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小说阅读知识点
至于什么消费都想到可以买几本书,看起来很爱知识,却是一个非常坏的思维,被它麻醉的人,结局就是很恶俗地以为自己很脱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小说阅读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高中小说阅读知识2
赏析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B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从而显露其性格。
C推动情节发展。
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夫社会历史图画。
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2.具体环境描写作用
A、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定下感情或叙述基调,是的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B、营造特定意境氛围,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C、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某个情节,功能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D、如果场景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
E、如果某场景作为小说主背景,其作用可能是一种象征。
高中小说阅读知识3
鉴赏形象
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我’的作用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A.身份(思想)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C.情节(活动过程)
D.言行(心理)E.创作意图 F.比较
高中小说阅读知识点
第二篇:高中小说阅读技巧及知识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出自《庄子·外物》,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小说阅读技巧及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小说阅读技巧及知识1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4、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
5、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
6、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语言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高中小说阅读技巧及知识2
读懂小说
1.读标题
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④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⑤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⑥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读人物(写了那些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的方法(常设题目考查,应留意):
①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②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③与情节联系密切,④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⑤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
其次,了解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最后,了解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4)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5)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6)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3.读情节
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
情节作用
①设置悬念②引出下文
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⑤结构照应前文
⑥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⑦线索,贯穿全文
⑧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⑨内容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⑩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4.读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5.读意图(主题)
①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的主题。
②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③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高中小说阅读技巧及知识3
考点解析及答题模式
(一)标题的作用(以---为题的好处)
1.【常见题型】
①--标题有什么含义。
②--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③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④小说题为“--”,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⑤这篇小说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2..思考角度:
(1)标题的作用(见上)
(2)情节(结构)角度
(3)主要人物角度(思想品德)
(4)主题角度
(5)环境角度
2.答题模式
标题字面义+作用(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两个角度即可)
(二)筛选信息
第一:情节概括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思考角度: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题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2)分点概括情节式
情节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或一个情节内部的细节)
答题模式:按故事发展,分点归纳概述
高中小说阅读技巧及知识点
第三篇:小说知识点总结
小说知识点总结
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自然环境
环境赏析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把握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揣摩人物形象
小说情节 发展概括小说主题
高潮分析写作技巧
结局(尾声)品味语言特色
人物
主题考点
三、赏析环境描写
(一)常见题型: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 例:他是我本家,比我长一辈,应称之为“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说我“胖了”后即大骂新党(康有为)
• 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的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如此。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 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
一部《四书衬》。
(二)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
1、表述要点: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衬托)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2、表述格式
①×××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
②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③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四、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
2.常见题型
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3、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例: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
红的。
分析:此处的肖像描写展现了祥林嫂的哪些性格特点与内心世界?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
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可恶!然而„„。”四叔说。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 例:“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
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叉也没有。这条登多索鲨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
• “别想啦,老家伙,“他说出声来。”顺着这航线行驶,事到临头再对付吧。”但是我一定要想,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个了。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 例: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4、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五、赏析小说情节安排
(一)常见题型
1.情节梳理: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2.情节鉴赏: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③开头或结尾等的作用;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3.情节探究: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二)关于情节的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提示: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串联。
(2)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表述: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何结果。(五个W)
(三)关于情节的鉴赏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2.某情节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四)情节的作用
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是前后照应或照应前文XX情节;
3.是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起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5.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
1.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
2.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
3.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表现主旨、深化主题。
(六)情节安排基本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
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的方式有二: 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七)情节安排的评价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老人与海》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祝福》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祝福》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盗梦空间》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项链》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因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
六、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渲染环境氛围,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
七、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项链》)
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药》《杜十娘》)
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②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柳毅传》)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 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
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4.戛然而止结局。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八、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用?
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象征等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九、语言鉴赏品味题解题思路
1.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
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
3.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
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自然质朴等。
十、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为何以此为标题?
2.解题思路:
(1)、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
(2)、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②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
③象征某种精神品质。
3.答题模式:①标题表层的具体意思(文中具体的XX);
②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的深层意思。
文章构件及一般作用
1.题目
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
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 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人称选用及效果作用
1、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2、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3、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第四篇: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1
归纳主题
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2
品味语言特色
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2.解题技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3
鉴赏形象
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身份(思想)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C.情节(活动过程)
D.言行(心理)E.创作意图F.比较
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
第五篇:高中语文小说知识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在第一轮复习时,同学们应以高考题为线索,组织小专题训练,逐个进行复习。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小说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小说知识1
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高中语文小说知识2
鉴赏形象
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身份(思想)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C.情节(活动过程)
D.言行(心理)E.创作意图F.比较
高中语文小说知识3
赏析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B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从而显露其性格。
C推动情节发展。
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夫社会历史图画。
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2.具体环境描写作用
A、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定下感情或叙述基调,是的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B、营造特定意境氛围,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C、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某个情节,功能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D、如果场景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
E、如果某场景作为小说主背景,其作用可能是一种象征。
高中语文小说知识4
归纳主题
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高中语文小说知识5
品味语言特色
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2.解题技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高中语文小说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