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审计机关[五篇范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3-1017219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31 17:10: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审计机关

根据河北省审计厅《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审计环境》的通知精神,要求在全省审计系统开展“审计文化建设”讨论活动。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承德市审计局以“什么是审计”和“审计文化”为主题,在全局组织了讨论,对促进全局干部职工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审计干部对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审计思路、提高执行力及增强审计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本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丰富审计文化内涵,是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的坚实基础

审计署《202_至202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弘扬审计精神,树立文明形象,增强审计事业的发展动力”。加强对审计文化建设的研究,赋予审计文化丰富的内涵,是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的坚实基础。

所谓“文化”,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等。从狭义出发,“审计文化”是指审计机关在长期审计监督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审计工作理念、行业工作作风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它体现着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机关审计文化品牌。可以说,审计文化是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内部表现和外在反映,能够从精神层面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创建和谐的审计机关环境,那么,到底审计文化揭示出哪些内涵呢?

1.以人为本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建设审计文化也不例外。人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广大审计人员是审计文化的构建者、实施者,审计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发挥积极性才会有主动性,进而产生创造性。由此,以人为本应该成为审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2.为政以德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总要求

《论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为政之根本,应多做老百姓满意的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审计机关干部更应该有“为民执政”“依法求实”的理念,审计文化应该准确体现我们的执政理念,那么“为政以德”自然应该成为审计文化建设的总要求,它要求我们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廉洁从审,这样才具备了德的标准。从另一角度讲,德要求审计人员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让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得到正常的实现。

3.和谐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宗旨

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审计要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就必须建设和谐审计,使之成为整个和谐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审计是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并不是要求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对立,预防、揭露、抵御才是我们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提倡和谐审计,最终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

4.开拓创新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审计理论的创新使我们对审计有了新的认识,因循守旧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会使事业有新的生机和活力。开拓创新,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跳出审计看审计,使审计走出查帐、纠错、处罚的简单循环,创新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仅从微观层面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而且要从宏观层面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科学管理是审计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展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和竞争机制,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通过科学的管理来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为审计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审计文化载体,是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的有效途径

审计文化建设虽然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落到实处。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活动,充分展示审计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一)以审计制度文化建设为基础,实现科学管理的目标

制度文化在审计文化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组织职能有效履行的关键。建立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审计制度体系,充分代表着审计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在审计制度当中,法规制度具有稳定性,内部管理制度视各个具体单位而定,最能代表审计文化特色,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推行是审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为了实现更加科学的管理,我带领班子成员到基层调研,回来又进行研讨,头脑

风暴,又经过几次征求意见,对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和可操作性,这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前提。

(二)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实现审计的两大突破

审计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建设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树立科学的核心价值观,这必将决定着审计机关每个成员的行为,是推进审计事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因

此,我们目前首要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审计人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健康人格和正确的审计价值理念,这是树立审计形象,推进文明审计、依法审计的基础。其次是大力推进和谐审计。和谐审计是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审计工作作风的外在表现,是审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努力推动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创新审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准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二是创新审计机制,建立起科学的审计管理、考核、激励、促进和保障体制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审计、依法管理,以保证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三是创新审计方式,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坚持走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四是创新审计干部队伍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研究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审计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五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认真 落实葛厅长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最终实现审计工作的两个突破:一是在移送大案要案上有所突破,二是在投资审计项目上有所突破。

(三)以作风建设年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今年全省开展 “干部作风建设年” 活动,以 “深入实际,破解难题,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强化民本意识,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从审计工作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始终把转变工作作风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审计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审计干部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我们通过过召开研讨会、法律知识竞赛、调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转变审计干部工作作风。和谐审计机关建设研讨会使大家认识到团结和谐大家庭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审计理论研讨会使大家对什么是审计、什么是“免疫系统”有了新的认识,思想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先进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并推进工作的开展;审计质量研讨会上,各分管局长带头发言,各位科长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以“如何增强执行力”及“审计文化内涵”为主题的演讲,引导审计干部牢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理念和职业道德观。通过研讨会、知识竞赛、歌咏比赛、联欢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审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通过活动,凝聚人心,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关心干部职工,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使审计机关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三、打造审计文化品牌,是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的重要目标

审计文化建设和创建和谐审计机关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工程的审计监督,同时在完善机制、促进管理和提高效益层面,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规范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服务。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靠实干赢得肯定、靠实干赢得进步”的理念,引导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勤奋实干、争先创优,形成“以人为本、依法求实、开拓创新、廉洁高效、管理科学、敬业奉献、和谐奋进”的审计文化品牌。这也是审计人员对事业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升华,是审计团队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审计人员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

加强审计机关审计文化建设,促使同事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和相互谅解,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打破科室界限,实施全局“一盘棋”的“动态组合”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工作理念,使审计人员充分体会到和谐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凝聚力,激发干部职工的创造力;通过鼓励参加学历教育及职称考试,普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等处悬挂审计工作职责、审计工作思路、廉政警句格言等内容的展板,使人们走进单位就能领略整洁、优雅的办公环境,品味审计文化气息;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如举办演讲、辩论、唱歌等娱乐比赛,既陶冶情操,又增进情感,培育了健康的机关文化氛围。

审计文化建设体现出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审计文化品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深知,每个审计人员的形象代表着审计机关的形象,每个人的言行不仅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个整体,一个团队,打造“审计文化品牌”,创建和谐机关已经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审计文化建设

审计文化建设刍议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深深地根源于社会历史与现实经济政治的土壤之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证明抓住了文化的政治属性,就占领了文化理论的制高点、文化实践的制高点。

政治上的无主体性,必然带来文化上的无自主性。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交织交融交锋的的大环境下,推动审计文化建设发展,必须把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地突出我国审计文化的政治属性,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把培育当代审计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强化审计人的使命感荣誉感,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从党的事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全局出发,从政治高度牢牢把握审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努力提高先进审计文化的服务保证功能。

先进审计文化应当为当代审计人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审计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审计能力为根本着眼点,以审计能力标准为根本标准,充分发挥先进审计文化的服务保证功能。着眼国家审计的使命和责任,把审计文化元素融入到审计教育、管理、培训和遂行任务之中,不断培育审计人的独立精神、顽强意志和优良作风。《审计法》明确了国家审计的使命和责任就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说到底国家审计就是要为国家负责,为人民群众负责,这就是审计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根本立场和主体价值追求。

文化是一种转化、一种承载、一种力量、一种符号,它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可替代。作为审计人我们必须以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推动审计文化的自立自强。必须立足自己的实际,突出自己的特色,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自己的创新。通过审计文化的建设,能够在审计自身机体内创造良好的气氛,从观念、精神和意识层次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使审计具有一种不断创新的能力和凝聚力,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为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审计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篇:创建学习型审计机关心得体会

创建学习型审计机关心得体会

学习型机关建设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工作本领,紧跟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个领域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和社会变革对每个人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成为制约发展的障碍。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及时更新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税收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学习型税务机关建设应重点把握的学习内容

(一)政治理论学习。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学习改革开放有关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认真研读原文,全面准确地把握精神实质。当前要把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税收观。

(二)审计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学习。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加强审计理论、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学习。根据岗位工作特点和要求,组织干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学习行政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教育,促使机关干部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法律法规学习。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和重要法律法规以及各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通过学习,熟悉本机关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增强法制意识,廉政勤政,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公用知识学习。组织审计人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鼓励审计人员有组织地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增强学习科技知识的自觉性。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技能。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外语,根据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对机关干部进行实用外语知识和专业性外语的教育培训,使一般机关干部掌握基本的、简单的日常用语。广泛开展学讲普通话活动,提高机关干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快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务院对公务员提出的测试标准。

二、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一)广泛动员,形成建设学习型审计机关的浓厚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在全局进行学习型机关建设理论的普及学习,形成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浓厚氛围,引导审计干部认清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与压力,找出差距,积极接受“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全员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以提升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制定适合机关特点和个人需要的学习计划。根据县委学习型机关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结合当前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制定创建学习型机关规划、具体方案和干部培训计划。可结合干部的工作岗位、学习经历等实际情况,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重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研修任务。对从事一线审计的人员应当进行专门业务培训,提高专门业务胜任能力;每位干部职工都要积极参加学习培训,认真开展在岗学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篇:深入推进基层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有人把审计部门比喻为政府经济监督的“眼睛”,只有这双“眼睛”一尘不染, 才能依法履行各项监督职责,遏制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审计廉政文化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廉洁从审”的理念引入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是基层审计人员清澈“双眼”的廉洁之水。

一、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何谓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其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廉洁的政治文化,廉洁的社会文化,廉洁的职业文化和廉洁的组织文化。审计廉政文化正是一种廉洁的职业文化,其作用在于引导审计人员形成尊廉崇洁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推动审计人员廉洁从审。

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的目标,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良好风气,严格遵守审计廉政纪律和“八不准”规定,努力形成“廉洁从审”的理念和行动的文化动力。与其他防腐措施相比,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可能更为广泛、更为深入、更为持久。首先,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在本质上符合现代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体现了新形势下实现审计转型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广大审计者和被审计者的共同利益。其次,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在形式上表现为各种为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文化产品,发挥了传播廉政理念、陶冶道德情操的独特作用。再次,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在目的指向上,既注重教育广大审计人员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法纪观念,又注重引导审计人员自觉遵守“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的职业道德,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审计氛围。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让审计廉政文化根植于基层审计人员的心中,贯穿于基层审计执法的全过程,我们的审计水平才会有新进展,我们的审计质量才会有新跨越,我们的队伍形象才会有新提升,我们的经济监督才更能让党委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信服。

二、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基层审计廉政文化作为审计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防微杜渐、有效促廉的重要手段,作为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基层各级审计机关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一是抓教育,逐步营造出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基层审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现代科学技术和审计专业知识教育以及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专题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章》,《公务员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实施纲要》,增强了审计人员“廉洁从审”的意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强对修改后《审计法》及即将颁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了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少基层审计部门还开展了以“冬训”为主要形式的业务知识学习,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审计专业知识培训,审计理论考评,审计业务竞赛等,不断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抓制度,确保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基层审计部门在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机制完善、保障完备的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制度。基层审计部门先后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具体岗位职责,并签订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局长至普通审计工作人员的纵向责任约束网络。强化了廉政目标考核制,实施了廉政考核一票否决制,将廉政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长远培养发展的一个硬性指标。一些基层审计部门还制定了审计监督员制度,加强对审计部门的社会监督,提高审计干部“审、帮、促”的服务水平,促进审计部门作风和廉政建设。三是抓韵味,使审计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基层的审计部门积极开展以“征”、“读”、“唱”、“讲”、“传”、“树”等多种方式的审计廉政文化活动,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横向发展。通过集中收看廉政电教片、宣传反腐倡廉的最新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参与并观看“审计人廉政之歌”演讲比赛、“廉政之歌”歌咏比赛以及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征文等一系列活动,让审计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廉政文化的氛围,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树立“廉洁从审”的理念。一些审计单位还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每一位审计干部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社区,真实了解农村贫困户、下岗职工、困难群体的现实状况,促使我们的审计人员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寓“思廉”于“结贫”之中。

当然,我们在看到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基层审计机关还没有跳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认识与实践的误区,不了解审计廉政文化的本质和内涵,仍然认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搞一

些文化活动,或者仅仅是喊一些响亮的口号代替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等等。二是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计划缺乏周密性,如在业务工作非常繁忙的时节安排知识竞赛、心得交流或文艺汇演,结果既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又因为缺少必要的准备时间而削弱了活动效果。三是部分基层审计机关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一味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做法,结果往往是与实际需求相差太

远,让审计人员无所适从。四是过分看高了审计廉政文化的作用,在领导讲话、媒体宣传、工作总结中往往把审计廉政文化的作用任意拔高,好像只要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好了,审计人员就都廉洁了,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反腐倡廉的其他重要工作。

三、推进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针对目前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面加快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一)实现“三个转变”,深入推进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即“官本思想”要转为“民本思想”。基层审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变“官本位”为“民本位”,才能使我们的基层审计工作真正体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做贡献,为群众谋利益。

二要转变思维模式,即“监督思维”要转为“服务思维”。基层审计部门一方面要从微观上深刻查证和分析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提高被监督对象发展能力和后劲服务;另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纳入制度的框架中加以分析,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建议和措施,为经济建设把脉和服务。这样,才能变监督为服务,真正体现基层审计部门工作的价值。

三要转变行政方式,即“随意行政”要转为“依法行政”。审计机关成立20多年来,审计法律制度建设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各级基层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国家审计准则》等相关审计规范,依法审计,逐步克服和消除审计过程的随意性,做到从审计程序到审计实施过程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坚持“多管齐下”,全面加快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

新时期,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要求。这就要求基层审计部门要不断采取新措施,利用新载体,进一步深化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1、坚持外部教育引导、自我修养提升并举,强化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外双修。

审计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通过经常的、反复的、正面的、反面的摆事实、讲道理,并辅之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才能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廉政意识,使之脑海中时刻绷紧那根弦。其次是提升自我修养,要引导基层的审计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读书学习,认真总结体验感悟,提高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把外在的准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原则,把外在的要求期望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如此内外双修,定能结出建设的硕果。

2、坚持抓制度完善、抓制度落实并进,注重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求真务实。

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要适时出台新的制度规定,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要求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在制度完善方面,第一,要完善决策制度,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决策机制,保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第二,要细化约束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审计权力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审计过程的“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第三,要细化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对资金、物资和人员的管理,做到内部管理目标明确,有章可循,确保“管好人,理好财、用好物”。第四,要完善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权责到位的考评机制,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入手,客观评价职责和工作成效。在制度落实方面,要善于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确保制度良好的运行;要善于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促进审计人员遵章守制;要善于发挥专职督查的作用,并将有关结果公布于众;要善于发挥奖惩的激励作用,形成正确的制度导向。

3、坚持作风纪律建设、日常管理监督并重,务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规范高效。

加强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转变审计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这就要求基层的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六戒”:一是戒攀比,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摆正自己的位置;二是戒骄横,要尊重别人,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诚恳对人,以理服人;三是戒自满,要看到差距和不足,增强争先进位意识和勇创一流的决心;四是戒飘浮,对待审计工作要认真细致、扎实务实,始终立足于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五是戒浮躁,要结合实际潜心研究遇到的问题,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作用;六是戒畏难,要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压力、面对问题,千方百计、保质保量地做好本职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基层的审计人员一定要认真执行审计工作“八不准”纪律,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把勤政廉洁、客观公正的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公正审计、廉洁审计、阳光审计。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基层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健全机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基层审计部门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审计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通盘考虑,统一部署,狠抓落实。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确保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研究解决、重点工作能够得到合理安排。必要时,也可以成立建设小组,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证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加强交流,形成合力。各基层审计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基层审计廉政文化的建设之路。通过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拓展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整合资源,扩大基层审计廉政文化的影响面;有利于通过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建成一座属于基层审计人员的“沟通”之桥,让廉政意识入脑、入心、入肺、入脾……

3、着眼长远,健全机制。实践证明,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必要的工作机制作保障是不行的。要建立责任机制,把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有关人员,实行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督查机制,完善工作汇报、任务督查、调研检查、情况交流等制度,全面掌握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分类指导,总结推广经验。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鼓励先进,帮助后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健康顺利地开展。要健全完善考核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年终审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总之,在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基层的审计部门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炼历史精华,把握时代特征,建设具有基层特色的审计廉政文化。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规范融入审计廉政文化之中,不断丰富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内涵,谋求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促进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发展,使我们基层审计廉政文化始终体现时代特征。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顽强、业务精湛、廉洁务实的高素质基层审计队伍提供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坚强的文化保障。

第五篇:对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探讨

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在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就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和农村……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政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也强调指出:“要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这些都为我们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对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加强以及如何加强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都有着一些自身的见解。

一、审计机关廉政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廉政?在中国古代,“廉”是指人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古人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为廉矣”。廉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这是先进的义利观。在这种义利观指导下行使公共权力的行政过程就是廉洁从政,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什么是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就是关于廉洁从政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指导影响下形成的廉政制度、组织、体制、机制、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态,包括相关的法律规范在内的总和,廉政文化是与那些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价值观为代表的腐败文化格格不入和完全对立的,它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廉政文化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石,以正确的权力观和群众观为准绳,其内涵主要有: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廉洁氛围,以及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府廉洁氛围。

什么是审计廉政文化?审计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对审计廉政的认知、对审计廉政的信仰和审计廉政的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审计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即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审计廉政文化是审计机关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廉政文化的一种。

二、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提出将矛头直指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滋生腐败的文化土壤!这种不良文化土壤的产生,究其源头,首先是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当我们追溯历史时,就会发现,二千多年的皇权专制社会中,海瑞、包拯等清正廉洁之士寥若晨星,充斥于各朝各代的是大量的贪官污吏,他们无不读圣贤之书,无不讲“修齐治平”,但却几乎无官不招权纳贿、贪赃枉法。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造成了这一状况,而这些消极因素主要有:一是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条件下,官与民是主奴关系,民主没有土壤,监督不能进行,权力不断异化,腐败的发生蔓延成为必然的逻辑产物。二是中国传统的血缘宗法观念,中国的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建筑在以氏族父系家长制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和家族基础上的。浓厚的宗族观念使得重人情、看面子、拉关系、走后门等低俗现象应运而生,由此导致情大于法、徇情枉法等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甚至发展为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腐败犯罪。三是传统文化中的“贪渎文化”,利益交换在我国古代就被赋予一种“道德”的含义,比如“轻公德重私交”是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一个特点,“礼尚往来”使人际关系中的利益交换具备了一种道德含义,“法不责众”一方面使人们在犯罪之时有了从众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使社会惩罚失去了效力。长此以往,贪污腐化的风行在官员中形成以权力谋利的恶习,在民间可造成凡事以钱开路、行贿受贿的歪风。渐而腐败最终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这种被普遍接受了的社会心理则进一步地加剧了腐败。其次是外来的不良文化,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至上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某些党员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替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贪污腐败。这些外来不良文化不仅毒化了社会风气,形成了极具腐蚀的社会环境,也是腐败难于根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这种腐败文化的存在,才使得腐败问题的治理遇到了重重困难,鉴于此,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用廉政文化来逐步地取代腐败文化,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

首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当是一个崇尚廉洁的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廉政知识、廉政要求、廉政理念,有利于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不仅是重建社会信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之一,也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廉洁的思想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

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的治本之策,用廉政文化压倒腐败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和精神土壤,从而弘扬时代正气,培育社会和谐。

其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提出廉政文化这个概念,为廉政建设提供了一个考察问题的新视角,有助于在文化建设层面上进一步深化对廉政建设实践活动的认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廉政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反腐倡廉观念的形成。大力倡导和建设廉政文化,可以遏制消极腐化观念及其行为的发生与泛滥,抵制消极腐朽文化对人的侵蚀,进而防止腐败行为发生。廉政文化的规范功能有利于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廉政文化具有约束、规范、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蒙德斯鸠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文化一旦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只有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和影响力量来感化、优化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树立不愿腐败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廉政文化的社会导向功能有利于遏制腐败风气的蔓延。在现代社会,廉政文化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传播。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它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观、道德准则就会按照自身的传播规律和渠道,影响社会成员,潜移默化地熏陶人们,从而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以廉政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并用这种文化价值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再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保证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进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在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是经济战线上的“卫士”,廉政建设就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署纪检组长王道成曾指出:“审计机关廉政工作是维护审计机关独立性,促进依法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保障。审计机关不廉政,就谈不上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就不可能有审计的力度和质量,就难以有效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因此,审计机关加强廉政工作,是维护审计机关独立性的需要,是保障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需要,是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正如俗话所说的,“公生明,廉生威”、“己不正何以正人”,审计机关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才能理直气壮地开展审计监督,更好地履行经济监督的职责。因此,审计机关更应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审计机关内营造一种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地推进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

三、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在审计机关廉政文化的建设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审计机关内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廉政教育,宜传推广“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创建积极的廉政氛围,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反腐倡廉的实践证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反腐败治本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将审计廉政文化教育纳入审计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审计人员的从政道德教育,用先进的廉政文化理念武装审计干部的头脑。日常工作中,着重抓好四项学习教育: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信念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把理论武装同政治教育统一起来,增强社会主义观念。二是民主法制和纪律学习教育。腐败的出现和滋长,是公众法律意识淡薄和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的结果,所以要加强法律和道德的学习。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党规政纪的学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促进审计人员遵纪守法。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学习教育。牢固树立祖国的观念、人民的观念和党的观念,树立尊廉崇廉的道德价值观。四是反腐倡廉学习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有关反腐倡廉的法规条纪等,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通过学习教育,发挥廉政文化的作用,凝聚审计人员的共识,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形成人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环境。

其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以制度力量,努力从根本上清除腐败文化,确保从政行为和审计监督权力的正确运行。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剔除腐败文化的过程。对腐败文化的清除,仅有教育是不够的,一套科学、配套、健全的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是破除腐败文化,打造廉政文化的最根本的途径与手段。廉政制度本身是廉政文化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人们不可能树立起牢固的廉政认知与信仰,建立起相应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评价。因此,要想治理腐败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审计行为。制度建设上,一是实行审前公示制度。在被审计单位群众注目的地方,张榜公告审计事项、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廉政纪律、审计组成员、举报电话等,以便于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知情和参与,使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群众的监督。二是实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及错案追究制、审计质量复核责任考核和以审计质量为重点包括廉政情况在内的目标责任考核制等,形成业务处室、法制处、局审计业务会议、局领导,对审计业务和廉洁从审情况层层把关、相互制约监督的工作机制,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继续实行局领导不定期深入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的制度,局领导在回访中对审计干部的工作情况,特别是遵守廉政纪律的情况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规定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中,因履行职责不到位而出现廉政问题的,要视情节轻重逐级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五是试行送达审计制度,减少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的次数。此举既可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又有利于促进审计机关廉政建设,促使客观、公正、独立的实施审计。六是实行定期征求党政领导和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单位、团体、部门的意见的制度,使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置于社会监督之中。七是逐步探索推行审计报告公告制度。对审计报告运用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既扩大审计的警示效应,又加大对审计人员履行权利的监督制约。

再次,强化反腐倡廉中监督惩处的力度,为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持。教育的目的在建立廉政的思想价值,制度的目的在于提供廉政的规范准则,但二者都需要现实的反腐倡廉行为的支撑。缺乏政治实践中对腐败的有力监督与打击,则制度不能落实,教育难以见效,廉政文化就建立不起来。因此,监督、打击腐败的实际作为,是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在惩处上,除了继续强化党纪、政纪处分外,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来强化惩处力度:一是加大对腐败行为的经济惩处力度,大幅度提高腐败成本,以促成审计人员“不愿腐”的心态。二是对腐败案件、腐败分子进行公开曝光,使其丑态毕现、名誉扫地,进一步地促成审计人员“不愿腐”的心态。三是在加大腐败惩处力度的同时,重视对审计人员廉洁的奖励表彰。比如,坚持干部提拔升迁中同等条件下廉政优秀者优先的原则,对审计人员中廉政、反腐的先进典型,予以经济奖励,使其获得相当的利益回报等等。通过上述措施,引导建设廉洁风尚,形成“加强教育不想贪,制度严密不能贪,法纪严明不敢贪,待遇公平不必贪”的一种廉政氛围,树立审计机关良好形象,不断推进审计机关的廉政文化建设。

总之,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用廉政文化滋润和熏陶审计人员,把廉政作为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根植于审计人员的心中,有助于审计干部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侵蚀,发挥审计激浊扬清的功能,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按照《实施纲要》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不断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为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审计机关[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