
2.划定工资级别体系。在进行职位评价后,管理者将类似的职位归入同一工资等级。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通常需要将上千个职位归入十几个工资等级。大家可能知道,企业里有一级、二级电工,电工的级别是国家确定的,而企业里的工资级别由企业确定。
3.确定等级额度。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基准职位的工资水平,由于每个工资等级中的每个职位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同一级别中的职位工资也有差别,但要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情况下,本级别中最低职位的工资不低于下一级别中最高职位的工资。
4.调整级差。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某些职位的薪酬。管理者可以根据劳动力市
场的行情,比如待聘职位的紧缺程度,或者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比如企业对某个职位的要求比大部分同类企业的要求要高。
工资集体协商制:
第三次薪酬的革命
所谓工资集体协商制,就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老板就工资、福利等问题讨价还价。这一看似简单明了的名词,其背后的现实却不轻松。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工资管理很简单,总额由劳动部门确定,工会的作用只是协调内部的分配方法。
薪酬的第一次革命始于1985年大锅饭体制被打破,与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建立。199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将非公有企业的工资分配权全部下放给企业自定。
在产权结构与分配制度相继松动的同时,也形成了一道“沟壑”:一方面,原有体制在新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面前失效,导致职工在新的工资分配机制面前“集体失语”;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要求主张报酬的权益。
“政府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而市场的作用还没有到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分析这一现象时说,“这就导致工资的多少没了规则。”规则缺位的直接后果是近年来各地的劳动纠纷增速惊人。
第二次薪酬革命始于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有关签订集体合同的规定,这使集体协商的概念初露端倪。1996年始,中华总工会正式下文开始有计划地推广集体协商制度和谈判工资制试点。
但时至今日,全国试点企业仅5000多家,其中上海2800多家,江苏1200多家,仅此两地即占8成,可见工资协商制度的推广缺少力度。究其原因,缘于一些领导担心工资协商制度的展开可能破坏当地的投资环境,故一直对此持谨慎态度。
第三次薪酬革命始于2000年11月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第9号部令《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至此,这项制度有了名正言顺的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跃然副教授指出,劳资谈判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条件:一要有独立的利益集团,二要有健全的工会。在国有企业,劳资双方长期以来像一张桌子的四条腿,所谓谈判更多是《射雕》里老顽童的左右手互搏游戏;而私营业主很少有能接受协商概念的,私企的工会组织往往不健全。
此外,推行协商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厂务公开,不能掌握公司明晰的财务状况,就没有有理有据的谈判。而在普通的私企、国企中,工会根本没有这样的知情权。上海总工会法律部屠国明部长指出:“只要《集体合同法》不出台,协商制度的推进只能仰仗自发的觉悟。目前的《公司法》甚至与9号令有明显冲突———《公司法》规定员工的工资由董事会决定,9号令则指出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制定。”
我国工资未来将有5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最近撰文指出,未来5至10年内,中国的工资将有如下变化:
1.在管理体制方面,企业在工资决定过程中会有比原来大得多的权力,工资水平将更多地受到企业效益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影响;
2.随着民营和私有经济的壮大,国家投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会减低,私人财富和投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会加大;
3.尽管工资总额会增长,但在劳动力市场更加开放的大背景下,参与分配的劳动者也更多;
4.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程度增加,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的价值会越来越充分地体现出来;
5.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会越来越重视员工工资决定过程中的科学性。
第五篇:民营家具企业的薪酬制度创新
民营家具企业的薪酬制度创新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薪酬理念滞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的民营家具企业,在薪酬理念上仍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与员工之间存在的仍然是资本雇佣劳动关系。在旺季时,若发现计件员工的产量剧增而应得薪酬增多时,因担心薪酬总额超出预算控制,而肆意压低员工的工资;随意规定不合理的工作作息时间,强制性地要求员工接受无任何报酬的加班,完全不按劳动法办事。员工普遍反应工作强度与收入严重失衡;但这些公司老板则认为,他们给员工的收入已经包括所有的劳动报酬,员工所做的事情只可以给那么多报酬。
企业的这种薪酬理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应改变把工资看作成本费用的理念,树立“人才聚则企业兴,人才散则企业亡”的人才观。只有积聚人才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树立员工与企业“双赢”的观念,才能实现通过核心员工素质的逐步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民营企业主应将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员工所拿的报酬越多,公司的业绩提升的也越多。
2.薪酬体系缺乏激励
家具制造业民企普遍缺乏对岗位价值及员工所做贡献价值的客观评价。新员工进来后,没有较为明确的薪酬基准,由于受自身家庭制管理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薪酬确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企业高层凭其权威、管理及行业经验来确定各岗位的工资待遇。有些新进员工口才好,夸大自身的能力,企业高层因缺乏科学的测评系统,仅凭其主观印象来决定新员工的待遇,导致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能力最低、绩效最差的员工反而工资最高。企业因为薪酬机制缺乏科学的依据,员工对于自己的薪酬是如何决定的;薪酬制定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薪酬感到不解。这种薪酬的不确定性导致员工内心极大的不公平感。
影响薪酬激励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外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性和个人公平性。
薪酬公平性可以从员工满意度方面来表现。常听说用户至上,但当用户与员工的利益相冲突需要在两者之间权衡时,员工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面对客户的是公司内的员工,若不能让员工满意,又怎么让顾客满意。因此,企业在设计员工薪酬体系时,必须基于岗位价值评估,以员工的努力程度、工作绩效为基础,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
二、薪酬制度创新
面对民营家具企业遇到的上述诸多问题,必须根据公司发展的现状进行再设计。对处在二次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而言,薪酬制度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薪酬战略必须服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发展战略;企业处于行业的不同时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的赢利水平和赢利能力及企业远景不同,这些差别都将导致企业薪酬战略的不同。
二次创业的民营家具企业处于成长期,强调创新、风险承担以及市场开发,与此匹配的薪酬战略是与雇员共同分享风险与成功。绩效薪酬的变化幅度比较大,最低可以是零,最高可以达到标准绩效薪酬的2—3倍甚至更多,如计件工资、销售提成等。通过灵活地使用绩效薪酬,可以达到有效激励员32的目的。因而薪酬构成比例中,固定工资的比例相对较低,绩效工资的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实行分红计划,从而使员工通过其努力的工作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
2.薪酬水平定位必须差异化
为了支持公司不同阶段战略的实现,需要对薪酬水平采取不同的定位。薪资水平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较低的薪资水平并不能为企业降低成本,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发展,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资水平,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的支持,而人才的获得需要支付高薪。但员工的薪酬与企业负担能力的大小也存在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一个采用75P策略的公司,需要雄厚的财力、完善的管理、过硬的产品相支撑。因为薪酬是刚性,降薪几乎不可能,一旦企业的市场前景不甚乐观,将会难以维持员工的忠诚度。
对于家具制造业,从事生产、销售、跟单工作的员32的流失率普遍较高,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员、业务员和跟单员对于企业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他们,企业应该为其建立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薪酬体系。为减少企业负担,企业可以采取对不同层级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水平定位。企业可以对关键人才如高层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研发设计人员等采取略高于平均水平的薪资,如60P;对于重复完成规定的简单任务为主,在人才市场上也比较容易寻找到的员工,可以采用50P。薪资水平的设计还需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将高风险、高绩效与高工资、高收入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提高公司对关键人才的吸引力,推动公司的迅速发展,又能有效控制公司的薪酬总额。
3.员工绩效应与组织绩效挂钩
家具制造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绩效工资,通常只依据个人绩效,而不关心团队绩效,奖励制度也只关注个人成就,这将导致团队成员间的激烈竞争;而且有些团队通过牺牲其他团队和整个组织的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团队的绩效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出现了很大的偏离。这样,虽然公司上下所有员工都在努力工作,但企业绩效仍达不到所预期的目标。
因此,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实施团队激励计划,员工因团队业绩而受到集体奖励,不仅会产生集体荣誉感,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促使员工为提高团队绩效而努力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改善组织绩效。改进后的绩效薪酬如下:
部门季绩效薪酬实得总额=当季公司业绩系数X当季部门绩效系数X当季标准绩效工资总额注:(1)公司绩效系数:公司业绩得分/100
(2)部门当季标准绩效工资总额=∑员工季标准绩效工资
(3)部门绩效系数=部门业绩得分/100
员工季绩效工资=f(员工标准绩效薪酬×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分数)/∑(员工标准绩效薪酬×绩效考核分数)}•A
注:部门获得的季度绩效薪酬总额A=部门内部实际参加绩效考核的员工个人月标准绩效薪酬总额×3×部门业绩系数×公司业绩系数
4.薪酬结构应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个性化设计
为发挥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公司必须对工作类型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结构。
(1)生产工人的薪酬设计
目前家具制造业的生产工人,其薪酬体系普遍采取的是简单计件制。这种方法将员工的报酬与劳动效率相结合,可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完成产品数量多的员工,收入增加,可以使员工更加积极勤奋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简单计件制这种方法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
首先,没有最低的工资保障,而家具行业存在明显的淡季与旺季之分,所以应当对其进行改进,采取混合计件制。即当员工的产量低于基准数时,他将拿到基本工资,以确保其基本的生活费用;当员工的产量高于基准数时,按直接计件工资制计算。
其次,员工在追求绝对产量的时候容易忽视质量,虽然员工的计件工资按“生产合格产品量X每件产品工资率”来计算,但若员工生产出不合格产品,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成本损失,还会因返工带来各种费用的损耗。同时,为了确保企业目标的按期实现,对生产工人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计划完成情况、产品合格率、返工率等。这样,员工关注的不单单是效率,而是同时兼顾效率与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生产工人的薪酬公式为:
基本工资+(生产合格产品量X每件产品工资率)X绩效考核系数+福利保险
此外,对于采购部、物控部、质保部员工和辅助工人,他们虽不直接参加计件性的生产活动,但其为直接计件工人提供了必需的服务并制约和影响着直接计件工人劳动成效,为促使这些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合作,采用间接计件工资方式。比如给他们制定间接计件单价,然后按其所服务对象的计件产品数量计发计件工资;也可以采取领取相当于所服务计件工人的平均工资额,或所服务计件工人单位时间完成劳动定额的一定百分比来决定其工资数额。具体的比例依岗位实际情况而定。这样,整个制造系统包括生产、质保、物控、采购都可以采用计件工资制,从而将制造系统当作类似于以生产为核心的承包责任制结算体。
(2)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
家具制造业民企对销售人员的薪酬结构普遍采用提成制。将销量直接与收入挂钩,有利于激发销售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现有的提成办法基本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来设定不同的提成基数,然后根据各地区的销售额来计算负责各个地区的销售人员的提成收入。
但对于需快速成长的家具制造业来讲,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各地区销售人员都有一批关系较稳定的老客户,在某些区域,单靠这些老客户的销售额就能获得较高的提成。因此,对于这些区域的销售人员对开拓新市场与新客户的积极性较低。
为了实现公司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公司要求销售人员既要能保持原有的客户,又要鼓励积极开拓新的客户,并且重点放在对新客户的开拓上。
为达到此目的,公司可以在原有提成制的基础上,分别对老客户与新客户的销售额设定不同的提成基数。对老客户的销售提成基数较低,新客户销售额的提成基数起点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客户自动转变为老客户,按老客户的销售额提成基数计算其提成收入,而老客户的销售提成基数随时间的增长,最终维持在一个低的份额不再变动。
销售人员的提成工资=当季新客户销售额×提成比率A%+当季老客户销售额X提成比率 B%(注:A>B)
(3)研发人员的薪酬设计
家具制造业的研发人员在开发新产品时,缺乏主动贴近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动力,而通过相互抄袭,从主观认识出发,片面求新、求异,忽视用户的真正需求。
为了激发研发人员以市场为导向,公司可以对研发人员实行产品销售贡献提成制。当研发人员设计的新产品超过一定的销售量,则按一定的比例提取奖励。对销售量的提成依具体情况设计提成期限。研发人员的提成T资=(新设计产品销售额一销售基准额)X提成比率A%
三、结束语
薪酬管理的本质是通过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二次创业期的家具制造业民企,需要充分调动员工的能动性,需要员工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若一个企业的薪酬体系鼓励实现公平竞争,则这种薪酬体系充满无穷活力,从而促成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将企业的薪酬体系与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必须强调薪酬与贡献挂钩,与个人、团队、组织的绩效挂钩,并且具有适当的薪酬差距,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效用。民营企业只有积极变革,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