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总结: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好的执行(大全)
实习总结: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好的执行
202_-04-29 21:01 |(分类:原创文章)
听学长的忠告说,大学里最好不要去实习,因为里面的老员工根本不把你当回事,只会给你最苦的活干。通过在深圳实习了足足两个月,返校的那刻,由于火车站离公司的路程需要2个小时,所以一区域经理就开车送我过去,车上还有要好的同事们。大家依依不舍,和我拥抱后目送我离开。这一切,究竟我是怎么实现的呢?
其实,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好的执行。
这里先介绍下背景,我签约的公司是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实习的部门是精品备件营销部,具体岗位待定。怀着兴奋的心情,我来到了比亚迪的总部——深圳坪山,开始了我的实习之旅。
刚来公司,由于没有人认识你,距离感总是会存在的。公司发了个厂牌给我们,跟学校的饭卡差不多,用来消费和刷上下班的,要求挂在胸前。我仔细研究了厂牌,发现前面是自己的头像和一些资料,包括姓名、部门和公司,但字比较小;后面是使用厂牌的注意事项,基本上没什么用。为了让大家更容易记住我,我将自己的名字用很大的字打印出来,刚好能放入厂牌的背面。这样一来,只要将厂牌反过来,我的胸前就出现了大大的三个字“杨祖望”,别人也不会问我叫什么了,直接看得到,而且容易记住。
实习期间做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环境,第一个月公司安排我们到各个部门各个科室进行学习,通过和各个科室的老员工交流来了解业务。大家一样学习,基本上很难让别人更注意你,甚至很多人掌握的业务知识比我更快更多。于是我又开始观察,发现凡公司员工都有公司的邮箱,每天都要打开自己的公司邮箱,查看公司最近的产品咨询、未来计划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等。既然大家都有这个习惯,我就开始动手写了工作日志,将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进行总结,并阐述哪些方面是做得好的,哪些是要改进的,还包括明天的工作计划等。写完之后,除了发给本部门的所有领导,还发给了当天有接触过的所有人。我的邮件标题是“精品备件营销部实习生杨祖望的工作日志”,这样可以更快地宣传自己。如果在工作中过多地讨好老员工们,反而会让其他实习生觉得你是马屁精,而这样的形式比较隐秘,效果也更好。结果,很多领导都回复了我,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给了不少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这个习惯比较难保持,我相信坚持才能感动领导。
当然,这样的好习惯很快就被领导拿出来当面表扬了我,使得每个实习生都开始效仿这个做法。当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时,其实你已经没有优势可言了。果然,接下来领导们再也没有给我回复过。我发现领导们每天收到了几十封实习生的工作日志,当然就不会每个都去看了,说不定就全部没看。于是我将自己的标题改为“杨祖望(精品备件营销部实习生)的工作日志”,这样一来,在同样的标题里我这封邮件就特别显眼,领导们又陆陆续续地给了我回复。至今,还没有其他实习生发现我这个技巧。
这个月的生活是很单纯的,我们实习生每天都可以准时下班。跟着大家回来几天后,我觉得在宿舍太浪费时间了,除了聊天就是打牌。于是我选择下班后留在部门,向加班的老员工们揽一点活来干,实在没活时就为办公室打扫卫生,帮每一位老员工倒垃圾。当他们诧异地问我:怎么今天又是你啊?我微笑地回答:表现不好,被领导惩罚连续值日一个月。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下班后看到我过来帮忙,也会顺便和我搭话,大家都渐渐熟悉起来,我也从中又获取了很多信息。不过也有比较内向的老员工,一般不会主动和我搭话。对于这些人,我先走过去帮他们倒水,在把水杯给他们后,就站在旁边开始闲聊。由于他们接受了我的好意,自然不会轻易拒绝我,距离感也就没那么明显了。
一般在职能科室工作的以女性居多,虽然公司内部有员工宿舍,但还是有少数人选择外宿。我们部门也有外宿的女员工,当她们选择加班时,回宿舍就成了一个安全隐患。所以,我每天至少会等到这些人下班,然后送她们回宿舍。一般是只送一个人,可以迅速加深彼此的感情,并从她们那里打听一些信息,包括部门每个员工的性格、爱好、习惯和最近发生的事件等。了解老员工们的信息后,以后交流时我就侧重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然后慢慢引入我希望了解的信息,这样的交流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样的生活很快就过了一个月。第二个月,一线人员回来了,就是在各个区域做销售工作的区域经理们。这个职位是我的目标,因为以我的性格坐不住办公室,而下区域不仅更能锻炼人,也能拿到更好的报酬。区域经理每三个月回总公司一次,停留一个月左右,任务是接受公司的培训。因此我们实习生被安排了一起培训,内容是针对销售工作的各种知识。
既然我的目标是当区域经理,我就得让区域经理的直接领导——大区经理注意到我。比亚迪的4S店在全国有1000多家,共分为九个大区,分别有九位大区经理管理。当时的区域是缺人的,公司也打算直接从我们这批实习生中挑一些。如果想下区域,不仅要部门经理答应,更重要的是让大区经理看中你。部门经理那边我已经通过发工作日志和积极沟通搞定了,由于每个实习生都已经知道这些办法,对于如何让大区经理注意到我,我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了。
我慢慢观察到,所有的区域经理包括大区经理,都比较年轻,所以都有使用QQ进行交流的习惯。因此我就自己建了一个QQ群,用上面的技巧将每位大区经理加了进来,给他们当管理员,然后让他们将自己大区的区域经理拉进来,很快这个群就热闹了起来。群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互相认识的,除了我,但由于我是群主,又在名片的前面加了“实习生”三个字,因此很快就让大家认识了我。
也许我学到的东西没有别的实习生多,但我的收获是最多的,我成功将自己推销了出去。这种优势在后期会更明显,在我返校后,大家也会慢慢怀念我的,因为地板开始脏了,垃圾又满了,下班后又要一个人回宿舍了„„当每个人都认为你好的时候,你才是真的好。
第二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对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我十分赞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的任务就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学生得到鼓励,变得自信。好学生的标准,应该不单只学习成绩好。那些自强自立、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学生,都应该是好学生。当然,教好并不是说让每个学生都考上清华北大,学生各有不同,老师应该学习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位学生能够发挥特长有所进步,记得我刚接手新分的初二班级里,有一个很调皮的男生,因为他在初一时,经常逃课,旷课,上网,打架,很多老师都怕他,我对他也有所防范,因此,一开始就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一有机会就表扬他,果真,以后就很少旷课,上网了,同学们都说他变好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欣赏的老师。老师之所以埋怨学生教不好,其实是我们的评价标准,过于功利。老师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实际上是给自己套下了紧箍咒,让教师这份充满乐趣的职业变得索然寡味。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第三篇: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管理学家认为,责任首先是员工的一份工作宣言。在这份工作宣言里,你首先表明的是你的工作态度:你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你的工作,不懈怠你的工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敢于承担。这是保证你的任务能够有效完成的基本条件。
一个人责任感的高低,决定了他工作绩效的高低。当你的领导因为你的工作批评你的时候,你首先问问自己,是否为这份工作付出了很多?是不是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这份工作?
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大越多,证明他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应该为你所承担的一切感到自豪。如果你是一名领导,你就这样告诉你的员工,你为他们承担的责任感到骄傲,你也愿意为他们承担责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你都会一如既往的做下去;如果你是一名员工,就这样告诉你的领导,你很高兴能为公司承担责任,这证明了你存在的价值。
无论是我们的领导还是员工,大家都在承担着自己的责任。无论是谁在承担责任时都不是轻松的。因为不轻松,所以能够担当责任的人才值得尊敬。一句话。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临沭公司二分厂
王平
第四篇: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摘要】: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现在被教育者广泛引用并引起了激烈争论,既有热烈追捧的,也有猛烈抨击的;既有“歌功颂德”的,也有恶语中伤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初由教育家陈鹤琴提出,解放初期(1949——1952)陈鹤琴曾任春晖中学校董。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当选为全国和江苏省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副主席,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南京分社主任委员,中国教育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江苏省一、二、三届副主席。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家。1979 年后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2年陈鹤琴在南京病逝。终年91岁。有人声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绝不是教师说的,而是官僚说的,应该纠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本意是激励
自己和同行积极进取,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其存在合理性。
但凡事具有两面性,客观分析“能够学的好的学生”即学有成就的学生(包括人品、学术)应该具备的条件,从宏观上讲有内、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包括:学生的遗传、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绪等);外因包括:家庭、社会(社会风气、老师教育、人际关系等)。
学生受内外因影响,能够教的好的学生应该是内因和外因良好结合,而教师的教育是外因中的一种,如果只抓住外因中的部分“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点,而不及其余,这显然是极其片面的、错误的观点。
除此之外,若马克思理论唯物辩证法不具有足够说服力,这里我再换另一种论证方式。假设“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正确,那么依此推理,是不是可以说:没有不好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打不赢的官司,只有不会打的律师„„这无形中也走入另一个极端,而“没有。。只有。。”的句式仿佛是万能的。
这让我想到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两种片面的观点是: 一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提出的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显然遗传决定论是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另一种观点是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主张教育万能论,他的名言:给我一打完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抚育他们的环境,保证能够把他们训练成我所想让其成为的人——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乞丐或小偷。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然也是片面的。
同样,我们不否认,学生能否教好,跟教师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没有根本的因果关系。素质差的教师,教不出好的学生,这是用不着怀疑的。但作为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谁没有事业心?谁没有责任感?谁不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可以肯定,没有哪个教师会教学生去杀人放火吧?去教学生违背社会公德吧?绝大部分教师像父母般关爱孩子那样关爱学生,像医生爱护病人那样爱护学生。即使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带一个最优秀的班集体,也难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是优秀的。正如十个手指有长短一样,人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再者说了,这个“好”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在以考试为人才选拔主要方式的社会中,是不是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才能称之为“好”呢?若教育是万能的话,警察和监狱是用来干什么的,别忘了,总统、主席都是从学校出来的,同样罪犯也是从学校出来的!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以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但问题是,我们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而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是我辈景仰的大教育家。“有教无类”,说明他招收的学生不分贵贱,来自各个阶层;“诲人不倦”,说明他的教学态度极为认真,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茍;“因材施教”,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已是很先进,即使是在当今也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教的三千弟子中,贤人也只有七十二;也曾屡屡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感慨。不是贤人的人呢,他有没有教得好的学生呢?圣人都如此,何况吾辈凡夫俗子乎?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垃圾泛滥、社会思潮不断翻新、人们信仰和道德出现危机的年代里,诸多的条条框框对于教师的限制已经明显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强烈反差,加之“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好人不常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等思维观念的存在,老师现在已从强势的一方变成了弱势群体。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家长一般都宠着,社会意淫泛滥成灾,在这种没有强力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初高中的学生自制力本来就不是很强,老师又不具有批评和控制的权利,学生的成绩怎么能够上得去?学生的德行怎么能够得到较好的修炼与强化?
洋思中学作为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弄潮儿”,他们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口号,高举新课程改革的大旗,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该校这种说法的赞赏者也仅仅约占20%,持否定态度却达40%以上。有人认为,洋思是全封闭学校,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其间极少数顽劣生背井离乡,离开了执横抖狠的环境,加上教师“人盯人”战术,这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都是可能的,但要人人都“学好”也很难。倘学校能将极少数顽劣的“害
群之马”教好,那还用得着我们为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忧心如焚么?还需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番五次地呼吁:办工读学校与加强少管所么?理念片面,模式机械!依靠对教师采用“非人本管理”和金钱重奖,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而持久很难!
所以,一味说“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些话的所谓领导们、专家们,主观愿望是好的,无非是要激励教师们努力把学生教育好,但他们高高在上,已长期脱离了教育的第一线,对现实中的教育并不完全了解,或许他们下去转悠过,看到的只是“做秀”后的表象,所以说出这些脱离实际的外行话,甚至是极端的话。事实上,事物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绝对,就不符合辩证法。这种不尊重事实的提法,跟当年“两个凡是”的提法的错误是一样,既片面,又极端。它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特别是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积极性。不是吗?只要一提到这句话,没有教师不反感的!世界是多元的,社会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领导们、专家们:生活是真实的,艺术是美好的;但生活不是艺术,如果一味地把教育当作小说去创作,用几句华丽的辞藻去做做报告是可以的,但用之实实在在的教育,那可是万万行不通的!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
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万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究竟是在讹诈教师?还是在自欺欺人?现在中国的教育面对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时代不同,一代人一代物啊,80年代的学生那是相当的自觉,90年代的学生那是比较自觉,新世纪的学生那是相当的麻烦,教育方法虽在革新,但是速度远远比不上学生的“革新"”。以前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现在拿来对学生是没用,万事万物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太绝对了,毫无回旋之余地。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了:这是教师的终极目标,就像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是“建立共产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个过程你不知道要打拼多少年,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主观愿望是好的,无非是要激励教师们努力把学生教育好,如果将它作为教师的自励,这样的教师是值得人尊敬的;但绝不能够作为苛求教师的条件,否则过于片面甚至极端。
第五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推荐一本班主任良师益友的小册子
道墟镇中学
吴建成
推荐书目:《班主任工作漫谈》 作
者:魏书生 出 版 社:漓江出版社 内容提要: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的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本书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推荐理由:
《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正如魏书生老师在自序中所说的那样,“像同读者谈心似的,平时怎么想了,怎么说了,怎么做了,也就怎么写出来了。”他寓道理与小故事中,从细微之处看恢宏,于平凡中见伟大,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言恳意真,入情入理,令人心悦诚服。他在书中,以及其朴实而流畅的语言,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具体叙述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他给了我们作为一名班主任真正的充电机会,书中列举的许多案例,拨开了我教育中的许多迷雾,也使我更多地品尝到了成功育人的滋味;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去认识和引导学生,去认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努力进行改革。
读后感:推荐书目:《班主任工作漫谈》
当班主任,总有一种累的感觉,事必躬亲,忙得不可开交。虽然班级工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风平浪静”,也是“井然有序”,但这是用累作为交换的,并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几位捣蛋鬼又会生出些许是非,直搅得你焦头烂额。能否有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把这项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干得效果更好一些呢?有,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了我强有力的回答。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吸引着我一口气把它读完。魏书生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一下子觉得“班主任”这三个字是那样的神圣而高贵,班主任的形象在我心中也越来越高大,痴痴地觉得自己不能愧对“班主任”这三个神圣的字眼。
书中“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是确确实实地在育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回望自己管理的班级,总认为学生太小,不懂事。我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为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可他们毫无感觉,不能体谅。有时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学生照样若无其事,不知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几个捣蛋鬼,处处与你作对。细想之下,这也应该是自己管理的败笔,没有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没有让他们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不能体谅老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几次作业调查反馈中,许多家长也提出了要求学校加强思想教育。我当时就思考:也许孩子太娇生惯养了,太不懂得孝敬人,尊重人,理解人,许多做法父母也许不能忍受,而又无能为力,就把一切的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学校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让他们学会最基本的爱父母,爱家,学会孝敬父母。(也常常有家长到我前面来说,我的孩子一点都不听我们的话,只听你们老师的,请你们帮我们说一说。听到这些话时,我常常五味俱全。)但是学校呢,却又更多地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较少地花时间去教育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尊重人,怎么宽容人,怎么热爱人,热爱祖国„„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应深思的。
魏书生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称之为科学管理班集体。对,这就是科学。我不能说为什么这是科学,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科学。魏书生当两个班的班主任,又有一半多的时间外出讲学,参加会议,而他的班级却井然有序,各方面都非常出色。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书中第三章科学管理班集体,第四章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第七章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等,给了我育人的启迪,帮我打开这因循守旧的大脑,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魏书生不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 治班。在他教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从常务班长的职责,到课代表的职责,从备品的承包责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体负责人,无一不显出他管理方法的与众不同。他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看了让人瞠目结舌。正因为工作如此细致,又能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订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也让我想到,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一定要实,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魏书生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