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浅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13-933891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3 23:16: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浅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_-9-9 17:31 陈杰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论文摘要:结合宁夏电力公司审计信息的建设和ERP实施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等。从内部审计技术发展与审计项目管理方面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简要论述。引言

在宁夏电力公司系统全面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审计工作如何结合本专业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科学的精神,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是实现电网企业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而审计信息化建设,无疑为实现电网企业审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高瞻远瞩的指出,“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能不能在这场革命中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今后审计事业的发展”。国网公司的审计工作“十一五”规划中也将审计信息化工作作为今后—个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可见公司系统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也至关重要。笔者就宁夏电力公司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谈谈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点浅见。宁夏电力公司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公司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依托于国网SG186工程项目,由中电普华公司开发的一体化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及用于现场审计工作的审计作业工具两大平台。一体化审计综合管理系统是国网公司总部审计管理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到网省公司、到地市公司的信息高速公路,主要管理国网公司系统审计决策、重点、计划、统计、日常事务等事项。在制度的约束下,大量审计工作在平台上运行,起到信息共享,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提高审计现代化水平的作用。审计作业工具通过对多种财务数据的采集,实现对财务数据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达到快速锁定审计方向、把握审计重点并形成完整审计项目资料(记录底稿、审计报告)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应用,审计部门领导可以通过软件,科学地进行审计计划的编制,评估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可以在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内,利用软件的各项特定功能,建立一个关联的整体,满足了公司审计业务管理要求。软件通过不同审计项目搜集、分析、加工、筛选后得到的企业信息,按企业名称分类存放到审计软件的中心数据库中,审计人员可以方便地查询并获得被审单位各方面的详细资料,以提高工作效率。内部审计是企业控制制度的再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成效。使用软件进行内部审计作业和管理,加强了企业对内审部门的工作规范化控制。审计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功能权限的控制,对不同职能岗位上的人员的操作功能加以限制。结合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基本满足宁夏电力公司审计业务的信息化应用要求。审计作业工具基本达到100%的使用频次,但审计综合管理系统的登录频次偏低,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偏弱。这些都暴露出审计综合管理系统还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督促厂家完善的同时,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和考核的实施,也是审计信息系统使用效果的有效保障。ERP实施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宁夏电力公司ERP系统的全面上线,对审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RP系统可以让审计人员快捷、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与控制体系,并在业务抽样、正确性复核等方面提高效率。如何有效的利用ERP数据、信息的高度集成,实现多样化的分析,审计穿透快速方便以及信息实时,在线监控能够实现等特点,与审计工作实现有效地对接,无疑是现阶段公司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笔者有幸对上海电力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浙江公司和上海公司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浙江公司审计部202_年起,分阶段、分模块地开发了审计信息系统,经过近4年的不断改进,在202_年就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和集财务、工程、用电营销各种数据源接口软件为一体的审计信息系统。202_年浙江省电力公司用于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达到200万元。上海电力公司结合SAP系统实时在线业务审批和监控功能以及权限的设置和记录,为强化上海电力的内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帮助上海电力规避内部营运风险,并且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依据。这些好的经验无疑为公司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其对策

在国网公司系统全面倡导内部审计转型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趋势。通过评价和改进财务会计控制、经营管理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促进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和水平,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内部控制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为支撑的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对内部控制实施审计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各个个功能要素进行孤立的审计,而要站在全局和系统的高度,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活动和相互作用的效果进行审计,要从总体上对内控能力进行动态、系统的审计评价。这样,只有依托信息化条件,审计人员才可以利用计算机决速、准确的特点,积极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效益审计,扩大审计面,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使得内控审计成为可能。因此,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审计手段必须从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这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内部审计技术发展与审计项目管理

5.1审计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技术有了新的突破。笔者认为审计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原来的手工对帐审计到现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最后应该发展到以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系统解决方案。

5.2审计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审计的信息化,也对审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管理主要是利用审计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审计项目的管理、对审计成果的管理、对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的管理等功能。从审计项目的立项到审计项目的实施再到审计项目的终结和归档,审计管理系统都

可以进行全程跟踪,实时监控。对于审计成果,审计管理系统能够方便的进行存储、检索和维护。审计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审计项目完成的情况等进行考核。

5.3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作用

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应当包括综合管理系统、作业辅助系统、决策分析系统、力公门户系统,各系统的怍用如下:

5.3.1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整个企业年度审计计划的申报与审批、审计文书档案的管理、业务台帐的统计汇总和基础报表的自动生成,并完成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审计任务的资源调配、审计人员履行职责的考评等。通过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库、审计专家库、审计案例库、审计对象库)基础数据资料支撑,为整个审计应用系统提供完整、有效的审计-基础佶息支持。在公司目前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现有的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基本能满足以E需求。

5.3.2作业辅助系统

通过审计作业系统辅助一线审计人员完成审计项目,实施电子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采集转换,运用丰富的各类审计工具完成审计抽样和数据分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标准化的审计程序引导与控制规范了审计作业过程,降低审计风险。层层归集的基础信息及统计台帐通过系统接口与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无缝集成并实现现场审计作业数据与远程公司审计部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公司系统的审计现场作业仅限于对财务数据的转换和查询,与浙江、上海公司拥有的财务、工程、用电营销等较为完备的审计作业工具系统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公司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5.3.3决策分析系统

通过决策分析系统辅助领导全面掌握审计项目进展情况,监控审计项目的工作进度。提取审计管言息系统、审计作业系统的相关数据,提供有价值的汇总缬:计信息,为领导宏观决策分晚基础。以公司目前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必须要结合公司系统ERP上线,财务管控系统的实施,充分利用这些系统中的数据库资源,与审计信息系统有效地对接实现业务流程追踪、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配置审核等诸多功能,才能使公司目前的审计信息化进程得到质的飞跃。

5.3.4办公门户系统

通过审计办公门户平台系统,将公司内部管理的内容,向下属各分公司及直属机构有选择的进行公开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结束语

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审计信息化不光是个技术方法的问题,它对审计工作的方式、程

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刨新审计技术与创新审计模式是互为前提、互相推动的一体两面。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既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开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管理审计的重要技术支撑。必须要把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作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审计方式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总体部局之中,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第二篇: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初探

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初探

一、引言 医保政策的出台,使得信息化支持的必要性逐渐加强。在医保信息化新一波建设中,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已初具规模,各种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在医院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的要求,其中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这与医院当前正在推行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密不可分。对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审计对象也日益发生变动,从而使得医院的发展需要与之适应。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将初步探讨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内部审计正逐渐参与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该技术将使得衡量潜在的可货币化或因暴露对组织产生的不利影响成为可能。其必要性主要有如下方面:

1.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内部审计职能的要求。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从而帮助组织目标的达成。上述定义表明,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涉及与组织价值和运营相关的活动。为获得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必须精确的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在医院的内部审计中,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发展成为以效益审计等增值审计为重,其职能导向从监督向管理转变,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必将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核心。

2.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管理具有独特优势。由于内部审计处在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就医院管理风格、医院文化、会计核算和控制程序等方面,均非常熟悉,并了解各方面业务开展的流程和关键点。对于外部人员和软件开发商来说,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更加熟练的掌握医院流程和高风险领域。由于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它能够凭借“局外人”的身份对医院的经营活动给予客观评价,充分汲取经营方面的情况,从全局出发,而非单个部门视角对医院的经营给予评价,从而对经营的洞察能够更加清晰,确保医院经营活动的开展。

三、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观念认识不足。观念方面,涉及医院在其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往往受思想观念的束缚,认识不到位。对于该问题,就管理者而言,医院的主要任务或主要职能在于诊疗,从而使得内审工作并不关键。因此,内审的信息化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在实践中,沿袭传统操作途径的内审工作[论文网 ]人员为数不少,缺乏对新形势下的内审信息化理念的深刻意识,从而延缓了组织推进内审工作信息化的力度。

2.工作表面化。在一些企业的内审部门中,对信息化的概念缺乏深入认识,缺乏对信息化本质是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理念,从而简单的将笔变成键盘,计算器变成计算机,这种缺乏效率的做法还导致一些医院在信息化工作中负担的加重,对于审计人员来说,需要将人工完成纸质账目和电子账目同步实施。这显然是对信息化高效原则的背离。

3.信息共享欠缺。在医院内审部门中,尽管计算机均已接入网络,但当前适用于医院内审的成熟软件比较欠缺。在审计流程上,各种信息存在离散的状态,审计人员的信息均位于不同的电脑上,难以有效实现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在审计实践中,涉及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审计报告也需要相关部门的传达或批复,但这些批复大多以纸质形式下达,其信息化的处理相对滞后,从而延缓审计速度,影响结果处理效率,增

加成本。

四、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为使审计工作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必须加快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步伐。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加强工作:

1.提升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认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各部门通过广泛的技术应用,将推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调整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方式手段。医院的各级领导及内审人员,要认识到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管理是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以及加强内部管理的客观需要,有利于促进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

2.提升审计资源的信息共享力度。通过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达到对财政、财务收支等各项经济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从财务审计上讲,通过建立联网审计的信息管理,能够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成本。通过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以达到规范经营行为的目的。

3.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作为审计人员,应当突破对一般办公软件、文档处理、数字输入的掌握,加强对现代审计手段,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提供审计信息加工处理的结果,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此,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并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逐步优化人员结构,实现人员配置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石玮,李龙,.对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2_,(3).[2]罗珍,.会计信息化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2_,(12).[3]江涛,.医院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2_,(5).[4]余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医院内部审计[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_,(2).

第三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发展也极为迅速,内部审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逐渐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合理、独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及有效性,对于内审质量控制是必须的。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环境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现阶段,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理论体系缺乏标准性、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工作不够全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不够完善等困境,对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笔者主要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并提出几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给予一定的帮助。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适应当前信息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目前生产经营、流程控制以及管理决策等环节高度融合,一体化的生产运行系统对内部审计产生了巨大影响,迫切需要审计技术、方法与之相适应。②防控单位经营风险的重要屏障。随着各单位经营模式的深刻变化、各类风险不断增加,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依靠信息化更新方式手段,及时预警风险,为单位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③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技术支撑。内部审计工作要向多角色、全过程、风险预警等方向转型,其中创新是核心推动力,而信息化则是这个力量的源泉和支撑。④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审计的针对性、规范性、实效性,使得全面、系统、流程化的内部审计成为可能,达到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标。目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2.1 内部审计建设缺乏理论体系基础

理论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信息系统的安全以及数据分析等两方面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中却发现,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体系还缺乏标准性,不仅造成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缓慢的局面,甚至还造成大量的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

2.2 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工作不够全面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综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存储技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也是内部审计走向信息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就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来分析,对风险控制不够全面,例如,数据丢失、篡改、被盗取等严重威胁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再加上内部审计信息化数据传输接口存在不统一现象,造成大多数据很难完成相互之间的转换,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2.3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也迎来巨大的挑战。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内部审计必须要完善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的岗位以及行业较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导致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出现差异,信息化建设平台的功能性不够全面,影响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效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3.1 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理论体系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理论体系的标准性是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一种约束的方式,更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现阶段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体系缺乏标准性,因此,要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理论体系。首先,要掌握内部审计信息化实施的主要工作环节,再对各个环节运行的标准化体制进行建设,例如,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审计技术、审计过程、审计证据收集、系统后期的维护等。其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对系统自身提出一定的规范性要求,而且,要在建设以及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完善内部审计系统,当然,必须要在标准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来完善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质量,同时能有效的减少建设资源的浪费。

3.2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主要以电子版数据为主,相比于传统纸张记录的数据来说,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资源,同时还便于查找和调用,但是,由于电子版数据具有可篡改、可删除、恢复难等特征,也使得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风险,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根据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的特点以及需求,对内部审计系统建立风险预警,同时要重视对系统中的重点业务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及统一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信息的预测和分析,一旦发现风险因素,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规避风险,或是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再次,如果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到企业中之后,也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内部审计信息归入企业风险管理中,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同时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并对内部审计的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将内部审计信息安全作为首要的审计工作。最后,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完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监控等体系,可以充分应用到计算机先进技术,不断的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及实践的安全性。

3.3 加大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信息化平台功能

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涉及面较广,为了避免出现功能不全面的现象,必须要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不断的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应向着综合化应用平台发展,不仅要注重内部审计的工作,更要做好内部审计业务的管理、外部查证、预警功能等,同时还要结合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具体应用情况,完善相应的功能,例如,网络办公自动化、审计业务、审计决策、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资源管理、审计数据综合分析等,在拓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将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向着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方向发展。另外,要建设人力、财力、物力、营销、供应、产品等多项数据综合调查分析功能,这样就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来实现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有着重大的作用。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是保证各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部审计也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审计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也让企业的内部审计高效,高质地开展。在应用越来越方便的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审计的质量,另一方面,更要防止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对审计的方便和风险进行相互制约、相互发展,是目前各单位发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芳,周新静.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_(7).[2]黎素琴,朱华,曾力伟,张志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深圳移动公司建设项目造价审计信息平台的案例分析[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C].(202_).202_.[3]闰家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思考――如何利用公司现有信息资源开展内部审计工作[J].江苏航空,202_(02).[4]韩小虎.ERP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_(03).[5]高军,刘明亮.基层审计机关政务公开工作的思考[J].审计月刊,202_(6).

第四篇:浅析税务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

浅析税务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

XXXXXX 摘要:内部审计信息化是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但是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各单位之间发展情况很不平衡,不少单位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够有力。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目前税务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现象及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能达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推动目的。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审计模式。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挑战。虽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税务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不大,速度还不快,认识还不高,意识还不强,力度还不够,推广使用还不广,相比之下发展不还均衡,建设相对滞后。由此,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内部审计不少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内存”不足,审计工作不是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就是力不从心,难于应对,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响着审计质量、审计效能的不 断提高和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显而易见,传统、粗放式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因此,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和提升审计手段、技术方法,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力、效能,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内部审计信息化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重视不够 给力不足 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无论从组建的数量还是人员数量、技术水平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一直是影响和困扰审计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短腿”和“短版”。不难看到,现在不少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也在积极争取向信息化“靠拢”,向高科技要技,向信息化要能,但前行遇到的阻力不小,困难不少。有些部门领导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往往是“风声大,雨点小”,重视喊在口上,支持写在纸上,可就是不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于是,审计信息化建设几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病人不急郎中急”,审计人员渴望的审计信息化也只可能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望眼欲穿,这种举步艰难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比如:在内部审计检查中发现个别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实物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固定资产未按要求建账、设卡,实行分类管理;二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对购置、上级调拨、接受捐赠等增加 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增加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对已经出售转让、报废等减少的固定资产,也未做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出现账外资产被不合理占有和使用的现象;三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尤其是领用、缴销制度更为薄弱,造成使用管理混乱,存在流失隐患。这些问题的出现,如果领导不加以重视,审计人员是无能为力的。

(二)满足现状 固步自封 毋庸置疑,税务系统内部审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内部审计工作硕果累累,成绩斐然。面对骄人的业绩,有些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满足现状,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忘乎所以,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不思进取的思想,认为没有信息化照样搞审计,“小米加步枪”照样“打天下”。由此,对新生事物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对信息化建设不屑一顾,轻重倒置,缺少自觉性和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缺乏能动性、主动性、参与性,不是“我要信息化,而是你要信息化”,于是,信息化建设“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信息化技术推广和应用无所作为,停滞不前。

(三)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 不难看到,在我们税务系统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是老骥伏枥,让“老字号”去学习新生事物,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审计确实有点儿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但是,这不是理由,也不是借口,既然你选择了审计,你在干审计,就要学到老,干到老,理应要学习、应用和掌握信息化技术,应对现代审计。令人遗憾的是,有些“老审计”面对审计信息化畏难懈怠,难字当头,被难难住了手脚,被难难倒了进取,存在“人到码头车到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内部审计工作得过且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认为没有文凭有水平,没有智力有实力,没有真才有真干,没有水平有经验,凭“老经验”论审计,凭“老革命”干审计,凭“老眼光”看审计,审计难免停留在“小作坊”、“小儿科”上,使得审计效率低下,审计质量不高,信息化建设难于推进。

(四)徒有虚名 浪费资源 时下,不少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组织都为审计人员配备、添置了电脑,有的人手一台,为提高和提升了审计效率和技能创造了条件和保障。但是,有些内部审计人员却对高科技知之甚少,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一知半解,加之内部审计系统缺少组织对审计人员信息化技术应用现代审计的系统业务学习和培训,缺乏审计软硬件开发、推广、应用,内部审计人员“内存”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应用不广泛、运用水平差、使用效率低、资源共享不高等问题,因而有了装备却没有很好“装备”自己,有了“武器”却没有很好“武装”自己,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徒有虚名,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五)技术匮乏 后劲不足 不容置疑,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懈努力,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壮大。但是,不难看到,眼下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是单位的“老弱病残”,不仅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多,而且勇于创新,肯于思考,热于奉献,年轻有为,精兵强将少,同时缺少人才引进和培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年龄老化,知识断层,人才缺 乏,技术匮乏,后劲不足,“青黄不接”,技不如人,某种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事实上,现在内部审计发展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内部审计人员的供需“缺口”还不小,但随着审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真正意义上缺的是人才,少的是技术,缺的是技高一筹,少的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而不是滥竽充数,效能低下。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当审计出问题后,向被审单位指出错误时,当被审单位提出如何改正或依据什么,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对政策把握不准,往往有些力不从心。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 讲究实效 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审,科技促审的有力举措和根本保证。多年的审计工作证明审计也是生产力,审计也是效益。因此,审计信息化关键在领导,作为单位领导首先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放在事关重大重要的位置,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带头应用、主动运用,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决策和驾驭能力,革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管理模式,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解决,重在抓贯彻落实,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搞形式,多讲实效,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保障有力,充分调动审计人员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用自己言而有信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以信息化促管理,以高科技促效益,使审计信息化既开花又结果。

(二)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确实,这些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取得 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未来。扪心自问,这些成绩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与信息化条件下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能不说相形见绌,差强人意,容不得半点骄傲自满,理应珍惜荣誉,不骄不躁,居安思危,百尺竿头,理应审时度势,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变“你要信息化为我要信息化”,常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尺子”来衡量自己的审计工作,不能凭经验,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得过且过,只求好交差,自觉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技术,高标准,严要求,用信息化技术搞好现代内部审计。

(三)锐意进取 勇于开拓 无可否认,让一些“老审计”学习信息化技术确实牵强附会,难度不小。但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是劣势,也是优势,理应不畏难,不怕难,不断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不断用信息化“加载”“老经验”,不断用信息化“武装”“老革命”,不断用信息化擦亮“老眼光”,从而既凭“老经验”搞审计,又增信息化干审计,既凭“老革命”干审计,又添信息化搞审计,既又“老字号”的优势,又有信息化的特点。如此才能双管齐下,如虎添翼,在信息化审计中不掉队,在高科技浪潮中不落伍。

(四)切忌形式 表里如一 自从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以来,不少内部组织为审计人员基本上配备了计算机,表面上看是在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但实质上应用还是“皮毛”而已,可谓是“初级阶段”,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和应用。有的计算机审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用来“装饰”,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的现象。由此,信息化建设徒有虚名,造成资源浪费。这显然违反了信息化建设的初 衷,曲解了审计信息化的含意。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抓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速度,而且要抓审计信息化开发利用的进度,更要抓审计信息化应用的实效,从制度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根本上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内在”不足等问题,使审计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五)引进人才 增添后劲 内部审计信息化离不开人才。不言而喻,现在内部审计不仅缺人员,而且缺人才,更缺既懂审计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些“短斤少两”影响和制约着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后劲。虽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困难不少,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不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眼睛向内,充分调动现有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挖掘内在潜力,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想方设法为内部审计人员“加载”和“充电”,千方百计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内在”不足的问题,使在职审计人员尽快适应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技术;另一方面眼睛向外,引进人才,做到既引人又引智,既引人又技,把一些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招募”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加盟”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增加内部审计“血液”,增添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后劲,填补内部审计人才“缺口”,从而彻底解决和改变内部审计队伍人才“青黄不接”,知识断层,难于适应和应对现代内部审计的尴尬局面,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立和优化

(一)提高思想认识,统筹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内审工作的一场重大变革,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的 重要标志,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内部审计信息化既是一种技术手段,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各单位审计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全面、科学、详细、可行的建设规划,统一制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统筹安排,确保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创新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地税部门应运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加快开发具有指标分析、风险导向识别、数据汇总分析能力的内部审计系统,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运用内控测评、统计抽样等方法,建立健全具有系统识别能力的审计方法库,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审计人员可充分调用审计方法的数据,完成内部审计检查和风险监测。并根据检查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提出新的内部审计设想和方法,促进内部审计方法的高效利用和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

(三)加强综合培训,建设审计信息化队伍 在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时加强对审计队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加强有关科技、审计以及财务专业知识的综合业务培训,还要打造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和团队,并为建设审计信息化团队创造施展才能的发展平台。

五、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趋势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方面转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的监督上,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例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对单位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单位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是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意见。

(二)内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的审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发展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单位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内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

目前我们的税务系统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单位的采购计划、资金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中国内部审计》、《计算机审计实务操作》

第五篇:信息化银行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tomatoV3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选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它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亦有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近年来,全球各大银行从银行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信息化的银行发展道路,以便更加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在信息化银行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适应和应对信息化银行发展的大潮是一项迫不容缓的工作。

(二)选题意义

审计信息化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统审计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系统论、数理统计等科学相互融合、渗透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审计学科。随着审计信息化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也起来越深刻,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也越来越明确。

银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因其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和风险的高度外部性及危害性,一直是政府部门、实业界、理论界乃至平民百姓关注的焦点,而银行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是防范银行业风险的重要保障机制。本文拟从信息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必然性、优势以及如何促进内部审计技术发展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选题目的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信息化银行的研究现状: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将信息化银行的特征,总结为 8个字:集中、整合、共享、挖掘。所谓“集中”是指业务的集中处理,使银行能在业务量快速增长和业务复杂性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业务运营的高质量、高效率,并且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和控制经营风险;“整合”是指技术的综合,即按照统一的IT架构将银行内部各管理系统全部整合到一个系统管理平台,实现各系统的互联互通;“共享”指信息的共享,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弊病;“挖掘”即对数据的挖掘,面对海量数据,亦可找到那些银行或者企业非常需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收集、储存和处理。

2、审计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1)审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A、审计信息化是审计技术创新的最重要方面。从免疫过程看,发挥免疫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免疫识别。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首先要进行审计“免疫识别”。而审计“免疫识别”离不开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就如同传统“望、闻、问、切”诊疗方法发展到现在的各种高科技诊疗方法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条件下的审计技术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严竣挑战。审计对象的信息化要求审计手段必须信息化,否则审计人员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无奈局面。因此,当前对审计技术创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审计手段的信息化,如何走好科技强审之路。否则,面对“病毒”,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确认,其功能也就无法发挥。

B、信息化审计手段的固有优势与“免疫系统”功能的特点相吻合。审计真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其产生的作用与常规监督性审计的作用是有区别的,集中体现在“三性”上,一是宏观性,传统审计关注的都是某个具体的受托责任关系,而审计免疫系统论关注的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受托责任关系。通过解剖麻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产生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全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建议,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化审计则突破了原有手工条件的束缚,对单位大量业务和财务数据,包括信息化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审查,显然更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二是预见性,免疫系统的最大功能就是在病毒入侵时,就能及时识别、确认,并将其清除,而不是等病毒扩散之后处理,体现了预见性,信息化审计则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一方面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如联网审计,可以使审计关口前移、事先介入,随时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三是建设性,审计工作建设性的作用是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一个“免疫系统”的基本要求,要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努力揭示体制、机制上原因,从根本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健康运转。而建设性与宏观性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审计做到了微观与宏观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实现了数据的宏观分析,有利于提出建设性意见。(2)审计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各地有各地的情况,每个审计机关也都有各自的情况,搞审计信息化要从客观实际和现实需求出发,当前最重要的是要防止贪大求全和“一窝蜂”。要做人力、物力和财力范围内的事,做到立足现实和长远打算相结合。

B、重在应用原则。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目的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只有充分将其应用到审计实践中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否则搞再多的软硬件设施、装备都是摆设。

C、开放性原则。金审工程的成果目前正在全面推广,这是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要求,但各地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形成的有特色的工作方法、经验和成果应当予以继承和发展,不应轻易放弃,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信息化工作不只是高层审计机关的事,应当是开放性的,各地工作中形成的好的成果,如专家经验、实用性强的小软件等,都应大力推广。

D、全员参与原则。审计信息化涉及全部审计人员,在这场审计技术变革中,没有人可以作壁上观,否则就将失去审计的资格。(3)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走科技强审之路,打造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为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审计队伍,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最终实现审计信息化。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是精良的装备系统。各级审计机关应当高度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这是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财力的充足,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以及审计机关的努力之下,目前审计机关的信息化装备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为推进这项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要探索将一些“高、精、尖”设备运用于审计领域,如对环境资源审计,部分项目中就需使用GPS等专用设备,不使用这些设备,审计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科技装备不能满足于日常使用,要有长远的打算。

二.是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将“病毒”消灭,现场审计是关键。因此,必须打造功能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实现审计实施过程信息化,这也是审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审计署实施的“金审工程”开发了三类应用系统,其中之一“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AO系统,基本实现了审计过程信息化。这一系统使审计人员摆脱了传统的纸、笔和算盘,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强大的功能使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数据尽在审计人员掌握之中。全面推广应用该系统和实现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将是下一步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三.是全覆盖的数据联网系统。审计免疫系统论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当前,无论是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还是社保等,都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运转体系,审计要及早发现问题,就必须有效地对上述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系统本身进行事前和随时核查。因此,审计有必要与有关系统实现联网,这样可以提前介入或者加大监督频率,有效监督国有资金的运行情况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从国家层面讲,最终应实现“金审”系统与“金财”、“金税”、“金保”等系统的联网;从基层来讲,在国家层面未实现联网前,可以探索本地化的联网方式、方法,尽快实现地方性的联网审计。

四.是完善的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是审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办公自动化要有两大功能,一要与当地政府和其他部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二要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包括机关内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同时这一办公系统要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有效结合,这样一是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节约行政成本和资源。当前,各级审计机关依托各地政府政务网络,基本建立起了适合自身的办公系统。

五.是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内勤管理和外勤管理,从项目计划、经费安排、人员调整到项目资料库、法律法规库的建立、人员培训等,除审计现场实施外,都可以归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审计管理上规范、上层次。目前用友审计开发的“审计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审计管理系统,它是审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是合理配置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审计也不例外,免疫功能能否发挥作用,最根本的还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力和水平。目前国家审计系统中的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复合型人才偏少。因此,一要把好人员进入关,要挑选真正适合审计需要的人才进入审计机关;二要把好人员培训关,要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将计算机应用培训放到重要位置上;三要把好审计人员组合关,在实施每个项目前,要科学合理配置审计组人员,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经验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高低甚至年龄的大小等,尽量组成结构合理的审计小组,这对审计实施有重要意义。四是把好优秀人才选拔关,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典型,将他们培训成审计信息化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三、研究思路

本文拟在丰富吸收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传统银行—〉银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银行建设的趋势中,分析如何使审计信息化建设更加适应信息化银行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大量吸收和学习前人所作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于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基本把握我国信息化银行的建设现状及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使审计信息化建设适应信息化银行建设的趋势。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传统银行和信息化银行的异同,以及传统审计与审计信息化的异同,突出信息化银行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五、难点及拟定创新点

信息化银行的本质是将银行核心业务根植于各种信息流(包括资金流,物流,合同流,结算流等等)之中,而由于各种各样庞杂的信息流在银行的核心系统及各个子系统中交汇,形成庞大复杂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在这种复杂而庞大的企业级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有效、持续、精准的审计,则需要基于新的审计信息化的思路和措施及系统。本文尝试提出一些审计信息化的新思路和措施,来解决在信息化银行中的审计信息化难题。

六、结构大纲:

第一章 银行信息化建设历程:

1.1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

1.1.1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1.1.2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不足

1.2 信息化银行的建设

1.2.1信息化银行定义

1.2.2信息化银行的构建

1.2.3信息化银行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2.1 审计信息化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2.2 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成果

2.3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第三章 审计信息化的实践与未来发展

3.1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应用与实施

3.2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浅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