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供电局打交道经验
我为电力行业营销工作多年,这一行业最大的特征是典型的关系营销。你没做多久吧,这个行业不是电话营销能解决问题的。电话营销划在市场部,做一些宣传,发一些资料,让电力行业客户对你公司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或许会有些效果,但厂家实在太多,如果你的电话销售没有什么特色的话,通常人家是记不住你的。
就更别指望某某供电局客户会将真实的项目信息告诉你的。真会说他们有某某项目需求的一般都是不重要的下边人,既作不主,掌握的信息也非常有限或不准。
这个行业的业务是跑出来和多年的关系累计下来的。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谁信得过你,谁会将合同和真实的信息给你。
说句心里话,就是你到了他的办公室还未必能够将真实的采购信息告诉你,还要看你是否值得信任和是否值得交往,更何况乎电话中。所以这一行业的电话销售效果是不好的。
我是电业局主管用电管理和电力营业管理工作的。给你提供以下建议:无论是高压电力设备(如变压器,电压或电流互感器,杆塔,瓷横担,悬锤等),还是380低压线路设备(配电盘,过流保护器等),还是用电设备(如,电能计量校验台,电度表及电度表箱等),如果想使你的合作效果更好,如果是你有那个能力,那当然你直接找到电业部门的主要领导就更好了。退一步,如果你不认识主要领导,那你就找到这个单位的主管生产经营的副经理或该单位的生产办公室主任(原来的电业局或供电局已经上划,改名为电力公司,不再归地方政府领导)。如果再不行,你可以分次进行,属于哪一块的,你就找负责哪一块的主管领导商洽。以上仅供参考。
电力系统的组织架构
1、国家电网:分为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东北、南方六个电网公司。各个电网公司又专设超高压运输公司(主要负责大的电网建设中输电线路的铺设)、各电力设计院、高压研究所(西安高压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所)、各省市电力公司等。比较重要的技术单位有上海电缆研究所。
2、省电力公司:主要接触的部门有生产计划处和电力物资公司。生产计划处简称生计处,主要职能是对电网建设、改造和维护进行计划制订和出具技术方案,并对所属的各地市电力公司申报的计划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审核。这其中也包括了对电力物资供应商资格的审查和对产品质量和技术的鉴定。电力物资公司的主要职能是电力物资的采购。如办理入网选型、举办招标活动、制订招标书、制订采购计划等。
3、各地市电力公司:一般设主管局长,分管局长(人事组织、农电、生产计划),总工(分管技术)。下设生计科、物资科、设计院、供电分局、变电分局、农电分局和财务结算中心等。
生计科:和省局生产计划处的基本职能是一样的,生计科的直接领导一般都是总工。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生计科和物资科争夺采购实权的情况。
物资科:和省局电力物资公司的基本职能是一样的。一般合同的签订、回款的初始程序都是在物资科,物资科也是销售人员最直接的客户对象。
设计院:负责电网建设改造中的出具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的工作,对于产品的需求信息,可以在这里最早得知。
供电分局:负责整个城市的电网建设改造和维护工作。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之一。
变电分局:也叫输变电分局,负责整个地区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建设维护工作。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之一。
农电分局:负责整个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造和维护工作。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之一,但中高压的产品用量较少,架空线和低压产品的用量较大。
财务结算中心:回款是办理转帐手续的部门。
②、电力系统的前期接触
1、入网选型:所谓“入网选型”,是指各省市电力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电力物资供应商参加的会议,以确定可在该地区销售的电力物资供应商名单及其产品的规格型号。只有进入选型名单的电力物资供应商才能在该地区进行销售。所以每年的选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每个省、地市电力公司都有选型名单。主管选型的部门是生计科和物资科。
2、初期拜访:在初期拜访时,对涉及到产品销售的部门都要尽可能的拜访到。主要是获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A: 局长和总工以及各部门的人员组成以及他们的姓名、电话(手机和住宅电话)、家庭住址、社会关系等。
B: 各局长及部门间的实权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C: 对于可能升至实权人物对象要有预测和格外的重视。
D: 随时关注电力系统内部人员的调动、升迁,格外注意电力系统人员外出旅游或开会的情况。E: 通过电力系统内部的人员来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
F: 培养1-2个低级职员的良好客情关系,以便信息的获取更及时和准确。
G: 确定需要深入接触的对象,即公关目标。
3、拜访客户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定的技巧,要善于察言观色,在很小的细节中捕获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勤于拜访客户,机会总是在不断的接触中产生的。
4、拜访时准备一些小礼品,会很有帮助。在客户办公场所敬烟和抽烟一定要注意环境和对象,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5、要广泛的接触电力系统的员工,包括和业务没直接联系的部门;自己的竞争对手;其他行业的电力物资供应厂家的销售人员。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信息来源和通道。
③、电力系统的深入拓展
1、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接近客户。
2、至少要和一位分管局长或总工级别的客户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从上往下的营销摸式才是最好的。
3、注意利用客户外出旅游或开会的机会。一般来说不在办公室的客户相对好接近一些。
4、注意各部门的客情关系是否通畅,这里的工作一定要细致,客户对象甚至要考虑到对方的仓库管理一级的人员。
5、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在行动上争取要比对手快一步,以达到削弱对手竞争力的目的。④、电力系统合同的签订
1、报价之前,一定要和客户进行良好和有成效的沟通,探听竞争对手的动态,但要注意不要泄露真正的底价给任何人。
2、要去了解客户以往的采购价格,竞争对手以前的报价,只要客情关系到位,这些信息都可以收集到。再根据竞争对手在别的地区的报价对竞争对手的价格进行预估,预估时也要考虑到竞争对手销售人员的组成情况以及他们具体定价人员的性格,以免出现大的偏差。
3、要注意破坏竞争对手的客情关系,但一定要注意技巧和方法,在没有一定的把握之前不要尝试,以免适得其反。
4、报价之前要对供货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供货日期、要求的技术标准和公司沟通,避免无法供货和损坏客情关系。
5、签订合同时要注意对合同条款的审阅,了解回款程序和细节,并要拜访回款所要涉及的部门。
6、签订完合同后,要对客户进行回访和感谢。
⑤、电力客户的回款
1、通常回款都是由物资科办理相关手续,再到财务结算中心办理汇票,完成回款。但是回款的程序往往是在局长或其他实权人物的影响下才开始的。所以良好的客情关系和信息渠道的通畅才是及时回款的有力保证。
2、回款之前要及时和客户沟通,确定开票金额,尽量避免开票金额过大而实际回款较小,给公司的流动资金带来困难。
3、客户回款时往往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信息的通畅能让你比对手的行动更快,良好的客情关系让你的回款份额比对手更多。
4、在平时的业务往来中就要注意做好回款工作,包括对回款程序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的客情关系的沟通和培养。
5、在要求客户回款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并注意环境、对象、时间等因素,避免因回款而损害客情关系。
6、回款的方式应用银行汇票方式,尽量避免电汇方式,如电汇一定要取回对方的电汇凭证的复印件。
7、在对方回款以后,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回访,表示感谢。
⑥、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对策
1、了解情况,不要被表面情况所迷惑,要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可以通过对不同部门的相关人员的多次走访,来了解实际情况。
2、对于因自己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而产生的麻烦,要及时补救,除了自己加大拜访次数,用诚意感动客户之外,还可以利用电力系统内部的人际关系来协调和解决。
3、对于因客户内部的人际斗争而产生的困难要注意转移矛盾,切不可用权力高的一方来压制权力低的一方。因为电力系统采购中往往会出现“一票否决权”,即因某一个人有抵触情绪而导致整个销售工作的失败。
4、对于因为自己公司内部协调的问题而产生的困难,应注意及时的沟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解决办法。
5、可以利用公司、同事、客户以及其他的电力供应厂家的资源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第二篇:公共安全课教案 与电打交道
与电打交道
一.建立基本概念
师:孩子们,今天带来了很多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很多家用电器图)
生:电视,冰箱,电风扇…….师:这些都是日常生活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那么你们知道吗,推动它们工作的幕后英雄是谁? 对,就是”电”。
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很多习惯都是和电紧密相关的,比如说天黑了你会扭亮电灯,天热了你会打开空调或者电扇,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当中没有电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师:那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觉得什么是电?(生可能会说出各种电的好处与危险
师1:孩子们说出了一些关于电的好处与它可能带来的危险
师2:孩子们对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现阶段只需要对电有一个浅显的了解,更深入的知识要等你们进入中学后再去学习。请看大屏幕的解释。
出示:电——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被我们利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视频(共1分20秒),出示课题
师过渡语:不过电这个东西,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如果你使用起来不注意安全的话,它顷刻间便会变成一只猛虎,给我们带来灾难,如果你碰上它的话不是死亡可能就是落下终身的残疾,也许就再也见不到父母,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相关的一些媒体报道。(视频)
。师:电如此的可怕,但生活中我们离得开它吗? 生:离不开
师: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安全的与电打交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电打交道(齐读题目)
三,探讨用电不当在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
(1).师: 先请孩子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哪些情况下会导致用电危险?然后每一组推荐一个孩子汇报.(幻灯片出示题目:分小组讨论,哪些情况下会导致用电危险?)表扬发言的学生:表达得真清楚,谢谢你孩子
你知道得真多
善于发现生活,真不错
声音很洪亮
爱动脑筋
很留心身边发生的点滴……
探讨发言后师小结:孩子们讨论得很认真,谢谢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你们真棒!
(2)出示我准备的图片 A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最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图,我们一起来探讨关于图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1 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 2 会造成什么危害?
3提醒我们应该怎么做?”(齐读问题)
(出示一条齐读一次)a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 b 不用湿布擦电器 c 不玩弄电源开关 d 不攀爬高压电线杆 e 不在树下躲雨
f 雷雨天避免使用电器 g 不在高压电附近玩耍
小结板书预防措施
师:刚才这些例子就是孩子们现阶段最容易发生的用电危险,不过只要你能牢记这些预防措施,把安全知识时刻放在心上,就一定能远离危险。
B 师:除了这些预防措施以外,用电方面的安全标志也一定要认识并且区分(出示两组图片)对比上下两组标志,哪些地方不同? 小结:黑框黄底的标志表示“ 注意 警告”;红框的表示“禁止 危险”
四. 情景模拟
师:那如果万一不小心触电了,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1 如果有几个人,可以分工同时)
(2如果只有一个人,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断开电源,再用干燥的木棍把电线挑开,最后拨打120急救电话。)
五 知识抢答
师:好了,现在老师想带你们进行一次趣味选择题,愿意吗? 1.在使用会发出高热的电器时,注意将它们远离(),防止火灾。A 人 B 家具 C 纸张 棉布等易燃物品
2. 避免在()环境下使用电器,更不能使电器淋湿,受潮。A 暑假很热的时候 B 潮湿 C 有很多人
3.在使用各种家用电器时,如果发现电器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要立即()。
A 快速跑出门外 B 用水淋灭火花和烟雾 C 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4.家里的电器如洗衣机,电风扇等使用时间(),若发现过热,()。A 应待电机凉后再使用 B 没有限制,可以随便使用 C 不宜过长
5.购买电器如电炉,电热毯,电熨斗,电热锅等,()。A 应该在网络上购买,便宜一些 B 可以到小摊上购买,可以讲价 C 必须到正规商场购买
6.电热毯不能()使用,防止电热丝断裂。A 折叠 B 反复 C 给别人 7.使用普通型电热毯对床褥预热,()。
A 晚上太冷时可以通宵使用 B 上床前必须关掉电源
8.()对中小学生安全才是最强有力的保护?
A 警察 B 老师和家长 C 自己时刻有安全防范意识
9.使用电热毯时,电热毯上不能堆放()的衣物,以免散热困难而升温过高,引起火灾。
A 棉质 B 绸缎 C 过重
六 翻书找不足
师:这些选择题大部分是关于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在书中就有使用电器时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一起翻开书27页第2题,对照检查一下,哪些要求你和你的家人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做到的打上勾,没做到的打上“×”。
七 动手写安全计划
师:结合7条预防措施和书上没做到的地方,想想你和你的家人在生活中和电打交道时忽视了什么?赶紧制定一个安全计划,改进不足,才能拉好安全的手。
最后,希望孩子们在与电打交道的时候,都能提高防范意识,远离危险,健康成长。
第三篇:注电经验
已经无数次被问到关于注册电气工程师的种种,干脆写了扫盲帖。本人菜鸟一枚,抛砖引玉,欢迎交流和指教。
报名:
报名条件:参照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50254.htm 虽然要求有设计院工作证明,但是没有设计院工作经历的,可以在报名前找个愿意给你开证明的设计院帮忙。
报名时间:每个省不一样,一般是六七月,具体请关注本省人事考试院网站。报名流程:首先登陆本省人事考试院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然后打印报名表找相关人员签字盖章,再去指定地点交钱、认证。考试前几天,上本省人事考试院网站打印准考证。考试在9月份,成绩一般在第二年的春天,各省具体时间不一样。在A省通过了基础部分考试,也可以在B省参加专业部分考试。通过基础部分考试,只有成绩单,通过专业部分考试后,才能拿到证书。考完基础部分以后,没有年限要求在多少年内考完专业部分。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种类: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分为两种:发输变电和供配电。考试分为两部分: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基础部分又分为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内容:
基础部分考试,发输变电和供配电考试知识点一样,备考书籍一样。公共基础考点主要有:数学、物理、化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考点主要有:电路与电磁场、模电、数电、电气工程基础。
专业部分考试,二者知识点不一样。供配电专业考点主要有:法律法规与工程管理、环境保护、安全、节能、负荷分级及计算、10KV及以下电源及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设置、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择、35KV及以下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变配电所控制、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变配电所操作电源、防雷及过电压保护、接地、室内布线、照明、电气传动、建筑智能化。发输变电专业考点主要有:法律法规与工程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设备选择、导体与电缆的设计选择、电气设备布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接地、仪表和控制、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操作电源、发电厂和变电所自用电、输电线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时间安排:
基础部分:上午段:高等数学 24题、流体力学 12题、普通物理 12题、计算机应用基础 10题、普通化学 12题、电工电子技术 12题、理论力学 13题、工程经济 10题、材料力学 15题。合计120题,每题1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下午段:电路与电磁场 18题、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 12题、电气工程基础 30题。合计60题,每题2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专业部分:考试分为2天,第一天为概念性考题,分值为180分;第二天为案例分析题,分值为100分;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第一天概念题上下午各70道题(必答),其中单选题各50题,每题1分,多选题各20题,每题2分,上下午分值合计180分。第二天案例分析题上午25道必答题,下午75道题中选答25道题(多选无效),每题2分,上下午分值合计为100分。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通过率:
基础部分,240的总分,132分以上为通过。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专业部分通
过率比较低。去年,全国只有380个人通过了供配电专业部分考试,其中浙江省9个人。
注册电气工程师证书的用处:
如果你去设计院工作,那么这个证书对你升职、加薪有帮助。如果你不去设计院工作,那么这个证书可以挂靠给一些设计院。挂证不挂章,目前发输变电证的市场价为3年24万。挂证不挂章的意思是,把证书放设计院,什么都不用干。也有挂证又挂章的,那个价钱会更高一些。但是盖章就要承担风险,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挂证不挂章。
由于国家对设计院的资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这几年这个证书的价钱也处于稳步增长状态。但是,挂靠毕竟属于法律漏洞,不确定几年以后国家会不会出政策禁止挂靠。
到底考发输变电还是供配电:
如果在设计院一次工作,考发输变电;如果在设计院二次工作,考供配电。如果为了挂靠,供配电考试相对容易通过一点。二者基础部分考点一样,但是专业基础部分,有几道题供配电比发输变电容易。而专业部分难易程度,不一样。同时,供配电挂靠价钱会略低于发输变电,目前市场价为3年21万左右。
备考:
我说的是基础部分的备考。专业部分我还没考呢。
我用了四个星期,每天八小时,因为我是一个贱贱的人,所以我不喜欢低空飞行,我是奔着高分去的。最后的分数确实也不低。两个多星期看完一千多页的教材,一个多星期做完5套,也就是将近1000道真题。
推荐天津大学的教材,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两本一共一千多页。虽然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有些内容没有学过,但是无所谓,因为本专业的知识还是占大部分的。下午的120分,要争取拿高分。最好能弄到真题,真题参考价值还是很大的。推荐土木在线和中国电力研学网。这两个网站有专门的注册电气工程师版块,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包括真题。真题,没有纸质版销售;网上有些人漫天要价,不如去论坛下载。如果离开学校不是太久,个人底子不是太差,不建议报辅导班。天津大学的教材,知识点是紧跟考点而且详细,讲解难易程度也刚好到位、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选择题进行巩固。
考场发挥:
考试时间长,从早上八点开始,题量大。所以,前一天晚上要好好休息。务必提前熟悉考场。备点能量高的食物,以备考试过程补充。中午尽量找个地方休息。另外:考试时会发考试手册,里面有各门科目的一些公式。所以,复习时不需要死记公式。考试手册,论坛里也能找到。
摘自网络的经验分享(很有价值):
公共基础的书得看3遍,第一遍看知识点、做例题,不用翻对应的大学教材,没有这个必要。第二遍看错的、不熟悉的。考前一个月再翻一遍。公共部分共11门课,全书718页,题目2000多道。一遍都没看完就上考场时万万不能的。依次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流体力学,工程经济,理论力学。为什么这么安排?
首先高等数学是上午考试的重点,24分。物理主要是高中的知识,题目相对于化学稍简单,2.3.15节的“人工双折射及其应用”大纲已删除。其中比较难的是2.1.12循环过程比较难,考试时很简单,可以不看。常考题目:分钟平均平动动能和气体内能、影响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因素、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函数、卡诺循环计算、做功和吸热的判断、双缝干涉、单缝、偏振片通过光强(几乎每年必考)。
化学也是高中的内容,其中3.5“有机化合物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果有机化学没学过就别看了,2分而已,把时间省下来用到刀刃上。
流体力学相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比较简单,流体力学肯定都没学过,也没必要找课本来看一遍,就看天大书,很简单的。工程经济估计大家都没学过,其实不难。
最后有时间再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议放弃。
这里的安排没有提到计算机、电气信息,法律法规,原因如下:计算机基础部分是全是概念性的东西,建议考前20天花4个小时看2遍即可,考前1天再翻一遍,计算机基础部分的这10分不难,但也不是送分题,很多选项模棱两可,你根本不知道选哪个是对。
电气信息对考注电的来说很简单,没必要专门看,因为你复习下午科目时已经复习了,也不用担心上午会考下午不考的知识点,考前一周把05-09真题上午的这部分题目做一遍即可。
法律法规天大书上没有,考的题数较少,看了也不一定会,抓住真题就行。电路与电磁场:电路在下午的题目中最简单,每个人都该拿到分,拉开差距的是后面的电气工程基础。但是万万不可大意,09下午的电路还是比较难的,一般来说电路有16道,应该做对13道以上。电磁场比较难,没时间看的可以放弃其余,只看重点,电磁场经共2道题,常考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及答案是1/e的那个题目。常考题目:求电路中某元件功率(区分是发出还是吸收),电容或电感元件电压电流关系判别,谐振(重点,至少2道),糅合电感电路,相量法分析电路、功率表读数,戴维南定理。
模电:模电比较难的是11.2.4节反馈的判定。数电:数电比较简单。
电气工程基础:电气工程基础是下午的重点,30道题60分,大部分人这60分只拿到20分不到。重点是:13.1.4额定电压、13.1.5中性点运行方式、13.2潮流计算、13.4短路计算等。其中短路计算有3道左右,其实并不难,大多数人一道也不会做,每年短路计算的题目几乎没怎么变过,只有搞懂了往年的真题肯定没问题,所以真题很重要,千方百计一定要弄到,找不到就花钱买,过了注册还在乎这几百块钱吗?没有做过往年的所有真题去考试时是在冒险,很多人宁可花在吃饭上也不舍得买真题,还安慰自己只要认真看书没有真题也能通过,显然他们第二年还得考,每年报名费100多,加上交通费,住宿、还有准备考试付出的时间,代价岂止是几百?
每年下午60题的最后10道是过电压,绝缘配合,断路器,互感器,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选择。注意这部分不要看天大这本书了,看了也没用,考试的这部分题目翻遍天大书页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得再次强调真题的重要性,看了真题你会发现每年的题目有不少都是重复,你去年不会的今年还是不会做。针对真题复习是效率最高的方法,死抱天大这本是后面10题一分也得不到。后面的这10题应该看中国电力出版社的那本书。看第39章到46章即可,第47章不要看。常考题:内桥外桥接线、电压测量方式选择、操作过电压。
第四篇:如何和老外打交道
和老外打交道
——和外国人交往的常识
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背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特别成就感:(1)I’m sorry to hear that(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That’s too bad.What’s the matter?(5)How are you feeling now? 第三幕:有空来坐坐
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特别成就感:(1)I’m sorry to hear that(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That’s too bad.What’s the matter?(5)How are you feeling now? 第三幕:有空来坐坐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喂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实现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毛是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特别忠告:有心约会要主动约时间地点
特别成就感:(1).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When will you be free/available?(2).Let’s get together some time next week.What date do you suggest?(3).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4).I’d like to… What time would be convenient for you?(5).Would…suit you?(6).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7).Do you happen to be free on…?(8).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How about…?(9).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第四幕:亲密无间
一位美国教授来华任教,她主动让学生称呼她的名字Mary,声明不必以她的姓氏与头衔相称,如:Dr.Smith或Prof.Smith。不久,她和学生已相处很好,上门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她应接不暇,倍受侵扰。有的学生见面时,与她开玩笑说:“中国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对她大大咧咧地喊声“Hello, Mary。”她渐渐地苦恼起来。
文化差异:在美国,教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甚至长辈对晚辈,常常主动要求以名相称,以示关系随和。但这是在他/她本人允许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如果素昧平生,毫无往来,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称呼对方的名字,会给人“冒失鬼”、“粗鲁汉”的印象。另外,对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让人肆无忌惮,无拘无束,没大没小。相处时,嘴巴上以名相称,心中仍应记住对方的身份。在一些庄重场合,例如:老师和校长在一起时,学生对老师不能象往常那样直呼其名,必须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称。英美人即使当关系变得很熟悉时,仍然不会亲密“无间”。他们对各自的隐私领地会保持距离。隐私包括私人时间、住所、物品、年龄、体重、长相等等。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学生犯了三个忌:随处叫名、随时上门、随便评论体重。所以美国老师很不习惯。
特别忠告:称呼和上门要得到对方允许,交谈不要论及对方隐私。特别成就感:1)May I call you…? 2)Is it all right if I call you…? 3)You can call me John.4)Please call me Mary.5)I’d like you to call me Jim.6)I’d like to pay you a visit.When will you be free? 7)I’d like to drop in on you(tomorrow afternoon)if it’s all right with you.8)Shall I come over(this afternoon)? 9)Do you mind talking in your place? 第五幕:一概而论
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特别成就感:1)It seem to me that… 2)It appears that…
3)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
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 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 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doing)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A: Thank you very much.B: Not at all.6)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B: Don’t mention it.7)A: Thanks a lot.B: You’re welcome.8)A: I really appreciate it.B: It’s my pleasure.一位美国教授来华任教,她主动让学生称呼她的名字Mary,声明不必以她的姓氏与头衔相称,如:Dr.Smith或Prof.Smith。不久,她和学生已相处很好,上门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她应接不暇,倍受侵扰。有的学生见面时,与她开玩笑说:“中国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对她大大咧咧地喊声“Hello, Mary。”她渐渐地苦恼起来。
文化差异:在美国,教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甚至长辈对晚辈,常常主动要求以名相称,以示关系随和。但这是在他/她本人允许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如果素昧平生,毫无往来,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称呼对方的名字,会给人“冒失鬼”、“粗鲁汉”的印象。另外,对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让人肆无忌惮,无拘无束,没大没小。相处时,嘴巴上以名相称,心中仍应记住对方的身份。在一些庄重场合,例如:老师和校长在一起时,学生对老师不能象往常那样直呼其名,必须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称。英美人即使当关系变得很熟悉时,仍然不会亲密“无间”。他们对各自的隐私领地会保持距离。隐私包
括私人时间、住所、物品、年龄、体重、长相等等。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学生犯了三个忌:随处叫名、随时上门、随便评论体重。所以美国老师很不习惯。
特别忠告:称呼和上门要得到对方允许,交谈不要论及对方隐私。特别成就感:1)May I call you…? 2)Is it all right if I call you…? 3)You can call me John.4)Please call me Mary.5)I’d like you to call me Jim.6)I’d like to pay you a visit.When will you be free? 7)I’d like to drop in on you(tomorrow afternoon)if it’s all right with you.8)Shall I come over(this afternoon)? 9)Do you mind talking in your place? 第五幕:一概而论
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特别成就感:1)It seem to me that… 2)It appears that…
3)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
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 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 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doing)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A: Thank you very much.B: Not at all.6)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B: Don’t mention it.7)A: Thanks a lot.B: You’re welcome.8)A: I really appreciate it.B: It’s my pleasure.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特别成就感:1)It seem to me that… 2)It appears that…
3)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
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 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 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doing)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A: Thank you very much.B: Not at all.6)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B: Don’t mention it.7)A: Thanks a lot.B: You’re welcome.8)A: I really appreciate it.B: It’s my pleasure.第七幕:干吗数落他
一位加拿大男士想夸赞中国女同事丈夫。Canadian: Your husband is a sweet man.Chinese: Not at all.You don’t know what he really is at home.比较:加拿大男士夸奖该国女同事的丈夫 Man: Your husband is a sweet man.Woman: Thank you.I’m proud of him.文化差异:中国的礼节习俗之一是不宜口头接受别人的夸奖,即使对方的夸奖是符合事实的,也要尽量挑出毛病来说一番,可谓竭尽自贬之能事。当别人夸奖自己的配偶或孩子时,中国人往往尽可能用挑剔的言辞数落他们。在交际英语中,对夸奖的正确反应却是表示感谢。否定的语言会引起对方误会,以为被夸赞的人在暗中谴责他(她)说谎,或者会引起其他的猜测。在上面第一个对话里,加拿大人很可能意味这对夫妇关系不好,因为妻子说起丈夫来太不尊重。
两位中国朋友在对话。甲:你的发言真棒!乙:哪里哪里,您过奖了。甲:你的头发做得不错。乙: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吧。两位英国朋友在对话
A: Your speech is wonderful.B: Thank you.I did my best.A: Your hair looks nice.B: Thank you.特别忠告:对善意和符合实际的夸赞用Thank you做反应。特别成就感:1)A: Your presentation was very impressive.B: Thank you.2)A: I like your new dress.B: Thank you.I like it very much myself.第八幕:他想干什么
在公园里,一对夫妇正在逗孩子玩耍。一位外国游客走上前来搭话。Lovely child, isn’t he?(画外音:他想干什么?)文化差异:夸赞有时候可以起挑起话题展开对话的作用。在公共场合,想与不认识的人攀谈,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他/她身边的东西或周围环境夸上几句。如果对方反应积极,就可以顺势往下谈。这种“无话找话说“的现象在中国也很普遍,通常是表现在打招呼上。例如: 甲:(正在看报)乙:喂,看报啊!
甲:(正提着餐具往饭堂走)乙:去打饭哪!
中英“无话找话”的现象差别在于:中国人用于打招呼,对方没有必要做出认真回应。英美人用于引起交谈,对方要是具体情况做出适当反应。另外,英美人用于引起交谈的评论不宜涉及隐私,通常以天气、环境为评论对象。
特别忠告:陌生人友好的搭话是想与你交谈。特别成就感:1)Lovely day, isn’t it? 2)The bus is late again.(at the bus stop)3)What a cute little girl she is!What is her name?(to someone with a daughter)
第九幕:正面回答与否
美国朋友从住所出来,中国朋友与她路上相遇,并与她打招呼。Chinese: Hi, Jean.Where are you going? American: Hi, Yifang.Chinese: Wow, what a special minority blouse(妇女的宽松衣服)you are wearing!I guess it’s made of silk.(feeling it)How much did it cost? American: I bought it in Yunnan and it’s worth the cost, I think.Chinese: Did you get it at a bargain(廉价品,特价品)sale? American: Oh, the bargain sale is really a scene(特色,风景).文化差异:英美人对于钱有关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一般情况下,他们互相不问收入或价钱这类问题,问了也不会得到确切答复。关于价钱,人们不提是因为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财经状况和消费标准。中国人
喜欢嘘寒问暖,对个人隐私问长问短不足为奇。月薪收入和购物价钱更是朋友家必问的话题。对自己新买的东西,即使对方不问,有的人也会主动告知,或让对方猜价钱。对此,中国有句俗话“逢人减寿,见货添钱”,意思是猜年龄时往小数说,采购物价钱时往大数报。听的人就会有一种心理安慰和愉悦。对收入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如实回答,坦率的互报家境。但如今收入差距拉大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含糊其辞,说些约摸大概的话。例如:
问:你现在每月挣多少钱? 答:大约…(真实数字)或答:不多,一般化。不如(某人)多,他/她能挣到… 不够你有本事啦。(哪有你能干啊)听起来不少,但我要支付… 大概…(少于实际数字)在上面的例子中,Jean对三个问题没有正面回答: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did it cost? Did you get it at a bargain sale? 并对一个动作有反感:touch her blouse 中国人喜欢用“上哪去”打招呼,问的人并不真正关心对方上哪去,被问的人也无需认真回答去哪儿,通常说声“不去哪”或“有事去”。英美人不明所以,以为对方多管闲事,干预隐私。在英美国家,“Where are you going?”常常是警察查问可疑的人或妻子询问丈夫的行踪时间的。朋友之间的确需要了解去向,才问“Which way are you heading?”。中国人谈论对方的衣饰服装时,有时会用手去触摸,这也适应美人犯忌的行为。特别忠告:不要用“上哪去”打招呼;不要问与对方开支收入有关的问题;不要用手触摸对方的身体和衣物。
第十幕:打圆场
有时候在用英语交际时,双方因不适当的对话会引起别扭或误会。
文化差异:在用英语交际时,有些人尽管语音语调语法乃至措辞都没有错误,担任觉察双方之间有点别扭。这些别扭显然不是语言引起的,而是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差异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道歉与解释打圆场。
特别成就感:当自己的问题令对方别扭时 1)I hope you don’t mind if…
2)Please let me know if I(embarrass you in any way…which makes you feel embarrassed)3)I’m sorry to have asked you such a question, I didn’t mean to offend you.4)Forget it if the question bothers you.In my culture, people… 5)In my country, it’s all right to… 当对方的问题令自己别扭时
1)I’m afraid I don’t care much about that sort of thing.2)It’s har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for you.3)It’s a complicated matter, I think.要知道:时尚女孩最爱说的10句口语1.Yoba!对啊。
这是她们创造出来的语言,也是我最常听她们说的单字之一,基本上呢, Yoba 就是 Yes 的意思,比如她们会说, “Do you like to go swimming with us?” 我就可以回常,“Yoba!” 但是这不是正式的英文,纯粹是好玩下的产物。
2.Bam chi ga bon-bon.是不是干了什么好事。
这群女孩子没事就喜欢说,“Bam chi ga bon-bon.” 这是在 70 年代时*电影中都会有的一段旋律,所以大家都把它引申为跟性有关的一些事物。比如说要是有人跟我说他昨天带女朋友回家过夜。那我总不能明问,“Do you have * last night?”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就可以开玩笑地问他说 “Bam chi ga bon-bon?”
这句话也可以当形容词或名词用,例如,“I have a girlfriend for 2 years, but no Bam chi ga bon bon at all.” 意思就是交了女朋友二年,却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另外有一个词 hanky-panky 跟 Bam chi ga bon-bon 很像, 同样是指一些暧昧的事, 例如: “There's something hanky-panky going on in the restroom.” 3.Damn-it boy 该死的男孩。
这群女孩子有一堆话来称呼男孩。例如,“Damn-it boy.” 就是常常可以听到的一个。另外我记得的还有, “You fool.”(你这个笨蛋), “You cheese head”(你这个没有大脑的家伙或是 “You stupid.”(你这个愚蠢的家伙),当然可以听出来打情骂俏的成份远多于真正责备的成份。4.He is not my type.他不是我心目中的类型。
俗话说一个女孩子想男孩子,二个女孩子谈男孩子,三个女孩子骂男孩子。当二个女人聚在一起总是会对周遭的男生品头论足啦,“He is not my type.” 是常用的一个句子,就相当于他跟我不适合啦。他不是我想要的那个类型。
5.He is a muscle man.他是个有肌肉的男人。
有些美国女孩子很欣赏那些肌肉很多的男人,她们称之为 muscular type.或是可以说 a muscle man, 或是 “He is beefy.” 关于这点,我就曾经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跟一个老美说,“I have no muscle.” 结果人家当然是有听没有懂啦…其实应该要说 “I am not a muscle man.” 才对。
另外有一个说法叫 semi-muscular.Semi-muscular 就是有点肌肉又不会太多,比如我可以说 I am semi-muscular with 6-pack ab“.6-pack ab 意谓著 ”six piece of muscle on the abdomen“ 就是有六块腹肌的意思,也可以说成 washboard ab.像洗衣板一样的腹肌。
6.I saw a girl throw herself on him.我看到有一个女孩对他投怀送抱。
我觉的这个throw herself on him 用的真是好啊…这就是指女生作小鸟依人状,把整个人靠在男生身上。有一次我听她们之间在谈我的室友就说了这么一句,”I saw her throw herself on him.“ 看来我室友也真是艳福不浅啊!另外一句很类,”That girl drapes herself all over him.“ 也是指整个人就趴在他身上。
7.You can go commando.你可以不穿内裤出门。
这是个很有趣的单字,美国有些人不爱穿内裤的,直接穿一件外裤就出门了,这种行为就叫 go commando.有一次我室友说他没有衣服可换洗了,他必须早点回家洗衣服,就有一个美眉取笑他说,”Don't worry, you can go commando tomorrow.“ 结果一夥人都笑翻了。Go commando 原来的意思是出危险的任务,或许是因为不穿内裤感觉上好像是在冒险,所以就叫 go commando。8.There is a big hole in my head.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说错话怎么办?就装傻吧…这是我常听她们用的一个句子,意思是我的脑袋中有一个洞,很多原来贮存在这个区域的记忆都不见了。比如我问你昨天是不是跟某某人出去了啊?要是你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你就可以说, ”Oh!There is a big hole in my head.“ 有趣吧
有人说,男人最讲理。所以如果你有理,你就跟他讲道理。如果你没理,你就不要跟他讲道理,他对你一点办法也没有。像这句话就蛮适合在不讲道理时,例如他问你,昨晚跟谁出去了,你就回答,”There is a big hole in my head.“ 他对你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9.My aunt Flo is visiting.我的芙洛姑妈来拜访我了。
这里的 Flo 是 Florence 的缩写, 但其实 Flo 这里暗指 flow 的意思.所以大家应该不难猜到, 所谓的 ”My aunt Flo is visiting.“ 就是相当于中文里的, “我的大姨妈来了。”我想女生都应该知道这是指什么吧!男生在高中之后大概也就知道了吧!(给尚未成年的男生:这句话就是, 我的经期来了的意思.)10.I am not gossipy.我才不会长舌呢。
似乎爱说话是全世界女人的通病, 在美国也不例外.八卦在英语里面就叫gossip, 它可以指八卦新闻或是指爱说八卦的人.她们也常用这个字的形容词gossipy, 但像这么说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爱讲话的除了 gossipy 之外, 你也可以用, talkative, chatty, 或是loquacious.例如, ”You are
so talkative.I can't put up with you anymore.“ [转帖]看美片必备英语常识1.What the *** is going on?(到底他母亲的怎么回事?)
通常此话出于黑人之口,且口气最宜为疑惑,不解,愤怒等等。
若是白人则多数时候会说-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意义相同而适用于更多场合。
说此话之人身份通常为上级,且相处较久。
不过如果你出差回家时看见老婆身边躺着个赤条条的陌生人,那它可就派上大用场了!2.You son of ***!(你个狗母亲养的!)
令人意外的是,最爱说这句话的往往是女性。
越高贵,越端庄的女性越容易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便会脱口而出。
万万不要和有文化的MM顶嘴,否则被骂了还以为受表扬了呢!3.All rise!(全体起立!)
国产英语老师最误人子弟的就是口语太差,爱说想当然口语。
从小学到高中英语课代表一直喊的是-Stand up!
当然没什么不可以,但为什么不说标准的话呢?就象我们朗读中文时说普通话一样!4.It's bullshit!(胡说八道!屁话!)
这句话一旦学会,包你用的乐不思蜀。
用途太广泛啦!
最绝是和老妈抬杠时搬出来,用你的眼睛直视她,以忏悔的口气恕秭。
什么?你老妈是外交官?
就当我没说过!不过……
你妈贵姓? 5.Damn it!(可恶!)
此句往往从某个孤胆英雄的嘴中冒出,发音要轻,然口气要重!
此英雄往往正面临生死抉择,例如是先剪蓝线还是先剪红线等。
说时要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势!
此句适合用在被MM拒绝时,向MM的背影恕秭!
万万不可忘记要配合以右手中指的朝天一刺!6.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关你屁事!)
此句已接近经典!
当你在网上浏览不健康网站遭到网吧老板的劝阻时,它往往能建下奇功!7.Come on!
此句因拥有太多含义,所以注释欠奉。
但它确实非常necessary!
所有的鬼佬一天不说个十七八遍就会浑身发痒。
它的经典之处你就好好体会吧!8.Ditto!(俺也是!)
本不是常用语,不过看过”幽灵“一片的人都染上了男主角的坏习惯。
从来不说I love you!
总是”俺也是,俺也是!“的把MM们气得口吐白沫!
实际上你也可以说”Me too!“或”Me also!",不过总是不够文艺腔!
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和情调。
9.How can I forget such a beautiful girl/*y boy?
此句在重逢某个你早已心仪的MM或GG是不妨拿来用用!
当对方还沉浸在陶醉中时,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想想对方的名字!10.I had no choice!(俺也是被逼无奈啊!)
第五篇:老会计与税务人员打交道的经验
老会计与税务人员打交道的经验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如何与税务人员打交道,可能是职业生涯中最头痛的一件事情了,一听到税务专管员打电话,就会觉得后背发麻,一到税务局去,就会觉得七上八下心里恐慌。那应该如何处理好税务人员的关系,做到有礼有节,不偏不倚呢?
笔者曾听一朋友说过一个故事。他的同事遇到过一次老板要增大增值税票的额度,但是时间很紧,需要一天办成,因为开票需要紧急。事实上,正常情况下是办不到的。税务局有税务局的办事流程,申请增大增值税票额度,从申请到批准有一定的时间要求。他那个同事,急的火烧眉毛,后来他直接去找税务局长,诚恳的说明情况,局长当即打电话给下属,要他们一路开绿灯,后来问题顺利解决。他的同事并不认识局长,也没有请客吃饭送礼。当然并不鼓励大家有事立即去找局长特批,事实上得到特批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税务局每天也要处理很多日常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税务局其实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不通情理。当然,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的,笔者根据别人的和个人的想法,总结了几点,供财务人员参考:
第一点,熟悉国家有关的各项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条款,你要自己先做好准备工作,有些你不必问税务人员,很多东西在在网上都能查找到,你实在要问,你也得先了解一下相关知识,要明白,一个连起码税务知识都不懂的财务人员是不称职的;
第二点,熟悉税务机关的办事流程——省的到办事的时候跑冤枉路。打电话请教不如当面请教,挑一个好的时间去面谈,如果实在没时间去,打电话时选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最好,周二~周四效果比周一和周五好,因为这些人周一上午一般开会比较多(尤其是节假日后第一天上班,别想找到他们),周五下午也找不到(多半提前溜了,或者跟几个领导开一周工作会议总结去了)。去之前可以先打电话确认一下是否有空,将心比心,要是我没空的话,人家来烦我,我虽不会把情绪放在脸上,也是一肚子的恼火;
第三点,相互尊重,在尊重税务人员的同时,也是给他们一份尊严,在办事的时候嘴巴甜一些,嘴甜的人不吃亏,别去了税务部门就哭丧着脸,人家不爱看;税务专管员是税务局管理企业的最直接的人,因此轻易不要去得罪他们,对他们也要表示最够的尊重,想问什么问题最好一次性问个清楚,一个专管员通常管理上百家企业,不可能为一家企业的一个问题纠缠不休。最后一条,按时提交申报表和要求的其他资料,配合好他们的工作才是搞好双方关系的基石,如果不小心弄到黑名单上,大家面子都不好看。
用友、金碟、管家婆、速达、新中大等财务软件、进销存管理软件,我都可以改成“远程互联网”,既可以隐藏内帐,防止税务突然查帐,又可以把单机版的软件改成远程网络版,还能为企业省下一大笔购买网络版软件的费用!如果需要这方面的技术服,加我的QQ号(9三2三72四八八),我可以上门服务,希望有机会为您服务!
第四点,以探讨业务的态度就公司的涉税事件据理力争,但是,假如他们决定不了或者理解有误的话,给时间他们请示上级或者去学习,别咄咄逼人,我见过好多的财务人员但凡有一点理由,都是咄咄逼人的态势,可能他们自己不觉得,但是他们却表现了出来,要明白,人无完人,金无足金,税收政策经常在变,我们只关注自己的行业,人家涉及了所有的税收项目,人家有时答不上来,这也没错,你得始终记着,你是去解决问题的,不是去指出人家不足的;上次我一朋友和我说他公司一纳税调整的事,年底的一笔预提费用,在汇算清缴时已经做了纳税调增,但是税务人员认为预提费用科目有余额,就必须再次调整利润表中的利润,我朋友很苦恼,我当时建议朋友和税务人员耐心沟通,向税务人员解释 清楚,后来,朋友说这件事情解决的很圆满,公司做了报表调整,也没有多交税。
第五点,别没事就跳过基层去找上级领导,别以为人家局长的态度让你如沐春风,人家要没这么点涵养能做局长吗?可是他真的乐意来管这些小事吗?掉转头来,他可能立马招来手下大骂一通也说不定,你不光给自己招来麻烦也给你所在的企业惹事,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
第六点,与税务人员保持沟通——平常去税务局问个事,取个东西,或开会啥的,就要多向他们请教,和他们聊天,这样不仅可以多了解税务人员的所思所想(谁好办事,谁好说话,交交朋友),也可以纠正一些对税务问题认识偏差,还可以增进了解;
第七点,端正态度,树立信心。税务人员也是人,不要见了他们就觉得低人一等,总像自己理亏似的;现在税务人员也有了服务意识,如果不违反大的原则,他们还是愿意帮忙的;只要你公司没有大我的涉税问题,与税务人员都能沟通好的。第八点,如果发现什么问题,最好是在税务专管员这一层就沟通好处理解决掉,不要把事情捅到上层去,那样事情就会很麻烦。个人觉得这一点是比较关键的。不管是与税务人员交往也好,还是工作中的其他方面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