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加强涉农基建工程效益审计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业的多种功能日益凸现,农业的基础作用日益彰显。前不久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审计部门,如何从审计的职能出发,更好地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笔者不揣浅薄,觉得应该从“上下联动、左右结合、内外合作”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涉农基建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
一、上下联动。针对镇村及相关部门审计制度不完善,项目送审不及时、不到位的状况,吴江市审计局从明确审计范围,严格送审制度,督促加强镇村公务公开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涉农资金审计覆盖面。并通过实地察看、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竣工项目日常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情况,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鼓励检举揭发涉农资金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的问题,从而上下联动,强化监督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使得涉农资金更好的落到实处,有效推动农村基础建设的发展,真正做到利农惠农。
二、左右结合。在具体操作中,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与涉农工程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协调联系,齐管共抓。如把涉农工程审计中发现的招投标制度缺失和不完善,建设资金损失浪费,缺乏有效监督责任机制等问题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反映、暴露,作为考核评价因素之一;同时,也把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涉农工程项目规避市场招投标,未经审计便结算列支,财务决算虚列、虚报等问题作为涉农工程审计重点督查、整改的突破口,通过不同项目间的协调联系,把相关问题在各类审计中交叉反映、揭露,更利于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强化落实整改。
三、内外合作。涉农基建项目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因此在审计实施中要充分重视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合作,不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涉农基建项目的审计工作。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包括: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一起论证涉农基建项目对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与工程审价机构的合作,如有的还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价;与工程监理部门的合作,内审人员应充分利用监理人员的工作,遇到专业问题时可向他们请教;与工程验收部门的合作,获知验收的重要信息和查阅验收资料,有助于审计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对涉农基建项目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
第二篇:基建工程审计
江苏立信华为投资有限公司
一、关注建设单位内控制度环节。
建设单位的内控机制是否健全并有效,如: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安全控制是否到位;工期目标实现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是否得力,责权是否明确,是否形成制衡机制等。
二、关注招标投标和合同签订环节。
一是检查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是否规范;二是招投标过程是否进行了有效地监控,招投标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现象及这些现象是否获得及时纠正;三是对合同具体条款的合理性、合规性、有效性要进行审查,防止因合同内容有误或遗漏而造成建设资金的损失浪费等;四是对合同执行中发现有不合理、不规范、不到位的地方,能否及时提出纠正意见,促进合同履行。
三、关注施工现场签证环节。
一是审查设计、方案等方面的变更签证,审查变更理由是否充分,变更方案是否经过多方认证,变更设计是否正确,变更手续是否完备;二是审查材料采购环节,对设备、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投标或比价采购,价格是否符合市场行情,规格、型号、数量与合同要求是否一致,对高出合同的材料要认真加以核实。
四、关注项目资金运用环节。
江苏立信华为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截留、转移、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的问题;同时要关注项目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是否存在因项目资金未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而影响工程进度。
五、关注工程竣工结算环节。
项目竣工决算报表编制是否真实完整,各分项工程结果是否准确;竣工图纸、工程变更、签证手续、工程量计算、单价测算、工料分析单,工程价款结算是否与合同条款一致,查证工程设计、概算、工期、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六、关注工程效益环节。
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工程项目建成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同时结合开展投资项目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评价,评价工程项目投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其工程项目竣工使用后对社会的影响和人民群众受益程度。
江苏立信华为投资有限公司
江苏立信华为投资有限公司承接各种类型工程造价评估监理咨询业务。我们不但专业实力雄厚,而且实践经验丰富,可以为委托方提供便捷、多方位、性价比高的“一站式”贴心服务。公司在多地设有分支机构,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方针,以自身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赖和支持。
近年来,立信华为投资有限公司从事了多项工程咨询服务项目,为建设单位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受到了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的一致好评。
第三篇:基建工程审计经验总结专题
基建工程审计经验总结
工程项目的重要监控点------施工现场工程项目审计的的最大问题------工程签证
工程签证的最大风险--------隐蔽工程
前段时间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有工程完工时间不及时、设备采购不按规定时间到货、设备质量与合同约定不符、预算的更改没经过审批、施工材料与合同不符、工程变更依据不足、工程签证手续及依据不全等。其中最严重的是有大量的工程签证单,一个几个亿的项目,工程签证就达30%(1.8亿)还多,有些单项项目签证比原预算多120%。工地解释原因是施工地地质复杂,所以增加大量工程施工。由于工厂已进行生产阶段,所以高层只能根据发现的问题,作出暂停付款的措施。
我们在审查时发现,由于没有对项目实行事中监督,即是对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与致造成大量的工程签证单无法核实,在工程签证中主要问题的是隐蔽工程。所谓工程签证,就是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就需要调整或补充的事项,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经双方签字盖章而订立的一种补充证明材料。许多工程项目通过虚假签证增加工程造价取得利益,使竣工结算失去了真实性。总之,在进行工程项目审计时应重注意发下问题:
1、注意招投标是否合规。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审计是审计的源头,只要从源头开始规范,才能有利于公司施工
t:tagshow(event, '%B9%DC%C0%ED');”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的内容主要有:①审查工程项目招投标程序是否按公司规定、是否合规、合法,其过程是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②审查有无应实行招投标的项目而未招投标,有无为了逃避招投标或钻招投标方式的空子,采取直接确定或形式招标确定施工、安装单位。③审查附属工程、零星工程是否经过招投标。④审查中标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有无施工企业因自身资质较低或无资质,采取挂靠或使用其他单位资质投标的情况。
2、注意工程预算是否超标。检查工程结算总额是否超过预算总额,预算变更及调整是否经有权限有领导审批;单项工程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准确,包括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规定的计算规则,是否准确;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规,选用是否恰当。
3、注意签证手续是否齐全。检查签证单是否有业主驻工地代表、承包商、监理工程师的签字盖章。签证在签字过程中模仿笔迹、变相复印、其他人代笔等多种形式。检查签证有无双方单位盖章,印章是否伪造,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等是审核的重要内容。
4.注意工程量的是否相符。要审核工程量时,特别注意是对于工程量的签证,审核时必须到现场逐项丈量、计算,逐笔核实。特别是对装饰工程和附属工程的隐蔽部分应作为审核的重点。因为这两部
分往往没有图纸或者图纸不很规范,而现场勘察又比较困难。对破坏性的审核也不能大多。
5、注意设备价格、质材的检查。在对设备或材料进行审计时应注意合同价格的合理性,材料与质量是否与合同约定相一致,并将审查合同设备清单及财务结算发票相结合,对工程所需的设备,要看采购合同清单,如果属于业主直接采购的设备,要注意设备采购的运杂费、保管费的支付情况,应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包括安装费、调试费及附件、配件等。
6、注意定额套用的标准。检查是否与公司制定的标准相适应的结算价格,定额单价确定了定额子项工程的单位价值。套用定额分为直接套用与换算套用。对直接套用的审计,通过对实际套用定额价格与定额规定的价格是否相符加以对比进行审查,着重应对主要材料、主要机械、人工等价格进行审计,审查套用定额有无就高不就低或多套定额的问题。对换算套用除完成对直接套用的审查工作外,还要审查对应该换算的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换算及换算方法是否合理、正确。
7、注意结算取费的标准。取费是要工程预结算时按照企业资质及取费类别确定的计费标准。进行审计时应首先熟悉施工合同、协议,了解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工程类别、承包方式、结算方式、工期状况、优惠让利等,施工合同条款是否合法;了解建筑物结构、施工方法、施工条件,机械选用的型号、台数等;最后应仔细研究费用定额及相关取费文件。明确各项费用的计取条件、适用范围、计算基数,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审查,对适用不同费用政策的同一工程,应按工程量划分分别计算相应费用,审查有无扩大取费基数的问题。如在审计时常有发现乱用费用标准的情况。
附件一:工程量计算审核十大要点
1、计算口径是否与规定项目一致;
2、是否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
3、是否按图纸计算;
4、是否列出计算式;
5、计算是否准确;
6、计量单位是否一致;
7、计算顺序是否正确;
8、是否分层分段计算;
9、是否统筹计算;
10、是否自我检查复核。
附件
二、工程决算审核依据
1、工程竣工报告和工程验收单;
2、工程施工合同和有关规定;
3、经审批和审核的工程预算;
4、经审批的补充修正预算;
5、预算外费用现场签证;
6、材料设备和其他各项费用的调整依据;
7、有关定额费用调整的补充项目;
8、有关签证资料;
9、工程结算书及相关资料;
10、建设工程计划书和有关文件;
11、建设工程总概算书和单项工程综合概预算书;
12、施工图与竣工图;
13、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竣工决算的文件;
14、项目法人财务资料;
15、其他与竣工决算相关的资料
第四篇:基建工程审计制度
基建工程审计制度
为了加强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防止发生违法、违纪和违规行为,节约工程支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审计范围
凡由医院开支、应列入医院资产的下列工程项目,均属审计范围:
(一)新建、扩建、改造、大修工程项目;
(二)房屋、建筑物新建、改造工程;
(三)预算额在万元以上的维修工程;
(四)其他审计的项目。
二、审计内容
(一)开工前审查的内容:
1、工程项目有无计划和审批手续;
2、施工、监理单位有无资质证书;
3、概(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4、资金来源是否足额,是否符合财务制度规定;
5、有无招标文件、议标合同,标的确定是否合理、合法,议标合同是否符
合程序并经集体研究;
6、施工单位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合规性;
7、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图预算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8、其它须审查的内容。
(二)建设过程中审查的内容:
1、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2、施工记录、施工合同、监理记录是否完整、真实;
3、概(预)算的控制情况;
4、预付款和工程结算款等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5、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情况;
6、对于隐蔽性工程,如土方工程、设备基础工程、房屋、建筑物的基础工程等,审查是否符合施工图要求,施工记录、监理记录是否完整、真实;
7、改造、扩建工程中拆除的废旧材料物资的回收情况,审查是否按医院规定进行处理,有无擅自变卖、处理情况;
8、工程变更是否有详细说明及经过审批;
9、其它须审查的内容。
(三)竣工决算过程中审查的内容:
1、工程决算的真实性、合规性及完整性,套用定额和取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文件规定;
2、概算执行情况和工程造价的控制情况;
3、审查工程造价是否超出计划,超出计划的原因及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经过审批;
4、通过竣工决算审计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评价。
三、审计程序和方法
1、工程项目开工前七天,由施工管理部门向审计科报送施工图纸、概(预)算、施工合同、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证书、招、投标文件等资料,由审计科审查确认。
2、建设过程中,由施工管理部门将施工记录、监理记录、工程变更说明等资料及时报送审计科,以便审计科及时掌握、了解工程进度。对于隐蔽性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审计科进行现场审查,核实工程量,并由三方(施工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审计科)在有关记录上签字后各存一份,方可作为决算依据。
3、对于预算额在万元以上的维修工程,要将医院领导批准的计划、预算等资料报送审计科,由审计科审查确认。
4、工程项目完工后,由医院验收小组验收合格后,由施工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将验收报告、决算书等资料报送审计科,审计科现场核实工程量,进行决算审计,审查确定工程造价,经施工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认可,报送医院领导批准,然后送交财务部门进行办理结算、转资手续。
四、对有关事项的处理
(一)对于资质不合格的施工、监理单位,审计科有权提请医院领导予以更换;对于施工单位层层转包、未实行监理或监理中不严格把关、使用质次、价高设备、材料等问题,审计科发现后要及时提请医院领导予以制止和纠正;对于资料不齐全、内容不完整、数据不准确、手续不完备、格式不规范的决算报告,审计科应提出修改意见。
(二)对于隐蔽性工程,未及时通知审计科进行现场审查,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本制度由医院审计科负责解释。
六、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试析涉农资金审计
试析涉农资金审计
试析涉农资金审计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财政涉农资金逐年大幅增长,全面开展涉农资金审计是社会各界的期望。近期,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对民生资金审计实现全覆盖,针对这一命题,本文拟从涉农审计全覆盖入手,就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必要性、难点、实现途径等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涉农资金 审计 全覆盖
涉农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安排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农村公路修建、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扶持资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家电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扶贫、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危房改造资金等社会保障资金,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资金,“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及用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发展的资金等,此类资金量大面广、政策性强,监管难度大,如何落实好国务院领导提出的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是目前审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必要性
所谓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审计范围来看,是指审计机关以涉农资金为主线,以涉农资金对应项目或用途为载体,按照资金流向,横向实现涉农资金所有类型的全覆盖,纵向延伸到资金流向的最末梢,即覆盖到所有项目及被审计单位,不留死角。从审计内容上拉看,审计除了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之外,更要关注其效率性和效果性,从而实现涉农资金审计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贯彻中央治国方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利民政策的客观要求。“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并在20xx年至202_年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资金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审计机关必须深刻理解文件精神,加大涉农资金审计力度,促进中央强农惠农利民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建立健全服务“三农”的长效审计监督机制。
二是真实反映基层实际情况,解决当前“三农”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审计机关,应当高度关注涉农资金在区域统筹、资金投向及项目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财政涉农资金得到科学合理使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客观需要。涉农资金点多面广,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链条粗而长,涉农单位众多,不仅涉及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复杂。各级政府部门在涉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如何保障政府各种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加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强化涉农资金审计。通过涉农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分析、反映、揭示不同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决策制度,加强资金管理,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促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难点
涉农资金范围广、层次多、政策性强,直接涉及农民利益。从横向看,涉农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涉及财政、水利、农业、国土资源、林业、扶贫开发等多个部门;从纵向看,资金分配链条长,涉及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从资金最终流向看,受众面广,不但包括涉农机构、龙头企业、合作化组织,而且还涉及农村的千家万户。另外每项农业专项资金都有其政策背景、目标、实施重点方向及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政策意图明显。上述特性就决定了要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存在以下难点。
(一)涉农项目点多面广而审计人手严重不足,难以把握审计的广度与深度。我国涉农专项资金多种多样,并且项目众多,存在“小而散”的特点。涉农资金由财政等主管部门从中央、省市层层拨付到县、乡,中间层次、环节较多,容易产生滞留挪用等现象。审计要发现涉农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各环节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资金流向,一查到底。而大多数涉农资金在项目设置和资金分配上存
在“撒胡椒面”的客观情况,这就造成一项资金在一个省内往往涉及数十个项目县市,甚至在一个县市内又涉及多个乡镇、村组或农民个人。审计部门受到时间、人力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是以资金量大小开展抽样式审计,无法满足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进行详细的审计监督, 有的环节、有的领域、有的审计对象难以审查到位,更难审深审透。
(二)涉农资金项目管理水平低下,难以防范审计风险。由于涉农资金涉及的项目技术含量不高,施工难度不大,质量要求标准不一,因而参与具体施工队伍和人员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项目、资金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造成问题多发。受审计力量和时间的限制,审计人员在审计涉农资金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由于涉农资金的具体使用者或补助对象大多为县以下基层单位或农民个人,这些单位和个人往往不能进行规范的财务核算,发生具体业务时也不能出具规范、有效的书面凭证,因此审计人员难以收集到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只能通过观察、问询等手段收集可靠性相对较低的证据,审计风险较高。
(三)审计手段和技术方法落后。多数农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账表式审计模式之中,也就是查帐,调查核实,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真正的计算机审计模式的运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当前审计业务干部虽然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运用,但未能真正很好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计算机审计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涉农项目大多在最基层的农村,受到当地实际环境的制约,基层不仅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也缺乏相关财务等资料的电子数据,具体到项目现场的时候,无法开展计算机审计。
三、实现涉农资金审计全覆盖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科学分类的项目信息库管理制度
如何做到既全面审计,又突出审计重点,就必须探索建立科学分类的项目信息库管理制度。可以按照项目的用途,将涉农资金分为三大类:农民个人权利类、农业建设类和农村环境类。每一大类下,再细分出小类,例如农民个人权利大类下细分农村医疗、农村养老、农村低保及各项农补等,农业建设大类下细分种粮养殖等生产补贴、水利灌溉工程及生产工具补贴等,农村环境大类下细分退耕还林、小城镇建设及公共卫生等。建立项目信息库后,涉农资金审计项目都可以被囊括在其中,每一小类项目的审计流程和分段注意点都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新的审计项目开始时可以按照固定的模式从源头开始监管。重要的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上级审计部门只需派驻极少数人员在现场或者安排基层审计人员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便可,甚至可以做到一个人负责同一区域内的数个审计项目的现场信息采集,上级审计部门根据信息评测风险从而选取部分项目复核或者决定是否需要专业队伍入驻现场。这样,即可以极大的解决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兼顾基层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足的问题。
(二)建立轮审和常审相结合制度
项目库建立后,各级审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量编制滚动项目计划,规定在一定周期内(如5年)必须将项目库内的待审项目轮审一遍。制定轮审计划前应加强项目计划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以增强计划科学性和宏观指导性。而对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农民最关注或反映较大问题的重大民生等项目,则要求每年或每两年必审一次。将轮审和常审相结合后,既能避免发生重复审计,也能做避免遗漏,从而在审计面上做到全覆盖。
(三)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
创新组织方式,探索大兵团作战模式,上下联动、整体作战,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层级合力”和协同作战优势,对涉农资金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科学地安排审计项目,摸清情况,提出建议,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有效整合特派办、派出局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特派办、派出局与地方审计机关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一方面,在项目安排和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行业、地域、时间上的重复交叉,地方审计机关侧重于微观审计“跟进”,特派办、派出局侧重于宏观审计监督;另一方面,要实现资源共享,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可作为特派办、派出局进行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的重点,同时特派办、派出局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可作为地方审计机关关注的核心。
(四)改善审计技术和方法
一是提高涉农资金审计信息化水平,做到“人机结合”,充分运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部分涉农资金尤其是惠农补贴类资金是通过财政“一卡通”形式发放到农户手中。为了保障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不被侵占,涉农资金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必然从传统的财务报表或其它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审计人员还可通过查询、分析金融机构后台数据,发现疑点,并以此为线索进行延伸审计,调阅资料,走访农户,核实情况。
二是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建立以政策为重点、以资金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并结合专题调研的绩效审计工作方法。在审计工作中,重点抓住项目立项和管理、资金投入和拨付、资金管理和使用三个环节,对政府涉农资金、项目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进行全面、综合的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出客观的评价,审计监督各部门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积极探索涉农资金跟踪审计,实现项目实施过程全覆盖
将审计向两头延伸,包括设计预算、计划报批、审核拨付、规范使用、社会效益等,做到全过程覆盖。要充分利用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地方审计机关对所辖地域内的总体情况相对容易把握,审计干部对当地情况相对较熟悉,可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跟踪审计,实现对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的全程审计监督,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部门或资金项目的连续跟踪审计,了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变化和农民的诉求,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跟踪,重点剖析,为宏观政策服务。
(六)完善审后回访制度,扩大审计成果作用覆盖面。
审后回访,就是对所涉及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摸底,对整改方案的可行性、执行力以及效果进行考察,以便扩大审计成果作用覆盖面。涉农资金审计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审计结束后关于所发现的种种问题,主管部门的整改措施在实行过程中经常会打折扣或者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整改措施。涉农资金审计更要注重加强审计回访,督促审计整改,充分发挥审计成果服务转型发展的作用,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在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重大政策贯彻落实、重大项目决策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的问题予以审计和揭示,并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及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服务政府决策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希祥、陈其清:《财政涉农资金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整合建议》,农村财政与财务,20xx(5)。
[2]宋常、王睿、赵懿清:《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1)。
[3]皮晓玲:《浅议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问题与对策》,湖北省审计厅网站,20xx。
[4]魏佳:《以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为中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现代审计,20xx(2)。
[5]景赫:《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xx。)