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1200字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小编带你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接下来要给大家提供的是: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1
敬爱的朱自清先生:
您好!“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每当我读起您的《匆匆》,总会有一段“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深刻体会。在您细腻的文笔下,有过荷塘美景时发出的赞叹,有与父亲发生摩擦后写出催人泪下的《背影》,有在美丽春景下写的《春》,有在冬天时再述父爱的《冬天》,我最喜爱的,就是能让我尝出人生百态,时间流逝的《匆匆》。
夕阳西下,有再升起的时候;小草枯了,有再绿的时候;天空黑了,有再亮的时候;只有时间,如您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如潮水,一分一秒地在流逝,它从来不等你,它永远在流动着。先生,您说的没错,日子一去再不复返。可它却使人如同翻江倒海一般,是有意义的。珍惜它、利用它、与时间赛跑,才能享受更多有意义的生活。
“我不知道他们给我了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您的此段文字,可以说是虽朴实而情真了。没有华丽的词语,难懂的句子,这寥寥几笔却刻画了时间的无情流逝,生命的短暂。在默默里数着,四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指尖飞过,像沙漏中一粒沙掉入沙滩里,我的时间飞入宇宙中,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黯然泪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哎,时间,为什么走得那么快……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您的这句疑问,引发了我的思考。匆忙、匆匆、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转动,而我们,却只被快乐冲昏头脑,对时间的流逝视而不见。唉,我也一样像您感叹这时间流逝之快啊!我印象最深的,是您那一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样经典的段落,作为一个您忠实的读者,不读不背,是不行的。这一段文字,真是令我的心如同打翻五味瓶一般,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想想我自己,喝水时,日子从杯中穿过;玩耍时,日子从欢声笑语中过去;发呆时,日子从呆愣的双眼前过去……
先生,我们未曾见面,也互不相识,但我却通过您的文章,好似与您有了联系。在您那优美的文笔下,您的一篇篇文字通通成了我的最爱。《匆匆》一文,更是让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感悟到了时光飞逝,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先生,感谢您,不光是您留下的著作,还有那些人生哲理。我是多么希望您真能为我讲一讲这些文章背后的故事,也希望您能对我以上《匆匆》一文的感悟做出回应。也许这是不可能了,可作为在清华园里长大的读者,有幸能给您写一封这样的信也就知足了。感谢您通过文章教诲了我,谢谢!
此致
敬礼!
您的小读者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2
敬爱的朱自清先生:
您好!
与您的作品第一次擦出火花,是源于在姐姐家。
当时,姐姐正在预习《匆匆》这篇课文,我就好奇的坐在姐姐身边,饶有兴致地看起了这本书,当时还有好多词语与句子的意思弄不太懂,但是,我还是对这篇课文一见钟情,并且回家后还坐在小桌子上翻起了字典,妈妈端来一杯茶水的时候,还欣慰的表扬我说:“宝贝,这么小都学会查字典啦?真不愧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笑笑!”当时我听了还沾沾自喜呢!
到了一年级的时候,我的词汇量开始丰富起来的时候,小时候做的功夫便是未雨绸缪了,别人还都不会查字典的时候,我已经在一字一句的扣锁《光明》了。
三年级初始,我又买了一本朱自清散文集,继而读了其中一篇文章《匆匆》之后,感触颇深。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呀,世界万物皆易逝,把物与人作比较,突出了时光荏苒、一去便永不复返,时光的轮回,我们永远无法挽住它的脚步。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句话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和惋惜。给人们留下无限悬念。
而六年级时,已逐渐成熟的大脑让我开始反思: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真正意义何在?关于生命,众说纷纭,不免有些夸大其词,生命不是一个童话,更不是一场绵绵无尽的梦,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没有人能告诉我们死去的感受,更没有一个人
能替我们走过这一生,我们最大的希望便是时光,活着有了希望,攥住时光,便有了动力与资本,我们的欲壑难填,我们的韶华虚度,我们的争名夺利,都是在消磨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我们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终将自食恶果,我们要把持住时光,不要让已过去的时光令我们抱憾终身。
时间是公正无私的,时间不会多给你几秒更不会少给你几秒,人生的时光是一样的,而人生的路程却因人而异,你抓住了时间,只是在漫漫长路中树立了一个里程碑,我们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因为有着极大的兴趣爱好,使我在语文上一直名列前茅,我的作文在班上更是出奇的好,老师经常念我的作文,还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让别人学习,一次,老师问我:“你的文笔这么细腻,给我说说你平时都看些啥书啊?”我向老师推荐了《朱自清散文集》、《荷塘月色》这两本书,老师不仅鼓励我看更多的名著,而且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本书,一经老师的推荐,结果新华书店的《朱自清散文集》都脱销了,大家不仅抢购一空,而且,还让更多人敬佩您、瞻仰您的文笔。
我非常崇拜您,我拜读过您的许多文章,《荷塘月色》、《背影》、《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你我》、《朱自清古典文学》等,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向您这样名扬四海,留芳万代的文人墨客,因为我和您一样热爱写作、衷与探索、多愁善感。
最后,祝已故的您
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赏识!
至此
敬礼!
您的忠实读者:赵笑艺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3
尊敬的朱自清先生:
您好:
我读过了您许多的文章,您的文章总给予人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之感。此时我会不禁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长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间、如沦、如漾、如诛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因此,我想与您交流讨论在读书思路中的我的难题。
从您的文章《春》中,我感觉到花儿满枝充满活力的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的惺忪中的活力,感觉到了“吹面不含杨柳风”的意味和“牛毛细雨”的柔情,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让人难以忘怀,更让人难以忘怀那个如“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一样的春天。
你用一支充满智慧的笔在纸上飞舞,描绘出的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春天,您的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清秀之风,或许这就是我喜欢您的`文章原因之一吧!我还读过您的文章《背影》,您那纯朴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父子情深的画面,平日,我读了不知多少篇父爱、母爱之类的文章,每篇的文章文章总是那些自己生病之类的事情,估计这种文章恐怕是枚不胜举、数不胜数的吧!这样的文章早已缺乏了闪光点,更不用说让人耳目一新了!而您写的文章《背影》,却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然后在再围绕文章中心思想找出两个生活中父母都能为我们做的不起眼的事。事例虽是父亲为您买橘子,送您上车站的小事,但您却将每一个动作都刻画地很详细,同时将您的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的为我展示出来。
不过,我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您在那篇《春》中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为什么您在那篇《背影》将橘子描绘在朱红色,是橘本为这种颜色,还是别有用意?
我期盼着您的回答,同时,我想向您学习您写文章的秘诀和技巧。再见!
此致
敬礼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4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篇一先生:
见字如晤。
先生,原谅我以这样一封信打扰了您近百年安静地长眠,但我实在找 不到一个更好的人来说出这些话,所以只好厚着脸皮来麻烦您,还请您千万不要 生气。
“给教科书和课本上的任意一个作家写一封信”,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 目时,《背影》这两个字蓦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试图再找到些别的名字来进行挑选,可无论我怎么想,脑中仍旧只有这两个字反反复复地出现着,最终我只 好听从自己的心,提笔写下这个题目。
直到这一刻,我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那篇课文中的字字句句,而在那 字里行间中,一个穿着棉袍提着一袋橘子的背影缓慢而又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他向前走着、走着,那背影越来越小,直到他在我的眼中模糊成一片闪烁的光影。
父亲,这大约是两个格外沉重的字眼,沉重到就连我将它写出来时,呼吸都不禁有些急促,当年,您在稿纸上写下这两个字时,是否也像如今的我一般,慌乱的不知所措。
我从五岁开始写文章,到今天,也有将近十年了。从那时的几行颠三 倒四的语句,到现在我可以在不到半小时里写出一片800字的标准作文,应该也算是进步显著,可即便如此,当我试图提笔来以任何一种方式写下关于他的文字 时,我却依旧只能用如当年那样近乎于贫瘠的语言来叙述,于是这么多年,我写下了这样多的文章,却几乎从未写过任何关于父亲的东西。
这大概,是种懦弱的逃避。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席卷全国各地的霸王寒潮并没有放过这个在地 理书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南方城市,日益冰冷的空气透过层层衣物触及到皮肤,寒意刺骨。在层层布料的包裹中,我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的那个冬天。那也是这 么冷的日子,我裹着棉袄坐在书房里,父亲拿着一本书坐在我的对面,一字一句的给我讲述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旁边的水杯里蒸腾出袅袅的白色雾气,在橘黄 色的灯光下模糊成一片暖意……后来我背了一篇又一篇越来越长的古文,在一张又一张作文纸上写下 一份又一份语言越来越熟练的文章,可我却再也没有了当年那种能力——可以像当初那个年幼的孩子一样,对父亲说出哪怕是最简单而直白的一句:爸爸,你真 的好厉害啊!我突然发现时间真的是一个太可怕的东西,它过的这样快,快的连我都还没来得及记住过去的那些事情,它们就已经湮灭在了漫长的时光里,我甚至 要以为自己都已经忘记了,其实不是的,我只是没有勇气想起。
先生,前几天闲暇时我看了一本书,整本书看下来,却只记住了一句 话,是写在那本书的封面上的一句话:你陪了我多少年,一路上花开花谢,起起 跌跌。
先生,我想对爸爸说一句话,可是我好像没有这个勇气了,那么,可 以拜托您,帮我告诉他吗告诉他一声:爸爸,我知道你很爱我,因为我也是,这 样爱你。
先生,真的很抱歉在这么冷的夜晚打扰您的沉睡,可我想您应当可以 谅解一个孩子在面对她的父亲时,那种尊敬却畏惧的情感的吧。
愿您在那个世界里一切安好。
您的一位学生 于丙申年端月末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篇二 敬爱的朱自清爷爷:
您好!“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段话一直让我铭记在心。大家都说《匆匆》唤起了中华儿女的反思,这文章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亟需要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想到在一九二二年三月,您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复杂呢,您面对令人失 望的现实一定非常苦闷、念旧、低徊、惋惜和惆怅而不能自己吧!狷介自守,认真处事,勤奋踏实的您在写给俞平伯一封信中的一句话,让我体会了当时您的想法:“既感到诱惑的力量,颓废的滋味与现代的懊恼。”那虽感伤但并不颓唐,虽彷徨而不消沉的滋味一定很不好受吧!真的很遗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一九四九年,而您已永远离开了 我们,没能让您亲眼目睹开国盛世。
您珍惜寸阴的思想无疑是古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完美结合。
三七年六月,您的胃病已经很重了,可依然毫不迟疑地签下了拒绝美 国救济粮的名字,充分展现了中华人民的伟大气概!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5
朱自清先生您好:
我读过了您许多的文章,您的文章总给予人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之感。
此时我会不禁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长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间、如沦、如漾、如诛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因此,我想与您交流讨论在读书思路中的我的难题。
从您的文章《春》中,我感觉到花儿满枝充满活力的春天,“小草偷 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的惺忪中的活力,感觉到了“吹面不含杨柳风”的意味和“牛毛细雨”的柔情,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让人难以忘怀,更让人难以忘怀那个如“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一样的春天。
你用一支充满智慧的笔在纸上飞舞,描绘出的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春天,您的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清秀之风,或许这就是我喜欢您的文章原因之一吧!我还读过您的文章《背影》,您那纯朴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父子情深的画面,平日,我读了不知多少篇父爱、母爱之类的文章,每篇的文章文章总是那些自己生病之类的事情,估计这种文章恐怕是枚不胜举、数不胜数的吧!这样的文章早已缺乏 了闪光点,更不用说让人耳目一新了!而您写的文章《背影》,却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然后在再围绕文章中心思想找出两个生活中父母都能为我们做的不起眼 的事。事例虽是父亲为您买橘子,送您上车站的小事,但您却将每一个动作都刻画地很详细,同时将您的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的为我展示出来。
不过,我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您在那篇《春》中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 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为什么您在那篇《背影》将橘子描绘在朱红色,是橘本为这种颜色,还是别有用意 我期盼着您的回答,同时,我想向您学习您写文章的秘诀和技巧。再 见了!
致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1200字5篇
第二篇: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先生》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边叙述、边评论的写人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朱自清对新文学的贡献;学习朱自清先生谦逊、质朴、公正的个人品格和是非分明的政治态度。
3、引导学生将人物小传与前面的人物消息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朱自清先生谦逊、质朴、公正的个人品格和是非分明的政治态度为教学的重点;本文边叙述、边评论的写人方法及人物小传与消息的区别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了解朱自清先生与作者冯至: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12岁在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
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多项社会科学学术团体领导职务。冯至还是瑞典、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获得过德国“大十字勋章”等多项奖项。
冯至的治学方法是“洋为中用”,学风特点是严谨,人品是诚实、正直,谦虚、平等待人和爱国。
二、整体感知全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理清文章脉络。(作者与朱自清交往过程)
(2)本文回忆了有关朱自清哪些事迹?
(3)作者这样选材、组材有何作用?(4)从所写事迹看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评论朱自清先生的?
(5)作者是如何评论朱自清的?
提示:第1题,是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第2、3、4题,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新文学的贡献及其朴实谦逊的高尚品质、是非分明的政治态度;第5题让学生掌握写人方法之一述评。解决了这五个问题,也就达到了本文的教学目的。
三、仔细品味全文
1.文章用了三个方面的事例来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有偏见”。除概括事例以外,其他两个是具体事例,这两个是(不得照抄原文,均不得超过20个字)答:.①批评作者对象征派的攻击“有些过分”;②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
2.文章第五段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我们应该怎样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脚踏实地,爱憎分明,忠实地为新文艺作贡献。
3.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朱自清先生怎样“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这三个方面是:
答:①鲜明的政治态度,②高尚的思想品质,③对新文学的重大贡献。
4.从下列题目中任一个,说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提示:(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描写。
(2)①以作者与朱自清的交往时间为线索,倒叙。②照应开头,使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3)采用叙评结合,对比性的叙述。
(1)简析《朱自清先生》的人物刻画方法(2)浅析《朱自清先生》的构思技艺
(3)《朱自清先生》的表现手法赏析
第三篇:给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1
给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 七年级(3)班
郭月萍
尊敬的朱自清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当我学完您的几篇作品,感触颇多。“桃花谢了,有再开到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您的《匆匆》告诫我们: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一去不复返、分分秒秒在闹钟中移动着,一圈又一圈,然而每一圈都演奏者不同的乐章,书写了不同的情节。今天过去了,就再也不可能回来,明天也就变成了今天,今天的明天总是上演着今天的角色。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带着五颜六色的朝气冉冉升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是有脚的,我们要抓住它,并且驾驭它。
在您的《春》中,您为我们绘制出了五幅春之图。春天在您的笔下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有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我想:“您在用心感受着春,故将春天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景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您的诗集、散文集的语言清新、明快,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当我们走得越远,收获就越多,假如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我会踏着阳光普照的大地收获更多的果实。
您的一个读者:郭月萍
2011-4-28
指导老师
王玉琴
点评:对于初一的学生接触朱自清的文章不多,本习作就《匆匆》《春》得到一些感悟和先生交流。尤其是那清新、明快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不足之处,对于朱自清的其他作品阅读的甚少,感悟的不够深刻。
走近李白
七年级(3)班
朱静
在中国的文学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星光璀璨的著名诗人——李白。
儿时的李白很贪玩,不努力学习。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针,很惊奇。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便发奋图强,最终成为一代名人。这个故事伴随我成长,使我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李白深深的崇拜,发誓一定要像李白一样努力读书。
李白长大了,我也长大了。我对李白的敬佩不仅仅是“铁杵磨成针”了。李白的才华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面对宫廷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他的本质没有被扭曲,不与奸恶之人为伍,依然保持着那份潇洒——“安然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断然离开长安,驾着马,行于山川之中,大唱着:“我本楚狂人,清歌笑孔丘。”行于朝霞,归于黄昏,永远都是那样自由自在,没有忧愁和烦恼。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当之无愧。而“诗仙”的称号,与他再相配不过了。我总是在李白那醉人的诗中漫游,渐渐地也被李白的潇洒所感染,事事不再想的那样狭窄了,不会再为一点点小事而与他人斤斤计较了。在成绩不尽人意时,我不再自卑,不再气馁,而是像李白那样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让我怀有一颗自信的心,我相信成功会随之而来。
感谢李白,你也让我学会了交友之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们深厚的感情,使我感到你交友的真诚,否则也不会“深千尺”。而与杜甫的友情,不但说明李白广交朋友,还善于交益友,给我打开一条交友之路。
读李白,我看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此飘逸;“安能摧眉折腰事贵权,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此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此豪情。好一个李白,厌倦了官场生活,也能活个洒脱自在。
我敬佩李白,我会永远追求他的品质,做一个快乐的人!
指导老师
王玉琴
点评:李白,唐代浪漫主义的大诗人,他的诗豪放洒脱。诗品即人品,小作者读出了他的那份执着、那份洒脱及品质。读李白,懂得发奋图强;读李白,让我怀有一颗自信的心;读李白,让我学会了交友之道。
诵读经典,感受成长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郑浩
他,不满足于现状,不甘于平庸,性格坚强有冒险和实干精神。从小就对自己的航海爱好相当执着,有时甚至不听父母、朋友们善意的劝告,不畏艰险执意坚持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就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大英雄鲁滨逊。
他应大海浪迷失在海中小岛。当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漂流在海上,四周荒无人烟,岛上只有野兽和野人出没。看到这一切他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他会怎样面对自己的处境呢?小说的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废寝忘食的读下去。最终,他活了下来,并且凭着坚强和勇敢竟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哪!由小说里的主人公我想到了自己,我是一个腼腆的小伙子。平时胆小怕事,遇事六神无主。我在想:如果是我在航海时遇难能镇定自如吗?不,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冷静镇定的,我面对那种孤独无助那种状况,我会绝望的甚至会跳海自杀的。更别说在孤岛顽强的生活了二十六年、甚至用耐心教一个野人说话。
这就是我所崇拜的英雄——鲁滨逊,他对生活的热爱,遇事冷静自若、懂得自慰并且想法设法的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用乐观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处境。他的这种坚强的性格和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教育了我,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自立自强、勇于奋斗不息。做生活中的强者。
指导老师
王玉琴
点评:《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要读一定量的名著。小作者读了《鲁宾逊漂流记》。从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和精神上得到启示;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自立自强、勇于奋斗不息。做生活中的强者。
不足之处,对小说中的细节把握的不够。
叹五千残月
七年级(3)班
李荣荣 如果一首古老的歌能引我们度过冰川期,则就让我们反复地歌唱;如果一块古老的岩石足够坚强,就把它做成偶像;如果古老的文字能缀满夜的星空,就让这种种神秘在竹片龟甲上繁衍……
五千年,足以让夜的部落产生他们的布鲁斯,足以让日的种族越过他们的好望角;五千年,足以让智者发现自己的星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也足以让阿房宫与圆明园毁于一旦;五千年,每一种感觉都有过,每一种举动都会被重复。五千年足以开始所有的开始,足以结束所有的结束。珠穆朗玛峰是等待了五千年的沉船,英雄纪念碑是树立了五千年的桅杆,那鸽子是他们放出来的呐喊“和平”的钟声。
此刻,皎皎月夜,凄凄凉凉。我寄愁心与明月,伤感了五千年。五千年岁月古老了东方神秘了东方,五千年魂牵梦萦梦萦魂牵多情了东方。五千年离愁别恨、伤感思念,涂满中国画填满唐诗宋词,却画不尽离离凄草填不尽东方的忧愁。静谧的山林里却是潺潺的鸣泉,连绵的山环抱一弯残月,冷露无声,寒辉无边,总翻不过层层山峦。五千年期待如一梦,五千年的历史都用来记载:巍巍泰山的封禅,滚滚长江的悲歌。
斜阳古道旅人独立,故人别去瘦马悲鸣,杨柳岸可还记得寒蝉凄切,玉阶空伫可还有妇望人归?东篱之下谁采菊?大江东去是谁叹人生如梦?烟波江上数不尽的游子乡愁,夕阳山前吟不尽人间晚情。为什么会有无穷无尽的人远离他乡、妻离子散的场面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统治者荒淫无度,百姓流离失所。多少爱国之士以身殉国、血洒疆场。屈大夫投汨罗,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以“富贵不能淫”的高尚品格昭示着后人。
我们只有对着夕阳西下而感叹:为什么会有战国七雄争霸,联军入侵及不平等的条约签订?数遍折柳落花斜风细雨,尽是战火摧毁五千年之所谓文明。为什么会有大泽乡起义,义和团运动及中华版图的外划?踏遍驿路长亭断桥古道,道不尽东方的残月。啊,中国的残月。残月斜照的是五千痛楚,山林环抱的是五千的哀歌„„
而我注定是炎黄的子孙,结果古老的月光,结果古老的气韵,我们唱长江吟黄河颂这五千年的辉煌。思四海的亲人、盼月明的团圆。念一度繁盛的神州、望再度强大的中华。五千年结成一根线系在心上,我们无怨啊无恨,我们眷恋中国,纵使冬日塞北之冰顿然沸腾,心中注定是虔诚地创建着新的华夏五千年„„
河是中国的河,月是中国的月,梦是中国的梦,心是中国的心。五千新月,不再落泪。
指导老师
王玉琴 点评:弯弯的月儿照九州,它见证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本习作能借助诗词中月的意境,叹残月盼圆月。文中巧妙化用古典诗词中的诗句,足以看出对诗词的熟吟了。故才挥洒自如。
第四篇:致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致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雨果先生:
你好!在读了您的《就英法联军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之后,我发现您是一位为全人类利益考虑的人,而不单单是法兰西这个民族。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您就是这样一个人,您做到了您所说的。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悲痛,英法联军让那一场大火,永远烙印在了中国历史中,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无比痛心。但没想到,您作为法兰西民族的一员,不惧权威与武力的震慑,公然书信一封指责英法联军的胡作非为,我佩服您非凡的勇气!
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但也是全人类关于艺术成就的损失!可是,只有您意识到了这一点,岁月所留下来的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无数能工巧匠,用尽几百年的时间、超人类的想象力与无穷的智慧所成就的艺术杰作„„您,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圆明园的恢弘——那也只是想象中的。那样美丽的文字,与尖锐的讽刺,一定道不尽您心中的对圆明园的热爱与痛惜。谢谢您!能勇敢地站出来为圆明园、为了人类艺术的宝库而批评英法联军!
是您,让我明白了,有时候单一的民族感情是狭隘的,只会让人蒙上了双眼,认不清事实。而对于全人类的无私的感情,只有您,才能做到有如此博大的胸怀。
作为一个中华儿女,作为一个有着“狭隘”民族感情的中国人,我痛恨英法联军。但您是我的榜样,不能因为私人民族感情,而放弃了甚至于破坏了全人类的利益!
您说过:“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那么,我也要宽容地看待每一个民族,也许这样是对他们的一种复仇,但同时,也是对他们的原谅。
谢谢您!雨果先生!
周子涵 2010/9/18
第五篇: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书信吧,书信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所见过的书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1季羡林老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我是从报纸上得知您去世的消息的。我知道,这封信您收不到,但当老师让我们给先锋写封信时,我还是第一时间想到了您。您是我心目中的伟大先锋。
有人说,您就是大海,站在您的面前,远望看不到边,向下看不到底。确实,您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无所不容!
您的知识渊博如大海,深不可测。
您在古代语言文字学、佛教学、文化学、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真是太了不起了!当我得知您还精通梵文、巴利文、阿拉伯文,一生中翻译了无数外国著作时,我不禁大吃一惊,因为这些文字我连听都没听说过!我想,您能够成为众人眼中的“学界泰斗”,一定与您一生的勤奋好学密不可分。
您每天4点就起床,读书写作到7点再去上班。即使外出开会、访问、乘火车、坐飞机,也不停地进行阅读与思考。换了我,可是做不到的!
您的胸怀宽广如大海,无所不容。
在您生病住院的那段时间里,曾有一位记者写文章指责您“自封大师”。您夫人很不服气。不要说您夫人,就是我听了也很生气。您却心平气和地说:“人家说的对,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师。只不过我运气好,好事都往我这儿流。人家说得对是鼓励,说得不对是鞭策,都要感谢,都值得思考。”您的这番话让我敬佩不已。
子曰:智者乐,仁者寿。您用自己大海一般的学识与品格证明,您就是孔子所说的智者与仁者,您就是令人敬仰的当代圣贤。
愿
您的博学精神与宽广胸怀代代相传!
学生:xxx
20xx年9月19日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2羡林同志:
首先祝贺您“九五”大寿!您我住得不算远,见面机会也很难得,近来又写了什么短文随笔?在裒成文集之前,可以先发表一些,这也不失为与外边友人交流的一种方式。
祈善自摄持,祝
康泰
此信函写于季先生九十五岁寿诞之前,信中除了祝寿之外,似并无大事,但也感慨,“您我住得不算远,见面机会也很难得”,诉说与好友同乡之间多日不见的思念。两人同为山东人,且一生交好,多有往来,至晚年因工作繁忙再加上身体的衰老,平日两个老友之间也就多以书信相问候了,古语曰“相见亦无事,不见长思君”如今两人同归道山,相信在天国当“此中无远近”了,季、任二公可以无拘无束的畅谈叙旧了。
我与季羡林先生是山东老乡,都是生长在鲁西鲁南的大平原上,曾有幸多次聆听先生带有浓郁乡音的话语,倍感亲切。季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每次都读得我泪眼婆娑,“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一轮圆月……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越是到晚年,季羡林先生的思乡之情越是浓烈,许多次在散文中怀念故乡临清,追忆早逝的母亲。如今先生终得自由之身,他可以乘风御宇,再返故乡官庄,去长相守伴他日思夜想的亲朋。
与任继愈先生相识有年,为佛教的一些问题曾多次求教于先生,先生多以朴实而又简洁的言语释疑解惑,使我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的弯路。记得20xx年的春节,我给任继愈先生送去家乡菏泽的牡丹,先生看着盛开的牡丹花,无限感慨地说:“花无百日红,你们当趁年轻将精力投入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上,莫待无花空折枝呀”。
又一次为了周汝昌先生“诗画红楼”大展一事,我曾到先生家求字,任继愈先生亦是周汝昌先生多年的好友,先生将“奇文腾海内,红学重士林。会心不在远,芹溪有知音。”的贺诗交给我,随口说了一句话“老友大都不在了”,先生之话言犹在耳,如今却与我们阴阳两相隔。
季羡林先生寿高九十八岁,任继愈先生享年九十有三,按中国的传统来说已属喜丧。“人生不过百,常怀千岁忧”这是数千年来中国“清流”们的一贯心态,所以我们在感伤大师远去的同时,更担忧两位先生所创学科的传承。今天的学术界越来越浮躁,不断有硕士、博士、甚至某学部委员抄袭之事东窗事发。国学的明天将会怎样,学术的发展今后又如何?季羡林先生曾说“二十一世纪当是东方中国的,因为中国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五千年,今天成长于民国的众多的文化老人相继去世,今天的学界将何去何从?我想我们当思考的是如何搞好各类学科的建设,而不是象李承鹏、梁文道诸君忙于炒作两先生是否配称“大师”的无聊话题。清代赵翼有诗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今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国家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在悲伤大师们远去的同时,更应该坚持人亡学不绝,薪尽火正传。
大师远去风骨永存,愿两位先生在天国安息!
荣宏君初稿于韩国庆州至荣州途中
再修稿于北京品一草堂雨窗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3亲爱的季羡林先生:
您好!
从您和小苗苗的对话中,我知道了您小时候就很爱读书,其实我也是。正因为这样,我想通过这次的书信交流,跟您说说我的.益友——书,带给我的收获……
我和书,只不过是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萍水相逢,而他给我的不仅只有那学不完的知识。似乎,读书给我插上翅膀,使我穿越千山万水,去领略自然的美丽,造物的神奇。读书,让我在夏日读出了凉爽,在冬天读出了温暖。读书,把烦躁读成清静,把平淡读成浓郁。人生得意,读了书,人就不至于忘形;人生失意,读了书,人就不至于沉沦。书的魅力,就只有这些吗?不是的,季羡林爷爷,您认为呢?
有人问我为什么读书?我的回答并不只是指书让我成长罢了。读书让我看得更高,更远,开拓了我的视野。读书是有趣的,书中的语言充满情趣,这种乐趣是发自内心、无可替代的。善于读书,可以陶冶性情,令自己改变,使人变得优雅和风趣。读书为了安身立命,为了不断的精神追求,只有用思想建立的精神家园才是自己心灵的永久归宿。读书可以不断启蒙自己,更新自己,懒惰会让自己不想突破,不更新思想会受到蒙蔽,而阅读则能让自己摆脱蒙蔽。
如果说,在你微笑的时候,书与你分享;当你难过的时候,书安慰你;当你寂寞的时候,书成为你依靠的肩膀,他是否成为了你最亲近的好友呢?
书在我的生活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从幼儿园读的《白雪公主》到一年级的《童话00篇》,三年级的《十万个为什么》,一直到了现在的《城南旧事》,书让我学会了多少知识,我认识了多少指导我前进的益友啊!但是如果一天爱读书,轻而易举;如果一辈子都爱读书,谈何容易啊!
生活正如一本书,生活中缺少乐趣,正如书中的情节令人乏味;而生活中没有书籍,正如书中没有文字……读书,在于积累,如果读到的书就像过眼云烟一样,读书又有何用呢?在书中学到的知识不仅仅记入脑中,还要会运用啊!读书应该全身心投入到书中,做到身临其境,读书才会有价值。应该随着书中的情节,随之欢,随之悲,随之大笑,随之淌泪。
快捧起手中的书本,像捧起你的宝贝,保护你的书,像保护你的财富一样,别让自己感到遗憾。季羡林爷爷,您说对吗?
祝愿您:
身体健康!
笑口常开!
芳村小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4尊敬的季羡林先生您好:
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很少读到您的文章,但是这一学期学到的《我的童年》,却让我记忆犹新。
开学刚拿到语文课本时,正在随意的浏览,翻到第五课时,我没有继续往下翻,因为课文的第一句话,让我停下了正在翻阅的动作。“我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只是一片灰黄。”这句话让我无法理解,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应该都是美好的,又怎会是灰黄的呢?”好奇心促使我阅读下去,读完文章后,心中的疑问似乎清楚了一点。先生出生在最穷的县中最穷的村,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每天吃的只能是红高粱和苦咸菜,那时的半个白面馒头都可以被称作是龙肝凤髓。
文章中还讲述了你童年的生活中的琐事,但是虽说是琐事,亦如先生所言“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其实,从儿时开始,母亲也会给我讲她的童年生活。吃不饱的酸辛,扔沙包的快乐。
掩卷沉思。我发现这三代人的童年生活完全不同:先生的童年生活是灰黄的,那其中唯一的乐趣,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奶奶那儿吃到那半个白面馒头;又因为生活,不得不与母亲分离,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转折点,先生才有了辉煌的成就;妈妈的童年里有扔沙包,跳皮筋,捉蛐蛐,有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乐趣;而我的童年,虽然在三代生活中是近乎完美的,是最美好的,但是却少了许多欢乐。我的童年,有各式各样的高科技玩具,却少了一个滚铁圈乐上半天的快乐;有了便捷网络及电视,却少了读童话书的朦胧。
先生的《我的童年》读起来,虽都是平常之中的平凡小事,但却能带领人进入那种生活,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平凡琐事之中却蕴含无法言语的真情,给予我们人生的寄语——“真”。
我的童年,虽然有红,有绿,但却少了一丝本应有的灰黄。但它是美好的。先生的童年让我明白,要珍惜现在所拥有,不要等失去后又后悔。
谢谢先生的《我的童年》,带我领略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也让我明白了我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也让我认识到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
您更让我学到了何为坚持——如何在困境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像先生一般,即使过上好生活,也不曾忘记“苦”,不曾浪费一点儿粮食。
此致
敬礼
学生:吴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