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农村家宴管理制度
编辑:沉香触手 识别码:13-626983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10 01:58: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家宴管理制度

农村家宴管理制度

青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01月05日

农村家宴管理制度

为发挥市监督所、镇卫生院及村级食品安全工作站的管理作用,防止发生群体性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就《关于加强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的通知》规定五项制度,保障农村聚餐安全饮食。

一、建立“厨师”持证上岗制度。聚餐从业“厨师”由村食品安全工作站登记,乡镇建立信息库,并统一组织健康体检,发给上岗证。“厨师”凭证上岗,从事农村家宴操办经营活动。

二、建立备案制度。规定5桌以上的家宴必须提前5日向村食品安全工作站报告,进行备案,乡镇食品安全办公室按月汇报,并上报县食药安协办。乡(村)食品安全办公室(工作站)派人全程参与监督指导。

三、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乡(村)食品安全办公室(工作站)才乡镇卫生院、防保办和村卫生室选派专人对农村家宴的菜肴选购渠道好质量安全、加工场地卫生条件、厨师健康状况、加工用具和容器的清洁消毒、用水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群众聚餐饮食卫生。

四、建立宣传培训制度。在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宣传过程中,加强集体用餐卫生安全教育,同时宣传移风易俗、从简办理红白喜事。对从业人员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

五、建立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健全食品安全报告和应急反

应制度,完善监督所、乡卫生院、乡村三级网络,发挥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网络作用,及时掌握食品卫生形势,做到食品安全事故早预判、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通过以上五项制度的建立,做好对农村家宴的卫生监督和管理,确保我辖区农村家宴举办过程中的食品卫生安全。

青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01月05日

第二篇:农村家庭家宴管理

农村家庭家宴管理

农村家宴,指农村家庭因婚丧嫁娶或乔迁、祝寿等事宜,自办的、非营运性、非赢利性的各种集体性聚餐宴席。农村家宴分为举办者自已加工制作食品,和应举办者要求,由农村家宴专业加工服务机构或者乡村厨师上门加工制作食品两种形式。

农村家宴专业加工服务机构,指应举办者要求上门提供家庭宴席加工服务活动的机构,如“一条龙”、“厨师班”等。

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纳各村(居)委工作目标,对各村(居)委及相关监管人员进行评议、考核。

农村家宴实行申报备案管理:凡村民需举办50人以上宴席的,须提前2天向所在村村委会申报(按要求填写申办书、承诺书,申办书内容包括预计就餐时间、就餐人数、场地卫生安全条件、菜品清单、厨师和执事的健康状况等),由各村(居)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承担本区域内农村家宴的申报受理、备案登记、情况收集、报告及现场监督指导等工作,并建立登记台帐档案,并按月将本行政村当月举办农村家宴的情况及相关资料报镇食药监所。食品安全协管员接到备案申报后,应向宴席主办者宣传本制度相关条款和应注意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上门对举办宴席的加工场所、内外环境、卫生设施、操作流程、用水条件、个人卫生、餐具用具以及采购、贮存、清洗消毒、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的卫生条件进行现场检查和业务指导。

现场监管注意事项:

1.从事农村家宴厨师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及健康体检,持合格证和当年《健康证》,方可上岗。

2.督促农村家宴举办者对购进原料和食品应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不得采购“三无”商品,严禁采购加工病死毒死动物肉类、腐败变质、生虫长霉、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及不新鲜的食品和原料;具有与宴席规模相适应的烹饪场所和防蝇防尘设施;加工过程中应做到生熟分开,菜品煮熟烧透,凉菜符合卫生标准。

3.加工场所和用具清洁消毒。督促事主搞好家宴场所清洁卫生工作,做好刀、砧板、桶、筐、抹布、锅碗瓢盆用具的消毒工作,加工用容器、工具要做到生熟分开,原料与成品、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4.农村家宴应尽量避免食用野生菌、四季豆、生动物血肉等易中毒物品。夏秋两季举办宴席的必须进行重点备案和管理,尽量避免食用凉拌菜和购买两天以上未经高温处理的肉类等易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

5.按要求对家宴用的菜肴实行48小时留样备检,对于查出的不合格食品,就地销毁。

强化日常宣传,提高群众的卫生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强集体用餐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广泛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农村群众的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事故应急处置: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及其它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农村家宴举办者、主厨和监督人员应立即控制并保护好现场,迅速组织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同时及时报告当地村(居)委会。村(居)委会接到报告后,要迅速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乡镇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县市人民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行政等部门,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事故发现者也可直接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报告。举办者应主动提供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未按规定履行监管职责或因工作失职,造成食品安全事件,或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等事件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延误应急救援等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分级管理权限,依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

第三篇:农村自办家宴培训稿44

农村自办家宴培训班讲话稿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今年首次农村自办家宴知识培训会议,这是我们镇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有力举措,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都进行了食品安全大排查,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隐患。为进一步规范农村自办家宴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根据县食品药监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今天在此举办本期农村自办家宴安全知识工作培训班。主要是学习农村自办家宴的流程规范。什么是农村自办家宴呢?就是指农村家庭自办的婚丧、祝寿、满月、乔迁、子女上学、请工等50人以上集体聚餐的宴席。

一、为什么要搞这次培训

为了保证农村较大规模自办家庭宴席的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市局、县局高度重视、要求每年举办农村家宴培训,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在关于食品安全国家也是特别重视,新颁布的食安法都严格要求食品安全,从严从重处罚违反食品安全行为。同时,由于农村家庭办酒席桌数较多,一般都有几十桌,且几天连办,不得不提前制作一些食品,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另外,自办宴席的加工、就餐场所在露天或用油布做顶篷,无防尘、防蝇、防鼠措施,冷藏设施严重不足,大量半成品与熟食长时间混放,极易引起食物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大量食品加工用具、容器属临时租借,清洗消毒设备缺乏;操作人员未经正规培训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也是食物中毒高发原因。其他地区农村家宴发生事故情况大家也是隔不久就能听说,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1、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去年以来,全县各乡镇成立了食品药品基层监管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去年本辖区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些普遍存在的农村自办家宴食品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是食品安全隐患还比较多。

2.从市场经营环节来看,不规范现象也比较多,食品安全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监督防范意识还不够强。尽管经过一年的监督检查,各经营户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有所提高,但还有差距,经营户的监督防范能力较弱,食品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此外,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食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信用信息体系还不健全。我们要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细从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促进全辖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3.当前,农村自办家宴存在着民间厨师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卫生知识和卫生意识,原料品加工操作不规范,办家宴过程中食品生熟不分、从业人员或者帮忙的人员带菌、餐具洗涤消毒不到位或不消毒等,导致产生食物中毒隐患较多。在农村自办家宴造成的食物中毒占整个比例50%以上。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够规范开展农村自办家宴相关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和责任,共同做好农村自办家宴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这次培训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如何做好农村自办家宴。二是各主体的工作职责。把这两个部分掌握好,工作就好做了。再就是培训内容比较细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还是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珍惜培训机会,做好笔记;同时活学活用,方便以后开展工作。

二、如何做好农村自办家宴

为确保农村较大规模自办家庭宴席的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日前,我县出台《农村自办家宴管理办法》,为规范农村自办家宴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农村自办家庭宴席实行报告备案制和两级检查制。村食品药品信息员对本村村民自办宴席进行登记、报告和检查、指导,并负责与举办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负责对辖区内有一定烹调技术人员或专门从事家宴制作的厨师的登记备案管理。

1、自办家宴的申报

凡农村自办家庭宴席,就餐人数50人以上的,举办家宴的户主和承担加工的厨师应提前3天向本村村民委员会和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提出申请,申报内容包括菜肴清单、原料来源、举办时间、地点、就餐人数、举办人、承办厨师的基本情况、场地卫生条件等,并填写备案登记表,将食品安全承诺书和备案登记表报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备案。

2.现场指导

由主厨、所在村食品药品信息员和食品药品监督所工作人员对加工宴席及其聚餐点的环境与设施卫生状况、食品采购和贮存情况、用水安全,厨师健康状况等方面情况,进行现场指导,以确保农村家宴的食品卫生安全,通过检查没有问题的才能开始操作,如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必须整改到位后,才能开始操作。

村(社区)食品药品信息员和镇食品药品监督所工作人员是农村家宴的监督检查者并负监管责任,要对加工宴席所用原料、水、米、面、油、酒等所有食品原料进行检查,保证合格后才能允许加工操作。

3.厨师如何做好合格的饭菜

主厨要严把制作关,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做到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承办厨师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及原料,发现腐败变质、感观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使用。

(2)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肉类、水产品分类清洗后应使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3)需加热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

(4)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热食品应当冷却后再冷藏,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再次充分加热(中心温度不低于70°C)后方可食用。

(5)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清洗,消毒,流动水冲洗;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食品用产品卫生要求和标准。

(6)加工场所布局合理,按流程划分相对独立的原料清洗整理、餐具清洗消毒、烹调、待菜、仓贮区域等。

(7)用于加工的场所预先进行环境清扫,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孳生条件。

(8)宴席厨房设于固定用房内,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排污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有冷冻冷藏、清洗水池和餐具保洁设施等。

(9)因原料清洗、整理、餐具清洗消毒需要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地面平坦、硬化,四周设围护。

(10)用于加工的刀、墩、板、桶、盒、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应当按原料、半成品、成品区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11)宴席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不得直接使用河水和未经检验合格的井水。三工作职责 1.信息员的职责

村信息员会同村委会共同做好农村自办家宴的食品安全工作,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将农村自办家宴食品安全承诺书和备案登记表报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备案。对农村自办家庭宴席制作现场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使用腐败变质等不合格原材料和有毒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2.厨师的责任

主厨每年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并到所在镇食品药品监督所登记备案。在做好合格饭菜的基础上,对原辅料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不得使用腐败、变质、霉变等感官性状异常、“三无”(无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食品以及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及其制品。3.主家的责任

主家及主厨要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关,对原辅料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购买食品原材料必须索取票据,对采购回来的米、面、油、盐、酒、蔬菜等所有食品原料进行检查把关,不得采购腐败、变质、霉变等感官性状异常、“三无”(无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食品以及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及其制品。

宴席的举办者要保障有相对隔离制作食品的场地,具备基本食品安全保障的条件。场所要卫生清洁,餐厨用具必须做好清洗消毒、保洁工作。举办者应了解厨师的健康状况,加工场地应避免闲杂人员进入;

举办者即家主,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厨师等操作者对自办家庭宴席的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对因自办家庭宴席而引发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甚至出现死亡病例的,举办者、厨师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各镇、村(社区)承担行政管理责任。

4.严格执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发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它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家宴的举办者、主厨、村食品药品信息员应立即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报告,并保护好现场。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镇政府、县食品药品督管理局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同时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家宴的举办者、主厨、村食品药品信息员和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所工作人员在发生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后,应及时将病人送往医院就诊,积极配合相关工作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理,主动提供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

5.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举办监管规模内的家宴拒不申报登记、厨师未持有效健康证明而擅自操办家宴,造成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一切责任由未按要求申报登记的事主和承办厨师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此外,《农村自办家宴管理办法》还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和有关部门、机构在农村自办宴席中的监管职责及责任,对因工作失职造成群体性食物中毒或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的,按分级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因工作失职造成群体性食物中毒或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的,按分级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拘役或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造成10人以上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致人死亡或重度残疾,3人以上重伤,5人以上轻伤,30人以上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或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四.案例分析

下面将为大家举几个案例进行学习和分析

案例一:2015年8月13日上午,镇巴县渔渡镇小寨村龙洞河小组村民游远寿在自己家中举办嫁女宴席,下午3点半左右,参加宴席的68人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经市县两级紧急救治,8月19日,人员已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经省市卫计部门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判,认定为沙门氏细菌性食物感染。这起农村家宴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既是一起卫生不达标的食源性感染事故,也是一起县、镇食药监管部门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责任事故。县、镇两级未严格落实《陕西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陕食药监发[2014]73号)。

自73号文件下发后,镇巴县、镇未对村协管员、信息员和农村家宴厨师组织学习和培训,村协管员、信息员和农村家宴厨师不知道文件基本程序和要求;渔渡镇基层监管所未按要求对农村家宴厨师全部进行备案,对厨师的健康证审查不严格,“8.13”农村家宴的厨师没有进行备案,健康证已过期。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未按规定对农村家宴进行报告。村信息员蒲应安在已知村民游远寿将举办嫁女宴席的情况下,没有向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报告;“8.13”农村家宴出现多人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村信息员蒲应安、村食品安全协管员黄文斌在已知的情况下,未及时向上级食药监管部门报告。镇巴县渔渡镇市场监管所未及时上报食品安全应急事件。

按照《陕西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应急事件要在2小时内报告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镇巴县渔渡镇市场监管所在事发3天后才上报。镇巴县市场监管局、渔渡镇市场监管所监管职责不到位。镇巴县市场监管局成立后,并没有做到“食品药品监管为首要职责”的职能定位,人员分工不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弱化。渔渡镇市场监管所成立后,镇政府未有效履行食品安全领导责任,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和工商行政管理所仍独立运行,未实现有效整合,食品药品监管专干由过去的8人减少为2人,食药监管工作明显削弱。事发后,陕西省食安办责成汉中市食安办严肃查处此次事件,对失职渎职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汉中市食安办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事故责任追究机制,组成事故责任小组,赴县镇深入进行调查,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汉中市食安办对镇巴县市场监管局管理不善、就事件的缓报行为进行通报批评;镇巴县监察局对渔渡镇党委书记、镇长进行行政约谈;镇巴县市场监管局党组对渔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临时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临时负责人及监管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组织处理;收回渔渡镇小寨村食品安全协管员黄文斌上半年工作报酬300元,收回信息员蒲应安上半年信息费230元。

案例二:2月15日(正月初八)晚上,陕西省米脂县十里铺镇梁家沟村51岁的村民郝某在家里吃完面条后不幸去世。次日上午,亲属才发现,误以为郝某是突发疾病死亡,遂叫来亲朋帮忙办理后事。不料当晚,主家招待前来帮忙的十多位村民吃饭,其中4人当场中毒。目前,米脂县公安局已介入调查。59岁的赵师傅称,他们一起前去帮忙办丧事的有十几个人,中毒的4人是最初吃面的,大家看到这一情况后就没敢继续吃。赵师傅说,事后他了解到,郝某家中的一只狗将4名中毒者的呕吐物吃后不久便死亡,看到这一情况,亲戚朋友都怀疑食物中有毒,有人专门试吃臊子发现身体未出现异常,就怀疑是面条有问题。但是对于面条中为啥会有毒,他们表示并不清楚,便向米脂警方报了案。21日下午,榆林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一医护人员说,4名村民确定是食物中毒,医院检查发现,中毒的成分中含有杀虫剂的毒素。据分析是将农药杀虫剂弄翻洒到面条上了。后续相关处理事项也将陆续展开。

案例三:日前,永济市政府公布,该市韩阳镇独头村2月10日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系举办婚宴者误将拌有高毒农药的红薯淀粉当作正常淀粉使用,从而导致参加婚宴的28人中毒住院。2月11日,永济市政府网发布消息称,2月10日下午5时左右,接永济市人民医院报告,收治观察韩阳镇独头村村民郑某嫁女宴请后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28人。1名两岁男童抢救无效死亡。

总之要严格执行报告备案制和两级检查制,要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重要精神,本着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切实查找食品安全隐患和监管漏洞,执行最严厉的监管、执法、处罚和问责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食品安全。最后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大家都能深刻认识理解农村自办家宴工作,并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落实责任义务,做好农村自办家宴工作。谢谢大家!

第四篇: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1、餐饮加工场所的环境卫生要保持清洁。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孽生条件。

2、所使用的刀、菜(门)板、桶、筐、篮、抹布、碗、筷必须彻底洗净并用开水烫煮后方可使用;用于切生菜和熟食品的刀、菜(门)板要严格分开,不能生熟混用,如因条件简陋须混用者,必须在 每次使用前用开水彻底烫洗干净后方可使用。每餐用过的碗筷必须洗净用开水彻底烫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3、采购食品及原材料时,要从合法渠道购进以保证原料品质。不得采购变质、霉变等感官性状异常和“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以及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兽、水产及其制品,不得采购野生蘑菇、发芽发青土豆、青番茄等有毒动植物。采购熟食品时,必须查验熟食制作时间及保质期限,超过制作时间4小时的必须重新回锅加工。

4、熟食存放、切配必须避免交叉污染。对提前购买、容易变质的食品原料和半成品,必须存放在冷藏设施中。各类食品必须烧熟煮透,隔夜隔顿菜肴必须彻底回锅加热。夏季高温天气,如凉拌肉、蛋菜等冷(荤)素凉菜尽量不用,同时要加强对调味品的管理,防止误食无用。

5、家宴用菜肴实行每餐每样菜品留样50克48小时冷藏备查制度。

6、从事家宴的厨师或帮工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必须自觉离开,不得参与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7、洗碗盆(池)、洗蔬菜盆(池)、洗肉盆(池)必须保持三池分开,不得混用。

8、宰杀的家畜家禽必须放在冰箱等冷藏设施内存放,如没有冷藏设施,可在阴凉干燥的房间内存放。总之必须保证在家宴期间不用腐败变质的肉类及其制品。

9、如果是“流水席”形式的家宴,其回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后方可再次上桌。

10、凡聚餐人数达50人以上的家宴,户主应提前48小时向所在乡镇公共卫生检查员或本村村医生报告。

11、不能用田水、楼平水和其他不卫生的水作为生活用水。

第五篇:农村家宴安全现状及管理模式

农村家宴安全现状及管理模式

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红白喜事举办的宴席规模越来越大,宴席次数越来越频繁。以“家宴”为主的餐饮形式覆盖了多数农村,已成为农村一种新兴的不可缺失的服务业。由于自办酒席的临时场所简陋,操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家庭宴席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近期对部分乡镇农村家宴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总结如下:

(一)农村家宴安全现状

随着农村家宴的兴起,出现了一个新兴行业,就是从提供用餐设备(如桌椅、蓬布)、餐具和服务人员于一体的民间厨师。因多数厨师为男性且基本来自农村,除具有认可的厨艺外,无基本的卫生知识和卫生法律意识,受到加工条件的限制,看似普通的农村宴席,存在着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业人员素质低,食品卫生知识缺乏。大多数民间厨师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和法律意识。家宴参与制作的主厨人员和帮厨人员流动性大,同一件事可能轮换几个人来做,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菜肴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在举办家宴的过程中,不是一天就结束,而往往持续三到五天。尤其在夏天,因食物保管不当,会出现腐烂变质现象,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二是从业人员无健康体检,食品安全隐患大。民间厨师和服务人员多为本村村民,有时亲朋好友也帮忙刷锅、洗碗和端菜,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没有经过健康体检,有无传染病不得而知,食品安全隐患大。

三是食品加工场所简陋,食品安全不达标。一般都是在空场上临时搭个棚子,条件简陋,卫生设施不全,餐具洗涤消毒由于水源所限达不到“一冲、二洗、三消毒、四涮”的要求,蔬菜、生鲜及其他食品原料等的洗涤也由于条件所限达不到卫生要求,餐具乱堆乱放,存在着严重的食源性感染隐患。

四是食品采购渠道不正规,食品质量把关不严。农村家宴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采购,多数是由家宴举办者自行采购。因采购渠道不正规,食品采购回来,以次充好,滥竽充数。而且原料存放、加工、制作、就餐都是在临时搭建的棚户当中,与牲畜圈舍或旱厕较近,其卫生质量堪忧。餐具每次使用后,仅仅用水冲洗,不消毒,反复使用;加工工具生熟不分,存在交叉污染。

在某镇某村曾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就是家宴服务人员为防止食物掉灰尘,在食物上盖张报纸,怕苍蝇等乱爬,又在报纸上直接喷洒了苍蝇药,待用餐者直接入口食用后而发生中毒。

(二)农村家宴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监管对象不确定。自办宴席的覆盖范围基本上包括所有的居民。对象的不确定给监管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一个餐饮店或食品企业,一次监管存在问题,多次监管他总会有所认识和改进。可要 想所有的居民都有安全意识,积极的配合监管就是非常困难的。还有的请自家多个亲戚朋友来当主厨和帮厨,这些流动的人员是否符合食品卫生的健康标准是个未知数。

2.全程监管难以到位。农村的传统宴席往往持续一两天甚至更长,就餐次数多,要对长时间的宴席准备、制作、保存、食用过程进行监管,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监管难以实施到位,同时也容易加重农民负担。

3.政策规定执行难。由于农村居民传统观念浓厚、安全意识淡薄,他们不愿在喜庆或悲伤时再为宴席去备案和被检查。同时由于现有的政策规定并非有明确约束力的法律,执行没有强制性,即使村民不按规定办理,管理部门也无权处罚,那么很容易使相关规定流于形式。

(三)农村家宴管理方法

首先,加强宣传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关于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变被动监管为主动加入到义务监管队伍中来,发现问题后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

其次,加快制度建设。相应管理制度的缺失,是致使“农家宴”放任自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来规范“农家宴”的上报备案、行政许可、责任追究等,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家庭办宴者各自的责任、义务等。

第三,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办宴者点多面广,食品安全监管人 员却人员有限,力量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农家宴”监管不到位。对此,应从乡村招聘一批食品安全信息员、联络员等,加入到食品安全监管的队伍中来,并加强对这些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其实施食品安全考核和责任追究,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食品安全网络。

(四)农村家宴监管新模式

一是鼓励乡村饭店开设代办“农家宴”的业务。饭店通过代办“农家宴”赚了钱,饭店的专业化又大大降低了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隐患,办宴农民自身省了不少的事,同时也便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农家宴”实施统一、规范的管理。

二是建立农村家宴申报管理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家宴的管理,落实家宴申报管理制度,申报时办宴户须提供地点、时间、人数、厨师等人业人员名单和健康证明、就餐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等材料。

三是建立农村厨师持证上岗制度。凡从事农村宴席操办的流动厨师,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进行登记,并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督促其每年必须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总之,通过探索“农家宴”监管新模式,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农村家宴管理制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