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课题研究计划表1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3-1115361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4 17:08: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课题研究计划表1

课题研究进度表

(一)课题准备阶段(202_、10-12)

202_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讨论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名称。搜集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论文、经验总结、著作。

2.撰写《〈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初稿。

3.学习《〈提高小学科学课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初稿,交流意见。

202_年11月

1.讨论并修改课题方案初稿

2.《<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定稿,申报提交。

3.阅读和学习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论文、经验总结、著作。

交流对所阅读学习资料的心德体会。

202_年12月

1.讨论交流对比实验教学的课堂生成记录方法和表格、分工。

2.阅读和学习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论文、经验总结、著作。

交流对所阅读学习资料的心德体会。

(二)课题实施阶段,扎根课堂教学,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202_.1-202_.6)第一年 202_.1-3

1.制定本学期课题实施的教学计划。

2.确定实验教师,实验内容,实验班级,对照班级。

202_.4-5

1.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分析,找出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初步探索采用同课异构方法,采用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方法,对比实验教学,寻找造成实验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找出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摸着石头过河。

3.学生活动:高一测量人的反应时间;

202_.5-6

1.继续采用同课异构方法,采用导学案,用“导学—探究”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教学。在研究中主要以做课、听课、评课形式进行研讨,边研究边边总结,探寻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学生活动高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202_.7-8

对实验教学进行阶段性小结,反思、归纳、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和成果。202_.9-10

1.通过采用同课异构方法,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导学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对比实验教学。在研究中主要以做课、听课、评课形式进行研讨,边研究边边总结,探寻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学生活动: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速度

202_.11-12

1.通过同课异构,尝试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对比实验教学,明确研究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实验以目标为驱动。

2.探讨交流,整理对比实验教的课堂生成,检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做好小结。

第二年(202_.1-12)

202_.1-3

制定本阶段物理实验教学计划;继续阅读和学习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论文、经验总结、著作

202_.4

1.通过同课异构,采用课堂演示,分组实验教学,探索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2.在研究中主要以做课、听课、评课形式进行研讨,边研究边边总结,探寻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学生活动:高一 ;探究赛车转弯时的向心力

202_.5-6

1.通过同课异构,对比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小组管理,培养尊重科学、重视实验的态度。

2.探讨交流,整理对比实验教学的课堂生成,检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做好小结

3.学生活动高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202_.7-8

对实验教学进行阶段性小结,反思、归纳、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和成果。202_.9-10

1.教研活动:制定本阶段物理实验教学计划,2.通过同课异构,采用探究教学法对比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尽量设计得简洁易用,准备数量多多益善。

3.探讨交流,整理对比实验教的课堂生成,检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做好小结

202_.11-12

1.通过同课异构,采用导学案对比实验教学,探讨交流,整理对比实验教的课堂生成,检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做好小结。

2.对学生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202_.1-3

制定本阶段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对实验教学进行阶段性小结,反思、归纳、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和成果。

202_.4-5-6

通过同课异构,采用导学案,探究法等,对比实验教学,整理对比实验教学的课堂生成效果,检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做好小结。

(三)课题总结阶段,全面整理归纳整理,总结课题成果(202_.7-202_.10)202_年7-8月

整理研究过程中有关的资料、数据。

202_年9月

讨论并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02_年10月

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课题结题申请表》、申请结题。

第二篇:课题研究计划表

课题研究计划表(日程表)

(一)课题准备阶段(202_、4-202_、9)

202_年4月成立课题组。

撰写《〈提高小学科学课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初稿。

学习《〈提高小学科学课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初稿,交流意见。

5月聆听嘉兴学院吴丽萍老师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讨论并修改课题方案初稿

《<提高小学科学课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定

稿。

6月阅读和学习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论文、经验总结、著作。

交流对所阅读学习资料的心德体会。

7~8月继续阅读和学习与课题内容有关的论文、经验总结、著作。

9月讨论交流对比教学实验的生存记录方法和表格、分工。确定对比教学实验的生存记录方法和表格、分工。

(二)扎根课堂教学,开展课题实验(202_、10-202_、6)

10月探讨交流,寻找造成小组实验效率低下的原因。

采集和设计出有可能提高小学生小组实验效率的策略方法。

11月对比教学实验一:检测策略①实验前,作好充分假设、预测,若

实验操作有一定难度,教师还应进行适当演示和相关训练。

整理对比教学实验一的课堂生成,检测策略①的有效性,并做好

小结。

12月对比教学实验二:检测策略略②明确研究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实验以目标为驱动。

202_年3月 探讨交流,整理对比教学实验二的课堂生成,检测策略②的有效性,并做好小结。对比教学实验三:检测策略略③适当加入比赛性质,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探讨交流,整理对比教学实验三的课堂生成,检测策略③的有

效性,并做好小结。

4月对比教学实验四:检测策略略④加强实验小组管理,培养尊重

科学、重视实验的态度

探讨交流,整理对比教学实验三的课堂生成,检测策略④的有

效性,并做好小结。

5月对比教学实验五:检测策略略⑤实验器材尽量设计得简洁易

用,准备数量多多益善。

探讨交流,整理对比教学实验三的课堂生成,检测策略⑤的有

效性,并做好小结。

(三)全面整理归纳,总结课题成果(202_、7-202_、10)

7~8月

9月

10月整理研究过程中有关的资料、数据。讨论并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工作小结》。撰写《课题研究工作小结》、《课题结题申请表》。

申请结题。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课题名称:低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的研究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纪

课题研究的对象: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

一、课题提出的起因、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希望实现的目标 课堂是教学的平台,组织好课堂才能有效教学,事半功倍。低年级学生上课自控能力差 ,注意的持久性差 ,极易走神 ,以致课堂秩序难以调控 ,教学效率不高。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式开始系统学习数学,往往感到新鲜、好奇,同时他们又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行为习惯较差。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想象距离较远,故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情绪,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等特点。通过开展“低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的研究: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2、了解数学基础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和方法。

3、通过“数学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参与“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就地取材,做实验、调查访问、实地考察,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通过一定时期的教学调查、准备、实践、检验的循环过程的研究,找出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巧妙应用教学用具的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多媒体参与下的教学等多方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已有的研究情况、可供借鉴的成果、仍未解决的问题)与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式开始系统学习数学,往往感到新鲜、好奇,同时他们又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行为习惯较差。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想象距离较远,故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情绪,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等特点。通过开展“低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的研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甚至是开启学生逐步探索动手实验创作的步伐等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价值。

1、探索小学一年数学组织教学的主线:“生活——抽象——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

2、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力求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归纳总结性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阶段划分与各阶段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准备阶段:(202_年8月——202_年9月)课题立项、启动阶段。

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设置问卷调查表Ⅰ,由1班学生填写,通过调查问卷法摸清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使用的数学教具,采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提问与教学例题的设计、教学涉及的课外知识、拓展训练。问卷调查表Ⅰ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分别从教学用具的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多媒体参与下的教学等多方面设置题目,让学生如实填写,以便展开有效的引导研究。

(二)实施阶段:(202_年9月—202_年11月)

以课堂实录的记录形式每星期听常态课1-2节,获得第一手原始材料,研究目前我校低年级数学教师面对本班学生和教学内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三)课题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2_年11月—202_年12月)

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

五、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方法或措施

策略

(一)、选取具有现实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有“要我学”变“我要学”。策略

(二)课堂常规常抓不懈。

在课堂上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坐姿,还要训练学生写字、举手回答问题、立正、向老师问好等各种姿势。各种训练应该是伴随每一节课堂,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时还不能放松。

策略

(三)、尊重学生,表扬为主

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教师眼中是最好的,如在上课刚开始时,由于课间孩子们玩耍,刚上课时,他们的心还沉醉在课间游戏活动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可以进行简短的组织教学,我用激励性的语言。策略

(四)注意评价、激发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经常会出现错误回答,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耐心、热情地给学生以鼓励。如果教师对其进行责备,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不会走神,影响组织教学。策略

(五)注意评价、激发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经常会出现错误回答,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耐心、热情地给学生以鼓励。如果教师对其进行责备,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不会走神,影响组织教学。

六、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根据问卷调查表Ⅰ的结果和通过与学生实地访谈,分析学生所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真正优化课堂教学形式的目的。

3、比较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实验,从而比较不同课堂教学形式下对一年级(1)、(2)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影响和改变。从中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并不断地指导于实践,4、经验总结法,探索在低年级数学课中,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扎住课程标准,课堂组织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题预期成果及其呈现形式

1、预期成果:此课题基本找到了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的思路及方式、方法,但面对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也会不断发生改变,此项研究仍需持久探索。

2、成果形式: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第四篇:课题研究

新高考环境下如何借助趣味性活动促进学生勤于探究的生物学素养的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2_]4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学生没有形成学科思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建立合理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由之路。2.研究的理论基础:

(1)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发挥生物学科史的引导作用(外因),使学生真正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内因)。

(3)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该理论强调: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就是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此外本理论倡导的“发现学习”法认为,将原发现过程从教育角度进行再编制,成为学生可步步学习的途径。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了解问题的发现过程,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逐步形成一定的学科文化基础。本课题通过将高中生物教材上学科史进行再编制,让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结构,形成文化基础,并最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具体而言,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生物学科史是由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进行生物教材的二次开发,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形成文化基础而编写完成的校本教材,具体包括生物学科发展历程、生物学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故事三个方面。其是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文化基础,并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的:

近年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国家教育部提出分为三个层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实施的核心任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202_年高考生物考纲中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其已经要求学生能够从形成生物学科人文基础上升到社会参与,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我们生物教师所面对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由于生物考纲的变化,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轻视教材上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而将当今社会上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直接灌输给学生。殊不知教材上的生物学科史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文化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学生才能力求自主发展,最终才能获得终生发展,达到社会参与。基于此,本课题研讨生物学科发展历程、生物学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故事,并编制成生物学科史,来进行生物课堂中的渗透教学,以期让学生在获得文化基础的基层上向上突破,通过自主发展并最终形成社会参与,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为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

1.怎样编制科学实用的高中生物学科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编制适合学生使用的生物学科史。

2.如何应用高中生物学科史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渗透教学。3.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研究:制定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机制及细则,通过恰当的评价规范和促进教学,使生物学科史在生物课堂教学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选取各中学的高一年级各两个平行班和高二年级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的平行班保持正常教学,每周课时相同。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为教学蓝本展开教学,其中实验班开展生物学科史的渗透教学,对照班进行传统方式教学,然后对两班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进行比较,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2.文献研究法:对有关在生物教学中的学科史应用研究等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五、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用2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2_年2月——202_年6月)(1)立项申报书(2)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2_年7月——202_年2月)(1)召开开题报告会并撰写开题报告

(2)编制生物学科史,课题组成员分工编制(3)开展高中生物学科史课堂渗透教学

(4)完成“借助生物学科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的评价体制建设,并对学生测试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5)撰写中期报告,分析问题,调整方案,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3.总结阶段(202_年3月——202_年10月)(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总结出一般模式

(2)组织填写结题报告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3)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本课题组人员组成合理,以年富力强有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1人。其中潘志伟、杨庆平为市兼职教研员,程国胜、彭超、钱仁凯为校生物奥赛主教练,查丽为校生物学科组组长。全部人员在生物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2.资料准备:查阅有关生物学科史的各种文献资料。

3.科研手段:运用行动研究法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总结经验;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在借鉴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4.经费保障:获得立项后由学校在科研预算经费中支出,可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正常运转,直到通过结题验收。

七、人员分工:

填写课题申报书、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组织开展研究活动,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潘志伟全程指导。

负责对巢湖二中、巢湖四中和烔炀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科文化基础的掌握情况。

根据调查反馈信息负责编制高中生物学科史,并进行教学中的渗透,积累教学案例。

“借助生物学科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的评价体制建设。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起草开题报告。2.编制高中生物学科史。

3.研究生物学科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般模式的论文。4.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九、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课题组成员分布在高

一、高二和高三,对于程国胜、钱仁凯、彭超、潘志伟老师来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抽出更多的时间研究生物教材和编制生物学科史。2.学校教学任务重,各类考试多,教师负担重,工作时间紧,可能对按时结题存在一定影响,本课题组尽量保证按时结题。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学素养”主要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和个人决策时所需的生物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可以概括出生物学素养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要素构成、可见,具备生物学素养有助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的关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课程改革后的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更具有科学性、趣味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本质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学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材料,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以下是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前提。农村中学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有差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

(一)新颖的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曲的引子,影视剧的序幕,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扣响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生物学知识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将生物学知识用精湛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学内容不同,导入新课的方法也会不同,但形式要力求新颖、独特,富有情趣。例如,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通过落实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探究的生物学素养。课改后的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活动”内容,教师要根据实际,对“活动”的内容、难度和形式要灵活掌握。探究性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而在活动中要着重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重在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比如,讲“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节时,教材安排“自制泡菜”的活动,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有经验的家长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泡菜和自酿美酒、米酒。学生品尝到自己制作的泡菜和米酒,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意识。一个人如果对生物学知识一无所知,就更谈不上对生物学有什么兴趣。只有生物学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能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适时地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研究动态的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意识。例如,对细胞这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细胞全能性的介绍,引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实例,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花卉和树苗。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中,引入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如我国通过基因技术获得的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抗挤压耐保存的转基因西红柿;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完成人类全部23对染色体的遗传图谱的绘制工作,困扰人类的顽疾如艾滋病、恶性肿瘤、遗传病将被攻克,从而大大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教学中渗透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的视野,同时也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时代感,树立了生命科学的意识。

三、利用生物科学发现史,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第五篇:课题研究

(二)关于课外阅读的教学研究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深化“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与好书共成长”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品德。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课内阅读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范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及初中文言文。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经常范读,教师以深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延续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从而激发学生自愿地去阅读。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每天中午以及课后的阅读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列出自读提纲,如: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2)做批注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开展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地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七、课时安排

1、精读课文24篇约50课时

2、拓展性阅读课文16篇约20课时

3、习作八次约25课时45、单元小结8个约10课时6、综合活动8个约18课时、机动、复习、检测约20课时

课题研究计划表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